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定位跟踪系统毕业设计论文_第1页
声音定位跟踪系统毕业设计论文_第2页
声音定位跟踪系统毕业设计论文_第3页
声音定位跟踪系统毕业设计论文_第4页
声音定位跟踪系统毕业设计论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目录PAGE 44PAGE 43目 录 TOC o 1-3 h z u HYPERLINK l _Toc389397498 第1章 绪 论 PAGEREF _Toc389397498 h 1 HYPERLINK l _Toc389397499 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PAGEREF _Toc389397499 h 1 HYPERLINK l _Toc389397500 1.2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要求 PAGEREF _Toc389397500 h 2 HYPERLINK l _Toc389397501 1.3 国内外发展状况 PAGEREF _Toc38

2、9397501 h 2 HYPERLINK l _Toc389397502 1.3.1 国内智能机器人发展概况 PAGEREF _Toc389397502 h 3 HYPERLINK l _Toc389397503 1.3.2 国外智能机器人发展概况 PAGEREF _Toc389397503 h 4 HYPERLINK l _Toc389397504 1.4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广泛应用 PAGEREF _Toc389397504 h 5 HYPERLINK l _Toc389397505 1.5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展望 PAGEREF _Toc389397505 h 7 HYPERLIN

3、K l _Toc389397506 第2章 系统方案论证和比较 PAGEREF _Toc389397506 h 9 HYPERLINK l _Toc389397507 2.1 系统整体方案比较与选择 PAGEREF _Toc389397507 h 9 HYPERLINK l _Toc389397508 2.1.1 误差信号判断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PAGEREF _Toc389397508 h 10 HYPERLINK l _Toc389397509 2.1.2 接收器分布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PAGEREF _Toc389397509 h 10 HYPERLINK l _Toc389397510 2

4、.1.3 移动体运动方式的比较与选择 PAGEREF _Toc389397510 h 11 HYPERLINK l _Toc389397511 2.2 系统各模块选择与论证 PAGEREF _Toc389397511 h 11 HYPERLINK l _Toc389397512 2.2.1 车体方案的选择 PAGEREF _Toc389397512 h 11 HYPERLINK l _Toc389397513 2.2.2 电源种类方案的选择 PAGEREF _Toc389397513 h 12 HYPERLINK l _Toc389397514 2.2.3 供电方式方案的选择 PAGEREF

5、_Toc389397514 h 12 HYPERLINK l _Toc389397515 2.2.4 主控器芯片方案的选择 PAGEREF _Toc389397515 h 12 HYPERLINK l _Toc389397516 2.2.5 电机驱动方案的选择 PAGEREF _Toc389397516 h 13 HYPERLINK l _Toc389397517 2.2.6 电机模块方案的选择 PAGEREF _Toc389397517 h 14 HYPERLINK l _Toc389397518 2.2.7 声源与声音传感器方案的选择 PAGEREF _Toc389397518 h 15

6、HYPERLINK l _Toc389397519 2.2.8 声音调理期间的选择 PAGEREF _Toc389397519 h 15 HYPERLINK l _Toc389397520 2.3 制导系统方案的理论计算 PAGEREF _Toc389397520 h 15 HYPERLINK l _Toc389397521 2.3.1 误差信号的产生 PAGEREF _Toc389397521 h 16 HYPERLINK l _Toc389397522 2.3.2 滤波电路的理论计算 PAGEREF _Toc389397522 h 16 HYPERLINK l _Toc389397523

7、2.3.3 声源定位原理 PAGEREF _Toc389397523 h 17 HYPERLINK l _Toc389397524 2.4 驱动系统方案的理论计算 PAGEREF _Toc389397524 h 18 HYPERLINK l _Toc389397525 2.4.1 电机运行速度理论计算 PAGEREF _Toc389397525 h 18 HYPERLINK l _Toc389397526 2.4.2 控制理论的简单计算 PAGEREF _Toc389397526 h 18 HYPERLINK l _Toc389397527 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 PAGEREF _Toc389

8、397527 h 20 HYPERLINK l _Toc389397528 3.1 系统总体框图设计 PAGEREF _Toc389397528 h 20 HYPERLINK l _Toc389397529 3.2 系统各模块硬件设计 PAGEREF _Toc389397529 h 21 HYPERLINK l _Toc389397530 3.2.1 控制器子系统硬件设计 PAGEREF _Toc389397530 h 21 HYPERLINK l _Toc389397531 3.2.2 声音接受子系统硬件设计 PAGEREF _Toc389397531 h 24 HYPERLINK l _T

9、oc389397532 3.2.3 电机驱动子系统硬件设计 PAGEREF _Toc389397532 h 26 HYPERLINK l _Toc389397533 3.2.4 发声系统硬件设计 PAGEREF _Toc389397533 h 28 HYPERLINK l _Toc389397534 第4章 系统软件设计 PAGEREF _Toc389397534 h 30 HYPERLINK l _Toc389397535 4.1 系统主程序流程图 PAGEREF _Toc389397535 h 30 HYPERLINK l _Toc389397536 4.2 系统各模块子程序流程图 PAG

10、EREF _Toc389397536 h 31 HYPERLINK l _Toc389397537 4.2.1 声源位置计算子程序流程图设计 PAGEREF _Toc389397537 h 31 HYPERLINK l _Toc389397538 4.2.2 电机驱动子程序流程图设计 PAGEREF _Toc389397538 h 32 HYPERLINK l _Toc389397539 4.2.3 光标示子程序流程图设计 PAGEREF _Toc389397539 h 33 HYPERLINK l _Toc389397540 4.2.4 PWM算法子程序 PAGEREF _Toc389397

11、540 h 33 HYPERLINK l _Toc389397541 4.2.5 控制接收器的子程序流程图设计 PAGEREF _Toc389397541 h 34 HYPERLINK l _Toc389397542 第5章 测试方案与测试结果 PAGEREF _Toc389397542 h 35 HYPERLINK l _Toc389397543 5.1 测试方案 PAGEREF _Toc389397543 h 35 HYPERLINK l _Toc389397544 5.1.1 测试仪器 PAGEREF _Toc389397544 h 35 HYPERLINK l _Toc38939754

12、5 5.1.2 测试数据 PAGEREF _Toc389397545 h 36 HYPERLINK l _Toc389397546 5.2 测试结果与误差分析 PAGEREF _Toc389397546 h 37 HYPERLINK l _Toc389397547 5.2.1 测试结果分析 PAGEREF _Toc389397547 h 37 HYPERLINK l _Toc389397548 5.2.2 误差分析 PAGEREF _Toc389397548 h 37 HYPERLINK l _Toc389397549 附录 PAGEREF _Toc389397549 h 38 HYPERLI

13、NK l _Toc389397550 致 谢 PAGEREF _Toc389397550 h 44第1章 绪论第1章 绪 论随着计算机技术和人工智能技术的飞速发展,使机器人在功能和技术层次上有了很大的提高。由于这些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机器人概念的延伸。通过声音导航定位,引导机器人往目的地运动,实现机器人的路线选择及较精确定位。组建基于单片机的的声音导航定位系统,完成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设计。机器人听觉定位跟踪声源系统研究是当前国际上的前沿课题。它是机器人实现智能化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是智能科学研究成果在机器人上的体现。尽管取得了一些令人鼓舞的成果,但是机器人距离实现智能化还有很长的路要走。随着脑科学、

14、认知科学和人工智能等学科研究的发展,机器人听觉能力必将产生突破性的进展。1.1 课题研究的目的与意义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是信息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学科水平的高低反映一个国家的整体科技水平。数字信号处理已在通信、声音、图像、自动控制、雷达、军事、航空航天等领域实现广泛应用。数字信号处理的主要研究对象是声音信号和图像信号。现代技术发展中,实现智能化、数字化是控制系统的重要发展方向。而声音信号的处理是重要应用之一。滤波是声音信号处理的重要部分,其主要目的是在信号中提取有用信号,屏蔽无用的噪声。将提取的有用信号进行处理,从而控制硬件实现智能化。声音控制小车是未来智能化发展的方向之一。声音定位在人和动物

15、的日常生活中着重要意义。通过声音导航定位,引导机器人往目的地运动,实现机器人的路线选择及较精确定位。组建基于单片机的的声音导航定位系统,完成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设计。声音滤波电路在实际生活中有很多应用,可以通过声音的采集滤波实现对某种声音的响应,比如智能声控机器人,通过人的声音对智能机器人实现起名,控制向左、向右行走等。1.2 课题研究的内容与要求声音定位在人和动物的日常生活中着重要意义。通过声音导航定位,引导机器人往目的地运动,实现机器人的路线选择及较精确定位。组建基于单片机的的声音导航定位系统,完成整个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设计了一个基于单片机的声音定位跟踪系统,利用传声器(MIC)接收从机发出的

16、声音信号,经过前级信号调理电路,完成信号的检测;由主机控制芯片MCU对采集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跟踪声源,计算出与移动声源位置信息,显示出相对关系,从而实现了对移动声源跟踪。系统包含传感器的信号采集,液晶显示部分和电机驱动的电路选型设计,以及单片机的程序设计。利用L298N双H桥电路组合而成的驱动模块,以LED数码管所组成的显示模块等组成的外围车载电路,辅之以接近硬件的汇编语言进行软件编程,实现了电动小车根据接收器传回的信号,启动,加速,变速,限速,停止,转向等各项运动,并能够通过LED显示小车行驶的路程和时间。本系统通过调节PWM占空比来改变小车的速度,实现了对小车速度的精确控制,达到了很好的

17、效果,可广泛应用于控制领域。1.3 国内外发展状况机器人学的进步与应用是二十世纪自动控制最有说服力的成就,是当代最高意义的自动化,尤其在当今的工业制造中,机器人学已取得了最伟大的成功。进入二十一世纪,人们已经愈来愈亲身地感受到机器人深入生产、生活和社会的坚实步伐。一方面随着各个国家老龄化越来越严重,更多的老人需要照顾,社会保障和服务的需求也更加紧迫,老龄化的家庭结构必然使更多的年青家庭压力增大,而且生活节奏的加快和工作的压力,也使得年轻人没有更多时间陪伴自己的孩子,随之酝酿而生的将是广大的家庭服务机器人市场。另一方面服务机器人将更加广泛地代替人从事各种生产作业,使人类从繁重的、重复单调的、有害

18、健康和危险的生产作业中解放出来。本文对服务机器人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应用及其未来发展进行了综述。1.3.1 国内智能机器人发展概况机器人产业是近30年发展起来的新型产业。我国政府早就开始组织了对工业机器人的攻关,到了1987年,国家高技术研究开发计划就把智能机器人作为七大重点领域之一进行集中研究。经过十几年的艰苦奋斗,我国在水下、空间、核领域等特殊机器人方面取得了令人欣慰的成果,一批机器人产品和机器人应用工程应运而生。到20世纪90年代末,我国共完成了l00多项工业机器人应用工程,建成了20个机器人产业化基地,从事机器人研究、开发和应用工程单位200多家,专业从事机器人产业开发的50家左右,全国工

19、业机器人用户近800家,拥有工业机器人约4000台。2006年发布的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前沿技术中,我国将智能服务机器人列为重点方向,提出加大科技投入与科技基础条件平台建设。经过20多年的发展,我国已在多项机器人关键技术中取得了突破性的发展。以中科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及清华大学、东北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为代表的我国机器人研究基地,已经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果。比如1989年我国研制的水下机器人就已出口到美国。1995年我国又成功研制了深潜水下机器人。同年我国自主开发的机器人关键技术出口韩国。1997年我国的高性能机器人控制器投入批量生产。这些具有代表性的技术成果均达到当时国际上的先进水平

20、。我国在机器人领域不但狠抓技术攻关,同时也注重人才培养。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机器人技术的研究人才。近10年来,我国涌现出机器人领域的学术带头人近100名,共发表具有一定学术价值的论文6000多篇。在国家的有力支持下,我国机器人步入了跨跃式发展时期。据不完全统计,在机器人领域中76项关键技术及应用基础技术的研究成果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获国家科技进步奖23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30多项,发明专利500多项,实用型专利120多项。从应用情况看,我国的机器人已经逐步走向产业化。国家已将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等9个单位确定为以智能机器人研究为主题的产业化基地。现在全国约有工业机器人用户700多家

21、,拥有工业机器人大约4200台,其中国产机器人占1/5,其余从日、美、德等40多个国家进口。由以上分析可以看出,近10年来我国机器人技术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从技术水平上看,在某些方面与世界机器人技术水平的差距不是很大。但是,从应用的广泛性来讲我国与日美发达国家相比就有很大的差距。特别是比较现役机器人的数量,我国与国际强国相比差距更大。我国对服务机器人的研究起步很晚,但国家对此非常重视,1986年3月才开始把研究、开发智能机器人的内容已列入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规划中,从1986年至2009年的20多年中,智能机器人主题在863的旗帜下,团结了近几千人的研究开发队伍,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建成了一批高水

22、平的研究开发基地,造就了一支跨世纪的研究开发队伍,为我国21世纪机器人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我国对服务机器人的研究起步很晚,但国家对此非常重视,1986年3月才开始把研究、开发智能机器人的内容已列入国家863高科技发展规划中,从1986年至2009年的20多年中,智能机器人主题在863的旗帜下,团结了近几千人的研究开发队伍,圆满完成各项任务,建成了一批高水平的研究开发基地,造就了一支跨世纪的研究开发队伍,为我国21世纪机器人技术的持续创新发展奠定了基础随着工业机器人技术发展的深度和广度以及只能水平的提高,工业机器人已在众多领域得到了应用,并还在不断的扩大,已从汽车制造业推广到机械加工行

23、业、电子电气行业、食品行业等领域中。1.3.2 国外智能机器人发展概况日本将机器人作为一个战略产业,给予了大力支持,而且日本根据目前机器人产业面临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机器人研究和推动机器人产业化的具体措施,日本机器人工业之所以领先世界,这和他们的机器人文化也有关,在日本,由于人口不多,而且老龄化趋势严重,他们需要机器人来承担劳力的工作,因此培养起浓厚的机器人文化,日本政府也希望机器人研发成为本国的支柱产业,所以投入大量资金。韩国将服务机器人技术列为未来国家发展的10大发动机产业,他们已经把服务型机器人作为国家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进行着重发展,对机器人技术给予了重点扶持,通过不断地努力,韩国近几年

24、来也逐渐跻身研究机器人的世界潮流。美国在机器人发展史上走过一条重视理论研究,忽视应用开发研究的曲折道路,但是美国的机器人技术在国际上仍一直处于领先地位,其技术全面、先进,适应性也很强。德国的社会环境却是有利于机器人工业发展的,因为战争,导致劳动力短缺,以及国民技术水平高,都是实现使用机器人的有利条件。到了70年代中后期,政府采用行政手段为机器人的推广开辟道路,即对于一些有危险、有毒、有害的工作岗位,必须以机器人来代替普通人的劳动,这个计划推动了服务机器人技术的发展。德国经过近十年的努力,其服务机器人的研究和应用方面在世界上处于公认的领先地位。法国不仅在机器人拥有量上居于世界前列,而且在机器人应

25、用水平和应用范围上处于世界先进水平,这主要归功于法国政府一开始就比较重视机器人技术,大力支持服务机器人研究计划,并且建立起一个完整的科学技术体系,特别是把重点放在开展机器人的应用研究上。从70年代末开始,英国政府推行并实施了一系列支持机器人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如广泛宣传使用机器人的重要性、在财政上给购买机器人企业以补贴、积极促进机器人研究单位与企业联合等,使英国机器人开始了在生产和服务领域广泛应用及大力研制的兴盛时期。俄罗斯由于没有国家发展服务机器人的统一规划,有限的国家订货和市场需求使得俄罗斯机器人技术的发展以科研和实验为主,以储备技术,便于随时根据市场需要制造出高质量的机器人,当前俄罗斯机器

26、人的技术面临的问题是机器人技术的智能化程度较低,需要不断地增加功能、同时完善技术和提高质量。1.4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广泛应用现代智能移动机器人基本能按人的指令完成各种比较复杂的工作,如深海探测、作战、侦察、搜集情报、抢险、服务等工作,模拟完成人类不能或不愿完成的任务,不仅能自主完成工作,而且能与人共同协作完成任务或在人的指导下完成任务,在不同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智能移动机器人按照工作场所的不同,可以分为管道、水下、空中、地面机器人等。管道机器人可以用来检测管道使用过程中的破裂、腐蚀和焊缝质量情况,在恶劣环境下承担管道的清扫、喷涂、焊接、内部抛光等维护工作,对地下管道进行修复;水下机器人可以用于

27、进行海洋科学研究、海上石油开发、海底矿藏勘探、海底打捞救生等;空中机器人可以用于通信、气象、灾害监测、农业、地质、交通、广播电视等方面;服务机器人半自主或全自主工作、为人类提供服务,其中医用机器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仿人机器人的形状与人类似,具有移动功能、操作功能、感知功能、记忆和自治能力,能够实现人机交互;微型机器人以纳米技术为基础在生物工程、医学工程、微型机电系统、光学、超精密加工及测量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在国防领域中,军用智能移动机器人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发展,近年来,美英等国研制出第二代军用智能移动机器人,其特点是采用自主控制方式,能完成侦察、作战和后勤支援等任务,在战场上具有看

28、、嗅等能力,能够自动跟踪地形和选择道路,具有自动搜索、识别和消灭敌方目标的功能。如美国的Navplab自主导航车,SSV自主地面战车等。在未来的军事智能移动机器人中,还会有智能战斗机器人、智能侦察机器人、智能警戒机器人、智能工兵机器人、智能运输机器人等等,成为国防装备中新的亮点。在服务工作方面,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发达国家都在致力于研究开发和广泛应用服务智能移动机器人,以清洁机器人为例,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和社会的发展,人们希望更多地从繁琐的日常事务中解脱出来,这就使得清洁机器人进入家庭成为可能。日本公司研制的地面清扫机器人,可沿墙壁从任何一个位置自动启动,利用不断旋转的刷子将废弃物扫入自带容器中

29、;车站地面擦洗机器人工作时一面将清洗液喷洒到地面上,一面用旋转刷不停地擦洗地面,并将脏水吸入所带的容器中;工厂的自动清扫机器人可用于各种工厂的清扫工作。美国的一款清洁机器人具有高度自主能力,可以游走于房间各家具缝隙间,灵巧地完成清扫工作。瑞典的一款机器人,表面光滑,呈圆形,内置搜索雷达,可以迅速地探测到并避开桌腿、玻璃器皿、宠物或任何其它障碍物。一旦微处理器识别出这些障碍物,它可重新选择路线,并对整个房间做出重新判断与计算,以保证房间的各个角落都被清扫。甚至在体育比赛方面,也得到了很大的发展,近年来在国际上迅速开展起来足球机器人与机器人足球高技术对抗活动,国际上已成立相关的联合会FIRA,许多

30、地区也成立了地区协会,已达到比较正规的程度且有相当的规模和水平。机器人足球赛目的是将足球撞入对方球门取胜。球场上空高悬挂的摄像机将比赛情况传入计算机内,由预装的软件作出恰当的决策与对策,通过无线通讯方式将指挥命令传给机器人。机器人协同作战,双方对抗,形成一场激烈的足球比赛。在比赛过程中,机器人可以随时更新它的位置每当它穿过地面线截面,双方的教练员与系统开发人员不得进行干预。机器人足球融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决策对策、无线数字通讯、自动控制与最优控制、智能体设计与电力传动等技术于一体,是一个典型的智能移动机器人系统。 现代智能移动机器人不仅在上述方面有广泛应用,而将渗透到生活的各个方面,像在煤炭

31、工业在矿业方面,考虑到社会上对煤炭需求量日益增长的趋势和煤炭开采的恶劣环境,将智能移动机器人应用于矿业势在必行。在建筑方面,有高层建筑抹灰机器人、预制件安装机器人、室内装修机器人、擦玻璃机器人、地面抛光机器人等。在核工业方面,主要研究机构灵巧、动作准确可靠、反应快、重量轻的机器人等等。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应用领域的日益扩大,人们期望智能移动机器人能在更多的领域为人类服务,代替人类完成更多更复杂的工作。1.5 智能移动机器人的发展趋势展望智能移动机器人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目前机器人的研究正处于第三代智能移动机器人阶段,尽管国内外对此的研究已经取得了许多成果,但其智能化水平仍然不尽人意。未来的智能移动

32、机器人应当着力发展,面向任务,由于目前人工智能还不能提供实现智能机器的完整理论和方法,已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大多数要依赖领域知识,因此当我们把机器要完成的任务加以限定,及发展面向任务的特种机器人,那么已有的人工智能技术就能发挥作用,使开发这种类型的智能移动机器人成为可能,传感技术和集成技术,在现有传感器的基础上发展更好、更先进的处理方法和其实现手段,或者寻找新型传感器,同时提高集成技术,增加信息的融合。机器人网络化,利用通信网络技术将各种机器人连接到计算机网络上,并通过网络对机器人进行有效的控制。智能控制中的软计算方法,与传统的计算方法相比,以模糊逻辑、基于概率论的推理、神经网络、遗传算法和混沌为

33、代表的软计算技术具有更高的鲁棒性、易用性及计算的低耗费性等优点,应用到机器人技术中,可以提高其问题求解速度,较好地处理多变量、非线性系统的问题。机器学习,各种机器学习算法的出现推动了人工智能的发展,强化学习、蚁群算法、免疫算法等可以用到机器人系统中,使其具有类似人的学习能力,以适应日益复杂的、不确定和非结构化的环境。智能人机接口,人机交互的需求越来越向简单化、多样化、智能化、人性化方向发展,因此需要研究并设计各种智能人机接口如多语种语音、自然语言理解、图像、手写字识别等,以更好地适应不同的用户和不同的应用任务,提高人与机器人交互的和谐性。多机器人协调作业,组织和控制多个机器人来协作完成单机器人

34、无法完成的复杂任务,在复杂未知环境下实现实时推理反应以及交互的群体决策和操作。吉林工程技术师范学院本科毕业论文设计第2章 系统方案论证和比较第2章 系统方案论证和比较基于单片机的声音定位跟踪系统,利用传声器接收声音信号,经过前级信号调理电路,完成信号的检测;由控制芯片MCU对采集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跟踪声源,计算出与移动声源位置信息,显示出相对关系,从而实现了对声源跟踪。系统包含传感器的信号采集和电机驱动的电路选型设计,以及单片机的程序设计。2.1 系统整体方案比较与选择根据设计要求,系统可以分为两个基本模块,由一片八位单片机实现,本声音定位系统的控制关键在于,精确检测误差信号,使接受声音向声

35、源位置运动。系统示意图如下,初步分析设计方案。 图2-1 系统示意图AB与AC垂直,oy是AB的中垂线,ox是AC的中垂线,S为声源的位置。声音导引系统有一个声源S和一个移动的声音跟踪车体,三个声音接收器A、B、C之间可以有线连接。声音接收器能利用可移动声源和接收器之间的不同距离,三个接收器产生一个误差信号,将此时间差信号通过单片机处理判定传输至驱动部分引导其运动。可移动声源运动的起始点位置可以任意指定。2.1.1 误差信号判断方式的比较与选择方案一:判断声音的强弱在可移动声源向Ox线逼近时,把接收器A和B接收到声源的声音的强弱分别转换成它们与声源之间的距离,从而判断声源是否到达目的地。方案二

36、:判断接收信号的时间差启用单片机定时器,根据接收器A、B和C接收器接收到声音的时间差来判断声源的位置,进而调节电机运行的速度,直至声源是否到达目的地。方案分析:比较方案一和方案二,鉴于方案一中声音的强弱受外界干扰太大,检测到的声音信号会出现误差,而测量时间差则相对精确,所以本系统采用方案二。2.1.2 接收器分布方式的比较与选择方案一:接收器采用矩阵式分布优点为矩阵式接收器最大面积的接受到信号,具有高精度的接收误差信号的能力。处理器可以做出更精密的判断从而减少误差的出现。方案二:采用三点分布的接收器分布方式优点为通过ABC三角形分布两两点判断方式更直接的判断声音的方向。缺点是会有一定的误差出现

37、,可以通过调整电路进行信号滤波处理。方案分析:方案一的误差相较于方案二小一些,但方案二的信号判断方式更加直接,减少处理器的运算高负荷,同时方案二的成本相较于方案一低很多。鉴于两点原因本系统才用方案二。2.1.3 移动体运动方式的比较与选择通常的运动方法有轮式和履带驱动式两种,其选择依赖于路面状况、机械复杂性和控制复杂性。方案一:采用普通三轮车或者四轮车优点为体积小,摩擦力小,在相同牵引力下速度快,但不易控制,由于车体承载能力不强,在承受一定负重后会明显影响车速并且转向不稳。方案二:采用履带式结构特点:两个电机分别驱动两条履带。优点是可以在原地转动,可负重较大时不会明显影响车的性能;在不平的路面

38、上性能稳定,摩擦力很大,牵引力大。缺点为只有在加大功率情况下才能保证车速不会太慢、能量损耗大,机械结构复杂。在实际应用中,车体运动的范围小,且需要车行进缓慢以便定位。三轮或普通的四轮车通常摩擦力小于履带车,综合考虑选择方案二。2.2 系统各模块选择与论证根据题目要求系统模块分可以划分为:驱动模块,控制模块。为实现各模块的功能,分别做了几种不同的设计方案并进行了论证。2.2.1 车体方案的选择方案一:通过玩具电动车进行改装优点是玩具电动车具有组装完整的车架、车轮和电机。玩具电动车由于装配紧凑,使得各种所需电路的安装十分方便,同时具有良好的外观。玩具电动车是依靠电机与相关齿轮一起驱动,能适应题目中

39、小车准确前进、停止、转弯等要求,而且这种电动车一般都价格适中。方案二:自己制作电动车自制电动车可以按照自己的思想来设计,能够很好的实现各种模块的耦合。但一般的说来,自己制作的车体比较粗糙,在道路上行驶时,车身平衡性不高,而且无法要较好的控制小车行驶的路线和转弯的力矩及角度。鉴于两种方案的比较,从系统稳定性与精确度等方面的考虑,我们选择方案一作为最终方案。2.2.2 电源种类方案的选择方案一: 采用开关电源开关电源是通过调节开关的导通时间来调节电压有效值,通过滤波电路来输出平稳的电压。开关电源的输出功率大,效率高,都在65%以上,可以达到93%。方案二: 采用线性稳压电源线性稳压电源一般小巧灵活

40、,成本低,在小功率时输出稳定。它的体积小。但线性稳压的输出功率较低,电流或压差较大时一般低于35%。通过分析比较两种方案,考虑到电源的功率和整体性价比,选择方案一作为电源方案。线性稳压电源一般小巧灵活,成本低,在小功率时输出稳定。它的体积小。但线性稳压的输出功率较低,电流或压差较大时一般低于35%。2.2.3 供电方式方案的选择方案一:所有器件采用单一电源这样供电比较简单。但是由于声源小车有两台电机,电动机起动瞬间电流很大,而且PWM驱动的电机电流波动较大,会造成电压不稳、有毛刺等干扰,严重时可能造成单片机系统掉电,缺点十分明显。方案二:双电源供电将电机驱动电源与单片机以及其周边电路完全隔离,

41、各自分别供电。这样做虽然不如单电源方便灵活,但是可以将电机所造成的干扰彻底消除,提高了系统稳定性。对比两种选择方案,本系统采用方案二。2.2.4 主控器芯片方案的选择方案一:采用FPGA 为系统的控制器采用FPGA为系统的控制器,FPGA可以实现各种复杂的逻辑功能,模块大,密度高,它将所有器件集成在一块芯片上,减少了体积,提高了稳定性,并易于进行功能控制,适合作为大规模实时系统的控制核心。由于其集成度高,使其成本高,同时由于芯片的引脚较多,实物硬件电路板布线复杂,加重了电路设计和实际焊接的工作。方案二:AVR系列单片机。AVR系列单片机的主要特点为高性能、低功耗,资源丰富,并且支持高级语言编程

42、,在运行速度,内存容量,内部功能模块集成化等诸多方面比起51系列优越。正常模式下功耗为仅为1.1mA,掉电模式下甚至不足1uA,功耗远低于51系列单片机,但当其应用在语音处理和辨识时,由于其占用的CPU资源较多而使得凌阳单片机同时处理其它任务的速度和能力降低,同时小车的控制容易出现不稳定的情况。方案三:51系列单片机采用STC89C51作为系统的控制器。特点为价格低廉,技术成熟,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算法和逻辑控制,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虽然相对于AVR等系列单片机有片内中断等资源不足,运算速度较慢等不足。但在控制领域,STC89C51相对其他微处理器在性价比方面有着明显的

43、优势。综合题目,考虑到功耗、性价比和运算能力,对单片机内存要求较高,选用方案三,实现对语音信号的处理、电动车的各种动作、LED显示、声光指示等控制。2.2.5 电机驱动方案的选择电机驱动模块主要是来实现小车的启动、变速、停止、转向等动作的精确控制,根据仔细思考,拟从以下三个方案中进行选择。方案一:采用L298作为驱动芯片采用L298作为直流电机驱动芯片。L298是一个全桥驱动芯片,它的相应频率高。用该两种芯片组合而方案二:采用分立元件构成驱动电路成电机驱动,具有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性能优良等特点,能很好的实现电动车的各项动作达到需要的效果。对于直流电机用MMC-1与分立元件构成驱动电路。由于分

44、立元件构成电机驱动电路,结构简单,价格低廉,在实际应用中应用广泛。但是这种电路工作性能不够稳定,对于精度控制效果不明显。方案三:采用L293作为驱动芯片采用NEC公司MMC-1与L293作为直流电机驱动芯片。用此方案能基本实现小车的各种动作,但L293 上线电流较小,且无过流保护管教,一旦电流过限,很容易烧坏,并且其控制精度相对不是太高。鉴于三种方案的优点和不足,根据多方面的考虑,最终选用了方案一为驱动方案。L298是一个具有高电压大电流的全桥驱动芯片,它相应频率高,一片L298可以分别控制两个直流电机,而且还带有控制使能端。通过SPI串行接口,为主控MCU扩展电机控制功能,用两芯片的结合作为

45、电机驱动,操作方便,稳定性好,性能优良,功耗低,具有大电流保护功能。2.2.6 电机模块方案的选择方案一:采用步进电机实现物体的精确定位和方向控制步进电机可以作为一种控制用的特种电机,可以精确地控制角度和距离。一般步进电机的精度为步进角的3-5%,且不累积。缺点是相对体积较大,速度较慢,价格较高。方案二:采用普通直流电机直流电机运转平稳,精度有一定的保证。直流电机控制的精确度虽然没有步进电机那样高,但完全可以满足本题目的要求。通过单片机的PWM 输出同样可以控制直流电机的旋转速度,实现电动车的速度控制。并且直流电机相对于步进电机价格经济。鉴于综合性价比和功耗等方面的考虑,于直流电机的调速方式多

46、,力矩大我们选择方案二。2.2.7 声源与声音传感器方案的选择方案一:使用蜂鸣器作为声源,麦克风作为传感器蜂鸣器功耗小,使用单片机能方便的控制,同时蜂鸣器音量小,声音传感器在要滤掉外界杂声的前提下,很难做到这样的灵敏度。方案二:使用喇叭作为声源,麦克风作为传感器音量大,能在题目要求的范围内,保证音量变化不明显,但喇叭作为声源功耗较蜂鸣器而言稍显逊色。比较声源与声音传感器的两种方案,根据系统要求,为了保证后续关键环节能顺利完成,此处采用喇叭作为声源,保证声音传感器能探测到声音,让主机分析计算出小车的距离,选择方案二。2.2.8 声音调理期间的选择方案一:采用LM324放大和滤波电路对声源信号进行

47、处理,然后使用LM393获得有效的采样信号。方案二:采用LM386音频运算放大器和滤波电路对声源信号进行处理,然后使用LM393获得有效的采样信号。方案三:采用专门的声音传感器,精确度高,反应灵敏,但精度越高价格较高。方案四:自行设计声音收发电路,以LM358双运放芯片为核心,加以稳压和消除噪声的外围电路,就能很好的实现功能,且价格经济,经过测试完全能够达到系统的要求。鉴于方案四电路的结构简单明了,方便调试,且性价比高而言,选择方案四作为方案。2.3 制导系统方案的理论计算将声源放置于任意点S,当声源发声时,A、B、C三点会根据S点的位置按一定先后顺序收到声音信号,设A接收器和B接收器接收的时

48、间差为Bt,A和C之间接收的时间差为Ct。 (2-1) (2-2) (2-3)2.3.1 误差信号的产生 声源发出声音,单片机控制A、B接收器同时启动,控制小车向声源方向移动,利用A、B接收器接收到声音的时间差来判断声源与AL线之间的误差,若时间差大于零则说明声源与声音源之间有误差,声源继续移动,直到时间差为零时停止。本检测系统采用计时的方式检测声源到接收机之间的距离。首先处理器声源模块发送发声命令,同时开始计时,声源模块接收到命令后以最快响应速度驱动扬声器发声,接收器接收到扬声器的声音后,立即停止计时,并记此时刻,然后计算声源到接收机之间的距离S。最后,接收器将距离S发送给处理器模块。其中为

49、系统固有延时,T为声音在空气中的传输速度。 (2-4)为提高检测的可靠性和精度,需对接收到的声音信号进行处理。先对信号进行放大,再经二阶有源带通滤波处理,用比较器产生方波信号,触发单片机中断。由于本系统小车的运动是靠声音的引导,运动过程中难免会存在噪声信号的干扰如人声等,虽然在电路设计中加了消除噪声的电路,但也不能将噪声干扰完全消除。另外,在接收不同信号的时间上也存在误差,声音在空气中传播也受到不同介质的影响,由于电机的快速转动,刹车时由于惯性小车将不能立即停车出现定位误差。 (2-5)其中A为加速度,M为质量,V为速度。2.3.2 滤波电路的理论计算LM358内部包括有两个独立的、高增益、内

50、部频率补偿的双运算放大器,适合于电源电压范围很宽的单电源使用,也适用于双电源工作模式,在推荐的工作条件下,电源电流与电源电压无关。它的使用范围包括传感放大器、直流增益模块和其他所有可用单电源供电的使用运算放大器的场合。LM358的封装形式有塑封8引线双列直插式和贴片式。2.3.3 声源定位原理 图2-2 声源定位原理图以A为原点,AB方向为x轴正方向,AC方向为y轴正方向,建立平面直角坐标系A坐标系。ox是AB的中垂线,oy是AC的中垂线,W是ox和oy的交点。ox为x轴方向,oy为y轴方向,ox与oy组成B坐标系。取根据声源检测原理获得声源到接收器A、B和C的距离r1、r2和r3,得到的时间

51、为t1、t2、t3,当t1同时小于t2、t3的情况下,声源在小车的正后方,即在B坐标系的第四象限。 ; (2-6) ; (2-7) ; (2-8)当时,声源在小车的右测,当 时,声源在小车的左侧,当时,声源在小车的后侧。2.4 驱动系统方案的理论计算声源定位模块将检测到的声源位置信息通实时传输给可移动小车主控模块,主控模块根据目标位置信息和定位模块发出的实时位置时间信息之间的误差,计算控制量后输入到驱动模块实现可移动小车位置的控制。根据功能要求,为了在提高可移动声源的运动速度的同时提高位置控制精度,本系统选用改进的PWM位置闭环控制算法。其主要思想是在线根据误差信号及其变化情况调整PWM控制器

52、的参数,该控制算法具有更优越的控制性能,参数整定方便,满足题目的控制要求。2.4.1 电机运行速度理论计算根据系统要求,可移动声源发出声音后开始运动,到达AL线并停止。要求平均速度大于5cm/s。鉴于此系统要求,调节占空比,进而来调节电机的转速。 (2-9) (2-10)S1为可移动声源的起始位置到AL线的垂直距离,T1为响应时间,Av1为所求平均时间1。S2为可移动声源在ox线上重新启动位置到移动停止点的直线距离,T1为再次运动时间,Av2为所求平均时间2。2.4.2 控制理论的简单计算声源从右至左行驶时,计声音接收器B、C接收到声源的时间分别为t2、t3。其时间差为为,主控制器将此时间差通

53、过无线通信方式传给辅控制单片机,进而来调节PWM波的占空比。从而改变电机的转速。以达到由声音控制电机转速的目的。直到的时候,声源停在AL线。当;声源在小车的右测,小车向右方向运动,右轮停止左轮运动,当;声源在小车的左侧,小车向左方向运动,左轮停止右轮运动。;声源在小车的正前方,左右轮同时向前运动。当t1同时小于t2、t3的情况下,声源在小车的正后方,小车向后转向,执行左轮正转右轮反转。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第3章 系统硬件设计3.1 系统总体框图设计本系统主要由主控电路板、声源电路板、声音传感器、直流电机等部分组成,主控电路板由STC89C51单片机、声音信号调理电路、显示器和电源等组成部分,系

54、统框图如图3-1所示。 控制部分 声 接收器 音 A 信 发 号 调 接收器 声 驱动部分 整 B 部 部 分 接收器 分 电机部分 C 电源部分 电源部分 图3-1 形态结构仿生实由一片单片机完成控制任务,单片机产生PWM波,因此L298芯片可以通过主控制器单片机接受的PWM波形来控制直流电机的运转,提高了精度。通过L298单片机就可以轻松的达到控制直流电机的目的。声源是通过放大电路放大,最终产生声音。声音接收器接收声音并传给单片机,控制器处理信息控制驱动电路。进而判断声源的前进方向。3.2 系统各模块硬件设计3.2.1 控制器子系统硬件设计单片机接收从声音收发电路输入的逻辑信号和脉冲信号,

55、并将输入的信号进行处理和运算,以控制电流或电压的形式输出给被控制的单元电路,完成各项任务要求。系统采用ATMEL公司的AT89C51作为系统的控制器。特点为价格低廉,技术成熟,软件编程灵活,自由度大,可用软件编程实现各种算法和逻辑控制,被各个领域广泛应用。图3-2 控制系统硬件设计MCS-51单片机是在一块芯片中集成了CPU、RAM、ROM、定时器/计数器和多种功能的I/O线等一台计算机所需要的基本功能部件。MCS-51单片机与其的前一代产品MCS-48单片机相比,结构更先进,功能更强,在MCS-48的基础上增加了更多的电路单元和指令,指令数达111条。MCS-51系列单片机主要有8031、8

56、051和8751类型产品,这里选用的是与这三种系列类型的单片机功能都是差不多的STC89C51。主要性能参数:与MCS-51产品指令系统完全兼容4k字节在系统编程Flash闪速存储器1000次擦写周期4.05.5V的工作电压范围全静态工作模式:0Hz33MHz三级程序加密锁1288字节内部RAM32个可编程IO口线2个16位定时计数器6个中断源全双工串行UART通道低功耗空闲和掉电模式中断可从空闲模唤醒系统看门狗及双数据指针掉电标识和快速编程特性灵活的在系统编程功能特性概述:STC89C51提供以下标准功能:4K字节Flash闪速存储器,128字节内部RAM,32个I/O口线,看门狗,两个数据

57、指针,两个16位定时计数器,一个5向量两级中断结构,一个全双工串行通信口,片内振荡器及时钟电路。同时,STC89C51可降至0Hz的静态逻辑操作,并支持两种软件可选的节电工作模式。空闲方式停止CPU的工作,但允许RAM,定时/计数器,串行通信口及中断系统继续工作。掉电方式保存RAM中的内容,但振荡器停止工作并禁止其它所有部件工作直到下一个硬件复位。引脚功能说明。Vcc:电源电压GND:地P0口:P0口是一组8位漏极开路型双向I/O口,也即地址数据总线复用口。作为输出口用时,每位可以驱动8个TTL逻辑门电路,高端口可以作为高阻抗输入端用。在访问外部数据存储器或程序存储器时,这组口线分时转换地址和

58、数据总线复用,在访问期间激活内部上拉电阻。在F1ash编程时,P0口接收指令字节,而在程序校验时,输出指令字节,校验时,要求外接上拉电阻。P1口:Pl是一个带内部上拉电阻的8位双向I/O口,Pl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4个TTL逻辑门电路。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单片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在Flash编程和程序校验期间,Pl接收低8位地址。P2 口:P2 是一个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2 的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逻辑门电路。对端口写“1”,通过内部的上拉电阻把端口拉到高电平

59、,此时可作输入口,作输入口使用时,因为内部存在上拉电阻,某个引脚被外部信号拉低时会输出一个电流(IIL)。在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16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口送出高8位地址数据。在访问8 位地址的外部数据存储器时,P2 口线上的内容(也即特殊功能寄存器(SFR)区中P2寄存器的内容),在整个访问期间不改变。Flash编程或校验时,P2亦接收高位地址和其它控制信号。P3 口:P3 口是一组带有内部上拉电阻的8 位双向I/O 口。P3 口输出缓冲级可驱动(吸收或输出电流)4 个TTL逻辑门电路。对P3口写入“l”时,它们被内部上拉电阻拉高并可作为输入端口。作输入端时,被外部拉低的P3口将用上

60、拉电阻输出电流(IIL)。P3口除了作为一般的I/O口线外,更重要的用途是它的第二功能,如表2.1所示。P3口还接收一些用于Flash闪速存储器编程和程序校验的控制信号。RST:复位输入。当振荡器工作时,RST引脚出现两个机器周期以上高电平将使单片机复位。WDT 溢出将使该引脚输出高电平,设置SFR AUXR的DISRT0 位(地址8EH)可打开或关闭该功能。DISRT0位缺省为RESET输出高电平打开状态。ALEPROG:当访问外部程序存储器或数据存储器时,ALE(地址锁存允许)输出脉冲用于锁存地址的低8位字节。即使不访问外部存储器,ALE 仍以时钟振荡频率的16 输出固定的正脉冲信号,因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