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棚注浆工艺试验方案_第1页
管棚注浆工艺试验方案_第2页
管棚注浆工艺试验方案_第3页
管棚注浆工艺试验方案_第4页
管棚注浆工艺试验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目 录 TOC o 1-5 h z HYPERLINK l bookmark4 o Current Document 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1 HYPERLINK l bookmark7 o Current Document 1.1编制依据1 HYPERLINK l bookmark16 o Current Document 1.2编制目的1 HYPERLINK l bookmark19 o Current Document 1.3编制范围1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t 1.4地质概况1 HYPERLINK l bookmark25 o C

2、urrent Document 2管棚注浆设计简介2 HYPERLINK l bookmark33 o Current Document 3管棚注浆试验作业前的准备3 HYPERLINK l bookmark36 o Current Document 3.1注浆工艺流程3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3.2技术准备3 HYPERLINK l bookmark45 o Current Document 3.3配合比设计4 HYPERLINK l bookmark48 o Current Document 3.4材料6 HYPERLINK l

3、 bookmark53 o Current Document 3.5机具、设备6 HYPERLINK l bookmark56 o Current Document 3.6人员配置6 HYPERLINK l bookmark59 o Current Document 4管棚注浆试验质量验收标准6 HYPERLINK l bookmark62 o Current Document 5管棚注浆施工方法及保证措施6 HYPERLINK l bookmark65 o Current Document 5.1施工方法6 HYPERLINK l bookmark72 o Current Document

4、5.2管棚注浆试验过程控制措施8 HYPERLINK l bookmark75 o Current Document 5.3管棚注浆试验质量控制措施8 HYPERLINK l bookmark88 o Current Document 6管棚注浆工艺总结9隧道管棚注浆工艺试验方案1编制依据及编制范围1.1编制依据(1)新建铁路磨丁至万向线施工图(DK224+429.5森村隧道设计图、 DK230+957那米村一号隧道设计图、DK233+889那米村二号隧道设计图、 DK246+857.6卡西隧道设计图);(2)新建铁路磨丁至万象线设计附图(磨万隧附08);(3)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

5、所拥有的技术装备力量、机械设 备状况、管理水平、工法及科技成果和多年积累的工程施工经验;(4)国家相关法律、法规和老中铁路有限公司规章制度;(5)我公司经认证中心认证的质量管理体系、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环 境管理体系;(6)相关技术标准、施工指南及老中铁路有限公司下发的相关文件:关于进一步明确软弱围岩及不良地质铁路隧道设计施工有关技术规定的 通知(铁建设2010120号)铁路隧道工程施工技术指南(TZ204-2008)铁路隧道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17-2003)铁路隧道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TB 10304-2009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 10424-2010铁路混凝土

6、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1.2编制目的为确保隧道管棚注浆质量达到设计及施工图的要求,特编制本方案。1.3编制范围新建铁路磨丁至万向线IV标II分部(森村隧道、那米村一号隧道、那米村二 号隧道、卡西隧道)四座隧道管棚注浆工艺试验施工,试验地点选在森村隧道斜 井大管棚处,桩号DK261+732。1.4地质概况森村出口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冲洪积层粉质黏土、细砂、卵石;坡洪积层粉质 黏土、碎石土;坡残积层粉质黏土,下伏基岩为石炭系板岩夹砂岩、灰泥岩等。那迷一号隧道属构造剥蚀、溶蚀低山地貌。地形波状起伏,地面高程 480m-700m,相对高差约220m。区内地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粉质

7、黏土, 厚2-6m;隧道通过浅变质岩地层,岩性主要为板岩、砂岩夹灰岩,岩质软硬不 均,岩体受区域构造影响较大,岩体较完整破碎均有。同时隧道通过可溶岩与 非可溶岩接触地带可能揭示地下溶洞,产生突泥、突水。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基 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其含量一般至较丰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线路 于DK231+255附近与夫劳比山复式向斜相交,受构造影响,岩体破碎。那迷二号隧道进出口属构造剥蚀、溶蚀低山地貌。地形波状起伏,地面高程 480m880m,相对高差400m。区内地表上覆第四系全新统坡残积层粉质黏土, 厚2-8m;隧道通过浅变质岩地层,岩性主要为板岩、砂岩夹灰岩,岩质软硬不 均,岩体受区

8、域构造影响较大,岩体较完整破碎均有。同时隧道通过可溶岩与 非可溶岩接触地带可能揭示地下溶洞,产生突泥、突水。地下水为孔隙潜水、基 岩裂隙水及岩溶水,其含量一般至较丰富,地下水对混凝土结构无侵蚀性。测段 位于与夫劳比山复式向斜南东翼近核部地带,受构造影响,岩体破碎,围岩级别 低,另隧道进出口、洞身浅埋地段,隧道围岩稳定性差,隧道施工中极易产生局 部或整体的坍落。隧道进出口边坡土层及基岩全风化层较厚,雨季易产生表土溜 塌。卡西隧道通过岩性为三叠系(。砂岩、泥岩夹石英砂岩、煤线。万荣向斜 核部轴线与线路于DK247+140附近呈约48相交,轴线呈弧形展布,线路附近 呈E-W向,沿东方向逐渐转为S45

9、 E,全长约25公里,南部被冯夫山断层切割 破坏。受区域地质构造影响,洞身岩体节理裂隙发育,围岩稳定性差,特别是通 过向斜核部地段,地下水丰富,作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隧道出口右侧存在顺层 偏压。2管棚注浆设计简介注浆材料:水泥浆。注浆顺序:管棚注浆应采取间隔跳孔的方式进行,以避免相邻孔注浆 时发生串浆。浆液配合比:具体浆液配合比由现场实验确定。注浆压力:注浆压力一般为1.02.0MPa,具体注浆压力由现场实验确 定。注浆结束标准:采用单孔注浆结束标准:a注浆压力逐步提高,当达到设计终压并继续稳定10min;b注浆量不小于设计注浆量80%;c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1/4。3管棚注浆试验作业前的

10、准备3.1注浆工艺流程I水泥水测量定位 钻进、安装注浆 .M400泵,拌和机孔端尾部焊接图3.1管棚注浆工艺流程图3.2技术准备技术准备工作分为内业技术准备和外业技术准备。内业技术准备主要包括:认真阅读、审核施工图纸和施工规范;进行临时工 程设施的具体设计;编写各种有针对性的质量、安全保证措施;编写施工安全手 册,组织施工人员岗前技术培训。外业技术准备主要包括:现场详细调查与地质勘探;进行地材调查、室内试 验;各种检测仪器设备的标定,办理计量合格证书;水泥浆液配合比的配制选定; 施工作业中所涉及的各种外部技术数据。技术准备工作做到“准备项目齐全,执行标准正确,内容完善齐备,超前计 划布局,及时

11、指导交底,重在检查落实”。3.3配合比设计隧道管棚注浆水泥浆液配合比由中国水电建设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磨万 铁路第IV标项目经理部第II分部试验室委托中国水电建设集团磨万铁路建设指 挥部中心实验室进行设计,并经中咨监理甘肃铁科联合体磨万铁路第I标监理 站审核批准使用。隧道管棚注浆水泥浆液配合比选定报告详见下图:新建铁路磨丁至万象统尊也.薯* , 村用丁皂叵 冉水泥净架配合比选定报告门f frltlii Q.X3 WDE!jll5W恩W咤 MJIT用* .冏tJE*加/MLK Ar_Hl隗溜忖月4F.E石案购#约 5C6/I事皆毋r/Ett 石羿 *Jt 二r p-c产等/产批 n/尸血FF/岖

12、如w/有耳!女史堂 1*1ik im :M rlFNTfT /IfEltlE阳&吨法范格.E避十4虹.ll_t冬而堕 lEJ即宅* 配言tt1 U.S5上皿.Q -_J3I X。羡用超停曲】Z白我It占 JlHiESQ/ _了或日更.5弓Mfr AlB#批巴脚 imPaJftJJIH-Z-;?D-7XJiL7XS) J敏祢DWNJ6/J1 JTJil.a如wifi-IHH/n/n3HI n. |TtLTM.TK-K. T3fnti Mesma.-n/jTIX nTO JxTttlKKiT2DH5. JUS-iuia/:i/L7LL 3ZflVJ 1ifcTtnkiR.iE. rOl16/31M

13、wp.-Ll.-LT2fiIM-IE Iro TX7E 7Mig. r长Ji/MEjDi (r 11 i tIt*Itk-Y1 翌1A由知 1 W:T陶 T9B-2H3C仙的-物(语以土 二也工 01 孙ftliHh miEj-ZDjatn M TB.T6 ta.1 E-THCfl anaMCiifeit:停如谛淳丑变金LtJIJIW局我*.arfiTrJfT_l3.4材料水泥:水泥采用老挝万荣二厂水泥有限公司生产的P.O 42.5型,水泥 用量不小于设计配合比用量(1135kg/m3)。水灰比为0.55。水:混合水中不应含有影响水泥正常凝结与硬化的有害杂质,不得使 用污水及pH值小于4的酸性

14、水和含硫酸盐量按SO42计算超过混合用水重量的1% 的水。3.5机具、设备森村隧道斜井管棚注浆试验计划配置以下机械:表3-4-1管棚注浆试验计划机械配置表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及型号数量(台)技术状况1管棚钻机Atlans钻机1良好2注浆泵M4001良好3双层搅拌桶YDK-1801良好3.6人员配置隧道管棚注浆试验人员计划配置如下:表3-5-1管棚注浆试验计划人员配置表序号职务或工种数量1管理人员22注浆记录员13质检员14试验员15杂工26合计74管棚注浆试验质量验收标准注浆浆液强度和配合比应符合设计要求,且浆液应充满钢管及周围的空隙。5管棚注浆施工方法及保证措施5.1施工方法施工准备施工人员

15、应佩戴好安全帽、手套、水鞋等安全防护用品,拌制浆液的操作人 员要戴好护目镜,穿长筒胶鞋。采用高压水对管棚内的杂物进行冲洗,由下至上的顺序进行。浆液拌制注浆材料:注浆材料为水泥浆。每盘浆液时间不得少于5min,浆液搅拌要均匀、不得有结块、沉淀,否则 应适当延长搅拌时间,待浆液拌匀后,方可注入管棚内。浆液应在现场随伴随用,浆液要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注性。注浆管的设置注浆采用孔口注浆管注浆,利用自制的管口封孔装置(采用注浆套管与管棚 用套丝连接或采用10mm钢板焊接,然后在其上设置注浆管及安装排气管), 孔口排气管与注浆管,由阀门来控制开关,排气管采用20塑料管,插入距孔 底20cm处,然后连接注浆

16、管等各种管路,利用锚固剂封闭掌子面与管棚间的孔 隙,防止漏浆。关闭孔口阀门,开启注浆泵进行管路压水试验,如有泄漏及时检 修,试验压力等于注浆终压。排气阀 20塑料排气管=盖止浆阀套管 注浆管图1 注浆系统示意图注浆注浆施工应严格按照注浆机操作规程作业,在注浆前充分做好各项准备工 作,特别是对机具设备的检修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排除,使其处于良好状态。注 浆时注浆管口不得对准人体,避免高压浆液对人体伤害,作业过程中还应防止注 浆管爆管对施工人员造成伤害。开机注浆前认真检查注浆管路系统,包括混合器、接头、阀门等,如有破损 立即更换,不好用的接头、阀门,不得使用,防止在高压下发生脱扣的危险事故。 并且预

17、先在洞外将管路全部接通,进行试压,试压可用清水进行。在试压时,如 管路不通或接头有漏水现象,予以排除,保持管路系统各部件完好畅通。浆液配合比初拟为1: 0.55,注浆时先灌注“单”号孔,再灌注“双”号孔。 注浆顺序按照由低到高、由下往上,交错进行。在注浆过程中,所有拆卸下来的 接头、阀门,安排专人及时清洗干净,以备轮换使用。注浆机注浆压力应控制在:初压0.51.0MPa,终压2.0MPa。注浆量应满足设计要求,一般为钻孔圆柱体的1.5倍;若注浆量超限,未达 到压力要求,应调整浆液浓度继续注浆,确保钻孔周围岩体与钢管周围孔隙充填 饱满。采用单孔注浆结束标准:a注浆压力逐步提高,当达到设计终压并继

18、续稳定10min;b注浆量不小于设计注浆量80%;c进浆速度为开始进浆速度的1/4。注浆结束后用M10水泥砂浆填充钢管,以增强管棚强度。5.2管棚注浆试验过程控制措施针对本标段地质特点,根据设计要求和实际施工需要,我部将在 森村隧道斜井进行管棚注浆工艺试验。注浆时通知监理工程师进行现 场见证与确认。管棚注浆工艺试验结束后,由试验室出具检测结果, 确定满足设计要求的管棚注浆浆液施工配合比。工程技术部根据管棚 注浆工艺试验方案及注浆检测结果,向监理单位报送管棚注浆工艺总 结报告。经监理单位审批后指导后续施工。5.3管棚注浆试验质量控制措施严格控制浆液配合比根据施工现场双层搅拌桶的容积,确定单次投料比例为:水 116kg、水泥200kg。拌制好的浆液由试验员检测浆液稠度,合格后 经滤网放入下层搅拌桶。上层搅拌桶浆液放完后,清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