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格心理学-重难点笔记-陈会昌译版_第1页
人格心理学-重难点笔记-陈会昌译版_第2页
人格心理学-重难点笔记-陈会昌译版_第3页
人格心理学-重难点笔记-陈会昌译版_第4页
人格心理学-重难点笔记-陈会昌译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人格心理学-重难点笔记-陈会昌译版(总10页)-本页仅作为预览文档封面,使用时请删除本页- I第三章精神分析理论;丨1、人格水平理论(分区观点)(1)意识人本身可以认识的一部分。(2)前意识可由无意识召回到意识中去。(3)无意识无法意识的行为的真正原因和动机2、人格结构理论(1)本我我的自私部分,满足个人欲望有关,快乐。(2)自我满足本我冲动,以考虑情境现实性的方式。(3)超我代表社会的,特别是父母的价值和标准。3、人格动力理论认为人类的行为由本能驱使。(1)利比多生或性的本能(2)塔那托斯死或攻击的本能(3)能量有限说身体内的能量不会消失,但能量是有限的。当心理能量消耗在这部分心理机能上了,

2、就不再用于其他机能。4、人格适应理论(焦虑和防御机制)自我会利用防御机制来缓解由自我和本我冲突所产生的焦虑感。(1)压抑积极努力把威胁着他的东西排除在意识之外,或使这些东西不能接近意识。看见父亲殴打母亲,却坚持从未看(2)升华真正成功的防御机制,可怕的无意识冲动转化为社会接受行为的渠道。,化悲憤為力量(3)替代将冲动导入一个没有威胁性的目标物。,拿小孩出气。(4)拒绝坚持某些事不是真实的,尽管所有证据都表明是真实的。,不承认亲人已经死亡。(5)反应生成按照与无意识欲望相反方式行动,以躲开可怕的念头或欲望,对讨厌的人表现友善。(6)理智化对可怕事物进行自我控制的一种方法是,在这些情感内容进入意识

3、层面之前,我们就把它抹去。,吃不到葡萄說葡萄酸(7)投射有时我们把一种无意识冲动归为别人的,而不是我们自己的。,爱发脾气人指责别人不好5、人格发展理论阶段年龄范围性感带口諄期C序嘛脣、舌肛门期1-3肛门、屁艇前生殖貉期16岁生殖器潜伏期611青春期或岁幵姑(1)口腔期阶段(01)主要快感行为是吸吮、咬、吃等,获得生理需要的满足以及心理上的愉快。发展任务是通过建立良好的母子关系来帮助幼儿形成安全感和信任感。口腔期人格:过度倚赖性,过度攻击性(长牙后)(2)肛门期阶段(13)主要快感行为是排便或完弄粪便。发展任务学习认识负面情感,开始自治自律。肛门期人格:过分爱整洁,固执或过于慷慨。(3)性器期阶

4、段(36)主要快感行为是关注自身及他人的性器官,出现性幻想,儿童期手淫和性游戏。1、恋母情结与恋父情结2、阉割焦虑3、阴茎妒忌发展任务是接纳性情感,悦纳自己的身体和性别。性问题:1、性罪恶感。2、同性恋。3、恋物癖。(4)潜伏期阶段(612)性的发展呈现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儿童可以有意识地把精力放在社会可接受的活动中,如学习、游戏运动。发展任务是开始社会化,形成社会兴趣和情感。(5)青春期阶段(1218)主要快感行为是异性爱的倾向,出现性幻想,儿童期手淫和性游戏。发展任务是摆脫父母的影响,获得独立,与异性发展亲密的关系。第四章弗洛伊德理论:相关研究一、梦的解释1、梦的含义(1)重要的无意识素材隐

5、藏在象征符号里(主要指性的象征)。(2)梦表达出无意识的偏见,即梦是尚未解决的冲突在熟睡时的浮现。研究二:被试睡前被告知做与当前面临问题无关、与其他问题有关、与当前问题有关的梦,然后夜间唤醒被试描述他们的梦。结果显示:无论睡前是否提到,与当前问题有关的梦的表现程度最高(图)解释:冲突的表现研究二:女人的梦中通常是男性和女性的人数相当;男人更多的是梦见男性人物。在女人的梦中50%是男人,在男人的梦中65%是男人。解释:冲突的体现,与恋父情节有关。男人因为接触男人比女人多。研究三:梦的再现,大多数人都作过一些梦,与以前作过的梦相似,有些人一连几个晚上做同样的梦。解释:重复的梦是因为这个梦所反映的冲

6、突非常重要而且悬而未觉。无意识的冲突在晚上通过梦浮现出来,但在白天则表现为焦虑。研究四:要求被试连续十天把他们梦、焦虑情况记录下来。结果显示:人的焦虑程度越高,典型的性的象征物(铅笔、盒子、飞翔)出现在梦中次数越多。解释:梦是性的象征。2、梦的功能(1)冲动得以象征性的表达弗认为,无意识冲动不能永远被压抑,因此,梦的主要功能之一就是使这些冲动得以象征性的表达。梦为无意识的冲动的表达提供了一个安全,健康的出口。(2)快速眼动睡眠以及做梦对于保持人精神健康非常必要。五个睡眠阶段。在阶段1中,脑电波每秒约37次,阶段2中,脑电波每秒约1216次,在阶段3和阶段4中,进入很深的放松睡眠阶段,脑电波为每

7、秒约12次,在最后一个阶段,脑电波增加。在前四个阶段,为非快速眼动睡眠,一个周期是90分钟,最后一个阶段为快速眼动睡眠,持续10分钟左右。快速眼动睡眠时充满了梦,相反,非快速眼动睡眠中则几乎没有梦。研究一:被剥夺快速眼动睡眠的人,面对具有潜在压力的任务时有更多的困难。研究二:第一夜被剥夺快速眼动睡眠的人,在第二夜增加。研究三:被剥夺快速眼动睡眠的被试比未被剥夺快速眼动睡眠的人应对焦虑方面感到更困难。研究四:梦使人在睡眠中仍能解决问题。三、幽默(一)弗洛伊德关于幽默的理论1、两种笑话(1)“纯粹性的笑话”如双关语,聪明的想法。(2)“倾向性的笑话”能洞察到讲笑话人和听笑话人的无意识领域的笑话。包

8、括敌意类和性类的笑话。A、与敌意有关的笑话指那些明显贬低或嘲弄他人意图的笑话。如:攻击类,嘲讽类等。原因:弗洛伊德认为我们有攻击的无意识冲动,但自我和超我有效地阻止了攻击欲望,一个伤害性的笑话使得我们以一种社会认可的方式表达了同样的攻击欲望。性笑话得以流传的原因:公开谈论性在社会中是不适当的,然而,有关性的笑话,不仅常被容忍,而且受到认可。2、倾向性的笑话流行的原因:(1)人的潜意识本能得到了释放。(2)紧张得到了减缓或宣泄,笑话中的攻击和性,先使人感到紧张,最后的妙语又使紧张得到缓解。(二)关于弗洛伊德幽默理论的研究研究一:让高中生给照片配幽默的说明,发现学生中的说明充满攻击和性的内容。研究

9、二:包含攻击和性的卡通比没有这些内容的卡通更好笑;喜剧涉及到性。研究三:向男性和女性呈现攻击男性和女性的笑话,发现男性认为攻击女性的笑话更幽默。女性认为攻击男性的笑话更幽默。1、不友善的幽默可以减少攻击性弗洛伊德认为要使生气的人减缓采取攻击性行为,可取的方式就是减缓紧张。对此,敌意的幽默比非敌意的幽默更有效。而其他研究者认为不友善的幽默会使攻击行为增强。研究一:羞辱被试,然后分别读友善和不友善的笑话,发现读不友善笑话的被试愤怒水平降低。研究二:愤怒的被试看对女性有敌意的卡通比没看的被试对女性电击弱且时间短。研究三:生气的被试去电击看不见的人,看了不友善卡通的人比看了友善卡通的人电击得更厉害。(

10、2)人们的紧张水平和幽默有正相关人们在笑料抖出之前所体验的紧张感越强烈,他们就感到笑话越可笑。研究一:低紧张组:手抓老鼠,暗示很容易抓。中度紧张组:抽老鼠血,暗示比较容易。高度紧张组:抽老鼠血,按时很难。三组面临玩具老鼠是觉得好笑水平,高度紧张组最高。四、催眠1、催眠是一种很平常的状态,我们在开车时的恍惚状态,沉迷于电视节目或网络游戏时的状态,其实已经非常接近催眠状态了。2、催眠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催眠并非神秘叵测,它具有神经生理学基础,人在催眠状态下,楔前叶钝化,枕叶和额叶的血流增加。催眠是人体生理运作的一环,在神经学里,催眠是将脑波转换至a波或0波。催眠状态下的外在表现:1、眼睛闭上而眼皮闪动

11、2、呼吸的改变(通常是变慢)3、皮肤泛红或颜色改变4、整体肌肉松弛,无精打采或垂头丧气5、眼睛变红;眼睛流泪或泪湿增加(泪眼汪汪)6、无意识的躁动7、吞咽的反射动作8、睡意或困倦的表现9、强直催眠状态下的内在反应1、活动意愿降低2、声音的淡入或淡出3、感觉轻松自在4、感觉轻飘飘,感觉漂浮5、感觉到自己不存在6、记忆遗忘7、记忆力增强8、想象力增强3、催眠的理论(1)持精神分析观点的理论把催眠看作是进入高度催眠状态的病人的无意识心理的钥匙,催眠可以了解人的无意识。“自我的独立区域”论催眠状态下,自我创造出一个独立的区域,催眠中浮现出来的过去无意识的东西被储存,在催眠中,自我对这个独立区域进行监测

12、,同时使它在催眠结束后保留在意识之外。“新分裂论”深度催眠的人经历了意识的分裂,他们意识的一部分进入了一种变异状态,但另一部分仍清醒地知道催眠中发生的事,这一部分被认为是像一个“隐藏的观察者”一样监视所处的情境,意识中被催眠部分并不知道观察者部分。如:失痛症实验研究(2)社会认知理论对催眠的解释人在催眠状态下做到的事情没有超出他在未催眠状态下的行为。催眠的现象主要是由期望,动机,集聚等原因造成。(3)两种理论的矛盾A、核心不同前是无意识,后是期望、动机、态度。B、在新分裂论上分歧较大前者用“隐藏的观察者”解释催眠,后者认为“隐藏的观察者”是有动机,态度等决定的。C、在产生催眠后遗忘的原因上不同

13、。指如果催眠师不告诉催眠者,他们将不会记住催眠中所发生的事情。前者认为被催眠的无意识触及不到意识。后者认为催眠者并不期望回忆起发生的事情,他们努力不去记住它们。4、催眠的主要影响因素对催眠的反应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被催眠者这一变量。A、人格特质a、受暗示性强b、感觉寻求、想象力、智力较高c、独断性、独立性、外倾性低d、进入角色的能力高如:戏剧专业的人更容易催眠e、专注特质强B、态度,动机,期望等对催眠持肯定态度的人,很想体验催眠的人,对催眠期望很高的人,都能很好的催眠。因此,这也说明训练可以增强人对催眠反应。第五章精神分析理论:新弗洛伊德主义的理论、应用及评价一、弗洛伊德理论的局限和问题首先,成

14、年人的人格几乎是在儿童五六岁时就已完全形成,这一观点遭到许多理论家的反对。其次,许多新弗洛伊德主义者向弗洛伊德强调本能、生物性对人格的影响的观点提出了挑战。第三,整体上的消极特征,强调攻击、性、无意识。第四,理论不容易进行科学评价。第五,男性中心主义。二、阿尔弗雷德阿德勒(一)理论观点1、自卑、补偿与追求优越补偿人追求优越的愿望来自自卑,自卑情结促使个体进行补偿,以取得优越。自卑与补偿的“推拉”动力,贯穿于人的一生。2、父母对人格发展的影响儿童人格在早期形成(45岁),牢固且难与改变,但阿德勒强调了外在环境特别是父母的作用。(1)溺爱(2)忽视3、出生顺序对中间儿童的评估最积极,强烈的寻求优越

15、特性,取得最高成就的人。五种心理位置:长子:唯我独尊,害怕竞争,自卑,责任心强;困难儿童占大多数比例。中间:竞争性的性格特征,立场上通常针对长子。成就动机很强。老么:权利欲望强,受纵容,独立性差,依赖,懒散,不会体贴人。独子:特征上与长子相似但更受宠爱,惯于受众人关注,对家人依赖性大。4、生活目标过去、现在和未来通过生活目标组成一个整体,促使人类作出行为不仅是过去的经验,更重要是人对未来的期望。5、社会兴趣含义:个人认同社会的目标,把自己的追求与社会发展方向统一起来。发展社会兴趣是个体自然缺陷的真正补偿人们由共同参与活动与互相尊重而表达出社会兴趣,此时他们是往生命的光明面发展,而未具社会兴趣的

16、人会变得沮丧,生活在黑暗面。6、创造性自我一一理论的顶点自我可以按照自己独特生活风格决定自己行为方式。强调人的意识,个体可以选择自己的生活道路,决定自己的命运。反对弗洛伊德的宿命论,个体运用创造性可以形成自己生活态度。(二)阿德勒个体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区别1、弗持“性恶论”的观点,而阿强调人的亲社会的一面,即人的社会兴趣。2、弗认为人的最大动机在于享乐和愉快,而阿认为人的最大追求在于克服自卑,追求优越。3、弗认为以往的经验决定现在的人格,而阿认为生活目标和对未来的期望决定现在的人格。4、弗强调人的潜意识,本能,阿强调人的意识性,目的性,主观创造性。5、阿重视了外在环境因素对人格的影响作用。(三)

17、评价正面1认为人是天生的社会动物,人的行为乃受社会驱力所推动,而社会兴趣乃人格形成之要素,使心理学者注意到社会变素的重要性,并助长了社会心理学的发展。强调人格的独特性统整性:一个人所做的一举一动代表着他自己特有的生活格式。3认为意识是人格的中心:人是一个自我意识的个体,能充分了解自我实现意义,从而计划并指引个人的行为。4阿德勒转变了佛氏人格发展的重点,而将重点放在社会的需要与社会文化的影响力。5创设了人本主义的人性理论:人能够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必受命运支配。负面:1阿德勒强调的补偿作用,多重视生理组织方面,而忽视社会文化各方面的影响。2并非所有有缺陷的人都能得到积极的补偿。其补偿作用只适合用在

18、缺陷者本身有足够的自信,并有外在支持的力量,才能发生理想的优越感。3阿德勒的补偿作用乃为反抗自卑感而来,解释太过消极,忽略了人尚有积极的支配欲。三、卡尔.荣格(二)理论观点1、心灵的结构是意识,核心是自我(ego),自我处在意识的中心部位,是意识的门卫,对进入意识的东西进行过筛选和过滤;二是个人无意识,包含了弗洛伊德前意识和潜意识概念的一些成分,强调压抑的作用,个体无意识中充斥着许多“情结”,情结是带有情绪色彩的无意识心理丛,它决定着心灵的许多方面;三是集体无意识,指无意识中包含的同一文化中所有人共同的思想、意象、精神特征。包括本能和原型。2、集体潜意识的原型(1)人格面具是人在世人面前表现的

19、人格特征,是一个人类通过世世代代的生活经验积累的一种心灵模式。既有积极的一面,也有消极的一面。(2)阿尼玛:指男性具有女性的特质每个人都天生具有异性的某些性质,要想使人和谐平衡,必须允许男性人格中的女性性质在人的意识和行为中得到展现。阿尼玛不充分发展,则会冷酷无情,缺乏人情味。阿尼玛发展过分,贝y会阳刚不足,阴柔有余,如“娘娘腔”。(3)阿尼姆斯;女性具有男性的特质与阿妮玛恰恰相反,阿妮姆斯是女性心理中男性的一面,它为女性提供了一个理想化的男性形象。阿尼姆斯过多,则会使女子过多地认同男性的特征,缺乏女人味,甚至希望自己变成男性。阿尼姆斯过少,则会是女子依赖,顺从,缺乏独立性和创造性等。(4)阴

20、影(shadow)与弗洛伊德的“伊底”概念极其相似。阴影是人格中阴暗、消极的一面,但不可能根除。来自于种族遗传。包括个人阴影和社会阴影。荣格认为不应该压抑阴影,而应该去进行适当地处理。3、人类心理类型说(1)态度类型荣格认为,有两种心理流量:外倾和内倾。内倾或内向指的是心理能量向内发展,表现为内向性格的人喜欢沉思默想,自制力强;外倾的是心理能量向外转移,表现为外向性格的人好交际,适应力强。荣格认为每个人身上都具有两种态度类型,不能简单说性格的内向和外向,而且着生活环境的改变,内倾和外倾也会产生一些变化。(2)功能类型心理活动四种功能:思维、情感、感觉、直觉。思维的功能在于帮助人揭示自然和自身的

21、本质,运用推理和逻辑解释各种事件;情感的功能是给人类以痛苦或愉快,恨与爱、悲与哀的主观感受;感觉提供给外部世界的具体事实;直觉则是一种无意识的知觉,功能在于超越事实和逻辑而把握现实的本质。外倾思维型这种人按固定的规则生活,客观、冷静,善于思考但固执己见。他们通常压抑天性中性感的一面,因而显得缺乏鲜明的个性,甚至冷漠无情。如果压抑过分,则会变得专制、自负、迷信,拒绝接受任何批评。内倾思维型喜欢离群索居,由于判断力贫乏而不原社交。他们极端聪明却又不顾实际。发展过度就会变得顽固执拗,刚愎自用,不体谅别人,骄傲自大,拒人于千里之外。外倾情感型。以女性较多,她们理智屈从于情感,往往表现为反复无常,朝秦暮

22、楚,多愁善感,浮夸卖弄,过分殷勤,强烈地依恋他人但情感并不执著。内倾情感型。文静多思,敏感忧郁,沉默寡言,难以捉摸,然而有时又表现得恬淡宁静、怡然自得,给人莫测高深之感。外倾感觉型。追求欢乐、善于社交、不断寻求新的刺激,他们头脑清醒但对事物浅尝辄止,他们情感浅薄经常沉溺于各种嗜好,具有变态行为和强迫行为。内倾感觉型。爱好艺术,沉浸在自我主观感觉中,与自己的内心世界相比,他们觉得外部世界索然乏味。这种类型的大多数人表现得较为沉静、随和,有一定的自制力,但思维和情感大都不够深沉。外倾直觉型。异想天开,喜怒无常,见异思迁,好高鹜远,一个问题没解决又忙于解决另一个问题,不能持之以恒,由于情感转移快,难

23、得知己。内倾直觉型。往往是能产生一些新奇观念的梦想家,别人看他们不可思议,而他们自己却自视甚高,自以为是不被理解的天才。四、埃里克.埃里克森1、自我概念自我是人格中的一个相当有力的,独立的部分,其作用是建立人的自我认同感和满足人的控制外部环境的需要。自我的基本功能是建立并保持自我认同感。自我认同感:一个复杂的内部状态,它包括了我们的个人感,唯一感,完整感以及过去与未来的连续性。2、人格发展阶段心理阶段年越积极姑叢涓极结果1内在奸翔感堂.信(L口己和他人坏的剧觉,伍信任自己和祂人口主性对羞2-3意志训际自搅控制,版刘严厉,过摩自贲,1动性对内执感4-5戒功的歆乐.主为隹逆有完成任务的内换勤奋对日

24、卑小学期完成丁作和障.圮能感-自卑攏心理阶段枳极结果消根站果同一住对痈色涅乱胥少年期对11我一秋性和连续性有信心坤色規乱,没有固定的杂密对呃程成年早期感情的共曲工作和避免杂密,关系拎漠龍投入H柞人际关兼失去剥工作舟黑輕,丸自拔筮合億曳感时自己滞足怕死.对生活感到痛苦-兴壑3、艾里克森心理发展阶段理论的主要特点(1)人格发展是自我逐渐形成的过程;(2)人格发展是连续一生的发展进程,他的心理发展阶段划分包括从出生到衰亡整个人生历程;(3)二维性的发展阶段说,即他不是一维的纵向发展观,而是强调人格发展的成功与否与横向维度上的两极内容有关。(4)人格不仅受生物因素的影响,更重要受社会文化因素的影响。五

25、、凯伦.霍尼(一)神经症1、起源霍妮,神经症是社会文化产物,是儿童期不正常的人际关系,特别是那种制造焦虑的家庭环境。(1)父母的慈爱与家庭温暖,让孩子有安全感,人格就发展;否则会产生神经症。我们的内在冲突(2)文化与神经症之间关系密切,没有脱离文化的神经症。我们时代的病态人格2、基本焦虑说父母损害孩子的安全感是基本罪恶;儿童体验到孤独和无能就会产生基本焦虑。基本焦虑不是遗传的,而是由于我们文化和教育的产物。这样的焦虑是以后人格障碍的主要原因。3、控制基本焦虑的策略(1)对友爱和赞许的神经症需要。(2)对伴侣的神经症需要。(3)限制自己生活于狭窄范围内的神经症需要。(4)对权利的神经症需要。(5

26、)对剥削他人的神经症需要。(6)对社会承认和声望的神经症需要。(7)对个人崇拜的神经症需要。(8)成就个人野心的神经症需要。(9)对自我满足和独立的神经症需要。(10)对完善和完美无缺的神经症需要。4、神经症的三大类型接近众人:屈从如果你爱我,你就不会伤害我远离众人:逃避如果我避开,什么也伤害不了我反对众人;攻击如果我有权利,我就不会受到伤害(二)女性心理学反对阴茎妒忌,提出子宫嫉妒指男人嫉妒妇女怀孕并哺育儿童的能力。男人和女人的不平等是由时代造成的。第六章新弗洛伊德主义理论:相关研究一、焦虑和应对策略“焦虑时代”的产生:研究发现在20世纪50年代到90年代,焦虑分数在增加,而且在80年代,一

27、般的美国儿童的焦虑水平要比50年代儿童精神病患者报告的焦虑水平还高。一般而言,轻度的压力会促发或增强一些正向的行为反应,如寻求他人支持,学习处理压力的技巧。但压力过大过久,会引发不良适应的行为反应如谈话结巴、刻扳动作、过度吃食、攻击行为、失眠等。压力源1人格因素人格因素:A型人格B型人格C型人格压力源2环境因素1、突发灾变社会因素家庭因素工作学习压力源3生活变化压力源4挫折弗洛伊德焦虑类型尽管弗洛伊德一生中几次改变对焦虑的看法,但他还是在他最后的重要论文中划分出三种焦虑类型.(1)现实焦虑或客观焦虑在察觉真实世界中危险时做出的反应.(2)神经质当本我快要侵入意识的时体验到的焦虑,是自我运用防御

28、机制的焦虑。(3)道德焦虑本我冲动违背了超我的严格道德规范,超我产生了道德焦虑,是一种内疚体验。弗洛伊德:现实焦虑,神经质焦虑,道德焦虑沙利文:焦虑源于缺乏人际安全感;霍尼:大部分焦虑源于制造焦虑的家庭环境弗洛姆:焦虑源于现代社会、应对策略应对(coping)又称应付、应对策略是个体面临可察觉的威胁时处理焦虑的努力。如:看恐怖电影,最具共同的应对策略是提醒自己只是看电影,另一种共同策略是把注意力放在电影技术方面而不是恐惧内容上。应对风格指人们在处理焦虑时相对稳定的方式。应对风格是相对稳定的,很少因时间的不同和引发焦虑的情境的不同而改变。应对策略与防御机制的关系区别:应对策略是为了缓冲应激对个体

29、自身影响、摆脱心身紧张状态的心理适应过程,是意识性的心理和行为策略;心理防御机制(defensemechanism)是潜意识的,当本我的欲望与客观实际条件出现矛盾而造成潜意识心理冲突时,个体会出现焦虑反应,此时潜意识的心理防御机制就起到减轻焦虑作用。应对和防御机制根本区别在于一个属于意识的一个属于潜意识的。联系:(1)两者都是心理的自我保护措施;(2)通过意识的训练可将防御机制改变为习惯化的应对活动。2、应对策略的类型研究三:当等待生产的父母看一部会引起焦虑的、介绍婴儿猝死症的电影后,一些父母不愿去面临那些关于他们的孩子可能在婴儿期死亡的任何事。另一些父母表示,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这些信息,以便

30、这种不幸事件发生时有思想准备。这两种不同态度反应了不同的焦虑应对策略。(1)积极与回避积极应对策略:指人们积极地去处理问题时所用的策略;(2)包括积极认知策略和积极行动策略(3)就一个安排好的治疗程序努力去收集尽可能多的信息,或花大量时间考虑一个即将到来的工作面试,这时你用的是积极策略(4)回避应对策略:指人们通过把引发焦虑的情境排除在意识之外来处理他们的焦虑的。“担心也没有用”,“别想它了,想点别的吧”,(2)问题与情绪问题中心策略:直接关注于问题,由此克服焦虑。例如经济上有问题,适当的行动过程就是想办法多赚钱或减少开销。有了问题时,哪怕想出的只是很简单的方法也比什么也不干好。(“我先制订一

31、个行动计划然后实施计划”)情绪中心策略:减轻伴随问题产生的情绪压力。例如,在考试失败时,用积极的眼光来看待这件事会使自己好受一点,或者考虑能做点什么让自己感觉好一点。(“我尽量去看事物好的一面”)3、应对策略的效果(1)使用应对策略有没有效果研究四:一项有关戒烟的研究中,至少用到一种应对策略的吸烟者成功戒烟的可能性比没用任何应对技巧的吸烟者大三倍。研究五:对于在婚姻生活中体验到压力的夫妇,用了应对策略的比没用应对策略的能更有效地缓解情绪的消沉。研究六:有一项调查询问成年人常用的应对策略有哪些,所给出的27个应对策略各有多大效果。结果发现,越是凭借有效的应对策略的人,在快乐和总的生活满意度测验中

32、的得分越高。由此可见,人们面临焦虑时倾向于采用一些应对策略,并且有证据表明,使用这些策略至少在一定程度上是有效的。(2)回避策略好还是积极策略好几乎所有的研究中,积极策略要比回避策略在帮助人们处理压力方面更为有效。研究七:依赖回避策略的人们在处理所爱的人的疾病上有较多的困难。研究八:在面对试管婴儿失败的妇女的应对策略上,回避策略的妇女要比积极策略痛苦指数要高。(3)回避策略有效吗回避策略在短期内更有效,从长期看,积极策略更有效。有些问题一两天后烟消云散了。一场令人生气的谈话所带来的刺痛或者某个令人尴尬的时刻常常刚过一会儿就消退了。用回避策略,仅仅是不去想这种体验,就可能渡过难关。回避策略局限于

33、相对适度的压力,或至少个体局部能控制的压力。回避策略有可能产生另外的问题。(4)问题中心策略好还是情绪中心策略好?一般来说,尝试解决问题是比较有效的,但当问题很难或无法解决时,情绪中心策略会比较有效。研究九:考察在以黎战争中经受巨大压力的以色列士兵的应对策略和社会活动,发现问题为中心的士兵要比情绪中心的士兵社会活动要成功一些。研究十:面对婴儿死亡运用问题策略比情绪策略父母有更多困难。研究十一:先让部分被试学会情绪策略,部分被试学会问题策略,模拟绑架案,结果,使用情绪策略的人质比问题策略的人质焦虑水平更低。二、精神分析概念和攻击弗洛伊德:早期:里比多受挫(挫折一攻击)攻击是死本能(自我毁灭的本能

34、)转向他人的结果1、挫折与攻击第一,攻击总是挫折的结果。但不一定总是明显的方式。当宣泄(紧张释放)后攻击就停止。第二,攻击并不一定是因为挫折和生气,任何不愉快的事件都会导致攻击,只要它引起了消极的情绪体验。研究一:高温,噪音会加强攻击。挫折导致的不愉快情绪增加了攻击行为出现的频率2、替代性攻击挫折会导致替代性攻击。3、宣泄与攻击攻击能使紧张情绪得到一定的缓解和宣泄,但它也可能增强攻击的倾向,而不是象预期的那样降低攻击倾向。三、依恋类型和成人的人际关系1、对象关系理论和依念理论(1)对象关系理论强调早期经历的作用,主要指婴儿与父母,尤其是母亲的关系。孩子对他的环境中重要的对象会产生无意识的表象。

35、(2)依恋理论(依恋的三分法)爱因斯沃斯和她的同事在对婴儿和母亲的研究中做了观察.使用“陌生情境法”。2、转换模型(依恋的四分法)3、成人的依恋类型成人的依念类型形成于童年。安全型成人比另两种类型的成人更倾向于描述父母的积极关系和温暖、信任的家庭环境。焦虑一一矛盾型成人很少回忆父母的支持。回避型成人描述与家庭成员关系不信任和情感淡漠。4、依念类型和爱情关系、(1)安全型成人有持久稳定和令人满意的爱情关系。因为他们认为人际关系中有很多爱、义务和信任。他们能忽略同伴的缺点而接纳和支持他。(2)回避型成人不敢恋爱因为他们害怕亲密及怀疑他人。他们相信真正的爱不会长久,电影和爱情小说里的爱在现实中根本不

36、存在。(3)矛盾型成人多次恋爱,但不稳定因为他们惟恐失去伴侣,因此屈从伴侣的愿望,尽力让对方快乐,这样容易对对方造成了负担。第七章特质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一)奥尔波特的人格特质理论1、特质的种类奥尔波特是人格特质理论的创始人。认为人格特质是构成人格的基:本元元素。乂讣殳百专顶:皿颯总指性.兀典和亍人特医J中心特质:代表一*人的主瞿行舟倾向Jownvywnvuiwi-wl(1)共同特质是在某一社会文化形态下大多数人或群体所具有的共同特性。个人特质是指个体身上所独具的特性。首要特质:是一个人最典型、最具概括性的特质。主要特质:是构成个体独特性的几个重要特质,在每个人身上大约有5-10个。次要特

37、质:是个体不太重要的特质,往往只有在特殊情况下才表现出来。次要特质包括一个人独特的偏爱和癖好。2、机能性的自主性与本体性奥尔波特认为,人们常常把成年人的某种行为追朔到他的人生早期,但成年人的行为与早期行为并不一定出于同样的动机。这种变化了的动机行为就是机能性的自主性行为。本体性:把自我的所有方面整合于一个单一的概念。3、人格发展躯体我的感觉阶段,0-1岁;自尊感阶段,3岁;自我扩展的阶段,4岁;自我意识扩展到其他事物上;自私的开始;自我意象感,4-6岁,要求儿童扮演习得角色的期待和寻求获得对未来的某种热望;自我理智感调适阶段,6-12岁,用理智来思考,解决问题;统我追求显露阶段,12-青春期,

38、经由生活目标的选择以追求自我提升的倾向;知者自我显露阶段,成人,同时操纵前面七个阶段,综合发挥作用。(三)卡特尔的人格特质理论1、16根源特质表表面特质:是从外部行为直接可以观察到的特质根源特质:是制约表面特质的潜在基础,是构成人格的基本特质。表面特质是从根源特质中派生出来的,一个表面特质都是由一个或多个根源特质所引起的。而一个根源特质也可以影响几个表面特质。表面特质是根源特质的表现形式。例如,高学历(表面特质)是由智力、有恒性、勤奋等数种根源特质造就;而智力(根源特质)则可影响学历、职*1K.、/S?%1低分者特征高曲普特征乐群(A)镰狀肌独乐群外向ut理智、注亘实际敏感.感情用事低分者特征

39、自少者特征忏叢:一概赖强和CM)幻想、狂妄不爲世战:NJ阳白直率天真帯明Bt干、世故O战瞎抑邮、顿恼零晞耳做:3自已枇评桩ft自立*当痕断自律3矛荷沖究*下明丸f*知己钿濾.冃律谩严猱张困扰第八章特制流派:相关研究一、成就动机基本概念1、定义:是指人们力求获得成功的内在动力。(是人们希望从事对他有重要意义的、有一定困难的、具有挑战性的活动,在活动中能取得优异成绩,并超过他人的动机。)如学生希望自己成绩好,名列前茅;工人希望工作出类拔萃;作家希望创作出优秀作品,得到社会承认。2、测量(1)主题统觉测验(2)自陈问卷(二)高成就动机者的特点1高成就需要者的突出特征之一就是他们是有节制的冒险家.2高

40、成就动机者并不是对每件事都认真努力。他们只对那些有可能带来个人成就的工作全身心地投入。3高成就动机者还喜欢那些须对结果负责的工作。4高成就动机者喜欢提前预期未来的可能性,制定长期计划。(三)对成功行为的预测高成就需要者比其他人更有可能取得经济上的成功。但同样高水平的成就动机能够帮助一些人获得成功,也可能妨碍工作效果。例如:成就需要与基层管理者的成功有正相关,但与高层管理人员的成功无关。(三)成就动机的影响因素1、个体成败的经验成功的经验提高个人的志向水平,失败的经验降低个人的志向水平。自我同一阶段,2岁,自我认同感;2、个体幼年时期的家庭教育培养孩子的高成就需要,关键是在父母的过分干预和放任自

41、流之间找到一个恰当的平衡点。有研究发现,父母允许孩子独立活动,让孩子自己决定做什么事情,并给予奖励,有利于孩子成就动机培养。3、性别(1)男性和女性在确认成就性任务时有差异(2)男性和女性对成功的定义不同。男性更倾向按外部标准定义,女性则倾向按照内在标准界定。4、文化个体主义文化国家,成就被定义为个人的成功,个人的努力会受到奖励,人们因成功而备受瞩目.在集体主义文化中,成就被界定为合作和团体成绩。5、归因方式个体对自身某种行为结果的成功与失败原因的归结,可能影响个体今后再从事类似行为时的积极性(动机的强度)。归因的三个维度稳定性维度:可以把自己的表现归结为稳定的原因,比如能力,也可以归结为不稳

42、定的理由,比如运气。内外控维度:一种归因可能是来自我们自身的,比如努力程度,也可能来自外部的,比如测验的难度。可控性维度:我们能否控制导致失败或成功的原因。提高成就动机的捷径改变人们的归因内部外部不可控制可以控制不可控制不可控制能力任务难易6、成就目标是个体在成就情境中渴望实现的目的。与人的成就动(.轨衷干完啟工ff受削記描J1it期vm.t,:墉回谴目哺成就目标模型拿握趋近忖标阜握冋避冃标成绩趋近目标成绩凹避仃标二、A型一一B型行为模式A型性格:有强烈的动机克服困难,努力达到目标。他们喜欢竞争,权力和受人瞩目,但也易激怒。他们不喜欢浪费时间,而喜欢以有激情的高效方式做事。B型性格:比较松弛,

43、不急迫。他们偶尔也会努力工作,但不是以A型性格的人那种冲动的,富于激情的方式。也不会像A型者那样追求竞争或是易激怒。(一)作为人格变量的A型特征1、A型者更有竞争性,更能为成功而努力奋斗。2、A型者有时间紧迫感。他们认为时间是宝贵的,不能浪费。3、A型者在对待挫折情境时更易产生攻击性和敌意。(二)A型行为和成就1、A型者比B型者在工作方面付出了更多的努力。2、A型者比B型者获得了更多的成就,但A型者从工作中感受到的快乐不如B型者多。3、在需要理性的仔细的思考的任务中,B型者的沉稳可能更有利。(三)A型性格与健康1、查明有害成分:A型性格的人容易患心血管方面的疾病,主要是因为愤怒和敌意。训练那些

44、可能患心血管疾病的人减少愤怒的反应是有效的;A型性格但不具有愤怒和敌意特征的人,他们不会因为小小的停滞和挫折而感到烦恼,因此很可能是健康而能干的。三、社交焦虑(一)概念社交焦虑:一种特质维度,能表明人们在社会性接触或预期到社会性接触时体验焦虑的程度。社交焦虑症:是对暴露在陌生人面前或可能被别人注视的一个或多个社交场合产生持续、显著的畏惧,并且严重影响患者的正常生活。(二)社交焦虑者的特征1、通常说话时会有点结巴,出现口误,有外显的紧张行为。2、并不内向,大多数愿意有很多的朋友。3、过分关注他们给别人留下的印象。4、往往把各种反馈加上消极的色彩。(三)对社交焦虑的解释1、根本原因评价恐惧:社交焦

45、虑者担忧别人怎么看待他们,尤其负面评价避免与交往对象见而自我保护離略避免目光搂城尽量让谶话喪的筒短,不旦戚胁性2、措施.(1)建立信心(认知治疗)要关注于帮助来访者建立这样的信心:他们有能力以恰当的方式讲述任何事,并能给别人留下好印象。(2)教会一些社交的技巧可以教给缺乏社交技巧的羞怯者如何维持一场谈话。(3)暴露或系统脱敏法四、情绪考察情绪的方式:首先,我们每个人在我们体验到的积极情绪和消极情绪的广度方面有差异。其次,人们的情绪体验强度有差异。再次,人们在表达自己的情绪方面有差异。人格心理学家称情绪的这三个方面分别为情感性、强度和情绪的表达。(一)情绪的情感性情感的两个维度:1、积极情感。一

46、个极端是积极的、满足和对生活满意。另一个极端则常常是悲伤或懒散的。2、消极情感。处于这个维度一个极端的人,可能常常体验着紧张、愤怒和压力;而处于另一个极端的人则表现得镇静、平和。积极情感和消极情感的个体差异被称为情绪的情感性。相关研究研究一:积极情感与消极情感关系研究研究二:积极情感与社交活动的相关研究研究三:消极情感与心理压力的相关研究研究四:消极情感与健康的相关研究(二)情感的强度情感强度是指人们体验到某种情绪的力量或强度。温和一一激烈高强度的人享受积极事件的程度高于低强度的人,而消极事件带给他们的伤心程度也高于低强度的人。相关研究研究一:情绪强度和幸福的关系研究研究二:情绪强度与成就的关

47、系研究(三)情绪的表达情绪表达指一个人情绪的外在表现。一端是高情绪代表的人,另一端的人几乎没有外显的有关他们的内心感受的信号。相关研究(1)情绪表达与性别的相关研究:女性比男性更富于表达,女性也比男性更善于体察别人的情绪。(2)情绪表达与人际交往:人的情绪表达有利于人际交往。(3)情绪表达与健康:情绪的表达是有利于健康。高情绪表达者比低情绪表达者体验到更多的快乐,更少的焦虑和内疚。五、乐观主义和悲观主义我们可以把人放在一个连续体的区间:一端是那些倾向于最乐观地看待生活的人另一端是典型的悲观主义着,他们是透过一副悲观的眼镜来看世界的。(一)应对逆境乐观主义者对逆境的应对必要悲观主义者好。主要原因

48、:应对策略不同。乐观主义者更可能会迎头去处理问题,会使用积极的应对策略;而悲观主义者在面临困难问题时更可能采用分心或否认的策略。研究一:面对重大考试研究二:生存压力研究三:适应环境(二)乐观主义和健康乐观主义有益于健康。原因:1、社会支持系统2、免疫系统3、对前景的看法(乐观,宿命论)(三)防御性悲观指在面临即将来临的任务时以倾向于失败和忧虑失败为策略来激励自己做得更好的倾向。它是在应对即将来临事件时所使用的缓解策略的一部分。防御性悲观者会想到失败。他不仅对可能的坏结果感到焦虑和烦躁,而且他们甚至会告诉自己,他们在即将来临的任务中可能不会做得很好。防御性悲观者持沮丧观点可能出于两个原因:1、增

49、强成功的体验。这些人让自己做好准备迎接失败的方式之一就是提前设置好较低的预期,对于防御性悲观者来说,如果一直预期失败的话,失败的刺激就会减轻一些,而经过这样的低预期之后当真正的成功到来时所体验的可能就全部都是甜蜜;2、提供强大的动力。真正失败的可能性也许会使防御性悲观者做得更努力,从某种意义上说,来自成功的喜悦似乎不足以激励这些人,而对自己可能会做得很糟的这种恐惧却会为甜蜜提供动力。相关研究研究一:防御性悲观和乐观主义者的学业成绩研究研究二:防御性悲观和乐观主义被剥夺对任务的估计与想法第九章生物学流派:理论、应用与评价汉斯艾森克的人格理论1、人格结构艾森克被认为发现了人格特质基本结构心理学家。

50、艾森克运用了因素分析法来确定他称之为类型或超级特质的基本数量。四层次:特殊类型水平:处于最下层,是日常观察到的反应。习惯反应水平:反复进行的日常反应形成,属于特殊因子。特质层:由习惯反应形成,属于群因子。超级特质层:由特质形成,属于一般因子。艾森克的人格层次模型i五頑阪因觴性,ijrijrijrnnJ6006UHBL.电g申牛0卞4甘bac-q-ac-aav4i4*9*tfl&MM(i)内外向型艾森克认为外向和内向不仅可以根据行为区分,还可以根据人的生理构成来区分。他认为,外向和和内向的人在无外界刺激、处于休息状态的大脑皮质唤醒水平不同.外向者皮质唤醒水平比内向的人低。大量证据表明,内向者比外

51、向者刺激更敏感。也就是说,当处于外部刺激中时,内向者的唤醒更迅速也更强烈。当置身于嘈杂的音乐声或活跃的社交中时,内向者更容易被唤醒。并非一定是所有的社会情境都能吸引外向者,只有那些他们喜欢的情境才能吸引他们。中枢神经系统反应与内外倾的关系唤醒水平(arousal)激活一自主神经系统的活动一神经质差别皮层唤醒水平一大脑网状结构的机能一内外倾差别高激活水平常常也是高唤醒水平,神经症者的神经质与外倾性呈负相关.唤醒水平中用心率(HR)和皮电(GSR)反应自主神经活动一N以脑电(EEG)反应皮层的活动一E内外倾与感觉剥夺的关系外倾者唤醒水平高,渴望刺激,耐痛,对感觉剥夺的耐受低内倾者唤醒水平低,躲避刺

52、激,敏感,对感觉剥夺的耐受高(2)神经质(稳定性)在这一维度上得分高说明情绪上的反应倾向。我们把在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人视为情绪不稳定或情绪化的人。那些在这一维度上得分落在另一端的人会更少出现情绪失控,也不会有大起大落的情绪体验。自主神经系统是神经质的生理基础。包括交感神经和副交感神经。交感神经有增强心肌,平滑肌、和腺体兴奋的作用。(3)精神质(倔强性)在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人被描述为“自我中心的,攻击性的,冷漠的,缺乏同情心的,冲动的,不考虑他人的,并且通常是不关心别人的权力和福祉的”。在这一维度上得分高的人社会适应方面出现了问题。精神质的生理基础是雄性激素。2、人格的生理学基础艾森克在阐明人格

53、的个体差异基于生物基础是给出了三个论据。第一,外向一内向型具有跨时间的持续性。第二,艾森克也用了跨文化研究的结果来支持他的观点。第三,艾森克指出,对于人格三个维度中的每一个维度,遗传都起了重要作用。艾森克的人格理论结合了类型与特质的概念,提出了人格的维度理论,从人格的特质和维度的研究出发,将人格特征分为三个基本的维度:E:内-外向,与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抑制的强度密切相关。N:神经质,与植物神经的稳定、不稳定性密切相关。P:精神质,与个体的行为表现有关。L:掩饰性,涉及到测验的信度和效度。E、N维度与古希腊盖伦的气质学说相吻合各维度的典型人格特征(1)典型外向(E分特高)表现为:爱社交、朋友多

54、、喜欢冒险、追求剌激、不甘寂寞、好谈笑、冲动行事不爱做研究工作,喜欢实际的工作,反应迅速,随和,但情绪容易失去控制,做事粗心,从外表看似乎不太可靠的人。(2)典型内向(E分特低)表现:保守,交际不广,但有挚友,好静,做事瞻前顾后,行为不易受冲动的影响,不喜欢剌激,喜欢有秩序的生活和工作,极少发脾气,做事有计划,情绪倾向于悲观审美:喜欢浅色(3)典型的情绪不稳(N分特高)表现为:焦虑、紧张,易怒,往往又有抑郁,对各种剌激的反应都过于强烈,情绪被激发后以很难平复下来,好抱偏见,常患有多种心身障碍。(4)情绪极稳(N分特低)表现为:情绪反应缓慢,不强烈,而且容易平复,很难生气,在一般人难以忍耐的剌激

55、下也有所反应,但不强烈。(5)P分高表现为:独身,不关心人,常到哪里都觉得不合适,有的可能表现为残忍,不人道,缺乏同情心,对人常抱有敌意,攻击性强,喜恶作剧。儿童:好恶作剧,很麻烦,缺乏是非感,令人讨厌的调皮。对艾森克人格理论的评价1)艾森克强调类型(type),即维度,而非特质.因为:特质间相关较高,难以进行系统描述和精细研究,而类型或维度则可用于深入研究特质水平上的研究无法重复,而类型或维度的研究则可重复.2)将人格看成连续体更加符合实际情况,是当代人格的主流思想.3)强调用实验的方法研究人格,不同于只用问卷的传统方法,具有独到之处4)强调“唤醒”的概念5)理论简洁明了,测量工具使用简便二

56、、气质是生来就具有形成某些特定行为类型的广泛的倾向性。希波克拉特的个性与气质假说公元前5世纪,古代希腊哲学家希波克拉特首先提出了气质的概念。他设想人的体液分为:(1)多血质:体内液体的混合以血液占优势者;(2)粘液质:以粘液占优势者;(3)胆汁质:以黄胆汁占优势者;(4)抑郁质:以黑胆汁占优势者。人的气质是由这4种体液特征所决定的。尽管这一假说始终未能得到精确的自然科学证据的支持,但这4种描述人类个性差异的气质,却一直沿用至今。巴甫洛夫的个性与气质假说(一)高级神经活动的类型巴甫洛夫根据动物基本神经过程的特性将动物的高级神经活动分为4种基本类型:兴奋型、活泼型,安静型和抑制型。(二)依据神经活

57、动类型划分的人类气质的类型巴甫洛夫认为,对人类而言,高级神经活动类型就是气质。将4种高级神经活动类型与希波克拉特的4种气质联系起来,两者一一对应,气质分为:1、兴奋型:相当于胆汁质的气质,易激动、热情、好斗,神经过程强而不均衡;2、活泼型:相当于多血质的气质,精力充沛、均衡稳定、神经过程强,均衡性和灵活性也高;3、安静型:相当于粘液质,沉静稳重、神经过程强而均衡,但灵活性低;4、抑制型或弱型:相当于抑郁质,对生活缺乏乐观精神,忧虑、暗淡、神经过程较弱。1、气质和人格三个气质维度,即情绪型、活动型和交际型情绪型是指一个人情绪反应的强度。活动型是指一个人能量释放的一般水平。交际型指一个人的人缘及与

58、人相处的特点。三个气质维度,即适应良好、难以控制和抑制性适应良好:自我控制,自信,适应性强。难以控制:冲动而不安静,注意力容易转抑制性:害怕,不愿意参加社会活动,与陌生人交往感到不舒服托马斯和切斯的气质9维度气质的九个维度:活动水平、适应性、主动或退缩、分心程度、强度、情绪、持久性、节律性和反应阈限。对这九个气质维度进行研究得出三种气质类型:第一种是易教养型儿童;(40%)第二种是困难型的儿童;(10%)第三种是缓慢型儿童。(15%)1)气质是广泛起作用的人格倾向而不是具体的人格特质。2)成人的人格既受所遗传的气质决定,也受环境因素的决定。并且,气质影响环境,环境又影响气质发展成为稳定的人格特

59、质的方式。、抑制和非抑制儿童对陌生环境表现出抑制型风格,这种趋势是一种遗传倾向。(1)抑制型儿童是自我控制的,温和有礼的。抑制型儿童杂面临不熟悉的人和情境是更容易焦虑,心理学家称之为“陌生焦虑”。(2)非抑制型儿童,这些孩子用一种精力充沛的和自发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研究者发现,抑制性与非抑制具有一定的稳定性。面临新环境时被动而谨慎的孩子,长大后面对陌生人,会表现出相同形式害羞。研究者指出,环境仍然决定着生物倾向形成成人人格的发展程度。(1)那些抑制型儿童比非抑制型儿童更可能成为害羞的成人。但是离真正成为事实还是有距离的。(2)抑制型儿童的父母如果能够敏感地察觉孩子对陌生情境的不适应行为,并教会孩

60、子如何对待陌生情境和陌生人的话,将会对这些儿童很有好处。(3)许多领导人、社会工作者和演义界人士都曾是抑制型儿童,但通过克服自己的羞怯而获得成功。三、进化人格心理学以进化论为基础的,认为经过自然选择过程,使人类更有可能生存和繁衍后代,使物种得以延续的心理机制得以保留,而那些不适应环境挑战的心理则不能生存。情绪一组是唤醒性情绪,包括恐惧、愤怒、性唤醒。(直接)另一组是关系性情绪,包括妒忌、爱、愉快和悲伤。(间接)二者都是物种适应性发展的结果攻击男性为了成功复制自己基因,必须面临更多来自同性的挑战。利他一种是亲缘利他,亲缘关系是决定助人行为发生与否的主要因素。一种是互惠利他,群体内部成员发生的相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