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第三节免疫组织和器官_第1页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第三节免疫组织和器官_第2页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第三节免疫组织和器官_第3页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第三节免疫组织和器官_第4页
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第三节免疫组织和器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第一章免疫学概论第三节免疫组织和器官23第三节免疫组织与器官 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分子免疫系统的个体发育与系统发育4 骨 髓免 中枢免疫器官 胸 腺疫 器 官 脾 脏 外周免疫器官 淋巴结 黏膜免疫系统 5 免疫器官 中枢免疫器官:是免疫细胞发生分化,成熟的场所,人的中枢免疫器官包括骨髓和胸腺 6外周免疫器官:成熟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也是这些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发生免疫应答的部位。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789一、中枢免疫器官 胸腺:心脏和大血管之上,双叶状 分化T淋巴细胞(简称T细胞) 终生均可产生T细胞.10骨髓:主要功能:造血干细胞向各种血液细胞分化的造血器官。为

2、淋巴祖细胞向B淋巴细胞(简称B细胞)分化提供条件。11二、外周免疫器官 主要包括淋巴结、脾脏和粘膜相关的淋巴组织。三个功能:从感染部位捕获抗原将抗原提交淋巴细胞而启动适应性免疫应答在抗原清除后为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的生存和免疫记忆的维持提供必要的信号。121.脾脏:脾实质可分为白髓和红髓。白髓:分T细胞聚集的动脉周围淋巴鞘和B细胞聚集区淋巴小结(又称初级滤泡)。经抗原激发后成为次级滤泡,中间出现生发中心(GC)13红髓白髓静脉 动脉 边缘区 初级滤泡 动脉周围淋巴鞘 生发中心 小梁 窦状小管 14白髓与红髓交界的狭窄区域为边缘区,内含T细胞、B细胞和较多巨噬细胞(M)。红髓有髓索和髓窦组成。髓索

3、为索条状组织,主要含B细胞、浆细胞、M和DC.15红髓白髓静脉 动脉 边缘区 初级滤泡 动脉周围淋巴鞘 生发中心 小梁 窦状小管 162.淋巴结(Lymphoid node)淋巴结的实质:皮质区、髓质区。皮质区:浅皮质区、深皮质区。浅皮质区:近被膜下,B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非胸腺依赖区,大量B细胞聚集形成淋巴滤泡,或称淋巴小结。浅皮质区与髓质之间的深皮质区是副皮质区,是T细胞定居的场所,称为胸腺依赖区髓质区有髓索和髓窦组成, 髓索,致密,聚集B细胞和浆细胞。17淋巴组织动脉淋巴组织静脉输入淋巴管输出淋巴管B淋巴细胞生发中心生发中心B淋巴细胞皮质层 副皮质区 毛细血管后微静脉 髓质区初级滤泡毛细

4、血管后微静脉切面 18淋巴结的功能: T 、 B 细胞定居的场所。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参与淋巴细胞再循环。对侵入机体的病原体等有害物质有过滤作用。 19免疫应答:机体的免疫系统在接触抗原后,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即指其抗原受体能特异性地识别该抗原)因抗原激发而活化、增殖、分化,表现出一定效应功能的过程。 203.黏膜免疫系统是指呼吸道、肠道及泌尿生殖道黏膜固有层和上皮细胞下散在的无被膜淋巴组织,以及某些带有生发中心的器官化淋巴组织, 如扁挑体、阑尾及派氏集合淋巴结等。 成员:包括肠相关淋巴组织、鼻相关淋巴组织及支气管淋巴组织。 功能 参与黏膜局部免疫应答。 产生分泌型 IgA。21三、淋巴细胞再

5、循环周围淋巴器官和淋巴组织内的淋巴细胞可经淋巴管进入血流循环于全身,它们又可通过毛细血管后微静脉再回入淋巴器官或淋巴组织内,如此周而复始,使淋巴细胞从一个淋巴器官到另一个淋巴器官,从一处淋巴组织至另一处淋巴组织。这种现象称为淋巴细胞再循环。 22作用:有利于识别抗原,促进细胞间的协作,使一些具有相关特异性抗原的细胞共同进行免疫应答,使全身的淋巴细胞成为一个相关连的有机动性的统一体 除效应性T细胞、幼浆细胞、K细胞和NK细胞以外,大部分淋巴细胞均参与再循环,尤以记忆性T细胞和记忆性B细胞最为活跃。23外周淋巴器官中T细胞区的高内皮小静脉(HEV)内的淋巴细胞可穿越内皮细胞进入淋巴.淋巴液可通过胸

6、导管进入左侧锁骨下静脉,回入血循环.上述途径为淋巴循环的主要途径.24滤过淋巴液: 淋巴液内的异物或细菌,进入淋巴结内, 迂曲走行,流速缓慢;内部巨噬细胞可将其吞噬而清除。 清除率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及病原微生物的种类有关,对细菌的清除率一般为99而对病毒和癌细胞较差。25第二节 免疫学的发展简史 一、天花疫苗天花是一种烈性传染病,对人类危害极大。 宋代:种痘术明朝:人痘法有了重大进展。 进行减毒2618世纪时,欧洲流行天花,就连牛羊也不能幸免。 Jenner证实人患的牛痘浓液少许,注射到一个8岁男孩臂内,消退了天花症状。 牛痘代替了人痘27Louis Pasteur1880年用陈旧的鸡霍乱杆菌培

7、养物给鸡注射,发现鸡会因此而不得病,再用新鲜培养的鸡霍乱杆菌给鸡注射,它们仍不发病,但未注射过陈旧培养物的对照鸡多数发病死亡。研制出了鸡霍乱杆菌菌苗。1881年用高温培养法制成了炭疽菌苗。研制了狂犬病毒的减毒疫苗,在对狗的实验中获得成功。1885年他给一个被疯犬咬伤过的9岁男童迈斯德尔进行多次免疫,结果成功了。 利用免疫学方法预防传染病开辟了广阔的前景。Louis Pasteur:二、菌苗的发明28三、吞噬现象的发现在探讨机体保护性免疫机理时,俄国学者Elie IIMetchnikoff于1883年发现了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认为这是机体免疫功能的关键所在,提出了“细胞免疫”的学说。 29四、毒

8、素和抗毒素的发现 PPEmile Roux和AEJYersin(1888)发现白喉菌能产生外毒素。 在此基础上,Emil AVon Behring(1890)等人将白喉外毒素注射给动物,发现在该动物血清中存在一种能中和白喉外毒素的物质,他们称之为抗毒素。将具有抗毒素的免疫血清注入正常动物体内,可使后者同样对白喉毒素有抵抗力。 他们以同样的方法,用这种免疫血清成功地治愈了一罹患白喉病的女孩。 把血清中与细菌或毒素起反应的物质统称为抗体(antibody)。 30由于血清抗体的发现,以Paul Ehrlich为首的学者提出了抗体形成体液学说。 Ehrlich31五、补体的发现 继抗毒素发现后,很快

9、又发现了免疫溶菌现象。Pfeiffer(1894)在免疫豚鼠腹腔内观察到霍乱弧菌的溶菌现象,Bordet(1895)重复了Pfeiffer现象,并发现如将新鲜免疫血清加热到60,30min则丧失溶菌能力,从而证实了补体的存在。32六、免疫损伤和免疫耐受现象20世纪初发现免疫损伤。 这种因免疫应答而引起的组织损伤效应称为无保护作用,后来改称超敏反应 对自身组织、细胞或蛋白质产生的免疫应答状态,称为自身免疫(autoimmunity),引起自身组织的损伤和临床症状称为自身免疫疾病(autoimmune disease,AID)。33另一方面,发现了对外来的异物不产生免疫应答的现象,称为免疫耐受(i

10、mmune tolerance) 34七、抗体产生的学说和免疫系统的研究1959年Burnet提出了抗体形成的克隆(无性细胞系)选择学说Jerne、Richte、Hiernaux等(19741977)先后提出抗体独特型网络学说, 。 35Glick(1957)发现早期摘除鸡的法氏囊(Bursa of Fabricius)组织可影响抗体的产生。Miller(1961)和Good(1962)在哺乳动物体内早期摘除胸腺,严重影响了机体的免疫功能。Gowan(1965)证明了淋巴细胞是具有免疫功能的分化细胞。claman、Miller、Mitchell和Davies(1969)等在淋巴细胞中区分了T和

11、B淋巴细胞两大亚群,并证实了T细胞在B细胞产生抗体时的协同作用。Cooper等人证明了淋巴细胞在周围淋巴组织的分布。Dumonde(1969)等发现了淋巴因子。 36现代免疫学已不仅仅是一门独立学科,它衍生出更多的学科,如免疫生物学、分子免疫学、免疫遗传学、生理免疫学、老年免疫学、免疫病理学、肿瘤免疫学、移植免疫学、抗感染免疫学和中医免疫学等等,是一门迅速发展的综合性学科。 37第三节 免疫学的重要性免疫学的应用:免疫预防免疫治疗器官移植免疫诊断38根据某些传染病的发生规律,将有关的疫苗,按科学的免疫程度有计划地给人群接种,来提高人体对这些传染病的抵抗能力,以此达到控制和消灭传染病的目的,这就

12、是计划免疫。1989年2月2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开始实施,其中第十二条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了预防接种证制度。两年后,1991年12月6日,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实施办法公布实施, 39针对机体低下或亢进的免疫状态,人为增加或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达到治疗某些疾病的方法,叫做免疫治疗。 40医学上把用正常的器官置换丧失功能的器官,以重建其生理功能的技术叫做器官移植。由于每个人的细胞表面,都带有一组与别人不同的组织相容性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简称HLA),如果将别人的器官移植到病人,病人的免疫系统就会认出这是“非己”成分而加以排斥。因此,器官移植的成败,主要取决于供者与受者的HLA是否一致的人是不可能的。 41免疫诊断以抗体-抗原的特异性反应为核心的诊断技术。42名词免疫器官、中枢免疫器官、外周免疫器官淋巴小结、初级滤泡、次级滤泡免疫应答、细胞免疫、体液免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