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_第1页
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_第2页
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_第3页
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_第4页
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研究报告 TOC o 1-5 h z 一、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情况 .3(一)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化工作特点 .31、美国标准化工作特点 .32、欧洲标准化工作特点. 33、日本标准化工作特点. 3(二)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化管理机制 41、管理主体 .42、政府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 53、协调机制建设 54、标准的自愿性 .65、标准的商品管理模式 6(三)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化保障机制 . .71、人才培养机制 72、标准经费保障机制 .73、标准服务机制/ 8(四)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化外延机制 .81、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工作机制 .82、实施战略合作机制 .

2、103、科技开发、标准研制、国际市场开拓一体化机制 .104、企业参与国际标准活动机制 .11二、我国检验检疫标准工作运行机制情况 11(一)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取得成绩 .121、构建检验检疫标准化管理制度框架 .122、完善检验检疫标准化管理各个环节,创新行业标准复审、后评估和宣贯工作 123、改革行业标准立项方式,有针对性的强化标准制修订工作 .124、组织了检验检疫标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在全系统推广应用 .135、加强检验检疫专家队伍建设工作 .136、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领域取得一定突破 .13(二)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

3、问题 .131、管理机制不健全 .132、保障机制不健全 .143、外延机制不健全 .15三、检验检疫标准工作运行机制发展思路 .16(一)指导思想 .16(二)基本原则 . .171、坚持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同步协调的原则 .172、国际惯例、先进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原则 .173、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 174、可操作原则 .175、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协调组织相结合的原则 186、利益关系平衡原则 .18(三)总体目标18四、战略措施与建议 .19(一)管理机制 191、全生命周期的标准管理(Standard Lifecycle Management , SLM ) 192、国家标准和国

4、际标准的协调管理机制 223、核心检测资源和验证实验室管理机制 23(二)保障机制 .231、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机制 232、资金保障机制 243、人才保障机制 .254、服务保障机制 265、知识技术储备机制 .27(三)外延机制, .271、科研与标准研制相互支撑的机制 272、企业参与机制 .283、民间标准化组织培育机制 284、国际先进标准跟踪、预警和反应机制 295、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机制 296、建立国际战略合作机制 .307、SN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技术法规和公定方法协调机制 .31附: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框图 32一、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情况(一)发达国家

5、和地区标准化工作特点1、美国标准化工作特点(1)国际标准和全球事实标准一起上,美国的IEEE承担 ISO/ICEJTC1秘书处,包揽了三分之一的ISO和IEC的国际标准。美 国的跨国企业缔造的实施标准占据事实标准的绝对优势。(2)同时积极推动国际标准化和北美地区标准一体化,推动拉丁 美洲进入北美体系,推动亚太地区的标准一体化。(3)在全球范围推广 分散决策,自愿采用的标准化体系”的思想, 在不同的国家政府强调 政府不要干预”的理念。(4)在全球范围推动知识产权保护,保护美国技术的先发优势。2、欧洲标准化工作特点(1)首先欧洲各国努力合作,欧洲各国的技术法规体系(技术法规、 标准和合格评定程序)

6、协调和欧洲市场高度一体化是同一个的过程。(2)欧盟、欧洲政府、协会组织、企业都能够广泛合作。如:电信 领域欧洲积极引入美国的技术、屏蔽美国公司的影响,通过政府强制 推广标准,给欧洲发展和欧洲企业崛起奠定了坚实的基础。(3)欧盟、各国政府、企业、各种组织、研究机构都能够形成合力, 把 执行力”发挥到极致,把细小的程序运用到恰如其分,倾向于采用 成熟的技术。3、日本标准化工作特点(1)政府组织的研发攻关、标准攻关,通过标准联盟和技术联盟攻关,突破核心技术和核心标准,培养世界级的跨国企业和研发能力。(2)对于自身的不足(除非市场和资源限制)立即通过学习和调动资 源来弥补,将科技研发政策、标准化政策、

7、知识产权政策进行联动式 推行,在多个领域取得了成功。(二)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化管理机制1、管理主体发达国家地区标准化管理的主体性质普遍为非政府性质的民间组 织。标准化管理体制与市场经济体制有密切的联系,在市场经济体制 下,尽管区域和国家不同,但其标准化管理体制一般是适应市场经济 的协会主导型管理体制,标准化最高管理决策机构是由各方利益代表 组成的委员会或理事会,这也在组织机构上表明了标准的自愿性。自 愿性和协商一致是市场经济体制中标准化活动的原则,也是WTO /TBT规则的要求。为了保证标准广泛地被采用,市场化原则要求标准 的制定具有公正性。例如,美国联邦政府委托民间私营的非营利机构 美国国家

8、标准学会(ANSO)作为美国自愿性标准体系管理和协调 机构,组织协调国家标准的制定、修订工作,批准国家标准,建立国 家标准体系,代表美国组织协调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英国是英国标 准学会(BSI),德国是德国标准化学会(DIN),法国是法国标准化协会 (AFNOR)。2、政府在标准化工作中的作用在标准化活动中,发达国家政府对标准化活动的支持形式与其市场 经济体制相适应,政府主要起支持和监督的作用。政府对标准化活动 的支持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第一,政府在立法和采购中引用自愿性 标准,从而使标准具有法律效力。使标准成为法律、法规和合同的组 成部分,是发达国家标准法制化的重要特征。例如,英国政府与英国

9、 标准学会(BSI)签订的备忘录中规定,今后政府各部门将不再制定标准, 一律使用BSI制定的英国国家标准,特别是在政府采购规格及其制定 的法律中要引用BSI的标准。德国政府明确规定在政府工作中使用 DIN 标准,如国防部购局明文规定,采购合同中的技术要求首先使用DIN标准,没有相应的DIN标准时,才允许使用其他标准,但要经过批准。 第二,资助标准化活动。3、协调机制建设美国重点解决了过于分散的标准化管理体制. 初步形成了美国国家 标准化机构(美国标准学会)为核心的标准化管理体制和政府强力支持 企业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机制;美国商务部任命了标准化高级联络员, 负责政府各部门的标准化事务联络工作,并

10、向美国驻主要国家大使馆商 务处派驻标准化事务官员,负责跟踪有关国家标准化战略和政策动向; 设立企业和政府标准化圆桌会议;建立政府与 13个产业的联络机制。 日本重点推进了以企业为主体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机制,大力加强了国家科技创新体系与标准体系的协调机制建设。4、标准的自愿性发达国家普遍采用自愿性标准体系。标准的自愿性主要体现在以 下几方面:第一,标准提出是自愿的,从市场需要出发,制定标准是 自愿的行为;行业协会、学会、制造商和个人都可以提出市场需要的 标准草案,通过规定的程序就可成为正式标准。第二,标准制定过程 公开、透明,所有的标准利益方均可自愿参加,并对标准草案提出意 见。第三,自愿实施标

11、准,标准是否采用由相关方自愿决定,除非该 标准被法律、法规引用。5、标准的商品管理模式标准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基础设施,具有公共品的属性,但标准也 是一种特殊的商品。标准是标准化机构组织相关利益方,通过协商一 致生产的一种商品,是标准化机构生存的基础。在市场经济发达的国 家,政府不需要在标准制定方面投入过多经费,标准化机构的生存依 赖于会员的会费、标准版权的收入以及相关服务的收入。由于标准的 自愿性,为了保证标准被广泛的采用,标准化机构会主动地改进标准 制定程序和运行机制,以保证提高标准的质量,这种机制体现了市场 经济的资源配置原则。标准的 商品管理”体现在以下几方面:第一, 标准化机构的工作人

12、员担任技术委员会的秘书,专职的技术委员会秘 书保证了标准制定过程符合规定的程序。第二,推销”标准。由于标准的自愿性,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标准化机构非常重视标准的宣传推 广工作,通过教育培训和宣传推广,促进标准的广泛采用,从而提高标准化机构的形象,增加其收入。(三)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化保障机制1、人才培养机制欧、美、日在大学的工程系、法律系和经营管理系开设标准化教 育课程,加强了标准化宣传,利用理论和案例教育,提高国民特别是 企业和企业高层领导人的标准化意识。日本实施了国际标准化人才培 养计划。2、标准经费保障机制(1)政府专项资金保障机制政府通过标准项目资助标准化活动。政府立法所需的标准,通过

13、项目的形式,委托标准化机构组织制定。政府资助消费者代表、中立 的技术专家、政府职员等非企业代表参加标准化活动,尤其是国际标 准化活动1。支持标准的基础性研究,标准的基础性研究、国家科技产 业政策与标准政策的有机结合是标准水平不断提高的基础 如:英国政府设立的标准化资助计划有: 国际出差资助计划”资助参加国外标准会议的委员会代表团负责人的出差费用;顾问起草计划资助BSI技术委员会利用外部专家协助起草准备标准草案; 消费者出差费用基金”资助在国家和国外标准委员会中消费者代表的出差费用。 如: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每年获得美国联邦政府的财政支持多达7亿美元。(2)加大重点国际项目经费保障力度美国政府加大

14、了标准化优先发展领域 健康.安全、环境和高 技术标准制定的支持力度,近期支持的重中之重是纳米技术、公共安 全。日本政府每年投资10亿日元重点支持10项国际标准制定。同时 建立了国家的国际标准化活动基金。欧盟支持的标准化经费占欧洲标准化委员会和欧洲电工标准化委 员会总经费的49%。3、标准服务机制美国、德国和法国等发达国家都建立了现代化的标准服务体系。利 用高新技术和现代传媒,提供标准信息化服务是美国、欧盟和日本标 准服务体系的重要特征,保证标准信息能够及时、准确和有效地传播 给标准的用户。例如,美国的ANSI成立了标准化战略中心(CSSMTM), 专门研究如何利用标准化工作在竞争中获得优势,重

15、点在于如何利用 标准帮助公司降低成本、高效地开发产品,在国际市场中获得竞争优 势。(四)发达国家和地区标准化外延机制1、参与国际标准组织工作机制主要发达国家实施技术标准国际竞争策略已经初见成效,他们在 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承担 ISO、IEC的TC和SC主席、主导 制定国际标准和事实国际标准,以及主要政策措施的推进等方面,取 得了不同程度的成效。(1)争取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处控制权发达国家基本上控制了国际标准的制定权,发展中国家参与极少。如国际标准化组织(ISO)和国际电工委员会(IEC)共有技术委员会(TC)和分技术委员会(SC) 933个,承担TC、SC的秘书处是组织 制定国际标准和

16、审定国际标准的关键因素之一。法国承担秘书处的有 116个,美国169个,英国351个,德国149个,日本46个,我国承 担仅6个,占0.64%,大部分秘书处都由欧洲国家、美国、日本承担。(2)主导制定国际标准截止到2006年12月31日,ISO共制定国际标准16455项,IEC共 制定国际标准56139,总计22068项,其中主要发达国家为主起草的国 际标准占95%以上,发展中国家负责起草、主导制定的国际标准的比 例甚少(中国截止到2006年12月,共完成了 53项国际标准制定工作, 其中,ISO标准37项,占ISO标准总数的0. 22%; IEC标准169,占 IEC标准总数的0. 29%。

17、)。主要发达国家是国际标准的主要起草者。表1 承担ISO、IEC主席情况表3ISOIEC年代主席年代主席1999-20001996-1998美国2001-2002巴西1999-2001瑞士2002-2004美国2002-2004日本2005-2007日本2005-2007表2部分国家承担ISO/TC主席情况表4国家承担主席数量比例()主席总数美国3016192名德国2915.5英国2513.4法国2321.3日本115.9合计11863. 13注:数据表明,美、欧、日在争取承担ISO、IEC主席领导职务方面卓有成效。4注:上述数据表明,美、德、英、法、日5国家共承担了 118个ISO/TC主席

18、职务,占秘书处总数的 63. 1%。表明主要发达国家在制定国际标准中掌握着大部分主动权。2、实施战略合作机制美国实施了与全球重点国家建立战略合作伙伴的对策,尤其重视同中国的合作关系。美国政府主动出资频繁地与中国举行各种类型的标 准化论坛,政府资助民间协会在北京设立了联合办事处,开通了中美 标准信息平台。欧洲强化了欧洲圈的一体化国际标准竞争作用.同时 英国BSI,德国DIN、法国AFNOR均加强了与中国的交流与合作。 日 本在国际标准化信息跟踪方面采取了欧美日策略,在国际标准竞争中 实施了中日韩的亚洲圈的策略。3、科技开发、标准研制、国际市场开拓一体化机制主要发达国家有关重大科研项目立项进行可行

19、性论证时就要考虑 如何将共性技术形成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标准,如何在标准中有 效利用知识产权,去开拓、占领哪一部分国际市场。主要发达国家国 立计量和基础技术研究所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英国物理 技术研究院(NPL)、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BTB)、日本产业技术研究所 (AIST)的科研人员积极参与国际标准制定,积极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 技术委员会秘书处工作,积极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术委员会主席职 务。国家把科研人员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情况作为业绩考核指标之一。 八国首脑集团的国立技术研究所组建了凡耳塞先进材料国际标准化组 织(VAMAS),下设18个工作组,现已组织制定了 78项ISO标

20、准。产业技术创新与标准研制紧密协调。主要发达国家跨国企业通过 建立各自的产业技术联合会、联合体。加强共享技术、共享专利与标准研制的有机协调,根据竞争优势制定国际标准.或者形成事实上的 国际标准。4、企业参与国际标准活动机制建立国家政府主管部门领导与企业高层领导直接对话的平台,促进企业领导从思想上重视国际标准化工作;政府要求企业设立专门的标 准化机构,对企业标准化人员给予合理的待遇;政府要求企业制定各 个领域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规划;政府对新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秘书 处工作、主导制定能促进国家产业发展的国际标准的企业给予资助。二、我国检验检疫标准工作运行机制情况检验检疫行业标准是我国标准体系中的重要

21、组成部分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将标准划分为国家标准、行业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等4个层次。6标准处职责:研究拟定合格评定和认证认可的标准化及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的方针、政策和管理制度;拟定合格评定和认,检验检疫 标准化工作是检验检疫部门依法行政的主要技术依据,是检验检疫业 务工作的重要技术支撑。自2001年底移交国家认监委管理7年多以来 (主要工作由科标部标准管理处证认可标准化及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发展规划和科技及标准制修订计划,并组织实施;负责组织合格评定和认证认可标准及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制修订项目的立项、验收/审定、报批、统计及成果评比和报奖工作;承办认证认可标准化技术委员

22、会秘书处的日常工作,组织跟踪研究国际合格评定和认证认可相关指南、准则和标准的转化,组织参加国际相关指南、准则和标准的制修订 工作;组织标准的学术技术交流、培训和宣贯,并监督检查;负责对认证认可依据用标准、规范、技术要求的管理;负责标准制修 订项目经费使用管理。承担),国家认监委以服务于检验检疫 工作为宗旨,创新和加强了检验检疫标准化管理工作,完善了检验检 疫标准化的管理机制,组建了一支覆盖检验检疫各专业的专家队伍, 促进了检验检疫事业的健康发展。(一)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建设取得成绩1、构建检验检疫标准化管理制度框架。2002年以来发布了七项管理规定(详见表 1)。这些管理措施的出 台,

23、有效地规范了检验检疫标准化管理工作,提高了管理工作质量和 效率。表3检验检疫标准化管理规定清单序 号名称发布时间发布文号规范内容1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管 理办法2007-10-25国认法联200255号全面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标 准化管理工作2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制(修)订 工作细则2007-10-25国认法联200255号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的 制(修)订工作3采用应急程序制(修)订出入境 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管理办法2005-4-11国认科200527号规范采用应急程序制(修)订 检验检疫行业标准的活动4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修)订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2005-4-12国认科20052

24、8号规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制 (修)订项目的招投标管理5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复审 管理办法2006-9-20国认科200633号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 准复审工作6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化先进集 体、先进工作者评选表彰办法2006-9-20国认科200633号规范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标 准化活动中做出突出贡献的 集体和个人的表彰工作7出入境检验检疫系统制(修)订 国家标准的管理规定2006-9-20国认科200633号规范检验检疫各单位和个人 参与国家标准化活动2、完善检验检疫标准化管理各个环节,创新行业标准复审、后评估和 宣贯工作。2005年底至2006年初,组织了对1676项行业标准和442项

25、为完 成的计划项目的复审工作,对其中715项继续有效、750项需要修订(修 改)、440项需要整合、213项废止。3、改革行业标准立项方式,有针对性的强化标准制修订工作。由原来的年度自下而上申报转变为以自上而下下达为主,辅以自 下而上申报、重要技术标准招投标和应急快速程序等方式。4、组织了检验检疫标准管理信息系统的研究工作,并在全系统推广应 用。目前检验检疫标准化管理的大部分工作都能通过网上运转,标准的申报、立项、起草、审定等信息和文件资料的传递,有效提高了检验 检疫标准化管理工作水平和工作效率。5、加强检验检疫专家队伍建设工作。2008年,在原有检验检疫科技委和专业委的基础上,组建了 11个

26、标准化专业委员会和1个政策研究工作组,分别负责一些重点领域、 敏感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和检验检疫标准化发展研究工作。6、加大国际交流与合作力度,在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工作领域取得 一定突破。截止目前共组织检验检疫系统专家参与国家标准化组织标准样品、数理统计、纺织品、精油和食品等五个技术委员会,总共承担了13项国际标准的起草工作。(二)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存在的主要问题1、管理机制不健全检验检疫标准化管理工作未覆盖到全部相关环节,没有对整个标准 化工作流程进行管理,不能保证标准制修订工作的公平、公正、透明 和协商一致,最终影响到标准化工作的时效和质量 7。检验检疫标准化7目前2003年(含)以

27、前的计划项目仍有 443项(行业标准复审时数据)没有完成,行业标准总数目前有 2135项(其中绝大部分 都是2003年以前的项目),也就是说以往下达的项目中有五分之一还多的项目没有完成 ;另一方面有关单位报送材料不符合要求。工作和检验检疫业务工作有效协调的联动机制仍不健全,业务信息和 标准信息的互通渠道仍不通畅。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标准样品、试剂 保障机制未建立,缺乏统一规范的评价体系和评价办法,不能满足制 标和业务工作需求。2、保障机制不健全(1)缺乏完善的法律法规、政策环境,影响标准使用和标准质量的 配套工作缺乏管理制度使用中缺乏管理,直接影响标准执行情况。(2)检验检疫标准化经费缺口较大,

28、严重制约了工作的顺利开展。检验检疫标准的经费与实际制标费用存在较大的差距。2002至2005四年,检验检疫标准经费总计 4006万元,标准总共立项1226项,平 均每个标准3万元左右,不仅远低于农业部、卫生部等部门7-8万的行 业标准制修订费用,而且与标准制修订的实际需求仍有较大的差距。而近年来系统内每年申报行业标准的数量都在2000项以上,由于经费原因,只能安排200-300项,经费缺乏是制约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全面 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因素。表4 2002-2008年检验检疫标准经费一览表2002 年2003 年2004 年2005 年2006 年2007 年2008 年财政专项(万元)200

29、500500+200 (补充预算)500总局补贴(万元)500506800300合计700100615008008在行业标准实验室间验证方面一直缺少相关规定,导致技术标准质量不能得到有效监管;标准样品、试剂、试剂盒种类的缺乏,(3)标准化人才队伍结构不合理,存在人员老化、部分领域人才如:标准战略发展研究人员、标准理论研究人员、标准项目管理人员和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人员等短 缺等问题,缺乏科学完善的人才评价、激励、管理等制度,已经不能 满足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发展的需要。(4)标准制修订及服务的信息化程度低,不能适应社会各方需求, 具体表现在:标准的批准、发布、修改、出版、发行等管理信息系统 不健全

30、,信息传递速度慢,网络不够畅通,数据更新周期长;未建立 网上征求意见和审查管理系统;标准贯彻执行情况和标准需要修订的 信息不能及时全面反馈;标准的电子版本还未能全面推行,远不能满 足查询、检索的需要;存在标准信息资源分散、重复以及标准信息获 取渠道不畅等问题,影响了标准的有效使用。(5)标准宣贯工作不够,直接影响到标准的使用情况和影响力。3、外延机制不健全(1)缺乏标准研制体系与技术创新体系协调机制,大量的先进制造 技术研究成果难以转化为标准,标准制定过程缺乏相应的科学研究作 为支撑,需要的科研项目无法同步立项,导致标准制定过程中试验验 证不足,最终影响到标准的质量。(2)缺乏实质参与国际标准

31、化活动的机制。 缺乏鼓励参与国际标准 化活动的政策,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和企业跟踪国际标准、实质参与国 际标准化活动的动力不足,参加国际标准化活动还停留在听会、拿资 料的状况,未能真正参与到国际标准化活动,承担国际标准化组织技 术委员会秘书处以及提交或主持制定的国际标准数量均很少。缺乏国际型标准化人才、活动经费等因素也制约着实质性参与国际标准化活动。(3)缺乏有效的国际先进标准跟踪研究机制, 不能及时地得到国际 标准、修订信息,缺少相应分析和处理建议等。(4)缺乏企业参与标准制定的相关机制,对企业和市场的需求缺乏 有效的论证,也没有广泛征求意见的过程,不能及时、充分地反映市 场需求,由此造成了标准

32、虽先进但市场适用性和实施状况差,出口企 业很少使用检验检疫标准的现象。三、检验检疫标准工作运行机制发展思路建立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是维护我国对外贸易健康发展 的需要,是检验检疫事业发展、完善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的需要。检 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的建立要以支撑检验检疫标准工作的发展 为目的,要在考虑与国际接轨的同时,充分考虑我国目前经济社会的 发展特点,在此基础上提出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总体目标。(一)指导思想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促进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工作发展为核心, 坚持主管部门领导协调、检验检疫相关机构联合企业为主体、检验检 疫业务需求为导向、瞄准国际先进标准的原则,满足检验检疫标准

33、战 略性发展和促进检验检疫科技进步对检验检疫标准工作运行机制的需 求,为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提供一个健康、有序、高效的生存和发展环境(二)基本原则.坚持与体制改革、经济发展同步协调的原则检验检疫标准是社会经济生活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检验检疫 标准工作运行机制规划的是相当长时期内的、较为理想的运行机制蓝 图,受到我国现阶段的经济发展水平和政府改革的力度的制约,因此 运行机制的发展应该与我国体制改革和经济发展的水平相适应,应遵 循客观规律,分阶段设计、分步实施。.国际惯例、先进经验与我国国情相结合原则一方面要与国际通行做法相一致,向国际先进经验学习,要适应 国际标准化形势的变化,以便尽快融入国际标

34、准化的大家庭;另一方 面,要充分考虑我国的经济、社会的特点,在考虑与国际接轨的同时, 要充分反映中国的特色,避免脱离实际的国际接轨。.统一领导、分级管理的原则明确国家认监委在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的领导主体地位,统一领 导协调全国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各标准化工作机构对具体标准的制 修订和使用等工作进行管理。.可操作原则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研究不同于一般的科研项目,其研究成果要能够为我国现行运行机制的改革和转型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因此,要求其具有更高的可操作性。.坚持市场机制与政府协调组织相结合的原则实现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引导、多元主体、市场导向”运行机 制的转变,对营造标准化工作的新型环境

35、具有现实的意义,坚持检验 检疫相关机构联合企业为主体10的优化配置。.利益关系平衡原则利益关系的平衡是考虑到标准管理部门、制修订部门、使用者等 利益团体之间的关系,即不能够损害公众利益、又不能损害行业利益 和国家整体利益,同时还要考虑企业的利益和创新积极性。(三)总体目标到2015年通过体制创新,建立符合我国检验检疫标准化发展和国 际规则、科学有效的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形成“政府引导、市场主 导、多元主体、社会参与”的标准化工作环境。在2015年底前,建立起以全生命周期标准管理、国家标准 和国际标准的协调管理和核心检测资源和验证实验室管理 3项运行机 制为基础的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管理机制;在2

36、015年底前,建立起以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资金保 障、人才保障、服务保障和知识技术储备 5项运行机制为基础的检验1唯未来的标准化管理体制中,与技术标准相关的主体主要有企业、政府、民间标准化组织、消费者、研究机构及相关机构等五大 类主体,其中消费者和民间标准化组织在目前的技术标准运行体制中是没有的,政府、企业和技术标准研究机构的职能则有较大变 化。检疫标准化工作保障机制;在2015年底前,建立起以科研与标准研制相互支撑、企业 参与、民间标准化组织培育、国际先进标准跟踪预警和反应、参与国 际标准化工作、国际战略合作和检验检疫标准与合格评定程序、技术 法规和公定方法协调7项运行机制为基础的检验检疫

37、标准化工作外延 机制。四、战略措施与建议(一)管理机制1、全生命周期的标准管理Standard Lifecycle Management SLM)粉一束阖她,印缶黛帕林版&行、悭/八然巾、一 P悔鼬明蝌断H标准管理部门必须从标准化工作九个阶段管理为核心的全生命周期出发,考虑从标准需求分析到标准报废回收过程中的所有阶段11,其11包括需求、计划、申报、招标投标、立项、编制、征求意见、审查、发布、出版发行、宣贯、执行、复审、后评估、修订、回收 目标就是要协调资金、物质、知识、人等资源,并将它们合理的组织 起来,获得最大效益,确保缩短新标准制定时间、提高标准质量、降 低制标成本、改进标准服务、增强标

38、准的竞争力、加强标准可持续发 展意识,实现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的良性循环发展。(1 )建立国家认监委统一领导对外协调、 总局业务司局业务指导、 直属局标准化管理部门分级管理的三级管理网络,明确各级管理机构 的工作职责,完善相互之间的工作联系机制。(2)对从事标准化活动的相关组织的实行 认可准入制度,完善对 其实施的标准化活动进行监督评价制度。(3)建立检验检疫标准评估机制,评估标准的现状和适应性。需 求分析坚持与国家经济和社会发展战略、产业政策、贸易政策和检验 检疫业务发展相一致,要重点考虑国际先进标准、国外技术壁垒、国 内产业影响和相关研发基础等方面因素,在此基础上,对转化成我国 检验检疫标准

39、的可行性、适应性和有效性进行分析,总局相关业务司 局加强业务指导和把关,建立健全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和业务工作的 联动机制和检验检疫标准需求分析评价指标体系。标准研制机构要对 标准研制进行成本一效益进行分析处理、经费使用等阶段。 成本分析要从研制过程和使用对象两方面着手,同一个标准设计时考虑的使用对象不同,可能会导致研制成本的不同,进而影响 到使用范围,即标准效益发生变化。根据这种方法分析标准研制成本,并与可能取得的效益相比较,以确定制标的可行性。,以保证所作的标准计划是可行 的。(4)根据(3)编制计划,同时建立通畅的申报渠道,充分发挥 快速立项通道的作用,完善标准化工作中应急保障机制。标准立

40、项渠道:补充:主要:重大专项(5)根据计划进行申报、招投标参照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项目招标投标管理办法管理 时效性指标;可操作性指标;市场适用性指标;技术水平指标;完整性和系统性指标;功能与效用指标。 函审+会审结合;立项专家回避制度;会审规范制度等直至立项。设立 标准起草人准 入制度,申报时需要提供申请书、技术草案和技术储备等材料,从 分 专业的评审专家库 随机抽取人选、实行盲审,重大项目增加现场答辩, 重要标准应考虑如何将共性技术形成国际标准或事实上的国际标准。 在制定标准时兼顾与科技协同支持发展,与外延机制中科技与标准研 制相互支撑机制相衔接。(6)制修订过程公开透明,利害相关方充分参

41、与,制修订程序规 范、严谨、高效、机制灵活。为确保标准达到立项时要求,必需广泛 征求各相关方(如:专家、机构、行业协会、企业、政府部门等,建 议制定分专业的咨询专家库)的意见,提高标准的自主知识产权,加 强对核心技术的版权管理。(7)评审过程科学公正,完善 标准验收评价指标体系14、标准审 查管理制度15、加强标准的验证工作。(8)在标准实施流程重点开展标准宣传工作,为标准执行营造环 境氛围,同时还要开展对使用者(包括:实施方和受用方)的讲解培 训工作。在标准执行过程中要积极关注期间发生的问题和反应。此部 分与保障机制中的服务机制设置接口,结合宣贯工作一起进行。(9)标准调整流程重点对标准实施

42、过程中的各种活动进行控制,使其按既定目标运作;在这个过程中,要对标准的效果进行监督和测 量,确保符合要求;在正常情况下,定期或不定期审查和评估,随着 时间推移所发生的变化来调整标准内容,提高标准的适用性,若出现 较大偏差,就应该集中相关方一起,找出其原因,并加以改正或改进, 进一步完善标准后评估制度和标准定期复审制度16。(10)标准回收流程要将标准整个过程中的经验得失整理出来, 为下一个更高标准提供基础研究,作为知识技术储备输入。(11)全过程中要加强对各流程的监控工作,重点监控项目进度 和经费使用情况,建立健全项目管理制度17、惩罚条款18、协商机制192、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协调管理机制

43、(1)由国家认监委统一管理协调申报单位制修订工作(其它渠道 申报的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应遵循国家标准委和相关部门的管理规 定,同时将制修订情况抄送国家认监委科标部)。(2)明确检验检疫标准在中国标准体系中的定位。(3)明确与国家标准和国际标准的协调转换条件。(4)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计划项目不得同时相互重复申报立 项。(5)鼓励检验检疫系统各级机构积极参与国家标准化活动,踊跃 承担国家标准的起草工作。 参照出入境检验检疫行业标准复审管理办法管理 将目前的管理者和实施者整合组成项目管理团队,对项目进行过程中的时间、成本、质量、风险、人力、知识技术等进行全方位 管理。 当标准没有达到事先制定的立项要

44、求时(未按时、质量不达标等),怎样惩罚标准研制单位;或者当因此造成检验检疫工作或国际贸易活动重大损失时,怎样弥补这些损失。(停止申报、黑名单制度等方式) 过程中出现问题时,由那些人用什么方式进行协商解决(6)其它管理参照全生命周期标准管理。3、核心检测资源和验证实验室管理机制(1)完善核心检测资源和验证实验室的管理制度。(2)加强对重大标准项目的验证工作。(3)加强对标准样品、试剂等的管理。(二)保障机制1、法律、法规和政策环境机制标准化工作的开展需要通过标准化的法律法规加以确立,以保障 标准化事业的持续、快速发展。因此标准化及其相配套的法律法规的 修改和完善就成为新体系推行的前提。按照建立健

45、全社会主义市场经 济体制的要求,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相应政策法规的框 架下,遵循WTO/TBT SPS协议的原则,完善检验检疫标准与国际贸易 中技术要求的结合。解决其他法律法规与标准化领域的法律法规之间、 检验检疫标准与其他标准适用法律法规之间不协调的问题,调整检验 检疫标准化领域内有关法律法规,形成协调的检验检疫标准化法律法 规体系。政府相关部门在制定产业发展战略、对外贸易发展规划以及 地方外向型经济发展方向时,如涉及到检验检疫方面,应对检验检疫 标准加以充分利用,在制定的法律法规中直接写入或引用标准内容, 使标准成为战略、规划以及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工具2,营造社会充分利 用检验检疫标准

46、的政策环境。20相关法律法规及部门规章制度出台时,将相关配套标准同步整理推出2、资金保障机制(1 )总局和国家认监委在国家财政预算中设立检验检疫标准专项 资金,形成稳定的财政资金投入渠道,用于检验检疫标准体系的建设 和运行。对检验检疫标准体系建设实行全周期预算,体系建设和体系 运行等经费统筹考虑。对政府需要支持的标准,以标准研制经费代替 标准补助费,确保政府投入的力度和有效性。(2)标准资金多方筹措渠道。在充分发挥中央政府财政投入主导 作用的同时,借鉴国际经验,建立和完善 投融资激励机制,出台鼓励 多方投资的相关政策,运用市场力量吸引社会团体、企业、个人以及 国外投资者的资金投入可以考虑会员制

47、度,通过会员会费筹集资金。加强标准版权保护工作,建立标准使用、合 格评定收益反馈机制,从标准使用、认证、检测等过程中提取相应比 例的版权使用费;参照市场机制原理,标准主要受益方负责筹措部分 资金,制定相关标准;设立标准发展基金。(3)加强投入的科学决策、健全监督机制。按照严格的程序,在充 分做好前期研究的基础上进行项目选择和立项、建设等决策,强化投 入决策管理。建立和完善检验检疫标准建设与运行经费使用监督评估 制度,强调评估程序的制度化,并根据评估结果决定后续资金的投入。3、人才保障机制(1)完善检验检疫专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层级结构和重要功能设 置,人才建设应该呈阶梯结构,以老带新,打破垄断扩

48、充队伍。根据检验检疫业务发展需要,成立检验检疫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和标准化政策研究工作组根据关于成立 出入境检验检疫标准化专业技术委员会”的通知(国认科200841号)的要求,成立11个检验检疫标准化专业 技术委员会(食品、卫生、动物、植物、纺织产品、轻工产品、机电产品、化矿金材料、管理、鉴定、包装及危险化学品)和 标准化政策研究工作组。 O增加技术委员会的层级结构,分专业在现有基础上增加部分 工作组考虑增加标准发展战略研究、重大标准项目管理等工作小组 需要界定一下标准化人才的概念,将目前的人才范围进行扩充,由所在的技术委员会和分技术委员会进行管理。建立具有战略决策功能的结构单元,即以专业为基

49、础,设立 专业领域的决策中心,由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的管理部门和利 益相关方的专家组成,在一定专业范围内对技术委员会的组 建、长远发展、日常管理和撤销等问题进行战略决策。建立技术委员会内部具有管理支持功能的结构单元,即在技术委员会内部建立由技术委员会外部专家和分技术委员会、工作组负责人组成的管理咨询小组,负责对技术委员会的内部决策事务提供支持。(2)建立技术标准人才使用、激励和管理机制,建立健全有利于标 准化事业发展的人才评价方法、标准化工作激励制度、人才动态管理 考核制度。(3)加大人才的培养力度建立系统内标准化人才本底调杳制度24,在此基础上建立动态检 验检疫标准化人才基础数据库。将标准人才的

50、培养计划,尤其是国际标准化人才此类人才将代表国家与国际相关机构进行交流合作的培养计划纳 入各级各类人才培养计划中,并建立经常性、普遍性的 标准化 工作人员培训制度,不断提高标准化人员的知识如水平与综合素 质。完善检验检疫标准化人才2除准化人才的知识是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专业技术和标准化技术四大类知识的综合,其广度和深度都是可以延续的。 这样的人才可通过 MOT的研究和教育来造就。MOT比MBA增加了很多技术要素。在美国,设MOT硕士课程的院校已超过 100 所,欧洲和亚洲各国近年也加快了创建这种院校的步伐。培训专业学科建设,和相关研究机构 和大学联合开展设立检验检疫标准化课程,条件成熟后可设立

51、 相应专业。同时加大标准化实习基地建设。4、服务保障机制(1)信息化:整合系统内各种标准化信息资源,建立健全标 准申报、管理、使用三合一的标准化信息公共服务平台,加强检验 检疫标准信息的公开化、标准管理网络化、标准服务的信息化,提 高标准化工作运行机制的公开性、透明性和可控性,确保标准从制 定到使用之间传递的畅通。通过主管部门的引导和扶持,建立国家 检验检疫标准信息平台作为国家标准信息平台的重要组成部分,将 技术标准信息资源、信息加工、信息服务与网络技术进行总体整合 的系统工程,通过连接各级检验检疫标准情报部门,成为全国范围 共享的标准信息服务平台,通过平台将标准制定、修订、评审、评 估、使用

52、、影响等各相关方联系起来进行互动。此项工作建设应纳 入国家技术标准信息服务平台、国家科技条件平台建设规划,统筹 安排。实现标准与科技之间的信息通报机制和资源共享机制。(2)宣贯工作:完善标准化宣传网络,增加宣传投入,完善 宣传设施,加强宣传队伍建设。由管理部门和专业委牵头分专业领域组织专家进行标准宣贯工作,确保标准使用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此处相关专家与人才库建设保持一致。可将宣贯工作作为制标工作 的一部分,标准起草者及其所属单位应承担起相应责任。(3)其它需要为标准制定者、使用者、受用方和社会公众提 供的服务随着社会发展,服务范围会逐渐扩大,需要更为专业个性化的服务,这是后期发展重点。5、知识

53、技术储备机制(1)开展对新标准开发进行科学的技术预测与经济预测,做好标 准的制定规划;(2)将专家人才丰富的技术知识、技术经验和优良的素质进行分 类归纳形成教案、知识文件等文件存档;(3)完善相关制标单位的先进的试验手段和现代化的仪器设备;(4)正确处理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和技术开发三者之间的关系; 开展检验检疫标准化领域重大问题研究。(三)外延机制1、科研与标准研制相互支撑的机制科技是标准的基础和内核,对标准起着支撑作用;标准是科技的 结晶和生产实践活动的具体应用,只有与科技紧密地结合、协调地发 展,才能产生高水平的、具有竞争力的标准。通过立项的检验检疫科 研课题,在研制过程中要充分考虑能否形

54、成标准化成果,加大科技成 果与标准之间的相互转化促进力度;在课题结题验收时,要提供标准化的可行性分析;标准化研究机构要积极开展对相关科研课题的配套 工作,进行配套的制定标准可行性研究、标准体系研究工作。另一方 面要建立以标准需求为引导的科技支撑体系,标准化机构应设立支撑 制定标准的前期研究项目,对于此类项目,国家质检总局应在资金、 立项渠道、审批手续等方面给予大力支持。根据国际市场变化提出的 标准制定项目,在标准研制过程中,如需要相应的科技支撑,相关部 门和机构应给予立项支持。要建立通畅的渠道,在第一时间内反映标 准研制过程中提出的科技研发信息。企业参与机制明确企业为制定标准的主体之一,完善的企业参与机制相关制度如:参与企业等选取评价准则、企业参与检验检疫标准化工作管理制度、激励优惠政策等相关配套制度 建设。3、民间标准化组织培育机制在现代市场经济运行体系中,民间自律性组织的形成和发展是标 准化工作运行机制成熟的重要标志之一,利用和制订标准是民间自律 组织维护行业秩序的重要手段。作为未来标准化主体中的极为重要的 一个主体,是连结企业和政府的重要中间环节,要建立健全此类组织 的认可和监督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