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与翻译总复习提分策略_第1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与翻译总复习提分策略_第2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与翻译总复习提分策略_第3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与翻译总复习提分策略_第4页
高考语文文言文分析综合与翻译总复习提分策略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2011高考语文总复习提分策略:文言文分析综合与翻译文言文的分析综合从试卷上的题目来说,通常表现为最后两题:一是“以下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说明XX XX 一组是;二是“下列对原文的叙述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 是。前者是筛选文中信息的试题,后者包含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分析概括作者 的观点态度。文言语句翻译是文言文复习中最重要的部分,从2009年看,全国及各省市高考试题,除北京卷外均就此设题考查,而且分值最高可达10分,一般也在6分以上。翻译时需要遵循“信、 达、雅”的原则。所谓“信”,就是要忠实于原文,保持原文风格。“达”,就是文句要通 顺,表达要准确。“雅”,就是文字简明、优美。中学生

2、在翻译文言文时应以直译为主,意 译为辅。此外,文言句式虽然不直接考查,但在翻译文言语句时,如不懂句式的相关知识,也会影响到翻译的正误,因此,在下面的知识讲解中,也会对句式知识作以介绍。一、命题原则从考试说明的角度而言,文言文的分析综合包括以下内容:(一)“筛选文中的信息”,是指根据题目的指令,筛选出符合指令的信息。它要求学生在理解文章的基础上能够对文章的内容进行分析和归类,从而体现出对文章理解的程度。文言文的分析综合历年高考试题涉及提取的信息内容是:表现人物行为举止特点的信息;体现人物志向和思想主张的信息;反映人物道德情操或才智的信息;展现人物性格和情感的信息。(二)“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

3、思”,是对所述事件或所说道理进行综合的判断和推理,要求学生答出某个论点的根据、某个事件发生的原因、某种发展导致的结果等。这是在理解文意的基础上进一步提高了的综合能力。考查的内容有:某个论点的依据;某种现象的 内在本质;某件事发生的原因,发展所导致的结果;某个人物的思想性格等等。(三)“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是文言文阅读的最高层级,它是前面各项内容的综合体现,只有准确把握了语句含义,对文章的有关信息进行辨别和筛选后,才能对文章的基本倾向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进行归纳概括和作出客观正确的评价。它要求:一是概括的完整性、全面性,作者的观点态度包含的几个方面都要顾及,不要以偏 赅全,丢三落四;二是概

4、括的准确性、恰当性,不夸大,不缩小,不绝对化,恰如其分地概 括。二、命题手法解答这类试题,需要着眼全文逐项分析。命题者常常在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等的变化上 做文章,有时为了增加试题的隐蔽性和迷惑性,也会加入一些干扰因素。错误选项的设置, 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张冠李戴,把本来不是甲的语言行为转换到甲身上去。.颠倒是非,选项中的表述恰与原文意思相反。.牵强附会,曲解原文的意思造成与原文不符。.添枝加叶,主观地补充或添加原文中没有的内容。.事件杂糅,把不是同一时间、地点的事糅合起来表述。.以偏赅全,只抓住一点概括而忽略了整体句意。.时空错位,把某一时间、地点发生的事转换到另一时间、地点。.强加因

5、果,把没有必然的因果关系的两个方面强拉在一起。三、识别命题中的干扰点的基本策略(一)速读文段,捕捉文中信息。第一步大致了解文中所写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作者、 看法。第二步排除不需要翻译的人名、地名、朝代、官职等,再分析人与人,人与事,事与 事之间的关系。第三步扫清文字障碍,尤其是要关注加点的词,这里往往是命题的关键。(二)概括每段或每层文段的内容,与题干和选项仔细对照,反复推敲,选出正确答案。(三)掌握命题者设置陷阱的技巧,就是在解读考点中讲的那几条,平时应通过训练,对这类 手法培养一定的敏感性。并且只要一看完试题,就要善于从那几个方面来识别。四、阅读史传类文本的基本方法我们对这种传记选

6、段的阅读,其目的有二:一是了解文段的梗概,知道叙事的脉络;二是初 步感知人物的形象,能对其进行简要的分析。在这两点之外,还附加有找出题目中与原文相 抵悟的地方。总起来说,阅读应该围绕“什么人做什么事,结果怎样”这样一个主干来抓信息要点。根据 这种目的,我们可以按照下面的步骤来初读文章。用符号勾画出文中出现的地名、人名、官 名。弄清楚人物之间的关系,有可能的话添加出文段中部分句子省略的主语或宾语,概括了 解其人其事。明确选段的梗概。再读文章。充分利用文言文最后一道题以及实词解释题来推断。拟出较为具体的叙事脉络, 即什么人在什么地方做了一件怎样的事情,结果怎样,有何后果或影响。这些事情能够表现 主

7、人公怎样的品质或才能。 结合全篇,推敲第一步中添加的省略部分是否合适。核对文章。根据设置的题目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进行核对,判明选项的正误。一、判断句所谓判断句,就是以名词、代词或名词性短语为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的句式。其常见的形式有以下几种:文言句式. “者,也” ”,也” ”,者也” ”者,” ”者, 者也”等形式。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采用副词“乃” “即” “则” “皆” “是” “诚” “为”等表示判断。如:“此乃臣效命 之秋也。”.采用否定副词“非”表示否定。如:“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不用语气词,完全由词序来体现。如:“此人力士”。二、被动句文言文中,有

8、些语句的主语是动作的承受者,这种句式就是被动句。其常见类型有:“见” “见于” “于”表被动。如:“吾常见笑于大方之家。”“为” “为所”表被动。如:“父母宗族,皆为戮没。”3.用“受” “被” “受于”表示被动关系,它的形式是:“被(受)+动词”或者“被(受)+动词+于+主动者”。三、倒装句文言文中的倒装句,是相对于现代汉语的句序而言的,基于此,我们将文言倒装句式分为宾语前置、定语后置、状语后置、主谓倒装等。下面主要介绍宾语前置句。(一)主谓倒装。主谓倒装也叫谓语前置或主语后置。古汉语中,谓语的位置也和现代汉语中一样,一般放在主语之后,但有时为了强调和突出谓语的意义,在一些疑问句或感叹句中,

9、就把谓语提前到主语前面。例:甚矣,汝之不惠。全句是“汝之不惠甚矣”。谓语前置,表强调的意味,可译为“你太不聪明了”。(二)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充当宾语、疑问代词充当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以及用“之”字或“是”字作为提宾标志时,宾语通常都要前置。文言文中,动词或介词的宾语,一般放置于动词或介词之后,有如下几种情况:.疑问句中,疑问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这类句子,介词的宾语也是前置的。介宾倒装 例:孔文子何以谓之“文”也? “何以”是“以何”的倒装,可译为“为什么”。微斯人,吾谁与归? “吾谁与归”是“吾与谁归”的倒装,可译为“我和谁同道呢?”谓宾倒装例:何有于我哉? “何有”是“有何”的倒装。古汉语

10、中,疑问代词做宾语时,一般放在谓语的前面。可译为“有哪一样”。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的倒装。可译为“有什么简陋呢? 。“何”,疑问代词,“之”,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 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文言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宾语前置。例:僵卧孤村不自哀,“不自哀”是“不哀自”的倒装,可译为“不为自己感到悲哀”。“自”,代词,在否定句中,代词做宾语要前置。忌不自信,“自信”即“信自”,意为“相信自己”。.用“之”或“是”把宾语提于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语。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在意义。例: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莲之爱”即“爱莲”的倒装,可译为“喜爱莲花”。

11、这里的“之”是助词,无实在意义,在这里是宾语前置的标志。.介词“以”的宾语比较活跃,即使不是疑问代词,也可以前置,表示强调。例:是以谓之“文”也。“是以”是“以是”的倒装,可译为“因此”。“是”是指示代词,指代前面的原因。(三)定语后置。文言文中,定语的位置一般也在中心词前边,但有时为了突出中心词的地位,强调定语所表现的内容,或使语气流畅,往往把定语放在中心词之后。“中心词+后置定语+者”例: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者三夫”是“三夫荷担者”的倒装,定语“三夫”后置,以突出中心词“荷担者”,可译为“三个能挑担子的成年男子”。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亭翼然临于泉上”是“翼然临于

12、泉上亭”的倒装,定语后置,可译为“一座像鸟儿张开翅膀一样高踞在泉上的亭子。”“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例: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花之隐逸者”是“隐逸之花”的倒装。可译为“具有隐逸气质的花”。数量词做定语后置例:尝贻余核舟一。“核舟一”是“一核舟”的倒装,定语“一”后置,可译为“一个核舟”。(四)介宾结构后置(也叫状语后置)。译成现代汉语时,除少数译作补语外,.用介词“于”组成的介宾短语在文言文中大都后置, 大多数都要移到动词前做状语。例:何有于我哉?全句为“于我有何哉”的倒装句,介宾结构“于我”后置。译为“在我身上有哪一样呢”。“告之于帝”是“于帝告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帝”后置,译为“

13、向 天帝报告了这件事”。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全句为“于南阳躬耕,于乱世苟全性命”的倒装,介宾结构“于南阳、于乱世”后置,可译为“亲自在南阳耕种,在乱世中苟且保全性命”。.介词“以”组成的介宾短语后置,在今译时,一般都前置做状语。例:屠惧,投以骨。全句为“以骨投之”的倒装,介宾结构“以骨”后置。译为“把骨头扔给它”。为坛而盟,祭以尉首。“祭以尉首”是“以尉首祭”的倒装,介宾结构“以尉首”后置,可译为“用将尉的头来祭祀”。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述以文”是“以文述”的倒装,介宾结构“以文”后置,可 译为“用文字来记述”。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是“以讨贼 兴复之

14、效托臣”的倒装,介宾结构“以讨贼兴复之效”后置。四、省略句文言文中,普遍存在着省略成分的情况,对省略成分的把握,有助于完整理解句子的意思。文言文中的省略句通常有:.省略主语。(1)承前省。如: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2)承后省。如:沛公谓张良日:“(公)度我至军中,公乃入。”(3)自述省。如:(予)爱是溪,(予)得其尤绝者家焉。 对话省。如:(孟子)日:“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王)日:“不若与人。”.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 (鼓)而衰,三(鼓)而竭。.省略宾语。如:可烧而走 (之)也。.省略介词宾语。如:公阅毕,即解貂覆生,为(之)掩户。.省略介词“于”。如:今以钟磬置

15、 (于)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焉。五、固定句式(短语).之谓叫做,才算;就是,说的就是。例:夫子之谓也。【说得就是夫子您啊。】野语有之日:“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说了上百条道理,便认为天下没有谁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这样的人)了。】.诚则如果那么(就)例: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如果真的能做到见了合乎 (自己)欲念的东西,就想到要知足以警戒自己。】.独邪(欤、与、耶、哉、乎)?表疑问,常表反问。难道吗?例:且公子纵轻胜,弃之降秦,独不怜公子姊邪?【况且公子纵然轻视我赵胜,抛弃我让我投降秦国,难道就不可怜公子的姐姐吗?】今恩足以及禽兽,而功不至于百姓者

16、,独何与?【现在(您的)恩德足够惠及鸟兽,而功德却偏偏不能施及百姓,(这)又是为什么呢?】.得无乎(耶、也)?表推测,恐怕(大概)吧?该不是吧?例:日食饮得无衰乎?【每天的饮食大概不会减少吧?】成反复自念,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成名反复思考,这恐怕是教我捕捉蟋蟀的地方吧?.于是(1) “于”是介词,“是”是代词:这时候,在这里,在这种情况下,由于这个原因,对此例:否,吾何快于是,将以求吾所大欲也吾憎,不能进于是矣。【不,我为什么对这感到痛快呢,只想以此求得我最想要的我头脑昏乱,不能比这更进一步(地领会您说的道理)。】(2)与今同。例:于是相如前进甑。【于是相如上前献上盆缶。】.不(否)则如果不就

17、例:不效则治臣之罪。【如果不成功就对下臣论罪惩治。】.非而何?不是又是什么呢?例:宗庙会同,非诸侯而何?【宗庙祭祀、诸侯会盟朝见天子,不是诸侯大事又是什么呢?】.何所?相当于“所为何? ”,“所”与其后动词构成名词性所字短语,“何”前置。例:吾不知子之牧羊,何所用哉?【我不知道您牧羊,用处是什么呢?】.何为?相当于“为何?为什么? ”例:东野之书,耿兰之报,何为而在吾侧也?【孟东野的来信、耿兰的丧报,为什么在我的身边呢?】.何哉(焉)?【王笑道:”这怎么呢?什么呢?为什么呢?例:王笑日:“是诚何心哉!真是什么心理呢! ”】不然者,我何辞焉!【不是这样的话,我怎么能推卸 (责任)呢!】.既则在后

18、,就;既然那么例:既其出,则或咎其欲出者。【在出洞以后,就有人责怪那提议出来的人。】.见于被。例: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我实在怕被大王欺骗而对不起赵国。】.可以可以用来,足以用来;可以,能够。例:德何如,则可以王矣?【(齐宣王)问道:“具备什么样的道德,才可以用来行王道统一天下呢?】.然则既然这样,那么,如果这样,那么。例:然则虽辱而愚之,可也。【既然这样,那么即使玷辱它而称它为愚溪,也是可以的。】.如之何?怎么能呢?例:如之何其废之?【怎么能废弃呢?】.如何?奈何?拿怎么样呢?例:尔能奈我何?【你能拿我怎么样?】.庶几大概,或许,可能;差不多;但愿,希望。例:王之好乐甚,则齐国其庶几乎吾王

19、庶几无疾病与,何以能田猎也?【大王(果真)很喜欢音乐,那么齐国大概治理得差不多了吧我们的君王大概没有疾病吧,不然,怎么能奏乐呢?】.孰谓?谁料到?例:呜呼!孰谓汝遽去吾而殁乎!【唉!谁料到你竟突然去世离开了我啊!】.虽然虽然如此,即使如此,尽管如此。例:虽然,犹有未树也。【虽然如此,他还是有未曾建树的。】20,往往处处,到处;常常。例: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古人观察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常常有心得。】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庭院)内外开了许多小门,隔墙到处都是。】比得软脚病,往往而剧。【近来得了软脚病,时常疼得很厉害。】 21 .唯是倒装结构。例:惟

20、(唯)命是从。.未尝从来没有;不曾。例:问所与饮食者,尽富贵也,而未尝有显者来。【问他跟谁一起吃喝,他说的都是些有钱有势的人,可从来也不曾有地位高名望高的人到家里来。】.无以没有用来的东西、办法,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例: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军中没什么可以助兴,请让臣舞舞剑吧。】故不积度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所以不一步一步地积累,无法到达千里之外;不汇集细小的水流,不能形成江海。】.无乃乎(哉、尔、也)不是;恐怕吧?例:无乃与仆私心剌谬乎?【不是和我个人的想法相违背吗?】然后乃求谋臣,无乃后乎?(至IJ)这种局面后才找谋臣,恐怕晚了吧(不是晚了吗)?】.无所

21、没有的人(或物),没有;没有地方,没有办法,没有条件例:漱涤万物,牢笼百态,而无所避之。【能洗涤万物,包罗各类形态,而不回避什么。】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碰上征收蟋蟀,成名不敢向百姓征收,可又没有抵偿的东西。.无庸不用,无须。例:如寡人者,安与知耻?请姑无庸战!【像寡人这样的人,怎么知道羞耻呢?请暂时不用打仗了。】.向使当初假如,先前如果。例:向使三国各爱其地【当初假使(韩魏楚)三国各自爱惜他们的土地】.以故因为所以;因为的缘故。例:以予故,咸以愚辱焉。【因为我的缘故,都被“愚”的名称玷辱了。】.以为认为他(它)是,认为;用它来。常常是中间省略“之”。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

22、礼无所用。【(我)之所以不回拜答谢,(是因为我)认为小礼节没什么用处。】引以为流觞曲水。【(把泉水)引来作为飘流酒杯的弯曲水道。】相如既归,赵王以为贤大夫。【相如回国后,赵王认为他是有才能的大夫。】.至于到了,一直到;竟至于。例:君臣相顾,不知所归,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君臣相对而视,不知该向何处去,竟至于对天发誓,剪下头发,眼泪沾湿了衣襟。】至于今,郡之贤士大夫请于当道。【到了现在,吴郡的贤明士大夫向当权者请愿。】零丁孤苦,至于成立。【孤苦伶仃,一直到长大自立。】中学生在翻译文言文时应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注意对原文词语的保留、替换、增补、删除、调整。文言翻译一、保留专有名词凡是专用词

23、语如人名、地名、国名、朝代名、年号、官职名、器具、度量衡名称等,均保留不译。如“庆历四年春,月t子京谪守巴陵郡。” (岳阳楼记)译为:庆历四年的春天,滕子京被贬官做了巴陵郡的太守。句子中的“庆历”是年号,“滕子京”是人名,“巴陵郡”是地名。这些专有名词不必翻译,照搬即可。二、替换差异词语文言文句中有些词语古今差异很大,需要用与之相适应的现代汉语来替换。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用双音词替换单音词。如“闲静少言,不慕荣利”(五柳先生传)译为:安闲文静寡言少语,不羡慕荣华利禄。.用本字替换通假字,用今词语替换古词语。如“孰为汝多知乎”(两小儿辩日)这里的“知”通“智”。.用现代汉语替换古今词义发生变化

24、的词。有的词义扩大:如“江” “河”原专指长江、黄河,后泛指普通的江河;有的词义缩小:如“妻子”古指妻子和儿女,今专指妻子;有的词义发生变化:如“牺牲”古指祭祀用的猪牛羊等,今指为正义事业而失去生命。有的词感情色彩发生变化:如“卑鄙”原指地位低下,今指语言行为等恶劣、不道德。三、增补省略成份文言文语言简洁常有省略,如不补出来会影响语意或不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翻译时需补出省略的成份,主要有以下几种情况:.补出省略的主语。如“未至,道渴而死”(夸父追日)译为:(夸父)还没到,半路上因 口渴而死了。.补出省略的谓语。如“环滁皆山也”(醉翁亭记 )译为:环绕滁洲城四周的都 (是)山。.补出省略的宾语

25、。如“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桃花源记)译为:便邀请(渔人)到家中,摆酒、杀鸡,做好饭菜款待他。.补出省略的量词。如“撤屏视之,一人、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已” (口技 )译 为:撤掉屏风一看,不过是一 (个)人、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把)扇子、一(块)醒木 罢了。.补出省略的介词。如“天下苦秦久矣”(陈涉世家)译为:天下的人苦(于)秦王朝的统治已经很久了。四、删除无义虚词有些文言虚词在句中只起语法作用,无实在意义,在翻译时不必也不能落实,可删去不译。主要有以下情况:1.删掉句首句尾的语气词。如“夫战,勇气也”(曹刿论战)译为:作战,是靠勇气的。又如“技亦灵怪矣哉”(核舟记)译

26、为:技艺也真神奇啊!2、删掉句中表顺接的连词。如“温故而知新”(论语十则)译为:温习学过的知识,可得到新的理解和体会。3、删掉只起结构作用的助词。如“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爱莲说 )译为:我唯独喜 爱莲花在污泥中生长却不受一点污染。五、调整特殊语序 由于古今语法的演变,文言文语序和现代汉语的语序不尽相同,翻译时在做到不失原意的情)译为:你太不聪明了。)译为:孔子说:有什么简)译为:是挑选长而窄的桃况下,应按现代汉语的语法习惯适当调整。主要有以下情况:.调整主谓倒装的语序。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调整宾语前置的语序。如“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陋的呢?.调整定语后置的语序。如

27、“盖简桃核修狭者为之”(核舟记 核雕刻而成的。.调整互文见义的语序。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译为:将军和壮士们 出征十年,经历了很多次战斗,有的战死,有的归来。总之,翻译方法的运用不是孤立的,往往是几种方法的综合运用。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 表达的需要灵活运用,以达到文言文翻译的“信、达、雅”。、不能直译的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使用比喻、借代、婉曲、互文等修辞手法的句子,要把其本体或被指代的事物直接说出来。例:东曦既驾,僵卧长愁。(蒲松龄促织译文:太阳已经升起来了,(他仍然)直挺挺地躺着,长时间地愁苦不堪。以下是几类难点的应试对策.紧缩复句或言简意丰的句子,翻译时需要展开。例:怀敌

28、附远,何招而不至?(贾谊论积贮疏)译文:使敌人降服,让远方的人归附,招抚谁会不来呢?.为了增强语势而用繁笔、渲染、铺陈手法的句子,翻译时要压缩。例: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贾谊过秦论)译文:有吞并天下,统一四海的雄心。二、一些表反问、婉商、推测语气的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主要是掌握有哪些这样的词语或句式,平时复习时都掌握了,考试时自然就不是难点了。例:有君如彼其信也,可无归乎? (2009年山东卷)译文:有君王像文公这样讲信义的,怎可不归附他呢?【解析】“可”是一个表反问的词,其意是“怎可,怎能”。例:且鸿宁以衣食忧吾母耶?(2009年福建卷)译文:况且我怎么能因为衣食

29、问题让我母亲担忧呢?(“鸿”是人名,其人自指 )【解析】“宁”也是一个常考的词,它表示反问:怎么,怎会。句中的“忧”是使动用法,使忧。例:若必治国家,则非臣之所能也,其唯管夷吾乎?(2009年天津卷)译文:如果一定要把国家治理好,那不是我能做到的,那大概只有管夷吾才行吧!【解析】句中的“其”表示推测“大概”。三、一些含有词类活用的文言语句的翻译方法主要有“名词的活用,动词的使动、为动、意动用法,形容词的活用”。对活用词的翻译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文言文与现代汉语相比,在词义上差别很大,但句子的语法结构基本上还是一致的。除了一个特殊句式一一“倒装句”以外,文言文中的句子也是

30、按“主+状+谓+定+宾”的顺序排列的,所以其相应成分上的词的词性也与现代汉语相一致。即主语、宾语一般是名词,谓语一般是动词,定语一般是形容词,状语一般是副词。所以我们在翻译活用的词时,就可通过分析这个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以及所充当的成分先判定它的词性,进而推知它的义项,达到正确翻译的目的。.名词活用为动词。例:立恭折竹,窍而吹之,作洞箫声。(2009年安徽卷)译文:立恭折断竹子,凿出孔吹了起来,发出洞箫一样的声音。【解析】此句中的“窍”在句中所处的位置是在连词“而”之前,连词后的“吹”是动词,因此“窍”与其相对应,也是动词,其名词义是“孔”,其动词义应是“钻孔”。.动词的使动、意动、为动用法。

31、例:诏不许,然甚壮其意。(2009年广东卷)译文:(皇上)下诏不批准,但是非常欣赏他的想法。【解析】“壮”处在动词的位置,肯定做动词了,这里做意动词,根据意动词的译法,“壮其意”应为“以其意为壮”,如果直译为:把它的想法当作强壮。显然不妥。.形容词活用为名词。例: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译文:有才德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削弱他的志向;愚笨的人如果钱财多,就会增多他的过失。【解析】此句中“贤”和“愚”本为形容词,但形容词是不能充当句子主语的,由此可以判定这两个词的词性发生了改变,应当是名词的功能。具体翻译时可用替换法分别译为“有 才德的人” “愚笨的人”。四、如何识别并准确翻译被动

32、句主要方法是掌握被动句的几种常见情况,并培养自己对这几种情况的敏感程度。“见”字,它可以独立表示被动,也可以和“于”构成“见于”格式表示被动。“于”字,“于”往往引出动作主动者,“于”前面的主语往往是被动者。“为”字,它一般与“所”联合构成“为所”结构表示被动。没有任何记号的被动句。需要根据语境来判断。例:指出下面文段中的被动句并翻译。太祖(曹操)马鞍在库,而为鼠所啮。库吏惧必死,议欲面缚首罪,犹惧不免。冲(曹冲)谓曰:“待三日中,然后自归(自首)。”冲于是以刀穿单衣,如鼠啮者,谬为失意,貌有愁色。太祖问之,冲对曰:“世俗以为鼠啮之者,其主不祥。今单衣见啮,是以忧戚。太祖日:“此妄言耳,无所苦

33、也。”俄而库吏以啮鞍闻,太祖笑曰:“儿衣在侧,尚啮,况鞍县 (通“悬”) 柱乎?” 一无所问。【解析】首先找“见、于、为”这样字眼的句子,根据语境看一下是不是被动句。有些没有任何标志的句子也可能是被动句,要根据逻辑和事理来思考一下有没有这样的句子。【答案】为鼠所啮。译文:被老鼠啃咬。今单衣见啮。译文:如今单衣被老鼠咬破了。儿衣在侧,尚啮。译文:我儿的衣服就放在身旁,还被老鼠咬了。五、如何识别并准确翻译省略句主语、谓语、宾语以及兼语、介词等在文言文中都可能省略。但最常见的是介词的省略、宾语的省略。谓语的省略较少出现。主语的省略一般可从语境中做出推断。例:指出下面的省略并翻译全句。(1)唯黑(人名

34、,指王黑)信著于人,莫有隐(指隐藏粮食)者,得粟不少诸州。(2)鞠咏(人名)之才,不患不达。(3)荆州之民附操者,逼兵势耳。【解析】第一句先从介词的角度来检查,会发现第一句“不少”后省略了 “于。第二句前应有“以”,且“不达”前应有“未来” 一类的词。第三句“逼”后省略了 “于”。【答案】 (1)只有王黑信义显著于百姓,老百姓没有一个隐藏粮食的,所以最后得到的粮食不比别的州少。(2)凭鞠咏的才能,不担心他将来不仕途显达。(3)荆州的百姓之所以归附曹操,只是被兵势所逼罢了。六、怎样掌握宾语前置句的结构特点古汉语中,有许多特殊句式,都有显著的外在特征。如“唯利是图”,我们可以概括为“唯X是Y,其中

35、的X一般是名词,Y是动词。再如“何陋之有”,它等于“有何陋”,如果用符号来抽象一下,就是“X 之Y”,就等于、头如“此之类也”就是“类此”,“此之谓也”就是“谓此。用符号法提炼,可以从本质上掌握这类句式的特点。例:翻译下面的句子。(1)不识吾子奚以知之?(2)今说景公,景公未之行而赐之禀丘,其不知丘(“丘”指孔子)也甚矣。(3)是何可否之谓乎?【解析】第一句中的“奚以”即“以奚”。第二句中的“未之行”即“未行之”。第三句的“可否之谓”就是“谓可否”。【答案】 (1)不知道你凭什么知道这一点的。(2)现在我游说景公,景公没有采纳我的主张,却赏赐给我禀丘,他太不了解我孔丘了。这为何还说什么可以不可

36、以的话呢?七、按字面意义讲不通时,要考虑是否有通假字的可能一个普通的文言词语,如果按其字面意义讲不通,按活用也讲不通,就可能是通假字,应该尝试按通假字的角度来解释。例:翻译下面文段中画线的句子。人有买骏马者,比三旦立市,人莫之知。往见伯乐,曰:臣有骏马欲卖之,比(接连)三旦立于市,人莫与言。愿子还而视之,去而顾之,臣请献一朝之贾。伯乐乃还而视之,去而顾之,一旦而马价十倍。【解析】句中的“还”如果当“回来”讲,明显不符合语意。按使动、意动等也讲不通。这时我们要考虑是否是通假字。首先找一个同音字来试试,如“环”如能讲通,这可能就是对的。另外一处的“贾”,无论当“商人”还是当“卖”都不合语境,这时也

37、应考虑是否通“价”。【答案】希望你围着马转一圈,离去时再回头看一眼马,我愿意献给你一天的工钱。.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杜君者,越之隐君子,其学行宜为人师者也。夫以小邑得贤令,又得宜为人师者为之师,而以修醇一易治之俗,而进美茂易成之材,虽拘于法,限于势,不得尽如古之所为,吾固信其教化之将行,而风俗之成也。文言翻译题夫教化可以美风俗,虽然,必久而后至于善。而今之吏,其势不能以久也。吾虽喜且幸其将行,而又忧夫来者之不吾继也,于是本其意以告来者。译文:【答案】我虽然为它即将推行而感到高兴并且庆幸,但又担心那些后来的人不能继承我(的思想),在这种情况下,(我)推究它的意义来告诉后来的人。.阅读

38、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孟子曰:“今有无名之指,屈而不信,非疾痛害事也。如有能信之者,则不远秦、楚之路,为指之不若人也。 指不若人,则知恶之; 心不若人,则不知恶; 此之谓不知类也。”(孟子告 子上)译文:【答案】孟子说:“现在有个人,他的无名指弯曲了而不能伸直,不痛苦,也不妨碍工作。如果有人能够使它伸直,就是去秦国、楚国(求医)都不嫌远,因为自己无名指不及别人。无名指不及别人,就知道厌恶;良心不及别人,竟不知道厌恶;这叫做不懂得轻重。”.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任末年十四时,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或依林木之下,编茅为庵,削荆为笔,刻树汁为墨。夜则映

39、星望月,暗则缕麻蒿以自照。观书有合意者,题其衣裳,以记其事。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非圣人之言不视。临终诫日:“夫人好学,虽死犹存;不学者虽存,谓之行尸走肉耳!”(1)学无常师,负笈不远险阻。每言:“人而不学,则何以成?”译文:(2)门徒悦其勤学,更以净衣易之。译文:【答案】 (1)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2) 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参考译文】任末十四岁,学习没有固定的老师,背着书箱不怕路途遥远,危险困阻。常常说:“人如果不学习,那么凭什么成功呢?”有时靠在林木下,编白茅为小草

40、屋,削荆条制成笔,刻划树 汁作为墨。晚上就在星月下读书,昏暗 (的话)就绑麻蒿来自己照亮。看得符合心意,写在他的衣服上,来记住这件事。一同求学的人十分喜欢他的勤学,便用干净的衣服交换他的脏衣服。(他)不是圣人的话不看。快死时告诫说:“人喜欢学习,即使死了也好像活着;不学的人,即便是活着,只不过是行尸走肉罢了。.阅读下面的文段,翻译画线的句子。甘茂亡秦,且之齐。出关,遇苏子。曰:“君闻夫江上之处女乎?苏子曰:“不闻。”曰:“夫江上之处女有家贫而无烛者,处女相与语,欲去之。家贫无烛者将去矣,谓处女曰:妾以无烛故,常先至,扫室布席,何爱余明之照四壁者?幸以赐妾,何妨于处女?妾自以为有益于处女,何为去

41、我?处女相与语,以为然,而留之。今臣不肖,弃逐于秦而出关。愿为足下扫室布席,幸无我逐也!苏子曰:“嘻,请重公于齐。”译文【答案】略【参考译文】甘茂自秦国逃出后,准备到齐国去。出了函谷关,遇见苏代(苏秦之兄)。说:“您听说江上女子的故事吗?”苏代说:“没听说过。”甘茂说:“在江上的众多女子中,有一个家贫无烛的女子。女子们在一起商量,要把家贫无烛的赶走。家贫无烛的女子准备离去了,她对女子们说:我因为没有烛,所以常常先到,一到便打扫屋子,铺席子,你们何必爱惜照在四壁上的那一点余光呢?如果赐一点余光给我,对你们又有什么妨碍呢?我自认为对你们还是有用的,为什么一定要赶我走呢?女子们商量以后,认为她说的对

42、,就把她留下来了。现在我由于没有才德,被秦国赶走,出了函谷关,愿意为您打扫屋子,铺席子,希望不要把我赶走!”苏代说:“好,我将设法让齐国重用您。”.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袁虎少贫,尝为人佣,载运租。谢镇西(镇西是官名,即谢尚,人名)经船行,其夜清风朗月,闻江渚闲沽客船上有咏诗声,甚有情致;所诵五言,又其所未尝闻,叹美不能已。即遣委曲讯问,乃是袁自咏其所作咏史诗。 因此相要,大相赏得。译文:【答案】他赞叹不绝。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委),原来,是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诗,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参考译文】袁虎年轻时,家里贫穷,曾经被人雇佣,载运租谷。镇西将军谢尚从船

43、边经过,那天晚上清风习习,明月皎洁,听到江上小洲之间的商贩船上,有吟咏诗歌的声音,很有情调;所吟诵的五言诗,又是他从来没有听过的,他赞叹不绝。就派人去详细询问(事情原委),原来,是 袁虎在吟咏自己作的咏史诗,谢尚于是邀请袁虎相见,对他十分赏识。.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翻译画线的句子。文帝践昨,出为东中郎将。帝问日:“卿所闻见天下风教何如?”济对日:“未有他善,但见亡国之语耳。”帝忿然作色而问其故,济具以答,于是帝意解。明帝即位,迁为中护军。时中书监、令号为专任,济上疏日:“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诏日:“夫骨鲤之臣,人主之所仗也。济才兼文武,服勤尽节,每军国大事,现有奏议,

44、忠诚奋发,吾甚壮之。”景初中,外勤征役,内务宫室,怨旷者多,而年谷饥俭。济上疏曰:“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凡使民必须农隙,不夺其时。夫欲大兴功之君,先料其民力而休之。”诏曰:“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1)大臣太重者国危,左右太亲者身蔽,古之至戒也。译文:(2)陛下方当恢弘前绪,光大遗业,诚未得高枕而治也。译文:(3)微护军,吾弗闻斯言也。译文:【答案】 (1)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2)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 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地治理的时候。 如果没有护军(蒋济),我听不到这样

45、的话。【参考译文】文帝即位,(蒋)从京城出来,担任东中郎将。文帝问他说:“你所看到的天下 风俗教化好不好?”蒋济回答说:“没有听到其他的好话,只听到要亡国的话罢了。”文帝 显出愤怒的神情,并问他其中的原因,蒋济都一一地回答,于是文帝的怒气消解了。明帝即位,蒋济升为中护军。当时中书监、令专有大权,蒋济上疏说:“大臣权力太大,国家就有危险,左右的人太受宠幸,皇上就会受蒙蔽,这是自古以来最大的警诫啊。”明帝下召表扬说:“刚直的大臣,是国君所仰仗的。蒋济文武兼备,任职勤劳,极尽节操,每有军国大事,当场有提出建议的奏议,对朝廷忠诚, 做事奋发努力,我非常欣赏他的勇敢。”景初年间,对外征战频繁,国内大建宫

46、室,长期分 离的人很多,并且连年饥荒,谷物匮乏。蒋济上疏说:“陛下正当发扬前人的事业,光大先帝遗留下来的功业,实在还未到高枕无忧 地治理的时候。凡是要役使老百姓时,一定要在农闲时候,不能耽搁他们耕作的时间。那些想建立伟大功业的国君,先要估计老百姓的能力并安抚他们的疾苦。”明帝下诏表扬说:“如果没有护军(蒋济),我听不到这样的话。”一、(2009年辽宁卷)阅读下文,回答12题。孙谦字长逊,东莞莒人也。少为亲人赵伯符所知。谦年十七,伯符为豫州刺史,引为左军行参军,以治干称。父忧去职,客居历阳,躬耕以养弟妹,乡里称其敦睦。出为句容 令,清慎强记,县人号为神明。分析综合题泰始初,事建安王休仁,休仁以为

47、司徒参军,言之明帝,擢为明威将军、巴东建平二郡太守。郡居三峡,恒以威力镇之。谦将述职,敕募千人自随。谦曰:“蛮夷不宾,盖待之失节耳,何烦兵役,以为国费。”固辞不受。至郡,布恩惠之化,蛮糠怀之,竞饷金宝,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及掠得生口,皆放还家。俸秩出吏民者,悉原除之。郡境翕然,威信大著。齐初,为宁朔将军、钱唐令,治烦以简,狱无系囚。及去官,百姓以谦在职不受饷遣,追载缴帛以送之,谦却不受。每去官,辄无私 宅,常借官空稻蔷友伞明帝将废立,欲引谦为心膂,使兼卫尉,给甲杖百人,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 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天监六年,出为辅国将军、零陵太守,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吏民 安之。先是,郡多

48、虎暴,谦至绝迹。及去官之夜,虎即害居民。谦为郡县,常勤劝课农桑,务尽地利,收入常多于邻境。九年,以年老,征为光禄大夫。既 至,高祖嘉其清洁,甚礼异焉。每朝见,犹请剧职自效。高祖笑曰“朕使卿智,不使卿力。” 谦自少及老,历二县五郡,所在廉洁。夏日无蟒帐,而夜卧未尝有蚊蚣,人多异焉。年逾九 十,强壮如五十者,每朝会,辄先众到公门。力于仁义,行己过人甚远。从兄灵庆常病寄于 谦,谦出行还问起居。灵庆日:“向饮冷热不调,即时犹渴。”谦退遣其妻。有彭城刘融者, 行乞疾笃无所归,友人舆送谦舍,谦开厅事以待之。及融死,以礼殡葬之。众咸服其行义。 十五年,卒官,时年九十二。.以下句子中,全部表明孙谦为政清廉的一

49、组是()谦慰喻而遣,一无所纳俸秩出吏民者,稀原除之治烦以简,狱无系囚每去官,辄无私宅已衰老,犹强力为政居身检素,夏日无铸帐B.A. TOC o 1-5 h z C.D.【解析】表现了孙谦的治理国家的才能。表现孙谦的忠心。表现了孙谦的俭朴,朴素。【答案】A.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A.孙谦十七岁开始任职,离任后客居历阳,从事耕作来供养弟妹,乡里称赞他淳厚友爱。后升任二郡太守,他对待蛮夷采用安抚政策,境内安定,威信卓著。B.孙谦任钱唐令时操守廉洁,不受馈赠。由于没有私人住宅,离任时只能借住在官府空车库里。明帝想将他引为亲信,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C.孙谦任零陵太

50、守时,虽然年纪已老,仍勤于职守,受到官员民众欢迎,在担任郡县令期间, 常鼓励督责蚕桑养殖,努力发展农业生产,收入多于邻境。D.孙谦一生历任二县五郡长官,处处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九十岁后,每次朝见聚会,他总 是先于别人到达。遵奉仁义之道,身体力行也远远超过别人。【解析】B项所概括分析的“因为他不愿意而被迫放弃这一想法”,此处在原文中是“谦不愿处际会,辄散甲士,帝虽不罪,而弗复任焉”,孙谦不是不愿意作官。而是不愿以这样的 方式受到恩宠;明帝不是因为他不愿意而放弃这一想法,而是因为孙谦“辄散甲士”,而气 恼,虽然没有处罚他,但却不再任用他了。【答案】B【参考译文】孙谦,字长逊,是东莞莒地的人。年轻的

51、时候被亲戚赵伯符所了解,孙谦十七岁时,伯父做 豫州刺史,招引他担任左军行参军,凭借管理才能得到称许。因为办理父亲的丧事而离职, 寄居在历阳,亲自耕作供养弟弟妹妹,乡里的人都称赞他们的敦厚和睦。后来出任句容县令,清廉谨慎记忆力强,县里人士称呼他“神明”。太始初年,在建安王休 仁那里任职,王休仁任命他为司徒参军,又禀告梁明帝,提拔他担任明威将军、巴东和建平 两郡的太守。这两郡位居三峡地区,以前的官员经常是凭借权威武力镇守这里。孙谦将去任职,皇帝命令他招募一千人随从自己。孙谦说:“少数民族不归顺,原因在于对 待他们失去节制,何必烦劳士兵服役,耗费国力。”坚决推辞没有接受。到了郡职,广布恩 惠,推行教

52、化,少数民族都感怀他,争着馈赠宝物,孙谦慰劳晓谕之后,送走他们,一点儿 礼物都没有接受。等到获得俘虏,也都释放回家。出于小吏百姓的官员俸禄,全都解除。郡境之内一派和谐景 象,孙谦的威望信用极大地树立起来。齐朝初年,担任宁朔将军、钱唐县令,用简约的方式 处置繁杂的事务,牢狱里没有被关押的囚犯。等到他离任的时候,百姓因为孙谦在职期间没受官饷差役之苦,用车装载着丝绸追赶来赠送 他,孙谦推却不接受。每次离任官职,都没有私人宅邸,经常借用官衙空着的车棚马厩居住。 梁明帝将有朝廷废立的举措,想要招引孙谦做自己的得力心腹,就让他兼任卫尉,拨给他着 甲执杖的武士一百人,孙谦不愿意处于矛盾的关键位置,就遣散了武

53、士,皇帝虽然没有责备, 但是也不再重用他。天监六年,外任辅国将军、零陵太守,虽然已经年老体衰,但还是努力处理政务,官吏和百 姓都很安定。先前的时候,郡内多有老虎施暴,孙谦来后就绝迹了。等到他离任那天夜里, 老虎就残害了居民。孙谦担任郡、县长官,经常勤勉的鼓励督促务农植桑,一定充分利用土地资源,收入经常比邻近的郡县多。天监九年,因为他年事已老,征召作光禄大夫。到任以后,高祖赞赏他清廉,厚礼对待他, 认为他很奇特。每次朝见,他仍然请求承担繁忙的工作来证明自己。高祖笑着说“我使用您 的智谋,不是使用您的力气。”孙谦从年少到年老,历任两县县令,五郡太守,在哪里都很廉洁奉公。夏天没有帷帐,但是 夜里睡觉

54、从来没有蚊虫叮咬,人们大多为这事奇怪。年龄超过九十岁时,强壮得像五十岁的 人,每次朝会,就会比大家先到宫门。对仁义身体力行,行为超过常人很多。堂兄灵庆经常得病寄居在孙谦家,孙谦外出回来问候他的生活身体状况。灵庆说:“先前喝 的东西冷热不合适,喝完当时就还是觉得干渴。”孙谦下来就谴责自己的妻子。有个彭城人 刘融,讨饭病重,无家可归,朋友把他抬送到孙谦家,孙谦打开厅堂来接待他。等到刘融去 世,按照礼节出殡埋葬他。大家都佩服他的仁义之举。天监十五年,在还担任官职中逝世, 时年九十二岁。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回答 34题。司马芝传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人也。少为书生,避乱荆州,于鲁阳山遇贼,同行者皆弃老

55、弱走,芝 独坐守老母。贼至,以刃临芝,芝叩头曰:“母老,唯在诸君!”贼曰:“此孝子也,杀之 不义。”遂得免害,以鹿车推载母。居南方十余年,躬耕守节。太祖平荆州,以芝为菅 长。时天下草创,多不奉法。郡主簿刘节,旧族豪侠,宾客千余家, 出为盗贼,入乱吏治。顷之,芝差节客王同等为兵,掾史据白:“节家前后未尝给徭,若至时藏匿,必为留负。”芝不听,与节书日:“君为大宗,加股肱郡,而宾客每不与役,既众庶怨望,或流声上闻。今调同等为兵,幸时发遣。”兵已集郡,而节藏同等,因令督邮以军兴诡责县,县掾史穷困,乞代同行。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太守郝光素敬信芝,即以节代同行,青州号芝“以郡主簿为兵”。迁广平令。征虏

56、将军刘勋,贵宠骄豪,又芝故郡将,宾客子弟在界数犯法。勋与芝书,不著姓名,而多所属托,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后勋以不轨诛,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见称。黄初中,入为河南尹,抑强扶弱,私请不行。会内官欲以事托芝,不敢发言,因芝妻伯父董昭。昭犹惮芝,不为通。芝性亮直,不矜廉隅 。与宾客谈论,有不可意,便面折其短,退无异言。卒于官,家无余财,自魏迄今为河南尹者莫及芝。【注】菅:地名,在今山东单县北。廉隅:本指棱角,后喻人品行端正。 TOC o 1-5 h z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都能表现司马芝正直的一组是()同行者皆弃老弱走,芝独坐守老母芝乃驰檄济南,具陈节罪芝不报其书,一皆如法 交关者皆获罪,而芝以

57、见称昭犹惮芝,不为通卒于官,家无余财A.B.C.D.【解析】是说他孝敬母亲,不忍在危难时放弃。是说明他为官正直的结果。是为官清廉。【答案】C.下列对原文的叙述和分析,有误的一项是()A.司马芝年轻时,在去荆州避难的路上,就表现出了与众不同的品质;在南方居住十几年, 能够恪守礼义节操。B.在任菅县长官期间,司马芝不畏豪强,征调主簿刘节的门客当兵,同时写信给刘节,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C.征虏将军刘勋,恃宠骄横,多次写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一概依法处理。后来刘勋犯法被杀,和他有关联的人都被定罪,而司马芝却受到称赞。D.司马芝性情正直,严于执法,不受请托,权贵至亲都不

58、敢私下求他办事。他死后家无余财, 从魏建国以来,历任河南尹没有能比上他的。【解析】B.错在“晓之以理,动之以情,使一向豪侠的刘节代替门客去当兵”,这是由于司马之告状,太守治刘节的罪。【答案】B【参考译文】司马芝,字子华,河内温县人。年轻时是一个读书人,到荆州去躲避战乱,在鲁阳山里遇到 强盗,同行的人们都丢下年老体弱的人逃走了,只有司马芝一个人坐在那里守护老母亲。强盗来到后,用刀逼着司马芝,司马芝叩头说道:“我的母亲年纪很大了,她的养老送终问 题就拜托诸位了。”强盗们说:“这是个孝子啊!杀他是不义的。”司马芝于是能免于被杀, 用小车把母亲推走了。司马芝在南方住了十几年,亲自耕种,恪守礼义节操。魏

59、武帝曹操平定了荆州,任命司马芝作菅县人。当时天下政权刚刚建立,各地大多不遵守法 律。郡主簿刘节是旧日的大家族子弟,为人豪爽侠义,拥有一千多位宾客,外出就做盗贼, 回到官署里则扰乱吏治。不久,司马芝派遣刘节的门客王同等人去当兵,掾史据实禀告说:“刘节家里从来就没有派 人服过徭役,如果他们到时把人藏起来,您一定要为滞留误期而负责的。”司马芝不听,给 刘节写了封信说:“您是这里的大家族,又是郡里的左右手,而您的宾客经常不服劳役,黎 民百姓早就心怀怨恨和不满,有些流言已经被上级听到。现在征发王同等人去当兵,希望您能按时派遣他们出发。” 士兵们已经在郡里集结了,但刘 节把王同等人藏了起来,还乘机让郡督邮

60、以征兵为借口去讹诈责问县里。县里的掾史没有办 法,请求让自己代替王同去当兵。司马芝就派人骑快马把一封信送到郡城济南,信上详细列 举了刘节的罪状。太守郝光历来敬重信任司马芝,当即下令让刘节代替王同去当兵,青州人称司马芝“能让郡 主簿去当兵”。后来司马芝升作广平县令。征虏将军刘勋,地位尊贵,受宠骄横。他又是司 马芝原来所在郡里的将军。刘勋宾客和弟子们在司马芝的管界内多次犯法。刘勋给司马芝写信,不署上姓名,却在信中多次嘱托司马芝帮忙。司马芝没有给他回信,一 概按照法律处理。以后刘勋由于行为不轨被诛杀,与刘勋交往并有关联的人全都获罪,而司 马芝却因为不徇私而被人们称道。黄初年间,司马芝被调入京城任河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