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哲学和道德_第1页
四.哲学和道德_第2页
四.哲学和道德_第3页
四.哲学和道德_第4页
四.哲学和道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四.哲学和道德1 在这题目下,讲两个问题:一是从哲学的角度来理解道德的本质(或者说,在哲学看来什么是道德);二是哲学和道德的关系,即哲学和道德的联系和区别. 1.道德的实质 一般说来,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有没有精神性(思想、思维)”,即有没有一种形而上的超越性;而人和人的区别则在于“超越的不同方向和超越的深浅程度”.(以真、善、美为例) 同样,我认为,一般地说,人的最初的最基本的形而上的精神性超越就表现为道德!这就是说,人2生活在社会中,可以没有知识,可以不懂艺术,也可以对宗教和哲学闻所未闻,不屑一顾,但作为人,他却绝不可能没有“道德”,也不可能对作为人和人的基本关系之一的“道德”置若罔闻

2、! 在西方哲学史上,对“道德”内涵作比较深入研究的始于康德.康德认为,人来到这个世界上,必须遵守两条规律:一条是物质规律.人,是一种物质,是物质就必然要遵循物质规律,即饿了就要吃,渴了就要喝,不吃不喝就要饿死渴死.从这个意义上说,人和其他一切事物(物质)没有本质区别,和树啊草啊没有区别,树草没水同样要枯死.遵循着物质规3律,“饿不饿是由不得我的”!在遵循物质规律的意义上,我(人)是没有自由可言的.但在康德看来,人之为人,就在于人还必须遵守另一条规律(康德称之为命令),即道德规律.这是人的精神世界(心灵世界)必须遵守的一条规律.人之为人,不可能没有这条规律.而道德规律恰恰是对物质规律的一种制约,

3、即心灵世界对肉体欲望的一种超越!所以,遵循着道德规律“吃不吃是可以完全由我的”!为了某种道德理想,为了某种崇高信念,甚至可以饿死也不吃!在康德看来之所以能把人和物区别开来,人之所以成为宇宙间顶天立地的伟大之物,就在于人有道德!4 因此,康德认为,道德本质上就是人的“自由”的体现.你有道德,就意味着你有某种自由,即你用你的道德命令超越了物质规律,用你心灵的善超越了你的肉体欲望!如果人像动物那样,百分之百地遵循物质规律,百分之百地按肉欲行事,那人就无道德可言,也就无自由可言!道德即自由,即“意志自由”. 2.哲学和道德的关系 一是哲学和道德的联系 二是哲学和道德的区别5 二者最根本的联系在于,人的

4、形而上的(即精神)的超越性的基本内涵既然是真、善、美,那么,哲学作为人的最纯粹的形而上(精神性)的超越,那当然离不开对道德的思考.但这种思考并不是要哲学提供关于“善”的绝对规定和命令(如同不能提供最终的绝对知识和绝对规律一样),哲学是要在真、善、美三者的辩证统一(三者的辩证关系)中来揭示善的内涵的历史演变的逻辑规律.而道德仅仅(或主要)是在伦理自身的范围内研讨善的发展和变化,并不涉及也无需涉及科学和艺术.这大概就是哲学和道德的主要区别所在.6 康德的第二个批判是“实践理性批判”,表明康德为重建新形而上学的努力,即希望在道德领域建立新的哲学.不过,康德的尝试并未成功.在他看来,既然道德的本质是对

5、肉欲和物质利益的一种超越(饿了不吃,渴了不喝),那么,道德的根源显然不是物质.但他又不希望讲道德的人得不到幸福,是个苦行僧.所以,他把道德和幸福的统一推到一个可望不可及的彼岸(理想)世界,现实世界则是二者的割裂.由此,康德认为,在科学和知识领域被赶走的“上帝”,在道德领域要被重新请回来,作为道德的最后的根据.7 我觉得,康德在道德领域假设上帝的存在,即作为道德的最后根据,有一定的合理性.换言之,关于道德这种精神活动的最后根据,我宁肯选择“上帝”而不要“物质”!因为我不愿意把崇高的信念、坚强的意志、伟大的情爱、淳朴的善良、神奇的科学创造和美妙的艺术想象等等这些人类精神自由的重要体现,统统在“物质

6、决定精神”的口号下最终彻底无保留地完全归结为冰冷无情的“物质”的某种化学元素或物理结构(如彻底唯物主义的必然逻辑归宿)!这是将人的神圣而美好的精神(对物质的)超越性扼杀在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的僵死不变的教条中!在这里,“上帝”至少是精神和物质完美统一的象征,还保留了精神的伟大和自由的独立性,而不是将精神在终极性上归结为物质而扼杀了其最终的独立性!将精神活动最终8由物质来决定,实际上是将精神的一切自由创造最终纳入到某种物质的赤裸裸的铁的必然性之中,使精神的一切自由和创造最终成为虚假和不可能,使精神的一切变化的可能性不再存在!我之所以选择“上帝”,就是要保留精神的某种自由和创造的独立性(对物质的超

7、越性),有这种独立性才有精神和物质的相互规定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才有精神和物质各自无限发展变化的可能性;有了谁最终决定谁,那么,其中某一个的发展变化最终一定是虚假和不可能的!所以,我一定不否认精神活动对物质的依赖,精神的独立性是相对物质而言的,只是不赞成对这种“依赖”作一种单向的、终极的、永远不可改变的解释!当有人说,在最终的意义上,一个人9 拥抱住他(她)热恋中的心爱情人,不过是拥抱住了一块物质(如一块铁),二者并无本质区别时,我真是不知如何反驳这种观点;也不知有无反驳的必要!我只是想知道:抱住一个人和抱住一块铁二者是一样的吗?这种彻底的唯物主义(把高尚炽热的情感一定要最终归结为某种冰凉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