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弈论最优策略的产生_第1页
博弈论最优策略的产生_第2页
博弈论最优策略的产生_第3页
博弈论最优策略的产生_第4页
博弈论最优策略的产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博弈论最优策略的产生一、博弈中最优策略的产生艾克斯罗德(Robert Axelrod)在开始研究合作之前,设定了两个前提:一、每个人都是自 私的;二、没有权威干预个人决策。也就是说,个人可以完全按照自己利益最大化的企图进 行决策。在此前提下,合作要研究的问题是:第一、人为什么要合作;第二、人什么时候是 合作的,什么时候又是不合作的;第三、如何使别人与你合作。社会实践中有很多合作的问题。比如国家之间的关税报复,对他国产品提高关税有利于保护 本国的经济,但是国家之间互提关税,产品价格就提高了,丧失了竞争力,损害了国际贸易 的互补优势。在对策中,由于双方各自追求自己利益的最大化,导致了群体利益的损害

2、。对 策论以著名的囚犯困境来描述这个问题。A和B各表示一个人,他们的选择是完全无差异的。选择C代表合作,选择D代表不合作。 如果AB都选择C合作,则两人各得3分;如果一方选C,一方选D,则选C的得零分, 选D的得5分;如果AB都选。,双方各得1分。显然,对群体来说最好的结果是双方都选C,各得3分,共得6分。如果一方选C,一方选 D,总体得5分。如果两人都选D,总体得2分。对策学界用这个矩阵来描述个体理性与群体理性的冲突:每个人在追求个体利益最大化时, 就使群体利益受损,这就是囚徒困境。在矩阵中,对于A来说,当对方选C,他选D得5 分,选C只得3分;当对方选D,他选D得1分,选C得零分。因此,无

3、论对方选C或D, 对A来说,选D都得分最多。这是A单方面的优超策略。而当两个优超策略相遇,即A, B都选D时,结果是各得1分。这个结果在矩阵中并非最优。困境就在于,每个人采取各 自的优超策略时,得出的解是稳定的,但不是帕累托最优的,这个结果体现了个体理性与群 体理性的矛盾。在数学上,这个一次性决策的矩阵没有最优解。如果博弈进行多次,只要对策者知道博弈次数,他们在最后一次肯定采取互相背叛的策略。 既然如此,前面的每一次也就没有合作的必要,因此,在次数已知的多次博弈中,对策者没 有一次会合作。如果博弈在多人间进行,而且次数未知,对策者就会意识到,当持续地采取合作并达成默契 时,对策者就能持续地各得

4、3分,但如果持续地不合作的话,每个人就永远得1分。这样, 合作的动机就显现出来。多次对局下,未来的收益应比现在的收益多一个折现率W,W越 大,表示未来的收益越重要。在多人对策持续进行下去,且W比较大,即未来充分重要时, 最优的策略是与别人采取的策略有关的。假设某人的策略是,第一次合作,以后只要对方不 合作一次,他就永不合作。对这种对策者,当然合作下去是上策。假如有的人不管对方采取 什么策略,他总是合作,那么总是对他采取不合作的策略得分最多。对于总是不合作的人, 也只能采取不合作的策略。艾克斯罗德做了一个实验,邀请多人来参加游戏,得分规则与前面的矩阵相同,什么时候结 束游戏是未知的。他要求每个参

5、赛者把追求得分最多的策略写成计算机程序,然后用单循环 赛的方式将参赛程序两两博弈,以找出什么样的策略得分最高。第一轮游戏有14个程序参加,再加上艾克斯罗德自己的一个随机程序(即以50%的概率选取 合作或不合作),运转了 300次。结果得分最高的程序是加拿大学者罗伯布写的一报还一报 (tit for tat)o这个程序的特点是,第一次对局采用合作的策略,以后每一步都跟随对方上一 步的策略,你上一次合作,我这一次就合作,你上一次不合作,我这一次就不合作。艾克斯 罗德还发现,得分排在前面的程序有三个特点:第一,从不首先背叛,即善良的”;第二, 对于对方的背叛行为一定要报复,不能总是合作,即”可激怒的

6、”;第三,不能人家一次背 叛,你就没完没了的报复,以后人家只要改为合作,你也要合作,即”宽容性”。为了进一步验证上述结论,艾氏决定邀请更多的人再做一次游戏,并把第一次的结果公开发 表。第二次征集到了 62个程序,加上他自己的随机程序,又进行了一次竞赛。结果,第一 名的仍是一报还一报”。艾氏总结这次游戏的结论是:第一,”一报还一报”仍是最优策略。 第二,前面提到的三个特点仍然有效,因为63人中的前15名里,只有第8名的哈灵顿程序 是”不善良的”,后15名中,只有1个总是合作的是善良的”。可激怒性和宽容性也得到了 证明。此外,好的策略还必须具有的一个特点是%清晰性”,能让对方在三、五步对局内辨识

7、出来,太复杂的对策不见得好。”一报还一报”就有很好的清晰性,让对方很快发现规律,从 而不得不采取合作的态度。二、合作的进行过程及规律”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在静态的群体中得到了很好的分数,那么,在一个动态的进化的群体中, 这种合作者能否产生、发展、生存下去呢?群体是会向合作的方向进化,还是向不合作的方 向进化?如果大家开始都不合作,能否在进化过程中产生合作?为了回答这些疑问,艾氏用 生态学的原理来分析合作的进化过程。假设对策者所组成的策略群体是一代一代进化下去的,进化的规则包括:一,试错。人们在 对待周围环境时,起初不知道该怎么做,于是就试试这个,试试那个,哪个结果好就照哪个 去做。第二,遗传。一

8、个人如果合作性好,他的后代的合作基因就多。第三,学习。比赛过 程就是对策者相互学习的过程,”一报还一报”的策略好,有的人就愿意学。按这样的思路, 艾氏设计了一个实验,假设63个对策者中,谁在第一轮中的得分高,他在第二轮的群体中 所占比例就越高,而且是他的得分的正函数。这样,群体的结构就会在进化过程中改变,由 此可以看出群体是向什么方向进化的。实验结果很有趣。”一报还一报”原来在群体中占1/63,经过1000代的进化,结构稳定下来 时,它占了 24%。另外,有一些程序在进化过程中消失了。其中有一个值得研究的程序, 即原来前15名中唯一的那个”不善良的”哈灵顿程序,它的对策方案是,首先合作,当发现

9、 对方一直在合作,它就突然来个不合作,如果对方立刻报复它,它就恢复合作,如果对方仍 然合作,它就继续背叛。这个程序一开始发展很快,但等到除了一报还一报”之外的其它程 序开始消失时,它就开始下降了。因此,以合作系数来测量,群体是越来越合作的。进化实验揭示了一个哲理:一个策略的成功应该以对方的成功为基础。”一报还一报”在两个 人对策时,得分不可能超过对方,最多打个平手,但它的总分最高。它赖以生存的基础是很 牢固的,因为它让对方得到了高分。哈灵顿程序就不是这样,它得到高分时,对方必然得到 低分。它的成功是建立在别人失败的基础上的,而失败者总是要被淘汰的,当失败者被淘汰之后,这个好占别人便宜的成功者也

10、要被淘汰。那么,在一个极端自私者所组成的不合作者的群体中,”一报还一报”能否生存呢?艾氏发现, 在得分矩阵和未来的折现系数一定的情况下,可以算出,只要群体的5%或更多成员是”一 报还一报”的,这些合作者就能生存,而且,只要他们的得分超过群体的总平均分,这个合 作的群体就会越来越大,最后蔓延到整个群体。反之,无论不合作者在一个合作者占多数的 群体中有多大比例,不合作者都是不可能自下而上的。这就说明,社会向合作进化的棘轮是 不可逆转的,群体的合作性越来越大。艾克斯罗德正是以这样一个鼓舞人心的结论,突破了 ”囚犯困境”的研究困境。在研究中发现,合作的必要条件是:第一、关系要持续,一次性的或有限次的博

11、弈中,对策 者是没有合作动机的;第二、对对方的行为要做出回报,一个永远合作的对策者是不会有人 跟他合作的。那么,如何提高合作性呢?首先,要建立持久的关系,即使是爱情也需要建立婚姻契约以维 持双方的合作。(火车站的小贩为什么要骗人?为什么工作中要形成小组制度?换防的时候 一方总是要小小地进攻一下的,在中越前线就是这样)第二、要增强识别对方行动的能力, 如果不清楚对方是合作还是不合作,就没法回报他了。第三、要维持声誉,说要报复就一定 要做到,人家才知道你是不好欺负的,才不敢不与你合作。第四、能够分步完成的对局不要 一次完成,以维持长久关系,比如,贸易、谈判都要分步进行,以促使对方采取合作态度。 第

12、五、不要嫉妒人家的成功,”一报还一报”正是这样的典范。第六、不要首先背叛,以免担 上罪魁祸首的道德压力。第七、不仅对背叛要回报,对合作也要作出回报。第八、不要耍小 聪明,占人家便宜。(打桥牌和打麻将的区别)艾克斯罗德在合作的进化一书结尾提出几个结论。第一、友谊不是合作的必要条件,即 使是敌人,只要满足了关系持续,互相回报的条件,也有可能合作。比如,第一次世界大战 期间,德英两军在战壕战中遇上了三个月的雨季,双方在这三个月中达成了默契,互相不攻 击对方的粮车给养,到大反攻时再你死我活地打。这个例子说明,友谊不是合作的前提。第二、预见性也不是合作的前提,艾氏举出生物界低等动物、植物之间合作的例子来

13、说明这一 点。但是,当有预见性的人类了解了合作的规律之后,合作进化的过程就会加快。这时,预 见性是有用的,学习也是有用的。当游戏中考虑到随机干扰,即对策者由于误会而开始互相背叛的情形时,吴坚忠博士经研究 发现,以修正的”一报还一报”,即以一定的概率不报复对方的背叛,和”悔过的一报还一报 ”,即以一定的概率主动停止背叛。群体所有成员处理随机环境的能力越强,”悔过的一报还 一报”效果越好,”宽大的一报还一报”效果越差。三、艾克斯罗德的贡献与局限性 艾克斯罗德通过数学化和计算机化的方法研究如何突破囚徒困境,达成合作,将这项研究带 到了一个全新境界,他在数学上的证明无疑是十分雄辩和令人信服的,而且,他

14、在计算机模 拟中得出的一些结论是非常惊人的发现,比如,总分最高的人在每次博弈中都没有拿到最高分。(刘邦和项羽的战争) 艾氏所发现的”一报还一报”策略,从社会学的角度可以看作是一种互惠式利他”,这种行为 的动机是个人私利,但它的结果是双方获利,并通过互惠式利他有可能覆盖了范围最广的社 会生活,人们通过送礼及回报,形成了一种社会生活的秩序,这种秩序即使在多年隔绝,语 言不通的人群之间也是最易理解的东西。比如,哥伦布登上美洲大陆时,与印地安人最初的 交往就开始于互赠礼物。有些看似纯粹的利他行为,比如无偿损赠,也通过某些间接方式, 比如社会声誉的获得,得到了回报。研究这种行为,将对我们理解社会生活有很

15、重要的意义。囚徒困境扩展为多人博弈时,就体现了一个更广泛的问题一社会悖论”,或”资源悖论”。 人类共有的资源是有限的,当每个人都试图从有限的资源中多拿一点儿时,就产生了局部利 益与整体利益的冲突。人口问题、资源危机、交通阻塞,都可以在社会悖论中得以解释,在 这些问题中,关键是通过研究,制定游戏规则来控制每个人的行为。艾克斯罗德的一些结论在中国古典文化道德传统中可以很容易地找到对应,”投桃报李”、” 人不犯我,我不犯人”都体现了”钮for tat的思想。但这些东西并不是最优的,因为”一报还 一报”在充满了随机性的现实社会生活里是有缺陷的。对此,孔子在几千年前就说出了”以德 报德,以直报怨”这样精

16、彩的修正策略,所谓直”,就是公正,以公正来回报对方的背叛, 是一种修正了的”一报还一报”,修正的是报复的程度,本来会让你损失5分,现在只让你损 失3分,从而以一种公正审判来结束代代相续的报复,形成文明。但是,艾氏对博弈者的一些假设和结论使其研究不可避免地与现实脱节。首先,合作的进 化一书暗含着一个重要的假定,即,个体之间的博弈是完全无差异的。现实的博弈中,对 策者之间绝对的平等是不可能达到的。一方面,对策者在实际的实力上有差异,双方互相背 叛时,可能不是各得1分,而是强者得5分,弱者得0分,这样,弱者的报复就毫无意义。 另一方面,即使对局双方确实旗鼓相当,但某一方可能怀有赌徒心理,认定自己更强

17、大,采 取背叛的策略能占便宜。艾氏的得分矩阵忽视了这种情形,而这种赌徒心理恰恰在社会上大 量引发了零和博弈。因此,程序还可以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其次,艾氏认为合作不需预期和信任。这是他受到质疑颇多之处。对策者根据对方前面的战 术来制定自己下面的战术,合作要求个体能够识别那些曾经相遇过的个体并且记得与其相互 作用的历史,以便作出反应,这些都暗含着预期”行为。在应付复杂的对策环境时,信任可 能是对局双方达成合作的必不可少的环节。但是,预期与信任如何在计算机的程序中体现出 来,仍是需要研究的。最后,重复博弈在现实中是很难完全实现的。一次性博弈的大量存在,引发了很多不合作的 行为,而且,对策的一方在

18、遭到对方背叛之后,往往没有机会也没有还手之力去进行报复。 比如,资本积累阶段的违约行为,国家之间的核威慑。在这些情况下,社会要使交易能够进 行,并且防止不合作行为,必须通过法制手段,以法律的惩罚代替个人之间的”一报还一报”, 规范社会行为。这是艾克斯罗德的研究对制度学派的一个重要启发。书目:1、罗伯特艾克斯罗德1984 / 1996:对策中的致胜之道一合作的进化the Evolution of Cooperation 上海人民出版社2、奥尔森美1995年版集体行动的逻辑上海三联书店3、Martin A. Nowak、Robert M. May、Karl Sigmund互助的算术科学1995 年

19、第 10 期4、谢林冲突战略武器与影响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奥曼 博弈论的定义应为“交互的决策论”博弈论是交互式条件下的“最优理性决策”,即每个参 与者都希望能以其偏好获得最大的满足。如果一个参与者在既定的信息下最大化其效用,他 就是理性的。“无投机定理”:如果人们能够充分交流,而且都是理性的,那么人们之间不可能对给定事 件的判断存在不一致。根据这个结论可以进一步证明的是,在人们都是风险规避的前提下, 不可能在有共同的事先概率的情况下做相反方向的投机,因而只有在交流不够、信息不充分, 或者人们并不理性的情况下才可能存在投机,否则投机是不可能发生的。研究“无限重复博弈”:在现实世界,长期关系比短期关

20、系更加容易合作,并且具有效 率更高的博弈结果,因此一次性博弈往往有失偏颇,奥曼通过对重复博弈原创性的全面研究, 很好地诠释了长期中的合作行为。重复博弈加强了我们对合作条件的理解:为什么在参与者 越多、互动越不频繁、关系越不牢固、时间越短、信息越不透明的背景下合作越难维持?这 些问题都能从重复博弈中得到启发,并进而理解贸易战、价格战、公共产品管理效率等现实 问题。“无名氏定理”(the folk theorem):重复博弈最早讨论的是完全信息的情形。在一个无限重 复博弈中,如果参与者有足够的耐心的话,许多原本不是静态纳什均衡的行动都将可能成为 均衡的结果。该定理把多阶段博弈的非合作行为与一次性博

21、弈的合作行为联系了起来。完全 信息的重复博弈论与人们之间相互作用的基本形式的演化相关。不完全信息的重复博弈论:不完全信息下,行为人可能不会拥有被重复着的一次性博弈所具 有的一些相关信息。在这种情况下,重复博弈的重要性在于能使行为人从其他行为人的行为 中获取并了解到信息。不完全信息博弈的观点被应用于寡头垄断、委托人与代理人、保险中。谢林博弈论之冲突经济学,冲突战略、武器与影响、微观动机和宏观行为主要的观点是:主动约束自己随意性和自主性反而会增强自我主动性。这一看似矛盾的结论成立的奥妙在于,有些策略行为会像项羽破釜沉舟一样,通过自断后 路从而使自己的承诺足以令对手相信,这正好与“欲将取之,必先与之”、“置之死地而后生” 的中国智慧不谋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