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c4b240c536a0eaec8d81f1a4e19ae2/abc4b240c536a0eaec8d81f1a4e19ae21.gif)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c4b240c536a0eaec8d81f1a4e19ae2/abc4b240c536a0eaec8d81f1a4e19ae22.gif)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c4b240c536a0eaec8d81f1a4e19ae2/abc4b240c536a0eaec8d81f1a4e19ae23.gif)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c4b240c536a0eaec8d81f1a4e19ae2/abc4b240c536a0eaec8d81f1a4e19ae24.gif)
![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题及答案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abc4b240c536a0eaec8d81f1a4e19ae2/abc4b240c536a0eaec8d81f1a4e19ae2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015年八年级地理上册期中测试题总分:100分时间:60分钟出卷人:肖梅珠一选择题(中每小题2分,共计50分)114215316417518619720821922102311241225131.下列行政中心全部属于自治区的是:A.乌鲁木齐拉萨南宁呼和浩特B.太原银川呼和浩特哈尔滨C.成都西宁南宁长春D.济南石家庄郑州合肥2.与我国陆地相邻,并且均为内陆国的有A.俄罗斯,蒙古、巴基斯坦B.哈萨克斯坦、印度、缅甸C.蒙古、阿富汗、老挝D.朝鲜、尼泊尔、老挝3下列风俗习惯或文化传统中,体现蒙古族人文特色的是A元宵节B泼水节C那达慕节D丰收节4“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这
2、一诗句反映的主要地理现象是()A纬度位置是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B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地区递减C我国的降水从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D地势高低影响气温的分布5.下列山脉不属于东西走向的是A.天山B.昆仑山C.大兴安岭D.秦岭6.下列四幅图,表示的是广州、武汉、北京、哈尔滨四个城市,它们的顺序排列正确的是:A.B.C.D.7下列盆地中,位于我国地势第一阶梯的是()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塔里木盆地B准葛尔盆地C柴达木盆地D四川盆地.8.福建省的干湿地区和温度带分别是:A.湿润地区热带B.半湿润地区亚热带C.半干旱地区暖温带D.湿润地区亚热带9.下列省级行政区的行政中心配对正确的是:A.-呼和浩特B.-长沙
3、C.-济南D.-拉萨10.关于我国民族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人口最多的民族主要分布在内蒙古自治区B.我国的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东南、西南、西北等地区。C.我国各民族分布具有“大杂居,小集居”的分布特点D.我国少数民族分布最多的省级行政区是新疆维吾尔自治区11.关于我国位置的说法,正确的是:A.我国既位于北半球,又位于东半球B.我国领土的最西端在帕米尔高原,最南端在海南省上面C.我国位于亚欧大陆的西部,太平洋的东侧D.我国所跨纬度较广,地处寒、温、热三带12.我国地势第二级阶梯上的地形类型主要是:A.山地和高原B.山地和丘陵C.丘陵和平原D.高原和盆地13.下列叙述中不是我国的气候特征的是:A
4、.气候类型复杂多样B.季风气候显著C.大陆性气候显著D.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14.我国长江以南地区,与同纬度的西亚、北非相比没有形成沙漠,而成为“鱼米之乡”的主要原因是:A.冬季风影响B.气候复杂多样C.雨热同期的季风气候D.气候具有大陆性特征15春节期间,小强想去滑雪和看冰雕。下列省级行政区中,他最应该去A广东省B福建省C黑龙江省D四川省学习必备欢迎下载读下图,回答1617小题:16.关于上图的叙述,正确的是:A.我国地形复杂多样,以高原、山地为主B.我国地势西高东低,呈三级阶梯状分布C.第三级阶梯上的地形以平原和丘陵为主D.我国复杂多样的地形中,平原面积较小17.这种地势特征对我
5、国自然地理环境和经济发展的影响表现为:A.有利于海洋上的湿润气流深入内陆,形成丰沛的降水B.使我国许多大河自东向西注入海洋,沟通了东部与西部之间的交通C.在阶梯内部,由于降水丰富,水能资源巨大D.有利于我西北内陆地区的农业发展18.下列高原与它们各自的地形特点的连线组合,正确的是()A.青藏高原雪峰连绵B.内蒙古高原地面崎岖C.云贵高原地势平坦D.19.构成我国地形骨架的是()A.河流B.盆地C.高原D.山脉20.我国人口问题的突出特点是:A.人口基数大,增长速度快B.我国人口分布不均,东多西少C.老年人口的比重逐渐增大D.人口的素质不高21下列关于右图a、b两地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a地的年降
6、水量一般在800mm以上Ba、b两地均受季风气候影响C由于受秦岭阻挡,a地几乎不受寒潮影响Db地一月平均气温一般在0以下22我国夏季平均气温最低的地区分布在A漠河地区B青藏高原C内蒙古高原D天山山脉23世界上大多数农作物都能在我国找到适合生长的地区,是因为我国学习必备欢迎下载A季风气候显著B夏季普遍高温C雨热同期D气候复杂多样2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春风不度玉门关”中的“春风”是指来自太平洋的东南季风B.冬季出现的“寒潮”是蒙古西伯利亚强冷空气南下造成的C.通常把季风影响不到的地区称为“非季风区”D.云南等西南省区夏季常吹来自印度洋的西南季风25属于吐鲁番盆地的民居是()A砖墙斜顶房B
7、窑洞C晾房D干栏式木搂二综合分析题:(50分)26读下图,回答问题。(10分)(1)填写图中字母所表示的省级行政区:A_(岛)简称_,B_(全称),C_(简称)(2)填写图中代号所表示的地理事物名称:江,_线,_海,_海峡。(3)A、B、C三个省级行政区中完全位于热带的是,少数民族人口数量最多的是。(填字母)27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2分)学习必备欢迎下载(1)写出山脉名称:A;B。(2)填注海域名称:C;D。(3)处所在的温度带是带,是气候。B山脉是流域和流域的分水岭。(4)地与地相比,降水较多的是地,原因是;日出时刻较早的是地,原因是。28.读我国冬季风、夏季风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
8、0分)(1)表示冬季风的是图,它来自地区,性质,所以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气候特点。(2)表示夏季风的是图,它来自地区,性质此时我国东部地区夏季的气候特点是。(3)寒潮是受图季风控制下形成,易造成我国南部地区洪涝灾害的是季风(填A、B图)。学习必备欢迎下载29读“我国东部季风区四城市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回答下列问题。(8分)(1)我国东部地区的降水主要集中在季节。(2)四城市中,1月平均气温最高的是,气温年较差最大的是,纬度最低的是(填字母)。(3)通过对四城市降水的判读,可看出降水主要集中在季,南方的降水量比北方,南方的雨季比北方,四地中年降水最少的是。30、如图是我国干湿地区划分示意图,读图回答下列问题(1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7 汤姆·索亚历险记(节选)说课稿-2023-2024学年六年级下册语文统编版
- 2025集体土地房屋转让合同
- Unit 2 My week PB Let's talk (说课稿)-2024-2025学年人教PEP版英语五年级上册001
- 2025产品销售咨询服务合同(中介撮合客户)
- 2025合同模板车位租赁合同范本
- 10吃饭有讲究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001
- 个人汽车信贷合同范例
- 劳务转包简易合同范本
- 创业企业融资合同范例
- 2024年五年级英语上册 Unit 1 What's he like第四课时说课稿 人教PEP
- 美容卫生管理制度
- 铜陵2025年安徽铜陵郊区周潭镇招聘乡村振兴专干和村级后备干部5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纪检办公室工作计划范文
- 七年级上学期历史期末考试模拟卷02(原卷版)
- 桥梁建设施工组织设计方案
- (新版)中国动态血压监测基层应用指南(2024年)
- 矿物加工工程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解析
- 2024年同等学力申硕英语考试真题
- 我国油菜生产机械化技术(-119)
- 大跨度斜拉桥上部结构施工技术(图文并茂)
- 论人口模型论文计划生育政策调整对人口数量结构及其影响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