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_第1页
2022年《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_第2页
2022年《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_第3页
2022年《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_第4页
2022年《课程与教学论》复习提纲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一、名词说明 教学 :是老师的教和学所组成的一种人类特有的人才培育活动;通过这种,老师有目 的、有方案、有组织地引导同学积极自觉地学习和加速把握文化科学基础学问和基本技能,促进同学多方面素养全面提高,使他们成为社会所需要的人;教学方法:是指向特定课程与教学目标、受特定课程内容所制约、为师生所共同遵循的教与学的操作规范和步骤;教学组织形式 :是教学活动过程中老师和同学的组织方式及教学时间和空间的支配 方式 分科课程 :是一种单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不同学科门类之间的相对独立性,强调一门学科的规律体系的完整性;教学目标 :是同学通过教学活动后要达到的预期学习结果,可分为课程教学目标、单 元教学

2、目标、课时教学目标等不同层次 课程: 是指同学应当学习的学科总和及其进程与支配,狭义的课程是指某一门学科,广义的课程包括文化、实践、活动、隐性课程;课程目标:广义上讲是指训练与社会的关系,它是训练意图; 包括有训练方针和教学目标等, 狭义上讲是训练内部的训练与同学的关系,它主要指“ 训练目标”;诊断性评判 :是指老师在单元、学期、学年开头时,响学习的因素而实施的测定;为查明同学的学习预备状况及影终结性评判: 也称总结性评判,是在一个大的学习阶段、一个学期或一门课程终结 时对教学成效、同学学习成果的总评活动课程: 也称体会课程, 它从儿童的爱好和需要动身,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的

3、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体性 . 乡土性 . 综合性 . 体会性 隐性课程 :是同学在学习环境中所学习到的非预期的或非方案的学问,价值观念, 规 范和态度等 简述隐性课程的特点 第一,隐性课程的影响具有弥散性、普遍性和长久性;其次,隐性课程的影响既可能是积极的,也可能是消极的;第三,隐性课程的影响是学术性与非学术性的统一;第四,潜在课程对同学的影响是有意识性与无意识性的辨证统一;第五,隐性课程是非预期性与可预期性的统一;第六,隐性课程存在于学校、家庭和社会训练中;简述教学的价值;教学价值也应当有关系型与自足型两种价值追求;第一, 从关系型角度来懂得,教学价值即指教学活动和主体需要的关系,教学

4、活动满意了主体的需要,我们就说教学是有价值的;其次, 从自足型角度来懂得,教学价值即是指教学实现了自足的目的,这个目的的实现并不是脱离主体的,假如脱离了主体的感受和体验,对于教学价值的懂得就会客观化了;教学价值的自足性教学价值的社会历史性教学价值的实践性教学价值判定的相对性简述班级授课制的优势与不足(一)优越性1、它大规模地面对全体同学进行教学;一位老师能同时教很多同学,而且使全体同学共同前进;2、它能保证学习活动循序渐进,并使同学获得系统的科学学问,扎扎实实,有条不紊; 3 、它能保证老师发挥主导作有,第一是老师系统讲授,而且在这个基础上直接指导学生学习的全过程;4、它把教学内容及活动加以有

5、方案的支配,特殊通过课的体系,分工合作,从而赢得教学的高速度;5、同学彼此之间由于共同目的和共同活动结集在一起可以相互观摩,启示,切磋,砥砺;6、它在实现教学任务上比较全面,从而有利于同学多方面的进展;它不仅能较全面地保证同学获得系统的学问、技能和技巧, 同时也能保证对同学常常的思想政治影响,启示学生思维、想象才能以及学习热忱等等;(二)局限性1、教学活动多由老师直接做主,同学的主体位置或独立性受到肯定的限制;2、封闭式教学,教学简单与同学的现实世界相脱离;3、重视预设内容的教学,课堂教学的开放性、生成性、制造性不强;4、强调统一,齐步走,难以照料同学的个别差异;5、固定化、形式化,教学方式方

6、法单一,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教学方式;6、不能保证真正的智力卫生的要求,往往将某些完整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人为地 分割;7、每个同学独自完成学习任务,集体聪明没有充分发挥,合作精神也没有等到充分发 展;简述教学目标的功能 一,导向功能;教学活动绽开的过程 二,掌握功能; 教学目标预先就规定了教学活动的大致进程,也就是教学目标一一落实的过程;进行;一切教的活动和学的活动都要紧紧环绕教学目标的实现来三,鼓励作用; .教学目标确定以后 , 就可以激发同学的学习动力 ,. 使同学产生要达到目标的愿望;在教学活动中,要想使教学目标充分发挥鼓励作用,老师就应当在讨论学生的爱好、动机、意志、学问和才能水平以及

7、他们的个别差异上下功夫,只有这样,才能够把握住同学学习的“ 最近进展区” ;四,评判功能; 教学评判要以教学目标为依据,教学目标是进行科学的测试、确定客观评判标准的基础;简述教学组织形式挑选的依据;约;教学组织形式主要受教学观念、教学任务、 教学内容、 教学对象和教学条件等因素的制(一) 依据教学任务进行挑选;依据传授新学问,培育同学的技能技巧,完成多种教学任务等不同教学任务挑选不同的组织形式;(二)依据教学内容进行挑选 从不同的学科的教学内容和同一门学科来不同的教学内 容为依据,采纳不同的教学组织形式;(三)依据教学对象进行挑选 不同年龄阶段的同学在身心进展方面存在着差异,在选 择教学组织形

8、式时必需顾及到这些差异,采纳合适的教学组织形式;(四)在挑选教学组织形式时,应当考虑训练的现有条件,学校的文化背景等因素;简述选用教学方法的依据 1 依据教学的目的和任务;教学方法是实现教学目的和完成教学任务的手段,不同的教学目的和任务,要求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2 依据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只有选用的教学方法与教学内容的性质和特点相符合,才能使教学内容发挥出更大的效益;否就只会适得其反;3 依据教学对象的实际情形;教学对象的年龄、性别、经受、气质、性格、思维类型、审美乐趣等的不同,也对教学方法提出不同的要求;4 依据老师自身素养及所具备的条件;老师应对自身素养及所具备的条件实事求是地 进行分析

9、,依据其特点和条件选用恰当的教学方法,以扬长避短;5 依据教学方法的类型与功能;每种教学方法都具有不同的特点与功能,老师应认清 各种教学方法的优缺点,把握其适应性和局限性,不行盲目地选用教学方法;简述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的详细目标 1、转变课程过于注意学问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 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转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 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同学进展的需求,表达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挑选性;3、转变课程内容“ 难、繁、偏、旧” 和过于注意书

10、本学问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进展的联系,关注同学的学习爱好和体会,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学问和技能;4、转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提倡同学主动参加、乐于探究、 勤于动手,培育同学搜集和处理信息的才能、题的才能以及沟通与合作的才能;猎取新学问的才能、分析和解决问5、转变课程评判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判促进同学进展、老师提高和改 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转变课程治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治理,增强课程对 地方、学校及同学的适应性;简述新课程三维目标的内涵 在新课程改革中,提出了三维的目标体系,即关注学问与技能、过

11、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这三个维度的目标;(1)学问与技能;重视基础学问与基本技能始终是我国的教学传 统;在新一轮基础训练课程改革的培育目标中强调使同学具有“ 使用终身学习的基础学问、基本技能与方法” ,也就是更强调义务训练阶段培育目标的基础性、扎实性;(2)过程与方 法;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中,增加了过程与方法这一维度;不仅重视学习行为的结果,仍重视学习过程,在过程中学习,在过程中培育;(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也是新课程改革中增加的一个维度;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目标不限于空泛的说教,而是真 正渗透到各科的详细目标之中;三维目标是具有内在的统一性,统一指向人的进展 简述活动课程

12、的不足 活动课程是从儿童的爱好和需要动身,以儿童的活动为中心设计的课程;活动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主体性,乡土性,综合性,体会性;这种课程缺乏系统的科学学问基础和严格的教学方案,损坏了学问的规律结构,因而, 不行防止地会影响同学对基础学问的把握;简述教学评判的功能 1、导向功能 教学评判的目标、指标、标准对被评判者来说,起着“ 指挥棒” 的作用,引导被评判者 朝着抱负目标努力;2、反馈功能连续不断的评判使课堂教学形成一个“ 教学评判教学评判”在反馈中不断完善的动态系统;3、鼓励功能 科学、公平的教学评判对师生都是一种鼓励;好的评判结果可以使他们看到付出的努力 有回报, 激发他们向更高目

13、标努力的斗志,不好的评判结果处理得当,也可以让师生深化反 思问题之所在,找出正确的方向和方法,连续努力;4、治理功能教学评判中对老师的表现做出鉴定,可以使学校明白老师的工作态度、方法、成效,作为老师考核、晋升的依据,防止老师干好干差都一样;同时,教学评判中对同学学习态度、才能、成效等进行考察和鉴定,也可以作为同学留级、编班、分组、升学的依据;5、训练功能评判不应当游离于教学过程之外,而应当贯穿于教学的全程,评判本身就是一种训练活动;准时的、得当的评判既有助于同学进展,也有助于老师进展;简述制定课程目标的依据 1学习者的需要 任何课程设置的最终目标都应是指向学习者的身心进展的,促进学习者身心进展

14、是课程 的基本职能; 课程目标的确定必需将学习者的需要作为重要的依据之一;学习者的需要是十 分复杂的;2社会的需求 训练作为培育人的活动总是存在于肯定的现实社会之中的;学校训练的一个主要任务就 是使同学逐步社会化,课程目标的确定理所当然地要反映社会生活的需要,将社会生活的需 求作为制定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3学科的进展 学科学问及其进展也是确定课程目标的重要依据之一;学科学问内含着自身的规律体 系,包含着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探究方式、学科的进展趋势、与相关学科的关系等等内 容;1、网络教学背景下的班级授课制的挑战与机遇 2、教学设计的现实依据(1)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学设计的全部意义在于满意教学活动的实际需要,行动方案;(2)同学的需要和特点在于为实现这种需要供应最优化的教学的有效性在于引起同学积极主动地学,同学的学是教的动身点和归宿;(3)老师的教学体会老师的教学设计要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但也不能完全排斥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