谭亚平成教毕业论文《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与矫治》_第1页
谭亚平成教毕业论文《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与矫治》_第2页
谭亚平成教毕业论文《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与矫治》_第3页
谭亚平成教毕业论文《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与矫治》_第4页
谭亚平成教毕业论文《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与矫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习中心编号学习中心名称: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毕业论文论文题目: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与矫治学生姓名学号类型函授专业学前教育层次专升本指导教师日期2017年10月 目录TOC o 1-5 h z摘要3一、绪论4 HYPERLINK l bookmark14 o Current Document (一)研究背景4 HYPERLINK l bookmark18 o Current Document 二、概念界定5 HYPERLINK l bookmark20 o Current Document (一)什么是问题行为5 HYPERLINK l bookmark22 o Current Documen

2、t (二)问题行为的表现6(1)良好行为不足6(2)行为过度6(3)行为不适当6(4)行为持久性困难6(5)行为不受控制6(6)不理会现实7 HYPERLINK l bookmark24 o Current Document 三、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与应对策略7 HYPERLINK l bookmark26 o Current Document (一)产生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7(1)不良的家庭生活和教养方式7(2)幼儿先天条件的限制7(3)不良的后天交往体验8 HYPERLINK l bookmark28 o Current Document (二)解决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应对策略8(1)幼

3、儿交往障碍的心理辅导8(2)按照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10 HYPERLINK l bookmark30 o Current Document 四、攻击性行为10 HYPERLINK l bookmark32 o Current Document (一)什么是攻击性行为11 HYPERLINK l bookmark34 o Current Document (二)攻击性行为的特点11(1)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频繁11(2)学前儿童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11(3)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11 HYPERLINK l bookmark36 o Current

4、 Document (三)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12 HYPERLINK l bookmark38 o Current Document 五、攻击性行为及矫正个案研究12 HYPERLINK l bookmark40 o Current Document (一)研究对象的状况描述12 HYPERLINK l bookmark42 o Current Document (二)分析与讨论13 HYPERLINK l bookmark44 o Current Document (三)矫正策略14(1)环境创设14(2)情感宣泄14(3)榜样示范15(4)改善关系15 HYPERLINK l b

5、ookmark46 o Current Document 参考文献16致谢17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与矫治摘要儿童交往能力差是近年来独生子女比较突出的问题之一,也是国内外心理学和教育工作者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其中人际交往问题愈发突出。欧洲著名心理分析学家阿得勒认为,假使幼儿未曾学会合作之道,他必然会走向孤僻之途,并产生牢固的自卑情绪,进而在一定的程度上影响幼儿的交往范围,限制其社会性发展。儿童人际交往问题不仅影响着儿童身心健康,也影响着我国素质教育的进程。文中首先给读者总说学前儿童问题行为的六个方面,再重点阐述了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与应对策略,最后介绍了攻击性行为这类常见的人际交往问题在对

6、这两类的人际交往问题的叙述中,让读者能够从文中所提供的描述判断出所遇到的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具体行为类别,再结合应对策略,让读者就具体交往问题的作出相应的动作,从而使儿童人际交往的具体问题得到根本性的解决。关键词:问题行为;人际交往;行为类别绪论(一)研究背景交往能力是未来社会个体发展必须具备的能力,是现代人不可缺少的基本素质之一,能否顺利地进行社会交往反映了个体社会适应能力的高低,决定了个体的生存质量。每一个人都要在社会中生活,就需要与他人建立人际关系,交往是人类的基本需要,只有通过交往,人们才能互相交流信息和感情,协调彼此之间的关系,达到共同活动的目的。因此,交往能力的培养是教育的一项重要内

7、容。36岁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也明确指出:人际交往和社会适应是幼儿社会学习的主要内容,也是其社会性发展的基本途径。幼儿在与成人和同伴交往的过程中,不仅学习如何与人友好相处,也在学习如何看待自己、对待他人,不断发展适应社会生活的能力。良好的社会性发展对幼儿身心健康和其他各方面的发展都具有重要影响。(二)研究目的和意义儿童的生活范围小,生活经验少,对于许多社会现象、社会事件缺乏了解;加上现在的孩子多为独生子女,常常以自我为中心,与同龄伙伴交往的机会也在减少,许多孩子往往不会与他人交往。部分孩子因为性格因素,有些孩子过分害羞,有些孩子攻击性太强。攻击性过强的孩子容易变得横行霸道;过分害羞的孩子容易成为

8、横行霸道者欺负的对象;害羞内向的孩子主要问题不是被朋友疏远,而是他不会主动去交往。另一方面,农民工孩子和留守儿童在人际交往问题中也占一定比例,留守儿童脱离父母的教育,人际交往问题也非常突出。这些孩子自控能力相对较弱,不善与小伙伴交流,交往能力弱。学前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可能会出现一些令人烦恼或讨厌的行为表现,如多动、胆小、说谎、学习困难、尿床、口吃等。这些问题,有的属于发展过程中的问题,有的是由于生理缺陷或心理障碍造成的,也有的是受环境和教育的影响,如说谎等。但不管怎样,儿童一旦出现上述问题,往往会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许多麻烦,使家长和老师深感头疼。尤其重要的是,如果对这些问题处理不当,常常影

9、响学前儿童的健康成长,甚至对他们未来的发展及成人后的品德、行为等都会产生不良影响。在幼儿园教育教学中,我们会经常看到幼儿为了得到自己喜欢的玩具而与同伴争吵,甚至出手打人;有的孩子在力所能及的事情面前退缩,能做的事情说“我不会,我不能”;遇到陌生人就害怕,不和同伴、老师说话,到了新的环境难以适应。对幼儿问题行为发生情况的观察也发现不参加活动、不回答问题、打架、争吵、要强、碰不得等交往障碍行为在当今幼儿身上普遍存在,教师们也普遍反映每天处理幼儿间的矛盾和摩擦的频率较高,因此牵制了教师大量的精力,同时幼儿交往障碍行为反复多次的出现,也非常影响班级友爱和谐气氛的营造,甚至导致师生之间、生生之间相互关系

10、的紧张,因此有必要探讨幼儿交往障碍的成因,并提出解决的策略。二、概念界定(一)什么是问题行为问题行为实际上就是行为问题,也称为行为困扰、不良行为等,主要是指儿童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的行为。对于问题行为概念的界定,很多研究者都有自己的观点。林格伦对于儿童问题行为的界定被认为是经典的,即:“问题行为是指任何一种引起麻烦的行为(干扰学生和班集体发挥有效作用),或者说这种行为所产生的麻烦(表示学生或集体丧失有效的作用)。”总的来说,问题行为的主体一般是儿童,问题行为在儿童的成长过程中是普遍存在的,有其自身的规律性,是发展的现象、教育的现象;问题行为的影响是不良的,既影响正常的教学秩序,阻碍集

11、体活动的顺利开展,给家庭、学校、社会带来麻烦,又影响自身的智能发挥、社会适应、品格形成和个性发展,阻碍儿童的身心健康,这些问题行为如果得不到及时的纠正,任其发展就有可能形成心理困扰甚至心理障碍;问题行为或轻度或重度地偏离于同龄人的正常行为。因此,普遍认为问题行为是指儿童在发展过程中普遍存在的、反复发生的偏离社会正常要求或个人正常发展,既影响他人又影响自身发展的行为和情绪异常问题。(二)问题行为的表现学前儿童问题行为虽然有各种不同的表现,但他们又有一些共同的特征。概括起来可以归纳为六个方面。(1)良好行为不足是指人们所期望的行为很少发生或从不发生。如幼儿很少讲话或不愿意和其他的小朋友们接触、交往

12、,智力发展迟滞,不会自己穿衣服和吃饭等。(2)行为过度是指某一类型为出现得太多。如儿童上课时经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不遵守课堂纪律,爱做小动作,喜欢扰乱正常上课的小朋友,经常咬指甲等。(3)行为不适当是指期望的行为在不适宜的情境中产生,但在适宜的条件下却又不产生。如儿童叫送奶员为“爸爸”,儿童将喜爱的玩具放在垃圾堆里,或在悲伤时大笑,在欢乐时反而大哭等。(4)行为持久性困难是指做事情没有耐心,不能坚持长久。这种问题行为往往持续存在,一般能延续半年以上。5)行为不受控制是指学前儿童不理会教育者的引导,我行我素,或行为过度而不合时宜,不符合要求,或被动、退缩,行为自控性差,而且也不受成人的控制。(6

13、)不理会现实是指经常忽视四周的环境,对现实情境不去理会。三、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与应对策略(一)产生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原因(1)不良的家庭生活和教养方式现代人大部分住在单元房内,单元式的住房环境客观上阻碍了幼儿与同伴的接触,造成幼儿外出与同伴游戏玩耍的困难。家庭中所拥有的现代化娱乐和游戏设备基本上能够满足幼儿娱乐活动的需要,但却难以让幼儿产生积极地寻找与同伴交往的动机与兴趣。在教养方式上,成人事事处处以孩子为中心,对孩子的各种需要几乎是无条件满足,使得幼儿的自我意识很强。而家里总有人陪儿童游戏,也使孩子难以产生寻找同伴一起游戏的愿望。此外,家长还不让幼儿和同伴一起玩,因为当孩子间发生矛盾时,

14、一是怕自己的孩子吃亏,二是当看到孩子不能协商解决矛盾的时候,家长会不由自主地直接介入到孩子们中间去解决问题,反而会带来更大的矛盾和不良的后果,于是有的家长为了图“省事”,宁可让孩子呆在家里。(2)幼儿先天条件的限制遗传因素是心理发展的基础。在个体身上体现为遗传素质,主要包括机体的构造、形态、感官和神经系统的特征等通过基因传递的生物特性,而其中最主要的是大脑和神经系统的解剖特点。遗传素质在精子和卵子结合的一刹那就已经决定了,它是心理发展的生物前提和自然条件。人类的许多行为是由遗传构造、生理成熟和神经功能所支配的。不仅如此,还有很多研究表明,母孕期和围产期的各种不利因素是造成儿童尤其是小年龄儿童行

15、为问题的重要危险因素。其主要原因是由于这些不利因素直接或间接造成儿童脑功能损害,导致神经系统发育迟缓构成日后儿童行为的危险因素。母孕期的危险因素包括:母亲孕期患严重疾病或服用药物,接触某些毒性物质或放射线;有并发症或合并症;营养状况差,精神受挫,情绪变化,心理压力大;孕期吸烟或被动吸烟;母亲受孕时父亲大量喝酒等。心理学研究表明,孩子们自出生就有先天性的气质差异,虽然这种差异没有好坏之分,但却有着显著的行为差异,如有的气质类型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表现为缺乏自信,不合群,不愿意也不善于与人沟通。同时,在现实生活中,有的孩子由于在个体健康上存在一定的问题,如失聪和口吃的幼儿不能清楚地用语言表达难以与人沟

16、通;有身体残疾的孩子,其活动行为受到一定的限制,缺乏广泛与人交往的机会,其交往技能的学习必然受到阻碍。这些生理有缺陷的孩子,在心理上也存在一定的自卑感,会主动逃避与他人接触和交流。(3)不良的后天交往体验孩子在成长过程中,不良的交往体验也会造成其交往障碍。如有的幼儿主观上是很愿意与别人交往的,但是由于交往的方法不合适,因而经常与同伴产生矛盾冲突,遭到同伴拒绝,多次不良的情感体验使他们产生自卑心理,长此以往就会产生不愿与人交往的消极态度。在幼儿园里,有些教师因为自己的个性特点,缺乏与幼儿积极沟通的热情,态度冷漠,其态度和行为也势必会给孩子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幼儿长期处于这样的学习环境中必然会效仿

17、。还有的教师对于如何培养幼儿的交往行为以及对于幼儿出现的交往障碍问题如何教育,不仅经验不足而且方法、策略不当,不能给予幼儿科学的引导和帮助。(二)解决儿童人际交往问题的应对策略1)幼儿交往障碍的心理辅导发展性优化。所谓发展性优化是一种面向全体幼儿,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教育与实践活动,使所有幼儿在原有基础上提高交往水平的辅导方式。这种方式主要通过集体心理辅导活动进行,具体包括以下方法:一是文学作品引导。爱听故事是每个孩子的天性,教师针对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教育目标要求,精心选择内容导向明确、有文学性和感染力的作品,并辅以绘声绘色的讲述和表演,让幼儿充分地融入角色,并体验角色交往的乐趣,进而内化到自身

18、的成长之中;二是主题心育活动。针对优化幼儿交往品质的目标,教师还可以设计相应的实践操作活动,让幼儿通过参与活动,体验交往的愉快、合作的力量,积累交往的经验;三是游戏练习活动。游戏是幼儿的基本活动,也是幼儿最喜爱的活动。幼儿为了顺利地进行游戏活动,会积极而自然地相互接触、交流合作;四是社会实践活动。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生活即学习,社会即学校。”让幼儿走出封闭的学校,投入到开放的社会,可以有效延伸幼儿学习的空间,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和实践机会。矫正性辅导。所谓矫正性辅导是一种面向个别有交往障碍问题行为的儿童,分析其交往障碍行为产生的原因和心理机制,然后运用儿童心理咨询与矫治的相关理论和有针对性的

19、教育策略,采取“一对一”的辅导方式,帮助幼儿克服交往障碍问题行为的辅导方式,具体包括以下方法:一是系统脱敏疗法。利用这种方法主要是诱导辅导对象缓慢地暴露出导致焦虑的情境,并通过心理的放松状态来对抗这种焦虑情绪,从而达到消除焦虑习惯的目的;二是行为塑造法,其涵义是通过不断的强化,逐渐形成某种新行为的过程,即个体从不会到学会一个新行为的过程。如教师发现辅导对象与同伴交往的方式有问题,不善于用语言表达,而是用动作,有时甚至用力过猛,引起同伴不满,而他本意并不是要攻击别人。教师就可以不厌其烦,一点点地教他如何向同伴打招呼、如何向别人提出请求,并制造机会让其反复练习,同时运用正向强化的策略,直至其习得正

20、确的行为并内化为止;三是矫枉过正法,这种方式主要用在幼儿出现某种不良行为以后,令其以相反的良好行为纠正刚才的不良行为,以减少不良行为的发生;四是模仿矫正法,主要是通过观察别人的行为,学习和获得一种良好的行为,这对喜欢模仿的幼儿来说是一种具有可行性的矫治方法,有利于幼儿跟随榜样学习和巩固良好的交往行为。(2)按照儿童的气质特点进行教育需要注意的问题看待儿童气质类型要以发展的观点来看。虽然有行为问题的儿童的教育要更加困难,但是一种气质是否存在困难主要在于它是否与环境相适应。过早地给孩子贴上“困难型”的标签,对孩子一生的发展都会很不利。因此家长和教师不要把主要精力放在改造孩子气质的外在特征的表现上,

21、这样会搞得大人和孩子都筋疲力尽,特别是有时大人的情绪表现会刺激孩子的负面情绪发展。因此应该将什么教养方式好或什么气质特点最好的思维方式,转换为考虑什么样的教养方式对该种气质类型的孩子的发展更有利的角度。我们认为良好的适应模型是改善父母教师的教育方式与儿童气质之间的关系。父母、教师调整自己的养育风格,使之与孩子的气质相匹配,不仅会促进孩子的发展,而且会帮助孩子建立良好的自我价值感。(3)培养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儿童自我控制能力培养的一般方法:从小培养儿童良好的行为习惯耐心地进行品德教育给予儿童爱抚和关怀充分发挥榜样的作用通过游戏练习,增强自我控制能力通过“延迟满足”培养儿童的自控能力四、攻击性行为一

22、)什么是攻击性行为攻击性行为是学前儿童,特别是小班幼儿常见的一种不良行为。攻击性行为又称侵犯性行为,是指身体上的进攻(打、踢、咬)、言语上的攻击(大声叫嚷、贬低人),也可以是侵犯别人的权利(如暴力抢走别人的东西)的行为。幼儿时期是实行心理卫生教育的黄金时期,如果这一阶段对孩子不及时加以干预、矫治,那么幼儿时期攻击性行为严重的孩子,将来容易走上犯罪的道路。因此,作为教育者对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应该采取正面引导和教育。(二)攻击性行为的特点(1)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频繁学前时期是社会性萌芽时期,儿童开始喜欢友伴和团体的游戏活动,同时又是以自我为中心的阶段,缺乏必要的社会交往经验,两者相互冲突发生矛盾

23、的结果,便产生了攻击性行为。其主要表现为:为了争抢玩具和其他物品而进行直接争抢,或破坏玩具或物品。另外活动空间狭窄、游戏材料不足也是引起儿童攻击性行为的重要因素。(2)学前儿童更多依靠身体的攻击,而不是言语的攻击例如一旦他们所要玩的玩具被别人拿走,他们立刻就会产生敌意,并用抓、打、咬的方式来抢夺玩具,而不是会用言语来攻击对方。(3)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有研究表明,攻击性行为倾向与雄性激素水平有关,所以,通常男孩比女孩的攻击性行为多,这是生理因素造成的。当然由于受气质的影响,相同性别的孩子也会有不同的行为方式,那些身体强壮、精力旺盛、易怒、易苦闹的学前儿童容易出现攻击性行为。三

24、)影响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因素父母的惩罚。研究发现攻击型学前儿童平时受到父母对他的惩罚要比其他学前儿童多。强化。在幼儿园一定要控制和及时制止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挫折。攻击性行为产生的直接原因主要是挫折,因为成人常常会强制要求幼儿必须遵守某些日常规则,幼儿就会因愤怒而有攻击性行为。教师和家长应该多鼓励幼儿好的方面,避免幼儿经常面对挫折。认知的偏差学。前儿童攻击性行为的发生主要依赖于具体情境和儿童的认知水平。对于学前儿童的攻击性行为首先应积极预防,对于已经发现的攻击行为要及时地处理,防止造成更恶劣的后果。五、攻击性行为及矫正个案研究(一)研究对象的状况描述斌斌的“攻击性”行为,最明显的表现是在户

25、外活动时。小班幼儿做操都要求踩在一个小红点上,这是老师按幼儿的身高排的。做操前,老师都会带幼儿绕圆圈做一些简单的准备活动,每次他踩在自己的点上就不肯走了,也不许其他幼儿踩在他的点上,否则就会动手推开他们。做操的过程中,他经常不做,还时常推周围的幼儿,看到别人被他推倒在地,他会笑得很高兴。小班的幼儿在户外活动时,为防止掉队,老师要求后面的幼儿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排队走的时候,斌斌经常会故意紧紧拉着前面幼儿的衣服,不让其走;有时又不让后面的幼儿拉自己的衣服,否则会动手打人。彬彬喜欢用积木搭建手枪、大炮等玩具,只要他看中的,其他幼儿就别想拿,他也会从别的幼儿手中抢夺自己想要的积木。当他搭好一支手枪,

26、总是很炫耀的朝其他幼儿“砰砰”开枪,然后骄傲地说:“看,我有手枪,我是警察!”(二)分析与讨论模仿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一个重要心理因素。小班幼儿还不具备辨别是非的能力,而且模仿能力又很强。如果成人用粗暴的方式训斥幼儿,幼儿就会用同样的方式对待其他幼儿;如果成人放任孩子收看大量打斗和枪战的电视影片,幼儿就会学会打斗,“攻击性”行为也在打斗过程中逐渐形成并得到强化。彬彬平时特别爱看奥特曼、数码宝贝等有很多打斗场面的幼儿电视节目,时间一久,就开始模仿电视节目中的打斗动作,并在身边的同伴身上“实践”,“攻击性”行为不断强化。挫折是引发“攻击性”行为的又一个重要的心理因素。挫折会威胁一个人的尊严,阻碍

27、其稳定目标的实现。当幼儿遇到某种挫折后,最常见的反应是攻击。当然,挫折引起的反应方式,因人而异。一般地讲,独立性强的幼儿,挫折后出现“攻击性”行为;而依赖性强的幼儿,挫折后则容易产生退缩行为。彬彬由于从小由爷爷奶奶抚养长大,比较任性,独立性也强。老师交给他们简单的折叠衣服的方法后,他就坚持学着自己叠衣服。其他幼儿要是说他叠得不好,他就会骂他们,看看自己的确叠得不太好时,他就会发火动手打他们。家庭是幼儿最主要的生活环境,家庭氛围和父母的教养方式对幼儿行为影响较大。如果家长对幼儿采取溺爱的教养方式,那么娇宠和放纵会导致幼儿为所欲为,使他们稍有不如意就会采用“攻击性”行为来发泄不满情绪。彬彬是家中的

28、独子,父母及祖父母对其宠爱有加,有什么要求都会满足他。他喜欢奥特曼手帕,奶奶几乎天天给他买一条新的,奶奶要是不买,他就在店门口不走,奶奶要是再不买,他就用脚踢奶奶。同龄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幼儿成长的一个必不可少的条件。如果一个幼儿很少与人接触,很少与同龄人交往,那么随着时间的推移,久而久之,这个幼儿就会产生种种心理偏差和心理障碍。如:孤僻、固执、情感冷淡、冲动。研究表明,同龄人之间相互作用的效应,可以是积极的,也可以是消极的。同龄人相互接纳、相互谦让、相互关心等是相互作用的积极效应;而同龄人之间相互排斥、相互争斗、相互攻击等是相互作用的消极效应。三)矫正策略(1)环境创设减少环境中易产生

29、“攻击性”行为的刺激是很有必要的。在游戏空间相对狭小,游戏玩具种类和数量又相当有限时,幼儿间的相互争夺现象就会比较突出,也容易导致幼儿“攻击性”行为的产生。所以改善条件,为幼儿提供合适的活动空间,足够的活动材料,安排合理的活动场地,并与幼儿共同制定活动的规则,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摩擦与冲突,有助于从客观上减少幼儿的“攻击性”行为。老师重新安排了教室的区角,幼儿活动空间的安排比以前更合理,各种不同的玩具和积木也放在对应的篮子里。彬彬斌斌虽然还是会占着自己喜欢的积木不让其他幼儿玩,但不会故意跑去干扰别的幼儿玩玩具。在相对宽敞的空间,彬彬“攻击性”行为出现的次数也相应减少了。(2)情感宣泄心理学家认为,

30、攻击是宣泄紧张、不满情绪的消极方式,对幼儿的发展极其有害,必须加以纠正。年龄再小的幼儿,都有想发泄情感的时候。只有设法消耗其“过剩能量”和“不满情绪”,才能平衡幼儿的心理。经验表明:幼儿得不到充足的体育锻炼,“攻击性”行为就可能发生。因而当幼儿情绪紧张和怒气冲冲时,可以带他去跑步、玩球或玩简单的跳棋,以消耗其“能量”。适量的体育锻炼不但可以增强幼儿体质,促进幼儿成长,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幼儿“攻击性”行为的发生。另外,还可培养幼儿的文化兴趣,如绘画、音乐等,以陶冶情操。思想觉悟的提高是消除不良行为的可靠措施。彬彬喜欢玩“开火车”的游戏,老师和彬彬就约定:如果斌斌白天在幼儿园没有欺负其他幼儿,每天放学之前,就可以玩“开火车”的游戏。刚开始时,他还是趁老师不注意就打、骂其他幼儿,在老师的提醒和鼓励下,情况有所好转。为转移他的注意力,老师经常鼓励他画画,因为他平时就爱好画画。在画画的过程中,斌斌的脾气明显没有以前暴躁了。事实证明,当幼儿的“过剩能量”通过游戏、绘画等正确途径的释放,不仅可以改善他的“攻击性”行为,更有助于培养其良好的兴趣。(3)榜样示范通过榜样示范,教给幼儿正确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手段。研究表明,有“攻击性”行为的幼儿之所以在解决冲突或人际交往中更多地运用“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