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家的皈依体验_第1页
艺术家的皈依体验_第2页
艺术家的皈依体验_第3页
艺术家的皈依体验_第4页
艺术家的皈依体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艺术家的皈依体验 1 皈依体验:是艺术家在寻找精神家园的过程中达到的神圣的界,一种结束无意义的生活以后重新获得生活意义的充实感、安适感与幸福感。这种精神家园是往往是饱经风霜,饱受焦虑、失落的痛苦以后才能找到的,只有怀抱虔诚之心执着追求的人,才能最终回到自己的精神家园。2 皈依体验:是一种高层次的人类精神的存在状态,是一种升华了的人类体验。它源于对某种存在价值的探寻,对永恒境界的追求。换言之,所谓皈依:就是寻找精神家园。 所谓皈依体验:就是人们在寻找精神家园过程中所达到的神圣的精神境界,获得的充实、安适和永恒的感受。这种精神家园往往是饱受焦虑、失落的痛苦之后才能找到,只有怀着虔诚的心执着追求,并

2、经受精神探索的痛苦历程的人,才能回到这个家园,在那里得以抚慰心灵的创伤,拂去尘世的劳顿。归依是探索、抗争之后的归宿。 不同的艺术家建造精神家园的方式是不同的,或用诗的意象、或用音乐的符号、或用音乐的符号、或用绘画的线条色块等。3 皈依体验的三种类型:向宗教的皈依; 向自然的皈依; 向童年的皈依。 2)皈依体验分为哪三类? 1)向宗教的皈依。是指归依到具有宗教意味的某种精神境界,它与人格的神虽有关系,但主要是指这种精神境界对体验者所具有的某种神圣性、偶像性、不可侵犯性。 2)向自然的皈依。 3)向童年的皈依。这里不仅指向只向个体人类童年的回归,还包括向人类童年古朴的人性的回归。 这后两类皈依是对

3、人类原有的纯真、质朴的精神境界的复归,大自然的童年正是渡向这种至善至美的精神境界的船5 向宗教的皈依 在受宗教影响较深的国家和民族中,许多艺术家都有这种宗教或具有宗教意味的皈依体验。爱因斯坦说:很难在造诣深的科学家中间找到一个没有自己的宗教感情的人。同样,那些真正的、伟大的艺术家也常常是具有宗教感情的人。其宗教情感表现为一种敬畏、崇敬、安详、神圣的内在感受。 6 “宗教”和“宗教感”是广义的,即一种在现象世界以外追求超越本体与终极意义的精神。这个意义上的皈依是指向一种具有宗教意味的本体或终极的回归,它不是一定局限于向一个特定的人格神的回归,而是回到一种神圣的价值。它与在严格意义上的教徒的宗教信

4、仰是有区别的。这个意义的归依体验常常是伟大的艺术家乃至科学家的重要心理特点。 而中国艺术家则较少有这种体验。 7 恩格斯科学地剖析了宗教的实质,指出宗教的价值在于它也能反映人的某些本质,虽然是歪曲的反映,因而它也能成为某些人的精神家园。 人们在宗教膜拜中所获得的那种超自然超现实的归依体验,是通过上帝把自己的烦扰沉入神圣的、永恒的寂静中,用天启之光驱走自己心灵的昏暗,获得某种宁静和澄明。我们不能完全否定这种归依体验的价值和意义。人们正是通过这种皈依,才能免遭孤独、焦虑、心灵流浪的痛苦。 8 托尔斯泰相信宗教中博大的人道主义精神与人类之爱,所以他渴望归依宗教。但他不是严格意义上的教徒,不一定拘泥于

5、宗教的具体仪式。 9 宗教的价值在于能够消除在社会现实生活中由于自我分裂与自我矛盾所形成的心理紧张,这种方式通过精神异化代替了现实的异化,通过异化的异化获得虚幻解放。 10 宗教性归依作用之一就是使艺术家得以超越世俗的暂时的利益得失的考虑,使心灵升华,思考一些无限与永恒的问题。11 任何关于“上帝”的思考实际上都从一个特定角度表现对于人的理解,这种思考超越了短暂的世俗视野,常常能更加深入地切入一些根本性的人性问题。这或许就是宗教性归依体验对于艺术创作的重要意义之一,也是伟大的文学艺术作品常常具有宗教意味的根本原因之一。12 B向自然的归依13 崇尚与归依自然,是现代艺术家心灵深处的一种愿望,是

6、一种根深蒂固的内心需要。 18世纪法国哲学家卢梭喊出:“回到大自然去!” 19世纪浪漫主义打出反文明、反崇高的口号,大自然与现实尘世相对立的一片净土。 归依体验是中国古代诗人艺术家的一种传统,与道家返朴归真的哲学思想的影响有关。 中国古代的文学艺术很大一部分是这种归依自然的外化。山水诗、文人山水画成为 中国画魂之所在。14 归依自然与道家文化。归依自然是深受道家影响的诗人、艺术家的一个传统。与道家返朴归真、道法自然的人生哲学相一致,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直是中国古代诗人、艺术家的重要生活理想与艺术理想。 庄子哲学有强烈的反文明倾向,在静观自然中,“心与物游”、“独与天地精神往来”。中国古代诗

7、人艺术家常常以自然作为自己灵魂的归宿地,抵制世俗官场的染缸。 中国相当多的文学艺术精品就是这种人生与审美理想的表现。、 山水诗成为中国诗歌的主流,文人山水画是中国画的精华。15 例1 “目送归鸿,手挥五弦,俯仰自得,游心太玄”(嵇康)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 “独坐幽簧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例2:高山、流水、春江花月夜是中国古典音乐的绝唱。皆有赖于这种归依体验积淀而成的文化艺术审美结构。 16 归依自然的文化价值与审美意义何在? 自然的意义首先表现为对于世俗社会与物质文明的制衡。文化史、文艺史上表现的人对自然的归依欲望体现了人对社会世俗生活以及物质文明

8、的厌倦或反思。 道家的归依自然表达对自然的赞美,表现出对于士大夫政治生活以及社会物质文明的激烈批判态度。 儒家的归依自然是人的现实需要受到挫折后知识分子对生活方式与价值理想的选择。如“达则兼济天下大,穷则独善其身”。 陶渊明及其古代其他隐逸诗人的归依自然当做克服仕途异化生活的一中重要手段。所谓“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17 现代社会的归依自然艺术家对自然的赞美与归依更与对于所谓现代性反思联系在一起。如卢梭提出“回到大自然”的口号,以疗救现代从的文明病。18 在淡泊宁静的心境中,人的本真之我才会超越、摆脱庸常的现实生活的束缚而回归,以此本真之眼观照世界,才能获得存在的真意,摆脱尘世俗务的烦恼

9、与羁绊,体验到一种自由、永恒、充盈的境界,真切地感受到自我的存在。也许自然作为精神家园的意义正在这里。 19向童年的归依20 向童年归依的两种类型: 向人类的童年时代的归依 向个体童年时代的归依。 二者的内在联系: 淳朴、本真、自然、原始。21 童年与艺术童年的世界常被比喻为艺术的世界,童年时代的人类被认为是天生的诗人,原始思维则被等同于诗性思维。童年以其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纯真自由的人生态度以及感性原始的思维方式与成人世界有别。这种赤子之心正是艺术家最可贵的。文学艺术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纯真与赤诚。22 “使人类童年化”这是一个话题,是对人类成长或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的种种异化的反思、矫正与批判

10、。回归童年的冲动表现了人类对于个体成长以及人类社会发展的某种矛盾心理。23 就个体而言,个体在成长过程中必定要失去许多天真、美好、感性的东西,成长的过程也是社会化、文明化、理性化的过程。但是,在这过程中,人的童心和诗意常常也消失了。人心变得世故、枯燥、单调而乏味。这样,深情地回忆童年成为艺术家乃至整个人类抵御过度的理性化的重要途径。24 许多作家、艺术家在创作过程中常常伴随着对于童年的强烈眷恋,对他们来说,写作就是诗意地寻梦青春之梦、童年之梦。 例3普鲁斯特的追忆似水年华是这方面的代表。300万言的小说几乎就是作家对于童年与少年时代(失去的美好时光)的深情回忆。25 就人类整体而言,人类历史的

11、每一阶段,都可发现深刻的怀旧意识与对逝去童年时代的深情向往。 例4陶渊明的桃花源记是其中的代表,它所描述析原始共产主义社会实际上是理想化的人类的童年时代。它代表了人性的本质状态与存在的理想境界。而最典型地表现古希腊时代人性理想的是古希腊艺术。欣赏这种艺术得以使人返回人类的童年时代,体验童年时代的天真烂漫与活泼的个性。26 童年归依体验体现了艺术家幻想通过归依过去,在过去的生活中重新发现存在的意义,克服现实生活中的异化。这就决定了归依童年的经验具有一定的理想色彩乃至虚幻成分。 “真正的天堂,正是人们已经失去的天堂。”(普鲁斯特)27 向宗教归依、向自然归依、向童年归依的共同价值和意义是什么? 都

12、是基于对“此在”即实际的生存状态的不满,需要超越此有的有限性、无意义,飞升到一种绝对的、无限、永恒的境界,领悟人生的真义和价值,享受那回归“家园”的美妙、充实、完满的瞬间体验。 都具有理想化的色彩,无论是向宗教还是向自然、童年的归依体验,都是人的主观添上美丽甚至神圣的色彩,它们的意义是体验的主体赋予的。当然,这些归依体验离不开具体对象的影响。28四归依体验与艺术创作29 归依体验的三种类型,都有一个突出的特点,即以现实与理想的冲突为基础,都有一种超越性意向,宗教、自然、童年都是人类否定现实社会的一种方式,它既是手段,也是目的。 艺术品都是对于现实人生的超越和升华,艺术家都有强烈的超越性意向。对

13、现实的超越正是艺术品、艺术家与归依体验之间的深层联系之所在。 艺术品、艺术家与归依体验之间的联系还表现在归依体验与艺术活动都是一种寻找精神家园的高级心理活动。归依体验是寻找精神家园,寻找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许多文艺作品可视为寻找家园的道路历程的符号表现。 30 例5 屈原的离骚表达的是诗人被放逐后无所依归的痛苦。31 例6 但丁的神曲表达的是诗人在归向神性的天国的极乐。32 例7歌德的浮士德了诗人上天入地的确寻找家园的伟大诗篇。33 题:艺术家在作品中是如何反映归依体验的? 1)先看向宗教的归依体验。艺术家向宗教的归依体验常常是以艺术家对现实人生的失望以及艺术家的坎坷经历和痛苦人生为基础的。 3

14、4 例8王维在晚年创作了大量的禅诗,他深居山林,信佛信禅,这是以王难中、青年时期对于政治的失望和官场的厌恶为基础的。35 例9 贝多芬一生坎坷,尤其是失聪给他带来的打击巨大,他想自杀。但他心中有强烈的责任感,他想到上帝派他到这个世界不是来享受,而是带着使命来的,是要为人类带来欢乐。他用饱经忧患的创伤心灵捕捉来自天堂的旋律。人世间充满了痛苦,但他用艺术重新唤起人民心中的爱,为人类找回失去的欢乐。贝多芬皈依宗教是因为基督教的博爱符合他的人生理想,于是他对上帝充满激情和虔诚,呼唤全人类成为兄弟,淋浴在上帝慈爱的阳光中。上帝、天国在他眼里只是爱的化身。36 2)向大自然的归依。 无论中国还是西方,自然

15、是以尘世的对立面出现的。这种体验的价值有效地抵抗现实社会的价值虚无,为艺术家在现实生活中寻不到归宿的心灵提供一片净土。37 3)向童年的归依体验。 童年的世界被喻为艺术的世界。天真无邪的赤子之心和纯真自的人性。从人性结构上看,童年是纯朴的。这正好与艺术思维方式以及艺术家的个性相符。 艺术家对童年的向往不只限于对自己的个体的童年的向往,还扩展为整个人类的童年世界的向往。人类的童年世界是一个被美化的、美好的、人性完善的社会,一切充满了诗意。 在西方,艺术家心中的美好的童年社会是古希腊社会,向古希腊的回归就是向本真的回归。古希腊的人性最典型地体现在古希腊的艺术中,而古希腊艺术以它所表现的健全童年的天

16、真吸引了后人,它使人们得以返回人类的童年时代。所以希腊艺术具有永恒的魅力。38 艺术家回归童年愿意的产生,一方面在是因为现实世界总不尽如人意,艺术家欲以返归童年的纯真世界来摆脱、逃避;另一方面,人们在生活中失落了自我,被自己戴上的各式角色所累,人的纯洁天性受到侵蚀,因而需要用童真的回忆洗涤玷污的心灵,使情感得以升华,求得内心的平衡,满足人的这种生命本性的欲求。39 如何理解归依体验与艺术创作关系的复杂关系?*(如何克服其中的消极负面影响?) 尽管归依体验是一个作家、艺术家的宝贵精神财富。但归依体验及其与艺术创作之间的关系是复杂的。 作家、艺术家的归依可能是伟大崇高的理想和追求,以造福社会为最终目的产生的影响是积极的、正面的。40 作家、艺术家的归依可能是无奈可一已之私利,是对社会责任与社会承担的逃避产生的影响是负面的、消极的。比如有些作家归依佛教以后不再有深远博大的人间情怀与社会关怀,或不能正确分析人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