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近二、三十年,全球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特别是全球气候变暖、臭氧层 耗竭、酸雨、水资源状况恶化、土壤资源退化、全球森林危机、生物多样性减少、 毒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等八大问题,正威胁着人类的生存。全球气候变暖温室效应作为一种自然现象,是指来自太阳(太阳辐射)的能量穿过大气层 到达地面,而从地球反射出来的热量则被大气层中的气体部分地阻挡或吸收了。 这样的气体如二氧化碳、甲烷、氟氯烧、一氧化二氮等,我们称之为温室气体。 其中二氧化碳是主要的温室气体,它大约占所造成温室效应的50%。工业革命以来,由于人类生产生活方式的变化,石油、煤碳等矿物燃料和农 用化肥被大量使用,大气中的温室气体浓度急剧增加。据
2、统计,100多年来,大气中二氧化碳的含量增加了 30%,甲烷增加了 145%, 一氧化二氮增加了 15%。 过多的温室气体使地球表面温度不断上升, 在过去100年中,地球表面温度上升 了 0.3 0.6摄氏度。据联合国 1996 1997年度世界资源报告预测,至U 2020 年,全球能源消耗将比增50%至100%,由此造成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排放量将 增力口 45% 90%,按估计,在未来100年中,全球气温可能再升高13.5摄氏 度。全球气候变温给人类带来的决不仅是一个 “暖风熏得游人醉”的冬天,人类 的整个生存环境面临严峻的考验。地球变温将给人类带来什么样的影响,尽管一部分科学家坚持认为这还
3、有许 多未确定的部分,但有一点可以确信无疑,那就是海平面将不断上升。目前这一 变化已初见端倪。本世纪海平面已上升了 25厘米,据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 题研究小组预测,到2010年海平面还将上升60厘米。海平面升高60厘米,意味着美国将有2.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被水淹没,纽 约长岛的海岸线只需海水升高 30厘米便要向后退缩30米。海平面上升几十厘米 对许多生活在大陆上的居民而言影响还不算很大, 但对于大洋中由珊湖礁组成的 岛屿国家来说,则意味着“国将不存”。日本学者不破敬一郎主编的地球环境手册指出,全球气候变暖会对人体 健康产生直接影响,如对体弱的老人和婴儿抗暑热能力产生影响, 并且气候变暖 可
4、能会扩大疟疾等热带传染病的病原生物和传播媒介昆虫等的栖息域。 还有随着 气候变暖而加重的大气污染,可能会加重因一般环境恶化引起的疾病。通常,传播痢疾的蚊子在17摄氏度以下只能生存几天,目前全球有 58%的 人可以避免受到痢疾的侵害,但是,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问题研究小组认为, 如果气温再上升2至5度,那么全球将有60%的人口生活在痢疾感染区域。下面是一个病源菌借气候上升之便蠢蠢欲动的典型例子:从80年代开始, 美国西南部连续6年遭受旱灾,猫头鹰、蛇和效狼等食肉动物减少了许多。1993 年春天大雨之际,蝗虫大量繁殖,靠捕食蝗虫为生的一种老鼠因缺少天敌而骤然 增加。这种老鼠携带着亨特病菌,一旦人类
5、感染上这种病菌,就会导致身体出血、 肾脏受损,严重的会引起呼吸困难。结果 1993年起该地区居民最终处于这种病 菌的威胁之中,并有人因此而死亡,引起了全美国的震惊。止匕外,全球气候变暖对关系人类生存的农业、水源等方面都会产生影响。据 估计,人类每排放一吨温室气体,所引起的全球增温损失大约为 20美元。目前 全球排放温室气体所造成的损失约 2696亿美元3157亿美元,占全世界国民生 产总值的1.41.7%。图1气候变化对健康的影响臭氧层耗竭1985年10月,英国科学考察队在南极的南纬 600观察站发现上空出现巨大 的臭氧“空洞”(臭氧浓度极低区),从而引起了公众对臭氧耗竭问题的关注。事实上,自
6、1958年对臭氧层进行观察以来,科学家就发现了高空臭氧层浓 度有减少的趋势。臭氧是一种自然产生的气体,它在地球大气平流层中,聚集在 一起形成“臭氧层”。平均起来,臭氧层只有0.35厘米厚,但它的作用不可低估, 它保护地球免遭紫外线(UV)辐射,大约90%的来自太阳的紫外线辐射被臭氧 层吸收。有人强调,臭氧层对于地球生命的重要性就像空气和水一样。如果没有 臭氧层的保护。到达地面的紫外线辐射就会达到使人致死的程度,整个地球生命 就会像失去空气和水一样遭到毁灭。70年代早期科学家们已着手调查某些化学物质与臭氧层耗竭之间的关系。两名美国科学家马里奥莫利纳和舍伍德罗兰德研究认为,“氯氟姓”可能是导致臭氧
7、屋耗竭的顽凶。氯氟姓进入大气后,在阳光中会进行分解,并释放出大 量的氯,而氯可以进行一种链式反应,极快地破坏臭氧分子。1986年世界气象局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联合主持发布了一个有关臭氧层的报告,肯定了上述推 断。臭氧层的耗竭与氯氟姓的大量排放有关,而氯氟姓大量产生正是人类自己所 为。在本世纪30年代,氯氟姓还被介绍为一种“奇异的气体”,人们发现它具有 多种用途:致冷剂、火箭发射剂、泡沫发生剂等等。氯氟姓的广泛利用,确实给 人的生活带来许多便利,例如有了家用冰箱,人们不必为食物保鲜而烦恼。在发 达国家,氯氟姓的生产和消费量非常高,1985年美国人均消费氯氟烧1.22公斤, 日本人均消费水平达0.9
8、1公斤,日本氯氟烷姓年产值达 4万亿日元。无疑,氯氟姓蕴含着巨大的经济价值,但它的负面效应也是巨大的。 氯氟姓 造成臭氧层的耗竭,带给人们的是日炙、眼疾和皮肤癌。据估计,臭氧层每减少 1%可使有害的紫外线(UV- B)增加2%,结果是皮肤癌的发病率提高 2%-4%0 此外,更令人担心的是臭氧减少对生态系统的潜在影响,人毕竟是高级动物,已掌握了不少防止紫外线侵害的保护方法,但单细胞的海藻们无法躲避紫外线的魔 爪,紫外线通过破坏其脱氧核糖核酸, 进而阻碍其生长和繁殖。许多也面临着海 藻同样的问题,人们日益关心:如果紫外线增加对植物产生不良影响, 作为全球 初级生产系统的森林生态系统必将受到严重破坏
9、,随后在生物圈产生连锁反应, 那么,人类能否继续“快乐的活着”?酸雨19世纪,英国人发现在氯碱工业地区,降雨呈酸性,并导致农作物和森林 枯黄。1852年,英国一个污染检查团的成员发现曼彻斯特附近的降雨中有硫酸, 并证实燃煤导致酸性降雨。1872年,英国人史密斯出版了大气和雨一一化学 气象学的开端一书。首次使用“酸雨” 一词,并指出酸系燃烧排放物所致,并 可以远距离传输。此后,“酸雨”及其危害成为人们关注的视点。酸雨产生的原理非常简单,大气中的二氧化硫和氮氧物与水蒸汽结合便形成 硫酸或硝酸等,这些酸再以雨、雪、雾的形式落回地面或直接从空气中沉积到植 物或建筑物上,并产生酸蚀作用。酸雨的产生是人类
10、行为导致环境恶化的又一明证。酸雨首先为 19世纪的英 国人关注,与英国首先开始的工业革命有关。可以说, 19世纪的英国即是产业 革命的中心,也是酸雨的最大发源地。 1873、1880、1891、1892年伦敦先后多次发生烟雾事件,具有讽刺意味的看,伦敦因此获得“雾都”的“美名”,雾甚至成为伦敦人夸耀的“土特产品”。导致酸雨的废气不仅是来自于工业生产方式, 如以煤作为主要能源,也来自 于人们的生活方式,如汽车等运输工具的大量使用。到本世纪60年代,酸雨的危害全面呈现出来,受污染的淡水江河湖泊 PH值降低,鱼类减少,森林、农作 物死亡,土壤变酸,建筑物受侵蚀,人们的饮用水也质量下降。酸雨传输性扩大
11、了其危害性,往往一地排放的有害气体而在其他地区形成酸 雨。例如,美国中部和南部地区污染物的排放, 使美国东北部和加拿大东部大气 中的酸性物质明显增加,加拿大安大略省 70年代发现在雨后和融雪区,始鱼和 鲫鱼大量死亡。据统计,该省目前 4000个湖泊被酸化,鱼和其他生物消失。加 拿大环保局调查表明,加拿大受酸雨影响的地域达120万-150万平方公里,面积为日本的数倍。而欧洲中部地区和东欧的废气排放已对欧洲大陆北部地区及斯 堪的纳维亚地区造成不利的影响。目前,欧洲、北美和中国西南部是世界酸雨最 集中的地区。酸雨的传输性,促使人们认识到酸问题的解决必然是多方合作、国 际性的。水资源状况的恶化水是生命
12、之源,在外星探测中,科学家判定一个星球是否具有生命的重要依 据是看是否有水的存在。水是地球上最丰富的资源,覆盖地球表面71 %的面积,但是,地球上的水有约 98%是既不能供人饮用,也无法灌溉农田的海水,淡不 不足3%。而在这少得可怜的淡水中,87%左右存在于冰川冰盖及大气和土壤深 层,人类在现有条件下可以利用的淡不资源仅占全球水资源总量的0.003 %。本世纪以来,随着人口膨胀与工农业生产规模的迅速扩大, 全球淡水用量飞 快增长。从1900- 1975年,世界农业量增加了 7倍,工业用水量增加了 20倍, 并且近几十年来,用水量正以每年 4%-8%的速度持续增加,淡水供需矛盾日 益突出,“水资
13、源短缺”已不是神话。陆地淡水资源主要来自降雨,由于地球水资源分布在时间和空间上不均衡, 使得有的国家洪灾不断,有的却干旱无雨。世界上至少有80个国家属于干旱半干旱国家,约40%的世界人口受到同期性干旱的影响。大气变暖加剧了干旱的 程序,而干旱使越来越多的人离开祖辈繁衍生息的地方,成为“环境难民”。在水资源短缺越发突出的同时,人们又在大规模污染水源,导致水质恶化。 水资源污染主要来自人类所有制造排放的废水、废气和废渣。长期以来,人们并不把治理污水放在心上, 而放任污水横流,甚至把大江小 河当作城市“清洁器”,只望一江春水向东流,带走垃圾和废物。全世界目前每年排放污水约为4260亿吨,造成5500
14、0亿立方米的水体受到污染,约占全球径 流量的14%以上。另扰联合国调查统计,全球河流的稳定流量的40%左右已被污染。水污染不仅对淡水,而且海洋污染的情况也是令人震惊的。 海洋的浩瀚无边 与自动净化能力,使人类一直把海洋当作最好最大的天然垃圾坑,倾废是人类利用海洋的主要方式。各国特别是工业国家每年都向海洋倾倒大量废物,如下水污泥、工业废物、疏浚污泥、放射性废物等。在各种倾废中,倾倒放射性废物尤为 令人关注,因为这相当于在人们四周放置了一个又一个失控的核弹,一旦废物产生泄漏,其产生的生态灾难远远超过二战日本广岛核爆的程度。尽管如此,海上倾废至今仍然为一些国家所乐衷。此外,海上石油污染也是海洋污染的
15、凶手。 石油污染形成海面油膜,影响海 水复氧和海洋生物的生存,石油中所含的有毒成份又通过食物链传递给人类, 危 害不易忽视。回顾历史,是水养育了人类,造就了文明。两河流域兴起了古巴比伦文明, 尼罗河创造了古埃及文明,黄河是中华文明的发源地,海洋使古希腊文明一度辉 煌。但今天,水却成为人类生存的障碍。1977年,联合国警告全世界:“水不久 将成为一项严重的社会危机,石油危机之后的下一个危机是水”。土壤资源退化土壤是农业之本,是人类生存的基础条件之一。 近几下年来,人类对土壤的 索求和破坏,已引起了全球土壤资源的退化。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的全球土壤退化评价分类标准,在过去几十年间,全球大约在面积达
16、12亿公顷的有植被覆的土地发生了中等程序以上土壤退化,相 当于中国和印度国土面积的总和,其中3亿公顷土地发生了严重退化,其固有的 生物功能完全丧失。土壤资源退化的最主要方式是土壤侵蚀、盐碱化和荒漠化。土壤侵蚀是指当土壤植被被清除后, 在风力和水力作用下大量流失。美国农 业部推测,世界上表土流失的比例为每年 0.7%,总流失量达230亿吨。土壤流 失正向世界范围扩展,如北非的表土通过风力越过大西洋到达美洲。 而在夏威夷 的毛纳罗亚,每年3 5月可以观测到从中国南部飘来的尘沙。土壤流失最直接的后果便是家作物减产,甚至形成饥荒。1983- 1984年埃塞俄比亚大旱,造成100万人因饥饿死亡,1991
17、 1992年非洲大陆12个国家持 续干旱,约3500万人濒临死亡。专家们认为,灾难的主要原因与其说是雨量不, 倒不如说是因植被破坏造成了 土壤流失。土壤流失不只是使发展中国家苦不堪言,发达国家也面临同样的土壤危机。美国44%的农田存在土壤流失,每年从1.68亿公顷的农田中流失的土塘量达 64 亿吨,相当于把日本全车的耕地加厚 8厘米。土壤流失动摇了美国的农业根基。撒哈拉沙漠据说在5000年前还是一片绿色,但如今已成滚滚黄沙。据联合 国环境规划署的调查,目前撒哈拉沙漠每年向南扩展150万倾,平均每小时有170公顷沙漠形成。在苏丹境内,1958-1975年撒哈拉沙漠向南扩展 90- 100 公里,
18、平均每年16米。本世纪40年代,法国学者就已对非洲沙漠化提出了警告, 但全世界真正注意到沙漠化恐怖时代的到来,即已糊里糊涂地过了30多年。1977年联合国沙漠化会议为沙漠化下了这样的定义:“沙漠化是土地的生物 资源的降低或破坏,最后使土地状况变得类似沙漠那样。 这种状况能使生态系统 广泛恶化、削弱甚至破坏生物资源,即破坏在支持人类寻求发展和满足日益增长 的人口需要中具有多种用途的动植物和生产能力。”据联合国环境规划署推测,全世界每年有 600万公顷土地沙漠化,其中320 万公顷是牧场,250万公顷是依靠降雨的耕地,12.5万公顷是灌溉耕地。止匕外, 还有35万公顷土地受沙漠化影响。另据统计:全
19、世界有100多个国家受沙漠化影响,约占世界人口 1/6的人正受沙漠化危害。自古以来,人类一直就为阻止土壤流失、沙化,提高农作物产量而努力,农 业基础灌溉设施建设活动从未停息过。但由于灌溉大量使用含盐价较高的地下 水,加上过度灌溉,日照程序大,地表水分蒸发多等原因影响,大量的盐分留在 地表,反而形成土壤盐碱化问题。盐碱化是土壤资源退化的主要表现之一。 盐碱化的土壤使地表植被枯死,不 但难于发展农业,而且为沙漠化创造了条件。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高级顾问石弘之 曾在苏丹视察世界银行贷款项目灌溉设施时发现:“大概由于时值旱季的缘故,地面上的盐分看上去就像撒了一层白粉。 四周望去,地面上布满了裂痕,这里的
20、土地已经完全变成了沙漠。为了阻止沙漠化而建造的灌溉设施, 反而促成了沙漠 的形成。”设在华盛顿的世界观察研究所所长莱思特布朗警告说:“现在的土地危机正在重蹈石油危机的覆辙。1973、1979年的石油危机以前,谁也没有认识到石 油作为资源的重要性,政府和政治家也没有表示出任何关心, 直到危机发生以后 人们才认识到问题的深刻。然而,土壤如果到了那种地步就太晚了。”表2世界土壤退化原因(%)地区毁林过度采樵过度放牧农业活动工业化全世界30735281欧洲3823299非洲14134924亚洲4062627北美洲430664申美洲22181545南美洲4152826大洋洲12808资源来源:毛文永、文
21、剑平:全球环境问题与对策,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1993年版,第347页。全球森林危机树木森林能够净化大气、调节气候、滋养水源、保持土壤、美化环境,这是 识字课本中都会涉及到的常识,包括小学生都懂得树木通过光合作用生产人们赖 以生存的氧气。其实,森林的功能不只这些,它还保护着生物多样性,为人类发 展提供资源。自8000年前大规模农业开垦以来,全球森林面积大量减少,如西 欧自罗马时代以来,已有2/3的天然林消失。但是,由于人们对森林功能的重视, 目前许多国家都开展植林造林运动,全球森林问题主要集中在热带森林的大规模 破坏上。地球上热带森林曾一度达到 29.7亿公顷,但现在已大大缩小。目前世界每 年
22、热带雨林的毁林量约1700万公顷,年平均毁林率为0.9%。照这个速度,热带 森林不足百年将从地球上消失。联合国粮农组织调查发现,残存在东南亚、南美洲、非洲的热带森林,现在 最多有9亿公顷。在过去50多年中失去的森林面积,中南美为37%,亚洲为42%, 非洲为52%。森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是巨大的。失去森林保护的土壤流失速度极快, 在热 带地区,表层土被冲刷掉后,红壤在太阳灼射下,发生板结,此后植物再也无法 生存。同时,森林破坏使水源得不到涵养,空气中水蒸汽的含量锐减,进而造成 雨量下降,加速了气候干燥化进程。世界上的沙漠几乎都在热带、亚热带地区, 这并非偶然,可以说,在这块地域,破坏森林就等于制
23、造沙漠。下图说明了森林 破坏对环境的影响。图2森林破坏对环境的影响森林采伐地表植被rffefki表土流失土壤侵蚀资料来源:石弘-ik空气对流蒸发量的潭雨量呼保水能力降 低之:-地表面的硬化地板环城报告 中11环境科h沙漠化干 旱一澄社 1992年, 植被不可再生第73页。热带森林的毁灭对隹物多样件也某一个致I岐的打击羯美洲厄瓜多尔海岸地带热带森林中,过去曾栖息着20多万种动物,其中近半数是固有种类。1960年 以后,随着香蕉园建设、城市的扩大、油田的开发,热带雨林差不多全部被毁灭, 由此导致约5万种以上的动物灭绝。森林破坏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个是发展中国家落后的生产生活方式, 另一 个是富国的
24、浪费性消费行为。在大多数发展中国家(热带森林拥有国基本上是发 展中国家),木柴仍然是主要的能源,加上刀耕火种方式,使森林被大量砍伐、 毁灭。另一方面,富国盛行的消费方式也对热带森林造成极大危害。如美国为了降低汉堡包用牛肉成本,在中南美的热带森林区开辟牧场;西欧的高级棺木则主 要来自西非热带森林;日本人使用的卫生筷相当部分使用东南亚的热带木材。特别是日本对热带森林的破坏负有较大责任, 日本作为世界最大的木材进口国,70 年代以前主要彩菲律宾产木材,70年代是印度尼西亚,80年代是马来西亚,到 90年代,马来西亚的森林资源行将枯竭。日本就这样不停地毁掉了一个又一个 国家的森林资源,这种做法无异于掠
25、夺。因此,有学者称:筷子、汉堡包和棺材, 毁掉了热带森林。生物多样性减少雷切尔卡森的寂静的春天一书,描绘了一个缺少鸟语虫鸣的世界,然 而,这个寂静的世界带给人们的却不是享受, 而是寂静的恐怖!如果地球上只有 人类,世界将会怎样?哈佛大学教授威尔曾这样的话:我们应明白,虽然没有了熊猫和老虎,人们还是可以生存下去,但却很少有人想生活在一个连这样的动物 都不复存在的世界里。10多年前,一批致力于保全地球生物种类的科学家提出了 “生物多样性” 这个词,他们指出,大规模的物种灭绝足以威胁地球及人类的将来。按照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的定义,生物多样性是指“所有来源的形形 色色生物体,这些来源除其他外包括陆地
26、、海洋和其他水生生态系统及其所构成 的生态综合体;这包括物种内部、物种这间和生态系统的多样性”。因此,生物多样性主要用来指生物体的种类。 它包括三个层次:遗传(基因) 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维持生物多样性的重要性在于人类只是生命圈中的一个分子,存在多样的生 物种类与人类有着密切联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维持生物多样性正是为了更好地保存人类本身在自然选择规律支配下,物种灭绝是不可避免的。在过去二亿五千万年中, 重要的物种灭绝事件大约每隔二千六百万年就发生一次。但是,自人类大规模农业生产以来,人类行为一直在推进物种灭绝。 近几十年来,物种灭绝的速度显然 加快了,照目前的情况推算,在本世
27、纪末,地球上存在的物种将进一步减少15% 20%,其消失的速度将由每年一种提高到每小时一种,这比物种自然消失的速度将近快了 1000倍。在全球热带森林中,物种消失的速度更令人震惊,美国斯 坦福大学生物学家詹妮弗休斯和也的估计,每年要消失1600万个局部的动植物种群,也就是每小时消失1800个种群。由于人类认识的局限性,目前仍有非常多的物种没能发现并得到研究,因此, 任何物种的消失都可能给人类生存造成重大损失。对生态学家而言,即使在珊瑚礁这样简单的生态系统中,也无法辨明究竟哪些物种是多余的。对于有人认为某 物种不值得保存这种看法,生态学家批评说:“这就好比要我去跟莫扎特说,哪些音符可以删去。”毒
28、害物质污染与越境转移工业化的发展导致了大量化学用品的产生, 也一度为人类生活提供了种种便 利,但当人们的认识进一步提高,才发现我们自己制造了一个充满毒害物质污染 的生存环境。防腐剂、杀虫剂发明时,全世界都在欢呼一个新时代的到来, 但是现在我们 知道,两者严重威胁着地球生命的安全。据 60年代统计,美国每年平均有150 人因滴滴涕中毒而死亡。一项最新的研究表明,人类所患的各种癌症有80%是由化学药品造成的,其中滴滴涕、六六六等杀虫剂名列前茅。70年代中期以前,氯乙烯一直被认为对人体是无害的, 人们用它制造塑料广为利用,但现在已产它 也是一种致癌物质。现代生活中,化学品的威胁无处不在,以至联合国环境规划 署不得不强调:没有安全的化学品。然而,还有很多有毒有害物质尽管我们已经意识到它们的危险性,但仍被大量的释放到环境中去。按联合国估计,全球每年增加的垃圾量约 100亿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公路包工安全合同样本
- 2024年农业职业经理人考试常见问题试题及答案
- 健康会馆业务合同样本
- 体育项目收购合同标准文本
- 福建事业单位考试知识提升试题及答案
- 园艺师考试后续发展的建议试题及答案
- 计算机一级考试基础知识单选题100道及答案
- 推拿治疗学模拟习题含参考答案
- 交通安全从我做起的演讲稿13篇
- 经济学基础课程
- 通用电子嘉宾礼薄
- 中式喜娘培训课件
- 路桥施工队员入职培训
- 水库移民安置问题及其解决措施
- 食管良性肿瘤及囊肿课件
- (完整word版)英语四级单词大全
- 一周空白计划表
- 驾校项目的收益预测和盈利模式分析
- 论文写作100问智慧树知到课后章节答案2023年下中国石油大学(华东)
- 溴化锂吸收式制冷系统在生物质气化中的应用
- 小学学校劳动教育清单(1-6年级)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