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题丨媒介融合_第1页
真题丨媒介融合_第2页
真题丨媒介融合_第3页
真题丨媒介融合_第4页
真题丨媒介融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真题I媒介融合【2017年媒介融合的真题】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 基础简答题:请结合媒介融合谈谈传统媒体如何转型。浙江 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简答题:媒介融合对新闻编辑提出 了哪些新要求?华东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论述题: 媒体融合的形态有哪些?复旦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 力论述题:以中西方媒体为例,简述媒介融合下“中央厨房” 式的新闻内容生产与分发机制,结合理论和具体事例,谈谈 你对这种模式的看法。上海交通大学简答题:简述“媒介融合” 现象,并结合实际论述之。南昌大学新闻传播业务论述题: 以某一媒体为例,介绍其媒介融合的具体做法并给出评价郑 州大学新闻基础论述题:论述媒介融合。【媒介融

2、合】媒介融合一直是近几年高校出题的热点,最初大多是以名词解释的形式出题,但是随着媒介融合 的概念越来越频繁的出现并且其进程不断深化,越来越多的 学校对它的考察已经不是停留在概念解析的层面上了,而是 要求考生对其有更加深入的认识和理解,能够将这个概念运 用到一些具体的事例中。因此,理解媒介融合的概念只是第 一步,理解概念之后要做的是学以致用。媒介融合的概念 多视角来看最初是由美国马萨诸塞州理工大学教授卜浦尔认为,“媒介融合”就是“各种媒介呈现出一体化多功能的发展趋势。从本质上讲,融合是不同技术的结合,是 两种或更多种技术融合后形成的某种新传播技术,由融合产 生的新传播技术和新媒介的功能大于原先各

3、部分的总和”。随 后中西方学者提出了很多不同的概念,这些概念大致有以下 四类:1.在微观层面上强调媒介融合的技术基础作用和驱动 作用。最初提出“融合”概念的学者,以及有更多技术背景的 学者往往表现出这种类型的特点。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尼葛 洛庞把媒介融合理解为“各种各样的技术和媒介形式都在汇 集到一起”。清华大学新媒体传播研究中心熊澄宇认为媒介融 合是指“所有的媒介都向电子化和数字化这一种形式靠拢,这 个趋势是由数字技术驱动的,并在网络技术的推动下变得可 能。2.从中观层面出发,研究范围主要涵盖传媒技术融合、 传媒产品形态融合、传煤运作系统融合和传媒组织机构的融 合等方面。密苏里心理学院三位教授

4、给出的报告里,媒介融 合是大众传播业的一项正常的项目或者说是一个渐进的发 展过程,它整合或利用处于单一所有权或混合所有权之的报 社、广播等电子媒体,以增加新闻和信息平台的数量,并使 稀缺的煤体资源得到最优配置。3.从宏观层面出发,概念不 仅包括上述两类定义的内容,而且强调社会监管和规则的融 合,受众的参与以及媒介融合的经济学以及社会学后果。把 媒介融合的概念分为三个方面:媒体业务和煤体本身的融合, 规制和规则的融合,用户对媒体的互动使用与参与的融合。4.从大传媒业角度出发,内容涵盖传媒业、电信产业、IT产 业、电子产业等所有参与到媒介融合中来的产业。美国学者 雪莉贝尔吉认为融合是指由于技术的进

5、步,出版、传播、消 费者电子和计算机产业之间的界限趋于模糊的现象。问同时, 她还把融合看作是“不同媒介产业相互作用的过程”。我们总 结出媒介融合四个必不可少的内容:(一)传媒组织的整合。 1996年至2001年间,我国报业集团、电集团在政府力量的 指引下形成,其整合后的传媒集团井没有发生理想的融合效 应。如今的传媒组织整合却是在技术力量的推动之下进行的。 2002年3月的北京“千龙网”首次以产业的形式实现了电视、 报纸、广播和网络的融合,当今美国较大规模的近30家企 业集团,都融合了电台、电视台、报刊、网络、音像、出版、 电影等多个传媒组织在内。(二)媒介内容的融合,指分属于 不同媒介形态的内

6、容生产,依托数字技术形成了跨平台和跨 媒体的使用,利用数字化终端,形成多层次、多类型内容融 合产品。融合内容从内容来源可划分为报纸、杂志、书籍、 广播、电视、互联网等,从形态上可分为文本、图片、影像、 声音等。(三)传播渠道的融合,指原来不同形态的煤介产品 传播信道的融合与互联互通。具体来说,传播渠道主要是指 电信网、广电网、互联网三个信息传输渠道。各类文本、图 片、影像、声音等依托数字技术和网络技术,以数字化的形 态不仅可分别经由电信网、广电网和互联网渠道分发给使用 不同数字终端的受众,而且三网可互联互通。表现在技术上 趋向一致,网络层上可以实现互联互通,业务层上互相渗透 和交叉,应用层上使

7、用统一的通信协议,从而实现网络资源 实现最大程度的共享,也使不同的产业进行融合。(四)媒介 终端的融合,指将多种媒体功能整合在一起,以一种开放的 终端平台将信息和服务传递给使用者。从目前的运作情况看, 媒体终端融合平台主要是指3C融合,指计算机、通信、电 子消费终端产品的融合。具体的产品类型包括电脑、手机、 电视、电视、广播、电子终端设备、数字终端设备等。可大 体分为两类(1)借助于网络出现的网络电视、电子报纸、 杂志、博客、播客等。以IPTV为例,随着视频压缩技术和 流媒体传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统的电视节目可以通过高速 互联网实现直播、点播以及时移播出,最大限度地满足受众 的观看需求;又如微

8、博的出现与发展等。(2)借助于手机出 现的手机报、手机电视等。媒介融合的阶段性第一阶段最初的“媒介融合”是组织的融合,这种结合往往是依靠外部的力量(如行政力量) 使媒体结合成一个共同体,如中国的许多报业集团都属于这 种类别,结合以后这类集团往往只是名义上的,只是一种十 分松散的组合,往往还是处于各自为政的状态,没有形成有 机分工的态势。第二阶段“资本融合”比前一阶段有了很大的进步,因为它是在市场“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使有实力的媒介集团在资本市场上完成对其他媒介或媒介集团进行收购或者两个媒介组织之间通过资本市场进行的合并。第三阶段“传播手段融合”阶段,所谓“传播手段融合”从小范围来说指利用新技术

9、改造传统媒体;从大范围来说指大型 的传媒集团不同媒介的传播手段在一个大平台上进行整合, 实施这些媒介之间的内容相互推销和资源共享,报纸、广播 电视、网络全部用一套班子,由“多媒体编辑”统筹策划,将 采回的材料和新闻用于集团旗下的各个媒体。我们需要说明的一点是由于传媒发展阶段不同以及发展环境不 同,东西方在媒介融合中也有所不同:西方首先表现在媒介 组织的融合上,因为西方一个媒介公司既可以拥有电视台, 又可以拥有网站、报纸要将技术发展提供的可能性转变为媒 介产业的现实经营模型从自身的融合做起成为第一步。而我 国媒体一般先进行传播渠道的融合,随后是传播内容的融合 以及接受方式的融合。这是因为我国传媒

10、一般只拥有一种主 要的媒体,这就促使媒体利用“壁垒”最小的技术,融合自身 的传播渠道。如隶属人民日报社的人民网2007年4月推出 人民宽频,开设新闻访谈等12个频道,一点播和直播形式 提供网络视频服务。媒介融合的条件1.数字化推动 媒介融合是建立在以数字技术为基础的各 种介质、媒介形式的整合,是以字节为基本单位的媒介类别的聚合,正是因为数字技术可以将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统一转化为比特,使得媒介融合有了技术基础。随着卫星技术、数字化技术和网络技术的进步,以及这些技术在广 电、通信领域的全方位渗透与应用,传统媒介的界限渐渐模 糊,新媒体形式层出不穷,媒介终端可实现功能逐步强大。 2.产业政策为了

11、推进媒介融合,发展文化产业,西方发达国 家出台了相应的法规和政策。在我国政府为媒介的融合渗透 营造了良好的政策氛围。如:以报刊媒介为例,据新闻出版 总署介绍,自2004年报刊社被获准参与图书广播电视网络 等其他媒体形式的经营,形成立体化经营的跨媒体集团,报 刊业将会在打破行业和区域壁垒,跨地区跨媒体经营等方面 实现新突破。虽然目前没有文件明文禁止广电和电信的互相 渗透,但媒介融合的潮流不可阻挡,在IP电视、手机电视等 业务上,不少企业已经在不抵触政策的前提下,做了一些试 验和探索。媒介融合的原因1.受众的需求是媒介融合的动力。人们要求 随地获得信息,这就要求传媒作为内容生产者以快捷的方式 生产

12、。边生产,边传播,边消费,这样的模式实际上给整个 生产流程的建构和理念的形成都提出了要求。 媒介融合 使各类媒介,尤其是传统媒介之间不再像过去那样径渭分明。 它可以融合各种传播介质的长处,根据不同受众的个性化选 择,制作不同类型的信息产品来满足受众的需求,形成小众化和分众化传播。2.从媒介自身来讲,可以实现媒介资源利 用最大化,可以实现传播效果最大化。日趋激烈的竞争使深 化改革既成为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又成为媒体加快自身发 展的内在要求,通过媒介融合可以大幅度降低传播成本,取 得规模经济和范围经济效应,集中各种媒介的优势,整合传 播内容,最大限度的提高受众的覆盖率,够周形成强势媒体 的基础。媒

13、介融合出现的问题1.新兴媒体监管问题的存在。随着媒介 融合的发展,条块分割的原有管理体系已经不适合媒介发展 的需要。媒体本身是融合的、监管是分割的,这肯定导致不 能很好的融合。2.媒体融合的平台较少。在现阶段真正称得 上的媒体融合平台的只有互联网。媒体的融合需要跨媒体的 组合。在没有跨媒体组合也没有跨行业组合的前提下,“我们 国家媒体融合的前景何在?”。3.意识形态的阻碍。如报纸虽然可以进行采访报道,但却不可以办电视台、广播台。 此外,绝大多数的网络媒体没有采访报道权,同时也不允许 兴办电视台、报纸。在这种情况下,媒介融合所需要的多媒 体平台往往无法搭建起来,至多成为报纸加网络或电视加网 络的

14、简的模式,这抑制了我国传媒业的纵深发展。4.政策性 壁垒的阻碍。我国现在传媒业的定位是“事业单位、企业化运作”,但这两者之间存在着角色冲突。按地域划分、有等 级差别的传媒业无法进行市场化运营,无法适应媒介融合的需要。5.盈利模式单一。在媒介融合的过程中,传媒业的盈利模式还比较的一,虽然传统媒体也尝试过短信新闻、 手机电视、网络杂志、网络电视等融合形式,但大多数形式 由于各种原因而未收到理想的效果。媒介融合形成的新产业 链以及衍生出的新的盈利产品和服务还比较少。6.在媒介融 合的大背景下一方面打破时间与空间的限制,但另一方面也 加强了对技术的依赖,淡化了人与单个实体人、实体群体的 交流,将人与人人与社会置于一种隔离的状态下。媒介融合的发展趋势1、媒介融合将更加注重资本的纽带作 用。近年来中国媒介产业发展过程中,资本运作形式逐渐趋于 多元化,资本融合渠道在慢慢变宽。媒介产业的部分领域已经 允许民营资本和国外资本进入。2、媒介融合更趋向于多元 化。西方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媒介产业融合给我们带来重 要启示:随着信息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