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通信工程设计规范 通信工程设计规范目录 TOC o 1-5 h z 一专用机房设计规范 4局、站址选择 4建筑物的而t火等级4建筑设计4平面设计4建筑构造设计 5楼梯、走道设计 5蓄电池室设计 5.采暖、空调、通风设计 54 .1采暖设计54 .2空调、通风设计6二机房铁架安装设计规范 6基本规定6设计内容6铁架安装和加固设计 7三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 7通用规定7地网结构7 HYPERLINK l bookmark6 o Current Document 接地线7各类入局缆线的防护 8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 8通信设备的接地 8传输接口的保护8建筑物防雷 9有线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 9移
2、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 9四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9五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 10供电系统10设备配置10电源设备容量及满足期限 10配电设备10换流设备11组合电源11蓄电池组11发电设备11太阳电池11蓄电池组配置 11换流设备配置 12六机房设备布置、布线设计规范 12机房布置的基本原则 12布线要求12走线方式13 HYPERLINK l bookmark0 o Current Document 七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 13光缆线路网的设计原则 13电缆线路网的设计原则 13利旧原有线路设备原则 14光(电)缆及终端设备的选择 14光缆选择14电缆的选择14终端设备
3、的选择 14通信线路路由的选择 15电缆线路路由的选择 15八 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 15选址原则15设计流程15设计内容16信号源17信号源选择17信号源设置 17信号源容量17信号源分区17信号源接口 17分布系统18通道设计18链路分析18有源设备18元源器件18 HYPERLINK l bookmark10 o Current Document 合路18 HYPERLINK l bookmark12 o Current Document 缆线19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天线19泄漏电缆19干扰分析19九通信管道与
4、通道工程设计规范 19规划原则19路由和位置的确定 20通信管道容量的确定 20通信管道材料及选择 21通信管道及人孔建筑 21通信管道埋设深度 21通信管道弯曲与段 22电缆通道22 一专用机房设计规范局、站址选择(1)局、站址选择应满足通信网络规划和通信技术要求,并结合水文、地 质、地震、交通、城市规划、投资效益等因素及生活设施综合比较选定(2)电信专用房屋不应与行政办公楼合建。(3)市内有多个长途局时,不同长途局之间必须相距一定距离,且应分布于 城市的不同方向。局址宜选择交通便利,传输缆线出入方便的位置。本地电信 局的局址,应置于或接近于用户线路网的中心。(4)在局、站址选择时应考虑对周
5、围环境影响的防护对策。建筑物的耐火等级(1)电信专用房屋中的各机房及发电机房、变配电房等其它附属建筑物的防 火设计,应按现行的国家或行业的有关标准、规范执行。(2)建筑高度超过50m,或任一层建筑面积超过1000 1tf的高层电信专用房 屋属于一类建筑物,一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应为一级。其余的电信专用房屋属 于二类建筑物,二类建筑物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建筑设计平面设计(1)平面设计应满足工艺要求,充分考虑电信设备安装及维护的方便,并从 建筑构造、层高、内部交通、消防、楼面荷载等方面为远期生产房间的扩充与 调整创造条件。(2)电信机房内近期只安装部分通信设备时,可将未装机部分进行临时性分 隔,
6、但应采取措施,保证这些临时分隔在后期改建拆除时不影响设备的正常运 转。(3)锅炉房、油浸变压器室不宜与电信机房合建。(4)电信机房以及辅助生产用房的上层不应布置易产生积水的房间,如不得 已布置时,上层房间的地面应采取有效的防水措施。(5)建筑物的变形缝不宜设在电信机房内部。(6)电信专用房屋内一些有较大噪声的房间,如冷冻机房、通风机房、水泵 房、电缆充气控制室等,均宜设于地下室内或室外单设。建筑构造设计(1)各类电信机房的建筑造型应满足工艺要求。造型和立面设计应力求简 洁、大方。外装修应选用实用、耐久而又经济的材料,做到构造简单、方便施 工、节约投资。(2)电缆孔洞及管井应采用相同耐火极限的防
7、火材料封堵。通信电缆不应与 动力馈电线敷设在同一个走线孔洞(管井)内。(3)通过围护结构或楼板的孔洞,根据不同的情况,应采取防水、防火、防 潮、防虫等措施。(4)电信机房的墙面和顶棚的抹灰、涂料,应按房屋建筑有关施工质量验收 规范中规定的中级标准要求设计。楼梯、走道设计(1)层电信专用房屋内应有一部兼供搬运设备的楼梯。此楼梯不应采用螺 旋楼梯,其楼梯净宽不得小于1.5m,平台宽度不宜小于1.8m,楼梯平台及梯段 净高不得小于2.2m,楼梯间的门洞宽度不小于1.5m,门洞高度不小于2.2m。(2)各电信机房之间的走道净宽要求为:单面布房时一般不小于1.5m,双面布房时一般不小于1.8m。走道的净
8、高不低于2.3m o蓄电池室设计(1)当选用阀控式蓄电池时,楼地面、墙面、顶棚面、门窗、通风等可按 生产房间的要求设计。(2)蓄电池室的外窗,应采取避免太阳直射光照射蓄电池的措施。(3)在特殊工程中如需安装防酸式蓄电池时,其蓄电池室的楼地面、墙 面、顶棚面、门窗等表面均应采用耐酸(碱)腐蚀的材料。采暖、空调、通风设计采暖设计(1)集中采暖机房的室内设计温度应符合下列要求 :无人值守的机房,按工 艺要求确定;有人值守的机房,设计温度为 16c20C。发电机房为10c 12C0防酸式蓄电池室为14 c16C。(2)采暖管道穿过隔墙和楼板处,必须装设套管。(3)当采暖管道必须穿过防火墙时,在管道穿过
9、处应采取固定和防火封堵 措施,并使管道可向墙的两侧伸缩。4 .2空调、通风设计(1)长市话交换设备室、汇接局设备室、数据通信设备室、移动通信设备 机房不论气候条件,均应设置长年运转的空调装置。(2)数字传输设备室、电力室、蓄电池室、无线接入设备室、数字微波设 备室、微波机房不论气候条件,设置季节性运转的空调装置。(3)网络管理中心、计费中心、客户服务中心、维护中心、无线寻呼中心 根据各地气候条件设置季节性空调装置。二机房铁架安装设计规范基本规定(1)铁架安装方式应采用列架结构,并通过连接件与建筑物构件连接成一 个整体。(2)铁架的安装高度应根据电信设备高度、施工及维护方便等因素综合考 虑进行设
10、计。(3)铁架可分期安装,应以满足工程近期需要和铁架加固方便为前提。对 于规模较小的机房,铁架宜一次装齐;(4)列内安装的走线架(槽道),应采用相同规格产品或构件。设计内容(1)确定列架高度时应符合下列要求:a.机房设过桥走线架(槽道)时,列架高度应从过桥走线架(槽道)上 沿计算到机房地面。b.机房不设过桥走线架(槽道)时,列架高度应从主走线架(槽道)上 沿计算到机房地面。c.当机房设有过桥走线架(槽道)且机房净高为 32003300时,列架最高高度不应3050mm.注:a和b中走线架的上沿高度应包含布缆高度 150mm(2)机列长度应根据机列内设备数量、设备间隙、列柜或立柱的具体设置情 况综
11、合确定。(3)列架一般由上梁、立柱、连固铁、列间撑铁、旁侧撑铁和走线架(槽 道)组成。铁架安装和加固设计(1)铁架的各相关构件之间应通过连接件牢固连接,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 应与建筑物地面、承重墙、楼顶板及房柱加固。(2)列架与机房侧房柱(或承重墙)每档必须加固一次。(3)每机列的上梁、连固铁和列柜(或立柱)三者间必须加固。(4)列柜(头、尾柜)、支撑架或立柱应与地面加固。未装机机列应在空列两端和中间设临时立柱支撑,中间立柱间距应为 20002500左右。(5)需要安装的机架必须与列架上梁加固,且应与地面加固。三防雷与接地工程设计通用规定地网结构(1)通信局(站)必须采用联合接地。(2)通信局
12、(站)的地网宜采用围绕机房建筑物的环形接地体,有建筑物 基础地网时,环行接地体应与建筑物基础地网多点连通。(3)通信局(站)内具有多个建筑时,应使用水平接地体将机房地网与其 他建筑物地网相互连通。(4)通信局(站)内设有铁塔时,铁塔地网应使用水平接地体与机房地网 多点连通。(5)在大地电阻率较高的地区,可使用辐射形水平接地体分散雷电流。接地线(1) 一般设备(机架)的接地线,应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的多股铜线。(2)各层接地汇集线与机房分汇流排(LEB的连接线,在距离较短时,可 采用截面积16mm多股铜线,当距离较长时,其截面积应不小于 35mr20(3)数据服务器、环境监控系统、数据采集器
13、等小型设备的接地线,应采 用截面积不小于4mm多股铜线连接到本机架的汇流排,然后用16mm的多股铜线连接到水平接地汇集线(或机房汇流排)。(4)光缆的金属加强芯和金属护层应在分线盒或 OD牌内可靠连通,并与 机架绝缘后使用截面积不小于16mm的多股铜线,引到本机房内第一级接地汇 流排(或汇集线)上。(5)严禁在接地线中加装开关或熔断器。(6)接地线布放时应尽量短直,多余的线缆应截断,严禁盘绕。(7)多股接地线与汇流排连接时,必须加装接线端子(铜鼻),接线端子尺 寸应与线径相吻合,压(焊)接牢固。接线端子与汇流排(汇集线)的接触部 分应平整、紧固,无锈蚀、氧化,不同材料连接时应涂凡士林或黄油防锈
14、。一般接地线宜采用外护套为黄绿相间的电缆,大截面积电缆应保证接 地线与汇流排(汇集线)的连接处有清晰的标识牌。3.1.3各类入局缆线的防护(1)各类缆线应埋地引入,避免架空方式入局。(2)当变压器或高压避雷器频繁受到雷击损坏时,可要求电力部门将变压 器高压侧的5kA配电避雷器更换为强雷电负载避雷器。(3)具有金属护套的电缆入局时,应将金属护套接地。无金属外护套的电 缆直穿钢管埋地引入,钢管两端做好接地处理。(4)入局市话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在进线室或 MD部下做接地处理。综合通信大楼的防雷与接地通信设备的接地(1)总配线架(MDF宜设置在大楼低层的进线室附近,MDF地引入线应从地网两个方向就近分
15、别引入(或从建筑物预留的接地端子及底层接地总汇集 环引入),连接到MDF汇流排上。(2)当不同通信系统或设备间因接地方式引起干扰时,可分别设置独立汇 流排(LEB,各通信系统设备的接地线连接到各自汇流排(LEB后,再分别引 至楼层汇流排FEB (或汇集线)接地。(3)采用分散供电的综合通信大楼,直流电源应在各自机房的接地汇集线(或机房内一级汇流排)接地。(4)严禁使用中性线作为交流接地保护线。传输接口的保护(1)交换机与传输设备使用2Mpbs信号线连接时,交换机房与传输机房应 就近设置,避免因两机房之间等电位连接不好,造成2Mpbs线路过电压保护困难。(2)为增加2Mpbs线路的屏蔽效果,降低
16、端口的雷电过电压,DDF (包括接头插座)应可靠接地。建筑物防雷楼高超30M时,楼顶宜设暗装避雷网,房顶女儿墙应设避雷带,塔楼顶应 设避雷针,且三者间应相互多点焊接连通。有线通信局(站)的防雷与接地(1)有线接入网站应在建筑物外四周设置环形接地体;(2)机房的接地引入线应从外设环形接地体就近引入,与总接地汇流排连通,MD政接地母线就近由总接地汇流排接地;(3)当有线接入网站内的MDFFg和总接地汇流排相距较远时,MDFB架可 就近由外设环形接地体直接入地, MD政的接地线应采用截面积大于 35mm2的 多股铜线;移动通信基站的防雷与接地(1)铁塔上架设的馈线及其他同轴电缆金属外护层应分别在天线
17、处、离塔 处以及机房入口处外侧就近接地;当馈线及其他同轴电缆长度大于60m时,宜在铁塔中部增加一个接地点,接地连接线应采用截面积不小于10mm勺多股铜线。室外走线架始末两端均应接地。(2)机房内走线架、电池架、机架、金属通风管道、金属门窗等均应做接 地处理,走线架应电气连通。室内走线架不得与室外馈线架直接连通。(3)站内、外使用的电源配电箱应安装断路开关,不得安装漏电开关。四 通信电源集中监控系统工程设计规范一般情况下,每一个通信局(站)配置一个监控单元,大型电信枢纽 楼、电信综合楼可根据被监控设备情况设置多个监控单元。监控单元对下层各 种监控模块进行监控管理。微波站、光缆站、移动基站等被监控
18、设备较少或无 人值守的局(站)可不设监控单元,其设备监控模块可通过一定的传输方式连 接到上级监控站的前置机上。监控中心不单独建立局站,宜与本地网/城域网网管中心设在同一通信 楼内。监控站应设置在通信枢纽楼、电信综合楼以及本系统监控范围内供电 条件好且被控点较集中的本地网/城域网电信楼内的有人值守的电源维护中心(室)。监控单元可以根据被监控设备位置设置在通信枢纽楼、电信综合楼、 本地网/城域网电信楼以及各种通信局(站)内的电源设备机房中。五通信电源设备安装工程设计规范供电系统(1)通信用交流电源宜利用市电作为主用电源。(2)通信局(站)宜采用专用变压器。(3)通信局(站)局内低压供电线路不宜采用
19、架空线路。(4)市电引入线路过长或无市电的通信站,当年日照时数大于2000h,负荷小于1kw时,主用电源宜采用太阳能电源供电。(5)通信局(站)所配置的备用发电机组,宜采用自动投入、自动切除、 自动补给并具有遥信、遥测、遥控性能和标准的接口及通信协议的自动化机 组。(6)由整流配电设备和蓄电池组组成的直流供电系统,对通信设备可采用 分散或集中供电方式供电。(7)分散供电方式应根据通信容量、机房分布、维护技术和维护体制等条 件,使电源设备尽量靠近负荷中心,并能提供机动灵活的扩容条件。对于大型 通信枢纽,大型或重要的通信局(站)或有两个及以上交换系统的交换局,宜 采用分散供电方式。(8)通信局(站
20、)用直流基础电源电压为-48V。设备配置(1)市电发生异常情况时,为保证对通信负荷和重要动力负荷可靠供电, 应配置备用发电机组为备用电源。(2)通信负荷要求不间断和无瞬变的交流供电时,宜采用UPS电源或逆变器电源。(3)要求无瞬间停电的直流供电时,应设置蓄电池组;负荷小或电压低 设,宜设置直流一直流变换器。(4)当市电电压超出设备允许输入电压范围时,宜采用调压设备。电源设备容量及满足期限配电设备(1)高压配电设备远期负荷发展不大时应按远期负荷配置。(2)低压配电设备中配电柜的变压器输入总开关及母线应按本段低压母线 的远期负荷配置;配电柜的数量可按满足近期负荷并考虑一定发展负荷的需要 配置,应考
21、虑扩容的方便。一个供电系统远期发展负荷不大时,按远期负荷配置;一个供电系统 远期发展负荷超出现有配电设备容量时,交流设备按现有最大配电设备容量配 置。一个系统的直流配电设备宜按远期负荷配置。换流设备整流器、变换器、逆变器的容量应按近期负荷配置。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 的容量应按近期负荷配置,远期负荷增加不大时可按远期配置。组合电源组合电源整流模块数可按近期负荷配置,但满架容量应考虑远期负荷发 展,单独建立的移动通信基站组合电源应具备低电压两级切断功能。蓄电池组蓄电池组的容量应按近期负荷配置,依据蓄电池的寿命,适当考虑远期发 展。发电设备(1)市电供电为一、二类的局(站),远期发展负荷大时,可按满足
22、近期 负荷并考虑一定的发展负荷需要配置。(2)固定使用的发电设备宜选用柴油发电机组,对于单机容量超过1600kw的局(站)可采用燃气轮发电机组;容量小于 10kw的机动发电机组可选用 便携式汽油发电机组。太阳电池单独使用太阳电池与蓄电池构成的电源系统中,太阳电池的容量配置除按 照上述原则承担全部负荷配置以外,尚应考虑蓄电池充电的需要。蓄电池组配置(1)直流供电系统的蓄电池一般设置两组。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 ups) 的蓄电池组每台一般设一组。当容量不足时可并联,蓄电池最多的并联组数不 要超过4组。(2)不同厂家、不同容量、不同型号、不同时期的蓄电池组严禁并联使 用。换流设备配置(1)采用直流-
23、直流变换器时,按N+1冗余配置。(2)采用交流不间断电源设备时,其容量应按最大负荷功率确定;备用设 备的配置,应根据通信负荷的重要性确定。(3)采用逆变器时,主用逆变器按最大负荷功率确定,配置一台备用。六机房设备布置、布线设计规范机房布置的基本原则(1)设备布置应根据近、远期规划统一安排,做到近、远期结合,以近期 为主。除标明本期设备外,还需标出扩容设备位置。(2)设备的布置要充分考虑机房的使用效率,对于不需维护或背后散热的 设备可采用背靠背的摆放方式,机架的维护面要求尽量保持对齐。(3)设备的布置要尽量分区,设备摆放时要考虑线缆的走向,相互配合, 同类型的设备尽量的放在一起,相关专业设备的布
24、置顺序要合理,相互关系要 明确。(4)设备布置应便于操作、维护、施工和扩容,操作维护量大的设备如配 线架应尽量安装在距门口较近的地方。(5)设备布置应考虑整个机房的整齐和美观。面积较大(20m2以上)机 房应考虑留一条维护走道。布线要求(1)设备之间的布线规范,布线路由合理整齐,尽可能地减少交叉和往返,使布线距离最短。(2)交流电源线与通信线布放在同一电缆走道上时宜采用铅包线,或与通 信线分开布放,间距应大于50mm(3)电源主干馈电线宜采用铅芯电缆,列柜至机架布线采用铜芯电缆。(4)远供电源线应采用铜芯电缆,告警线宜采用音频塑料线。(5)音频配线电缆应采用HJVV器氯乙烯局用配线电缆)或HP
25、VV聚氯乙烯 局内配线电缆)。(6)微波、移动通信、寻呼的馈线电缆应尽量短、弯头少,进入机房前要 注意馈线孔的防水。(7)不同专业的金属线如交流线、直流线、信号线要用不同颜色区分,并用文字标识(8)交流供电线路进入机房时应安装空气开关电源控制箱,交流插座必 须经过漏电保护装置,电源线采用电源电缆或单芯铜线。走线方式(1)通信机房常用走线方式分上走线和下走线两种,上走线是在天花板上 打孔固定走线架,线缆在其上布放至每个机柜。下走线是在机房地板下固定并 敷设电源线和信号线走线槽,线缆在走线槽中布放,在机柜正下方的地板上打 孔,线缆从其中进入机柜。(2)通信机房应设交流、直流和信号线三种走线架,三种
26、走线架分层应遵 循“高危在上”的原则,即交流线架在上,直流线架居中,信号线架在下,光 纤设独立线架。若因机房空间限制无法分层的,应严格分架,架问间隔不小于 200mm七通信线路工程设计规范光缆线路网的设计原则(1)光缆线路网应安全可靠,向下逐步延伸至通信业务最终用户光缆线路 在城镇地段敷设应以采用管道方式为主、对不具备管道敷设条件的地段,可采 用简易塑料管道、槽道或其他适宜的敷设方式。(2)光缆线路网的容量和路由,在通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综合考虑远期 业务需求和网络技术发展趋势,确定建设规模。(3)同一路由上的光缆容量应综合考虑,不宜分散设置多条小芯数光缆。 原有多条小芯数光缆时,也不宜再增加
27、新的小芯数光缆。(4)干线光缆芯数按远期需求取定,本地网和接入网按中期需求配置,并 留有足够冗余。(5)新建光(电)缆线路时,应考虑共建共享的各电信运营企业的容量需 求。(6)光缆线路在野外非城镇地段敷设时应以采用管道或直埋方式为主,其 中省内长途光缆线路和本地光缆线路也可采用架空方式。光缆线路在城镇地段 敷设应以采用管道方式为主、对不具备管道敷设条件的地段,可采用简易塑料 管道、槽道或其他适宜的敷设方式。电缆线路网的设计原则(1)电缆线路网的容量和路由,在通信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考虑满足相应 年限的需要,并与已建和后续工程相结合确定。(2)考虑线路网的整体性,积极采用新技术新设备,满足业务和用
28、户的发 展和变动,安全灵活、经济节约。(3)城区内优先选择管道敷设方式,并逐步实现线路网的隐蔽入地,不破 坏自然环境和景观。(4)用户主干电缆设计,应在分析用户发展数量、地域和时间的基础上, 通过选择不同配线方式、路由、对数、芯线递减点和建筑方式等技术措施,使 主干电缆构成一个调度灵活,芯线使用率高、投资节省、便于发展、利于运营 维护的网络。(5)电缆线路网的配线方式应以交接配线为主,辅以直通配线和自由配 线,不宜采用复接配线。利旧原有线路设备原则(1)管道式电缆不宜抽换。(2)架空配线电缆及其他线路设备应尽量减少拆换,充分利旧。光(电)缆及终端设备的选择光缆选择光传输网中应使用单模光纤。光纤
29、的选择必须符合国家及行业标准和ITU-T相关建议的要求。(1)长途网光缆宜采用 G.652或G.655光纤。(2)本地网光缆宜采用G.652光纤。(3)接入网光缆宜采用G.652光纤,当需要抗微弯光纤光缆时,宜采用G.657A 光纤。电缆的选择(1)根据使用要求选择芯线绝缘层程式,绝缘层的电气性能和物理机械性能 符合规定。(2)根据电缆敷设方式、敷设场所和环境条件,选用全塑电缆时,电缆护套 应采用铝塑综合护套;室内成端电缆和室内配线电缆必须采用非延燃型电缆。(3)管道电缆的外径应适于敷设在管孔内。(4)全塑电缆的工作环境温度为-30+60 0C,超出规定的温度范围时,应 根据工作环境要求特殊选
30、择。终端设备的选择(1)机房内原有ODe余容量能够满足本期需要时,可不配置新的ODF.新配置的OD的量应与引入光缆的终端需求相适应, 外形尺寸、颜色应 与机房原有设备一致。ODF内光缆金属加强芯固定装置应与 ODF色缘光纤终接装置的容量应与光缆的纤芯数相匹配,盘纤盒应有足够的盘绕 半径和容积,以便于光纤盘留。通信线路路由的选择(1)线路路由方案的选择,应以工程设计委托书和通信网络规划为基础,进 行多方案比较。工程设计必须保证通信质量,使线路安全可靠、经济合理,且便 于施工、维护。(2)对于干线光缆路由,在满足干线通信要求的前提下,可适当考虑沿线地 区的通信需求,增加局站、增加纤芯数量和进行路由
31、迂回。(3)通信线路路由选择应考虑强电影响,不宜选择在易遭受雷击、化学腐蚀 和机械损伤的地段,不宜与电气化铁路、高压输电线路和其他电磁干扰源长距 离平行或过分接近。(4)扩建光(电)缆网络时,应结合网络系统的整体性,优先考虑在不同道 路上扩增新路由,以增强网络安全。电缆线路路由的选择(1)电缆线路路由的选择,应结合网络系统的整体性,将电缆路由与中继线 路路由一并考虑,充分合理利用原有设施,确保短捷安全,经济灵活,并便于 施工及维护。(2)电缆线路不可避免穿越有化学和电气腐蚀的地区时,应采取必要的防护 措施,不宜采用金属外护套电缆。八无线通信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规范选址原则(1)应选择室内无法满
32、足网络覆盖要求或网络质量指标,且存在业务需求的 场所。(2)宜优先考虑用户密度大、业务需求高的建筑和场所,以及地区内标志性 建筑和场所。(3)室内覆盖系统不宜安装在强电、强磁、强腐蚀等环境。设计流程设计流程如下图所示:设计内容(1)现场勘察应包括对建筑物地理位置、建筑结构、周边情况、用户组成、 布线路由、天线点位置、机房或设备器件安装点条件及配套系统引入条件等资 料的收集和确认。(2)无线环境测试应对建筑内典型结构进行模拟测试,并测试建筑内各引 入无线通信网络的覆盖现状,为系统设计提供依据。(3)业务需求应包括业务种类、用户容量、用户分布、业务模型及发展预 测。(4)覆盖需求应包括各引入无线通
33、信网络的覆盖范围及指标要求,并考虑 室内外覆盖的协调。(5)干扰分析应计算各网络内及网络间的干扰程度,确定隔离规避措施, 并确定解决方案。(6)信号源设计应包括使用频率确定、信号源类型选择、机房选址、容量 配置、分区设置以及功率配置等。(7)分布系统设计应包括通道设计、链路预算、有源设备设计、无源器件 设计、合路器设计、缆线设计和天线设计。(8)配套设计包括传输、网管与监控、接地与防雷、电源、防火、抗震加 固、机房改造及装修等内容。信号源信号源选择(1)室内覆盖系统设计应选择适合的信号源和接入点设备,合理进行频率 设计,满足业务需求、覆盖需求和干扰隔离度的要求。(2)对于潜在业务需求大的建筑,
34、如机场、车站、大型购物场所、大型医 院等,或有突发业务需求的建筑,如会展场所,宜结合分区,选用可扩展容 量的基站设备。(3)对于本身或附近设有室外基站的建筑,当基站设备容量上有余量时, 可耦合室外基站信号作为本建筑无线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4)对于目标覆盖区不具备分布系统建设条件时,可灵活采用自带天线的 基站设备进行覆盖。(5)对于建筑内数据业务需求较大功能区,如会议室、多功能厅等场所, 宜补充选用接入点设备。信号源设置(1)信号源设备宜设置在信号源至大多数天线的距离相近的位置,且传输 资惊可达,供电、接地有保障,工作环境应满足基站设备工作环境要求;接入点设备宜设置在覆盖目标区域附近的位置,
35、并应满足接入点设备工作环境要求。(2)采用耦合基站信号方式时,应选用插入损耗小的器件,以减少对室外 基站的影响。信号源容量(1)元线室内覆盖系统设计,应根据业务预测结果对信号源进行配置,并 预留扩充能力。(2)无线室内覆盖系统容量扩容可采用信号源扩容、分区等方式进行。信号源分区(1)在单小区信号源容量无法满足业务需求的情况下,应考虑信号源分区 设计。(2)在单小区信号源功率无法满足覆盖需求的情况下,可考虑信号源分区 设计,也可采用增加有源设备的方式扩大小区覆盖范围。(3)分区设计时,应综合考虑建筑物结构、室内环境、信号源容量、设备 性能、业务分布、功能分区等因素,合理设置小区边界,避免小区间干
36、扰, 保证小区间正常切换。(4)分区设计时应考虑降低分区间干扰,减少分区间切换。信号源接口(1)无线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传输接口应符合相应通信网络的标准、规 范要求。(2)无线室内覆盖系统的信号源射频输出端口的接口应符合相应网络的标准、规范要求,设计时应按照相应网络信号掘设备的射频输出端口选用对应的 连接器。分布系统通道设计(1)应根据建筑物特点、施工难度、通信网络要求,综合取定通道设计方(2)考虑系统未来发展,新建室内覆盖系统可根据需求选择多通道方案。(3)多通道方案应保证通道间的链路平衡。链路分析(1)无线室内覆盖系统工程设计应经过详细的链路分析,包括信号源至 室内天线和室内天线至终端两段
37、链路分析。(2)无线室内覆盖系统设计时应使各引入网络的上下行链路平衡。有源设备(1)应考虑不同网络对有源设备引入底噪的要求,合理配置设备数量,选 取设备安装位置,设置有源设备参数,预留有源设备输出功率,满足各天线点 的输出功率要求。(2)有源设备应设置适当的上下行增益,以减少对信号源的噪声引入。(3)有源设备选型应分别考虑不同网络的频率要求、噪声系数等性能指标,满足分布系统的要求。(4)光放大设备和光分路设备除应满足上述要求外,还应考虑光性能指标,满足分布系统整体指标要求。元源器件(1)无源器件选型应考虑功率容量、频率适用范围、无源互调、隔离度 等性能指标,满足分布系统的要求。(2)应合理设置
38、无源器件的安装位置及组合方式,将信号源或有源设备 的功率分配至各天线,满足各天线点的输出功率要求。合路(1)合路器的选型应考虑功率容量、频率适用范围、隔离度、互调等性 能指标,满足分布系统的要求。(2)应合理设置合路器的合路位置及组合方式,将需要合路的信号进行 合路。缆线(1)缆线选型应根据缆线用途,考虑传输损耗、频率适用范围、机械和物 理性能等指标,合理选择缆线类型。(2)应合理设置缆线路由,满足分布系统要求。天线(1)天线选型应依据各网络的合路及通道要求,考虑频率适用范围、覆盖 、极化方式、辐射方向和天线增益等性能指标,满足分布系统的覆盖指标要求0(2)天线设置应根据各网络的无线环境测试结
39、果,综合考虑室内环境覆盖 要求、电磁环境辐射要求,合理设置天线位置及输出功率,满足覆盖指标及隔 离度要求。泄漏电缆(1)泄漏电缆的天线性能应符合 8.5.6、8.5.7的要求。(2)泄漏电缆的选型应根据覆盖场景需要,考虑耦合损耗等性能指标。干扰分析(1)应充分考虑不同通信网络间或不同电信业务经营者之间的干扰协调, 除考虑必要的保护频带外,还可通过空间隔离、增加滤波器等方法满足隔离度 要求。(2)应对所有引入网络之间可能存在的各类干扰值进行分析计算,并根据 计算结果提出各网络间的隔离度要求。(3)干扰隔离根据工程情况,可采用以下措施:a.电信业务经营者配合协调系统内外不同网络的频点使用;b.按频
40、段或按上、下行信号分别建设多套分布系统;c.提高基站接收前端器件的线性动态范围;d.使用低增益、高线性度的低噪声放大器作为前级放大器件,增益宜分配在混频后的中级放大器和后端的功率放大器;e.提高相关设备隔离度参数要求:f.增加滤波器;g.有效利用空间隔离。九通信管道与通道工程设计规范规划原则(1)通信管道与通道规划应以城市发展规划和通信建设总体规划为依据。 通信管道建设规划必须纳入城市建设规划。(2)通信管道与通道应根据各运营商发展需要,进行总体规划。(3)城市街区内新建、改建的建筑物,楼外应预埋通信管道,并应与公用 通信管道相联接。(4)城市的桥梁、隧道、高等级公路等建筑应同步建设通信管道或
41、留有通 信管道的位置。必要时,应进行管道特殊设计。(5)通信管道与通道规划应与城市道路和地下管道规划及其现状密切结合 ,主干道路可在道路两侧修建管道。管道建设宜与相关的市政建设统一规划, 同步进行。路由和位置的确定(1)确定路由要求a.通信管道与通道宜建在城市主要道路和住宅小区,对于城市郊区的主要 公路也应建设通信管道。b.选择管道与通道路由应在管道规划的基础上充分研究分路建设的可能, 以满足各运营商的需要和管道网路的灵活性。c.通信管道与通道路由应远离电蚀和化学腐蚀地带。d.选择地下、地上障碍物较少的街道。e.避免在已有规划而尚未成型,或虽已成型但土壤未沉实的道路上,以及 流砂、翻浆地带修建
42、管道与通道。(2)选定位置要求a.宜建在人行道下。如在人行道下无法建设,可建在慢车道下,不宜建筑 在快车道下。b.高等级公路上的通信管道建筑位置选择依次是:在隔离带下、路肩和防 护网以内。c.为便于电缆引上,管道位置宜与杆路同侧。d.通信管道与通道中心线应平行于道路中心线或建筑红线。e.通信管道与通道位置不宜选在埋设较深的其他管线附近。(3)通信管道与通道应尽量避免与燃气管道、高压电力电缆在道路同侧建设。(4)人孔内不得有其他管线穿越。(5)通信管道与铁道及有轨电车道的交越角不宜小于 60 ,交越时与道岔及回归线的距离不应小于3ml通信管道容量的确定(1)管孔需要量应按业务预测及具体情况计算定
43、。(2)管道容量应按远期需要和合理的管群组合类型取定,并应留有适当的 备用孔。为便于维护和施工,水泥管道管群组合宜组成矩形体,高度宜大于其 宽度,但不宜超过一倍。塑料管、钢管等宜组成形状整齐的群体,形体可视具 体情况而定。(3)在一条路由上,为避免多次挖马路,管道应按远期容量一次敷设。在远期管孔需要量过大的宽阔马路上,可将管道建在马路两侧或建通道。(4)进局管道应根据终局需要量一次建设。管孔大于 48孔时可做通道,由 地下室接出。通信管道材料及选择(1)通信管道通常采用的材料主要有:水泥管块、硬质或半硬质聚乙烯( 或聚氯乙烯)塑料管以及钢管等。(2)水泥管道:由于水泥管块一直是通信管道建设采用的主要管块,且技术 成熟,价格低廉,水泥管块被广泛用在城区的主干和配线管道建设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手废钢材回收转让协议
- IT企业劳动合同范本
- 交通指挥员派遣合同
- 《橄榄病虫害防治技术》课程标准
- 代理经销合同
- 乐器维修外包服务合同
- 互联网企业人防工程承包合同
- 会计事务所租赁合同范本
- 人才资源优化劳动合同池
- 人力资源招聘奖金协议
- 能源中国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人工智能时代高等院校教师信息素养提升研究
- 商家联盟合作方案
- 广东省广州市2021年中考英语真题(含答案)
- 《应用统计学》(第4版)-自测试卷及答案A卷
- 公司法课件(新员工)
- GB/T 10082-2024轨道车重型轨道车
- 山东省青岛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考试数学试题(含答案)
- 考古与人类学习通超星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
- 2024年上海市标准房屋租赁合同经典版(三篇)
- 专题13隐圆问题(原卷版+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