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铁路路基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技术规范》_第1页
《高速铁路路基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技术规范》_第2页
《高速铁路路基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技术规范》_第3页
《高速铁路路基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技术规范》_第4页
《高速铁路路基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技术规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ISC号中国标准文献分类号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团体标准T/ZDTXXXXX-XXXX高速铁路路基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TechnicalcodeforHigh-speedrailwaysubgradefullsectionwaterproofsealingstructuresofhigh-toughnessconcrete20××-××-××发布20××-××-01实施中国地方铁路协会发布1总则1.0.1为统一高速铁路路基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设计与施工质量控制的技术标准,做到安全可靠、技术先进、经济合理、绿色环保的要求,制定本规范。1.0.2本规范适用于新建高速铁路路基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的设计、施工、检查与验收。1.0.3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设计、施工、检查与验收除应符合本规范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2术语2.0.1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Fullsectionwaterproofsealingstructuresofhigh-toughnessconcrete为防止地表水下渗,引起路基上拱、沉降、翻浆冒泥等病害,在路基面横向连续设置的全断面高韧性混凝土结构层。2.0.2高韧性混凝土High-toughnessconcrete以水泥浆、砂浆或混凝土作基材,合成纤维作为增强材料,聚合物乳液作为防水剂所组成的水泥基复合材料。2.0.3合成纤维Syntheticfiber由合成的高分子化合物制成,主要包括聚乙烯、聚丙烯、聚乙烯醇等纤维材料。3基本规定3.0.1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应作为基床表层的组成部分,应设置于基床表层顶部。3.0.2当同时满足下列要求时,方可进行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施工:1路基工程沉降变形应符合轨道铺设条件;2预埋管道及线缆应铺设完成;3电缆槽、排水沟、接触网支柱基础、线间集水井等宜施工完成。3.0.3排水沟、接触网支柱基础、线间集水井等附属工程施工应做好与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的衔接与修补处理工作。3.0.4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采用的检测仪器设备应标定合格,并应在计量检定或校准周期的有效期内。3.0.5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应作为分项工程进行验收。4设计4.1一般规定4.1.1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应满足防排水、强度及耐久性要求。4.1.2高韧性混凝土材料应根据结构的性能要求、抗渗性、耐久性要求以及环境条件进行设计。4.1.3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宜在其横向施工缝部位进行界面处理。4.2结构设计4.2.1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厚度应为100mm。4.2.2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线间封闭部分,应设2%排水坡。2底座板下封闭层,不宜设排水坡。3路肩封闭部分,设向外侧4%排水横坡。4所有封闭层在底座板伸缩缝对应位置应设横向伸缩缝,缝宽应为20mm。横向伸缩缝下部应采用聚乙烯泡沫板填塞,并应灌注硅酮材料进行伸缩缝封闭。5防水封闭结构的标准横断面和纵断面如图4.2.2所示。(a)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标准横断面示意图1—集水井横向排水管;2—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3—基床表层;4—基床底层(b)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标准纵断面示意图(单位:mm)1—底座板I;2—底座板II;3—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4—硅酮;5—聚乙烯泡沫板;6—伸缩缝;7—基床表层;图4.2.2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示意图4.3材料要求4.3.1水泥应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不宜使用早强水泥。水泥的性能除应符合现行国家现行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的规定外,还应符合表4.3.1-1的要求,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应符合表4.3.1-2的要求。表4.3.1-1水泥的性能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检验方法1比表面积(m2/kg)300~350按GB/T8074检验2凝结时间初凝≥45min,终凝≤600min(硅酸盐水泥终凝≤390min)按GB/T1346检验3安定性沸煮法合格4强度符合表5.3.1.2的规定按GB/T17671检验5烧失量≤5.0%(P·0);≤3.5%(P·II);≤3.0%(P·I)按GB/T176检验6游离氧化钙含量≤1.0%7氧化镁含量≤5.0%8三氧化硫含量≤3.5%9氯离子含量≤0.06%10碱含量≤0.80%11助磨剂种类及掺量符合GB175规定检查产品质量证明文件12石膏种类及掺量13混合材种类及掺量14熟料中的铝酸三钙含量≤8.0%按GB/T21372相关规定检验表4.3.1-2普通硅酸盐水泥的强度要求品种强度等级抗压强度(MPa)抗折强度(MPa)3d28d3d28d普通硅酸盐水泥42.5≥17.0≥42.5≥3.5≥6.552.5≥23.0≥52.5≥4.0≥7.0注:根据配合比选取不同强度等级的普通硅酸盐水泥,使高韧性混凝土满足强度要求。4.3.2合成纤维性能应符合表4.3.2的规定。表4.3.2合成纤维性能序号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抗拉强度(MPa)≥1000JGJ/T2212弹性模量(MPa)≥30.0×103JGJ/T2213断裂伸长率(%)≥5.0JGJ/T2214耐碱性能(极限拉力保持率)(%)≥95.0JGJ/T2215吸湿率(%)≤5GB/T14624.3.3细骨料应选用级配合理、质地坚固、吸水率低、空隙小的洁净天然河沙。细骨料性能应符合表4.3.3的规定。表4.3.3细骨料性能序号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含泥量≤3%GB/T146842泥块含量≤0.5%GB/T146843轻物质含量≤0.5%GB/T146844有机物含量浅于标准色GB/T146845云母含量≤0.5%GB/T146846吸水率≤2%GB/T146847坚固性≤8%GB/T146848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3计)≤0.5%GB/T146849氯化物含量(以Cl-计)≤0.02%GB/T14684注:冻融破坏环境下,细骨料的含泥量不应大于2.0%,吸水率不应大于1.0%。4.3.4防水剂的性能指标应包括防水剂均质性指标和防水剂受检砂浆性能指标,防水剂均质性指标应符合表4.3.4-1的要求,防水剂受检砂浆的性能应符合表4.3.4-2的要求。表4.3.4-1防水剂均质性指标序号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液体粉体1密度(g/cm3)D>1.1时,要求为D±0.03;D≤1.1时,要求为D±0.02-GB/T80772氯离子含量(%)应小于生产厂最大控制值应小于生产厂最大控制值GB/T80773总碱量(%)应小于生产厂最大控制值应小于生产厂最大控制值GB/T80774细度(%)-0.315mm筛筛余应小于15%GB/T80775含水率(%)-S≥5%时,0.90S≤X<1.10S;S<5%时,0.80S≤X<1.20SJC4756固体含量(%)S≥20%时,0.95S≤X<1.05S;S<20%时,0.90S≤X<1.10S-GB/T8077注:表中D为生产商提供的密度值;S为生产厂提供的固体含量(质量%),X为测试的固体含量(质量%)。表4.3.4-2防水剂受检砂浆的性能序号试验项目性能指标试验方法1安定性合格GB/T13462凝结时间初凝(min)≥45GB/T1346终凝(h)≤103抗压强度比(%)7d≥85JC47428d≥80JC4744透水压力比(%)≥200JC474548h吸水量比(%)≤75JC474628d收缩率比(%)≤135JC474注:安定性和凝结时间为受检净浆的试验结果,其他项目数据为受检砂浆与基准砂浆的比值。4.3.5外加剂应符合国家现行标准《混凝土外加剂》GB8076、《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铁路混凝土》TB/T3275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的规定。减水剂宜选用高效减水剂或高性能减水剂,膨胀剂、降粘剂、增粘剂、内养护剂等外加剂宜选用能明显改善混凝土性能且品质稳定的产品。外加剂与水泥及矿物掺合料之间应具有良好的相容性,其品种和掺量应经试验确定。4.3.6拌合用水可采用饮用水,其拌合水的性能要求应符合表4.3.6的规定。表4.3.6拌合水要求序号试验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pH值>6.5JGJ632不溶物含量(mg/L)<2000JGJ633可溶物含量(mg/L)<5000JGJ634氯化物含量(以Cl-计)(mg/L)<1000JGJ635硫酸盐含量(以SO42-计)(mg/L)<2000JGJ636碱含量(mg/L)<1500GB/T176728d抗压强度比≥90%JGJ638凝结时间差(min)≤30JGJ634.3.7矿物掺合料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铁路混凝土》TB/T3275和《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的规定。4.3.8高韧性混凝土性能应符合表4.3.8规定。表4.3.8高韧性混凝土性能序号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流动性-扩展度(mm)≥200附录A2防水性-吸水率(%)≤10附录B33d抗压强度(MPa)≥15附录C43d抗折强度(MPa)≥8附录D53d弯曲韧性(kJ/m3)≥60附录E63d弯曲强度(N/mm2)≥4.5附录E728d抗压强度(MPa)≥40附录C828d抗折强度(MPa)≥10附录D928d弯曲韧性(kJ/m3)≥35附录E1028d弯曲强度(N/mm2)≥5附录E11100次冻融循环质量损失率(%)≤1%附录F12抗裂性能-平板抗裂无裂缝附录G13收缩性能-720h收缩应变(με)≤600附录H4.3.9聚乙烯泡沫塑料板的性能应符合表4.3.9条的规定。表4.3.9聚乙烯泡沫塑料板的性能序号项目技术要求试验方法1表观密度(kg/m3)≥115GB/T63432抗拉强度(MPa)≥0.2GB/T96413抗压强度(MPa)≥0.2GB/T88134撕裂强度(N/mm)≥4.0GB/T108085加热尺寸变化率(70℃)≤2.0%GB/T88116吸水率≤2.0%GB/T10347压缩永久变形≤3.0%GB/T66698延伸率≥80%GB/T96414.3.10硅酮的性能应符合表4.3.10的规定,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硅酮和改性硅酮建筑密封胶》GB/T14683的有关规定。)。表4.3.10硅酮的性能序号项目技术要求单组份双组份1可工作时间(min)—≥302表干时间(h)≤2≤123实干时间(h)—≤244质量损失率≤5%5弹性恢复率(定伸150%)≥85%6100%拉伸模量(MPa)温度条件:23℃≤0.3温度条件:-20℃≤0.47拉伸强度(MPa)温度条件:23℃≥0.8温度条件:-20℃≤2.0热老化(80℃)336h后≥0.6碱处理336h后≥0.6紫外老化720h后≥0.68断裂伸长率温度条件:23℃≥800%温度条件:-20℃≥600%热老化(80℃)336h后≥600%碱处理336h后≥600%紫外老化720h后≥600%9定伸粘结性(150%)温度条件:23℃无破坏温度条件:-20℃无破坏热老化(80℃)336h后无破坏浸水192h后无破坏10与混凝土粘结破坏面积≤20%11冷拉—热压后粘结性无破坏12拉伸—压缩循环后粘结性无破坏

5施工5.1一般规定5.1.1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施工前,应进行现场工艺性试验,检验施工装备,获取工艺参数,完善施工工艺,验证高韧性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流动性,其中现场工艺性试验应符合下列规定:1应采用与正式施工一致的原材料、施工装备与混凝土搅拌工艺等。2高韧性混凝土的3d抗压强度不应低于15MPa。3高韧性混凝土的塌落度不应低于200mm。5.1.2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施工前,应根据设计要求、工艺性试验结果、施工条件和环境条件等,编制专项施工方案,经批准后方可进行实施。5.1.3不宜在低于5℃或超过35℃温度条件下进行施工。冬期施工期间,混凝土在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60%之前不应受冻;浸水冻融条件下的混凝土开始受冻时,其强度不应小于设计强度的75%。且不应在雨天施工。冬季施工期间,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连续3d低于5℃或最低气温低于0℃时,应采取冬期施工措施;当工地昼夜平均气温高于30℃时,应采取夏期施工措施。5.1.4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施工前,应对路基变形观测装置、电缆槽、排水沟、集水井、接触网支柱等进行处理保护。5.1.5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宜连续施工,避免与可能污染高韧性混凝土的其他工序交叉干扰。5.1.6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应按下列施工流程进行施工:1进行施工准备和纵横向模板安装;2进行混凝土拌合和运输;3进行高韧性混凝土浇筑;4进行高韧性混凝土拆模;5进行高韧性混凝土养护;6进行横向泡沫板的安装;7进行硅酮填缝。5.1.7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施工的主要材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的强度宜为C40及以上;2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的伸缩缝结构下层应采用聚乙烯泡沫板;3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的伸缩缝结构上层应采用硅酮。5.2施工准备5.2.1高韧性混凝土施工前,施工人员应参加岗前培训和技术交底。5.2.2高韧性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施工机械和设备进行调试,对机械设备的配套情况、技术性能等进行核实。5.2.3高韧性混凝土施工前,应对气象条件、作业面条件、安全文明措施等施工环境进行确认,满足施工要求后方可进行施工。5.2.4高韧性混凝土施工前,应对级配碎石层顶面标高、几何尺寸和质量进行复核,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高速铁路路基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751的相关规定。5.2.5高韧性混凝土施工前,应对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进行施工放样。5.3混凝土拌合与运输5.3.1高韧性混凝土应采用强制式搅拌机搅拌。5.3.2高韧性混凝土在搅拌过程中,纤维应不结团、不离析,宜根据经验并通过试配确定。5.3.3高韧性混凝土的搅拌时间不应低于10min。5.3.4高韧性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不应离析和分层。5.3.5当高韧性混凝土拌合物因运输或等待浇筑的时间较长而造成塌落度损失较大时,可在卸料前掺入适量减水剂进行搅拌,但不得加水。5.4模板安装5.4.1安装模板时,应首先安装纵向侧模,纵向侧模安装完成后再安装横向侧模。5.4.2横向测模支立时,夹角与纵向线路应垂直,两端支撑应牢固、不跑模。5.4.3模板调整时,应保持整体线形,同时应预留电缆槽盖板安装空间15mm~20mm。封闭层标高宜高出盖板顶5mm。5.5混凝土浇筑5.5.1高韧性混凝土摊铺前,应悬挂用于控制高韧性混凝土顶面标高的施工导线或导梁,并应复核其标高。5.5.2浇筑混凝土前,基底碎石应充分被喷水浸湿。浸湿后作业面应无积水。5.5.3在规定的连续施工区段内,应进行连续浇筑。5.5.4高韧性混凝土摊铺时,应将倾卸在路槽内的混凝土按摊铺厚度均匀地充满在模板范围内,严禁抛掷和搂耙。5.5.5浇筑过程中应采用平板振捣或人工处理,不宜过振。5.5.6待浇筑完成后,应采用刮杠及坡度尺对混凝土面找平,并应进行压光处理。5.5.7拉毛深度宜为1mm~2mm。5.6高韧性混凝土养护5.6.1高韧性混凝土浇筑完毕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在最后一次收面完成后约0.5h~2h,应采用塑料薄膜进行覆盖。5.6.2混凝土带模养护期间,应采取带模包裹、浇水、喷淋洒水等措施进行保湿、潮湿养护,洒水量应保证支承层表面始终处于湿润状态,保证模板接缝处不致失水干燥。5.6.3混凝土完全硬化后应采用土工布覆盖并洒水养护。5.6.4混凝土养护时间不应小于14d,湿度较小或气温较低时应增加养护时间。5.6.5高韧性混凝土养护期间严禁人员作业、物料堆码或机械碾压。5.7高韧性混凝土拆模5.7.1混凝土拆模时间不应小于3d。5.7.2当拆除混凝土模板时,混凝土的强度不应低于10MPa。5.7.3当拆除混凝土模板时,混凝土结构的芯部与表面、表面与环境之间的温差不应大于20℃。5.7.4当拆除混凝土模板时,应按先支后拆、后支先拆的顺序,首先应拆除横向侧模,后拆除纵向侧模。5.7.5当拆除混凝土模板后,混凝土强度未达到设计强度75%时,混凝土不应与直接流动的水接触。5.8伸缩缝设置与处理5.8.1伸缩缝应位于两块底座板中间位置,与底座板之间伸缩缝的纵向位置应保持一致,宽度应为20mm,伸缩缝嵌缝板厚度应为80mm。5.8.2安装完嵌缝聚乙烯塑料泡沫板后,伸缩缝顶面和两侧应采用硅酮进行封闭。硅酮应在环境温度10℃~40℃、相对湿度40%~60%环境下施工,雨雪天等恶劣天气不得进行嵌缝施工。嵌缝施工步骤应符合下列规定:1基础清理应清除接缝内的尘土、碎石等杂物,接缝应清洁干燥。2界面处理应采用抹刀或砂轮对接缝内混凝土粘结面进行打磨,应除去混凝土表层浮浆、泡沫塑料等。3嵌缝板安装时应将预先加工的聚乙烯塑料泡沫板填充至封闭层间伸缩缝内,填充过程中塑料板应居中,两侧嵌缝材料的厚度应相等。4进行表面防护时,应在伸缩缝两侧混凝土表面涂刷界面剂,同时在接缝两侧混凝土粘结防护胶带,施工过程中不得污染混凝土;嵌缝材料与混凝土间应密封。5侧面封闭应使用木板和胶带等将接缝的两侧进行封闭,不得出现漏料情况。6嵌缝材料的灌注应待界面剂表干后,采用胶枪将嵌缝材料缓慢注入至接缝内,嵌缝材料应连续饱满,内部应无气孔或空洞。7表面修饰应采用刮刀匀压整修嵌缝材料外形,表面应平滑、无气眼和无缺陷。8嵌缝完成后,应立即清洗施工器具、运走施工杂物、拆除防护胶带、清理现场。5.9成品保护5.9.1施工完成后,所有施工机械应退出施工完成的作业区。未开放交通前,严禁任何车辆驶入,且表面不得放置重物。5.9.2高韧性混凝土施工完成后,后续施工应采取防污染措施,不宜在高韧性混凝土表面钻孔、切槽等。5.9.3对于需钻孔、切槽等情况,可采用高韧性混凝土材料对钻孔、切槽等部位进行修补并压实,修补后应密实、不透水。

6检查与验收6.1一般规定6.1.1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的检查与验收应包括原材料、配合比设计和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施工。6.1.2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施工质量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程采用的主要材料和质量证明文件应进行进场检查与验收,并应形成记录。不合格品不得用于工程施工。2各工序应按照设计文件要求和施工方案进行过程控制,每道工序完成后,施工单位应进行检查,并应形成记录。未经检查或检查不合格的,不得进行下道工序施工。3隐蔽工程覆盖前应进行检查,并应形成记录,经监理单位检查签认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6.1.3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工程验收应符合下列规定:1工程施工质量的验收均应在施工单位自行检查评定合格的基础上进行。2隐蔽工程在隐蔽前应由施工单位通知监理单位组织验收,并应形成验收文件。3检验批的质量应按主控项目和一般项目进行验收。6.1.4高韧性混凝土施工检查项目应与原材料、配合比设计检验项目共同作为质量评定和验收的依据。6.2原材料验收I主控项目6.2.1水泥的性能及检验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4.3.1-1~表4.3.1-2的相关规定。检验数量:按表6.2.1执行。检验方法:按本规范表4.3.1-1~表4.3.1-2的试验方法检验。表6.2.1水泥的性能及检验要求检验项目检验要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样试验检验1比表面积√核查每一厂家提供的每一编号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货源;②使用同厂家、同规格的水泥达6个月。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检验。√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散装水泥每500t(袋装水泥每2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2凝结时间√√√3安定性√√√4强度√√√5烧失量√√6游离氧化钙含量√√7氧化镁含量√√8三氧化硫含量√√9氯离子含量√√10碱含量√√11助磨剂种类及掺量√12石膏种类及掺量√13混合材种类及掺量√14熟料中的铝酸三钙含量√√6.2.2合成纤维的性能及检验要求应符合本规范表4.3.2的相关规定。检验数量:按表6.2.2执行。检验方法:按本规范表4.3.2的试验方法检验。表6.2.2合成纤维的性能及检验要求检验项目检验要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样试验检验1直径√同厂家、同批号、同出厂日期核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任何新货源检验一次;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检验√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合成纤维每1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2长度√√√3密度√√4抗拉强度√√√5弹性模量√√6极限伸长率√√√7安全性√√√8熔点√√9纤维杂质含量√√√10吸水性√√6.2.3细骨料的性能及检验要求应符合表6.2.3的的规定。表6.2.3细骨料的性能及检验要求检验项目检验要求1含泥量√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货源;②连续使用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达一年。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检验。√连续进场的同料源、同品种、同规格的细骨料每600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2泥块含量√√3轻物质含量√√4有机物含量√5云母含量√6吸水率√7坚固性√8硫化物及硫酸盐含量(以SO3计)√9氯化物含量(以Cl-计)√10碱活性(快速砂浆棒膨胀率)(εt)a√6.2.4防水剂的性能及检验要求应符合表6.2.4的规定。表6.2.4防水剂的性能及检验要求检验项目检验要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样试验检验1密度√同厂家、同批号、同出厂日期核查供应商提供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任何新货源检验一次;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检验√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且连续进场的合成纤维每1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按一批计。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2氯离子含量√√√3总碱量√√4细度√√√5含水率√√6固体含量√√√7防水剂砂浆安定性√√√8防水剂砂浆凝结时间√√9防水剂砂浆抗压强度比√√√10防水剂砂浆吸水量比砂浆√√II一般项目6.2.5聚乙烯泡沫塑料板的性能及检验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嵌缝密封材料》JT/T589中预制嵌缝施工条的相关规定。检验数量:按表6.2.5执行。检验方法:按本规范表4.3.9的试验方法检验。表6.2.5聚乙烯泡沫塑料板的性能及检验要求检验项目检验要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样试验检验1表观密度√核查每一厂家提供的每一编号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货源;②使用同厂家、同规格的聚乙烯泡沫塑料板达1年。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检验。√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的聚乙烯泡沫塑料板每100m³为一批。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2抗拉强度√√√3抗压强度√√√4撕裂强度√√√5加热尺寸变化率(70℃)√√√6吸水率√√√7压缩永久变形√8延伸率√√√6.2.6硅酮的性能及检验要求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水泥混凝土路面嵌缝密封材料》JT/T589中硅酮类常温施工式密封料的相关规定。检验数量:按表6.2.6执行。检验方法:按本规范表4.3.10的试验方法检验。表6.2.6硅酮的性能及检验要求检验项目检验要求质量证明文件检查抽样试验检验1可工作时间√核查每一厂家提供的每一编号产品的质量证明文件。施工单位、监理单位均全部检查。√下列情况之一时,检验一次:①任何新选货源;②使用同厂家、同规格的硅酮达6个月;③原料、配比、工艺有较大改变;④停产6个月以上,再次恢复生产。施工单位试验检验;监理单位见证检验。同厂家、同品种、同规格的硅酮每15t为一批,不足上述数量按一批计,每批抽样的样品不少于5kg。施工单位每批抽检一次;监理单位按施工单位抽检次数的10%进行见证检验,但至少一次。2表干时间√√3实干时间√√4质量损失率√√√5弹性恢复率√√√6100%拉伸模量√√√7拉伸强度√√8断裂伸长率√√9定伸粘结性√√10与混凝土黏结破坏面积√√11冷拉-热压后粘结性√√12拉伸-压循环后粘结性√√6.3配合比设计6.3.1高韧性混凝土应根据结构的性能要求、抗渗性、耐久性要求以及环境条件进行配合比设计。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检验项目应符合表6.3.1的规定,检验项目指标和试验方法应符合本规范表4.3.8的规定。表6.3.1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的检验项目序号检验项目1流动性2防水性3抗压强度4抗折强度5弯曲韧性6弯曲强度7冻融循环质量损失率8抗裂性能9收缩性能检验数量:对相同性能要求的高韧性混凝土进行一次配合比选定试验;当原材料发生重大改变时,应重新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检验方法:进行配合比选定试验。6.4施工验收I主控项目6.4.1高韧性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应符合表6.4.1的规定。表6.4.1高韧性混凝土的力学强度序号检验项目技术要求1抗压强度3d≥15MPa2抗折强度3d≥8MPa检验数量:每台拌和机每天至少检验1次。检验方法:按本规范附录C、附录D的试验方法检验。6.4.2高韧性混凝土的流动性不应小于200mm。检验数量:每台拌和机每天至少检验1次。检验方法:按本规范附录A的试验方法检验。6.4.3高韧性混凝土应铺设均匀,不得漏洒。检验数量:逐条检验。检验方法:目测。6.4.4高韧性混凝土的伸缩缝处应平整顺直。检验数量:逐条检验。检验方法:目测。II一般项目6.4.5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厚度的允许偏差应为-10mm。检验数量:沿线路纵向每200m抽样检验3点;当不满足200m时,按200m计。检验方法:按本规范附录K的试验方法检验。6.4.6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表面中线高程、路肩高程、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宽度、横坡、平整度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应符合表6.4.6的规定。表6.4.6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表面的允许偏差、检验数量及检验方法序号检验项目允许偏差检验数量检验方法1中线高程±10mm沿线路纵向每200m抽样检验5点;不满足200m按200m计仪器测量2路肩高程±10mm沿线路纵向每200m抽样检验5点;不满足200m按200m计仪器测量3中线至路肩边缘距离+20mm0mm沿线路纵向每200m抽样检验5处;不满足200m按200m计尺量4宽度不小于设计值沿线路纵向每200m抽样检验5处;不满足200m按200m计尺量5横坡±0.5%沿线路纵向每200m抽样检验5个断面;不满足200m按200m计坡度尺测量附录A流动性测试方法A.0.1高韧性混凝土流动性试验测试仪器应包括搅拌机、截锥圆模、捣棒直尺、跳桌、小刀。A.0.2在进行流动性测试前,应准备高韧性混凝土所需原材料。A.0.3流动性测试方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在制备高韧性混凝土的同时,用潮湿棉布擦拭跳桌台面、试模内壁、捣棒以及与高韧性混凝土接触的用具,将试模放在跳桌台面中央并用潮湿棉布覆盖。2将拌好的高韧性混凝土分两层迅速装入试模,第一层装至截锥圆模高度约三分之二处,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5次;随后,装第二层高韧性混凝土,装至高出截锥圆模约20mm,用小刀在相互垂直两个方向各划5次,再用捣棒由边缘至中心均匀捣压10次,捣压后高韧性混凝土应略高于试模。捣压深度,第一层捣至胶砂高度的二分之一,第二层捣实不超过已捣实底层表面。装高韧性混凝土和捣压时,用手扶稳试模,不要使其移动。3捣压完毕,取下模套,将小刀倾斜,从中间向边缘分两次以近水平的角度抹去高出截锥圆模的高韧性混凝土,并擦去落在桌面上的高韧性混凝土。将截锥圆模垂直向上轻轻提起。立刻开动跳桌,以每秒钟一次的频率,在25s±1s内完成25次跳动。4流动度试验,从高韧性混凝土加水开始到测量扩散直径结束,在6min内完成。附录B吸水率测试方法B.0.1高韧性混凝土吸水率测试试验仪器应包括下列内容:1试模: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17671规定的100mm×100mm×100mm的三联试模;2烘箱:可加热到100℃,控温精度±2℃的电热烘箱;3捣棒:直径为9mm,长300mm,顶端呈半球状的钢棒;4天平:称量2kg,感量0.01g;5干燥器:直径不小于200mm。B.0.2吸水率性能测试前,应准备高韧性混凝土材料。B.0.3吸水率性能测试方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按本规范附录J的规定制备试件。2到28d龄期,将试件放在(80±2)℃的烘箱中干燥48h后取出,放在干燥器中冷却至室温,迅速称取试件的质量(G0)。再把试件浸泡在(20±2)℃的水中48h后取出,用湿布擦去表面浮水,立即称其质量GB.0.4吸水率应取3个试件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精确至小数点后一位。吸水率应按下式计算:WB.0.4式中:WA——吸水率(%)G0——试件干燥后的质量(g)G1——试件吸水后的质量(g)。附录C高韧性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方法C.0.1高韧性混凝土抗压强度测试试验仪器应包括试验机:压力机或万能材料试验机,其示值误差不应大于标准值的±1%。C.0.2抗折强度试验完成后,取出两个半截试体,进行抗压强度试验。C.0.3高韧性混凝土抗压强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在半截棱柱体的侧面施加荷载。2.半截棱柱体中心与压力机压板受压中心差应在±0.5mm内,棱柱体露在压板外的部分约有10mm。在整个加荷过程中以2400N/s±200N/s的速率均匀地加荷直至破坏。C.0.4抗压强度应按下式进行计算,受压面积计为1600mm2:R式中:Rc——抗压强度(MPa)Fc——破坏时的最大荷载(N)A——受压面积(mm2)。

附录D高韧性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方法D.0.1高韧性混凝土抗折强度测试试验仪器应包括抗折强度试验机,示值误差应为标准值的±1%。D.0.2高韧性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测试应采用标准养护至3d、28d的长宽高为160mm×40mm×40mm抗折标准试件。D.0.3高韧性混凝土抗折强度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用抗折强度试验机测定抗折强度。2将试件一个侧面放在试验机支撑圆柱上,试件长轴垂直有支撑圆柱,通过加荷圆柱以50N/s±10N/s的速率均匀地将荷载垂直地加在棱柱体相对侧面上,直至折断。3保持两个半截棱柱潮湿状态直至抗压试验。D.0.4抗折强度应按下式进行计算:R式中:Rf——抗折强度(MPa)Ff——折断时施加于棱柱体中部的荷载(N)L——支撑圆柱之间的距离(mm);b——棱柱体正方形截面的边长(mm)。D.0.5同一高韧性混凝土平行试验不应小于3个试件,应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附录E高韧性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方法E.0.1高韧性混凝土弯曲韧性和弯曲强度的测定试验装置(图E.0.1)应符合下列规定:图E.0.1抗弯试验加载装置1——加载分配梁;2——分配梁辊轴;3——试件;4——支座;5——支座辊轴;6——位移计1试验机宜采用液压伺服万能试验机或带有弯曲试验台的伺服式压力试验机,示值相对误差不应大于1.0%,试验时的最大荷载宜在量程的80%以内。2加载分配梁,试验机自带或者专门制作,分配梁中点为加载点,在试件标距三分点处设有两个加压辊轴,辊轴直径宜为10mm~12mm。3与试件接触的两个辊轴铰支座,辊轴弧形直径宜为10mm~12mm,支座长度宜比试件宽度长10mm。4挠度测量装置应符合图E.0.1的要求,并应包括固定测量挠度仪表的支座;挠度测试系统包括电阻位移计或者线性可变差动变压器(LVDT)位移计以及配套的电测信号放大器,量程不应小于20mm,分度值不应低于0.001mm,测试点位于试件底部跨中位置。5荷载测量传感器应准确测量施加于试件上的荷载,测量精度不应小于0.1kN。6测试数据采集应连续自动完成,可通过模数转换器与计算机连接,有程序控制,采样频率不宜低于10Hz。7采用的钢直尺、游标卡尺、直角规等应定期进行标定。E.0.2高韧性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准备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成型及养护方法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的有关规定,每组试验至少应制备3个试件。2试件尺寸应为40mm×40mm×160mm,试验跨度宜为L=150mm。E.0.3高韧性混凝土弯曲韧性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从养护地点取出试件,擦净后检查外观,不得有明显缺损,在跨中l/3的纯弯段内不得有直径大于5mm、深度大于2mm的表面缺陷。2将试件成型时的浇筑面作为承荷面,安放在支座上。按图E.0.1规定尺寸和三分点位置加荷的规定,检查支座及分配梁位置,所有间距尺寸偏差应为±1mm。3试件放稳对中后启动试验机,当分配梁辊轴与试件接近时,调整分配梁和支座,使接触均衡。压头及支座不能前后倾斜,各接触不良处应予以垫平。4试件安放好后,施加一定的预压荷载,停机检查试件与压头及支座的接触情况,确保试件不发生扭动,然后安装测量跨中挠度的位移计。5安装测量变形的仪表时首先接通测试线路并作空载调试,然后做预压调试,待测试系统工作正常后方可进行正式试验。6对试件按位移控制加荷,加载应连续、均匀,加载速率取0.2mm/min。7绘制荷载-挠度曲线。8若试件在受拉面跨度三分点以外断裂,则该试件试验结果无效。E.0.4弯曲韧性和弯曲强度试验结果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试件的弯曲强度fequ应按f式中:fequ——弯曲强度(N/mm2),精确至0.1N/mmΩu——跨中挠度为δu时荷载-挠度曲线(图E.0.4)δu——荷载下降至峰值荷载的u倍时对应的挠度值(mm),ub、h——试件的截面宽度和高度(mm);L——试件的跨度(mm)。图E.0.4弯曲强度计算2试件的弯曲韧性应按下式计算:W式中:Weu——弯曲韧性(kJ/m3),精确至0.1kJ/m

附录F抗冻性测试方法F.0.1高韧性混凝土抗冻性测试试验仪器应包括冻融循环试验机。F.0.2抗冻性测试应选用标养28d后的40mm×40mm×160mm的试件,龄期到达28d前3d应将试件放入水中浸泡。F.0.3抗冻性测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将浸水完毕的试件擦去表面水分,称取初始质量和拍照,然后每15次循环测定一次试件质量,并做必要的外观描述或照相,直至150次循环完毕。2抗冻性能采用质量损失率及外观破坏形貌进行评判,质量损失率超过5%就视为已经破坏。F.0.4试件的质量损失率应按下式计算:W式中:Wn——n次冻融循环后试件质量损失率(%)m0——冻融前的试件质量(gmn——n次冻融循环后的试件质量(g)

附录G抗裂性能测试方法G.0.1高韧性混凝土抗裂性能测试试验仪器应包括电吹风、钢尺、读数显微镜。G.0.2抗裂性能测试中高韧性混凝土应选用600mm×600mm×63mm的平面薄板,应按工程采用的配合比进行配置。用来对比的基体混凝土应将高韧性混凝土配合比中的纤维取消,其他组分不变。将同时成型的高韧性混凝土和对比用的基体混凝土分为1组,每次试验应做2组试件。G.0.3抗裂性能测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试件成型2h后取下塑料薄膜,每组试件(1个高韧性混凝土试件,1个对比试件)中的每个试件各用1台电风扇吹试件表面,风向平行试件表面,风速为0.5m/s,环境温度20℃±2℃,相对湿度不大于60%。成型后24h观察裂缝数量、宽度和长度。2裂缝以肉眼可见裂缝为准,用钢尺测量其长度。可近似取裂缝两端直线距离为裂缝长度;当裂缝出现明显弯折时,可以采用折线长度之和代表裂缝长度。3用读数显微镜(分度值0.01mm)测读裂缝宽度。可取裂缝中点附近的宽度代表该裂缝的名义最大宽度。G.0.4抗裂性能试验结果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裂缝总面积Acr应按下式计算(G.0.4-1)式中:—试件裂缝的名义总面积。高韧性混凝土试件记作,对比用的基体试件记作(mm2);—第i条裂缝名义最大宽度(mm);—第i条裂缝的长度(mm)。2裂缝降低系数η应按下式计算:(G.0.4-2)式中:η—裂缝降低系数(%)。3高韧性混凝土及砂浆的早龄期限裂效能等级应根据2组试验的η平均值按表G.0.4进行评定。表G.0.4限裂效能等级评定限裂效能等级评定标准一级η≥70二级55≤η<70三级40≤η<55

附录H抗收缩性能测试方法H.0.1高韧性混凝土的抗收缩性能测试试验仪器应包括高精度振弦式应变计和数据采集仪。H.0.2抗收缩性能测试应准备试件模板和混凝土材料。H.0.3抗收缩性能测试试验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收缩试件模具尺寸为100mm×100mm×300mm,首先给模具涂油,然后用保鲜膜贴在模具内侧,以减小试件与模具间的摩擦力,尽量消除模具对混凝土自由变形的限制作用。2再铺设半层厚搅拌好高韧性混凝土,振实抹平,然后把高精度振弦式应变计放入中心位置后继续浇筑,采集线从边角位置伸出。试件浇筑成型后,将成型试件在常温下室内进行测量。3每个配比浇筑2个试件,成型后覆膜,24h后去掉。试件自成型时刻起即开始进行收缩测量。4通过自动采集模块以及其配套使用的无线数据采集软件,持续监测到试件内部的早期应变变化及温度变化。H.0.4由于高韧性混凝土与钢弦的膨胀系数不同,应对其进行温度修正,真实收缩值ε应按下式计算:(H.0.4)式中:—当前应变值(),—初始应变值();—当前温度(℃),—初始温度(℃);—钢弦的线膨胀系数,取值为12.2;—PMCM线膨胀系数。

附录J高韧性混凝土试件制作方法J.0.1高韧性混凝土试件的成型及制备所需的试验仪器应包括下列内容:1高韧性混凝土搅拌机:能保证拌和温度并充分拌和均匀,可控制拌和时间。2试模:由高碳钢或工具钢制成,试模尺寸应保证成型后符合要求试件尺寸的规定。试件尺寸长宽高可为160mm×40mm×40mm,100mm×100mm×300mm或600mm×600mm×63mm。J.0.2高韧性混凝土试件成型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每一次搅拌的重量按配比及搅拌设备的搅拌重量承受限度进行设定。2首先将水泥、矿物掺合料等胶凝材料、石英砂和粉体外加剂倒入搅拌锅中,慢速搅拌1min,使干料充分混合均匀;然后缓慢加入水和液体外加剂,快速搅拌1min;获得均匀流动的浆体后,调整搅拌机为低速运转状态,接着将纤维少量多次缓慢撒入浆体中,充分搅拌3min确保纤维均匀分散于浆体内部。搅拌均匀,不结团,根据情况可适当延长搅拌时间。3将拌和均匀的浆体分层浇筑于模具中,振捣成型;振捣密实后抹平成型面,并覆上一层塑料膜;室温养护至24h后拆模将试件放入标准养护室(温度20℃±2℃,相对湿度≥98%)中分别养护至3d和28d,然后进行相关测试。附录K高韧性混凝土厚度测试方法K.0.1高韧性混凝土全断面防水封闭结构的厚度测试所采用的仪器与材料应包括下列内容:1取芯钻机:手推式或车载式,配有淋水冷却装置。钻头的标准直径为φ100mm,钻孔深度均必须达到层厚。2量尺:钢直尺、游标卡尺,分度值不大于1mm。K.0.2厚度测试应按下列步骤进行:1利用取芯机钻孔并取出芯样,钻孔深度应超过测试层的底面。2取出完整芯样,找出与下层的分界面。3用钢直尺或游标卡尺沿芯样圆周对称的十字方向量取表面至分界面的高度,计算4次测量的平均值,即为该层的厚度T1,以mm计,准确至1mm。4清理干净坑中的残留物,用棉纱等吸干钻孔时留下的积水,待干燥后采用同类型材料填补压实。K.0.3厚度测试结果分析应符合下列规定:1实测厚度T1i与设计厚度T0i之差应按下式计算:(K.0.3)式中:—高韧性混凝土第i层的实测厚度(mm);—高韧性混凝土第i层的设计厚度(mm);—高韧性混凝土第i层的厚度偏差(mm),取绝对值。2测试报告应包括测点位置、各测试位置的高韧性混凝土厚度实测值和设计值、高韧性混凝土厚度偏差、测试区段的厚度平均值,应取3个测点的平均值。本规范用词说明1为便于在执行本规范条文时区别对待,对要求严格程度不同的用词说明如下:1)表示很严格,非这样做不可的:正面词采用“必须”,反面词采用“严禁”;2)表示严格,在正常情况下均应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应”,反面词采用“不应”或“不得”;3)表示允许稍有选择,在条件许可时首先这样做的:正面词采用“宜”,反面词采用“不宜”;4)表示有选择,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这样做的,可采用“可”。2条文中指明应按其他有关标准执行的写法为:“应符合……的规定”或“应按……执行”。引用标准名录1《混凝土物理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混凝土外加剂应用技术规范》GB501193《通用硅酸盐水泥》GB1754《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5《塑料吸水性的测定》GB/T10346《水泥标准稠度用水量、凝结时间、安定性检验方法》GB/T13467《纤维增强塑料吸水性试验方法》GB/T14628《泡沫塑料及橡胶表观密度的测定》GB/T63439《软质泡沫聚合材料压缩永久变形的测定》GB/T666910《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方法_勃氏法》GB/T807411《混凝土外加剂》GB807612《混凝土外加剂匀质性试验方法》GB/T807713《硬质泡沫塑料尺寸稳定性试验方法》GB/T881114《硬质泡沫塑料压缩性能的测定》GB/T881315《硬质泡沫塑料拉伸性能试验方法》GB/T964116《高聚物多孔弹性材料撕裂强度的测定》GB/T1080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