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弦电磁场第1学期07.第二章3讨论题-shawn_第1页
正弦电磁场第1学期07.第二章3讨论题-shawn_第2页
正弦电磁场第1学期07.第二章3讨论题-shawn_第3页
正弦电磁场第1学期07.第二章3讨论题-shawn_第4页
正弦电磁场第1学期07.第二章3讨论题-shawn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2各向异性 为张量,故 与 ; 与 不在同一方向。各向同性 为标量, 与 ; 与 为同方向。无源线性( )不是场的函数均匀不随位置改变而改变3均匀在一套等相位面上 、 的相位、振幅均相等,即等相位面与等振幅面一致。同相在空间任一点上, 和 的相位相同。2.平面波等相位面为平面的波;非均匀平面波等相位面与等振幅面不在同一平面上。43.2.行波在传输时,振幅按 衰减,但仍为均匀、线性平面偏振波, 很小时,近似同相。有耗介质(导电媒质)中波的传输特性:1 .有耗介质中, 不再同相, 滞后 的相角为 。5当 时,( 为趋肤厚度)表面透入场:幅度随z增加指数衰减。3.导电媒质中, 很大,定义:由 电磁

2、波穿入多深就在距表面多深的薄层内引起高频电流。6波阻抗:对良导体:7 由此可见 ,导电媒质中的波阻抗R与表面电阻 正好相等。 表面上单位面积中的电阻为表面电阻,则 ,即为厚度为 的导体薄膜中的直流电阻。4. 表面电阻:dxdydz若透入深度为趋肤深度 ,令85.在导电媒质表面所引起的反射与折射:媒质中的波阻抗:94. 波阻抗: 其中的E、H为总场。Zz与传输特性有关,不同反射时的波阻抗不同。 对无界空间, 为固有波阻抗,可表征介质的材料特性。真空中有:10 特性阻抗:为传输线本身的特性,即固有阻抗。传输线特性阻抗:11波导特性阻抗: 与所接负载无关,只与传输线形状、尺寸及传输模式有关。12 等

3、效阻抗:由等效参量V、I确定,用以反映不同尺寸传输线连接时的反射特性。由于V、I在波导中无确切定义,按等效阻抗的不同定义,可有不同表示式。如: 按不同方式定义的结果并不相等,一般可差一常数,为一等效参量 ;但与波导尺寸、截止波长等的关系不变。13 比较线偏振均匀平面驻波(2-21)与园偏振驻波场(2-29) : 1.线偏振 驻波场中 , 园偏振驻波场 ;5.由令园偏振驻波场的形成:14代入可求得: 可见,该场为正向传输的左旋园偏振波与反向传输的右旋园偏振波的迭加。15总场为:相当于园偏振波在理想导体表面来回反射的结果。当 时,此时16写出瞬时表达式(省略幅度项)若令t=0,并记则同理可求出H场

4、。17作矢量图: 显然,合成矢量场E、H均在x方向,且方向不随z变化而变化,但大小随z变化。 当取不同的时间t时,相当于x轴的偏转,所以整个场的方向是随时间旋转的。xy18 2.场振幅、电磁能密度均为位置的函数,且在we( )最大处,wm( )最小,故都是驻波场。但前者场的偏振面固定,不随t、z变化,且每一点的we(E)、 wm(H)随时间变化, we最大时,wm最小;后者场矢量随t变化,是旋转场,但we、 wm与时间无关。 3.均无能量传输,坡印亭矢量的时间平均值为零,但后者在任何t、z处 ,不产生能量的谐振;而前者 随位置变化,时间平均值为零。196.电磁波从光密( 大)媒质入射到光疏(

5、小) 在介质表面产生全反射,能量全部反射,与理想导体表面的全反射相同。媒质时,若入射角大于临界角:qiqre1e220区别在于:1.理想导体表面,即而在介质分界面,一般情况下可以求得,反射系数相角为:在 时,有21当 时, 而在理想介质内,全反射时仍有场透入分界面,但透入后为雕落场。其传输常数为:2.在理想导体内,e1e2随透入深度指数减小。227. 任意方向入射的平面线偏振波到达理想介质分界面时,可首先将其分解为E/边界面和H/边界面的二个分量,然后分别不同情况进行讨论:1.垂直入射:故反射波仍为平面线偏振波,与入射波一致。23 4.若 , 与 均为实数(正数或负数),反射波仍为线偏振波。

6、3.若 ,H平行分界面的波产生全透射,故反射波的偏振面为平行分界面。 2.斜入射: ,由(2-56)、(2-57)知 。故合成后反射波的偏振面一般与入射波不再相同,且随 的不同,偏振面随之将变化。24 5.当从光密媒质入射到光疏媒质时,若 ,产生全反射, ,相当于接一纯电抗负载。时,为圆偏振波。反射波为椭圆偏振波。通常情况下,仅当25例:由光疏到光密,无临界角从空气到介质界面的反射010203040506070809000.20.40.60.81.0Pr/PiE/H/e2=1e1=7入射角qi (度)布儒斯特角26由光密到光疏,临界角:从介质到空气界面的反射051015202530354045

7、500.00.20.40.60.81.0Pr/PiE/H/e2=7e1=1入射角qi (度)临界角279.传输线的三种工作状态:行波端接匹配负载或传输线为无限长。 特点:2)传输线上各处的输入阻抗4)传输功率全部为负载吸收,无反射。3)线上各处 1)V、I(或E、H)的振幅不随位置而变化,E、H同相,相位随距离增加而减小 。28驻波终端短路、开路或接纯电抗负载。 2)V 、I在空间上有相差 ,时间上亦差 , 即当 时, ;反之亦然;在各点处, V达到最大时, I最小。 特点: 1)V、I(或E、H)的振幅随位置而变化,但有固定的Vmax、 Vmin、 Imax、 Imin,且相邻两最小点之相邻

8、最大值和最小值之间距为 。;间的距离为29 3)相邻两节点间的V(或I)同相位;而一节点两边的V(或I)反相位: 4)传输线各处的 为纯电抗,随位置按 变化,d为离驻波最小点的距离。可得到 的任意电抗值。5) 6)无实数功率传输到负载(负载不吸收功率)。30行驻波端接任意负载 特点: 1)既有行波成分,亦有驻波成分(部分反射) 3)传输线上功率部分被负载吸收,部分反射回信号源。 2) 沿传输线作周期变化,每隔 重复一次。在波节处 ;波腹处 ,均为实数,其它点阻抗均为复数。31 4)根据驻波场分布,可测知负载阻抗特性:驻波系数Zdmin3210.模式可能在传输线上单独存在的电磁场结构。导波传输模

9、式:截止参数Hz=0EZ=0Hz=0;EZ=0场分布特点TM(横磁波)TE(横电波)TEM(传输线模)33TEM(传输线模)TE(横电波)TM(横磁波)传输 常数导波长相速群速34TEM(传输线模)TE(横电波)TM(横磁波) 特性波阻抗且有35 模主要特性:(设ab)1)是矩形波导的主模。XYZa0bEy,HxHz3)场结构:2)364)壁电流分布:由 可求出x=0;x=a;y=0;y=b壁上的电流。(注意法线的方向) 壁电流的特点: a)窄壁上 为y方向,且与y无关,在x=0;x=a处大小相等,方向相同。 b)宽壁上 既有x方向分量,亦有z方向分量。上下壁电流大小相同,方向相反。xy37

10、d)窄壁上的 与宽壁上的 沿轴向变化相同;而与宽壁上的 有 的位相差。 e)波导内的交变场产生位移电流,保证了全电流连续。 了解壁电流分布的意义: 1)可计算由波导壁表面电阻产生的损耗及衰减; 2)确定波导开槽的合适位置; 3)考虑波导元器件的制造,如波导元件的拚装等。 c)宽壁上x= 0 ; x=a处,壁电流只有x方向分量 , 处,只有 分量(轴向)。3811.PrP0Ptm1 e1m2 e2由玻印亭矢量求得入射功率、反射功率、透射功率分别为:通常定义T为电场传输系数39由能量守恒关系:得仅当即在同一媒质中方有若定义功率传输系数其中T为电场传输系数4012.m0,e0m1,e1m2,e2m0,e0Z0h1h2一般方法为写出各区域中的场:41注意各区域中 利用在z=0、h1、h2处的连续性边界条件,列出解Ai、Bi的线性方程组,并定义:解上述边界连续方程,即可求出。 再利用连续性边界条件求出各系数。即4213. 为媒质固有波数,即为无界空间平面波传播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