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_第1页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_第2页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_第3页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_第4页
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水利部文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页脚内容i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目 录 TOC o 1-5 h z 、总 则 1(一)导言 1(二)规划思路 3(三)规划原则 12(四)工作要求 13(五)基本规定 17(六)进度安排 20、水资源调查评价 22(一)基本要求 22(二)降水 23(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 28页脚内容ii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 TOC o 1-5 h z (四)河流泥沙 30(五)地表水资源量 31(六)地下水资源量 39(七)地表水水质 56(八)地下水水质 65(九)水资源总量 75(十)水资源可利用量 77(4一)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84、水

2、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 87(一)基本要求 87(二)经济社会资料分析整理 89(三)供水基础设施调查统计 93页脚内容iii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 TOC o 1-5 h z (四)供水量调查统计 95(五)供水水质调查分析 97(六)用水量调查统计 98(七)用水消耗量分析估算 100(八)废污水排放量调查分析 102(九)供、用、耗、排水成果合理性检查 104(十)用水水平及效率分析 106(十一)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110(十二)河道内用水调查分析 111(十三)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问题调查评价 112(十四)现状水资源供需分析 114四、需水预测 115页脚内容iv表1-1全

3、国水资源三级分区 TOC o 1-5 h z (一)基本要求 115(二)经济社会发展指标分析 129(三)经济社会需水预测 134(四)生态环境需水预测 141(五)河道内其他需水预测 143(六)需水预测汇总 143(七)成果合理性分析 144五、节约用水 146(一)基本要求 146(二)现状用水水平分析 148(三)节水标准与指标 153(四)节水潜力分析 155页脚内容v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 TOC o 1-5 h z (五) 节水目标与节水措施 157(六)节水方案拟订 161六、水资源保护 167(一)基本要求 167(二)水功能区划的补充和调整 169(三)水功能区水质目

4、标拟定 174(四)水功能区纳污能力设计条件 176(五)纳污能力计算 179(六)污染物入河量估算 181(七)污染物控制量与削减量 183(八)地表水水质保护措施 185(九)地下水保护 188页脚内容vi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 TOC o 1-5 h z (十)与水相关的生态环境保护与修复 190七、供水预测 193(一)基本要求 193(二)地表水供水 195(三)地下水供水 199(四)其他水源开发利用 202(五)供水预测与供水方案 206八、水资源配置 212(一)基本要求 212(二)基准年供需分析 216(三)方案生成 218(四)规划水平年供需分析 219页脚内容vii

5、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 TOC o 1-5 h z (五)方案比选与推荐方案评价 224(六)特殊干旱期应急对策 226九、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 233(一)基本要求 233(二)总体布局 234(三)工程实施方案 236(四)非工程措施 241十、规划实施效果评价 245(一)基本要求 245(二)评价内容 245附录H -1河川年径流系列一致性处理办法 249(一)问题的提出 249页脚内容viii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 TOC o 1-5 h z (二)对年径流系列的要求 250(三)实测径流的还原计算 251(四)天然年径流系列的一致性分析 256附录H -2地表水化学类型阿廖金

6、分类法 261附录R -3地表水水质趋势回归分析日历年与十进位年折算方法.264附录H -4地表水水质综合指数评价方法 268附录R -5地下水化学类型舒卡列夫分类法 283附录VI -1水功能区纳污能力及综合衰减系数计算方法 286附录U -1水资源系统网络图制作要求 293附录即-2水资源供需分析水量平衡公式 297附录注-3水资源供需分析计算原则 300页脚内容ix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图表目录 TOC o 1-5 h z 图1-1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 4图1-3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 11图5-1节约用水各项内容相互关系框图 166表2-1地下水资源评价类型区名称及划

7、分依据一览表 40表2-2地表水富营养化控制标准 59表4-1国民经济和生产用水行业分类表 117表4-2用水户分类口径及其层次结构 119附件1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全国水资源分区页脚内容x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附件3全国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页脚内容xi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一、总 则(一)导言.为认真贯彻中央 关于新时期治水 的方针 政策,全面落 实国家 实施可持 续发展战略的要求,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水资源形势的变化,着力缓解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化等重大水问题,水利部和国家发展计划委员会部署开展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工作,并以水 规计200283号文批

8、复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书,水利部以水规计2002330号文印发了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纲。.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总体目标是为我国水资源统一管理和可持续利用提供规划基础,在进一步查清我国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现状、分析和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的基础上,根据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对水资源的要求,提出水资源合理开发、高效利用、有效节约、优化配置、积极保页脚内容1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护和综合治理的总体布局及实施方案,促进我国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的协调发展,以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支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编制好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统一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编制的技术 要求,依据全国水资源综

9、合规划任务书和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大 纲,特制定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以下简称细则)。.编制细则的目的,一是明确各项规划任务开展的技术途径;二是 界定规划有关概念与术语的定义及确切的内涵,明确采用的技术标准和要求; 三是明确对基础资料和有关成果的要求,确保规划的统一性、一致性和可操 作性。.根据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确定的各部分工作任务,本细则提出各 部分工作所需的基础资料和成果,对资料年限、统计口径、适用范围、精确程度等提出具体要求;规范各种图、表具体内容,制作步骤与方法,表示方 式与效果等;对评价及预测方法进行统一规范和规定。.本细则包括正文及三个附件:附件 1为“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附

10、表页脚内容2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式样及附图目录”;附件2为“全国水资源分区”;附件3为“全国水资源分 区与水功能区划对照表”。.各地在执行本细则的过程中,请及时与本次规划技术总负责单位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联系,以便相互沟通,协调解决规划中的技术问题,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进行。.各流域机构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本细则,编制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水资源综合规划技术细则。(二)规划思路.规划任 务。根据 全国水资源综合 规划的 总体目标与要 求,本 次规划的 主要任务包括: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总体布局

11、与实施方案、规划实施效果评价等内容。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见图1-1。.总体思路。规划编制应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确定水资源可持续利用的目标和方向、任务和重点、模式和步页脚内容3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骤、对策和措施,统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和保护,规范水事行为,促进水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生态环境保护。资源合规划有图1-1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任务总体结构示意图.技术思路。水资源综合规划的各个环节及各部分工作是一个有机组合页脚内容4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的整体,相互之间动态反馈,需综合协调。本次规划各部分内容的相互关系见图1-2。(1)水资源

12、及其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通过水资源及其开发利用情况的调查评价,可为其他部分工作提供水资源数量、质量和可利用量的基础成果;提供对现状用水方式、水平、程度、效率等方面的评价成果;提供现状水资源问题的定性与定量识别和评价结果;为需水预测、节约用水、水资源保护、供水预测、水资源配置等部分的工作提供分析成果。(2)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要在上述两部分工作的基础上,提出节约用水和水资源保护的有关技术经济和环境影响因素分析结果,为需水预测、供水预测和水资源配置提供可行的比选方案。同页脚内容5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页脚内容6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总体布- 工程措施实施方案芈工程措施实施计划实施效果评

13、价图1-2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各部分内容间相互关系示意图页脚内容7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时,在吸纳水资源配置部分工作成果反馈的基础上,提出推荐的节水及水资 源保护方案。(3)需水预测和供水预测。供需水预测工作要以上述四部分工作为基础, 为水资源配置提供需水、供水、排水、污染物排放等方面的预测成果,以及 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措施的可能组合方案及其 相应的技术经济指标,为水资源配置提供优化选择的条件;预测工作与以上 各部分工作相协调,结合水资源配置工作经过往复与叠代,形成动态的规划 过程,以寻求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相协调的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4)水资源配置。应在进行供需

14、分析多方案比较的基础上,通过经济、技 术和生态环境分析论证与比选,确定合理配置方案。水资源配置以统筹考虑 流域水量和水质的供需分析为基础,将流域水循环和水资源利用的供、用、 耗、排水过程紧密联系,按照公平、高效和可持续利用的原则进行。水资源 配置在接收上述各部分工作成果输入的同时,也为上述各部分工作提供中间 和最终成果的反馈,以便相互叠代,取得优化的水资源配置格局;同时为总 体布局、水资源工程和非工程措施的选择及其实施确定方向和提出要求。水页脚内容8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见图1-3。(5)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要根据水资源条件和合理配置结果,提出对调整经济布局和产业结构的建

15、议,提出水资源调配体系的总体格局,制定合理抑制需求、有效增加供水、积极保护生态环境的综合措施及其实施方案,并对实施效果进行检验。页脚内容9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I I i rrl-l-l-BririBiil-i I Hi rl-l l-i-Bihkferi-i-inii i I I增邦水与经水资源开发一用水与保护生U力7K水系统及配置页脚内容10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图1-3水资源配置思路示意图.规划重点。突出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承载能力和水环境容量分析、水资源配置等方面。通过水资源调查评价,摸清水资源和可利用水资源的现状以及未来的变化趋势,客观反映水资源开发利用中存在的问题,为规划

16、方 案制定以及水资源管理提供可靠的基础。在节约、保护的前提下,研究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根据水资源开发潜力分析和经济社会发展预测,研究水资 源宏观调配指标,确定不同地区、不同行业的合理用水指标,制定水资源合 理配置方案。根据水资源合理配置方案,为经济社会发展和生产力布局、经 济结构调整以及水资源管理等提供政策性建议。做好规划要注意以下几点:第一,在注重水资源问题的同时,更要重视其与经济社会的紧密联系,做到水资源与生态环境和经济社会发展协调;第二,在注重工程项目布局和规划的同时,更要加强管理等非工程措施的安排;第三,在注重水资源开发利用的同时,更要重视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水

17、资源综合规划要突出水资源配置思路、格局、措施的页脚内容11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总体安排,规划的对策措施要有指导性、有效性和可操作性。(三)规划原则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的编制应遵循以下原则:1,全面规划。制定规划应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对水资源的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保护、管理等做出总体安排。 要坚持开源节流治污并重,除害兴利结合,妥善处理上下游、左右岸、干支 流、城市与农村、流域与区域、开发与保护、建设与管理、近期与远期等关 系。2.协调发展。水资源开发利用要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目标、规模、水平和速度相适应。经济社会发展要与水资源承载能力相适应,城市发展、生产力布

18、局、产业结构调整以及生态环境建设要充分考虑水资源条件。3,可持续利用。统筹协调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合理配置地表水与地下水、当地水与外流域调水、水利工程供水与其他多种水源供水。强化水资源的节约与保护,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页脚内容12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因地制宜。根据各地水资源状况和经济社会发展条件,确定适合本地 区实际的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模式与对策,提出各类用水的优先次序, 明确水资源开发、利用、治理、配置、节约 、保护的重点。.依法治水。规划要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要求,发挥政府宏观 调控和市场机制的作用,认真研究水资源管理的体制、机制、法制问题。制 定有关水资源

19、管理的法规、政策与制度,规范和调节水事活动。.科学治水。应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提高规划的科技含量和创新能力。要运用现代化的技术手段、技术方法和规划思想,科学配置水资源,缓解面 临的主要水资源问题,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和手段,科学管理水资源,制订 出具有高科技水平的水资源综合规划。(四)工作要求.协调各类规划关系。为保障规划 工作的有序进行,一要协调好综合规 划与专业规划之间的关系,突出综合规划的全面性、系统性和综合性,专业规划应当服从综合规划并与综合规划成果相衔接;二要协调好全国规划与流页脚内容13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域规划、流域规划与区域规划之间的关系,本次规划以流域为单元进行综合规划,各

20、流域机构按照各自职责范围,各尽其职,组织流域内有关省(自治区、直辖市)开展规划工作,经过协调后,在形成流域规划初步成果的基础上,进行全国平衡和协调,再经上下多次成果协调,最后形成全国水资源综 合规划。.做好与相关规划的有机衔接。要 以中华人民共和国水法等法律法规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 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 计划纲要等国家计划及相关规划为基本依据。制定规划要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部署、生 产力布局以及国土整治、生态环境建设、防洪减灾、城市总体规划等相关规 划有机衔接,按照自然和经济规律,采用技术、法律、经济和管理等手段和 措施,统筹解决水资源短缺和生态环境恶化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制约。.把

21、握规划深度。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应涵盖有关专业规划的总体思路、布局与方案,为制定相关专业规划提供依据,要对专业规划的编制或修订具有指导作用。全国规划重点在流域之间、区域之间、行业之间进行水资源的宏观配置,把握全国水资源配置的总体框架、发展方向和重点。流域规划重页脚内容14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点反映跨省或省际河流的水资源配置和宏观管理,针对流域水资源配置的重大问题进行研究,把握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的方向和重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规划要根据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状况和水资源特点,按照统一的技术要求和步骤,因地制宜地做好区域水资源的配置与管理。.加强规划的组织与协调。要加强对规划编制工作的组

22、织与协调,加强与有关部门的合作,充分利用已有的基础资料和有关研究成果,组织和动员各种力量开展规划工作,保证规划工作的顺利开展。要合理划分规划工作阶段,注重规划各个环节间的协调,适时有序地进行有关流域及区域基础资料和有关规划指标与中间成果等方面的协调与汇总,按时提出阶段性汇总成果。.求实创新地编制规划。规划编制要从实际出发,结合国情、水情和各流域、各地区的实际情况,以解决重大水资源问题为出发点,按照科学和求实精神编制规划。同时,规划编制应具有较高的起点和前瞻性,要在思想、理论、方法、技术等方面有所创新,针对水资源开发利用和管理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采用现代的规划手段和方法,按照“四新”(新思路

23、、新资料、新方法、新技术)的要求编制规划。页脚内容15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提高规划开放程度。规划要全面总结、合理吸收已有的规划和有关研究成果,坚持科学性、公正性和民主性,充分发挥专家的积极作用和规划人员的主观能动性,提高规划的开放程度,广泛听取社会各界的意见和建议。.协调统一、平衡汇总。本次规划的编制采用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全国按照统一的要求开展工作,对涉及全局性的问题,应提出宏观控制的目标与方向,采取上下协调的方式确定;规划基础资料收集、整理等工作,采取自下而上逐级进行平衡与汇总。工作方式采取一次性布置任务,分阶段开展工作,保持各阶段工作相互衔接,按照自下而上的方式分

24、批提交规划成果,分期进行阶段成果的平衡、协调与汇总,并按流域和省(自治区、直辖市)进行反复协调平衡。.加强规划的基础工作。要保证基本资料的真实性与合理性。有关规划的基础资料、发展指标、定额,以及规划中的热点和难点问题,要深入做好调查研究和专题研究工作,各流域和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要求进行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及时提交相关资料与成果(附表式样及附图目录见附件1)。页脚内容16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严格控制规划进度。各地要遵照全国水资源综合规划领导小组的部署和安排开展规划工作,突出重点、解决难点、加强协调、严格管理,保证工作进度。对于以往规划基础相对薄弱的地区要加强领导、认真组织,做好人

25、员培训工作,确保规划工作按进度计划顺利进行。.确保规划成果质量。各层次规划都要严格按照细则的要求开展工作,特别要重视与规划有关的基础数据一致性的审查、复核与分析工作,并采用多种方法进行相互比较、综合平衡,进行数据的合理性分析;对中间成果和最终成果进行综合分析、检查、协调、汇总与平衡。要求各流域机构从水资源合理配置、统一管理等宏观角度对本流域内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所提出的有关基础资料、发展指标、定额、供需预测成果以及配置方案进行统筹协调。(五)基本规定1.规划范围。本次规划的范围为除 香港、澳门和台湾以 外的我国全部地 区,各流域、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应按照职责范围和分工,组织开展规划 的编

26、制工作页脚内容17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2,水资源分区与水功能区。水资源分区是编制规划的重要基础。本次规划采用全国统一的三级水资源分区(详见附件2全国水资源分区),三级以下分区由流域机构商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划分,并报水利部水利水电规划设计总院备案。地表水水质评价及保护规划以水功能区为基本单元进行,并需将有关资料及成果归并到相应的水资源三级区。全国水资源分区与主要水功能区的对照关系详见附件3。3.规划水平年。2000年为基准年, 2010年为近期水平年,2020年为中期水平年,2030年为远期水平年。4.水文系列。本次规划要求水文系列延长到2000年,水资源调查评价按19562000年同

27、步系列进行。供需水预测与水资源配置部分涉及调节计算时 应尽可能采用长系列。5,价格与投资估算水平。为使有关经济发展指标及投资具有可比性,要求对有关 经济发 展指标按照当 年价和 2000年可比价 同时进 行数据统计 和分 析;对于缺乏 2000年末可比价计算的统计数据,可按照统计年鉴中的环比指数逐年推算。投资估算要求以 2002年末的价格水平为准。页脚内容18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6,水资源。除特殊说明外,本次规划所指的水资源是指通过水循环年复一年得以更新的地表水资源和地下水资源。对于可利用的其他水源(含通过集雨工程利用的雨水、处理并再利用的污水、可利用的微咸水以及已利用和规划利用的海水等

28、)在规划中也应根据各地情况,统筹考虑。7,统计资料的延续性。本次规划规定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部分对历史用水情况的调查仍采用现“中国水资源公报”规定的用水统计分类(其统计口径简称“原口径”);需水预测和供需分析及水资源配置工作,依 照水资源分区,区别河道内与河道外用水,分城镇和农村,按生活、生产和生态环境三大类分别进行(其统计口径简称“新口径” );对2000年的供用水及其相关统计资料,应同时满足“原口径”和“新口径”的要求。8.本次规划要求提出全口径的供、用、排、耗水调查统计与开发利用规划。在现状调查及供需水预测中,要求按城镇与农村分别统计供、用、排水现状以及进行供需预测与水资源配置。城

29、镇范围指国家行政设立的建制镇、全口径:指评价区范围内的完整成果页脚内容19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市、计划单列市和直辖市。除此之外,还要求对国家行政设立的建制市进行单独统计,统计范围现状为建成区,预测成果范围为规划区。(六)进度安排.规划编制工作划分为以下三个阶段:阶段一“调查评价”:重点完成水资源分区及计算面积的核定、水资源调查评价、水资源开发利用情况调查评价、水资源保护(已开展)等工作; 部署水资源综合规划信息系统开发及有关专题研究工作等。阶段二“合理配置”:重点完成节约用水、需求预测、供水预测以及水资源配置等工作。阶段三“实施方案”:重点完成总体布局与实施方案和规划实施效果检验等工作,

30、并提交水资源综合规划的最终成果。.各阶段进度计划为:建成区:指城市建筑基本连片、公用设施达到的地区,包括已建成的工 业园区、经济开发区、机场等。页脚内容20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2002年8月:完成前期准备工作,全面开展工作;2003年10月:基本完成阶段一 “调查评价”的工作,完成第一批专题研究工作;2004年6月:初步完成阶段二“合理配置”的工作,完成第二批专题研究工作;2004年10月:初步完成阶段三“实施方案”的工作;2004年12月:各省(自治区、直辖市)、流域机构提交水资源综合规划初步成果;2005年8月:提出全国及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送审成果;2005年12月:完成水资源综合规

31、划成果的审查与上报。页脚内容21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二、水资源调查评价(一)基本要求.根据我国水文资 料积累情况,并 考虑系 列代表性的要 求,全国统一采 用19562000年(45年)同步期水文系列作为水资源评价的基本依据。.对于实测径流已不能代表天然状况的水文站要进行水量还原计算,对于流域下垫面条件变化而造成天然径流明显变化的水文站要进行天然径流系 列的一致性分析处理,提出系列一致性较好、反映近期下垫面条件的地表水 资源量评价成果。.考虑地下水补给、排泄条件及地表水与地下水之间转化关系的变化,按近期下垫面条件评价地下水资源量和水资源总量,实现近期下垫面条件下地表与地下水资源的统一评价

32、。地下水资源量按水文地质单元进行评价,然后将成果归入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页脚内容22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4,为了更好地反映水资源量的时空分布特征,以及解决大区和小区之间的水量频率组合问题,要求以三级区套地级行政区为计算分区(以下简称 “计算分区”),计算降水量、天然径流量、降水入渗补给量和水资源总量的45年系列成果。.根据近期水质监测资料,对河流、湖泊、水库和地下水的水质进行分 区评价,并对主要供水水源地进行单独评价。.按照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原则,综合考虑河川径流特征、地下水开采条件、生态环境保护要求和技术经济等因素,估算流域 当地地表水资源可利用量、地下水资源可开采

33、量和水资源可利用总量,为分析水资源承载能力提供依据。7,对水资源情势变化较大的水资源分区或行政分区,应分析水资源情势 变化的原因和主要影响因素,按照本次制订的规划方案实施前后两种情况预 测未来水资源量、水质和可利用量的变化趋势。(二)降水页脚内容23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绘制19562000年和19802000年两幅同步期的年降水量均值等值线 图(编号分别为附图 2-2-1和附图2-2-2),以反映多年平均降水量的地区分布 规律。(1)选择资料质量好、系列完整、面上分布均匀且能反映地形变化影响的 雨量站作为绘制等值线图的主要点据。一般在降水量变化梯度较大的山区应尽可能多选一些站点,在降水

34、量变化梯度较小的平原区着重考虑站点的均匀 分布。在点据稀少的地区,可增选一些资料系列较短的雨量站,通过插补延 长处理后作为辅助点据。按附表2-2-1内容填报选用雨量站年降水量特征值。(2)选择准确、清晰、有经纬度且能分清高山、丘陵、坡地、平原等的地 形图作为工作底图。水资源一级区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成图比例尺 自行确定,统一要求根据1:100万电子地图缩放。(3)年降水量等值线线距为:降水量2000mm者,线距 1000mm;降水量8002000mm者,线距 200mm;降水量 100800mm者,线距 100mm;降 水量50100mm者,线距 50mm;降水量 50mm者,线值 25

35、mm。各水资源 一级区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页脚内容24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4)勾绘等值线时,既要考虑各测站的统计数据,又不能完全拘泥于个别点据,以避免等值线过于曲折或产生许多小的高、低值中心和造成与当地地理、气候因素不相匹配的不合理现象。山区等值线的勾绘,要考虑降水量随地面高程变化的相应关系,但也不应将等值线完全按等高线的走向勾绘;等值线必须与大尺度地形分水岭走向大体一致,切忌横穿山岭。(5)根据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自然因素,对等值线的分布、走向、弯曲情况及高值区、低值区的位置进行合理性检查。地理因素对年降水量影响 的一般规律是:靠近水汽来源的地方降水量要大于

36、远离水汽来源的地方,山 地要大于平原,迎风坡要大于背风坡。(6)将本次绘制的等值线图与以往编制的有关图件进行对照,对有明显差异的地区要进行分析论证或做必要的修改。.绘制年降水量变差系数Cv值等值线图,以反映降水量多年变化在地区上的分布规律。图编号为附图2-2-3,线值无量纲。(1)采用45年(19562000年)同步期系列的单站Cv值作为勾绘等值线页脚内容25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的主要依据,选站要求同年降水量均值等值线图。单站Cv值用矩法计算,可不做适线调整。(2)全国拼图要求的等值线线距为:Cv 0.3者,线距0.1; Cv 0.3者,线距 0.05。.采用网格法、泰森多边形法或其他方

37、法计算各分区19562000年的年降水量系列。填报附表2-2-2。.按水资源三级区和地级行政区分别计算年降水量特征值,包括统计参数(均值、Cv值、Cs/Cv值)及不同频率( P=20%、50%、75%、95%)的年降水量,填报附表 2-2-3。(1)为便于比较,要求计算19562000年、19561979年、19712000年、19802000年等四个年段统计系列的特征值。(2)统计参数分析规定:均值一律采用算术平均值,适线时不做调整;Cv值先用矩法计算,再用适线法调整确定;Cs/Cv值一般可采用 2.0,采用2.0确实拟合不好的地区(不是个别站),可以调整 Cs/Cv值;用电算优选参数时,页

38、脚内容26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也应进行固定倍比适线调整和检验。(3)适线要求:经验频率采用数学期望公式P=m/(n+1) 100%计算,频率曲线采用皮尔逊田型;适线时应照顾大部分点据,主要按平、枯水年份的点据趋势定线,对系列中特大、特小值不做处理。5.在各水资源三级区内,至少选取一个具有19562000年系列且年、月资料齐全的雨量代表站,分析计算不同频率(P=20%、50%、75%、95%)典型年和多年平均的降水量月分配。填报附表2-2-4 。.选取有60年以上且包含 19562000年资料的长系列雨量站,通过长短系列的特征值和丰枯年数组成的对比分析,对45年(19562000年)和 2

39、1年(19802000年)两个降水量系列的代表性进行评价。填报附表2-2-5。.在各计算分区年降水量系列计算成果的基础上,分析各级水资源分区和行政分区各个年代年降水量均值的变化趋势。流域机构分析重点为水资源一级区、二级区和省级行政区,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分析重点为水资源三级区和地级行政区。页脚内容27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在各水资源一级区选取一些有60年以上且包含 19562000年资料的雨量代表站,分析年降水量的多年变化规律,包括丰枯周期、连丰连枯、极值比等。该项工作主要以水资源一级区为单元进行。(三)蒸发能力及干旱指数.蒸发能力是指充分供水条件下的陆面蒸发量,可近似用E601型蒸发

40、器观测的水面蒸发量代替。干旱指数为年蒸发能力与年降水量的比值,是反映气候干湿程度的指标。.绘制19802000年同步期年水面蒸发量均值等值线图(编号为附图 2-3-1),以反映蒸发能力的地区分布规律。1)选取资料质量好、系列完整、面上分布均匀的蒸发站作为绘制年水面蒸发量均值等值线图的主要依据。2)不同型号蒸发器的观测值,应统一换算为的1型蒸发器的蒸发量。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采用的折算系数,尽量利用不同型号蒸发器的对比观测资料求得,并经过水资源一级区的统一协调后选定。页脚内容28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3)等值线线距为:水面蒸发量1000mm者,线距200mm;水面蒸发量 2000mm者,

41、线距 1000mm;径流深 8002000mm者,线距 200mm;径流深 200800mm者,线距100mm; 径流深50200mm者,线距 50mm;径流深 50mm者,线值分别为 5、10、25mm0各水资源一级区及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可根据需要适当加密。(3)年径流深均值等值线的勾绘方法:1)在选用站网控制性较好、资料精度较高的地区,应以点据数值作为基本依据,结合自然地理情况勾绘等值线;径流资料短缺或无资料的地区,如南方水网区、北方平原区、西部高山冰川区及高原湖盆区等,可根据已有的有关研究成果,采用不同的方法估算径流深,大体确定等值线的分布和走向。2)等值线的分布要考虑下垫面条件的差

42、异,不能硬性地按点据数值等距离内插,等值线走向要参考地形等高线的走向。3)工作底图的比例尺不同,勾绘等值线的要求也不同:小比例尺图主要页脚内容34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考虑较大范围的线条分布,局部的小山包、小河谷、小盆地等微地形地貌对 等值线走向的影响可以忽略;大比例尺图则要考虑局部微地形地貌对等值线 走向的影响。4)勾绘等值线时,应先确定几条主线的分布走向,然后勾绘其他线条。等值线跨越大山脉时,等值线应有适当的迂回,避免横穿主山体;等值线跨越大河流时,要避免斜交。马鞍形等值线区,要注意等值线的分布及等值线 线值的合理性。干旱地区要调查产流区与径流散失区的大体分界线,以确定 低值等值线的位

43、置和走向。(4)年径流深均值等值线图的合理性检查:1)选择若干个大支流和独立水系的径流控制站,将从等值线图上量算的年径流量与单站计算的年径流量进行比较,要求相对误差不超过5%。相对误差超过 5%时,应调整等值线的位置,直至合格为止。对于同一幅等值线图而言,各控制站由等值线图量算的年径流量与相应单站计算的年径流量相比,不应出现相对误差系统偏大或偏小的情况。页脚内容35表1-1全国水资源三级分区2)将同期的年降水量均值等值线图与年 径流深均值等值线图 进行比较, 两张图的主线走向应 大体一致,高值区 和低值区的 位置应基本 对应,不应出 现一条径流深等值线 横穿两条或 两条以上 降水量等值线 的情况。3)与以往绘制的年径流深均值等值线图进行对照分析。4.水资源分区天然年径流量系列计算。以大江大河一级支流控制站和中等河流控制站作为骨干站点,计算各水资源三级区19562000年的天然年径流量系列,再利用小河径流站或水文比拟法将水资源三级区天然年径流量系列划分为所属地级行政区系列,填入附表2-2-2中。水资源分区天然年径流量系列的计算方法如下:(1)水资源分区内有水文站控制,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