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运动中的间歇性低氧训练研究课件_第1页
体育运动中的间歇性低氧训练研究课件_第2页
体育运动中的间歇性低氧训练研究课件_第3页
体育运动中的间歇性低氧训练研究课件_第4页
体育运动中的间歇性低氧训练研究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体育运动中的间歇性低氧训练研究雷志平 西安体育学院前言间歇性低氧训练(Interval hypoxic training IHT)安静、无运动负荷、间断性吸入低氧分压气体的训练方法。特定仪器低氧仪降低空气中氧的体积百分比。间歇低氧一词由来已久,但传统意义的间歇低氧一般指通过低压氧舱模拟不同海拔高度低氧分压环境,受试者(包括实验鼠及人)在低压氧舱内接受一定时间的低氧刺激(通常为6-12小时或更长),然后再出低压舱进行正常呼吸,为区别于自然高原环境的持续低氧,而称为间断(间歇)低氧。 而本文所指的IHT,间歇低氧的含义已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低氧气体的产生方式、低氧刺激强度之大、间歇组合时间之短都与传

2、统意义的间歇低氧有很大不同。其特点表现为:低氧气体由特定仪器低氧仪产生,为常压低氧气体。受试者通过呼吸面罩吸入低氧气体。氧分压由氧的体积百分比的变化控制。氧的体积百分比可在18%-10%甚至9%内任意调节,10%的氧分压相当于海拔5800m的低氧气体。低氧刺激间歇时间通常为数分钟,以3-5分钟低氧、3-10分钟间歇任意组合,以适应不同受试对象及不同训练目的的要求。 间歇性低氧训练是一种辅助训练手段。间歇性低氧训练是在低氧生理学及运动训练学发展的基础上诞生的,虽仅有十数年的历史,但由于其科学性和实用性,在不断深入的基础理论研究的基础上,已运用于临床医学,体育运动训练,航空、航天及潜水等专门人材培

3、养等多种领域而倍受科学界的重视。1、间歇性低氧训练产生的背景及研究现状体育运动的发展,新的科学训练方法的诞生,是 一个继承、发展及创新的过程,是无数人在实践中探索的成果,间歇性低氧训练的形成自然也不例外。1.1、间歇性低氧训练的产生IHT是在高原训练及低氧生理学研究的基础上逐步形成的。一.高原训练形成一定规模,掀起不止一次的热潮后,训练实践带给人们的反思和对高原训练的再认识;二.低氧生理学及高原医学使人们获得的新的思路。国际、国内高原训练的蓬 勃发展 翁庆章、李福田、冯炜权、冯连世 海梗基地、多巴基地 各队教练等高原训练对运动员存在诸多影响,诸如高原气温低、湿度大、昼夜温差大,紫外线幅射、电离

4、幅射大等,但最关键的影响是低氧分压。那么,能否不上高原却又能设法获得类似高原的低氧作用呢?20世纪80年代,低氧生理学及高原医学有了长足发展,这一领域的深入研究为科学运动训练、为高原训练新思路的开拓奠定了强大的理论基础。国际学术会议1.国际低氧学术研讨会 每两年加拿大召开 2001年第12次2.国际低氧医学学术会议 1994 莫斯科举行第一届 1998 莫斯科举行第三届 2001 瑞士日内瓦第四届国内学术会议 1986 西 安 首届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学术会议1990 天 津 第二届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学术会议1993泰 安 第三届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学术会议1996武夷山 第四届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

5、学术会议1999 无 锡 首届海峡两岸低氧学术研讨会2000 贵 阳 第五届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学术会议2001 北 京 香山科学会议2002 台 北 第二届海峡两岸低氧学术研讨会20世纪80年代末,前苏联学者、莫斯科医科大学谢切诺夫医学院斯特列尔科夫博士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首创“间歇性低氧训练” ,并首先运用于临床治疗,先后对1000多名支气管哮喘患儿实施了间歇性低氧训练,以全新的与传统治疗截然不同的反向思维,对缺氧患者进行了低氧治疗,取得了惊人的疗效而产生极大的轰动,引起医学界及低氧生理学界的高度注视。莫斯科临床医学研究所所长卡尔琴斯卡娅以其敏锐的审视力,在开展IHT的临床治疗的同时,首先将

6、这一科学训练方法推广到体育运动训练,90年代初,即对俄罗斯国家队(田径、赛艇、游泳、滑雪、滑冰、自行车等)运动员进行IHT,使俄罗斯运动训练科学化又迈出了坚实的一步。随即,IHT在更多国家推广应用。1.2、间歇性低氧训练的应用领域临床医学 主要用于预防、治疗心血管、呼吸系统,神经、精神疾病,妇产科、肿瘤、皮肤病等。仅在俄罗斯,近几年来,约有25万名患者接受了IHT的治疗,85%的人成为受益者。运动训练 作为一种科学有效的辅助训练手段,与常规的专项运动训练相结合,提高运动员耐缺氧适应能力,对有氧代谢能力以及糖酵解能力产生积极的促进作用。 俄罗斯、澳大利亚、美国、瑞士、加拿大、法国、新西兰、西班牙

7、等国已将IHT运用到不同的专项运动训练中。运动实践表明,IHT可有效提高运动员体能水平,促进运动成绩的提高。俄罗斯国家田径、赛艇、滑冰、游泳、滑雪队的优异运动成绩与系统的IHT是分不开的。保健康复: 运用低氧仪营造一个模拟不同海拔高度的低氧环境,提高人体耐缺氧的适应能力。2、间歇性低氧与高原低氧的比较 要 素 高原低氧 间歇性低氧低氧产生方式海拔高度低氧仪与运动负荷关系两种负荷同步实施 两种负荷非同步实施低氧负荷强度固定不变连续可调低氧负荷方式持续性间歇性(脉冲式)3、研究概况我国1993年开展间歇性低氧训练研究,有关研究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文献综述研究阶段93-96年,通过文献综述

8、及比较研究,向国内介绍间歇性低氧训练并探讨其特点和作用,以求得到国内同行的认同第二阶段:仪器研制阶段 97年-99年,由西安体育学院研制了我国第一台低氧仪,获国家发明专利(专利号:ZL98 2 32925.3)。低氧仪的研制成功,为间歇性低氧训练的研究及推广应用提供了条件。 第三阶段:基础理论研究阶段 1.动物实验西安体育学院:雷志平 研究生:蒋明朗 王茂叶 叶 鸣 北京体科所:李 强 2.普通人体实验西安体育学院:雷志平(7名普通女大学生)北京体科所:李强(7名健康成年人)第四阶段:应用性实验研究运动员实验西安体育学院:西安体育学院运动系田径班学生 陕西省游泳队、田径队运动员北京体科所:北京羽毛球运动员通过近五年的应用性实验研究,表明间歇性低氧训练作为一种有效的辅助训练手段同常规运动训练相结合,可以有效促进运动员体能水平的提高,对运动成绩的提高发挥积极作用。4、有待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间歇性低氧训练与常规运动训练的时间安排 关于最佳间歇组合模型 间歇性低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