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拟标题的小窍门_第1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拟标题的小窍门_第2页
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拟标题的小窍门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2014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拟标题的小窍门俗话说“题如文眼”,在国家公务员考试申论文章论述题中,标题起着挈领提纲的作用,传递了文章的主题思想。要想文章能够出彩,引起阅卷人的注意。其实,起个好标题也是有技巧的。下面,中公教育专家就为考生讲解巧拟标题的妙法。1.概括资料主题文章论述题虽然有一定的自由发挥性,但其主题还是来自于给定材料中,考生要从给定资料中找出主题观点,然后加工润色,切合题意,就能拟制出不错的标题。【真题链接】胡锦涛总书记到河南、安徽考察,引发我们许多思考。请联系“给定资料”,整理自己的思考,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观点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语言生动流畅。2报考

2、省级(含副省级)以上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要深入思考,紧密结合“给定资料”所反映的问题,写一篇视野开阔、见解深刻的文章。3报考行政执法类、市(地)以下综合管理类职位的考生,可结合“给定资料”中所反映的一个主要问题,写一篇见解比较深刻的文章。4字数大约在10001200字。【中公分析】题目要求联系“给定资料”,提出自己的思考。通过阅读,可归纳概括出资料主题是关于“国家粮食生产和安全”的,无论是省级还是市级,在拟制标题中都要契合资料所反映的主题观点,如“立足于自给 保障我国的粮食安全”、“深化改革是保障粮食安全的根本途径”、“政策保护与科技进步并重 提高粮食生产能力”等标题,一针见血,直击主题。2

3、.运用熟语典故在标题中若能恰当运用谚语、诗词、典故、名言警句等,势必会为文章增色不少,甚至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有深厚文学底蕴的考生不妨一试。但中,公教育专家提醒各位考生,申论文章写作要求有一定的严谨性和规范性,这些熟语典故多是固定词组,有固定的形式和意义,不可轻易改变其结构或使用情境意义,宜整体运用,并用其本意,同时考生也不宜用生僻或容易引起歧义的词句,以免影响评分。【真题链接】“给定资料5”画线部分写道:“无论我们认为自己已变得多么高明和安全,自然灾害与人为灾难始终是我们生命的一部分。”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经验或感受,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

4、确,有思想性;(2)参考“给定资料”,但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中公分析】标题“天变不足畏 安全当先行让经济社会运行更安全”由材料结尾处的王安石的“天变不足畏”思想出发,加入了作者中心论点“安全当先行”,引经据典,切中文意,暗含了人与自然的关系人既可以和自然相抗争,又必须遵守一定的自然规律,主题积极而乐观。3.与时俱进,引入新词热语国家公务员考试材料有一定的时代性,那么适当地将时政热词、网络热词、社会时代流行语融入标题,也会起到耳目一新的作用,也显示出考生日常对知识、社会、时政的关注,增加标题的内涵和趣味。【示例】(1)严格执行制度 防止破窗效应(

5、2)让“楼脆脆”不再动摇政府的公信力(3)低碳发展频借力 弯道超车好前行【中公分析】“破窗效应”、“低碳发展”借助经济、政治热词,体现了一定的时代发展性;“楼脆脆”则是利用了网络流行语,标题紧贴社会实际,表现了政府对公众热点话题的重视。标题适当的创新运用,可迅速地从千篇一律的“万能标题”中脱颖而出。4.借用修辞手法标题运用比喻、拟人、对比、对偶等修辞手法来表现标题中的某个要素或某几个要素,使主题更具有生动性和表现力,体现出考生一定的文采能力,会起到“锦上添花”之效。【真题链接】“给定资料7”的画线部分写道:“有位知识分子说,我已经无家可归,我在城市是寓公,在家乡成了异客。这样,无论在乡村少年身

6、上,还是农民工那里,以及这些出身农村的知识分子的群落里,我们都发现了失根的危机。”请结合你对这段话的思考,参考“给定资料”,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40分)要求:1.自选角度,立意明确;2.联系实际,不拘泥于“给定资料”;3.语言流畅;4.总字数8001000字。【中公分析】题干要求自拟题目,通过对画线部分的思考和对材料的分析,可得出“城市与农村、城市人与农村人的身份认同危机和文化断裂,是当代中国社会的一个突出问题”这个问题,并总结出“加快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的进程”的总论点。而标题“愿君莫做摇摆人 愿君惜取同源血”则采用了比喻、对偶等修辞手法形象的表达了作者的观点。把“摇摆人”比作“城市外来人员”,用“同源血”来呼唤“城乡一体化”的平等诉求。标题形象而不乏透彻深入,凸显了作者深厚的文字水平。5.前后承接在高水平的政论文章、领导讲话稿中多用,标题前后两部分并列,在意思上有承接关系。有时每个部分含有的语素对称,甚至上下句字与字、词与词之间对仗,平仄协调。但一般情况下,只是语素形式和词语意义的对称,不要求严格对仗,只需符合一般文章标题的特点。【示例】(1)把住绿色开关 改善人居环境(2)实施平安大省战略 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中公分析】两个示例中,前后两句词性基本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