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1页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2页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3页
《工程地质学》课程教学大纲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工程地质学教学大纲课程名称:工程地质学课程英文名称:Engineering Geology课程编码:1301ZY041 课程类别/性质:专业/必修学分:3总学时/理论/实验(上机):48/48/0开课单位:地球科学学院(地质系)适用专业:地质学(工程地质)先修课程:普通地质学、土力学、岩体力学、矿相学一、课程简介工程地质学为高年级本科生开设的专业课的基础部分,是工程地质学科的骨干课程。本课程也是土木工程、环境工程和水利水电工程等专业的重要的必修专业课,它的理论性和实践性都比较强。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学生熟练掌握自然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去研究这些动力

2、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方法,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为今后从事生产实际工作或科学研究打好基础。课程以讲授为主,并辅以必要的实践性教学内容,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为学生将来从事本专业的科学技术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二、课程教学目标1价值目标:引导学生树立为祖国地质事业做出贡献的宏大志向,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知识、能力、人格协调统一,适应未来地质学发展和我国矿产、能源、工程战略发展需要。2知识和能力目标:(1)向学生传授自然动力及人类活动引起有关物理地质现象方面的基本知识,以及从工程地质角度研究这些动力地质现象(问题)的基本

3、方法等。(2)通过本课程学习,具备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3)该课程应用性很强,要求学生尽可能紧密联系某些具体工程动力地质现象的实际进行学习,同时要求学生具备必修的专业基础知识,以便更好地掌握该门课程的内容。三、课程教学内容及学时分配课程教学包括课堂教学、课堂测验、课后习题及课堂研讨等部分,包括8章的理论教学。课内理论教学48学时。课堂理论教学内容、要求及学时分配见表1。表1 课程教学内容及学习要求章节内容思政融入点要求学时支撑毕业要求指标点理解掌握分析与应用0 绪论中中低22.4第一章土的工程地质性质第1节土的基本特征通过对工程地质学的研究意义的讲解,培养学生对专业的热爱之

4、情和奉献精神中中低42.4第2节土的粒度组成成分中中低第3节土的矿物组成成分中中低第4节土中的水中中低第5节土中的气体中中低第6节土的结构和构造中低低第二章岩石和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第1节岩石的主要力学性质结合目前就业现状,使学生树立专业优越性中中低42.4第2节岩石的主要物理性质高中低第3节岩石的工程地质性质高中低第4节岩体的工程地质性质高中中第三章地下水第1节地下水的概述使学生坚定信念,立志扎根工程地质的研究中中低42.4第2节地下水的类型中中低第3节地下水的性质第4节地下水对建筑的工程的影响中中低第四章工程地质勘察第1节工程地质勘察阶段培养学生奉献国家,积极投身于新时代中国工程地质工作中高

5、中42.4第2节工程地质测绘高高高第3节工程地质坑探第4节工程地质钻探中高中第五章工程地质原位测试第1节静力触探试验培养学生对待自然科学需遵循的科学态度高中低42.4第2节圆锥动力触探高中低第3节标准贯入试验高中中第六章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第1节风化作用通过对不良地质现象的工程地质的讲解,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中中中62.4第2节河流地质作用中中中第3节滑坡与崩塌中中中第4节岩溶与土洞高中低第5节地震及其效应高中低第七章工程地质原位测试第1节静力载荷试验(CPT)培养学生具有对事物动态的、全局性认识的观念中中低122.4第2节静力触探试验(DPT)中中中第3节圆锥动力触探(DPT)

6、中中中第4节标准贯入试验(SPT)中中中第5节十字板剪切试验(VST)中中中第6节扁铲侧胀试验中中中第7节旁压试验中中中第8节波速测试中中中第9节现场大型直剪试验中中中第10节块体基础振动试验中中低第8章工程地质勘察第1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内容和方法激发学生对工程地质的兴趣中中低82.4第2节建筑工程地质勘察的报告书和图件中中中第3节道路工程地质勘察中中中第4节桥梁工程地质勘察中中中第5节隧道工程地质勘察中中中第6节港口工程地质勘察中中低注:在“要求”栏内以高、中、低来表示对学生学习程度的要求,高为最高要求。理解指能对所学的内容作归纳、分类、解释、总结、推断和一定程度的发挥。掌握指能理解学习材

7、料的内涵和意义,包括具体分类、区别、流程、误区等的认知和学习。可以借助三种形式来表明对材料的领会,一是转换,即用自己的话或用与原先表达方式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思想;二是解释,即对一项信息加以说明或概述;三是推断,即估计将来的趋势(预期的后果)。分析指能将所学的内容分解并找出它们的相互关系和构成,或能计划、创造、建造或有改变的重构。应用指能将学习材料用于新的具体情境,包括原则、方法、技巧、规律的拓展, HYPERLINK /doc/6670661-6884501.html t _blank 代表较高水平的学习成果。应用需要建立对知识点掌握的基础上。四、教学方法本课程以“构建知识体系、拓宽学生视野

8、”为教学理念,注重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能,采用课堂教学、课后习题与课堂研讨等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方法,达到使学生掌握解决工程地质学的相关地质问题和解决某些重大工程地质实际问题的初步能力的教学目标。主要教学环节包括课堂教学、课堂研讨、课堂和课后习题练习以及课后自学。1课堂教学课堂教学以“提问式”和“启发式”方法为主导,同时,有意识设计一些讨论性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进行思考,通过师生互动交流,得到客观合理的认识,主要教学目的是使学生理解本课程的基本理论和具有初步的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一教学环节,学生以听课为主,并参与讨论,每次课程开始或课程中间进行提问,课后留有思考题或小型读书报告题。教师

9、主要讲授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2课堂、课后习题和自学对于本课程中关键知识点,布置适当习题及思考题,让学生在课堂和课后进行练习,使学生进一步理解和巩固课程所学基本方法,理解各种思路和必要的程序。3课堂研讨在课堂理论教学的同时,针对目前国内外工程地质学研究现状及相关问题,安排学生分组进行调研,并准备PPT进行课堂研讨,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锻炼学生的合作能力与表达能力。五、考核及成绩评定方式课程考核包括过程考核成绩、期末考试两个部分。考核成绩30%,包括课堂提问、课后习题、考勤、课堂研讨。期末考试70%,采取闭卷考试方式,内容涵盖本课程的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考试提醒包括名词解释、填空题、问答题、论述题等。六、参考教学资源1孔宪立主编,工程地质学,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7年2罗国煜、李生林主编,工程地质学基础,南京大学出版社,1990年3胡广韬、杨文元主编,工程地质学,地质出版社,1984年4唐辉明等编,工程地质学基础,化学工业出版社,20085李智毅等编,工程地质学基础,中国地质大学出版社,1990。6张倬元等编,工程地质分析原理地质出版社,1981;7工程地质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2;8岩土工程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5;9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