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张文婷 (2)_第1页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张文婷 (2)_第2页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张文婷 (2)_第3页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张文婷 (2)_第4页
给教师的建议学习心得张文婷 (2)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给教师的建议阅读心得关于获取知识师者,传道、授业、解惑也,为人子弟,来校的目的主要是获取知识与掌握技能。而关于获取知识,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给学生能借助已有的知识去获取知识是最高的教学技巧之所在。他是根据学生脑力劳动这一特征,来给教师的教育技巧下结论的。怎样才能练就这一教育技巧,使学生的学习成为一种思考活动,从而有利于获取知识呢?那就是尽量让我们的学生看到、感觉到、触摸到他们不懂得东西,使他们的面前出现疑问。清之学者陈宪章说:“疑者,觉悟之机也,一番觉悟一番长进。”这马上与我们平日经常讲的“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一致起来。我们的教师也清楚学生产生疑问的重要性,在课上,有时也想法设

2、法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可是,往往在实践过程中,或贪图教学的方便,或少了那份恒心,或顺应时代快节奏的步伐,在课堂中很难静下心来引导学生产生疑问。以前听过特级教师孙双金的课,很会引导学生,会激起学生的疑问,可现在的公开课上,少了学生自己学文产生的疑问,多的则是教师预设的问题。我想,如果真要那么做,绝不是一朝一夕,一人一校的事。 怎样才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呢?虽说书上没有现成的答案,但有一点让我明白,我们教师必须要知道,哪些东西要讲,哪些东西则留着不要讲完。这样,没有讲完的东西就好比给学生的思维埋下一段“引火线”,就能引导学生产生疑问。 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抽取已有的知识来解决疑问是获取知识的一个好办法,对

3、于这,我感同身受。的确,在日常的教学中,很多的做法都是通过抽取学生已有的知识来获取新知的。但是,他的另一做法让我觉得颇有道理,我想今后不妨一试。他说“一旦引起学生的疑问之后,就自己讲教材,而不一定要把学生一个接一个地喊起来回答问题,听他们说些什么,然后从他们零碎的回答里凑成一个总的答案。”而我却经常重复他所说的那种“不一定”的情况。当然,为了使学生从思考中获取知识,教师还必须对学生的知识有充分的了解。认识到有的学生记住了所学的东西,而有的学生则记住了一部分,在某一处可能空白,那就要补充讲解,填补这个空白。有时候,学生没有开口,没有回答问题,没有相互补充,但却是真正的获取知识。 通往儿童心灵中点

4、燃着想成为一个好人的火花的那个角落的一条蹊径”指的是“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条蹊径固然好,每个学生都希望自己学有所成。如果我们教师真正能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这样的教育绝对受欢迎,这样的教师也绝对受尊重与推崇。问题是,我们的教师都能做到让每个学生在学习中取得成就吗?苏霍姆林斯基介绍的中学老师阿里辛克和雷萨克的做法就相当于因材施教或分层教学。给不同层次的学生安排不一样的习题,让每个学生体验成功的快乐。这对学生肯定是受益无穷的。虽然自己曾经也尝试去分层布置作业,但结果是给备课,评价作业等带来了诸多的麻烦,而且,担心更多的是处于低层的同学能否很好地应对统一的试卷,后果是否会不堪设想?于是少了坚

5、持的信心,不久就偃旗息鼓了。事实上,我们较多的老师也都有这方面的顾虑,毕竟,试卷仍是一张,评价的机制没有变。因此,我绝对认同这一做法,但在如今的教育体制下,教师要去实施,不仅要有魄力,更要真正拥有献身教育事业的精神。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科书的知识应成为教师知识海洋中的“沧海一粟”,我非常赞同。为人师者,应该是学识渊博的,应该有满腹经纶的,否则,你怎能胜任这一工作?怎能立足于这纷繁复杂,充满竞争的社会?“对这节课,我准备了一辈子。”这位历史老师的话,让我汗颜。而且,他谈到自己的每一节课都是用终身的时间来备课的。“他是怎样准备的呢?”从阅读时的纳闷到阅读后的豁然开朗,原来,所谓的准备就是读书。每天

6、不间断地读书,如潺潺小溪,注入新的思想,新的知识,充实自己知识的海洋。我很是欣赏“读书不是为了应付明天的课,而是出自内心的需要和对知识的渴求。”这句话。如果我们与书籍结下终身的友谊,每天能挤出时间阅读,那么,教科书里的知识也许就真显得微不足道了,上课时的我们就能达到“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的境界了。认识本身就是一个激发生动的、不可熄灭的兴趣的最令人赞叹、惊奇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它们的关系和相互联系,运动和变化,人的思想,以及人所创造的一切,这些都是取之不竭的源泉。这个源泉像潺潺的小溪,就在我们的眼前。而有些源泉则藏在深处,你得去攀登,挖掘,才能发现它,而这些往往是兴趣的主要源泉。如果,我们

7、只追求那种表面的、显而易见的刺激,以引起学生对学习和上课的兴趣,那就永远不能培养其学生对脑力劳动的真正热爱。我们应当要做的是,努力使学生自己去发现兴趣的源泉,让他们在发现的过程中体验自己的劳动和成就。 苏霍姆林斯基说,兴趣的源泉还在于把知识加以运用,使学生体验到一种理智高于事实和现象的“权力感”。因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这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在儿童的精神世界里,这种需要显得特别强烈。本学期,我布置了一篇日记,题为,我发现了。要求学生先观察,再记录,这大大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放学时间留心观察周围事物,发现了“课桌上的文化”、“楼缝中的小草”、“齐心协力的蚂蚁”、“锲而不舍的蜘蛛”、“校门口的浓浓亲情”通过观察,同学们发现了许多有趣而又有意义的现象,因为是自己的发现,因此,描写时显得得心应手,真情自然流露,特别在日记交流时,一些个发现与众不同的学生更是自豪之情溢于言表,俨然把自己当成了一个发现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