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论多维视角中的语篇连贯语篇的衔接与连贯摘要一直以来,关于语篇连贯的研究尚未能很好地说明什么是 “连贯”。本文回避理论层面的争鸣,无意求解连贯定义、连贯标 准等基本的理论问题,而是从事实层面上探讨语篇连贯的描写模式 及其宏观样态,还原连贯的本真面目。关键词:连贯语篇描写模式中图分类号:H315文献标识码:A连贯是构成可读性语篇的重要标准,也是英语写作中,尤其是 在TOFEL、IELTS及中国的EFL写作测试或水平测试中,评价英语 写作水平和质量的重要取向。连贯本身就是一个难以定义的概念, 连贯现象是如此复杂,以至于在理论上“关于连贯究竟是什么,目 前学界的分歧多于共识。至于连贯如何实现、如何表现
2、以及如何 分析语篇的连贯特征,则更是众说纷纭(程晓堂,20_)。由于人 们对连贯概念理解不深且有不同的诠释(Connor,1990),连贯理论 的实际应用并不多见。笔者以为将整个连贯理论统一于同一的交 流目的之下,刻画出连贯现象的描写模式,客观地描绘连贯的常见 类型,才不至于继续陷入连贯争论的“漩涡”之中。一语篇与非语篇胡壮麟(1994)认为,语篇与非语篇的根本区别在于是否具有语 篇性 而语篇性是由衔接关系形成的。语篇之所以成为语篇不 在于它的语法性,而在于它的语篇性。语篇具有语篇特征,一个连 贯的语篇必须具有衔接成分,同时必须符合语义、语用和认知原则, 句子与句子之间在概念上必须有联系,句与
3、句的排列必须符合逻辑 (黄国文,1987)。可见,语篇因为连贯而成立,不连贯的文本即便存 在衔接也未必能称之为语篇。例如:(1)A man put some perfume into a drawer.James Brown forgot about some perfume.A man bought some perfume for Mrs.Brown.( 位男士把香水放进抽屉里了。詹姆斯布朗忘了一些 香水的事。一位男士为布朗夫人买了一些香水。)(2)A man bought some perfume for Mrs.Brown.A man put some perfume into a d
4、rawer.James Brown forgot about some perfume.( 一位男士为布朗夫人买了些香水。一位男士把香水放进 抽屉里了。詹姆斯布朗忘了香水的事。)(3)James Brown bought some perfume for his wife.However,he put the present into a drawer and forgot about it.(詹姆斯布朗为其妻子买了一些香水,可是,他把香水放 进抽屉里忘了。)逐条分析可知,尽管语段(1)内各个句子都指涉同一情景语境, 但语段排列不合逻辑。语段(2)按讲故事的顺序排列,但因其缺少 衔接手段而导致
5、语域不一致,仍不能称为连贯的语篇。由例(1)到 例(3)的对比,可以看出连贯语篇的诸多因素在语篇生成中的作用, 即语域一致、逻辑排列、必要的衔接手段(词汇手段:he照应James Brown,the present 同现 some perfume;语法手段:however 表示转折,and表示并列)。因此,例(3)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 上是连贯的。讨论语篇连贯就是“瞄准”语篇中的语篇性,发现并力图描画 出能够实现文本逻辑、意义贯通、语域一致的语言现象,这对阅 读、写作,包括翻译,都至关重要。二语篇连贯的多维描写连贯涉及文本与其主体(读者、作者)之间的关系。由于“语 篇是一个意义单位(Hal
6、liday & Hansan,下称H&H,1976),因而, 从某种意义上说,连贯是读者、作者与文本之间互动地寻求意义一 致的语言现象。文本的主体以文本为中介进行意义传递。作者在 构建文本时赋予文本意义,而读者在解读文本中寻求意义。文本自 身也需要达致意义的融贯与互通。唯有如此,才能保证语篇的完整 性,实现作者与读者之间的顺利“交流”。下面,我们可以从文本 的主体以及文本自身两个角度来描绘连贯的表现形态。1以文本为基础的连贯以文本为基础的连贯,是借助外在的衔接手段来使得文本自身 达到语意的和谐一致。此类连贯需要借助文本中的衔接作为连贯 手段。在Halliday看来,语篇连贯与衔接密切相关,语篇
7、连贯通过 语言本身得到反映,反映的重要方式之一就是衔接(H&H,1976)。文 本试图通过一定的形式来表征上下文之间的意义关联。例如:(1)Bill is an old friend of mine,but he shouldnt assume that friendship excuses rudeness.(比尔是我的一位老 朋友,但他不应该以为朋友关系就可以粗鲁无礼)。句中friend与friendship有同源关系,且在意义上相关联, 衔接也呈显明性。(2)以下是CET-4作文真题的3段主题句:Television presents a vivid world in front of
8、us.(电 视把生动的世界呈现在我们的面前。)Television also plays an educational role in daily life.(在日常生活中,电视也起着教育的作用。)However,television is harmful to us.(然而,电视也有害 处。)在这一语篇中,also把第一二两段连接起来,表明两段之间是 并列或递进关系;however把第二三两段连接起来,表明两段之间是 转折关系,构成显明性衔接的连贯语篇。以文本为基础的连贯反应的是文本间的相互关系。正如 Enkvist(1990)所认为的,“一般的原则是,结构完整的文章,其每 个句子必须至少与
9、文章中的另一个句子相互照应”。同以文本主 体为基础的连贯相比较,它具有明显性、外在性和客观性。因为文 本连贯需要借助于外在的连贯手段来实现。文本连贯借助于文本 连贯手段实现语篇的连贯,但是在缺少文本连贯手段的情况下是否 就意味着语篇就不连贯了呢?这时就涉及到语篇连贯的另一种表现 形态:以文本主体为基础的连贯。2以文本主体为基础的连贯以文本主体为基础的连贯是建立在文本的主体(作者、读者) 在面向文本时所产生的主观联想之上。它表明连贯是主观的,会因 不同的文本主体而异,因为主体的心理机制的内容由于理解和连贯 的标准不同而呈现出差异,也源自他们知识基础的不同一一语言学 知识、话语知识和对世界的知识。
10、这也就解释了为什么不同的评 定者对同一篇文章会给出不同甚至差异很大的评价,因为不同的读 者在不同的时空环境下会对同一文本产生出不同的意义想象,由此 产生出不同形态的连贯。一般来说,以文本主体为基础的连贯往往 有如下表现样态:预期连贯、心、理连贯以及深层结构连贯。(1)预期连贯预期连贯是文本主体,通常是读者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的连 贯。当读者一眼看到书名,或者一本书、一章或一段的第一行,就 有了意义预期。即在他们阅读第一页之前,就已预想了书的意义, 内容的意义和在更大争议范围内所持的立场。他们的期望会从部 分到整体、从整体到部分来来回回移动,“直到读者能够以最高的 统一性和和谐方式理解部分和整体”
11、,直到到达阅读的目标,这种 目标包括“连贯阅读文章,建立在最大可能充分理解的解读或者包 括文章本身含有的连贯”(Alcoff,1996)。预期连贯可以看作是文本主体尤其是读者对文本意义的合理 想象。之所以如此,原因在于每个“介入语篇(文本)的读者,自 身都已具有一定的知识储量和背景话语,对文本做出理解之前都存 在着“前理解”。所以,当读者在阅读语篇时,会利用自己的知识 推测连贯移动的方向和文章连贯的模式。随着阅读的深入或多次 阅读,他会将先前产生的预期连贯与文章的实际连贯比较,进而检 查对照自己的预期连贯,看是否满足或校订作为读者的期望。心理连贯连贯是文本意义上的联接,连贯的语篇能够达到文本意
12、义上的 贯通一致。要实现这一点,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作者以自身的背景知 识进行文本意义的联想。Connor(1990)指出,连贯“至少有两个互 不相容的趋向。”其中一个趋向是以读者为基础的文本连贯。换 句话说,连贯就是读者的心理机制,也就是心理连贯形态。De Beaugrande 与 Dressler(1981,in Connor 1990)也指出连贯的基 础是“文本内容激发的知识间的连续感”。“连续感”即读者的 感受。因此,连贯是建立在读者的被文本激发的知识感觉之上,这 种感觉是持续不断的,它使得知识的各部分也是相互连接和融为一 体的,以达到文本意义的一致性。正是在此意义 上,Phelps(19
13、85,in Connor 1990)也将连贯称为“阅读文章时得 到的那种意义与整体性成功结合的体验,读者将这种体验理解为文 章的意义具有完整性。”可见,Phelps、De Beaugrande和 Dressier都强调读者的心理体验。深层结构连贯深层结构连贯是相对于表层结构连贯而言。表层结构连贯是 建立在文本基础之上使得文本内意义一致的连贯,可以视为以文本 为基础的连贯。深层连贯结构是读者识别潜在的句子间、章节间和文本间的 关联,使文本在意义元素间取得连贯,形成表面合理的世界和文本 元素间的逻辑关系。深层连贯结构是组织文本元素的常规、标准 的系统,是集体话语社区认可并遵守的,它可以是不同种类的
14、变异, 也可以是作者个人连贯的风格。深层结构连贯有像语义场那样的语义属性、像预示和结论那 样的逻辑原则和关系及修辞传统构成的,话语社区建立起来并接受 了这些构成因素,读者阅读时,会一并寻找文本连贯特征和这些属 性、原则、关系和传统,来形成自己意义上的持续感和意义上的统 一性体验。三连贯研究的实践走向连贯研究确实有许多亟待克服的难点。开拓语篇连贯研究的 新路径逐渐成为学术界不断探索的目标。推进连贯研究要旨在于 方法论上的转换。一直以来,我们试图从纷乱复杂的连贯现象中提 炼出一个行之有效的关于连贯的定义来,结果总是越说越乱而陷入 “悖论”。本文述及的关于连贯的描写模式从事实层面上表达出 语篇连贯存
15、在的宏观样态是“回归现象”、“面对连贯现象的本 身”;对语篇连贯不做现象上剥离,而是力图还原现象本身;不去纠 缠到底“什么是连贯”,而是肃清连贯到底“是什么样”、“它有 哪些表现”?尝试从“多角度,探讨连贯的描写模式,旨在推进连 贯研究走向更全面和深入。注:本文系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项目“语言具身认 知原理及其应用价值”的阶段性成果之一(项目编号:SK20_0173)。参考文献:Connor,Ulla.IntroductionA.In Connor,U.and Johns,A.M.(ed.).Coherence in writing research and pedagogical p
16、erspectivesC.Alexandria Virginia:Teacher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Inc.1990.Halliday,M.A.,& Hasan,R.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Longman.1976.McCagg,P.Toward understanding coherence:A response proposition taxonomyA.In Connor,U.and Johns,A.M.(ed.).Coherence in writing research and ped
17、agogical perspectivesC. Alexandria Virginia:Teacher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Inc.1990.Enkvist,N.E.Seven problems in the study of coherence and interpretabilityA.In Connor,U.and Johns,A.M.(ed.).Coherence in writing research and pedagogical perspectivesM. Alexandria Virginia:Teacher of English to Speakers of Other Languages,Inc.1990.Alcoff,Linda Martin.Real Knowing:New Versions of the Coherence TheoryM.Ithaca and London:Cor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南康面试题目及答案
- 心理咨询师考试社会支持研究试题及答案
- 探索育婴师考试与社会发展的互动关系试题及答案
- 信息系统项目管理师知识掌握技巧试题及答案
- 数据库管理系统概述试题及答案
- 2025年临床预防服务试题及答案
- 关于教师资格考试实操能力的试题及答案
- 材料概论试题库及答案
- 市场细分面试题及答案
- 护理伦理的临床实践试题及答案
- 社会认知力测试题及答案
- 肉鸡供需合同协议网页
- 新教科版小学1-6年级科学需做实验目录
- 工程网络计划技术概述
- 交通运输企业会计制度
- 张矿集团人才发展规划
- 华上集团基本法讲述
- (新版)眼镜定配工初级资格考试题库(完整版)
- s参数定义、矢量网络分析仪基础知识和s参数测量义讲
- 重症培训重症监测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 国家职业技能标准 (2019年版) 育婴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