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1张PPT)_第1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1张PPT)_第2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1张PPT)_第3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1张PPT)_第4页
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课件(共21张PPT)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西周末年,周幽王立宠妾褒姒为后,以其子伯服为嗣,废申后及太子宜臼。周幽王十一年(前771)宜臼逃至申国母舅家,申侯遂联合缯国和犬戎伐周,杀幽王、伯服于骊山下,西周覆灭。申侯、鲁侯、许文公等诸侯拥立宜臼为王,是为平王。次年(前770年,周平王元年),因镐京及王畿遭战争破坏,平王得晋、郑、秦和其他诸侯之助,遂东迁于雒邑(今洛阳),以避戎寇,重建周王朝,为东周之始。课程标准:通过了解春秋战国时期的经济发展和政治变动,理解战国时期变法运动的必然性;了解老子、孔子学说;通过孟子、荀子、庄子等了解“百家争鸣”的局面及其意义。第2课 诸侯纷争与变法运动 一、政治之变民族认同 春秋时期一、政治之变民族认同 1

2、.纷争因素 公元前770年至公元前476年之间的历史时期称之为“春秋”时代,这段时间基本上和春秋一书记事所跨时间相同。一、政治之变民族认同 1.纷争因素 实力强大的诸侯国开始兼并或控制小国,试图建立霸权。这一时期先后建立霸权的诸侯国国君称为春秋七霸。一、政治之变民族认同 1.纷争因素战国时期(公元前475年公元前221年)公元前403年,周威烈王册命了韩、赵、魏三家位列诸侯,由此战国七雄局面正式形成。各国国君纷纷称王,公元前256年周王室领地被秦国吞并,东周结束。三家分晋与田氏代姜标志着新兴地主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推动了封建制度的确立。春秋时期:中原各国自称为华夏,周边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念。

3、战国时期:个诸侯国向周边扩张,戎狄蛮夷(如:秦国吞并义渠)融入华夏。华夏族更加稳定,分布更为广泛。一、政治之变民族认同 2.民族关系 二、经济之变封建化 二、经济之变封建化 1.经济发展战国货币铁犁农业:铁制农具广泛使用,牛耕得到推广,新建了都江堰、郑国渠等水利工程。手工业:冶铁技术出现家庭手工业和民营手工业得到发展,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商业:货币流通广泛,涌现出一批商业中心城市,如齐都临淄;出现了大商人范蠡、吕不韦。2.变革二、经济之变封建化 原因:各国互相攻伐,兼并战争频发; 富国强兵的需要。主要有:魏文侯改革、李悝变法、管仲改革、吴起变法等。商鞅变法重农抑商,奖励耕织;废世卿世禄制,奖励

4、军功,禁止私斗,颁布按军功二十等爵制;废井田、开阡陌,废除奴隶制土地国有制,实行土地私有制;普遍推行县制,县令由国君任命;实行十五连坐,互相纠察告发。为秦统一中国奠定了基础。社会转型特点:奴隶社会封建社会井田制土地私有制分封制郡县制奴隶主阶级地主阶级贵族政治官僚政治分裂统一1.历程二、经济之变封建化 三、思想之变百家争鸣 礼崩乐坏的社会大变革,将原本属于贵族最底层的士阶层从沉重的宗法制羁绊中解放出来,在社会身份上取得了独立的地位,而汲汲于争霸事业的诸侯对人才的渴求,更助长了士阶层的声势。激烈的兼并战争打破了孤立、静态的生活格局,文化传播的规模日盛,多因素的冲突、交织与渗透,提供了文化重组的机会

5、。创造性的精神劳动,从而为道术“天下裂”提供了前提条件。随着周天子“共主”地位的丧失,世守专职的宫廷文化官员纷纷走向下层或转移到列国,直接推动私家学者集团兴起。三、思想之变百家争鸣1.原因一、政治之变民族认同 2.主要代表孔子公元前551479年儒家的创始人是孔子。春秋末期,鲁国陬邑(山东曲阜)人,被后人尊称为“万世师表”。他的理论的核心是“仁”,他主张“爱人”,要求人与人之间要相互爱护,融洽相处;实现仁要做到待人宽容,“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而体现仁的制度或行为的准则是“克己复礼”。孔子首创私人教学,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认为不分贫富,人人都有受教育的权利。同时也打破了贵族垄断文化

6、教育的局面。孔子主张统治者体察民情,爱惜民力,“为政以德”,“节用而爱人”,使百姓“足食”,国家“足兵”,取得“民信”。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著作:春秋孔子整理的诗、书、礼、易、乐五种教本,连同春秋被后人称为六经。其中乐后来亡佚了,现存诗、书、礼、易、春秋被称为“五经”。三、思想之变百家争鸣孟子(孟轲,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他主张“仁政”,进一步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他的伦理观是“性本善”。主张“仁义”和“王道”,“以德服人”,并提出“君者舟庶人者水也”。哲学方面坚持“天行有常”,“制天命而用之”。荀子认为人生来就是有感官上的要求,饿了要吃饭,冷了要穿衣,这就形成了人们“

7、好利”“好声色”的本性需求。但是,通过学习礼仪,通过法治,可以使小人变为君子,普通人变为圣人,荀子的这种主张,被称为“性恶论”。2.主要代表三、思想之变百家争鸣老子周灵王元年(鲁襄公二年、宋平公五年、公元前571年)出生于陈国苦县(一说楚国苦县)老子的哲学里包含着丰富的辩证法思想。指出,任何事物都有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矛盾两方可以互相转化,转化的途径是“守静”。老子主张以柔克刚。相传老子曾张开嘴让弟子们看,然后对弟子们说:“我那坚硬的牙齿早就掉了,可我那柔软的舌头还在!”政治上提倡“无为”、“顺应自然”。无为是指不妄为,不胡作非为,为所欲为。反映他思想的书为老子,又名道德经,是战国时期道家学派

8、整理而成。2.主要代表一、政治之变民族认同 庄子一书,是由他和门人编成的。 又名逍遥游是与道德经齐名的道家经典。认为水行要乘船,陆行要乘车,治理国家也一样,要顺其自然,“无为而治”。2.主要代表三、思想之变百家争鸣邹衍(约公元前324年公元前250年)2.主要代表五行学说认为万物皆由木、火、土、金、水五种原素组成,其间有相生和相胜(葜)两大定律,可用以说明宇宙万物的起源和变化。邹衍综合二者,根据五行相生相胜说,把五行的属性释为“五德”,创“五德终始说”,并以之作为历代王朝兴废的规律,为新兴的大一统王朝的建立提供理论根据。三、思想之变百家争鸣墨子(约公元前476年-约公元前390年),名翟2.主

9、要代表墨家学派创始人是墨子。墨子名翟,是战国初期宋国人。墨子的主张和儒家是针锋相对的。反对世卿世禄制度,主张尚贤,任用官吏要重视才能,打破旧的等级观念,使“官无常贵,而民无终贱”。代表墨翟思想的有墨子一书,是他的弟子根据受课笔记编撰而成的。他主张“兼爱”,消除亲属,贵贱的分别,同等的去爱所有的人。“非攻”,谴责战争给人民带来的灾难;“尚同”,“明鬼”、“节俭”、“尚贤”等。墨家思想代表平民百姓的愿望。三、思想之变百家争鸣韩非(别名:韩子、韩非子,约公元前280年-公元前233年)2.主要代表韩非是战国后期的一位思想家,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韩非子认为历史是向前发展的,当代必然胜过古代,人们应该按照现实需要进行政治改革,不必遵循古代的传统。提出了系统的法治理论,主张“以法为本”“法不阿贵”(法治的对象是广大臣民,除国君以外,不论贵贱,一律要受法德约束)。主张君主要利用权术驾驭大臣,以绝对的权威来震慑臣民(法术势)。韩非子主张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国家大权集中在君主一人手里,迎合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百家争鸣反映了当时社会激烈和复杂的政治斗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