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单元 苏联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时间:事件:人物:1917年1936年(一战中经济危机中)列 宁斯大林十月革命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俄国十月革命背景前奏十月革命(彼得格勒大起义)意义巩固二月革命领导结果性质时间时间性质结果特征指挥部1861年改革后的俄国 帝国主义链条中的薄弱环节一战激化了俄国的社会矛盾,给俄国人民带来了灾难1917年3月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推翻了沙皇的专制统治;出现了两个政权并立的局面(资-苏)1917年11月社会主义革命列 宁中心城市暴动,武装夺取政权斯莫尔尼宫推翻了;建立了;当选苏维埃国内:俄国十月革命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
2、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由此诞生。国际: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统治,推动了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发展, 鼓舞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解放斗争。第一课 俄国十月革命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和指导的各国革命斗争1、马克思主义的诞生的标志性事件2、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的第一次伟大实践- 3、马克思主义的诞生后指导的第一次取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4、马克思主义诞生后指导的中国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共产党宣言的发表巴黎公社十月革命苏维埃政府及时采取了一系列巩固政权的措施1、建立新型的无产阶级政权;2、将银行、铁路和大工业企业收归国有;3、颁布土地法令,没收地主和寺院的土地,分配给农民耕种;4、同德国、奥匈帝
3、国议和,退出第一次世界大战。5、1918年3月,苏维埃俄国首都从彼得格勒迁到莫斯科。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列宁斯大林新经济政策苏联成立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斯大林模式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时间: 内容: 作用: 特点:全称:成员解体时间:成立时间:背景:背景:时间: 内容: 作用:特点:(新:)1、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新经济政策1921年允许多种经济并存,大力发展商品经济促进了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 是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有益探索利用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来扩大生产,恢复和发展经济。重工业是苏联经济发展的重点。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背景:国内战争结束后,苏俄进入和平时期。苏维
4、埃政权面临的首要任务,是恢复被战争严重破坏了的经济。 启 示:社会主义建设必须从本国基本国情出发,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按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办事。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成立时间:全称:最初 个成员:扩大到 个加盟共和国解体时间: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俄罗斯、白俄罗斯、乌克兰、外高加索联邦1922年152、列宁对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苏联成立41991年沙俄(1547年1917年)十月革命前苏俄(1917年1922年)十月革命后苏联(1922年1991年) “沙俄”、“苏俄”、“苏联”?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标志苏联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的形成。即“斯大林模式”1936年通过新宪法
5、。1936年,宣布苏联是“工农社会主义国家”基本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和农业集体化。3、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1928年1937年,第一、第二个 五年计划完成,重点发展重工业。1、经济建设:工业:措施:结果:苏联由传统的农业国变为强盛的工业国。国防力量也大为加强。农业:加快了农业集体化的步伐。2、政治建设:背景: 内容: 影响: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评价积极:斯大林模式是在苏联外有帝国主义包围,国内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情况下形成的。它在一定历史阶段里发挥过积极作用。消极(弊端) 第一,优先发展重工业,使农业和轻工业长期处于落后状态; 第二,在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强调产
6、值和产量,造成了产品品种少,质量差; 第三,国家从农民手中拿走的东西太多,严重地损害了广大农民的利益,农民没有生产积极性,农业产量长期停滞不前; 第四,经济发展粗放,经济效益低下,大量消耗和浪费了资源。 从长远看: 斯大林模式严重阻碍了苏联的进一步发展启示:国民经济应协调发展 ,维护农民利益。第二课 对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新经济政策新政新经济时代苏联成立苏联解体斯大林模式赫鲁晓夫改革匈牙利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第二单元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下的世界时间: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希特勒人物:罗斯福会议:事件: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一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192
7、9-1933年经济危机(大危机/大萧条)两条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 德日法西斯政权的建立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会议: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华盛顿会议会议: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事件:华盛顿会议会议:时间:1919年1937年(一战后二战前)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 时间: 地点: 操纵国:目的: 实质: 内容: 作用: 1919.1920巴黎凡尔赛宫巴黎和会凡尔赛体系英国首相劳合乔治、法国总理克里孟梭、美国总统威尔逊按实力重新瓜分世界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1919年6月,协约国与德国签订了凡尔赛和约,对德国的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等问题做出
8、了规定;19191920年,协约国还分别同德国的奥、保、匈、土签订了一系列和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欧洲、西亚和非洲战后资本主义世界的新秩序 1919年1月,战胜的协约国集团为了缔结和约,对战后的世界做出安排,在巴黎召开了会议。启示:弱国无外交,必须提高综合国力,反对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心议题:内容:与中国关系:时间:凡尔赛和约1919年6月28日对德国问题引发反帝爱国的五四运动领土军事政治赔款殖民地由法国收回阿尔萨斯和洛林禁止德国实行义务兵役制;不许拥有空军,陆军人数不得超过10万;莱茵河东岸50千米内,德国不得设防德国承认并尊重奥地利和独立由协约国设立“赔款委员会”,决
9、定德国战争赔款的总数德国的全部海外殖民地由英、法、日等国瓜分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背景: 时间: 地点: 操纵国:目的: 实质: 构成: 作用: 19211922华盛顿华盛顿会议华盛顿体系英、日、美协调美日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矛盾帝国主义的分赃会议1922年,九国代表签署了关于中国问题的九国条约,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四国条约、五国条约确立了帝国主义在东亚和太平洋地区的统治秩序 巴黎和会虽然暂时调整了帝国主义国家在西方的关系,但它们在东亚、太平洋地区的矛盾仍然十分尖锐,日、美之间的矛盾尤为激烈。(内容)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中心议题:内容:与中国有关系时间:九国公约1922年对
10、中国问题宣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与领土的完整,遵守各国在中国的“门户开放”、“机会均等”的原则目的/影响:实质/后果:为美国在中国的扩张提供了方便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1、成立:1920年2、宗旨:英法控制下维护凡尔赛体系的工具4、结果:英法操纵,美国没有参加3、实质:促进国际合作,维护和平与安全第三课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前面内容的联系第一次世界大战战后格局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格局War后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War后两极格局 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比较 如何认识凡尔赛华盛顿体系不可能持久?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是战后帝国主义国家
11、重新瓜分世界的结果。 由于战胜国对战败国的掠夺,加剧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 由于分赃不均,战胜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也进一步加剧; 此外,战胜国对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掠夺,也激化了被殖民人民与殖民者之间的矛盾。 因此,这一体系并没有从根本上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它不可能长期维持下去1 毛泽东为什么说华盛顿会议使中国“回复到几个帝国主义国家共同支配的局面”? 华盛顿会议签订的九国公约,表面上声称尊重中国的主权、独立和领土的完整,实际上是肯定了中国半殖民地的地位。因为它宣称要中国“门户开放”、让列强在中国的“机会均等”。这就打破了日本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独霸中国的局面,便利了美国在中国扩大
12、侵略势力,也便利了其它几个列强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是华盛顿会议“安排”的最大受害国。 2、怎样理解和评价“凡尔赛华盛顿体系”? 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建立了战后帝国主义的世界和平秩序,但这个秩序是极不巩固的。因为它不仅没有消除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矛盾,而且还加深了战败国与战胜国之间的矛盾。首先,凡尔赛体系并未能牢牢控制住德国,反而激起了德国对战胜国的巨大仇恨。尽管德国存在着领土丧失、军事上受限制、赔款等不利因素,但从潜力上讲,德国仍然是一个强大的国家。其次,华盛顿体系也未能有效地抑制日本,日本继续加强对中国的侵略,并准备有朝一日与美国再决高低。 第四课 经济大危机经济大危机时间:地域:原因:特点:影响:
13、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中心措施目的特点实质效果意义评价德日建立法西斯政权1929-1933年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和各国应对方法1929-1933年经济危机首发地:美国特点1、波及范围特别广2、持续时间特别长3、破坏性特别大罗斯福新政内容:恢复银行信用,调整农业,工业复兴法,举办公共工程目的:摆脱危机特点: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影响:美国经济缓慢恢复,资本主义统治得到稳定。经济大危机原因:表现:地域:时间:特点:影响:从美国开始,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19291933年范围广;时间长;破坏大(1)生产力遭到巨大破坏: 垄断资本家大量销毁商品,生产破坏; 工人大量失业,劳动人民生活恶化,社会矛盾加深(2
14、)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和社会危机: 资本主义各国社会矛盾尖锐,政局动荡; 各国资本家纷纷寻找出路,走上了不同的道路(美国:罗斯福新政; 意、德、日建立法西斯专政)一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处于相对稳定时期,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经济“繁荣”一时.但是这一“繁荣”的背后却孕育着严重的危机。垄断资产阶级盲目扩大生产,导致产品积压,生产过剩,引发了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背景:时间:措施(内容):方式:目的:实质:效果:意义:评价:1929-1933年经济危机,引起了政治危机1933年直接目的根本目的消除经济危机巩固(维护)资本主义制度中心措施是对工业的调整,颁布国家工业复兴法 是在不触动资本主义制度前提下,对资本
15、主义生产关系的一次成功调整。新政取得了显著成效。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在美国和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史上具有重要意义,为后来美国参加反法西斯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奠定了政治和经济基础;但它不可能改变资本主义制度的本质,无法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的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 评价=效果+意义+特点 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资本主义制度得到调整、巩固与发展; 资本主义国家对资本的宏观控制与管理得到加强; 美国联邦政府的权力明显增强。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它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但改变了资本主义经济运行模式,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发展
16、新模式效果意义特点“叹交换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也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 -罗斯福的就职演说(1)罗斯福上台时,美国面临什么样的局面?(2)罗斯福上台后,采取了什么样的对策?(3)罗斯福推行这一政策的目的是什么?(4)这一政策的中心措施是什么?评价罗斯福新政 ,判断对和错(1)美国经济缓慢地恢复过来,人民生活得到改善( )(2)为资本主义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提供了先例 ( )(3)彻底改变了美国的资本主义制度 ( )(4)说明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可以完全消除。 ( )经济危机新政在资本主义制度内部进行调整,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以消除经济危机
17、对工业的调整工业复兴法教材经典材料解读罗斯福新政的特点: 罗斯福新政“新”在哪里?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提高就业率的措施是根本目的:维护资本主义制度,巩固资产阶级统治局限性:没有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国家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和指导 对工业的调整。 兴建公共工程 美国罗斯福新政与苏俄新经济政策的 共同点和启示(1)共同点: 两国当时在经济上都面临着不同程度的困境。 都是根据本国国情,探讨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道路。都是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 都促进了经济的发展,缓和了社会矛盾,巩固了政权。(2)启示: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发展的手段,不是社会主义和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不同社会制
18、度可以相互借鉴优势和长处,取长补短,自我完善。 结合国情进行改革,走符合本国国情的发展之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生产力,促进社会的稳定和发展:美国三位著名总统:华盛顿领导美国独立战争,使得美国获得独立成为资本主义国家;林肯领导美国南北战争,解放黑奴,维护国家统一;罗斯福在经济大危机中拯救了美国。罗斯福新政取得了显著效果。4、富兰克林罗斯福在第一次就任总统演说中鼓励美国人民说:“真正让我们感到恐惧的,只是”恐惧本身。”你认为当时美国人感到恐惧的是A、经济危机B、法西斯的侵略扩张C、日本轰炸珍珠港D、美国宣布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5、罗斯福新政“新”在A、兴建公共工程B、采用国家干预经济办法消除
19、危机C、采取国有化的形式D、用改良办法6、美国国会通过国家工业复兴法的主要目的是、防止经济危机引起政治危机、改变经济制度,实行计划经济、防止盲目竞争引起生产过剩、改变政治制度,扩大统治基础第四课 经济大危机与前面内容的联系美国三位总统的功绩比较苏俄新经济政策与罗斯福新政比较与后面内容的联系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两种不同道路的比较与时事的联系奥巴马第五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法西斯势力的猖獗背景:表现:结果:1929-1933年的经济危机严重打击了资本主义国家德国纳粹主义标志:1933年希特勒上台暴行:(对内)一党专政;解散; 思想控制;迫害犹太人,焚毁进步书籍;(对外)影响:世界大战的欧洲策源地形成意大
20、利法西斯主义 1922年【不是经济危机诱发】日本军国主义标志:1936年广田弘毅组阁影响:世界大战的亚洲策源地形成特点:以军部为核心柏林-罗马-东京轴心集团威胁世界和平第五课 法西斯势力的猖獗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后面内容的联系面对经济危机走上两种不同道路的比较二战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事件:德国闪击波兰时间:1939年9月1日1945年9月2日慕尼黑阴谋苏德战争太平洋战争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成立斯大林格勒战役诺曼底登陆攻占柏林战役雅尔塔会议日本投降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原因时间性质绥靖政策进程启示爆发原因胜利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的不平衡直接原因:1929-1933年经济危
21、机的影响世界反法西斯国家团结战斗和世界人民的支持1939.9.11945.9.2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概念实质原因危害表现珍爱生命,反对战争,维护和平纵容法西斯的侵略爆发:扩大:结束:慕尼黑阴谋时间:地点:制造者:内容:实质:影响:结果:1938年9月德国慕尼黑德(希特勒)、意(墨索里尼)、英(张伯伦)、法(达拉第)四国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英法盟国波兰首先遭遇德国的进攻,英法也被卷入二战慕尼黑阴谋含义: 1938年9月,德、意、英、法四国政府首脑在德国的慕尼黑签订协定,规定捷克斯洛伐克必须在10天内把苏台德区等地割让给德国。历史上称这一事件为
22、慕尼黑阴谋。牺牲弱小国家的利益,纵容侵略的绥靖政策。使法西斯国家侵略野心膨胀,同时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加速了二战的爆发。绥靖政策概念:实质:原因:危害:表现: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不加以严厉制裁,而是希望以牺牲小国的利益安抚侵略者大国出于自身利益考虑,牺牲小国家利益,来安抚侵略者,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西方大国对法西斯侵略不满,但是又害怕法西斯国家的战争讹诈,想将祸水东引,把德国的侵略矛头引向苏联绥靖政策的影响极其恶劣,它使法西斯国家得寸进尺,侵略野心日益膨胀,也极大削弱了反法西斯力量。希特勒上台后,德军大肆扩军备战,吞并奥地利,没有受到制裁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的顶峰德进攻波兰,英法宣战但没有对
23、德国发动进攻世界大战的策源地形成一、欧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国家:德国; 政党:纳粹党2、标志:1933年希特勒以欺骗手段上台,世界大战的欧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表现:内政:德国纳粹党的恐怖统治:利用“国会纵火案”,打击德国共产党,逮捕和迫害大批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解散一切工会,取缔纳粹党以外的所有政党。强化专政机器,镇压迫害革命者和反法西斯战士。加强思想控制,焚毁大量进步书籍。掀起迫害犹太人的狂潮,疯狂迫害犹太人。外交:撕毁凡尔赛和约,疯狂扩军备战,并与意大利、日本结成了侵略性的军事政治集团。二、亚洲战争策源地的形成1、形成国家:日本; 政党:军部2、形成标志:1936年军部法西斯建立,世界
24、大战的亚洲战争策源地形成。3、表现:1931年“九一八”事变;1937年“七七”事变。全面侵华。三、“三国轴心”的形成 德、意、日三个国家对内实行恐怖独裁,对外疯狂侵略扩张,形成了欧亚两个战争策源地,相互勾结形成轴心国集团,最终导致了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影响:对世界和平构成了严重威胁。法西斯势力对外侵略扩张的具体事件:1、1931年日本占领中国东北三省;2、1937年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3、1935年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太;4、1936年意大利和德国武装干涉西班牙;5、1938年德国吞并了奥地利;6、1939年德国又吞并了捷克斯洛伐克;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1.原因: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
25、济发展不平衡。具体原因:德意日轴心国集团的疯狂侵略扩张。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2.进程(1)战争的爆发:1939年9月1日,德国突袭波兰,英法对德宣战(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1940年四、五月,德军占领包括法国在内的西欧和北欧许多国家。 英国也遭到了德军飞机的猛烈轰炸。意大利加入德国一方参战。 (2)战火的扩大:1941年6月,德国突然进攻苏联,苏德战争爆发(第二次世界大战战火扩大)。重大战役:莫斯科保卫战打破了德军不可战胜的神话,是德军遭受的第一次重大失败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珍珠港,重创美国太平洋舰队,美国对日宣战,太平洋战争爆发(二战战火进一步扩大并达到最大规模)。20世纪3
26、0年代英法美等国的绥靖政策目的:把法西斯国家侵略矛头引向社会主义苏联。出卖弱小国家利益,维持自己既得利益。表现:1931年,纵容日本发动九.一八事变,侵占中国东三省。 1938年9月,召开慕尼黑会议,签订慕尼黑协定,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顶峰)后果:客观上助长法西斯国家侵略气焰,加快大战爆发的进程。 严重侵害弱小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 英法美自食其果:二战中,法国被占领;英国遭到德国沉重打击;美国在珍珠港事件中饱尝纵容侵略苦果。教训:人类命运休戚相关,必须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人类生存发展面临的危机。对法西斯等邪恶势力决不能纵然姑息。正义的胜利一、联合国家宣言的发表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的形成1
27、、目的:彻底打败法西斯 2、原因:法西斯国家的大肆侵略,激起了世界人民的愤怒,各国逐渐走向联合。苏德战争和太平洋战争爆发,终于促成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的形成。3、时间:1942年1月 4、 参加国:美中苏英等26国 5、地点:华盛顿6、内容:保证用自己的全部人力、物力联合打垮法西斯国家。7、意义: (1)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正式形成; (2)壮大了反法西斯国家的力量,鼓舞了世界人民反法西斯的斗志,为最终打败法西斯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3) 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和不断壮大,改变了力量的对比,成为战胜法西斯的有力保证。 (4)反法西斯国家互相支援,协调作战,战斗力大大增强,逐渐扭转了战争的局势。二
28、、重大战役和事件1、斯大林格勒会战 :1942年7月1943年2月 苏德战场和二战的重要转折点。【战争的转折:1942年7月1943年2月,斯大林格勒战役(苏德战场和二战的转折点)。1942年6月,中途岛战役(太平洋战场的转折)。1942年10月,阿拉曼战役(北非战场的转折)。】2、诺曼底登陆 :1944年6月6日 美英联军开辟欧洲第二战场,使法西斯德国陷入了两面被夹击的境地,加速了法西斯德国的崩溃。3、柏林战役(结束的标志)1945年5月8日 苏军攻克德国首都柏林,德国战败投降。欧洲战事结束。4、日本投降 1945年8月15日日本无条件投降,1945年9月2日正式签字。二战结束。【9月9日,
29、向中国递交无条件投降书,中国抗日战争结束。10月25日,台湾光复,回归祖国。】雅尔塔会议1、目的: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 ,解决战后问题。2、时间:1945年2月 参加国:苏、美、英 地点:苏联的雅尔塔3、内容:(1)德国战败后由美英苏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2)决定成立联合国;(3)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作战。4、影响:进一步协调了反法西斯国家的行动,为彻底打败法西斯国家创造了条件。同时,也对二战后的世界格局产生了重大影响。 二战胜利1、影响: 消极影响:是人类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浩劫,几千万人失去生命,无数财产被毁。给人类带来了巨大的灾难。 积极影响:彻
30、底改变了世界面貌,影响世界历史的发展进程。二战结束后,一些战时的军用技术迅速转为民用,促进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产生与发展。受苏联影响,二战后世界上诞生了一系列的社会主义国家,促进了社会主义运动的蓬勃发展。沉重打击了英、法等帝国主义国家,推动了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的民族解放运动。影响国际关系格局的变化,战后形成两级对峙的冷战格局。2、二战性质:这是一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 3、胜利的原因: 、这场战争的世界人民反抗法西斯侵略的正义战争;、反法西斯国家建立了同盟;、反法西斯同盟的力量大大超过了法西斯国家的力量。 4、启示: 和平来之不易,世界大战的悲剧绝对不能重演; 国与国之间应和平共处; 正义必
31、将战胜邪恶,对邪恶势力不能纵容;战争给人类带来了沉重灾难,我们要热爱和平,反对战争;加强国际友好合作,应对人类面临的共同挑战; 遏制霸权主义、新殖民主义、恐怖主义; 不同社会制度和意识形态的国家在平等的基础上能够联合起来,对付人类生存与发展面临的挑战。加强国际合作,才能求得共同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第二次世界大战根本原因:帝国主义政治经济发展的不平衡慕尼黑阴谋:绥靖政策达到顶峰二战进程全面爆发:1939德国闪击波兰,英法被迫对德宣战扩 大:1941年德国突袭苏联进一步扩大:1941年日本偷袭珍珠港,太平洋战争爆发反法西斯力量的联合时间:1942年1月1日标志:联合国家宣言的的签署意义:加速了反法
32、西斯战争的胜利转折:19421943斯大林格勒保卫战雅尔塔会议:1945年 内容:走向胜利:诺曼底登陆(1944.6) 柏林战役(1945.5)胜利标志:1945.9.2日本签署投降书第二次世界大战给中国带来哪些影响?中国在第二次大战中的地位和作用? 日本由局部侵华到全面侵华,中国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国共由对立走向合作抗日,建立抗日期民族统一战线;中国的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组成部分,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了巨大贡献; 中国的国际地位大大提高;中国是亚洲太平洋战区的主要战场,牵制、抗击并歼灭了日本侵略者的大量兵力战略上有力地支援了亚洲太平洋战场及其他战场上的反法西斯战争; 中国的抗
33、战粉碎了日本军国主义称霸亚洲的野心,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取得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民族牺牲和历史的贡献。1、影响:2、地位和作用:背 景一 战二 战时 间交战双方导火线重大战役结 果性 质影 响:启示避免战争想说一句话帝国主义掠夺战争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正义战争帝国主义国家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19141918年1939年全面爆发1945年协约国与同盟国轴心国与同盟国萨拉热窝事件凡尔登战役莫斯科、斯大林百团大战台儿庄战役德投降同盟国失败协约国胜利法西斯败,世界人民反法战争胜利1.牢记战争伤痛,以史为鉴;反思大战的历史,远离战争拥抱和平;警惕军国主义复活;要大力发展经济,提高综
34、合国力,才对付侵略;争取独立与平等,提高综合实力,积极反对霸权,反对世界战争,维护世界和平;各国人民加强友好合作,团结互助,才能遏制霸权,新殖民主义,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1.两次战争都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灾难。但二战更残酷。 2.两次战争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消弱了帝国主义国家的霸权地位;3.两次战争都促进了社会主义力量的发展壮大; 4.两次战争后都是出现了亚、非民族解放运动的高潮。要和平不要战争,远离战争;人类和平共处两次世界大战比较教材经典材料解读每一政府各自保证对与各该政府作战的三国同盟成员国及其附从者使用其全部资源,不论军事的或经济的。 -联合国家宣言1、联合国家宣言签署的意义 ?国际反
35、法西斯联盟建立2、材料中的每政府指哪些政府?美英苏中等26个国家3、三国同盟指哪些国家?德意日法西斯同盟国家。阶段事件时间双方作用爆发德国闪击波兰1939.9.1德vs波第二次世界大战全面爆发扩大苏德战争爆发1941.6德vs苏war规模扩大太平洋战争爆发1941.12.7日vs美war规模进一步扩大协同作战国际法法西斯联盟成立1942.1.1标志:签署联合国家宣言转折斯大林格勒战役1942.7-1943.2苏vs德即是苏德战争的转折点,更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转折点最后的胜利诺曼底登陆1944.6.6美英等反法西斯盟军对德国开辟了欧洲第二战场,加快了德国灭亡的进程雅尔塔会议1945.2攻克柏林战
36、役1945.5.21945.5.8苏vs德war欧洲战场结束,法西斯德国灭亡日本投降1945.8.151945.9.2war结束最大规模1、观察图一二,欧洲政治版图在一战的变化与哪一条约有关?2、图三反映了德国法西斯的暴行,这一幕开始于德国希特勒上台后。你了解纳粹还有哪些暴行?国际反法西斯联盟的建立时间:主要国家:标志:意义:1942年1月1日美、英、苏、中等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内容:保证将用自己的全部人力和物力,联合起来,彻底打垮法西斯国家是打败法西斯的最重要的保证(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最重要保证);国际反法西斯联盟建立后,使得二战的性质变为世界人民的反法西斯战争,反法西斯国家相互援助,
37、协同作战,战斗力加强,逐渐扭转了战争形势雅尔塔会议 时间: 地点: 参加国首脑 目的: 内容: 作用:1945年2月美(罗斯福)、英(丘吉尔)、苏(斯大林)决定打败德国以后,要对德国实行军事占领,彻底消灭德国的法西斯主义; 同时,还决定成立联合国;苏联承诺在德国投降后三个月内,参加对日本法西斯的作战苏联的雅尔塔为了协调行动,尽快打败法西斯。积极:协调反法西斯盟国行动,加速战胜法西斯体现大国强权政治,侵害中国主权,雅尔塔会议对二战后苏美两极格局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二战之后世界政治经济的发展变化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经济全球化趋势亚非拉国家的独立与振兴世界格局的演变冷战中的对峙政治格局多极化趋势
38、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 美国)(苏联)第三单元 第二次世界大战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比较”两次世界大战中大国扮演的角色国家利益两次世界大战中同盟的构成经济危机与战争的关系一战后的格局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战后各国经济的发展;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形成的两极格局第四单元 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时间:国家: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二战后90年代)美国西欧(欧共体-欧盟)原因:日本根本原因主要原因政府适时调整经济政策大力发展科技教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二战后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变化美国(20世纪)五六十年代特点:原因:七八十年代 70年代特点:原因:70年代后期到80年
39、代初特点:(表现)80年代中后期特点:90年代特点:新经济特征:原因:美国经济持续发展,西部和南部发展尤为迅速。(1)占据广阔国际市场(2)大力发展科技教育(3)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4)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生活,创造比较有利的发展环境。美国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经济形势逐步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经济持续稳定发展,进入新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信息化和全球化(1)进行社会经济改革;(2)大力发展教育、科技,促进以信息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
40、; (3)完成了传统产业的技术改造。主要动力:知识创新和技术创新支柱产业:高新技术产业时期特点原因20世纪50-6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70年代后期到80年代初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20世纪90年代持续发展,全面繁荣 美国是世界上最富强的国家,占据了广阔的国际市场;大力发展科技教育改进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军事工业;政府注意改善人民生活经济受到严重打击,经济地位下降 经济发展弊端显露中东产油国大幅度提高石油价格,引发1974-1975年世界性经济危机经济缓慢回升,但受到通货膨胀的困扰 通货膨胀经济形势好转,但债务负担加重。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大的负债国 政府调整经济政策,债务沉重 经济持续
41、稳定发展,发展速度名列西方发达国家前列,进入了新经济时代。进行社会社会经济改革大力发展 教育 、 科技 事业的力度,促进以 信息 产业为代表的高新技术的发展;完成 传统 产业的技术改造与前面内容的联系美国历史发展的重大事件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形成的两极格局与西欧、日本经济发展的关系与“美苏争霸”形势变化的关系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第八课 美国经济的发展第九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西欧日本西欧经济的恢复和发展欧共体的成立欧洲联盟的成立时间特点原因时间成员作用时间基础/前身总部目的概况作用概况比较两国经济发展的异同对中国发展的启示西欧战后恢复原因表现欧洲的联合“欧洲共同体”原因过
42、程和表现影响欧洲联盟(欧盟)二战后,西欧面临严重的经济困难,美国的援助;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政府恰当的经济政策;采用第三次科技革命最先进的科学技术。20世纪50年代初,恢复到战前水平;20世纪5070年代,持续繁荣。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20世纪60年代,法国、联邦德国等成立“欧洲共同体”。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相互的合作。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发展。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1993年成立欧盟。使用欧元;人员、资本和货物自由流通;可在任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居住;力图在外交和国家安
43、全方面一致。进一步加强欧洲国家的联系和合作西欧经济恢复和发展 20世纪50-70年代时间:特点:原因:西欧经济持续繁荣美国为对付苏联,对西欧大量援助西欧国家发挥高素质的劳动力优势,采用最先进的科技成果,大力发展教育制定恰当的经济发展政策时间:成员:作用:欧洲共同体20世纪60年代对成员国经济的发展和国际地位的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法国和联邦德国等12个国家欧洲联盟(欧盟)时间: 基础前身: 总部: 目的: 发展: 性质: 概况:作用:1993年比利时布鲁塞尔在欧洲共同体的基础上成立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的提高,促进经济的发展,应对美苏两个大国货币:将逐步使用单一的货币欧元; 人民生活:欧盟成员
44、国内部人员、资本和货物可以自由流通,不同国家的人可以自由地在任何一个成员国工作、学习或居住; 外交:欧盟还力求在外交和国家安全等方面步调一致1、欧盟成立后,成员国之间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有利于经济的发展,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 2、欧盟成为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它的政治、军事的联合也对美国的霸权主义起到了一定的牵制作用。 二战后,随着经济的发展,西欧资本主义国家为保证自己的安全和国际地位,促进经济的发展,加强相互的合作。背景:2007年发展到27个成员国欧盟是一个区域性的经济政治组织(欧洲经济政治联盟)欧盟地位世界上最大的经济体西欧国家希望通过建立一个经济共同体,来振兴经济并降低未来战争的
45、可能性。 这说明了“欧共体”是在怎样的背景下建立的? A、二战结束后,各国都需要医治战争创伤,恢复发展经济,提高国际地位 B、当时形成了美苏争霸的格局,西欧各国需要密切互相之间的联系,维护自身安全和利益欧盟的成立对欧洲和世界分别产生了什么影响?给我们的启示?有利于欧洲经济的发展,提高了欧洲国家在国际上的地位;有利于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国家之间的合作将促进和平与发展,实现双赢和多赢。加强国际合作。日本经济时期主要原因主要表现(特点)二战后20世纪50至70年代20世纪70年代20世纪80年代后政治20世纪7080年代后,日本谋求世界政治大国的欲望不断膨胀,引起其他亚洲国家的关注和警惕。
46、美国在日本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美国的扶植;日本政府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科学技术,发展科技教育。经济迅速发展;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68年)经济发展速度减缓。19741975年世界经济危机的打击。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经济迅速发展。经济逐步恢复。时期特点原因20世纪50-70年代20世纪70年代中期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后日本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号资本主义经济大国(1968年)进行社会改革,推行非军事化政策20c50s,美国出于战略的需要,开始扶持日本朝鲜战争爆发,美国在日本大量采购军用物资,刺激了日本经济的繁荣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引进最新的
47、科学技术成就,大力发展教育和科学技术发展速度一度缓慢1974-1975年的世界性经济危机的打击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日本实行“科技立国”政策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发展政策大力引进最先进的科学技术,发展教育,培养人才得到美国在经济上的援助或扶植1.西欧和日本经济发展有哪些相同点?战后西欧与日本经济发展的原因比较。同异社会改革美国援助和扶植政府制定适当的经济政策(政府的宏观指导)重视教育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社会的相对稳定日本消除生产关系中的封建因素,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西欧加强与周边国家的经济合作你觉得其中哪些经验值得中国借鉴?善于抓住机遇,注意加强国际间经济联系要大力发展教育,培养人才积极引进先进科技,大
48、胆创新坚持改革开放,坚持社会主义道路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经济发展战略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美国经济发展的比较(三足鼎立)与后面内容的联系与“第三次科技革命”的关系与“马歇尔计划的联系”与“一超多强”局面的联系第九课 西欧和日本经济的发展第十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改革解体赫鲁晓夫戈尔巴乔夫时间:目的:内容:效果/特点/失败原因:首次冲击斯大林模式目的:时间:内容:结果(2)/影响/具体表现:时间:原因:导火线:实质:第五单元 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时间:国家:20世纪50年代20世纪90年代(二战后90年代)苏 联匈牙利事件:人物:赫鲁晓夫卡达尔戈尔巴乔夫叶利钦赫鲁晓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苏联解体匈
49、牙利改革、东欧巨变第十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赫鲁晓夫改革时间:目的:内容:效果/特点/失败原因:首次冲击斯大林模式1953年上台;1964年下台针对斯大林时期存在的一些弊端在经济、政治方面改革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斯大林模式,但并未根本改变苏联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第十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戈尔巴乔夫改革导致苏联解体目的:时间:内容:结果(2)/影响/具体表现:1985年上台;针对苏联经济发展面临的停滞局面先经济改革,但没有取得成果80年代后期转到政治方面经济 苏联的经济增长速度和人民生活水平进一步下降政治 政治体制急剧变化:由一党制转变为多党制;国家权力分散;各加盟共和国脱离苏联的趋势随之加强:民族
50、分离主义加强,最终导致苏联解体第十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苏联解体时间:原因:导火线:实质:1991年底根本: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阻碍了苏联的发展直接:戈尔巴乔夫改革的失败外部:西欧“和平演变”战略 1991年8月19日“八一九事变”戈尔巴乔夫实际上失去了领导国家的威望和能力,俄罗斯领导人叶利钦控制了全局社会制度发生变化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列宁”、“斯大林”的联系与“苏联成立”的联系与“斯大林模式的联系与后面内容的联系与“美苏争霸”的关系与“冷战”联系与“一超多强”局面的联系第十课 苏联的改革与解体第十一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匈牙利改革东欧剧变目的:内容:特点:背景:结
51、果:时间:原因:实质:实质:二战后,东欧社会主义国家大都按照斯大林模式进行经济建设,走了不少弯路,先后进行了改革。推动经济的发展见书p65东欧最早,效果较好使匈牙利的政治经济形势逐步稳定对适合本国国情的社会道路的探索20C80S(在苏联解体前)教训:启示:根本(内部):照搬苏联的一套做法,东欧各国经济发展缓慢引起了政治危机;外部:苏联戈尔巴乔夫“新思维”改革的影响;西方国家“和平演变”的鼓励政策从社会主义向资本主义的和平演变,是国际社会主义运动的一次严重挫折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经济建设首先应符合本国国情,然后积极学习外国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不能照搬别国模式坚持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坚持独
52、立自主的内外政策大力发展生产力,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显示社会主义的优越性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实行依法治国加强执政党建设,维护党的领导地位。表现:南斯拉夫一分为五捷克斯洛伐克一分为二民主德国和联邦德国合并,实现统一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苏联改革、解体”的联系与“斯大林模式的联系第十一课 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改革与演变 与后面内容的联系与“美苏争霸”的联系时间:国家:20C50S20C90S(二战后90S)印度埃及事件:古巴;巴拿马第六单元 亚非拉的奋起以色列、阿拉伯印度独立埃及独立;收回苏伊士运河;非洲独立年;纳米比亚中东冲突古巴独立;巴拿马运河1947年尼赫鲁1947年,英国实行印巴分治,
53、后来印巴独立印度独立,后来印巴分别成立了共和国印度独立时间:领导人:方式:结果:第十二课原因:二战后,印度民族独立运动高涨意义:影响:印度独立,后来印巴冲突不断印度独立后,工农业有了巨大变化,科技领域成就卓著。最先:北非1952年,埃及爆发了反帝反封建革命,以纳赛尔为首的革命力量发动武装起义,赢得埃及的真正独立1956年,埃及宣布将苏伊士运河收归国有(第二次中东战争)非洲独立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1960非洲独立年:(时间)1990年3月21日纳米比亚宣告独立,(标志/意义)标志着欧洲殖民者入侵和奴役非洲长达五个世纪历史的结束,帝国主义在非洲的殖民体系最终崩溃。第十二课 20世纪五六十年代,
54、非洲先后有三十多个国家取得独立。其中,仅1960年一年就出现17个独立国家,因此这一年被称为“非洲独立年”1990年纳米比亚独立:1952年,埃及独立:1、1959年,古巴通过武装斗争,推翻美国扶植的傀儡政权,建立革命政府,走上社会主义道路拉丁美洲古巴独立巴拿马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开始,到1999年底从美国手中收回巴拿马运河的主权第十二课2、新政府努力发展经济,实行土地改革,废除封建大庄园制;没收美国垄断资本在古巴的工矿企业。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上册“印度的殖民史”与上册“三角贸易”第十二课 亚非拉的奋起巴以冲突中东地区背景国家原因阿拉伯 VS 以色列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英国宣布结
55、束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以色列国成立后至1973年,阿拉伯国家和以色列国之间就发生了四次战争,史称“中东战争”第十三课表现关键后果一战后,英国获得在巴勒斯坦的“委任统治权”,支持犹太人迁入;二战后,联合国通过巴以分治决议;1948年,犹太人国家以色列国建立。 中东重要的地理位置和战略地位(两洋五海三洲之地) 资源之争:领土之争争夺的实质问题、丰富的石油资源和水资源的争夺宗教冲突:对耶路撒冷的争夺,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的信徒把它看作自己的”圣城“种族矛盾:阿拉伯人和犹太人(巴勒斯坦和以色列)大国的争霸介入巴以双方陷入报复与反报复的恶性循环,影响双方经济和社会发展。对中东地区进程做出重大
56、贡献的人物:和平进程艰难:巴勒斯坦的阿拉法特,以色列的拉宾和佩雷斯 90年代,中东地区出现转机, 1994年巴解组织领导人阿拉法特与以色列领袖拉宾和佩雷斯会面,达成巴勒斯坦自治协议,获诺贝尔和平奖, 21世纪初,巴以冲突升级、加剧。中东和平之路:中东矛盾只能通过和平谈判方式解决;切实履行联合国关于中东问题的有关决议;划干戈为玉帛;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凡尔赛和约与“世界三大宗教”的区分第十三课 动荡的中东地区 二战后国家的发展变化时间:国家:20C50S20C90S(二战后90S)美国、西欧(欧共体-欧盟)、日本(资本主义)苏联、匈牙利 (社会主义)印度、埃及、古巴、以色列、阿拉伯(第三世界)第七
57、单元 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时间:关键词:1947年至今(二战后至今)冷战两极格局多极化趋势一超多强经济全球化第十四课 冷战中的对峙定义:冷 战美国带领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采取除武装进攻外的一切手段的敌对行动。原因: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根本原因)意识形态的不同造成的矛盾表现:政治上:经济上:军事上:杜鲁门主义开始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1947年3月)马歇尔计划建立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1949年美国建立北大西洋公约;1955年苏联建立华沙条约组织影 响:两强相争,造成世界长期动荡不安,地区冲突不断;两大军事集团彼此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两极格局结束标
58、志:1991年苏联解体二战后,美国经济、军事实力居世界第一位,推行霸权主义。但又不得不正视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冷战中的对峙杜鲁门主义时间:提出者内容“遏制共产主义”、 、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标志杜鲁门主义的出台,标志着美苏冷战局面开始的标志两极格局形成的标志美国建立了 (1949年)苏联建立了 (1955年)美苏冷战局面形成的原因(1)美苏国家利益的冲突(2)美苏意识形态不同造成的矛盾美苏冷战局面对世界局势的影响(1)造成世界长期动荡不安,地区冲突不断;(2)两极格局结束的标志二战后世界格局的演变1947年3月杜鲁门干涉别国内政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杜鲁门主义的
59、出台华沙条约组织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根本原因)1991年苏联解体美苏相对均势,两强对峙,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冷 战杜鲁门主义时 间:提出者:标志:内 容:作 用:1947年3月杜鲁门遏制共产主义,干预别国内政,加紧控制其他国家的纲领和政策标志着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美苏之间的冷战开始1947年“杜鲁门主义”的提出,标志着冷战开始。阶段美苏领导人典型事例争霸态势变化原因第一阶段第二阶段第三阶段时间50年代中期60年代初期60年代中期70年代末80年代肯尼迪VS 赫鲁晓夫尼克松VS 勃列日涅夫里根 VS 戈尔巴乔夫既有缓和又有紧张,优势在美国苏联处于攻势,美国转攻为守(苏攻美守)美国采取强硬态度,
60、苏联全面收缩,美国同意有限缓和(美攻苏守)古巴导弹危机美发动对越南的战争苏联对阿富汗的战争苏:经济的恢复与发展,要求与美国平起平坐美:陷入越战泥潭; 苏:经济、军事实力增强苏:经济落后于美国争霸造成极大伤害,加剧经济困难,激化社会矛盾美苏对峙第十四课 冷战中的对峙与前面内容的联系与后面内容的联系战后美国经济的发展战后苏联的发展变化一战后的格局当今世界的格局第十五课 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什么是世界格局?表现:决定因素:典型冲突:指的是一种相对稳定的国际关系体系。随着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美苏对立的两极格局不复存在,暂时形成了“一超多强”的局面,世界政治格局朝着多极化方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代收付款业务合作合同版B版
- 2024年产品市场推广及销售代理合同
- 江南大学《电力变换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佳木斯大学《药物分析专业创新创业拓展》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供水设施建设项目井施工合同版
- 2024基础型货物承运协议模板版B版
- 佳木斯大学《离散数学》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暨南大学《英语听说I》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合伙人股份转让协议模板范例
- 暨南大学《基本财务会计》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知识产权维权授权书
- 第23课《孟子》三章《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公开课一等奖创新教学设计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 餐厅预防食品异物课件
- 郑州大学801经济学基础(政治经济学、西方经济学)历年考研真题汇编
- 2022年新高考重庆政治试卷真题(解析版)
- 消毒供应中心标准预防与职业安全
- 信息技术新旧课标对比
- 校园安全教育全面防范校园网络暴力
- DB32/T 4700-2024 蓄热式焚烧炉系统安全技术要求
- 杨靖宇英雄事迹心得体会3篇
- 月季花如何修剪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