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驾后逃逸找人顶包,如何处罚_第1页
酒驾后逃逸找人顶包,如何处罚_第2页
酒驾后逃逸找人顶包,如何处罚_第3页
酒驾后逃逸找人顶包,如何处罚_第4页
酒驾后逃逸找人顶包,如何处罚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酒驾酿车祸逃逸后找人“顶包”,如何处罚 ?编者按:自醉驾入刑后,网络上出现了专门为醉酒驾驶行为支招 逃避刑事追究的“醉驾肇事逃逸攻略”。这些所谓的“攻略”致使一 些醉酒驾驶行为人心存侥幸,误以为只要及时逃脱,待酒精挥发、分 解、消化、排泄后,血液酒精含量大幅度下降甚至消失,如此就能够 逃避刑法处罚。在绝大多数情况下,都应当要求公诉机关提供有关血 液酒精含量的鉴定意见。但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要求将血液酒精含量 鉴定意见作为认定醉酒的唯一依据,则不利于预防和遏制醉驾犯罪, 甚至还会纵容醉驾肇事逃逸的行为。司法实践中,根据间接证据定案 的情况不在少数,只要间接证据达到确实、充分的证明程度,能够排 除合

2、理怀疑的,仍可据此认定为醉酒驾驶。只是在这种情形下,对取 证要求更高,要穷尽一切手段收集能够证明行为人在驾驶时处于醉酒 状态的各类证据。结合上述证据,可以认定行为人驾驶时呈醉酒状态。 需要强调的是,鉴于血液酒精含量检验鉴定意见的重要性以及缺失后 的不可弥补性,根据间接证据定案,是迫不得已的做法,应当极为慎 重。基本案情被告人孔某,男,1972年某月某日出生。2011年5月18日因涉 嫌犯危险驾驶罪被刑事拘留。某区人民检察院以被告人孔某犯危险驾驶罪, 向某区人民法院 提起公诉。某区人民检察院指控:被告人孔某醉酒后驾驶车牌号为粤 B6D585的小型汽车,在某区学府路粤桂社康中心路段倒车时,该车 尾

3、部与被害人匡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撞, 致匡某及其搭载的被 害人资某受轻伤,两车损坏。孔某肇事后弃车逃逸。某区人民法院经审理查明:当晚,被告人孔某与张某、田某、 李某等人在某区学府路一饭店吃饭。其间,孔某等人共喝了2瓶500毫升装52度白酒和2瓶750毫升装13.5度红酒。当晚21时许,众 人离开饭店,相约到附近的百姓渔村继续打牌。 孔某欲将张某的车牌 号为粤B6D585的小型汽车开至百姓渔村停车场,但在学府路粤桂社 康中心路段倒车时,该车尾部与被害人匡某驾驶的电动自行车发生碰 撞,致匡某及其搭载的被害人资某受轻伤, 两车均遭到轻微程度的损 坏。肇事后,孔某弃车逃至百姓渔村。因害怕自己可能会

4、因此被开除 教师职位,孔某即打电话给其老乡孔某强,让孔某强到现场冒充肇事 司机。之后,又与张某、田某、李某等人商量由孔某强冒充肇事司机。 公安机关侦查本案期间,孔某多次请求、嘱托孔某强继续向警方冒称 肇事司机,同时多次与张某等人商议统一 口径,向警方提供虚假证言, 导致公安机关未能及时对孔某抽取血样送检酒精含量。一审判决某区人民法院认为,被告人孔某饮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致2人 轻伤的交通事故后,不但不及时报案、抢救,反而弃车逃逸;同时, 孔某指使他人顶替、作伪证,干扰公安机关对事故处理的正常工作, 造成极坏的社会影响,情节恶劣。虽然孔某肇事后逃逸,未能对其及 时进行酒精含量检验,但在案间接证据

5、(如饭店提供的饮酒数量、发 生事故的过程、一同喝酒的张某血液酒精含量检验结果等) 可充分证 明孔某驾车时处于醉酒状态,其行为已构成危险驾驶罪。综合考虑孔 某已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情节,可以酌情从轻处罚。据此,依 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等规定,某区 人民法院以被告人孔某 犯危险驾驶罪,判处拘役三个月,并处罚金人 民币四千元。上诉理由一审宣判后,被告人孔某提出上诉。孔某及其辩护人提出, 原 审判决完全依靠无法查证属实的间接证据对孔某定罪量刑, 违反了证 据规则。一是在案言词证据无法证实孔某在案发当晚喝酒的确切数量。二是因个体差异和受外部条件影响, 同一时间段喝进同样数量酒

6、 的人,经过同样长的时间后,各自的血液酒精含量并不相同,未必均 达到80毫克/100毫升的醉酒状态。因此,原审判决以张某的血液酒 精含量鉴定意见作为认定孔某醉酒的依据,不合逻辑,不能得出孔某系醉酒驾驶机动车的唯一结论。请求撤销原判,宣告孔某无罪。二审判决某市中级人民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人孔某酒后驾驶机动车发生 交通事故后逃逸,并为逃避法律追究指使他人作伪证, 导致公安机关 无法及时对其进行血液酒精含量检验;孔某还指使多名证人提供虚假 证言,影响了司法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其行为构成妨害作证罪。原 审判决在未能准确查明孔某血液酒精含量的情况下, 认定其驾车时处 于醉酒状态,判决其构成危险驾驶罪,依

7、据不足,定性不当,适用法 律错误,依法应予纠正。与危险驾驶罪相比,妨害作证罪是更为严重 的犯罪,但根据上诉不加刑的法律规定,并鉴于孔某归案后对其指使 他人作伪证的基本事实能够供认, 且已赔偿被害人的经济损失,可以 酌情从轻处罚。据此,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零七条第款、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第二百二十五条第一款第三项 之规定,判决:1、撤销某区人民法院(2012)某法刑初字第717号 刑事判决;2、上诉人孔某犯妨害作证罪,判处拘役三个月。争议焦点醉驾逃逸后找人“顶包”,并指使他人提供虚假证言,导致无法及时检验血液酒精含量的案件,如何处理?观点一:孔某逃逸未能及时检验其案发时血液酒精含量,

8、但根据 饭店提供的饮酒数量、事发过程、一同喝酒的张某血液酒精含量鉴定 意见等间接证据,足以认定孔某醉酒驾驶机动车,其行为构成危险驾 驶罪。观点二:血液酒精含量鉴定意见是认定醉酒的唯一直接证据,在 无法对孔某血液酒精含量进行检验的情况下,不能认定其构成危险驾 驶罪。观点三:根据间接证据可以认定孔某构成危险驾驶罪, 且对其在 肇事后实施的妨害作证行为可以单独评价为妨害作证罪, 应当以危险 驾驶罪、妨害作证罪数罪并罚。编者观点:小编赞成第三种观点中对孔某全部行为性质的分析 意见,但同时认为,在公诉机关未指控妨害作证犯罪事实及罪名的情 况下,二审法院不宜径行改判孔某的行为构成妨害作证罪。具体分析 如下

9、:(一)行为人酒后在道路上驾驶机动车,因逃逸而无法及时检 验其驾驶时的血液酒精含量,但根据其他间接证据能够认定其驾车时 已处于醉酒状态的,可以认定其行为构成危险驾驶罪。被告人孔某在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待其归案时早已无法对其驾 驶时的血液酒精含量进行检验。但综合分析下述证据,仍可认定其系 醉酒驾驶:一是与孔某同桌吃饭的证人张某、田某、李某等人的证言 均证实,孔某在吃饭时饮酒,随后驾车离开饭店。孔某亦始终承认自 己是酒后驾驶,只是否认其处于醉酒状态。被害人匡某及现场证人证 实,司机(孔某)身上有很大的酒味。二是现有证据可以推定孔某驾 驶时的血液酒精含量超过80毫克/ 100毫升。与孔某同桌吃饭的多

10、 名证人证实,孔某等5人案发前共喝了 2瓶500毫升装52度白酒和 2瓶750毫升装13.5度红酒,孔某饮酒后即去驾车。其中,证人李 某证实孔某喝得最多,可能喝了半斤白酒,还喝了些红酒;证人钟某 证实白酒基本上是孔某等4人平分。根据该二人证言,孔某至少喝了 200毫升白酒和数百毫升红酒。孔某供述其“喝了 3两(150毫升) 白酒和2小杯红酒”,与上述证言不符。根据有关专家的检验和分析, 一般情况下,饮150毫升低度白酒或者2瓶(约1200毫升)啤酒后 血液酒精含量即可达到80毫克/ 100毫升。即便按孔某的供述就低 认定其喝了 150毫升高度白酒及数百毫升红酒,其驾驶时血液酒精含 量也应超过8

11、0毫克/ 100毫升。经检验,一同喝酒的证人张某的血 液酒精含量为128. 7毫克/ 100毫升,在场证人证实,孔某的饮酒 数量不低于张某。即便存在个体差异,孔某的血液酒精含量也不会明 显低于张某。综上,虽然本案缺少对孔某的血液酒精含量鉴定意见这 一关键性证据,但上述证据也可以形成完整的证据链, 足以认定孔某 危险驾驶的犯罪事实。当然,如果公安机关能够通过侦查实验“还原” 孔某驾车肇事时的血液酒精含量,本案证据的充足度将会更高。(二)公诉机关仅指控危险驾驶罪而未指控妨害作证罪的事实, 人民法院不宜径行改判为妨害作证罪。被告人孔某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交通事故后逃逸,为逃避法律追 究,找人“顶包”,

12、并指使他人作伪证,导致公安机关无法及时进行 血液酒精含量检验,妨碍了对其醉酒驾驶机动车追究法律责任的正常 办案程序,也导致多名证人因提供虚假证言被行政处罚,侵害了司法 机关正常的诉讼活动和公民依法作证的权利,其行为构成妨害作证 罪,应当与其所犯危险驾驶罪数罪并罚。需要探讨的问题是,在本案公诉机关未指控被告人孔某妨害作 证的犯罪事实的情况下,人民法院特别是二审法院能否根据审理查明 的事实,认定孔某的行为构成妨害作证罪?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解释第二百四十一条第一款第二 项规定:”起诉指控的事实清楚,证据确实、充分,指控的罪名与审 理认定的罪名不一致的,应当按照审理认定的罪名作出有罪判决。”据此,人民法院判决认定的罪名可以不受起诉指控罪名的限制,人民法院有权改变起诉指控的罪名。但适用该条规定的前提在于公诉机关 已经起诉指控了相关事实,只是公诉机关和人民法院对该事实的定性 问题存在不同认识。而对未指控的事实,即使与已指控的事实有关联, 人民法院也不能超出指控范围对被告人进行定罪处罚,否则便违背了 刑事诉讼中诉审同一的原则,不利于维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