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十二章 电视新闻摄影的美学观念【本章节教学内容】第一节、思维观念第二节、视觉观念第三节、记录观念第四节、表现观念 第一节、思维观念 1、新闻以传播真实信息为根本目的。具有时新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的事实本身往往就包含着能够引起受众极大兴趣,具有感染力,能够刺激人的感官知觉或想像力的个性特征,也就是包含着美感因素在里面。如:“挑战者号” 航天飞机升空后爆炸,事件本身不是喜悦的,但从知情权获得尊重这方面来说,受众内心是平衡和满足的。 一真实为美第一节、思维观念 2、对新闻而言,人们期待看到生活中本来的、朴实的、自然存在的事实,而对形象是否具有一般意义上的美学特征,比如优雅、秀丽等等,
2、是忽略不计的。 如:美国辛普森案的新闻报道,电视直播了警车追逐辛普森直到捕获辛的全过程,虽然紧张激烈,但肯定比不过美国警匪片的追逐戏的更紧张、更精彩,视觉的调度也没有故事片中的快速多变、形式感强。但它的收视效果、影响的深度广度远超过一般的警匪片。 一真实为美第一节、思维观念 3、新闻事实的美感因素,观众的审美期待要求:传播的内容只有是真实的,才是美的。新闻传播者必须以此指导自己的新闻实践如:80年代前,我国的电视新闻创作中流行:为了不给社会主义“抹黑”,一般找漂亮的人在漂亮的背景前表演一番,或是对拍摄对象的言谈举止、生活环境改造一番,使之符合拍摄人员的审美眼光。结果,画面中的形象漂亮了,画面造
3、型好看了,但观众却感觉到不真实、不可靠,观看时不能进入对画面的审美感知状态,甚至产生反感情绪。 一真实为美第一节、思维观念 1、用形象说话包含两层意思:摄取到典型的具有一定逻辑叙述能力的画面;把创作者的观点处理于形象的背后选择与组合之中。典型形象:就是能代表新闻事实发展过程中的关键形象重点形象,能反映事物本质特征的形象;在新闻报道中具有强大的实证力量,能起到以一当十的作用。 如:焦点访谈仓储粮是怎样损失的,反映官僚主义导致的一粮库51天没开门、没检查,导致176万斤的储备粮遭受巨大损失,拍摄者抓住了打开仓库门时粮食堆上的情景:老鼠奔逃、群蛾乱飞,并把镜头及时地推成了粮食表面的特写。整个报道因此
4、更具有可信性、说服力。 二用形象说话 第一节、思维观念 2、要重视画面形象的全面性。典型画面必须放置在一定空间或时间中才能显示出典型性,可由一个或若干个画面来完成,是画面形象自我实证的一种手段。如:1988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奖特等奖新闻振兴开封座谈会开成了催眠会,曾引起了很大争议:从画面上看不出到底有多少人在睡觉,睡觉的人占与会者人数的比例如何;镜头反复对准了几个人拍,才造成整个会场似乎都在睡大觉的视觉效果。 二用形象说话 第一节、思维观念 3、将报道者的观点处理于画面形象的选择与组合中。面对任何新闻事件,创作者都会有自己的判断、认识,必然有主观的成分;但如果把主观认识通过画面形象表现出来,而
5、不是通过语言文字表达出来,一般能收到真实客观的效果,容易为观众所接受。如:1995年中国电视奖一等奖新闻检查团来了!走了!报道是哈尔滨市在全国城市卫生检查团到来前后截然不同的市容市貌,揭露有关部门及工作中存在的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作风。报道者的批评意图明显,但在这条新闻中文字报道部分没有一句话表达这种观点。 二用形象说话 第一节、思维观念 第一组画面:检查团来之前有关部门的人员忙着清理街道,遣散闲杂人员,关闭有碍观瞻的小饭店,查封不合格单位的情景;第二组画面:检查团来的时候,市面几处有代表性地段清洁的面貌;第三组画面:检查团走后,以同样的造型手段拍摄的同样几个地段,又呈现出脏、乱、差的面貌。通
6、过三组电视画面,把形式主义、弄虚作假的表现和危害,鲜明有力地表现了出来。报道者的观点虽然不着一字,但观众十分容易从画面的展示和组合中发现并接受这一主题。检查团来了!走了! 第一节、思维观念 4、在我国,曾经忽略电视新闻用形象说话的特点。“主题先行”:先有明确的宣传意图、观点、思想,并写好“文学脚本”和完整的解说词,甚至规定好画面形象,然后再到生活中去寻找或组织拍摄。“主题先行” 的实质是用画面来图解主题,形象的捕捉、组合势必有许多不符合生活本来面目,不合生活逻辑的地方。结果:画面形象不真实,没有信息量,没有说服力,显得虚假做作;只能用大段的主观性议论来阐述主题。 二用形象说话 第二节、视觉观念
7、1、视点:是指摄影机的拍摄点,体现的是拍摄者与所记录的形象之间的空间关系,其视觉效果让观众得以认识新闻事实。2、新闻节目的视点反映的是拍摄者在新闻现场的观察点,不是机械的视点。3、观众通过新闻画面可以感受到摄像记者在新闻现场的记录方式、记录行为、记录心态,并以此来判断所见形象的真实与否、是否合理。 一视点建立画面真实感的基础 第二节、视觉观念如:拍摄先进人物的模式:主人公忙于工作,深夜才回家,一脸疲倦地开门走进室内,脱下外衣走到镜头前,旁若无人地看着已经入睡的孩子,悄悄地吃饭,可是仍放不下工作,于是又坐在书桌前苦思冥想,等等。由画面的记录视点,观众从一开始就能够推测出拍摄者的位置摄像机在被拍摄
8、对象的家里。深更半夜摄像记者先人而入,“躲”在别人家里是否合理?被摄对象进入家门后没有对摄像机镜头和拍摄者在场而做出反应看,显然是拍摄者与拍摄对象之间事先已有默契。画面视点表示这是拍摄者与被拍摄者之间的一次合作,画面表现的内容是他们事先设计和安排的。观众对画面所“记录的事实”能有多少信任感和真实感呢? 一视点建立画面真实感的基础 第二节、视觉观念如:一个男青年正在演播室门口打扫卫生,他在擦门框时门是关闭的。如图A。如果为拍到他擦门框时的面部表情,摄像机将我们的视点瞬间带到门内向外看,如图B。第二个视点的出现在新闻片中显得不合情理,有摄像人员对被摄人物导演摆布的痕迹。在影视剧中,由于视点的假定性
9、,是可行的。一视点建立画面真实感的基础 第二节、视觉观念第二节、视觉观念如:摄像机在对采访者与被采访者记录表现时,瞬间出现带有被采访者过肩的采访者的反打镜头。这个视点从何而来?从门后?如果不用带有被采访者过肩的采访者反打镜头,效果会好一点。 一视点建立画面真实感的基础 第二节、视觉观念第二节、视觉观念第二节、视觉观念如:摄像机在对采访者与被采访者记录表现时,瞬间出现带有被采访者过肩的采访者的反打镜头。这个视点从何而来?从门后?如果不用带有被采访者过肩的采访者反打镜头,效果会好一点。 一视点建立画面真实感的基础 第二节、视觉观念第二节、视觉观念第二节、视觉观念4、近二十年来,观众积累起的收视经验
10、已足够识别大多数拍摄手段反映的是何种拍摄行为。创作者应十分慎重地对待拍摄观点的问题。 如:医生下班后去病人家与患者及患者家属交流之后,告别回家;在医生家里,医生的爱人在准备晚饭,医生开门进来,与老伴聊刚才在患者家里的所见所闻。这两个画面段落,前一个是跟在医生后面,后一段是先于医生进了家门;虽然多机拍摄已不罕见,但观众并不知道创作者是如何获取画面的,看到的是创作者记录视点的跳跃和前后不一致,给人一种创作者对拍摄对象的行为进行了干涉、摆布的感觉。 一视点建立画面真实感的基础 第二节、视觉观念5、视点的合理性还表现在同一场景中镜头与镜头的瞬间转换的合理上。 如:某台拍摄的一个访谈节目中,采访者与被采
11、访者面对面坐着,从记者的过肩镜头去观察被采访者,我们发现被采访者的背后紧挨着书橱,可是当记者提问时,画面插入的却是被采访者的过肩镜头,这样的镜头用作插画面在节目中出现了四次,有足够的时间让观众发现其中存在的视点问题。即:被采访者身后是书橱,拍摄者怎么可能透过书橱拍到被采访者的过肩镜头呢?毫无疑问,这些镜头是经过二次拍摄完成的。影响对整个节目的接受和认同。 一视点建立画面真实感的基础 第二节、视觉观念藏好“无形的手”不做“掩耳盗铃”慎重“隐藏的摄像机”一视点建立画面真实感的基础 第二节、视觉观念1、纪实显示了对客观事实本来面貌的尊重,展示了视觉形象内部的逻辑性和可信性。表象:同期声、长镜头、记录
12、生活原生态、时空的连续、叙事的完整实质:是对现实生活的尊重,对观众读解作品权利、能力的尊重。二纪实建立画面真实感的呈现方式 大量细节可以增强画面的真实感。使用纪实手法反而暴露出不真实的新闻性节目,肯定违反了新闻报道事实的基本原则。比如:让被摄对象背记者为其准备好的稿子等。第二节、视觉观念现代纪实指导下创作的电视节目注重不加伪饰地直接地展示生活原生态如:山洞里的村庄讲的是云南一个十分偏远的山村集资拉电的事情,其中的矛盾纠葛集中反映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传统的地域、家族观念,以及改革开放的冲击对农村建设、基层组织发挥作用方式的影响,对人们的思维、行为方式的影响等深刻的内容。 二纪实建立画面真实感的
13、呈现方式 第二节、视觉观念记录了老实本分、保守、精明的李朝臣老人的日常言行。在村里,他是最老的小辈,公共场合他总是充当为众人提供笑料的角色;在家里,他是长辈,大权在握,治家有方,很有尊长气派;在大城市里来的文化人面前,他一脸沧桑地感叹:“累啊,难得为人哪!”他最开始对集资拉电抱观望态度,一直不肯交钱,哭穷,拉电的人要撤离村子的时候,他不失时机地交钱拉上了电,而且当晚就搬出了众人皆不知,但显然是储备已久的全村第一台切草机,充分地利用起了电的功能。解说词讲道:“老人更明白电的好处,只不过以自己的方式表明对村里工作的看法罢了。” 山洞里的村庄 第二节、视觉观念2、组织视觉形象的纪实方式,就像看生活本
14、身一样,更容易具有真实感。 营造可经历的情境:具体的时间、地点、人物,具体的行为过程是营造情境的基础。是一种营造真实感的有效手段。 如:望长城中在农民杨大爷家过中秋一个段落。 二纪实建立画面真实感的呈现方式 第二节、视觉观念摄制组拍摄当地过中秋的习俗,来到杨大爷家。画面交代做中秋月饼的过程,人们忙碌、专注同时又有些兴奋的动作、神态,热气腾腾做月饼的场面把观众带入节日的氛围中。月饼做好了,一家老老少少坐在一起吃月饼。一开始人们都不说话,迫不及待地吃饼、吃梨,然后,这家的老人开始与主持人焦建成聊天,似乎很偶然,杨大爷讲他1958年曾到北京打过鼓,于是,主持人就鼓动杨大爷去找鼓。然后,顺理成章的记录
15、了找鼓以及主持人向杨大爷学打鼓的过程,最后是杨大爷村里的人组成打鼓队在表演、娱乐。 望长城中在农民杨大爷家过中秋 第二节、视觉观念情境是由一系列时空连续、互相参照的视听觉形象细节构成,其积累营造的真实感有坚实的基础。可经历的情境往往引发观众心理上情感上的参与和认同。如:望长城中,杨大爷在凉房中找到鼓,可由于这鼓经久未用,上面落满灰尘,鼓槌一敲,尘土纷落,这样的视觉形象就给人一种被摄物没有经过事先的摆布,情节没有事先演练,一切都是生活中的第一次碰撞的感受。这样的细节无疑增强了整个段落的真实感。 望长城中在农民杨大爷家过中秋 第二节、视觉观念2、组织视觉形象的纪实方式,更容易具有真实感。营造可经历
16、的情境:二纪实建立画面真实感的呈现方式 取材方式的连续开放性和呈现取材方式的叙事策略,使纪实具有强烈的真实感。从拍摄对象现在的状态开始记录,伴随式、随机式不断向未来、未知取材。探索的过程表现为镜头记录的过程,让人感到身临其境,得到对事物的第一感觉。在叙事策略的运用上,比较注重保持素材的相对完整性。 第二节、视觉观念二纪实建立画面真实感的呈现方式 现代纪实取材以及叙事的过程往往也是创作主体以不同方式表明“我在场”,时时“暴露”取材方式的过程。主体出镜的参与、交流已成为重要的叙事策略。如:望长城中“寻找王向荣”一段,代表拍摄者出场的主持人焦建成的言行直接导致的“寻找”的全过程;其中主持人不断与被摄
17、对象的交流也被一一记录在案。第二节、视觉观念视觉观念 = 建立画面真实感第三节、记录观念1、“现场感”:指画面所呈现的现场情景生动逼真、具体可感,带给观众的是置身于现场的感受,其强弱与真实感的强弱成正比。 2、 “现场”情景:具有空间因素事件发生地;具有时间因素事件发生时进行中;事件发生后的现场不具有事件发生进行时的现场所具有的全部内容和意义。 一现场感 第三节、记录观念如:1994年中国电视新闻奖消息类一等奖作品天安门广场竖起“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就正确地理解了“现场”,使报道成为重视现场、立足现场的典范。这条新闻是由中央电视台海外中心的记者采写的,在这则报道发出之前,“倒计时
18、牌”正式揭牌的前一天,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已播报了天安门广场即将竖起倒计时牌的消息,由于没有正式揭牌活动,没有现场人物,这条新闻也就仅仅通告了将要揭牌的消息。 一现场感 第三节、记录观念如:遮盖红绸徐徐下降,倒计时开始时,记者现场出镜:“观众朋友们,今天12月19日,是中英两国政府签署关于香港问题联合声明10周年的纪念日。现在我是在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纷纷扬扬的大雪将这里银装素裹。来自全国及首都各界的数百位群众集会在天安门广场东侧的中国革命历史博物馆门前,中国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倒计时牌的揭幕仪式今天上午在这里举行。” 伴随这段报道词,观众通过画面看到大雪飞扬中的天安门广场观看倒计时牌的人群,看到
19、人们企盼、兴奋的神情,看到了倒计时牌揭牌的全景、全过程。新闻一开始就把观众带入这一历史时刻的现场的氛围中,使人们似乎亲眼目睹、亲身感受到了这一切。 一现场感 第三节、记录观念3、传播时效越快,现场感越强,两者关系密切,最强首推现场直播。4、制造可感受的现场氛围、展示在现场的主体记录行为可增强现场感。氛围的形成需要画面具有一定的时空长度,一定的连续性进行积累,需要记录到特定空间中处于“背景”的视听觉形象。注意运用同期声+长镜头。 一现场感 第三节、记录观念如:1995年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六年冠军梦,圆梦在津门,开头是两个伴有强烈现场声响的长镜头,现场观众雷鸣般的掌声、欢呼声、呐喊声响成一片。第
20、一个是王涛与佩尔森激战的最后几个回合,王涛胜利,他激动地扔掉球拍,躺倒在地板上,中国男队队员激动地冲入场内,抱压在一起;第二个是蔡振华哭着走出赛场和运动员握手,镜头前移伴随蔡振华走进更衣室,蔡振华坐到桌旁,泪水夺眶而出,他一边擦泪,一边口答记者提问。这两个长镜头把现场激动人心的气氛淋漓尽致地展示了出来,很好地制造了一种情绪氛围,感人至深。 长镜头 第三节、记录观念如:新闻史上有名的“里根遇刺事件”,那位拍到了遇刺前后的整个过程的记者在枪响的一刹那,画面也剧烈地抖动了几下,随即是有些摇晃但十分迅急地追寻被摄对象里根及当场被保镖抓获的行刺者的画面。这段记录不仅传达了现场恐慌、混乱的状况,而且生动地
21、反映了记录者在现场事发一刹那的震惊和恐惧,以及他很快摆脱恐惧,但仍有些过度的紧张兴奋的心态变化过程。如果是一个记录得十分稳定。精确的画面,那种现场的氛围感必定大大削弱。主体的记录行为 第三节、记录观念1、摄像机在记录客观事物的时候,只能记录与记录行为所处的时空相应的那个“现在发生”的点;同时摄像机能够记录一段时间流程的活动影像。称为“现在进行时”。2、“现在进行时”是一种开放式的取材观念,形成一种吸引人看下去的美学风格。直播把“现在进行时”发挥到了极致。二镜头记录的现在进行时态 第三节、记录观念3、记录“现在”是纪实节目拍摄取材最根本、最常见的方式,是对弄虚作假、补拍、扮演之风盛行的否定。4、
22、过去、未来的内容可以转化为可供现在记录的形象。通过特定主体的特定空间行程、行为和采访追述,把有关过去时空的某些信息调度到“现在”这一时态下。如望长城、毛泽东、孙子兵法。二镜头记录的现在进行时态 第三节、记录观念通篇贯穿有关人员到遗址、遗迹、伟人行迹的“寻访”。寻访者的行动构成了镜头记录的“现在”的支点;通过寻访者的所见所闻、采访交流,有关过去的内容变成了现在的讲述、现在的回望展现了出来;一路见闻、文物古迹、历史文献、影像资料、绘画插图等都成为“现在” 来讲述过去的故事时的形象载体。这种讲述与有关事件的参与者、目击者、见证人的追述一道,共同营造出可供想像的关于过去时空的语境。用“今天”、“现在”
23、的视点看过去,结构过去所发生的一切,所有过去的形象均用“现在进行时”的记录方式来表现。望长城、毛泽东、孙子兵法第三节、记录观念1、摄像机在现场的记录视点,实际上表现的是记录者的视点。观众能感受到记录者的在场,并感受到记录者的记录方式,由此推知其记录行为。2、“我在场”是摄像机和创作者在现场的混合体;形式上,是摄像机在场的记录,实质上,却是创作者在现场的观察。如:纪录片蛮荒大陆中情节:“在镜头前景表现一个土人监视走近的白人,而且说他是见外人就杀的野蛮人,这必然表明这个人不是一个野蛮人,因为他毕竟没有砍掉摄影师的脑壳。”(法国著名电影理论家安德烈巴赞) 三“我在场”的信息组织与记录意识 第三节、记
24、录观念这段情景的景别、摄法、画面内容,都构成了对解说词的质疑:摄影师明明在场却被极力掩盖着。 三“我在场”的信息组织与记录意识 第三节、记录观念出声不见人:如望长城中摄像记者边拍边问镜头前(里)两个在土梁上玩耍的孩子,知道不知道他们站在长城上,是不是经常来这里玩等等;“出手”:摄像人员把挡住被摄对象的物体、人员伸手拨开,或者是把采访话筒伸进画面;故意暴露摄制组的在场,让人们看见他们的拍摄活动。三“我在场”的信息组织与记录意识 第三节、记录观念3、“我在场”以记者、主持人在现场出镜报道的形式出现,成为摄像机最主要的记录点。拓展了画面的表现空间;观众接收到可见的画面信息;接收到不可见的画外信息;画
25、面空间不再封闭,开放、丰富起来。 三“我在场”的信息组织与记录意识 第三节、记录观念4、现场出镜传播的优势出镜记者以见证者的身份和眼光大大增强了新闻的可信度;现场出镜者模拟的是人际传播方式,使电视新闻传播效度提高;现场出镜者通过自身的语言和行动把现场杂乱的信息组织起来,使之条理化,有效地控制着观众视听的方向和重点。现场出镜者已成为电视人格化传播的符号和标志。 三“我在场”的信息组织与记录意识 第四节、表现观念 1、传统情况下:电视编辑负责确定选题,前期采访,撰写解说,编辑合成;电视摄影记者负责按编辑的要求拍摄画面,完成现场取材,负责画面的技术质量,不需考虑节目的创作因素、镜头与镜头之间的关系。
26、 2、90年代后,电视摄影在新闻性节目的摄制过程中承担了越来越多的创作责任和创作任务,出现了日益普遍的“创作前移”现象。 一创作前移与摄影记者的编导意识 第四节、表现观念 3、摄影记者需要:在普通的生活现象中发现能反映生活本质的形象,有新闻价值的信息点;在被人伪装的假相中发现反映事实真相的细节。如:焦点访谈收棉时节访棉区:当记者到达非法棉花的加工点的时候,那里的人已事先得到消息,把棉花藏了起来,连机器都打扫干净了,人也藏得差不多了。记者追上还没有来得及走的几个工人,都回答“玩来了”,可摄影记者敏锐地发现其中一个女工的头上有棉花,镜头果断地推了上去,大特写画面清晰地记录下了这十分微小也十分有力的
27、细节,体现了摄影记者良好的新闻意识和编导意识。 一创作前移与摄影记者的编导意识 第四节、表现观念 4、前期取材没有捕捉到有价值的形象和信息点,或者没有用恰当的手段完成镜头的造型表现,在后期编辑时很难得到完全的弥补。 能用现实影像说话的就不用虚拟影像说话;能用实际拍摄的画面就不用电脑制作的画面;能在前期取材拍摄中实现的画面意义就不在后期编辑时“创造”意义;用一个长镜头建立起来的内部蒙太奇,比编辑时创造出来的镜头与镜头间的蒙太奇更有真实感和说服力,效果更强烈。 一创作前移与摄影记者的编导意识 第四节、表现观念 5、只有摄影记者具有了编导意识,创作前移才可能真正实现。如:纪录片广东行开始前期采访、策
28、划、做案头准备时,一个来自望长城摄制组的摄影一直未到场,等到摄制组拉到广东进行前期拍摄时,这位摄影才赶到组里。拍摄一开始,尽管他的摄影水平很高、很有经验,可是由于不了解广东行节目的总体构思和设想,行动上总有跟不上的感觉。摄制组的负责人决定给这位摄影几天的时间去熟悉文字策划中规定的整个节目的主题、内容、风格,后来才完全适应了节目的创作风格,很好地完成了拍摄任务。 一创作前移与摄影记者的编导意识 第四节、表现观念 1、形式:是承载、呈现叙述内容的方式,包括镜头的记录形式、画面的造型形式、内容的结构形式等。2、形式即内容:形式也像内容那样蕴含了对整条新闻的构成来说不可或缺的信息。形式作为表现方式对内
29、容的影响,或强化或减弱,使之具有了内容的作用和力量。更多的体现在内容的记录组织形式。如:1993年度中国电视新闻奖一等奖代表民心的四次掌声。 二形式与内容 第四节、表现观念 1993年3月八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开幕式上,李鹏总理作的政府工作报告中关于香港问题部分先后四次引起了代表们的热烈掌声。新闻开头和结尾各一段极简短的画面加解说词的介绍总结,其余部分不作任何修饰剪裁地把李鹏总理这段报告和代表的掌声以同期音像的形式完整地呈现出来。李鹏总理严正的措辞,代表们激昂的情绪、热烈的掌声表明了中国政府在香港问题上的严正立场和中国人民积极拥护这一立场的态度。同期声和完整的过程记录使这一主题表达得十分集中、明确、强烈,同时令人信服。代表民心的四次掌声第四节、表现观念 3、内容结构的承载框架,决定整条新闻的信息如何组织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形式可以是多种多样的,视内容及可利用的空间、时间等情况而定。以被摄主体的行为动作为框架伴随式记录;如:生活空间大老赵; 以创作主体(报道者)的行为动作为框架记者出镜报道。如:北京二环路改造工程竣工通车。 二形式与内容 第四节、表现观念 记者在二环路的一个地点向观众介绍了工程的简单情况后,乘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度网络安全防护服务合同2篇
- 2025版果园租赁与农业观光旅游合作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屋顶防水隔热彩钢瓦安装服务合同样本2篇
- 2025年度绿色建筑PPP项目合作协议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洗衣店加盟商合同范本3篇
- 脚手架安全监理细则模版(2篇)
- 统计行政指导工作方案模版(2篇)
- 低压配电室操作规程(2篇)
- 二零二五年度新型环保建筑材料采购销售合同范本3篇
- 二零二五年度昆明公租房电子合同租赁合同签订与租赁双方责任划分3篇
- 第47届世界技能大赛江苏省选拔赛计算机软件测试项目技术工作文件
- 2023年湖北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答案解析
- M200a电路分析(电源、蓝牙、FM)
- 2024-2030年全球及中国洞察引擎行业市场现状供需分析及市场深度研究发展前景及规划可行性分析研究报告
- 建筑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查办法
- 置业顾问考核方案
- 吉林市2024-2025学年度高三第一次模拟测试 (一模)数学试卷(含答案解析)
- 自考《英语二》高等教育自学考试试题与参考答案(2024年)
- 应急物资智能调配系统解决方案
- 2025年公务员考试时政专项测验100题及答案
- 《春秋》导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