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浏河诗咏】拥江蹈海:浏河镇散记(一)浏河镇,依河而建,镇河同名;以港而兴,镇港共荣。刘河镇,历史悠久,文化积淀丰厚,是元明海上漕运的始发 港,是郑和七下西洋的起锚地,是明万历首辅王锡爵的诞生 处。本书选编了宋、元、名、清诗人歌咏浏河及浏河相关的 人、事、物的诗歌、分成悠悠娄水、茫茫沧海、煌煌古港、 治水春秋、名镇风情、灵妃胜迹、人文荟萃、江味海鲜、扬 帆诗吟、凡九辑。度假区官方微信将每周推送浏河诗咏 带您尽览千年古镇的辉煌历史、璀璨文化。拥江蹈海:浏河 镇散记/作者:汪放 历史上,中国是个传统的农耕经济社 会,但也不乏面向海洋的群体,他们所创造的业绩,亦曾惊 世骇俗,彪炳千秋。比如,地处长江
2、口与东海交汇处的浏河 地区,这里的人们就有着悠久的拥江蹈海传统。元明时期盛 极一时的海上漕运,就发端于此,而拉开世界大航海时代序 幕的郑和七次下西洋,也是从这里扬帆远航的。浏河,因了 这些重大的历史事件,而被写入了中国的历史、 世界的历史, 成了人类文明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记痕。当然,这些重大的 历史事件,也成了浏河人永世的荣耀。考察浏河镇的历史可 知,浏河镇因临浏河(古称刘河)而名。刘河,为太湖主要 泄水通道娄江的下游。由刘河,便是海口,东边便是浩淼的 大海。浏河镇的形成、崛起、昌盛,渊源于临近海口的刘家港。浏河其实是个港镇合一的所在。今日浏河镇似乎已经湮 没于长江下游、中国沿海众多的临海城市
3、中,但在以前它可 是个东方大港,也曾是个与上海港争雄数百年的港口城市。上海港史的开篇,不惜浓墨重彩,有这样一段记述:漕 粮海运使刘家港比上海港发展得更快,一时名声大振。原来 一直通航上海港的番邦商船也改道至刘家港靠泊贸易。元大 德二年( 1298),上海市舶司撤销,被并入庆元(宁波)市 舶司。元至正二年(1342),朝廷又在太仓武陵桥北设立了 市舶提举司,由脱脱担任提举。此事标志着元朝中后期上海 地区的对外贸易口岸已由上海港移至刘家港。上海港史的这段赞叙,记述的是元明时期的史实。事实上,早在上海 港开埠之前,刘家港早已初具规模,蜚声天下了。追溯刘家 港的历史,当在春秋吴王时期已显端倪,其时,而
4、今的上海 港区域还浸润在海洋之中。 据舆地志载,春秋战国年代, 刘河口北岸已聚居有濒海船民。这些船民,或下海涉洋,打 鱼捕虾;或凭借贯通湖海的娄江, 传输太湖流域丰饶的物产, 特别是优质稻米北上南下。“帆桶如芒怪,方舟溯大江,舟 车十万扬风声”,虽是描绘“东夷侵吴,吴王亲征,夷人不 敢敌,收军入海,吴亦入海逐之”吴国水师之神勇,但也约 略可见当时刘河口已经相当的繁忙。之后,三国志载,吴大帝嘉禾二年(233),孙权派遣“太常张弥、执金吾许晏、 将军贺达等将兵万人,赍金银珠宝、九锡备物。泛海济渊(公 孙渊)之军食”。这里所言的“泛海”,指的就是浩瀚汪洋的 长江口。作为长江南岸唯一的“通海门户” ,
5、至两晋南北朝, 刘河口主要扮演着兵家必争的海防要地的角色。隋唐五代, 长江南岸滩涂继续东扩, 且堤岸趋于稳定,因此到两宋时期, 港湾渐成渔货集市,刘河口终于演变成了刘家港。之后,到 了蒙元时代,刘家港更是勃兴为南粮北运的大港口,以及番 商云聚的“六国码头”。大明王朝,郑和七下西洋,起锚刘 家港,拉开世界大航海时代序幕, 由此铸就了它的颠峰时刻。 此后,满清锁国,娄江口为揽沙所碍,刘家港遂被上海港所 逐步替代。然而,朝花夕拾,退潮的海边回响着赶海的喧哗。邢少兰兰花图 娄江潮头赛钱塘据现代水文资料,刘河 口(即娄江口)历年高潮位为 3.62米,最高潮位达到 6.46 米,可谓浪滔连天。然以娄江湖与
6、名震天下的钱塘潮相比, 似乎不自量力。其实不然,只是今非昔比罢了。在古代,娄 江湖远比现在壮观。有明人笔记佐证,“娄江海潮一日二汛,潮头汹涌,可容万斛之舟”;“娄江潮涌,可抵苏州唯亭”。 或云,“海潮一日夜两至,唐世可至郡苏州府城” 。娄江潮头 赛钱塘,有明初太仓诗人高宗本的刘港潮头诗序可证。 序云:“惟八月中秋四、五日,潮平地涌起十余丈,犹雪山 横江,雷建震耳,变怪百曲,如钱塘然。”而更早赞叹娄江潮的有中唐诗家元稹, 他只用了六个字:“风雨鸣,蛟龙惊”, 令人惊悚而遐想。描绘娄江潮,最精彩的诗篇,应是元代名诗人杨载的咏潮诗。诗日:潮头初起壮如何?如阜如冈 乍有无。高浪驾天龙由没,疾风吹树鸟欢
7、呼。阴阳莫测机相 轧,朝夕初生信不渝。海若向来夸水德,已应倾倒尽归墟。 明代文豪归有光也曾亲历娄江潮。具由海适遇台风暴雨,又 逢八月大潮,波浪滔天,日月昏黑,震撼惊定,乃口占自 刘家河将由海口风雨还天妃宫诗一首。诗云:到海忽雷雨,高云起崔巍。纷披船幕湿,错落酒杯飞。波浪半天黑,神龙 助风威。探遐方未极,初意遂已非。天缘观海若,稽首乞天 妃。愿为一日晴,令我搅光辉。清人张绍祖登临刘家港,正 遇涨潮,作天妃闸观潮诗:落日平沙外,馅金涌乱流。长驱白马下,恍惚巨鳌游。雨露来三岛,风雷走十洲。遗珠 经劫尽。万弩白空投。澎湃蛟龙怒,奔腾日月浮。去来存大 信,呼吸遍神州。也许,诗赋未免夸张,那么,史志当为真
8、 实。据粗略统计,在既往的千年时间里,刘家港遭受的“铁 风潮”多达151次,灾情十分险恶。如北宋元丰元年(1078), “七月四日夜大风雨,潮高两丈,户什漂尽,庐舍不存”。又如大清雍正十年(1732),七月十六日飓风,海潮大溢, 近海平地水深二丈,庐舍漂没不可胜数”。因而,元人郑韶在其所咏的望湖曲中感叹道:“夕风吹白浪,红树摇青烟。行人望潮水,心与沧溟连。”娄江湖关乎水利民生,决 非钱塘观潮那般礼赞意趣。随着新长江三角洲的逐步形成,长江口已外延百里,而娄江口又筑了堰闸,因此娄江潮头日 渐衰减。到如今,可以说已无娄江潮涌可观了。不过,万事 转化,这娄江却因筑闸,而衍生由名闻中外的“大闸蟹” 。
9、清人金端表在刘河镇记略中说:刘河的“闸门蟹,由新 闸口,身肥力大,由河底爬上,伏于闸旁,深秋九月,方其 味甚厚”。此处所指闸门,即刘河大闸。呜呼!看来名闻天 下的“大闸蟹”名称即由此而来。看来阳澄湖只是螃蟹成长 之环境,真正膏腴肉鲜的大闸蟹当产于娄江口才对。邢少兰山水图通海门户数浏河太湖流域的稻米漕运,始于隋唐。然并不由隋代开凿的大运河北运,却是经由娄江 口入海,再沿苏北海岸北上海运的。当时漕运沙船抵苏北山 阳淮水口(今盐城境)后,分为两路:一路漕船经淮河抵肝 胎,再顺隋代大运河之通济渠,直运洛阳。因此,京师长安 流行有“辇越而衣,漕吴而食” 一说。此俗谚反映了富商大 贾乘官漕北运之际,收买稻
10、米,敛集丝绸,转运京师,坐获 厚利的情况。另一路漕船继续北上,沿山东半岛海岸线,转 登州、蓬莱,驶向渤海,或北上辽东,或西向海河口抵达涿 郡。此说,有盛唐诗圣杜甫所咏诗句为证: “吴门持粟帛, 泛海陵蓬莱”;“云帆转辽海,粳米来东吴”(杜甫前生塞) 对此,清人著作百城烟水认为,“所谓东吴、吴门者,属太仓以循海道”。事实也是如此。前述隋唐时代,娄江潮 涌百里,直抵苏州城娄门。大潮之盛,犹如“百川倒蹙水欲 立”,“浪若倾山迎头来”。太仓州志的记述是,“凡海舶之市易往来者,必由此而转向西,过娄东、昆山,抵郡城之 娄门”。隋唐两代的漕运,奠定了娄江口 “通海门户”的地 位,刘家港口也因之而形成。因漕运
11、,当时还称为“潜漕口”的娄江入海口,唐李吉甫元和郡图志的记述是“公家运 漕,私行商旅,舶胪相继”,已经相当的繁忙了。太仓州志 亦有记述:“(潜漕口)实为天宝间,尝致吴东南之粟馈于渔 阳之地也”。清人金端表刘河镇记略则明确认为:潜漕 口为“天下要津,舟舸所聚,常转东南之粟” 。因此,可以 说隋唐两代是刘家港的滥觞时期。刘家港在隋唐时已成为“通海门户”,还可由至今遗存于浏河镇的“水带桥”佐证。 唐朝时期,中国、日本这对一衣带水的邻邦, 往来十分密切。 宫本泰彦撰著的日中文化交流史一书指由:“前期遣唐使以北路涉黄海于山东登陆为主;后期则以南路泛东海入长 江口港湾泊岸,再经苏州转大运河趋唐都长安”。其
12、中,唐开元、天宝年间的多次遣唐使,该书都明确记载是由苏州入 海启程返回。这条航线被称为“南线北路”,其基本走向是:由娄江口入海,沿扬州、楚州(今淮安)北上,再向东偏北 横越黄海,直抵日本肥前(今佐贺县)松浦郡的值嘉岛(今 平户岛),然后驶向筑紫的大津浦(今博多)和难波。这条 航线路程很短,最多十天就可抵达。 遇上顺风,只需三五天O 据传,日本国宝龟九年(778),有位名唤喜娘的姑娘随父遣 唐大使藤原清河前来中国,在苏州学得刺绣、茶艺后,欲从娄江口返国。一日,在浏河“水带桥”上观望时,不慎失落 一条丝带。一路人见之,迅即投水捡拾。喜娘深为感动,即 以丝带相赠。路人也不谦让,将滴水丝带系缚外衣而去
13、。此 一佳话,流传至今。为志中日友谊,当地人乃命名此桥为“水 带桥”。“水带桥”虽几经修整,但古貌依旧。而水带桥位置, 正是隋唐时潜漕口之所在。至今,水带桥横跨北潜漕,濒临 老刘河,紧傍天妃宫,两岸老街尚存六七。邢少兰六国码头通商图潜漕港市井烟火可惜,通海门户潜漕口,在五代动乱中衰败,尤其是偏安一隅的吴越国建 都杭州后,海运重心移向了钱塘江。其时的娄江口泥沙,又 因战乱,年久未浚,难以通海,娄江口的“通海门户”优势 顿失。幸得吴郡土人范仲淹担任苏州知州后,立命开江指挥 营大力拓浚娄江,娄江口才又恢复“岸宽水深,势若大海” 的壮观气象。宋仁宗景祐元年(1034), “苏州知州范仲淹又 亲诣海滨,
14、率兵民开茜泾等五大浦,疏浚潜漕塘以通娄江。派兵驻守,运粮济军,遂成集市。自此,娄江口 “海舶交 错入口,商旅驻足,异货盈衢,再现繁忙景象。潜漕口发 展成为港口,我以为有四大成因:首先是市集形成。北宋初 期的潜漕港市井,主要以渔市为主,盐易、粮货为辅。其集 贸形式尚未固定,常常是“旷地而聚,市罢而散”。但随着北来移民日益增加,众多移民又定居经商, 由是“店铺旅舍、茶肆酒坊,旗幡高悬,行人接踵”,潜漕口渐具集市商贸雏形。接着是街铺市镇,“闽粤之贾,乘风航海,不以为险, 故珍货远物,毕集于吴之市”。闽粤商船北上销散货物于苏 州,必经潜漕口中转,商人、船民、货物的集聚,使潜漕口 迅速成为市镇。与此同时
15、,寓居于此的闽粤商人带来了妈祖 信仰,并且在潜漕河北岸兴建了妈祖庙。妈祖庙香火日炽, 庙会盛行,又进一步推动了以妈祖庙为中心的城镇商贸集市 渐具规模。再次是海运航线与货物流通。史书记载说:潜漕 口为“天下要津。舟航所聚,旁通巴汉,前指闽越,七泽十 薮,三江五湖,控引河洛,兼包淮海。弘舸巨舰,千触万艘, 交贸往还,昧旦永日”。在此期间,新罗(今韩国)海船于 宋仁宗嘉祐七年( 1062),日本商船于宋孝宗淳熙十年 (1183) 也先后入娄江口驶抵平江府(今苏州)。潜漕港日渐形成众多内河、外海航线。在潜漕口输入的海外奇珍异宝中,以日 本货物为最。史料载述,日本海舶货物以黄金和木材为大宗, 间有工艺制品,以及日本倭刀。北宋文人欧阳修、梅尧臣等 都曾写有多首日本刀歌咏诗。梅尧臣钱君倚学士日本刀 诗云:“日本大刀色青荧,鱼皮帖橱沙点星。东胡腰鞘过沧 海,舶帆落越栖弯汀。”由潜漕港向海外输生的物资,主要 为丝绸、茶叶、瓷器、文具、书册等。其中,高丽使团每次来宋,都要携带回大批书籍。如宋太宗淳化二年( 991),高 丽使者韩彦恭曾携带大藏经、九经、册府元龟、文 苑英华、太平御览等书籍,搭乘海船回国。与此同时,还有两个因素,促成港口完备落成:一是港口管理机构的设立;一是造船业的兴起。宋徽宗政和三年(1113),苏州升为平江府。素有“地沃而物夥”的平江府经济繁荣,发展迅猛,“风物雄丽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工伤统筹管理工作》课件
- 叶绿体DNA修复机制-洞察分析
- 医疗健康数据共享-洞察分析
- 稀土金属回收率提升策略-洞察分析
- 用户家电维修需求分析-洞察分析
- 橡胶鞋行业供应链优化-洞察分析
- 伊马替尼疗程优化方案-洞察分析
- 水利设施建设成本控制-洞察分析
- 渔业养殖机械创新-洞察分析
- 铁矿采选行业政策法规-洞察分析
- GB/T 231.3-2022金属材料布氏硬度试验第3部分:标准硬度块的标定
- 过敏性紫癜-教学课件
- GB/T 24183-2021金属材料薄板和薄带制耳试验方法
- GB/T 11446.8-2013电子级水中总有机碳的测试方法
- 医院患者压力性损伤情况登记表
- 医院手术分级动态管理表
- 湖南2023消耗量定额说明及计算规则-市政工程
- 危险化学品储存柜安全管理
- 公共政策学政策分析的理论方法和技术课件
- 教案:孔门十弟子
- 中医药在肝癌介入治疗中的作用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