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微粒构成物质综合(word版 含解析)_第1页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微粒构成物质综合(word版 含解析)_第2页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微粒构成物质综合(word版 含解析)_第3页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微粒构成物质综合(word版 含解析)_第4页
2022年中考化学专题训练微粒构成物质综合(word版 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中考专题训练微粒构成物质综合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看,甲烷由 组成;从微观角度看,氦气、氮气、氨气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2)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微粒 D 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失去”或“得到”)电子。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上图中的 E,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周期。2021 年 2 月 27 日,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月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氦3(氦3是含有2个质子和1 个中子的氦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的 (填字母序号)。2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

2、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各种(丁) 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 组成的。(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甲) 、(乙) 、(丙) 等基本粒子构成的;如氢气是由 构成的(填化学用语,下同),铁是由 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构成的。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构成酒精的粒子是 (填“酒精原子”或“酒精分子”)。(2)如图是钠、镁、氯、溴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溴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溴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溴化钠的化学式为 。4物质构成的奥秘:石墨烯芯片在科研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石墨烯芯片的主

3、要成分是碳。请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碳是第 周期的元素;(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3)与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4)和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5)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丁的化学式为N2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保持不变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52020年3月6日我国海域可燃冰实现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工业上,可以利用CH4与CO2反应生产化工产品乙酸(CH3COOH)

4、,转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1)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2)该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填“分子”或“原子”)。(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4)下列对该反应历程分析正确的是 (填序号)。A原子利用率为100%B催化剂将不断消耗C原子结构发生了改变6下列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O”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图 (填序号,下同),表示混合物的是图 ,能保持图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 (填名称)。(2)写出图中的分子转变成图中的分子的化学方程式: 。7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

5、子核)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下图所示,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粒子发生反弹。请回答;(1)关于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原子是实心球体B多数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C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2)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粒子轰击氮原子(质子数为7),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质子数为8),从现代观点看,从氮原子中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多个过程。通过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模型可能是图 。(选填

6、“A”、“B”或“C”)8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粒子仍沿原来方向前进,有少数发生了偏转,并且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90,甚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1)若原子内质量、正电荷分布均匀,则极少数粒子 (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2)1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填字母,下同)。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

7、原子结构为如图的 。9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太空中长期的太阳风,使得月壤中携带了大量的可作为清洁能源的氦3,规模总计有100万至500万吨,远远超过了地球的储量。(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矿物质”或“腐殖质”)(2)氦3是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其化学符号He,它的核内中子比“正常”氦少一个(如图1),氦3原子内有 个电子。(3)若把两个氦3原子砸在一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图2)这种现象叫做 。(填“重核的裂变”或“氢核的聚变”)10用图示中的“关键词”填空: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 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 和 是按照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

8、气是由大量 聚集而成的,氢分子是由 相结合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 聚集而成的,氧分子是由 相结合构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同种原子也可以自相结合构成分子。11如图是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二氧化碳是由 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构成的。12金属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请根据如图,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3)画出一种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氯气和氢气都是非金属单质,但是它们两者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13根据如图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1)画出A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9、(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如图过程中形成的氯化钠是由 (填“离子”或“分子”)构成的。B、D粒子的 (填“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相同。1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层,在化学反应中易 (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决定的。(3)原子是由 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填微粒符号)。15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

10、答下列问题:(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表示 。(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 时,该粒子是原子。(3)A与B形成的物质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写出其中的阳离子符号 。(4)图乙中C、D化学性质是否相似 (填“是”或“否”)。16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Na、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推知,金属Na、Al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2)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17原子的种类与什么有关,原子的化学性质与什么有关? 。18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相关。请填空:(1)钾元素(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

11、,据图可判断出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电子(填“得到”或“失去”),所以钾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 价。(2)常温下,金属钾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一种气体单质,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该气体燃烧甚至爆炸,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19如图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 (2)若E为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E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20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填字母,下同);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不同;(2)AE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3)D和E元素形

12、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用字母表示);(4)F元素原子中x的值是 。21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A中X 。(2)A、B、C、D、E中共 种元素。(3)B、C、D、E四种粒子中与A粒子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4)C粒子符号为 。22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酒香不怕巷子深。(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差异大的原因。23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1)用酒精消毒时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24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事实。(1)过氧化氢和水组成元素相同,而

13、性质却不同。(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香味。(3)冬天湖面结冰,冰块不下沉反而浮在水面上。25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图1实验中现象是 (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 (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 (4)由此可以得到的

14、实验结论是 (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 26如图所示,用大烧杯将A、B两烧杯罩住,观察现象。(1)根据所学化学知识,实验开始与一段时间后能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2)该实验得出的结论是什么?272022年3月24日,“天宫课堂”第二课正式开讲,神舟十三号乘组航天员王亚平在中国空间站进行了“液桥”演示等实验。【查阅资料】(1)当你在洗手的时候,或者手沾糖水的时候,指间的小液柱就是“液桥”。“液桥”是连接着两个固体表面之间的一段液体。(2)在太空中的微重力环境和液体表面张力共同作用下,“液桥”形成了。(3)液体中分子之间存在着相互吸引力。表面张力是表示液体分子之间吸引力大小的量度。【

15、实验过程】在两块玻璃板的表面滴上两滴水,接着把两块玻璃板靠在一起,使两滴水相碰,两滴水像是搭了一座“液桥”,将两块有机玻璃板连在一起,“液桥”就形成了。(1)以下能说明液体表面存在张力的实验是 。(2)在太空中可以搭出十几厘米长的“液桥”,而在地球表面形成的“液桥”尺寸很小,通常只有几毫米。超过这个尺寸,“液桥”垮塌,请你分析原因: 。282011年3月11日,日本近海发生9.0级强烈地震,从而引发核泄漏危机。核事故时往往泄漏出污染物(具有放射性的碘原子)。为避免核辐射,需一次性口服100毫克(不具放射性的碘原子),使人体甲状腺中碘达到饱和而不再吸收外界的碘,从而起到保护作用。请回答:(1)碘

16、131是一种质子数为53、中子数为78的碘原子。该原子核外电子数为 。(2)存在于自然界中的另外一种碘原子“碘127”,其核内质子数是53,中子数是74,它与碘131的关系是 。A同种元素 B同种物质 C同种分子 D同种原子(3)假设所处的环境已受污染,通过服用加碘食盐(注:加碘食盐中的碘为)的方法能否有效起到避免核辐射的目的呢?【查阅资料】成人每天食用食盐的质量通常为6g;某种加碘食盐的标签如图所示。【问题分析】500g该品牌食盐中,含碘的最大质量是 ;若要使人体甲状腺中的碘达到饱和,至少需要一次性食用该品牌碘盐 K g。【结论】日常服用加碘食盐 (填“能”或“不能”)起到避免核辐射目的,原

17、因是 。292011年3月,日本强烈地震后,海啸引发福岛第一核电站的放射性物质外泄,有关l31I(碘131)的相关报道成为热门话题请回答下列问题: l31I原子中含有53个质子,78个中子l31I原子的核外电子数为 自然界中普遍存在另一种稳定的碘原子l27I,它和131I同属于碘元素l27I原子的质子数为 30若某元素的原子核外有30个电子,其相对原子质量为65,则该原子核内质子数是 ,中子数是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1在“宏观微观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独有的思维方式。(1)从宏观角度看,甲烷由 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氦气、氮气、氨气三种物质中,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是 氦气。

18、(2)如图是几种微粒的结构示意图。微粒 D 在化学反应中易 得到(填“失去”或“得到”)电子。硒是人体必需微量元素,具有防癌、抗癌作用,其原子结构示意图如上图中的 E,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 4周期。2021 年 2 月 27 日,嫦娥五号采集的月壤样品在中国国家博物馆正式展出。月壤中存在着大量的氦3(氦3是含有2个质子和1 个中子的氦原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的 A(填字母序号)。【分析】(1)根据物质的组成和微观构成粒子解答;(2)根据微观粒子的意义解答。【解答】解:(1)从宏观角度看,甲烷由碳元素和氢元素组成;从微观角度看,氦气是由原子直接构成的物质;(2)据图可以看出,微粒D

19、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根据硒原子结构示意图,原子核外有4成电子,故该元素处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4周期;氦3原子的核内质子数为2,核外电子数为2,故原子结构示意图为上图中的A;故答案为:(1)碳元素和氢元素;氦气;(2)得到;4;A。【点评】加强对物质的微观构成粒子的掌握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2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图中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各种(丁) 元素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 钠元素和氯元素组成的。(2)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甲) 分子、(乙) 原子、(丙) 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如氢气是由 H2构成的(填化学用语,下同),铁是由 F

20、e构成的,氯化钠是由 Na+、Cl构成的。【分析】(1)根据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物质是由粒子构成的;(2)根据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来分析。【解答】解:(1)从宏观角度看,物质是由各种(丁)元素组成的;如氯化钠是由钠元素与氯元素组成的;故答案为:元素;钠元素和氯元素;(2)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铁是由铁原子构成的,氯化钠是由钠离子与氯离子构成的。从微观角度看,物质又是由(甲)分子、(乙)原子、(丙)离子等基本粒子构成的;如氢气是由H2构成的,铁是由Fe构成的,氯化钠是由Na+和Cl构成的;故答案为:分子;原子;离子;H2;Fe;Na+、Cl。【点评】要想解答好这类题目,要理解和熟记分子、原子、离子

21、、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知识。3在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建立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1)构成酒精的粒子是 酒精分子(填“酒精原子”或“酒精分子”)。(2)如图是钠、镁、氯、溴四种原子的结构示意图。镁原子的结构示意图中x的数值为 2。溴化钠是由钠元素和溴元素组成的化合物,溴化钠的化学式为 NaBr。【分析】(1)根据酒精属于有机物,是由分子构成进行分析;(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原子得失电子数与元素的化合价数在数值上是相等的;【解答】解:(1)酒精属于有机物,是由酒精分子构成的;(2)在原子中,质子数等于核外电子数,则有122+8+x,解得x2;溴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7,在

22、化学反应中容易得到1个电子,在化合价中显1价,钠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容易失去1个电子,在化合物中显+1价,化学式书写时,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化合价数交叉书写,化为最简,则溴化钠的化学式为NaBr;【点评】熟悉原子结构示意图每一部分的含义,能够正确的化学物质的化学式即可解答。4物质构成的奥秘:石墨烯芯片在科研生产中有着十分重要的应用,石墨烯芯片的主要成分是碳。请根据如图提供的信息,回答相关问题:(1)碳是第 二周期的元素;(2)碳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12.01;(3)与化学性质相似的是 (填序号);(4)和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是 NaCl;(5)科学家最新发现,通过简单的化学反应,可以

23、将树木纤维素转变成超级储能装置,如图是该反应的微观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BC。A.丁的化学式为N2B.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保持不变C.该反应属于置换反应D.甲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之和等于丙丁相对分子质量之和【分析】(1)根据碳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来分析;(2)根据元素周期表的信息来分析;(3)根据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元素的化学性质来分析;(4)根据粒子的质子数确定元素的名称,根据元素的化合价书写化学式;(5)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化学反应的特点以及质量守恒定律来分析。【解答】解:(1)碳原子的核外有两个电子层,元素的周期数等于原子核外的电子层数,因此碳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的第二

24、周期;故答案为:二;(2)由碳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信息可知,碳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2.01;故答案为:12.01;(3)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最外层电子数是4,的最外层电子数也是4,因此和的化学性质相似;故答案为:;(4)是钠离子,每个钠离子带1个单位的正电荷,其离子符号为Na+;是氯离子,每个氯离子带1个单位的负电荷,其离子符号为Cl,二者构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钠,其化学式为NaCl;故答案为:NaCl;(5)由反应的微观示意图和质量守恒定律可知,该反应是碳和氨气在一定条件下反应生成了氮气和甲烷,反应的方程式是:3C+4NH3催化剂高温2N2+3CH4。A、丁是氮气,其化学式为N

25、2,故A正确;B、由质量守恒定律可知,化学反应前后原子的种类和个数均保持不变,故B正确;C、该反应是由一种单质与一种化合物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与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属于置换反应,故C正确;D、根据质量守恒定律可知丁是氮气,据图可知,甲是碳,乙是氨气,丙是甲烷;甲的相对原子质量12,乙的相对分子质量为17,丙的相对原子质量为16,丁的为28,12+17不等于16+28,故D错误。故答案为:ABC。【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微观上对化学反应的认识,学会通过微观示意图把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联系起来、从微观的角度分析物质的变化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52020年3月6日我国海域可燃冰实现

26、了从探索性试采向试验性试采的重大跨越。可燃冰主要含有甲烷水合物。工业上,可以利用CH4与CO2反应生产化工产品乙酸(CH3COOH),转化的微观过程如图所示。(1)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 3:1。(2)该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 原子(填“分子”或“原子”)。(3)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CH4+CO2催化剂CH3COOH。(4)下列对该反应历程分析正确的是 A(填序号)。A原子利用率为100%B催化剂将不断消耗C原子结构发生了改变【分析】(1)根据化学式的意义计算。(2)根据微粒的变化分析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3)根据利用CH4与CO2反应生产化工产品乙酸(CH3COOH)转化的

27、微观过程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4)A根据微粒变化的特点分析;B根据催化剂的特征分析;C根据原子的定义分析。【解答】解:(1)甲烷中碳、氢元素的质量比是12:(14)3:1。(2)由微粒的变化可知,该反应过程中,保持不变的微粒是原子。(3)由利用CH4与CO2反应生产化工产品乙酸(CH3COOH)转化的微观过程可知,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4+CO2催化剂CH3COOH。(4)A该反应是化合反应,原子利用率为100%,故A分析正确;B催化剂的质量不变,不会消耗,故B分析不正确;C在化学变中原子结构不会发生改变,故C分析不正确。故答案为:(1)3:1;(2)原子;(3)CH4+CO2催化剂CH

28、3COOH;(4)A。【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的化学反应的微观模拟示意图的知识,解题的关键是依据质量守恒、化学反应的实质并结合图示依据相关的知识进行分析。6下列分子的示意图中,“”表示氢原子“O”表示氧原子,请回答下列问题:(1)其中表示化合物的是图 (填序号,下同),表示混合物的是图 ,能保持图物质化学性质最小的粒子是 水分子(填名称)。(2)写出图中的分子转变成图中的分子的化学方程式:2H2O通电2H2+O2。【分析】(1)根据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判断方法、单质与化合物的判断方法以及分子的性质来分析;(2)根据微观反应示意图的信息以及化学方程式的写法来分析。【解答】解:(1)由图示以及分子结构模型

29、可知,图中只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不同种原子构成的,因此该物质属于化合物;图中有两种分子,因此该物质属于混合物;图中只有一种分子,且该分子是由同种原子构成的,因此该物质属于单质;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因此水分子是保持水的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故答案为:;水分子;(2)图中的分子是水分子,图中的分子是氢分子与氧分子,水在通电的条件下分解为氢气和氧气,即图中的分子转变成图中的分子的化学方程式为2H2O通电2H2+O2;故答案为:2H2O通电2H2+O2。【点评】本题通过微观粒子的反应模型图,考查了对物质分类、分子的认识,学会从微观的角度看物质、用微粒的变化分析物质是

30、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7科学理论的建立要有一个又一个的证据。1911年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粒子是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氦原子核)轰击金箔实验。实验做法如下图所示,发现绝大多数粒子穿过金箔后仍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但有少数粒子发生了较大角度的偏转,而极少数粒子发生反弹。请回答;(1)关于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BA原子是实心球体B多数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核的体积很小C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说明原子核带正电(2)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粒子轰击氮原子(质子数为7),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质子数为8),从现代观点看,从氮原子

31、中被打出的微粒一定是 质子。(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多个过程。通过粒子轰击金箔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模型可能是图 B。(选填“A”、“B”或“C”)【分析】(1)根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进行分析解答,原子内部有相对较大的空间,原子内有质量大、体积小、带正电荷的微粒,据此解答;(2)原子是由原子核及电子组成的,而原子核又是由质子和中子组成的;(3)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解答】解:(1)A.大多数粒子不改变方向就可以顺利穿过,是因为原子内部有较大的空间,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A说法错误;B.多数粒子保持原来的运动方向,说明原子不是实心球体,故B说法错误;C.少数粒子发生较大角度偏转,是因为原子内

32、部有带正电荷的微粒,说明原子核带正电,故C说法正确。(2)卢瑟福用加速了的高能粒子轰击氮原子,结果有种微粒从氮原子中被打出,而粒子留在了氮原子中,使氮原子变成了氧原子,决定原子种类的是质子数,原子的种类发生了改变,因此打出了一个质子;(3)由粒子散射实验可推断,原子是由具有原子中心带正电的原子核和核外带负电的电子构成,与B模型最相符。故答案为:(1)AB;(2)质子;(3)B.【点评】本题考查了原子构成的知识,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81910年英国科学家卢瑟福进行了著名的粒子轰击金箔实验。实验结果发现:绝大多数粒子仍沿原来方向前进,有少数发生了偏转,并且极少数粒子的偏转超过90,甚

33、至几乎达到180像是被金箔弹了回来。(1)若原子内质量、正电荷分布均匀,则极少数粒子 不会(填“会”或“不会”)发生大角度散射。卢瑟福所说的“原子的绝大部分质量集中到了一个很小的结构上”,这个“很小的结构”指的是 原子核。(2)1m金箔包含了3000层金原子,绝大多数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说明 B(填字母,下同)。A.原子的质量是均匀分布的B.原子内部绝大部分空间是空的(3)科学家对原子结构的探究经历了三个过程,通过粒子散射实验,你认为原子结构为如图的 C。【分析】根据原子结构分析解答,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解答】解:(1)若原子质量、正电荷在原子内均匀分布,则极

34、少数粒子就不会发生偏转,而大多数发生偏转,说明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这里的“很小的结构”指的是:原子核;(2)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是绝大多数粒子穿过后方向不变。故选:B。(3)通过上述实验,能说明原子结构是:原子核位于原子的中心,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应如图C。故答案为:(1)不会;原子核;(2)B;(3)C。【点评】本题比较简单,主要考查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原子核体积很小,质量很大,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上,原子核外有一个非常大的空间,核外电子围绕原子核做高速运动。9月球上的“土壤”主要由月球岩石碎屑、粉末等物质组成。太空中长期的太阳风,使得月壤中携带了大量

35、的可作为清洁能源的氦3,规模总计有100万至500万吨,远远超过了地球的储量。(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 矿物质。(“矿物质”或“腐殖质”)(2)氦3是一种氦气同位素气体,其化学符号He,它的核内中子比“正常”氦少一个(如图1),氦3原子内有 2个电子。(3)若把两个氦3原子砸在一起会产生巨大的能量(如图2)这种现象叫做 氢核的聚变。(填“重核的裂变”或“氢核的聚变”)【分析】(1)腐殖质指的是被生物分解时候的剩余的富含大量对植物有有利作用的土壤所含的物质,也对整个生态系统有直接的正面作用。矿物质,是地壳中自然存在的化合物或天然元素,又称无机盐;(2)在原子中,核外电

36、子数等于质子数等于原子序数;(3)根据裂变和聚变的定义判断。【解答】解:(1)月壤中岩石碎屑、粉末这些成分相当于地球土壤中的矿物质;(2)氦3的原子序数为2,即原子核内有2个质子。根据核外电子数等于质子数可知,它的原子内有2个电子;(3)根据图片可知,两个氦3原子结合在一起形成一个质量更大的原子,这种现象叫氢核的裂变。故答案为:(1)矿物质;(2)2;(3)氢核的聚变。【点评】本题难度较小,了解原子结构和矿物质是解题的关键。10用图示中的“关键词”填空: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 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里的 氢原子和 氧原子是按照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气是由大量 氢分子聚集而成的,氢分子是由 氢原子

37、相结合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 氧分子聚集而成的,氧分子是由 氧原子相结合构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子,同种原子也可以自相结合构成分子。【分析】根据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水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水是由水分子构成的,晶莹的水滴是由大量的水分子聚集而成的,水分子中氢原子和氧原子是按照一定的角度排列的。氢气是由氢分子构成的,氢气是由大量氢分子聚集而成的,氢分子是由氢原子相结合构成的。氧气是由氧分子构成的,氧气是由大量氧分子聚集而成的,氧分子是由氧原子相结合构成的。由此可知,不同种类的原子可以相互结合构成分

38、子,同种原子也可以自相结合构成分子。故答案为:水分子;氢原子;氧原子;氢原子;氧分子;氧原子。【点评】本题难度不大,了解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常见物质的微观构成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1如图是二氧化碳分子的结构。二氧化碳是由 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 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分析】根据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原子讲种类又讲个数解答。【解答】解:由图可知,二氧化碳是由碳原子和氧原子构成的,一个二氧化碳分子是由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构成的。故答案为:碳原子和氧原子;一个碳原子和两个氧原子。【点评】本题考查学生对分子的构成等知识的掌握,难度系数低。12金属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

39、化钠。(1)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Na+Cl2点燃2NaCl。(2)请根据如图,从微观的角度解释氯化钠的形成过程 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两种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结合成氯化钠。(3)画出一种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原子的结构示意图 。(4)氯气和氢气都是非金属单质,但是它们两者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 分子构成不同。【分析】(1)根据方程式的书写方法进行书写;(2)根据氯化钠的形成过程进行分析;(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进行分析;(4)根据氯分子与氢分子的结构不同。【解答】解:(1)金属钠可以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该反应的方程式为:2Na+

40、Cl2点燃2NaCl;故答案为:2Na+Cl2点燃2NaCl;(2)根据图示可知,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两种离子通过静电作用结合成氯化钠;故答案为:钠原子失去一个电子变成钠离子,氯原子得到一个电子变成氯离子,两种离子通过静电作用而结合成氯化钠;(3)元素的化学性质由最外层电子数决定,一般情况下,最外层电子数相同,化学性质相同,故与氯元素化学性质相似的为氟原子;故答案为:;(4)氯气和氢气都是非金属单质,但是氯气由氯分子构成,氢气由氢气分子构成,两者分子构成不同,故化学性质不同,故答案为:分子构成不同。【点评】本题考查的是离子的形成以及物质的构成的知识,完成

41、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13根据如图示意图提供的信息回答问题:(1)画出A粒子的结构示意图 ;A粒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如图过程中形成的氯化钠是由 离子(填“离子”或“分子”)构成的。B、D粒子的 质子数(填“质子数”或“核外电子数”)相同。【分析】(1)A粒子为钠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若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得电子,若最外层电子数4,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电子。(2)根据氯化钠的微观构成、B、D粒子分别是氯原子和氯离子,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

42、1)A粒子为钠原子,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均为11,核外有3个电子层,第一层上有2个电子、第二层上有8个电子,最外层上有1个电子,其原子结构示意图为。最外层电子数是1,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1个电子而形成阳离子。(2)氯化钠是含有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的化合物,氯化钠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构成的。B、D粒子分别是氯原子和氯离子,氯原子得到1个电子形成氯离子,则B、D粒子的质子数相同。故答案为:(1);失去;(2)离子;质子数。【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原子和离子的相互转化、原子结构示意图的含义等是正确解答本题的关键。14“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是化学学科核心素养之一,化学学习要让学生既能够“见微知著”,也

43、能够“见著知微”。金属钠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钠,如图为氯化钠形成的示意图。根据所给信息,请回答:(1)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 3层,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填“得到”或“失去”)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 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3)原子是由 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构成氯化钠的粒子是 Na+、Cl(填微粒符号)。【分析】(1)根据钠原子结构示意图的意义分析回答;(2)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分析回答;(3)根据原子的构成分析会答;(4)根据氯化钠的构成分析回答。【解答】解:(1)由钠原子的结构示意图可知,钠原子的核外电子层数是3,最外层的电子数是1,小于4,在化学反应中

44、易失去电子。(2)元素的化学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3)原子是由原子核和核外电子构成的。(4)构成氯化钠的离子是钠离子和氯离子,符号分别为:Na+、Cl。故答案为:(1)3;失去;(2)最外层电子数;(3)原子核; (4)Na+、Cl。【点评】本题主要考查物质之间相互作用时,微观粒子之间相互作用的过程,同时考查了了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要结合概念的含义进行理解、判断。15建立宏观、微观和符号之间的相互联系是化学学科的特点,请根据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图甲为粒子之间的转化关系图,其中表示 原子。(2)图乙中D为某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当X18时,该粒子是原子。(3)A与B形

45、成的物质是由阴、阳离子构成的,写出其中的阳离子符号 Mg2+。(4)图乙中C、D化学性质是否相似 否(填“是”或“否”)。【分析】(1)根据原子与分子、离子的关系来分析;(2)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来分析;(3)根据粒子结构以及符号的写法来分析;(4)根据粒子结构来分析。【解答】解:(1)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在化学反应中,分子又可以分成原子;原子得失电子形成离子,因此,表示原子;故答案为:原子;(2)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因此X2+8+818;故答案为:18;(3)A是氟原子,最外层有7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得到电子形成阴离子;B是镁原子,最外层有2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

46、的2个电子而形成带两个单位正电荷的镁离子,因此,镁离子符号为Mg2+;故答案为:Mg2+;(4)C是镁离子,在化学反应中可以得到两个电子形成镁原子;D是氩原子,既不容易得电子,也不容易失电子,化学性质稳定,因此,图乙中C、D化学性质不相似;故答案为:否。【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粒子结构、核外电子在化学变化中的作用、元素的化学性质与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的关系是正确解答此类题的关键。16化学的学科特征是在原子、分子的水平上研究物质和创造物质。请从微观的角度回答下列问题。(1)根据Na、Al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可推知,金属Na、Al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钠元素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2)C

47、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一氧化碳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不同。【分析】(1)根据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分析;(2)根据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分析回答。【解答】解:(1)元素的性质主要是由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决定的,金属Na、Al的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钠元素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2)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CO和CO2化学性质不同的原因是:一氧化碳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不同。故答案为:(1)钠元素与铝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不同;(2)一氧化碳分子与二氧化碳分子结构不同【点评】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了解常见物质的性质和结构的知识是解答本题的基础知识。17原子的种类与什

48、么有关,原子的化学性质与什么有关?原子的种类与质子数有关,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分析】根据原子的种类与质子数有关和最外层电子数的作用解答。【解答】解: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决定着该原子在化学反应时是否得失电子,也就是决定了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原子的种类与质子数有关,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故答案为:原子的种类与质子数有关,原子的化学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有关。【点评】此题考查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关键是根据核外电子在化学反应中的作用是决定着该原子在化学反应时是否得失电子,也就是决定了元素的性质,特别是元素的化学性质解答。18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密切

49、相关。请填空:(1)钾元素(K)的原子结构示意图如图所示,据图可判断出钾原子在化学反应中易 失去电子(填“得到”或“失去”),所以钾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 +1价。(2)常温下,金属钾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一种气体单质,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该气体燃烧甚至爆炸,写出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2H2O2KOH+H2。【分析】(1)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最外层电子数、元素的化合价来分析;(2)根据化学反应的原理来分析。【解答】解:(1)在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所以X192881,钾原子的最外层有1个电子,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最外层的1个电子,所以钾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合价通常为+

50、1价;故填:失去;+1;(2)常温下,金属钾能与水剧烈反应生成氢氧化钾和一种气体单质,反应放出的热量能使该气体燃烧甚至爆炸,该气体单质是氢气,此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2K+2H2O2KOH+H2;故填:2K+2H2O2KOH+H2。【点评】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原子结构示意图分析总结元素周期律及对元素的性质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的理解与掌握,并能在解题中灵活应用。19如图为五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1)AD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 BD(填字母序号,下同),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AC; (2)若E为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E离子的化学符号是 S2。【分析】(1)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及最外

51、层电子数为8(第一层为最外层为2)属于稳定结构进行分析;(2)根据离子的形成进行分析;【解答】解:(1)AD 四种粒子中属于同种元素的是BD,是因为它们核内质子数相等,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AC,是因为A最外层即为第一层,达到了2个电子的稳定结构,C原子最外层电子数是8,达到了稳定结构;故答案为:BD;AC;(2)若E为某原子得到两个电子形成的离子,则x的数值为18216,16号元素是硫元素,则E表示带两个单位负电荷的硫离子,离子符号为S2;故答案为:(1)BD;AC;(2)S2。【点评】本题难度不大,考查学生对粒子结构示意图及其意义的理解,明确粒子中核内质子数和核外电子数之间的关系是解题的

52、关键。20根据下列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1)属于同一种元素的是 AB(填字母,下同);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 质子数不同;(2)AE中具有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 C;(3)D和E元素形成化合物的化学式为 MgCl2(用字母表示);(4)F元素原子中x的值是 8。【分析】(1)根据元素的概念进行分析;(2)相对稳定结构的概念进行分析;(3)根据化学式的书写方法进行分析;(4)根据原子中质子数核外电子数进行分析。【解答】解:(1)核内质子数决定元素的种类,AB的核内质子数相等,表示同种元素;不同种元素最本质的区别是质子数不同,故答案为:AB;质子数;(2)由于原子中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相

53、等,当最外层电子数为8时为稳定结构,由结构示意图可知属于相对稳定结构的原子是C;故答案为:C;(3)D的质子数是12,表示镁元素,E的质子数是17,表示氯元素,形成的化合物是氯化镁,其化学式为:MgCl2;故答案为:MgCl2;(4)F的质子数是18,表示氩元素,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x18288。故答案为:8。【点评】元素是具有相同质子数或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相对稳定结构是指最外层电子数达到8个电子(只有一层电子时为2个电子)的结构。21根据下列几种粒子的结构示意图,回答问题:(1)A中X8。(2)A、B、C、D、E中共 四种元素。(3)B、C、D、E四种粒子中与A粒子化学性质相

54、似的是 E。(4)C粒子符号为 Mg2+。【分析】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进行解答;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进行解答;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进行解答;【解答】解:(1)根据在原子中,原子序数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可得202+8+x+2,则x8;(2)根据元素的种类由质子数决定,因为CD的质子数相同,所以CD属于同种元素的粒子;故A、B、C、D、E属于四种元素;(3)根据元素的化学性质跟它的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目有关,最外层电子数相同的元素化学性质相似,A粒子与B、E粒子的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但B是氦元素

55、属于稀有气体已达稳定结构,A粒子的化学性质与E粒子化学性质相似。(4)根据C的质子数12;电子数10,质子数电子数,属于镁离子,符号为:Mg2+;故答案为:(1)8;(2)四;(3)E;(4)Mg2+。【点评】本题考查了分子、原子和离子之间的关系,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考查了化学用语,完成此题,可以依据已有的知识进行。要注意离子符号的书写方法。22用微粒的相关知识解释下列问题。(1)酒香不怕巷子深。(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差异大的原因。【分析】(1)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进行分析解答。(2)根据物质的结构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

56、酒香不怕巷子深,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2)金刚石和石墨都是碳元素组成的不同单质,它们的化学性质相似,物理性质却差异大的原因是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故答案为:(1)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酒香。(2)碳原子的排列方式不同。【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3请从分子的角度解释下列生产、生活中的现象。(1)用酒精消毒时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分析】根据分子的

57、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判断。【解答】解:(1)用酒精消毒过程中,我们能闻到酒精散发出的特殊气味,是因为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2)加压时,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氧分子的间隔变小了,所以6000L氧气可装入容积为40L的钢瓶中。故答案为:(1)酒精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特殊气味;(2)分子间有间隔,在受压时氧分子的间隔变小了。【点评】本题难度

58、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4请从微观角度解释下列事实。(1)过氧化氢和水组成元素相同,而性质却不同。(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香味。(3)冬天湖面结冰,冰块不下沉反而浮在水面上。【分析】根据分子的基本特征:分子质量和体积都很小;分子之间有间隔;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同种的分子性质相同,不同种的分子性质不同,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结合事实进行分析解答。【解答】解:(1)过氧化氢和水组成元素相同,而性质却不同,是因为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不同种的分子化学性质不同。(2)墙内开花墙外可闻到香味,

59、是因为花香中含有的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向四周扩散,使人们闻到花香。(3)冬天湖面结冰,冰块不下沉反而浮在水面上,是因为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故答案为:(1)它们分子的构成不同;(2)分子是在不断运动的;(3)水分子间的间隔变大。【点评】本题难度不大,掌握分子的基本性质(可以简记为:“两小运间,同同不不”)及利用分子的基本性质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方法是解答此类题的关键。25如图1是小红按课本进行的一个化学实验,在实验时同学们闻到了一股难闻的刺激性气味,这种气体对人体的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于是小明对原实验装置进行了改进,装置如图2【实验操作】a向B、C、E三支试管中分别加入5mL的蒸馏水,各滴入12滴

60、无色酚酞溶液,振荡,观察溶液颜色b在A、D试管中分别加入2mL浓氨水,立即用带橡皮塞的导管按实验图2连接好,并将D试管放置在盛有热水的烧杯中,观察几分钟【分析讨论】(1)图1实验中现象是甲烧杯中的酚酞试液变红,乙烧杯中的酚酞试液不变色(2)E试管放有酚酞溶液的目的是做对比(3)进行操作b时观察到的现象是C试管内的酚酞试液比B试管内的酚酞试液先变红(4)由此可以得到的实验结论是分子是不断运动的,温度越高,运动的越快(5)对比改进前的实验,改进后实验的优点是不污染环境【分析】【分析讨论】(1)浓氨水中的氨气分子是不断运动的,当运动到甲烧杯中的酚酞试液中时,能和水反应生成氨水,氨水显碱性,能使酚酞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