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社会问题之家庭暴力课件_第1页
[心理学]社会问题之家庭暴力课件_第2页
[心理学]社会问题之家庭暴力课件_第3页
[心理学]社会问题之家庭暴力课件_第4页
[心理学]社会问题之家庭暴力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社会问题从“家庭暴力”说起一、概述(一)定义家庭暴力: “由共同生活的人所为的,对家庭其他成员导致严重伤害的任何行为或懈怠。”严重伤害包括身体的、情感的,也包括侵犯其他家庭成员权力和选择自由的行为。大多数受害人是妇女和儿童。家庭暴力主要包括虐待配偶、虐待子女、虐待老人、兄弟姊妹之间的暴力。“不要再这样打我妈妈!”(二)背景、现状及危害世界性的难题1.背景和现状20世纪70年代以来,对妇女的暴力开始引起国际社会的关注。1995年北京世界妇女大会前后,“家庭暴力”一词开始出现在中国的媒体上。而在此之前,家庭成员之间相互的打骂和伤害一直被认为是“家务事”、“琐事”、“家庭矛盾”、“两口子自己的事”。

2、近年来,在27000,0000个中国家庭中,大约每年有十万个家庭因家庭暴力而解体。一个全球性的问题据世界银行调查统计,20世纪全世界有25%-50%的妇女都曾受到过与其关系密切者的身体虐待。全国妇联的一项最新抽样调查表明,在被调查的公众中,有16%的女性承认被配偶打过,14.4%的男性承认打过自己的配偶。每年约40万个解体的家庭中,25%缘于家庭暴力。特别是在离异者中,暴力事件比例则高达47.1%。目前,全国2.7亿个家庭中;遭受过家庭暴力的妇女已高达30%。2.危害(1)严重影响、破坏了社会组成细胞家庭。(2)影响子女的正常生活和成长。经常发生家庭暴力的家庭,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有着严重的影响。

3、特别是直接对孩子施暴时,更容易使孩子的情绪产生恐惧、焦虑、厌世的心理,轻者影响孩子的情绪,他们自卑、孤独,影响学习和生活,严重者使孩子们离家出走,荒废学业,甚至还走上犯罪的道路。(3)家庭暴力侵害了妇女的人格尊严和身心健康,甚至威胁生命。(4)家庭暴力给社会带来了不稳定因素。不及时有效遏止家庭暴力,受害者本人又不知用法律保护自己,在忍气吞声、长期遭受暴力的扭曲心态下,采取了法律禁止的手段故意杀人,杀夫报复,酿成恶性事件。新闻调查女子监区调查迷失在家庭暴力中的女性河北石家庄监狱的女子监区,这十几个女犯都是因为杀死了和自己同床共枕多年的丈夫而被判重刑入狱。 记者:你们都是用什么样的方式(杀死自己的

4、丈夫)? 被采访人: 安瑞花 43岁 三年前用菜刀砍了丈夫27刀 豆晓花 31岁 八年前用铁棍打死丈夫,判死缓 燕静 36岁 十年前 枪杀丈夫,判无期 女犯:我是拿的擀面杖打的头。 女犯:我是用刀扎住他这个部位。 女犯:我用擀面杖打的。 女犯:我是用刀。 女犯:我使用的是铁棍。 女犯:我使用枪。 女犯:我使用铁棍。 女犯:我用木棍和水泥墩。 女犯:我用刀。 (三)特征1.女性最常被认识的男性施暴。2.所有的社经团体都会发生对女性施暴的事件。3.家庭暴力和被陌生人施暴一样危险。4.暴力行为通常出现在双方关系的初期。在大约400对计划结婚的情侣研究中发现,31%的男性和44%的女性承认,在结婚前一

5、年双方有身体上的攻击行为。同样,对1000多对首次申请结婚的情侣的研究发现,30%的男性都有过暴力行为。5.虽然女性有时对男性会有暴力举动,但是大部分的施暴者还是男性。丈夫对妻子的暴力行为造成的负面后果超过妻子对丈夫的暴力行为,部分原因是丈夫要比妻子高大和强壮的多。丈夫对妻子的暴力行为通常更多的造成创伤,被施予暴力的妻子比施予暴力的丈夫更需要医疗,停止工作,以及更长的卧床休息时间。丈夫对妻子施予暴力比妻子对丈夫施予暴力造成更多健康问题、压力、抑郁和身心症状。因此丈夫对妻子的暴力行为是一个尤为严重的问题,也是研究重点。但社会学的研究认为,妻子更容易实施极端行为。妇女往往成为家庭暴力中的主要受害者

6、。专家预测,进入21世纪,丈夫对妻子的欺凌仍将是中国家庭暴力的主流,他们在总数中占了73%。6.亲密关系间的暴力行为有逐渐增加的趋势。暴力行为一旦开始就可能再次发生或者逐渐升级,以致造成恶性后果。研究发现,如果一方曾有过暴力行为,那么在后来的追踪评估中发现,其暴力行为可能性为44%-72%。同样,在另一项研究中发现,那些丈夫曾有一到两次暴力行为的夫妻中,在后来调查中有42%的丈夫仍有暴力行为,而那些丈夫有过3次或更多暴力行为的夫妻中,这种暴力行为持续比率则上升至67%。EP:女子监狱北京专门研究家庭暴力问题的专家陈敏她们受暴的轨迹、受暴的经历都是相似的。 每个人都经历过一个很长的一种暴力周期,

7、反反复复的。 这个周期我们叫它叫受虐妇女综合症。 “受虐妇女综合症”是目前国际通行的概念,用来描述“受虐妇女”特殊的心理和行为模式。她们经历的受暴周期一般是:关系紧张的积累阶段爆发阶段平静期(甚至是蜜月期)紧张关系的积累期。正是因为这种周期的反复,使得受暴妇女存有幻想,不忍心离开施暴人。 暴力的周期非但没有停止,反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越来越频繁。 周期性的暴力摧毁了妇女的一种自尊心和自信心,就让她自己觉得自己特别无能。它的直接后果就是受暴妇女会产生一种无助感,觉得自己根本摆脱不了。 我们把它叫做青蛙效应。 7.情感与心理的虐待与身体虐待同样造成伤害。隐形的家庭冷暴力“冷暴力”是指夫妻双方在产生矛盾

8、时,不是通过殴打的暴力方式处理,而是对对方表现得较为冷淡、轻视、放任和疏远,而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漠不关心对方、将语言交流降到最低限度、停止或敷衍性生活、懒于做一切家庭工作,是隐性暴力中比较常见和隐蔽的做法。一些法律界人士认为,家庭暴力也包括精神上的折磨,表现为以威胁、恐吓、咒骂、讥讽、肆意凌辱人格、不与对方说话等方法,造成对方精神上痛苦、心理上压抑、神经极度紧张等。一份来自浙江、湖南、甘肃三省的调查报告表明,有的家庭会出现丈夫不理睬妻子的现象,多的家庭会出现丈夫使劲关门或摔东西的行为,的家庭会出现丈夫辱骂妻子的现象,还有左右的家庭中,丈夫会威胁要打妻子。的被调查者认为,限制妻子与朋友交往、长期不

9、与妻子说话、长期拒绝与妻子过性生活、耻笑妻子的缺陷弱点等精神层面的暴力并不算是家庭暴力。而只有殴打、伤害致死、虐待等身体暴力和性暴力才是家庭暴力。家庭婚姻问题专家也指出,这种隐性暴力对双方的伤害比显性暴力更大,甚至会造成精神隐疾。7.喝酒使家庭暴力恶化,但并不是主要因素。8.以冲突论与女性主义的模式来看,男性与女性之间越不平等,男性对女性暴力威胁的可能性越大。9.“高智商”家庭暴力更令人触目惊心 统计数据表明,中国的家庭暴力在90年代比80年代上升了25.4%,而家庭暴力的施虐者也正呈现“高智商”的趋势。在33.9%存在着程度不等的家庭暴力的家庭中,知识分子至少占了四分之一。来自北京红枫妇女心

10、理咨询服务中心的数据显示,在虐妻的丈夫中,受过大专以上高等教育的占到了64%,其中5%是硕士和博士。在这些动辄对妻子拳脚相向的“恶丈夫”中,有国家公务员、教师、医生,还有科技工作者、公司职员、三资企业高级白领 家庭暴力像恐怖电影一样在不计其数的、外人看来也许美好无比的知识分子家庭中反复上演着。在中国“智力资源最密集”的北京,妇女遭受丈夫暴力也是家常便饭的事。据调查,在施虐者中,具有大专以上文化的超过半数,他们使用家庭暴力的借口有性问题、婚外情、性格不合、经济问题、婆媳矛盾等,他们的手段有下毒药、烧蚊帐、开水烫、用刀砍、性虐待、赶出家门、限制自由二、家庭暴力问题严峻化的原因分析1、由观念错位,贪

11、恋婚外情导致家庭暴力。2、一些男性性格扭曲、品行不端直接引发家庭暴力。3、严重的大男子主义思想作祟引发家庭暴力。4、历史原因和社会原因。“男尊女卑”传统的夫权思想 “家庭暴力是家庭内部的事”、“清官难断家务事”。 低收入(下岗、失业率高,再就业难、生育风险)传统观念的束缚:男主外,女主内的性别分工,把所有的妇女关在家门之中,传统的性别角色系统要求女性一生只扮演女儿、妻子、母亲的角色,这个角色系统全都局限在家庭之中。 5、有关部门对家庭暴力问题重视不够。6、我国现行法律尚无配套的比较完善的预防制止家庭暴力的措施,缺乏执法监督制度。7、在法律宣传和教育方面开展得不够广泛和深入,许多公民没有意识到家

12、庭暴力是侵权行为,是违法行为,而社会舆论对此采取宽容态度而未能给予及时的、大张旗鼓谴责,对致暴者没有威慑作用。(二)从心理学的角度进行分析1.精神分析的理论2.学习理论3.交换理论4.社会结构论5.心理问题和障碍(自加)(1)人格缺陷论人格障碍占家庭暴力的1/4,其中以反社会型人格障碍和冲动型人格障碍居多。反社会型人格障碍从儿童时期就有暴力行为记录,这类病人不仅是家庭暴力的实施者,而且是社会暴力的制造者。他们不仅经常殴打妻子或孩子,还威胁配偶不得离婚。冲动型人格障碍常为一些琐碎小事大发雷霆,进而出现暴力行为。而他们的配偶一旦提出离婚即痛哭流涕或者以死相要挟。复旦学子虐猫事件 “他拼命地殴打自己

13、认为不忠的妻子,从根本上来说,是源自于他对自己婚姻感到无法控制时的一种深深的恐惧,一种对他人的怀疑和不信任,就像他曾经警告过他妻子的一句话不要和陌生人说话。这种怀疑和不信任归根到底来自于他对自身的无法把握和不自信。” “过于完美主义往往也是知识分子的一大痼疾”,北京市青少年法律与心理咨询服务中心、中国学校心理研究会理事章永生教授说,“当过高的对婚姻的期望值与现实发生矛盾和冲突的时候,他往往会暴露出与平日的温文表现极端相反的另一面。” “来自生活、工作中的巨大压力也往往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脆弱”,北京市仁杰律师事务所年轻的女律师赵宁说,“无形之中,在家中的放肆和恣意妄为便成了他们宣泄内心苦闷和紧

14、张的方式之一。” “从施虐者的心理来看,很多人存在人格障碍,敏感、多疑就是许多对妻子施暴的知识分子最为集中也最为突出的特点,占到了所有原因的40%”, 存在家庭暴力的知识分子的个性类型大致可分为5类:怀疑型、暴力型、专制型、依赖被动型、挚爱冲动型。怀疑型施虐者的嫉妒心强。暴力型者习惯于用拳头表达意志。专制型的施虐者主要是保有传统的大男子主义观点,一切以我为中心,妻子必须绝对服从。依赖被动型的施虐者一般性格内向怯懦,与社会环境适应不良,事业不顺心,心情烦闷,当认为自尊心受到伤害时就用暴力挽回“面子”。挚爱冲动型的施虐者平时夫妻感情尚好,但性格暴烈,一点就着,实施暴力时往往丧失理智,又常常事过后悔

15、,主动认错。 (2)情感障碍中的躁狂症病人通常无暴力行为,只是在病情严重发作时有暴力倾向,但易较快消失。抑郁症患者的暴力行为后果较为严重,多可发生凶杀或自杀现象。(3)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幻觉、妄想的支配下,可出现严重的暴力行为和自残行为。他们有时把自己的配偶当成魑魅魍魉进行殴打,常常把亲人打的鼻青眼肿、头破血流甚至残废。(4)更年期精神病以女性居多,暴力行为也常见于女性。嫉妒妄想是更年期精神病的主要症状。她们因无中生有地怀疑丈夫另有新欢而不断地辱骂和殴打自己的忠实伴侣。(5)经前期综合症是引起家庭暴力频繁发生的主要原因。有经前期综合征的妇女几乎每月都会挑起家庭争端,所谓小吵天天有,大打月月有就是

16、指这类家庭。(6)在某一时期出现的心理问题或心理障碍也是家庭暴力的重要因素。例如:A. 外遇,妻子红杏出墙或丈夫包养情妇都可造成家庭暴力。B. 更年期的暴力可谓男女势均力敌。有的男性在更年期控制情绪能力减弱,动辄暴跳如雷,摔盆翻桌,殴打妻小。女性多为以上所述的更年期综合征而出现的家庭暴力。C.亲子之间的暴力多系父母虐待子女,有的是父母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有的是子女品行障碍如习惯性偷窃、说谎等,也有的是子女生理缺陷如遗尿、肢体残疾等。非生身父母家庭虐待孩子的暴力多为后继的一方把孩子视作夫妻感情交流的障碍,给予体罚或殴打。D.酗酒引起的家庭暴力已为公众所熟悉。而更为严重的后果是,酗酒者子女在成年后

17、往往有人格缺陷或成为家庭暴力的继承人,他们因幼年遭父亲的毒打而埋下的仇恨心理,在父母年迈时实施报复,虐待和殴打老人。E. 心理危机,人们在遇到强烈的精神刺激或创伤后,情绪极度不稳定,若此时再给予不良刺激,可出现伴有意识障碍的激情状态,发生残忍的暴力行为。四、干预(一)行为界定(危机干预与创伤治疗方案)1.对配偶进行身体攻击(打、推、掐喉、踢等)。2.对配偶进行言语侮辱(如贬损、直呼其名、过多使用亵渎言语、为夫妻关系中的问题责备对方等。)3.对配偶进行情感或心理侮辱(跟踪、控制、禁止和家庭/支持系统接触等。)4.对配偶进行性侵害(未经同意的性交、击剑、强迫于外表可笑的人进行性活动、如果性交被拒绝

18、伤害配偶等)。5.自报被配偶伤害,伴有恐惧感、威胁感和/或社交退缩。6.证明受到攻击的皮肤青紫、伤痕和/或躯体不适。7.抑郁、易激惹和/或焦虑频繁出现,持续时间延长。8.极少有或没有目光接触证明自信心不足、常常自我贬低和自责以及社会退缩。9.由于躯体青紫和其他受到攻击的表现会带来难堪,故回避社交活动。10.主观的麻木感、冷漠或缺乏情感反应。11.回避使自己想起侮辱关系的人和活动。12.睡眠困难、注意力不集中和/或运动性不安。(二)干预1.描述(1)描述虐待的历史、种类、频率和持续时间(2)讲述对虐待的情感反应(3)描述对所有家庭成员当前的安全程度。通过运用倾听技巧,如开放性提问、保持非判断性的

19、姿态和将反应正常化,和当事人建立良好的关系。收集当前和既往关系中经受或看到的躯体、情感、言语或性虐待经历。和当事人单独谈话并询问他/她是否直接或间接受到威胁不报告虐待。探寻当事人和虐待有过的情感、包括罪感、耻辱感、无助感、恐惧感、愤怒和自责。探寻当事人家中的其他成员是否受到虐待,如果危险依然存在就通知有关部门,每次治疗中都要询问当事人和其他家庭成员安全状况,如果危险依然存在,安排弄走施虐者或家庭成员逃到安全处。2.评估合作进行全面的躯体评估将当事人转诊到内科医生处进行躯体检查以确定任何未经治疗的伤痕并确定躯体虐待发生的证据。必要时可以拍照保存。3.澄清责任(1)确认对配偶虐待活动的自责行为。(

20、2)明白虐待是施虐者的责任。探查当事人想结束暴力但又想保持家庭关系的愿望。当当事人替施暴者找借口、对虐待影响轻描淡写或因为受虐责备自己时,与他直接谈论这种现象。直接并挑战当事人将虐待严重程度尽量淡化的任何倾向。评估当事人认为施暴者懊悔意味着虐待不再发生的状况。和当事人一起回顾攻击的照片、医疗报告和既往的暴力史。探查当事人是否认为他/她所作所为引发了虐待是合理的;不断地指出虐待绝不是理所当然。4.评估在寻求婚姻治疗的夫妻中,暴力行为十分普遍。但这一方面的信息通常只有通过仔细的和直接的探讨才能得到,婚姻治疗者通常没能够及时地发现这一问题。部分原因在于,就诊夫妻通常不会主动提及这一问题,治疗者必须系

21、统性地寻求这方面的信息。例如有研究发现,在树木就诊报告中只有6%的妻子提到身体攻击行为十七婚姻的主要问题。但在单独就诊直接问到这一问题时,44%的妻子表示存在婚姻暴力行为问题。但要求他们填写CTS(冲突行为表)测验婚姻攻击行为的问询表时,53%的妻子承认丈夫对其有暴力行为。因此,需要对家庭暴力问题进行评估,而且需要进行直接评估。 (1)报告杀人的想法评估当事人杀人的风险。探查当事人欲杀人作为获得最终自由和终止关系的想法(2)描述物质滥用可能在暴力中所起的作用,获得自己物质滥用问题的化学药品依赖的治疗。收集当事人和施暴者数次暴力前、中、后的酒和/或药的使用史。当当事人以施暴者受酒和/或药的影响为

22、借口尽量淡化家庭暴力时,正面提出挑战。如有指征,将当事人送去治疗化学物质依赖。(3)确定虐待对社会活动的影响帮助当事人确定家庭暴力已经对其工作和社交/或家庭交往等活动造成的负面影响(如工作效率降低、退缩、同意)帮助当事人确认施暴者限制使用支持系统的联系方式(如检查信件、禁止使用电话、在社交/家庭活动中羞辱当事人等)。(4)配合以心理评估安排心理测试(即韦氏量表、MMPI等),以帮助确定任何心理病态和排除任何源于虐待的神经损伤。讨论心理测试的结果,并据此制定恰当的目标。EP:CTS这是最快途径。CTS是目前使用最广泛的探测婚姻暴力问题的手段CTS,冲突行为表,斯特兰斯,19795.寻找社会支持系

23、统(1)确定那些提供支持并愿意帮助建立安全环境的朋友和家庭成员(2)向朋友或家庭成员揭露躯体虐待细节。帮助当事人确认会提供支持的朋友和/或家庭成员,并鼓励他/她寻求他们的支持。让当事人向朋友或家庭成员表明受虐待的严重性以减少拒绝和增加社会支持。在联合治疗中,传授家人/朋友保护当事人的方法、与执法人员保持联系的需要以评估他们自身的安全状况。 6.获得安全感(1)搬到安全的生活环境。(2)书写一份将可行的建立和维持躯体安全的计划。(3)讲诉对可获得的法律资源的理解。(4)对个人的限制令备案(5)配合执法告诉当事人可以使用家庭暴力的或受虐妇女的避难处,以及其他可替代的生活环境。帮助当事人确认愿意并能

24、够提供安全保护生活环境的家人或朋友。制定书面安全计划,细化采取的具体措施(如叫警察、离开住所、到避难处等)以建立和维持身体安全。制定和日常事务无关的计划(如鼓励不定时离家/回家;走不同的路到/离开工作场所/学校;让客人住家里,不至于整夜一直一个人单独在家)。祥当事人宣传适合的司法资源(如律师、法律援助、受害者辩护计划等),并鼓励他/她使用。和当事人讨论拥有合适的个人限制令的重要性以确保他/她安全,并鼓励他/她制定一份。和当事人讨论执法人员介入防止将来受到攻击的意义。鼓励他/她配合证据收集活动,如对伤处、强奸痕迹等拍照。将当事人转移到执法机关进行诉讼,并要求在当事人附近增加巡逻。7.学习认识家庭暴力(1)描述对家庭暴力周期的不断理解()阅读有关家庭暴力的书文学作品()参加受害者支持小组向当事人宣传家庭暴力的周期性(如紧张气氛期;急性发作期和平静蜜月期)。教育当事人施暴者是如何在攻击后通过表示懊悔、表现痛苦情绪或乞求原谅激活当事人的希望的。给当事人布置家庭作业阅读家庭暴力方面的书,如受虐女人(),获得自由:结束虐待,重返生活(iCa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