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1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2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3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4页
第8课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件-2021-2022学年统编版(2019)高中历史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8课 三国至隋唐的文化课程标准:通过了解三国两晋南北朝政权更迭的历史脉络、隋唐时期封建社会的高度繁荣,认识三国两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思想文化领城的新成就。重点 理解儒学、道教、佛教三教并存竞争和相互影响及发展趋势; 概述三国至隋唐的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及特点;概述三国至隋唐中外文化交流的基本情况,说明异域文化对中国和中国对周边国家的影响难点 结合时代背景分析三国至隋唐文化发展的原因;1 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交融碰撞 思想活跃,呈现多元特征。2 文学艺术-繁荣发展3 科技成就领先世界 文学艺术成就突出,达到新的高峰4 中外文化交流海纳百川 中外文化交流频繁,异域文化对中国文化产生了深

2、远影响。 科学技术在诸多领域取得新成就,走在世界前列。本课结构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时期发展情况儒学道教佛教汉朝魏晋南北朝隋朝唐朝阅读教材第42页第一目内容:利用表格梳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发展情况。时期发展情况儒学道教佛教汉朝武帝时期正统地位确立,呈现繁盛之势东汉末兴起的本土宗教两汉之际传入中国魏晋南北朝吸收佛教和道教精神,有了新的发展广为传播;主张“贵儒”“尊道”魏晋玄学盛行,渐趋本土化;吸收儒、道思想;有反佛现象隋朝儒学家提出“三教合归儒” ,主张以儒学为主,调和并吸收佛教、道教理论唐朝统治者奉行三教并行政策,正统地位受到挑战;韩愈提出复兴儒学道家最受尊崇武则天时形成不同宗派;

3、禅宗对后世影响最大此表显示的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思想发展有何特点?一、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 思想活跃,多元共生、新的发展 交融碰撞儒学、道教与佛教的发展-背景及影响思想篇材料一:正因为两汉经学所宣扬的是一种整体秩序规范,缺乏关于个体人格方面的理论所以一旦社会出现动荡变化,其苍白贫困的本质便立即暴露出来了。 马良怀崩溃与重建中的困惑魏晋风度研究材料二:到东汉末年魏晋时代,国内大乱,人们生活痛苦,精神上也缺乏寄托;而当时中国传统思想的儒学,久已变成没有灵魂的空架。 傅乐成中国通史材料三 明者不以智胜,暗者不以愚败;弱者不以迫畏,强者不以力尽。盖无君而庶物定,无臣而万事理。君立而虐兴,臣设而贼生

4、。坐制礼法,束缚下民。 阮籍大人先生传问题:根据材料和所学内容,分析佛教、道教兴起的背景战争频仍,社会动荡;儒学倡导的“三纲五常”受到挑战;儒学理论体系存在缺陷;统治者的支持影响:(1)寺院经济发展,与官府争夺劳动力,威胁封建统治;后世出现反佛。比如范缜宣传无神论,三武一宗灭佛运动。(2)冲击了儒学的正统地位,同时又使儒学吸收了佛、道精神,得到新的发展。如唐中期儒学大师韩愈率先提出复兴儒学。 用儒家的天命论和封建纲常来反对佛教的观点,巩固儒学主流思想的统治地位。 文学艺术名家名作特点文学建安文学、陶渊明的田园诗、南朝骈文、北朝民歌、唐诗文学繁荣书法东晋王羲之,颜体柳体书法成为艺术绘画顾恺之、吴

5、道子题材多样雕塑三大石窟艺术佛教文化繁盛舞蹈来自西域的胡旋舞风格多样 (魏晋时代的文学艺术)成为追求审美价值、寄托情感因素的形而上的艺术活动,“成为活泼泼的生活的表现,独立的自我表现”。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二卷阅读教材43、44页内容依据表格归纳名家名作及特点?二、文学艺术文学艺术 东汉末年成为一种艺术。 魏晋南北朝时期,隶书、草书、楷书和行书等各种书体均已完备。 东晋王羲之,世称“书圣”。 隋唐时期,融汇了南朝的秀美和北朝的雄健,创出新风格。甲骨文金文大篆小篆隶书楷书草书行书书法(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局部)绘画(东晋)顾恺之洛神赋图(摹本局部)以形写神邂逅离别(唐)吴道子送子天王图

6、(又名释迦降生图)(局部)吴带当风文化高峰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文学艺术成就说明了什么?“书圣”“诗仙”“诗圣” “画圣”、兼收并蓄领域时期人物主要成就三、科技成就阅读教材第45页利用表格梳理科技成就领域时期人物主要成就地理学西晋裴秀禹贡地域图,提出绘制地图的方法农学北朝贾思勰齐民要术是中国现存最早的一部完整农书数学南朝祖冲之将“圆周率”精确计算到小数点后第七位建筑学隋朝李春赵州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石拱桥印刷术唐朝已有雕版印刷术,金刚经是世界现存最早的雕版印刷品医药学唐高宗时唐本草是世界上最早由国家颁行的药典唐朝孙思邈千金方,全面总结历代和当时的医药学成果天文学唐朝僧一行测量出地球子午线长度

7、军事唐末火药开始用于战争,火箭是最早的火药武器领域众多科技成就由上表概括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科技的特点。、世界领先、唐朝出现发展高峰15想一想古代中国科技的特点?特点:1、重实用,忽视理论; 2、重经验,轻实验; 3、 服务于封建农业。四、中外文化交流多元文化交流-阅读教材45、46页归纳中外文化交流的表现?表现:中印之间的交流:东晋法显和唐朝玄奘西行,研学佛教思想,促进佛教本土化。中日之间的研讨:唐朝的鉴真和日本的空海,促进了中国周边国家的文化发展。唐都长安成为国际大都会,聚集了许多外国的使节、商人和侨民。日本、新罗两国的文化受唐朝影响。他们向唐朝派遣了许多使节和留学生。西亚商人在广州、泉

8、州等南方港口城市定居。魏晋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图示如何认识魏晋南北朝至隋唐时期的中外文化交流其特点和评价?外传传入世界世界中国中外文化交往的特点交往范围广泛,且有连续性交往领域全面。涉及政治、经济、文化、宗教等交往渠道众多。有官方外交往来、公派及民间留学、官方及民间贸易、佛教的传播等,主要以贸易和佛教为纽带。推动中华文化圈的形成。评价(1)对中国:开放的对外政策,大大加强了中外经济、文化的交流,为中国文化增添了多元色彩。(2)对世界:唐文化对周边国家产生了强大的辐射作用,促进了亚洲各国的文明进步,对形成中华文化圈起了重要作用。 周边各国以中华文明为榜样,向隋唐派遣使者和留学生,积极学习并吸

9、收中华文明的成果。中华典章制度、思想文学、生活方式和文化的观念形态深刻渗入日本、朝鲜和越南,最终以中华文明为基础、以汉字为表征形成了东亚文化圈。袁行霈等主编中华文明史第三卷儒释道玄 交融碰撞文学艺术 繁荣发展科学技术 领先世界中外交流 海纳百川三国至隋唐的文化全面繁荣领先世界探究:三国至隋唐时期中国文化繁荣领先的原因? 李唐起自西陲,历事周隋,不唯政制多袭前代之旧,一切文物亦复不闻华夷,兼收并蓄。第七世纪以降之长安,几乎为一国际的都会,各种人民,各种宗教,无不可于长安得之异族入居长安者多,于是长安胡化盛极一时,此种胡化大率为西域风之好尚:服饰、饮食、宫室、乐舞、绘画,竞事纷泊;其极社会各方面,隐约皆有所化,好之者盖不仅帝王及一二贵戚达官已也。向达唐代长安与西域文明政治:国家统一、社会安定与制度完备政策:开明的民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