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法规汇总_第1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法规汇总_第2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法规汇总_第3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法规汇总_第4页
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法规汇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一、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1985 年 1 月 21 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 第九次会议通 过根据 1993 年 12 月 29 日第八届全国 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五次会议 ?关于修改 ?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 ?的决定?修正1999 年 10月 31日第九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 常务委员会第十二次会议修订)第五十二条 本法自 2000年7月 1日起施行二、关于印发 ?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 ?的通知财会字, 1997?23号附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化管理办法三、行政单位财务规则 财政部令, 1998? 9 号 1998-01-19四、关于发布 ?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的通知财预

2、字, 1997? 288 号1997-07-17五、事业单位财务规则 财政部令, 1996? 8 号 1996-10-22六、关于发布 ?事业单位会计准则(试行) ?的通知 财预字 , 1997? 286 号 1997-05-28七、行政事业单位会计决算报告制度财统, 2002? 4 号 2002-03-05八、关于印发 ?会计档案管理办法 ?的通知财会字, 1998? 32号1998-08-21九、关于印发 ?会计电算化工作规范 ?的通知财会字, 1996? 17 号1996-06-10十、关于完善和推进地方部门预算改革的意见财预, 2006? 406号2006-08-17部门支出预算分为基

3、本支出预算和项目支出预算两部分。 对行政事业单位 为保障机构基本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安排的支出,应当编入基本支出预 算; 对行政事业单位为实现特定的行政工作或事业发展目标而安排的支出,应 当编入项目支出预算。部门支出预算编制要坚持综合预算的原则, 统筹各类资 金,兼顾单位支出需求和财力可能,量力而行,量入为出 ; 要逐步采用按具体 因素逐项核定支出的方法,消除不合理的“财政支出基数” ; 要按照“一要吃 饭、二要建设”方针,优先确保基本支出,合理安排项目支出,切实保障部门 履行职能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基本支出预算主要采取定员定额的方法,分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两类编 制。部门预算要从基层预算单位

4、逐级编制, 一般经过部门按照要求 上报预算建 议、财政审核后下达预算控制限额、部门在限额内细化编报预算、 财政批复部 门预算 等四个阶段,遵循“二上二下”的基本规程十一、关于事业单位预算编报和核批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文字, 1998? 10 号 1998-02-04一、事业单位预算编制;二、事业单位预算的核批;三、预算执行;四、 预算调整;五、预算报表组成;六、预算报表报送时间。十二、关于印发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 的通知 财综字, 1999? 88号 1999-06-11行政事业单位开设、变更或撤销预算外资金有关专用存款账户,应向同级 财政部门提出申请,并经财政部门审核

5、同意后,持财政部门批准文件和人民银 行颁发的 ?开户许可证?,到开户银行办理相关手续。十三、转发财政部关于深化收支两条线改革进一步加强财政管理的意见 国办发, 2001? 93号 2001-11-15深化“收支两条线” 改革需要做好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将各部门的预 算外收入全部纳入财政专户管理,有条件的纳入预算管理,任何部门不得“坐 收”、“坐支”。二是部门预算要全面反映部门及所属单位预算内外资金收支状 况,提高各部门支出的透明度。同时,财政部门要合理核定支出标准,并按标 准足额供给经费。三是要根据新的情况,修订、完善有关法规和规章制度,使 “收支两条线”管理工作法制化、制度化、规范化。十

6、四、违反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收支两条线管理规定行政处分暂行 规定国务院令, 2000? 281 号 2000-02-12十五、关于印发 ?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没收入实行“收支两条线”管理的 若干规定 ?的通知 财综字, 1999? 87 1999-06-14第二条 具有执收执罚职能的单位(以下称“执收执罚单位” )根据国家 法律、法规和规章收取的行政事业性收费(基金,下同)和罚没收入,属于财 政性资金,均应实行财政“收支两条线”管理。即,上述行政事业性收费和罚 没收入按财政部门规定全额上缴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 支出按财政部门 批准的计划统筹安排, 从国库或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中核拨给执收

7、执罚单位使 用。经批准开设预算外资金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的单位, 应按财政部门的规 定,定期及时足额将收入汇缴专用存款账户中的资金(含利息)上缴预算外资 金财政专户。第十六条 执收执罚单位应按照国家规定及财政部门批准的预算外资金 收支计划和财务收支计划, 对财政核拨的资金切实加强管理,严格按照规定的 开支范围、开支标准使用,并在财务报表中如实反映。十六、关于印发?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会计核算制度? 的通知财综字, 1998?164号1998-12-27 于2011年2月 21日废止十七、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采购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令第 68 号2002-06-29十八、政府采购货物和服务招标投标

8、管理办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财政部令 第 18 号 2004-01-01十九、关于 ?政府采购资金财政直接拨付管理暂行办法 ?的通知 财库, 2001? 21 号 2001-02-28二十、关于财政拨款的行政事业单位计拨工会经费有关问题的通知 总工发, 2003? 25号 2003-01-01二十一、关于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征收企业所得税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税字, 1997? 75 号 1997-10-21二十二、关于印发 ?事业单位、社会团体、民办非企业单位企业所得税征收管理办法?的通知国税发, 1999? 65号 1999-04-16二十三、关于印发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 ?的

9、通 知 财库, 2001? 54 号 2001-07-27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实施单位年终结余资金申报表(略)二十四、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会计核算暂行办法 ?补充规定 财库, 2002? 39 号 2002-06-06二十五、财政部关于印发 ?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单位年终结余资金账务 处理暂行规定 ?的通知财库 2004190 号本规定自 2005年1月 1日起施行, 2004年单位年终结余资金账务处理适 用本规定。 2002年 1月 4日财政部办公厅发布的 ?关于 2001年财政国库管理 制度改革试点单位年终结余账务处理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办库 20021 号) 同时废止二十六、关

10、于印发 ?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的通知 财 库, 2002? 37 号 2002-06-28改革的配套措施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 是对我国财政资金收 入收缴方式的重大变革,是整个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搞 好这项改革,需要采取以下配套措施。 (一)修订和制定相应的法律法规。 建 议修订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 ?及?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金库条例实 施细则?、?中央预算单位银行账户管理暂行办法? 、?行政事业单位预算外资金 银行账户管理的规定? 、?中央预算外资金财政专户管理暂行办法? 等有关规定; 同时,要研究制定 ?中央单位预算外资金收入收缴管理

11、改革试点办法? ,规范 财政部门、主管部门及所属执收单位、 中国人民银行和代理银行等在预算外资 金收入收缴管理中的职责,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 (二)建立健全预算外资金 收入收缴监管机制。 财政部门要利用票据监控手段, 加强对执收单位收缴行为 的监督管理。同时, 要建立健全收入收缴体系的监控机制, 确保预算外资金及 时、足额地缴入财政专户。 (三)加快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步伐。 预算外资金收 入收缴管理制度改革,要求逐步细化现有政府预算收支科目,并对其涵盖范围 作适当调整, 以全面、系统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活动, 保证改革顺利实施。(四) 加快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行支付系统建设步伐。 按照新的预算外资

12、金收入收 缴管理制度的要求, 要尽快建立管理先进、操作可靠的财政管理信息系统和银 行支付系统,为财政资金收缴、汇划清算的高效运作提供技术保障。二十七、 关于事业单位住房补贴会计处理补充规定的通知 财会, 2003? 28号 2003-09-30国务院有关部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财政厅(局): 现将事业单位住房补贴(包括住房公积金、提租补贴、购房补贴,下同) 的会计处理补充规定如下: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预算拨人的住房补贴,借记“银 行存款”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人住房补贴”科目;收到财政专户拨人的 住房补贴,借记“银行存款”科目,贷记“事业收人住房补贴”科目。事业 单位支付的住房补贴,

13、借记“事业支出基本支出(住房补贴)”科目,贷记 “银行存款”科目。参加财政国库管理制度改革试点的事业单位,对财政直接支付的住房补 贴,根据财政国库支付执行机构委托代理银行转来的 ?财政直接支付人账通知? 及原始凭证,借记“事业支出基本支出(住房补贴)”科目,贷记“财政补 助收入住房补贴”科目; 对财政授权支付的住房补贴,事业单位根据代理银 行盖章的 ?授权支付到账通知 ?与分月用款计划核对后记账,借记“零余额账 户用款额度”科目,贷记“财政补助收人住房补贴”科目;从零余额账户支 付使用时,借记“事业支出基本支出(住房补贴)”科目,贷记“零余额账 户用款额度”科目。年度结账时,事业单位将“财政补

14、助收入住房补贴”、“事业收人住 房补贴”、“事业支出基本支出(住房补贴)”科目的余额全数转入“事业 结余”科目,借记“财政补助收入住房补贴”、“事业收人住房补贴”科 目,贷记“事业结余住房补贴结余” 科目;借记“事业结余住房补贴结余” 科目,贷记“事业支出基本支出(住房补贴)”科目。年度终了,事业单位将当年住房补贴收支相抵后的余额直接转人“事业基 金一般基金(住房补贴结余)”科目,借记“事业结余住房补贴结余”科 目,贷记“事业基金一般基金(住房补贴结余)”科目(如果当年住房补贴 支出大于收人,作相反会计分录)。执行 ?医院会计制度 ?、?测绘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高等学校会计制 度?、?中小

15、学会计制度 ?、?科学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的事业单位,其住房 补贴的会计核算按照上述方法作相应调整。除上述财政预算拨付和财政专户拨付的住房补贴外, 事业单位其他住房资 金收支,如自管住房出租收入、 留归单位使用的售房收人、 提取的住房公积金、 住房资金利息收人、发放的购房补贴支出、自管住房维修管理和改造支出等, 仍在“专用基金住房基金”科目核算。二十八、财政部关于加强政府非税收入管理的通知 财综, 2004? 53 号2004-07-23一、明确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厂政府非税收入是指除税收以外,由各级政府、国家机关、事业单位、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及其他组织依法利用政府权力、政府信誉、国家资源

16、、国有资产或提供特定公共服务、 准公共服务取得并用于满足社会公共需 要或准公共需要的财政资金,是政府财政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政府参与国 民收入分配和再分配的一种形式。 按照建立健全公共财政体制的要求,政府非 税收入管理范围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政府性基金、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 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国有资本经营收益、彩票公益金、罚没收入、以政府 名义接受的捐赠收入、主管部门集中收入以及政府财政资金产生的利息收入 等。社会保障基金、住房公积金不纳入政府非税收入管理范围。(一)从严审批管理收费基金,合理控制收费基金规模。必须严格按照?国务院关于加强预算外资金管理的决定?(国发,1 9 9 6

17、?2 9号)和?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治理向企业乱收费、舌L罚款和各种摊派等问题的决定?(中发,1 9 9 7 ?14号)规定执行,坚持以法律,法规为依据。其中,审批行政许可收费要严格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许可法?,除法律、行政法规另 有规定外,凡是行政机关实施行政许可、对行政许可事项进行监督检查以及提 供行政许可申请书格式文本的,一律不得批准收费。(二)完善国有资源(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政策,防止国有资源(资 产)收入流失。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包括土地出让金收入,新增建设用地 土地有偿使用费,海域使用金,探矿权和采矿权使用费及价款收入,场地和矿 区使用费收入,出租汽车经营权、公共交通线路

18、经营权、汽车号牌使用权等有 偿出让取得的收入,政府举办的广播电视机构占用国家无线电频率资源取得的 广告收入,以及利用其他国有资源取得的收入。要依法推行国有资源使用权招 标、拍卖,进一步加强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征收管理,确保应收尽收,防止 收入流失。国有资源有偿使用收入应严格按照财政部门规定缴入国库或财政专 户。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 包括国家机关、 实行公务员管理的事业单位、 代行政府职能的社会团体以及其他组织的固定资产和无形资产出租、 出售、出 让、转让等取得的收入,世界文化遗产保护范围内实行特许经营项目的有偿出 让收入和世界文化遗产的门票收入, 利用政府投资建设的城市道路和公共场地 设置停

19、车泊位取得的收入, 以及利用其他国有资产取得的收入。要尽快建立健 全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管理制度, 督促有关机构将国有资产有偿使用收入及 时足额上缴国库或财政专户,防止国有资产收入流失。要积极探索城市基础设 施开发权、使用权、冠名权、广告权、特许经营权等无形资产有效管理方式, 通过进行社会招标和公开拍卖,广泛吸收社会资金参与经营,盘活城市现有基 础设施存量资产, 有关招标、 拍卖收入全额上缴同级国库, 增加政府非税收入。二十九、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财建, 2002? 394 号 2002-09-24 三十、关于解释 ?基本建设财务管理规定 ?执行中有关问题的通知财建, 2003? 724

20、号 2003-12-10三十一、关于印发 ?事业单位住房基金和离退休经费会计核算规定 ?的通 知财会字, 1999? 32号 1999-09-07 一、住房基金的会计核算 (一)事业单位按规定用于职工住房方面的资 金,在“专用基金住房基金”科目核算。 (二)事业单位收到财政预算和 预算外资金专户拨付的住房公积金、住房补贴和住房建设资金,收到上级主管 部门拨付的住房资金,收到自管住房出租收入,收到住房方面的其他资金以及 取得的住房基金利息收入,借记“银行存款”等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住房 基金”科目。 事业单位出售职工住房, 按取得的售房收入,借记“银行存款” 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住房基金”科目;

21、同时,按出售的固定资产的原价, 借记“固定基金”科目,贷记“固定资产”科目。事业单位应将已出售职工住 房的原价、出售收入等情况在备查簿中进行登记。 事业单位按规定提取的 住宅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职工住房公积金和其他建房资金, 借记 有关支出及成本费用类科目,贷记“专用基金住房基金”科目。 (三)事 业单位缴纳职工住房公积金,发放职工住房提租补贴或住房补贴, 向物业管理 企业划转已售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费,支付自管住房维修、管理和 改造费用, 支付住房建设支出以及住房方面的其他支出, 借记“专用基金住 房基金”科目,贷记“银行存款”等科目。 (四)事业单位应增设“住房基 金”备

22、查簿,所有住房基金的来源以及运用均应在 “住房基金” 备查簿中登记。 事业单位取得的财政预算和预算外资金专户拨付的住房公积金、 住房补贴和住 房建设资金,自管住房出租收入,留归事业单位使用的住房收入, 按规定提取 的职工住房公积金和其他建房资金, 从单位售房收入中提取的住宅共用部位共 用设施设备维修基金,原划转的住房折旧、 维修和大修理资金,上级主管部门 拨付的住房资金, 住房方面的其他资金以及利息收入等均应在“住房基金”备 查簿的贷方登记;事业单位缴纳职工住房公积金,发放职工住房提租补贴或住 房补贴,划转已售住房共用部位共用设施设备维修费,支付自管住房维修、管 理和改造费用,住房建设以及住房

23、方面的其他支出等,均应在“住房基金”备查簿的借方登记,“住房基金”备查簿的期末贷方余额,反映事业单位可用于 住房方面的资金。三十二、关于党政机关及事业单位用公款为个人购买商业保险若干问题的 规定财金, 2004? 88 号三十三、关于加强住房公积金管理等有关问题的通知 财综, 2006? 38号 2006-09-05。各级财政部门要积极配合建设部门,督促本地区各部门、 各单位严格执 行建金管 2005 5 号文件规定。即 :职工和单位住房公积金缴存比例不应低 于 5%,不得高于 12%;缴存住房公积金的月工资基数最高不得超过职工工作地 所在设区城市统计部门公布的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的 3 倍

24、。对于尚未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财政补助行政事业单位, 要尽快依法建立 住房公积金制度 ; 对于已经建立住房公积金制度的财政补助行政事业单位,不 得拖欠住房公积金 ; 对于历年因财政困难拖欠的住房公积金,要采取措施逐年 予以补齐,确保财政补助行政事业单位住房公积金应缴尽缴。三十四、关于修订 2007 年政府收支分类科目的通知 财预, 2006? 401 号 2006-07-26三十五、关于印发?行政事业单位资产清查暂行办法? 的通知 财办, 2006? 52号 2006-12-13行政事业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当进行资产清查 : (一)根据各级政府及其财政部门专项工作要求,纳入统一组织的资产清

25、 查范围的 ;(二)进行重大改革或者改制的 ;(三)遭受重大自然灾害等不可抗力造成资产严重损失的 ;(四)会计信息严重失真或者国有资产出现重大流失的 ;(五)会计政策发生重大变更,涉及资产核算方法发生重要变化的 ;(六)财政部门认为应当进行资产清查的其他情形。三十六、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2006年 5月 30日 财政部令第 35号 三十七、事业单位国有资产管理暂行办法 2006年 5月 30日 财政部令第 36号 本办法自 2006年 7 月 1 日起施行。此前颁布的有关行政单位国有资产管 理的规章制度,凡与本办法相抵触的,以本办法为准。三十八、财政违法行为处罚处分条例 国务院令第

26、427 号 2004-11-30 三十九、事业单位登记工资统发 按照国家工资制度规定的项目和标准,由财政部门统一发 放机关事业单位的个人经费,实现收入透明化。将目前分散发放的津贴 补贴等工资性支出全部纳入财政国库统一发放范围,这有利于从根本上解 决单位擅自扩大补助范围,提高发 放标准,乱发各种津贴、补贴等隐形 收入的问题,从而解决长期存在的不同部门和单位机关事业人员收入苦乐 不均的现象。转移支付 政府或企业无偿地支付给个人或下级政府, 以增加其收入和 购买力的费用。政府或企业的一种不以取得商品或劳务作补偿的支出,是 一种收入再分配的形式。转移支付包括政府的转移支付、企业的转移支付 和政府间的转

27、移支付 财政转移支付是指中央政府与地方政府之间、 上级政府与下级政府之间的 收入转移。广义的财政转移支付还应当包括同级政府之间的横向转移。由于这 种收入转移仅发生在上下级政府之间或者平级的政府之间,因此, 财政转移支 付也称政府间转移支付。举例说, A 县公务员和教师的一年工资支出大约需要 2 亿元,而该县自己的年度收入却不足 1 亿元;相反, B 县的一年财政收入有 10亿元,其公务员和教师的工资支出大约也是 2 亿元。这时,同样是教师或 者公务员,A县与B县的保障程序是不一致的;同样是作为公民,所获得的公 共服务也不一致。 对于地域广阔、地区间自然差异大,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国家 或者地方政府

28、来说, 要使各地民众获得的公共服务相对均等,就需要上级政府 集中一部分资金,转移支付给基本公共服务水平无法得到保障的地方。正因为 如此,财政转移支付往往与各级政府之间的事权划分和收入划分是分不开的。 其中,“财力性转移支付”是指为弥补财政实力薄弱地区的财力缺口,均衡地 区间财力差距,实现地区间基本公共服务能力的均等化,由上级政府安排给下 级政府的补助支出。资金接受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主安排资金用途。 “专项转 移支付”是指上级政府为实现特定的宏观政策目标, 以及对委托下级政府代理 的一些事务进行补偿而设立的专项补助资金。 资金接受者需按规定用途使用资 金。国库集中支付国库集中支付方式,是以国库单

29、一帐户体系为基础,以健全的财政支 付信息系统和银行间实时清算系统为依托,所有预算单位需要购买商品或 支付劳务款项时,由预算单位提出申请,经国库集中支付机构审核后,将资金通过单一账户体系支付给收款人的制度。国库单一帐户体系包括财政 部门在央行设立的国库单一帐户和财政部门在商业银行设立的用于工资 支付、政府采购、经费支出等集中清算的财政集中支付专户,以及财政部 门为预算单位开设的用于日常支出的零余额帐户。政府收支分类政府收支分类, 就是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 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 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

30、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2007 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 暂不改变目前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模式, 不改变预算平衡口径及预算内 资金(包括现有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 、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分 别管理的方式,不改变向各级人大报送预算的口径和范围。什么是政府收支分类? 政府收支分类,就是对政府收入和支出进行类别和层次划分,以全面、准 确、清晰地反映政府收支活动。政府收支分类科目是编制政府预决算、组织预 算执行以及预算单位进行会计明细核算的重要依据。为什么要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随着公共财政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各项财政改革的深入, 我国原政府预算科 目体系的不适应性和弊端日益突

31、出,有必要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一是与市场经济体制下的政府职能转变不相适应。 目前我国社会主义市场 经济体制已基本建立,政府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的职能日益加强, 财政收支结 构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但作为反映政府职能活动需要的预算收支科目,如基本 建设支出、 企业挖潜改造支出、科技三项费用、流动资金等仍然是按照过去政 府代替市场配置资源的思路设计的。 这既不能体现目前政府职能转变和公共财 政的实际,也带来了一些不必要的误解,影响各方面对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认 识。二是不能清晰地反映政府职能活动。 在市场经济条件下, 政府的重要职能, 就是要弥补市场缺陷,满足社会公共需要,讲求公开、透明。政府预算必须反

32、 映公共需求,强化公共监督。但我国原预算支出类、款、项科目主要是按经费 性质进行分类的, 把各项支出划分为行政费、事业费等等。 这种分类方法使政 府究竟办了什么事在科目上看不出来, 很多政府的重点工作支出如农业、 教育、 科技等都分散在各类科目中,形不成一个完整的概念。由于科目不透明、 不清 晰,导致政府预算“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三是财政管理的科学化和信息化受到制约 。按照国际通行做法, 政府支出 分类体系包括功能分类和经济分类。 我国原有支出目级科目属于支出经济分类 性质,但它涵盖的范围偏窄,财政预算中大多数资本性项目支出, 以及用于转 移支付和债务等方面的支出都没有经济分类科目反映。

33、 另外,原有目级科目也 不够明细、规范和完整。这些对细化预算编制,加强预算单位财务会计核算, 以及提高财政信息化水平都带来一些负面影响。四是财政预算管理和监督职能弱化。 原?政府预算收支科目? 只反映财政 预算内收支,不包括应纳入政府收支范围的预算外收支和社会保险基金收支 等,给财政预算全面反映政府各项收支活动,加强收支管理带来较大困难,尤 其是不利于综合预算体系的建立,也不利于从制度上、源头上预防腐败。五是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和国际通行做法不相适应, 既不利于财政经济分 析与决策, 也不利于国际比较与交流。 我国货币信贷统计核算体系以及国民经 济核算体系均按国际通行标准做了调整, 而政府预算收

34、支科目体系与国际通行 分类方法一直存在较大差别。 尽管财政部门和国家统计部门每年都要做大量的 口径调整和数据转换工作, 但还是难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以及与其他国家之间 的可比性。政府收支分类改革有何重要意义? 进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建立一套包括收入分类、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 济分类在内的完整规范的政府收支分类体系, 一是有利于全面、 准确、清晰地 反映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的收支活动, 合理把握财政调控力度, 进一步优化支 出结构,提高财政运行效率; 二是有利于继续深化部门预算、国库集中收付、 政府采购等各项改革,增加预算透明度,强化财政监督,从源头上防止腐败; 三是 有利于建立与国际接轨的、 高效

35、实用的财政统计分析体系, 不断推进国际 合作与交流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指导原则是什么? 政府收支分类改革主要遵循以下三项基本原则: 一是公开透明。 确保按新科目编制的预算符合市场经济条件下公共财政的 基本要求,既要让我们自己说得明白,也要让一般老百姓看得懂。二是符合国情。 既要合理借鉴国际经验, 实现与国际口径的有效衔接与可 比,又要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的实际情况,尽可能满足各方面的管理需要。三是便于操作。科目设计在内容和层级设计上既要充分满足管理的要求, 又要尽可能简化,不能太复杂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以建立包括收入分类、 支出功能分类和支出经济分类在内的政府收支分类 体系为目标,

36、改革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第一,对政府收入进行统一分类, 全面、规范、细致地反映政府各项收入。 收入分类全面反映政府收入的来源和性质,不仅包括预算内收入, 还包括预算 外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等应属于政府收入范畴的各项收入。从分类方法上 看,原收入分类只是各种收入的简单罗列,如各项税收、行政事业性收费、罚 没收入等。新的收入分类按照科学标准和国际通行做法将政府收入划分为税收 收入、社会保险基金收入、非税收入、贷款转贷回收本金收入、债务收入以及 转移性收入等,这为进一步加强收入管理和数据统计分析创造了有利条件。从 分类结构上看,原收入分类分设类、款、项三级,改革后分设类、款、项、目 四级,多了一个

37、层次。四级科目逐级细化,以满足不同层次的管理需求。第二, 建立支出功能分类体系,更加清晰地反映政府各项职能活动。 支出 功能分类不再按基本建设费、行政费、事业费等经费性质设置科目,而是根据 政府管理和部门预算的要求,统一按支出功能设置类、款、项三级科目,分别 为 17类、170 多款、 800多项。类级科目综合反映政府职能活动,如国防、外 交、教育、科学技术、社会保障和就业、环境保护等;款级科目反映为完成某 项政府职能所进行的某一方面的工作,如“教育”类下的“普通教育”;项级 科目反映为完成某一方面的工作所发生的具体支出事项, 如“水利”款下的“抗 旱”、“水土保持”等。新的支出功能科目能够清

38、楚地反映政府支出的内容和 方向,可有效解决原支出预算“外行看不懂、内行说不清”的问题。第三,建立支出经济分类体系,全面、规范、明细地反映政府各项支出的具体用途。按照简便、实用的原则,支出经济分类科目设类、款两级,分别为12 类和 90多款。类级科目具体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商品和服务支出、对个 人和家庭的补助、 转移性支出、基本建设支出等。款级科目是对类级科目的细 化,主要体现部门预算编制和预算单位财务管理等有关方面的具体要求。 如基 本建设支出进一步细分为房屋建筑物购建、 专用设备购置、 大型修缮等。全面、 明细的支出经济分类是进行政府预算管理、 部门财务管理以及政府统计分析的 重要手段。政府收支分类改革的基本前提是什么? 为积极稳妥地推进政府收支分类改革, 2007 年实行政府收支分类改革后, 暂不改变目前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模式, 不改变预算平衡口径及预算内 资金(包括现有一般预算资金、政府性基金)、预算外资金、社会保险基金分 别管理的方式,不改变向各级人大报送预算的口径和范围。(一)不改变目前预算管理的基本流程和管理模式 实行新的政府收支分类后, 各预算单位的管理方式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