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国自然地理第一章:地理位置与疆域1、我国的地理位置及其环境意义(1)纬度位置:4oN53o31/N之间,南北相距 5500km。最北在黑龙江省漠河附近的黑龙江江心,最南在南沙群 岛的曾母暗沙。地理意义:A、南北之间相距很远,造成太阳入射角大小不同-气温带分异。我国陆地约有98%位于20N50N之间,亚热带和温带所占据的面积最广。B、同时造成昼夜差别很大,在海南岛一年内差值为2h,而漠河为10h。(2)经度位置:7340/E135o5, E之间,东西相距5200km。最西在帕米尔高原,最东在乌苏里江汇入黑龙江的 耶字碑东南。地理意义:东西跨度62,造成时差达到4h以上。(3)海陆位置:最大的大
2、陆亚欧大陆的东南部,东临最大的大洋太平洋。地理意义:A、海陆对比强烈,加上青藏高原的影响,季风气候显著-干湿带分异。B、西风带微弱,大陆性气候显著-夏季比世界同纬度地区气温高,冬季比同纬度气温低。2、中国自然环境的基本特征(1)季风影响显著,范围广泛。干湿带的分异,东西环境差异。.东部季风区自然地带的南北递交。.广大的亚热带地区,不像同纬度地区是荒漠和草原,而是雨热同期的季风地区,重要农业发达区。(2)地形复杂,高原、山地和丘陵占有很大比重。.青藏高原、高大山系-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和山地-东部平原也散布中低山和丘陵。在自然地域 分异中,水平地带性和垂直地带性犬牙交错。造成我国自然环
3、境的复杂性、多样性和独特性。(3)独特的自然发展历史、土壤、生物资源丰富。自然发展历史:没有受到第四纪冰川广泛作用,成为许多生物的避难所。独特复杂的气候和地貌特点:提供了 多样化的生境。(4)人类活动使得自然界发生了深刻变化。在取得经济建设的同时,破坏了自然环境,造成各类自然灾害频发。如华北平原的旱涝灾害、土壤盐碱化、 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生物多样性的降低、水质恶化。第二章:地貌1、我国地貌的基本特征(1)地势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一级阶梯内部特征:分布着一系列近东西走向或北西一一南东走向的山脉,海拔在50006000米以上,如可可西里、巴颜喀拉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等。山脉之间分
4、布着高原和盆地。高原边缘地带为长江、 黄河的发源地。二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有广阔的高原和盆地组成,其间也分布着一系列高大山地。三级阶梯内部特征:主要以平原、丘陵和低山地貌为主。三级阶梯分界线:一级、二级阶梯的分界线:北侧有昆仑山、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东边有岷山、邛味山和横断山等。二级、三级阶梯的分界线 :东以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和雪峰山阶梯分界线地理意义:起伏显著的地表在各地形成不同类型的山地垂直景观,是我国的自然地理环境更加复杂。我国地势呈阶梯状分布的地理意义:A、我国著名的大江大河东西流向,便于航运。力口强了沿海与内陆间的联系B、气候的区域差异,加强了季风的大陆性。C、丰富水能资源,适于大
5、型水禾I枢纽工程的梯级开发。但边坡也成为交通开发的地势障碍。(2)山脉众多,起伏显著我国是一个多山国家,山地占全国总面积1/3。广义的山地约占全国陆地总面积的65%。山脉不仅构成了我国地貌的骨架,控制地貌形态空间分布的格局。同时也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线。总体来看,我国山脉有以下几种类型(按照山脉走向划分):南北走向的山脉:贺兰山、六盘山和横断山脉a、3500米高度山地的分界线b、东西山脉走向的分界线东西走向的山脉:天山-阴山昆仑山-秦岭-淮阳山南岭a阴山是内蒙古高原边界b秦岭是黄河与长江、淮河的分水岭,南方与北方的自然地理界线c南岭是长江与珠江的分水率,华中与华南的分界线北西走向的山脉:阿尔泰山、
6、祁连山、喀拉昆仑山、可可西里山、唐古拉山、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北东走向的山脉:西列: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武陵山-雪峰山东列:长白山-千山-鲁中低山丘陵-武夷山外列J:台湾山脉(3)地貌类型复杂多样五大基本地貌类型:山地、高原、丘陵、盆地、平原。此外还有许多特殊地貌。 TOC o 1-5 h z 四大高原(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四大盆地(塔里木盆地、准格尔盆地、四川盆地、柴达木盆地(聚宝盆)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鱼米之乡)五大丘陵(江南丘陵、两广丘陵、浙闽丘陵、山东丘陵、辽东丘陵)五、我国地貌形成的因素.驱动力:内营力(来自地球内部)和外营力(来
7、自太阳能).影响因素(地质构造、气候、地表组成物质、人类活动)1)地质构造对中国地貌形成的影响燕山运动奠定了现代地貌格局,喜马拉雅运动奠定了中国地形格局2)气候因素:气温和降水的变化,影响着风化、侵蚀、搬运和堆积等作用的过程和强度;丹霞地貌:是我国南方红色岩系发育的一种特殊地貌。自白垩纪以来,气候暖热,在地势低洼的盆地 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 坚硬的厚层砾岩和砂砾岩,经流水沿断裂和节理侵蚀,形成 许多峭壁悬崖,山峰林立的地貌红层地貌:自白垩纪以来,气候暖热,在地势低洼的盆地中堆积了一套陆相为主的红色岩系,岩性比 较松软的砂页岩,则形成地势比较低缓的丘陵,从而构成江南地区独具特色的地貌
8、。3)地表组成物质因素:地表物质不同,抗风化、侵蚀的强度不同,在一定的外力作用条件下,可以发育成形态各异的地貌形态。4)人类活动因素合理利用自然环境,利于人们的生产和生活;不合理的人类活动,造成环境退化,生态失去平衡。第三章:气候1、我国的气候特征(图为概括后的)(1)季风气候显著季风:盛行风向随季节变化而有明显转换的现象。季风只是近地面层的现象。在距地面500 1000m最显著。2000m以上不明显。我国季风气候的特点:A、冬夏盛行风向有显著变化,随季风的进退,降水有明显的季节性变化B、我国季风区界限:大兴安岭一阴山一贺兰山一乌鞘岭一巴颜喀拉山一唐古拉山一冈底斯山一线东南C、与同是季风气候的
9、印度比较,印度的夏季风强,冬季风弱。我国冬夏季风都很强盛。与同纬度地区比较,季 风区内冬季气候干冷,夏季气候湿热。(2)气候的大陆性强由于海陆分布对气候形成的巨大作用,使得同一纬度带,在海洋条件下和在大陆条件下的气候具有显著差异,前者称为海洋性气候,后者称为大陆性气候。二者主要区别指标:气温和降水。大陆性强:相对于海洋性而言。受大陆热力变化大,水分少的性质所影响的气候。在我国具体表现:A、气温年较差大,最热与最冷的月份在夏至和冬至之后出现B、气温日较差大C、春温高于秋温,降水集中在夏半年(3)气候类型复杂多样,以亚热带和温带为主按照气温不同:热带、温带、高原气候区按照降水不同:湿润、半湿润、半
10、干旱、干旱按照海拔不同:气候垂直带总体来看,以亚热带和温带为主。雷州半岛一秦淮之间,独特的亚热带气候区;秦淮以北是温带地区;南海诸 岛、台湾南部、琼雷、滇南等是热带气候地区。我国的地理位置是怎样影响我国气候的形成1)纬度位置:决定了太阳辐射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地距离不同,同时决定了行星风带位置。北 回归线穿过华南,太阳辐射高度角,昼夜长短,日地距离不同。夏季普遍高温,南北差异小;冬季普 遍低温,南北差异大。2)海陆位置:海陆物理性质的差异导致气候的不同,尤其是降水量的差异。东部 :季风气候,靠 近海洋,主要受海洋性气团影响大,降水充沛.。西部:大陆性气候,深居内陆,受大陆性气团影响.如我 国西
11、北内陆地区的气候大陆性明显。我国的气候特征特征表现成因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影响不利影响大陆性季风气 候显著冬季寒冷干燥夏 季局温多雨,比同纬度地区冬冷夏热,降水年际变化、季节艾化大位于亚洲东部、 太平洋西岸, 海陆差异显著作物种植区北移 雨热配合好,有利于 树木牧草、农作物生 长水旱灾害频繁 春旱、夏涝严重 寒潮、大风霜冻 等灾害频繁雨热同期高温期与多雨期气候复杂多样多种温度带和多 种干湿地区跨纬度多距海远近/、同地 形复杂绝大多数农作物和 动植物适合在我国 生长高原、干旱气候 区不利于农业 发展2、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比较(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的分界线:秦岭)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气温1
12、、年、日较差都小,冬暖夏凉,冬季比同 纬度大陆上暖,夏季比同纬度大陆上 冷。2、最热最冷月出现时间落后,在温带最热 在8月最冷在2月。1年、日较差都大,冬冷夏热,2、最热最冷月出现时间提前,在温带最热在7月最冷在1月。3、春温高于秋温3、秋温司J存温降水降水量大 全年分配均匀 年级变率小降水量少主要集中在夏季年际变率大对流雨多发生在夏季午后其他现象湿度大 A里夕 雾日多多平流雾 日照百分率小风速大日变化不明显湿度小云量少 雾日多多辐射雾 日照百分率大 风速小日变化明显4、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形成的影响一对三大自然区的影响演变趋向原有背景主要影响西北干旱区深居内陆比较十 旱,稀疏草原、荒 漠化草原
13、1、北侧高压脊下沉气流,加剧冷空气推积下沉2、印度洋水汽被阻塞,太平洋水系西进受阻3、高原季风使冬季下沉气流加剧,夏季蒸发加剧4、干旱程度加剧,范围扩大青藏高原寒旱化高原面2000米,仍 为亚热带森林早原、草原气候1、高原阻挡印度洋水汽,太平洋水汽,内部 变干2、高原降温,变寒冷3、热力作用形成高原季风东部区季风典型化海陆季风,比较湿 润1、冬季风向南扩展一势力大增2、高原季风加大海陆季风强度一气温年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3、西风分支的建立与消退在某种程度上4、与同纬度其他地区相比,季风区温度带南移青藏高原的影响青藏高原的其阶段性隆升导致亚洲季风,尤其是东亚季风的形成与发展。1、青藏高原面积大
14、、海拔高本身就是一个独特的高原气候区域。这里气压低,大风多日照长,年辐 射强年均温低,气候温凉常年无夏日较差大年较差小,多对流性降雨,降雪日多,具有与周围环境不 同的气候特征。2、动力作用:冬半年西风,绕流形成北脊南槽的环流形式:北支西风脊加强西北部冷空气势力;南支西风槽,促进副热带锋区的活动,高原东侧的我国西南地区由于处于背风部位, 天气气候别具一格。高原的存在阻挡了南北气流交换,使冬季西北盆地冷空气局限在北坡而呈干冷气候。 夏季,高原 南坡的爬升气流造成丰富降水,而高原北坡气流受阻下沉出现干热气候。3、热力作用:突出表现在夏半年,盛夏高原加热作用最强,高原近地面形成热低压,周围同高度的自由
15、大气层形成相对高压。空气向高原中部辐合上升到高层辐散形成青藏高压。青藏高压的出现是高原加热作用的结果,大气上升运动强烈的标志。四周空气向高原辐合,加强了我国夏季风势力。冬半年,青藏高原气温迅速下降,近地面出现冷高压,高原面上有下沉空气和辐散气流。青藏冷高压的出现加强了蒙古高压,也即加强了我国冬季风的势力。总之青藏高原对我国气候的影响,使我国气候更加复杂化,同时也加大了我国季风气候的强度及其空 可范围。4、大气环流:季风环流冬季环流冬季,低层大气中影响中国的主要气压中心是蒙古高压和阿留申低压。阿留申低压强盛时吸引寒潮东去,减弱 时可使东部寒潮南下的频率增大。以蒙古高压为源地的极地大陆气团的移动,
16、成为冬季风。冬季锋面有:寒潮 冷锋、华南准静止锋、昆明准静止锋、天山准静止锋。夏季环流太平洋副热带高压和印度低压是夏季低层大气的主要气压系统。源于太平洋副高的热带太平洋气团和源于南半球副高的赤道海洋气团。在前者 (表现为东南季风)控制下,常是晴朗少雨天气;而后者向中国的移动表现为西南 季风,其来自南半球,途经赤道海面,具高温重湿和不稳定性质,易发生对流性降水。此外,北方还有移动性冷 高压活动,使北方冷空气南下,成为中国夏季降水的动力。夏季影响我国的锋面是极锋,跳跃式从南向北推进。5、气温的总体分布特征总特点:1)北冷南热,平原暖高原冷2)年平均气温由南向北逐渐降低3)与世界同纬度平均的年均温比
17、较,我国气温普遍偏低4)气温的分布具有明显的季节差异6、降水的分布特征及时间分配规律基本特点(规律)原因影响名称内容空间分布规律从东南沿海向 西北内陆逐渐渐少影响我国降水的主要来源是夏 季风。我国东部1大地区受东南 季风和西南季风的影响大, 降水 多;西北内陆地区受夏季风影响不明显,降水稀少东南部湿润, 愈向西北部内陆越干燥时间变化季节 变化降水季节分配不 均,集中在5月至ij 9 月的夏秋季节夏季受来自海洋的湿润气流影 响,降水丰沛;冬季受来自大陆 的干燥空气的影响,降水少使我国旱涝灾 害频繁,夏季 风强或来的 早,北涝南旱; 夏季风弱或米 的晚,南涝北 旱年际 变化各地降水年际变化 大,南
18、方较小,北 方较大,西北干旱 地区取大夏季风进退的规律反常所造成 的降水的南北差异北方:降水少,雨 季短;南方:降水 多,雨季长由夏季风形成锋面雨带进退规 律决定的。形成北方的春 旱、夏涝;江 淮地区的梅雨 和伏旱我国5个降水量带的是如何分布的?1)、年降水量大于1600mna,主要分布在我国东南部:包括台、粤、闽、琼的大部分,浙、赣、湘、桂的一部分,以及西藏东南部喜马拉雅山东南坡等地。2)、年降水量800-1600mm,在上述降水带之北,淮河、汉水之南,包括长江中下游和广西、贵州、 云南、四川大部分地区。3)、年降水量400-800mm带,一般指淮河、汉水以北的秦岭山地、黄土高原、华北平原、
19、东北平原 以及边缘山地丘陵,并包括青藏高原东南边缘地区。4)、年降水量200-400mm带,在上述降水带之北,包括内蒙古高原和青藏高原东部草原带,以及西 北内陆地区的天山、阿尔泰山迎风坡低山带。5)、年降水量200mmz下的地区,指上述降水带之西北或盆地中部。第四章:陆地水水系和流域的定义水系:地表径流对地表产生侵蚀以后所形成的河槽系统,由干流、各级支流及与河流相通的湖泊、沼泽、水库等组成。流域:指河流或水系的集水区域。1、内外流域的分界线:大致北起大兴安岭西麓,经阴山、贺兰山、祁连山、日月山、巴颜喀拉山,念青唐古拉山 和冈底斯山而止于西端的国界线。2、径流深度: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铺在其集
20、水面积上的水层深度中国河流的基本特征.河流众多,水利水能资源丰富流域面积超过100km2以上的河流有5万多条;超过1000km2的有1600多条。径流总量合计约15025亿m3,占全国地表径流总量的55%占全国水资源总量的53.4%。我国是世界上水坝数量最多的国家, 除了怒江和雅鲁藏布江,几乎所有的大小江河的干流或支流上 都有水坝,且水坝形式多样。.我国外流河大多呈自西向东流由于河流基本上自半干旱区流向湿润区,水量向下游增加河网密度也逐渐增大。我国雨带一般呈东西延伸,南北推移,中纬度的气旋也是自西向东移动,所以常常是全流域同期受 雨增水,愈向下游,洪水量越大。东西向的河流在其向东流动的过程中,
21、切穿了北西、北东或南北走向的构造线,形成一系列峡谷并产生巨大落差,提供了丰富的水力资源和良好的水力开发条件。.含沙量大我国山地面积广,地势起伏大,加之受人类活动的深刻影响,植被破坏严重,流水侵蚀与堆积作用普遍发生;一般而言,以地下水和冰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含沙量较小,在以雨水补给的河流中,我国南方和东北因植被条件为含沙量也不高,而华北地区的河流含沙量普遍高。.洪涝灾害严重七大江河均处于东部季风气候区,是中国旱涝灾害最严重的地区; 同时,这些河流中下游地区又是中国经济最发达、人口、城市最集中的地域。造成灾害有自然因素也有人为因素。3、我国的五大湖区及特点青藏高原湖区:多为构造湖和冰蚀湖,也存在哪
22、塞湖;绝大部分为内陆咸水湖和盐湖;湖区面积占全国湖区的51.4%;如青海湖、纳木错等蒙新高原湖区:以黑河为界分为东西两部分,西部多构造湖,东部多风成湖,也有构造湖;多为内陆咸水湖;占 湖泊总面积的1.1%;如呼伦湖、博斯腾湖、艾丁湖等东北湖区:平原低地热融湖,山地构造湖;占湖泊总面积的3.3%;如天池、兴凯湖等东部平原湖区:多河成湖;占湖泊总面积的 30.2%;如无大淡水湖鄱阳湖、洞庭湖、太湖、洪泽湖、巢湖。云贵高原湖区:多构造湖;占湖泊总面积的 1.5%;如滇池、洱海等4、沼泽分类:根据有无泥炭的形成与累积这一标准,可以将沼泽分为泥炭沼泽和潜育沼泽两类。5、我国沼泽分布区及特征东北沼泽区:最
23、大的沼泽分布区,主要是存在着不透水的多年季节冻土层,水分条件充足,草本植物大量繁殖, 一方面阻碍木本植物的生长,另一方面又成为苔葬植物的温床。死亡的有机质在嫌气细菌作用下,分解缓慢 而形成泥炭层。青藏高原和新疆山地沼泽区:海拔高,气候寒冷,蒸发弱,在冰雪融水溢出带、冲积洪积扇边缘地带以及宽谷湖滩等排水不良地的地区有不少沼泽分布。其中的若尔盖是我国面积最大的连片草本泥碳沼泽。东部平原和沿海沼泽区:平原区地下水位高,加上河流泛滥,使低洼土壤高度潜育化,逐渐形成草本潜育沼泽。我国地下水的主要类型松散沉积物孔隙水、岩溶裂隙溶洞水、基岩裂隙水、冻土空隙裂隙水5、黄河:发源于青海巴颜喀拉山各姿各雅山东路的
24、卡日曲,流经青海、四川、甘肃、宁夏、内蒙古、陕西、山西、河南、山东9省区,最后于山东垦利注入渤海,全长 5464千米,中国第二长河,世界第五长河。上游:源头至内蒙古托克托县(河口镇),根据河道特性不同可分为河源短、峡谷段和平原段。中游:河口镇至河南孟津,由北而南穿行在晋陕大峡谷中,形成著名的壶口瀑布。下游:孟津以下主要在华北平原,形成“地上河”6、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我国最长河,全长 6300km,流经青海、西藏、云南、四川、重庆、湖北、湖南、江 西、安徽、江苏和上海等 11个省市,长度仅次于尼罗河、亚马逊河,居世界第三位;流域仅次于亚马逊河、 刚果河,居世界第三位。上游:河源段至宜昌段,沱
25、沱河一通天河一金沙江一长江三峡中游:宜昌到湖口,支流众多“九曲回肠”下游:湖口以下,湖泊港汉多支流少第五章:中国近海1、中国近海包括:渤海、黄海、东海、南海(盐度最高)、台湾东部的太平洋海区大陆架:大陆架是大陆向海洋的自然延伸,通常被认为是陆地的一部分,又叫“陆棚”或“大陆浅 滩”。它是指环绕大陆的浅海地带。2、中国近海大陆架的两种成因类型:A、堆积型B、侵蚀一堆积型、以堆积为主3、近海大陆架发育的有利条件A、丰富的物质来源。大河从大陆搬运大量泥沙入海堆积而成;岛屿的冲刷和生物成因堆积。B、一系列水下隆脊所围限的盆地地形。水下隆脊主要呈东北走向。海岸线、海岸带、海岸的定义海岸线:陆地与海洋的分
26、界线海岸带:大陆与海岸之间经常存在着具有一定宽度的、相互作用的过渡地带,包括潮间带,上至高潮线以上由现代海水作用而形成的海蚀、海积地貌部位,下至低潮线以下波浪对海底扰动作用的极限部位。海岸:指现在海陆之间正在相互作用着和过去曾经互相作用过的地方,还包括上升古海岸带 和下沉古海岸带。5、我国海岸的基本类型:A、基岸海岸:一般是陆地上的山脉或丘陵延伸,直接和海面相交的海岸, 也称山地海岸。由于岸线大多曲折,具有突出的海岬和深入的海湾,天然海湾较多,又称港湾海岸。根据岩性和水动力条件基岩海岸可分为: 海蚀地貌: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穴、 岩滩。海积地貌:沙堤、沙嘴、连岛沙洲等B、平原海岸:平原海岸是
27、河流、海流、波浪等动力因素作用下,由泥沙堆积而成。平原海岸地势平坦,岸线 平直,缺乏天然港湾。平原海岸特点平原海岸的冲淤变化很快,岸线很不稳定,浅海和平原之间可有一条几公里到十几公里的潮间浅滩。按照其形成过程、组成物质的差异、平原海岸还可以分为:三角洲海岸、粉沙淤泥质海岸、砂砾质海岸。生物海岸:我国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生物对海岸的塑造有时起着重要作用,形成特殊的海岸类型,即珊瑚礁海岸和红树林海岸。海流、潮汐与黑潮的定义海流:又称洋流,是指海水以相对稳定速度沿着一定方向的流动,是海水运动形式之一。潮汐:是海水在天体引潮力作用下发生的周期性波动,通常海面周期性的涨落称为潮汐。C、黑潮:又称“日本
28、暖流”,是沿着北太平洋西部边缘向北流动的一支强西边界海流,它因水色 深蓝似黑色而得名。6、 我国岛屿的类型:大陆岛:大陆地块延伸到海中并出露水面的岛屿,其地质特征与相邻大陆基本相似,如台湾岛(我国最大岛屿,面积35 760 km2)、海南岛(面积33 556 km2)、庙岛群岛、舟山群岛等。冲积岛:由大陆河流和沿岸流所搬运的泥沙堆积而成,多分布在河口和近岸海域。 最大崇明岛(面积1 083 km2),为我国第3大岛。海洋岛:海洋岛分为火山岛和珊瑚岛两种。前者如澎湖列岛,后者如南海诸岛东沙、中沙、西沙、南沙四群 岛。6、我国土壤的垂直地带分布规律:土壤随地势的增高而呈现演替分布的规律性称为垂直地
29、带性。主要分为湿润海洋型和干旱大陆型。西北干旱内陆山地常见带谱(山麓一一山顶):山地棕钙土 一一山地栗钙土 一一山地黑钙土 一一山地灰黑土 一腐棕土湿润海洋型带谱(山麓一一山顶):山地红、黄壤山地黄棕壤山地棕壤腐棕土1、土壤的水平地带分布规律水平地带分异规律:分布比较完整。我国东部沿海地带:季风湿润气候下的森林土壤,属湿润海 洋性土壤地带谱.西部内陆地带:整个亚欧大陆的干旱中心,主要发育干旱土,属于大陆类型土壤地带 谱。两者之间:为过渡性土壤地带谱,主要发育松软腐殖土。我国土壤的水平分布总的规律是:我国东部湿润地区,由于受季风影响,温度和降水都是由高纬 向低纬递增。土壤带基本随纬度变化,表现为
30、纬度地带性分布规律。自北而南依次出现寒温带针叶林 寒棕壤,温带针阔叶混交林暗棕壤,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棕壤,北亚热带落叶阔叶一常绿阔叶混交林黄 棕壤,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红、黄壤,南亚热带和热带雨林、季雨林赤红壤与砖红壤。我国秦岭、淮河以北的温带与暖温带广大地区,自东向西,干燥度逐渐增加,土壤按东西近乎经 度方向更替,表现出干湿带性分布规律。在温带,土壤的演替顺序是从暗棕壤经东北平原的黑土,向 西出现黑钙土、栗钙土以及棕钙土、灰漠土、灰宗漠土。暖温带分布则由东部的棕壤向西依次为褐土、 黑井土、灰钙土,而止于欧亚大陆干旱中心的棕漠土。7、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的结构和性质:A、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特点,取决于山
31、地所处的水平地带的位置(基带) 。B、东部湿润山地土壤垂直带谱结构从南向北由繁变简,层次减少,垂直带分布高度有由高降低的趋势。C、.从东部湿润地区到西部干旱区,随着干旱程度加大,土壤分布带的高度逐渐升高,带谱结构趋于简化。上垂带谱:广阔的高原面上,有一系列高山耸立,亦出现土壤的垂直分化下垂带谱:东部和南部,系我国几条大型江河的发源地,在深切的河流谷地中,沿河谷两侧的陡坡,与山地一样也发生土壤(反向)垂直分异第七章:生物地理1、我国植物区系特征A、丰富的植物种类B、起源古老,具有演化系统中的各种类群C、分布类型多样,地理成分复杂D、区域性强,地理分布的区域分异明显又相互渗透E、特有性程度高2、地
32、带性植被:发育于普通基质并排水良好的平亢上的自然植被3、植被的垂直分布规律(1)湿润型山地垂直带A、均以森林植被占优势;仅在山顶或接近山顶处出现灌丛、草甸带。(基带)B、带谱结构自下而上大体相当于由其所在的温度带向高纬度方向排列的水平地带谱。各温度带垂直带谱中,都 有该水平带特有植被类型。(垂直结构)C、随纬度由低到高,垂直带谱中相同或相似类型分布高度逐渐降低,带谱结构由繁及简。(水平结构)D、同一温度带内由于干湿状况的差异,垂直带也有差别,尤其亚热带东、西部之间这种差别特别明显。(区域差异)(2)干旱半干旱型山地垂直带A、均以草原、草甸、荒漠植被占优势,森林居次要或缺失地位。B、各山地随高度
33、增高,降水增加;带谱呈现由干旱型向湿润型的植被变化;C、各垂直带谱中,相同或相似类型分布高度,随水分由东向西递减而逐渐升高;带谱结构由繁及简1、 D、同一山地垂直带的阴坡和阳坡的植被明显不同水平地带分布规律1)植被水平分布的干湿度地带性规律。我国植被水平分布的干湿度地带性表现为:从东南向西北,随着季风和湿润气流影响逐渐减弱,而顺序出现各类森林、草原和荒漠。我国北方与南方植被的经度变化有显著不同。以昆仑山、秦岭、 淮河一线为界,大致可分为南北两个部分:北半部属温带、暖温带;南半部属亚热带和青藏高原。(1)温带、暖温带植被水平分布的干湿度地带性。我国温带和暖温带,自东向西随着干湿地区的递变植被有着
34、显著的差异。温带:从东到西依次为:阔叶混交林一森林草原或草甸草原一典型草原带 一荒漠草原带一荒漠带。暖温带:从东到西依次为: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典型草原带一荒漠草原带 一荒漠带(3)亚热带植被水平分布的经度变化。从东到西依次为:常绿阔叶林带一常绿林林一常绿硬叶林(3)青藏高原植被分布的经度变化。从东到西依次为:高寒灌丛草甸带一高寒蒿草草甸一高寒草原 带一荒漠化高寒草原一高寒荒漠。2)植被水平分布的纬度地带性规律。可分东部和西部两种情况。(1)东部湿润区植被分布的维度地带变化,自北而南形成了不同的纬度植被带。只要水平带植被更替如下。寒温带针叶林带一温带针叶阔叶混交林带一暖温带落叶阔叶林带一北亚热
35、带常绿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一中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一南亚热带季风常绿阔叶林带一热带季雨林、雨林带一南海诸岛珊瑚礁常绿矮林和灌丛。(2)西部干旱、半干旱区因其地貌结构独特,致使植被水平地带的纬度变化规律性趋于复杂化。由 北而南依次为:温带干旱半荒漠、荒漠一暖温带极端干旱荒漠、裸露荒漠带一北部为高寒荒漠一羌塘 高原南部为高寒草原一藏南谷地旱生灌丛、山地灌丛草原。4、我国大陆的动物区系分属于东洋界和古北界第四纪的环境演变1、新构造运动与现代地形轮廓的形成2、现代季风的形成和温带荒漠的扩展3、第四纪气候的冷暖急剧变化4、黄土堆积(山西的早更新世午城黄土,中更新世离石黄土,北京的晚更新世马兰黄土)5、海平面变化6、生物群和自然地带的变化三十一、中国土地资源的特征1、绝对数量大、人均占有量少2、类型多样、区域差异显著3、难以开发利用和质量不高的土地比例较大分布不均匀,土地生产能力差异显著第十五章1、自然地理区划概念以自然地理成分和景观的地域分异规律为指导,按照区域的内部差异,把其自然特征不相似的部分能划分 为不同的自然区,并确定其界限,进而对各自然区的特征及其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进行研究,按其区域 从属关系,建立一定的等级系统,这种地域系统研究方法就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现代商业办公空间的照明艺术
- 现代办公设备与技术概览
- 残障者康复教育与社区资源的联动发展
- Module3 Unit1 What are they doing?(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英语四年级上册
- 7 我是班级值日生(说课稿)-2024-2025学年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Unit 3 Its a colourful world!Part B Let's learn(说课稿)-2024-2025学年外研版(三起)(2024)英语三年级上册
- 2023六年级数学上册 二 分数乘法第3课时 分数与整数相乘说课稿 苏教版
- 5《这些事我来做》(说课稿)-部编版道德与法治四年级上册
- Unit5 My clothes Part A Lets talk (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人教PEP版英语四年级下册001
- 《1 有余数的除法-第二课时》(说课稿)-2023-2024学年二年级下册数学苏教版001
- 2025年黑龙江哈尔滨市面向社会招聘社区工作者1598人历年高频重点提升(共500题)附带答案详解
- 执行总经理岗位职责
- NS3000计算机监控系统使用手册
- 《妊娠期恶心呕吐及妊娠剧吐管理指南(2024年)》解读
- 《黑神话:悟空》跨文化传播策略与路径研究
- 《古希腊文明》课件
- 居家养老上门服务投标文件
- 长沙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招聘普通雇员笔试真题2023
- 2025年高考语文作文满分范文6篇
- 零售业连锁加盟合同
- 2025高考语文复习之60篇古诗文原文+翻译+赏析+情景默写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