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词作鉴赏_第1页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词作鉴赏_第2页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词作鉴赏_第3页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词作鉴赏_第4页
《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词作鉴赏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苏轼词作鉴赏【作品介绍】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是北宋著名词人苏轼词作品之一。通 过对韩愈作品听颖师弹琴的改编,使得整个作品更为集中、凝练、 主次分明,同时又保留了韩诗的妙趣和神韵。【原文】水调歌头欧阳文忠公尝问余:“琴诗何者最善?答以退之听颖师琴诗最善。 公日:此诗最奇丽,然非听琴,乃听琵琶也。余深然之。建安章质夫 家善琵琶者,乞为歌词。余久不作,特取退之词,稍加隐括,使就 声律,以遗之云。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忽 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 冥。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烦 子指间风雨,置我

2、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注释】水调歌头:词牌名,又名元会曲、凯歌、台城游等。 双调,九十五字,平韵(宋代也有押仄韵的)。相传隋炀帝开汴河自 制水调歌,唐人演为大曲,歌头即大典开始的第一章。隐括:原义是矫正曲木的工具。词的窠括是将其他诗文剪裁改 写为词的形式,宋人常有此类作品。昵昵:音逆,古音尼。象声词,形容言辞亲切。尔汝:表亲昵。填然:状声响之巨。青冥:形容青苍幽远。指青天。形容青苍幽远。指山岭。指海水。跻攀:登攀。跻音机。寻:长度单位。史记;张仪传有“蹄间三寻”。索隐云“七 尺曰寻。亦有云八尺为寻者。如寻常,八尺为寻,倍寻为常,皆惯 见之长度也。【白话译文】乐声初发,

3、仿佛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一对青年男女在亲昵地切切 私语。弹奏开始,音调既轻柔、细碎而又哀怨、低抑。曲调由低抑到 高昂,犹如气宇轩昂的勇士,在镇然骤响的鼓声中,跃马驰骋,不可 阻挡。乐曲就如远天的暮云,高空的飞絮一般,极尽缥缈幽远之致。 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中振颤着宛转错杂的喟断之声, 唯独彩凤不鸣。瞬息间高音突起,好像走进悬崖峭璧之中,寸步难行。这时音声陡然 下降,宛如突然坠入深渊,一落千丈,之后弦音戛然而止。弹者好像 能兴风作雨,让人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坐立不宁。弹者把琵琶 一推放下,散去的听众无不为之流泪,君章质夫无不为之倾心同感。【创作背景】苏轼此词根据韩愈写音乐的名作听颖师弹琴改写。

4、大约作于 公元1087年(元祐二年),苏轼在京师任翰林学士、知制诰时。词 的写作过程是对韩诗“稍加隐括,使就声律”,也即按照词牌的格式 和声律来“矫制”韩诗,一则增添新内容,二则减去原作中的部分诗 句,三则利用原诗句稍加变化,以创新意。4原诗为:“昵昵儿女语,思怨相尔汝。划然变轩昂,勇士赴敌场。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喧啾百鸟群,忽见孤凤凰。跻攀 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嗟余有两耳,未省听丝篁。自闻颖师 弹,起坐在一旁。推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颖乎尔诚能,无以冰炭 置我肠。”【赏析】苏轼通过联想,在上阙运用以形象描写不同风格的音乐, 从开始 的轻柔旖旎,瞬间变为雄壮高扬,然后归于

5、悠扬致远;在下阙则对比 音乐本身,一是同一时间内,繁音细响与清越之声之对比,二是不同 时间内,音乐之抑扬起伏的对比,添之以自己的感慨,使整首诗具备与原作不同的艺术韵味。词先写乐声初发,仿佛一对青年男女在静夜微弱的灯光下,亲昵地私语,谈受说恨,卿卿我我,往复不已。“弹指泪和声”倒点一句, 见出弹奏开始,音调轻柔而又哀怨。“忽变”三句,写曲调由低抑到 高昂,犹如战士在鼓声下驰骋沙场,无人可挡。结尾的“回首”两句, 以景物形容声情,把音乐形象化给人缥渺幽远之感,。";回首暮 云远,让人联想起王维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平 ";之将士,也与上文中“轩昂勇士”相联系,将独立的音乐片 段串起

6、来。白云浮动,柳絮漂浮,若有若无,忽远忽近,难以捉摸, 却逗人情思。接着是百鸟争喧,明媚的春色与喟斯之声相伴,唯独彩凤不鸣。 这里写以凤凰不鸣,起到留白的特殊效果,也点出了 深刻哲理:真正内涵的,从不在言语上夺人眼球。之后琴声在瞬息间 高音突起,曲折而上,曲调转向艰涩,好象走进悬崖峭璧之中,脚登 手攀,前行一寸,也要花费很大气力。正在步履维艰之际,音声陡然 下降,恍如一落千丈,飘然坠入深渊,弦音戛然而止。至此,词人确 乎借助于语言,把这位乐师的高妙弹技逼真地再现出来了。 最后五句, 则是从听者心情的激动,反映出成功的弹奏所产生的感人的艺术效 果。“指间风雨”,写弹者技艺之高,能兴风作雨;“肠中

7、冰炭”,写听 者感受之深,肠中忽而高寒、忽而酷热;并以“烦子”、“置我”等语, 把双方紧密关联起来。音响之撼人,不仅使人坐立不宁,而且简直难以禁受,由于连连泣下,再没有泪水可以倾洒了。“推手从归去” 描写的是琴师奏完将琴推开的动作,也在其中暗示这诗人心中归隐的 情怀。“无泪与君倾”,表现出诗人此时肠中之郁结,比起原诗中“湿 衣泪滂滂”更为不堪较之,更为含蓄,也更为深沉,虽然无落泪,但 是更加表现出心情的郁结。诉诸听觉的音乐美,缺乏空间形象的鲜明性和确定性,是很难捕 捉和形容的。但词人巧于取譬,他运用男女谈情说爱、勇士大呼猛进、 飘荡的晚云飞絮、百鸟和鸣、攀高步险等等自然和生活现象,极力摹 写音

8、声节奏的抑扬起伏和变化,借以传达乐曲的感情色调和内容。 这 一系列含义丰富的比喻,变抽象为具体,把诉诸听觉的音节组合,转 化为诉诸视觉的生动形象,这就不难唤起一种类比的联想,从而产生 动人心弦的感染力。末后再从音乐效果,进一步刻画弹技之高,笔墨 精微神妙,可说与韩诗同一机杼,同入化境。苏轼这首词的“隐括”,即把韩愈的诗文听颖师弹琴剪裁改 曲词,虽保留了韩诗的总体构思和一些精彩的描绘,但又在内容、形 式以及两者的结合上,显示了自己的创造性,从而使此词获得了新的 艺术生命和独特的审美价值。【作者介绍】苏轼( 10371101 ),宋代文学家。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 坡居士。眉州眉山(今属四川)人。苏洵长子。公元 1057年(嘉祐 二年)进士。累除中书舍人、翰林学士、端明殿学士、礼部尚书。曾 通判杭州,知密州、徐州、湖州、颖州等。公元1080年(元丰三年) 以谤新法贬谪黄州。后又贬谪惠州、檐州。宋徽宗立,赦还。卒于常 州。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