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1*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 PAGE 1Anhui Vocactional & Technical College of Industry & Trade毕 业 论 文智能电池充电器的设计Design of intelligent charger所在系院:电气与信息工程系专业班级:应用电子技术学生*:学生:指导教师:2021年 3 月 18 日.1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任务书系院 电气与信息工程系 专业 应用电子技术 班级 2班 学生* 2021050212 题 目: 智能电池充电器的设计 容与要求:1.智能充电器的设计所涉及的根本容大概有: 第一,有关铅蓄电池的电化学原理和充放
2、电原理。 第二,关于充电器对铅蓄电池充电的原理及其电路设计。 第三,充电器对充电过程的检测及其自动转换。2.阐述了该充电器的充电方式、控制方法的设计以及整个电路的分析。三、设计论文起止日期:任务下达日期:年月日完成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签名: 年 月 日四、教研室审查意见:教研室负责人签名:年 月 日.1工贸职业技术学院毕业设计论文成绩评定专业、班级 10应电2班 学生完成日期题 目: 智能电池充电器的设计 毕业设计论文共 29 页,其中:图 19 幅,表 2 个毕业设计论文指导小组评定意见:毕业论文成绩的评定:指导教师审阅成绩70%评阅教师评阅成绩30%总 分系院负责人签名: 年 月 日.1
3、 PAGE 1智能电池充电器的设计摘要本文着重介绍了慢脉冲智能充电方法的应用,同时还介绍了关于慢脉冲快速充电方法的根本原理,其中本文主要以对电瓶的充电为例,利用慢脉冲快速充电的方法来提高充电速度。在充电过程中主要选择用单片机控制,实现对过冲保护。该系统具有自动化程度高、运行费用低、工作可靠性能强等优点。由于铅酸蓄电池维护简单、价格低廉、供电可靠、使用寿命长,广泛作为汽车、飞机、轮船等机动车辆或发电机组的启动电源,也在各类需要不连续供电的电子设备和便携式仪器仪表中用作一些电器及控制回路的工作电源。随着经济的开展,大容量蓄电池的应用迅速增加,人们希望能快捷、平安地对蓄电池进展充电。因此,为了适应市
4、场的需求,我们需要设计一种铅蓄电池智能充电器。关键词:智能电瓶充电器 89S51单片机传感器Design of intelligent chargerAbstractThis article mainly introduces the slow pulse intelligent charging method of application, and also introduces the slow pulse fast charging method about the basic principle of this article mainly to the storage charge
5、as an e*ample, the use of slow pulse fast charging method to improve the speed of the charge. During charging mainly choose to use single chip microputer control, realize-the blunt protection. The system has a high degree ofautomation,low operating cost, reliable performance is strong, etc.Due to th
6、e lead-acid battery simple maintenance and low prices, power supply reliability, service life is long, wide as cars, planes and ships motor vehicle or the starting power generating set, also in all kinds of need a continuous supply of electronic devices and portable instruments for some appliances a
7、nd control circuit work power.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economy, the application of the large capacity battery rapidly, and people hope to fast, safely to charge the battery. Therefore, in order to adapt to the demand of the market, we need to design a kind of lead battery intelligent charger.Keyword
8、s:Intellingent battery charger 89S51 single chip microputer Sensor目 录TOC o 1-3 h u HYPERLINK l _Toc18747 引 言 PAGEREF _Toc18747 1 HYPERLINK l _Toc4107 第1章 根本理论介绍 PAGEREF _Toc4107 2 HYPERLINK l _Toc979 1.1铅蓄电池充电理论根底 PAGEREF _Toc979 2 HYPERLINK l _Toc22918 1.2 充电方法的研究 PAGEREF _Toc22918 3 HYPERLINK l _T
9、oc26682 1.2.1 快速充电技术 PAGEREF _Toc26682 4 HYPERLINK l _Toc25577 1.2.2 脉冲快速充电法的理论根底 PAGEREF _Toc25577 6 HYPERLINK l _Toc13289 1.4 充电方法设计 PAGEREF _Toc13289 7 HYPERLINK l _Toc2930 1.4.1 预充电 PAGEREF _Toc2930 7 HYPERLINK l _Toc15399 1.4.2 脉冲快速充电 PAGEREF _Toc15399 7 HYPERLINK l _Toc6730 1.4.3 补足充电 PAGEREF
10、_Toc6730 8 HYPERLINK l _Toc11407 1.4.4 浮充电 PAGEREF _Toc11407 8 HYPERLINK l _Toc14182 第2章 设计方案论证 PAGEREF _Toc14182 9 HYPERLINK l _Toc15072 2.1 论证方案 PAGEREF _Toc15072 9 HYPERLINK l _Toc18850 2.2控制方式 PAGEREF _Toc18850 9 HYPERLINK l _Toc569 第3章 硬件电路设计 PAGEREF _Toc569 10 HYPERLINK l _Toc22673 3.1 充电器主电路设
11、计 PAGEREF _Toc22673 10 HYPERLINK l _Toc2338 3.1.1 整流电路设计 PAGEREF _Toc2338 10 HYPERLINK l _Toc205 3.1.2半桥逆变电路 PAGEREF _Toc205 11 HYPERLINK l _Toc20771 3.1.3 开关变压器的设计计算 PAGEREF _Toc20771 12 HYPERLINK l _Toc32720 3.1.4 变频整流电路 PAGEREF _Toc32720 13 HYPERLINK l _Toc939 3.2 控制电路的设计 PAGEREF _Toc939 14 HYPER
12、LINK l _Toc15267 3.2.1 传感检测电路 PAGEREF _Toc15267 14 HYPERLINK l _Toc12181 3.2.2 单片机电路 PAGEREF _Toc12181 17 HYPERLINK l _Toc3293 3.3 整体电路设计 PAGEREF _Toc3293 18 HYPERLINK l _Toc25499 3.4 程序流程图 PAGEREF _Toc25499 20 HYPERLINK l _Toc1485 结 论 PAGEREF _Toc1485 21 HYPERLINK l _Toc5478 致 PAGEREF _Toc5478 22 H
13、YPERLINK l _Toc1988 参考文献 PAGEREF _Toc1988 23.1引 言电瓶,也就是蓄电池,它是电池的一种,它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化学能转变为电能。 通常,日常生活中的电瓶就是指铅酸蓄电池。它主要是由铅及其氧化物制成的,电解液为硫酸溶液的蓄电池。一般它用填满了海绵状的铅的铅板作负极,填满了二氧化铅的铅板作正极,并用2228的稀硫酸作电解质。充电时,电能转化为化学能,放电时化学能又转化为电能。电池在放电时,金属铅是负极,发生氧化反响,被氧化为硫酸铅;二氧化铅是正极,发生复原反响,被复原为硫酸铅。电池部发生氧化和复原反响。在用直流电给电池充电时,两极分别生成了铅和二氧化铅。
14、除去电源后,它就会恢复到之前放电前的状态,即化学电池。铅蓄电池可以反复充电、放电,所以也叫二次电池。日常生活中家用小电器常都是把铅蓄电池串联起来使用,这样就可以得到符合用电器的正常电压。 由于铅酸蓄电池维护简单、价格低廉、供电可靠、使用寿命长,广泛作为汽车、飞机、船等机动车辆或发电机组的启动电源,也在各类需要不连续供电的电子设备和便携式仪器仪表中用作一些电器及控制回路的工作电源。随着经济的开展,大容量蓄电池的应用迅速增加,人们希望能快捷、平安地对蓄电池进展充电,而现有市场销售的充电器充电电流多为20A。为了满足人们对大功率充电器的需求,设计了一款基于LPC933充电电流50A、充电功率740W
15、、功能完善、可扩大的智能充电器。铅酸蓄电池的制造本钱低、容量大、价格低廉,使用十分广泛。由于其固有的特性,假设使用不当,寿命将大大缩短。影响铅酸蓄电池寿命的因素很多,采用正确的充电方式,能有效延长蓄电池的使用寿命。因此,设计一种全新的智能型铅酸蓄电池充电器是十分必要的。第一章 根本理论介绍1.1铅蓄电池充电理论根底上世纪60年代中期,美国科学家马斯对蓄电池的充电过程作了大量的试验研究,并提出了以最低出气率为前提的,蓄电池可承受的充电曲线,如图1-1所示。实验说明,如果充电电流按这条曲线变化,就可以大大缩短充电时间,并且对电池的容量和寿命也没有影响。原则上把这条曲线称为最正确充电曲线,从而奠定了
16、智能充电方法的研究方向。图1-1 最正确充电曲线由图1-1可以看出:在初始充电时的电流很大,但是随时间的增加电流变小的很快。主要原因是充电过程中产生了极化现象。在密封式蓄电池充电过程中,正极板产生氧气,当氧气不能被及时吸收时,便堆积在正极板,使电池部压力加大,电池温度上升 ,同时缩小了正极板的面积,其阻就会变大,会导致电池部出现极化现象。一般来说,产生极化现象有3个方面的原因。1极化充电过程中,正负离子向两极迁移。在离子迁移过程中不可防止地受到一定的阻力,称为欧姆阻。为了抑制这个阻,外加电压就必须额外施加一定的电压,以抑制阻力推动离子迁移。该电压以热的方式转化给环境,出现所谓的欧姆极化。 随着
17、充电电流急剧加大,欧姆极化将造成蓄电池在充电过中的高温。2极化电流流过蓄电池时,为维持正常的反响,最理想的情况是电极外表反响物能及时得到补充,生成物能及时离去。实际上,生成物和反响物的扩散速度远远比不上化学反响速度,从而造成极板附近电解质溶液浓度发生变化。也就是说,从电极外表到中部溶液,电解液浓度分布不均匀。这种现象称为浓度极化。3学极化这种极化是由于电极上进展的电化学反响的速度,落后于电极上电子运动的速度造成的。例如:电池的负极放电前,电极外表带有负电荷,其附近溶液带有正电荷,两者处于平衡状态。放电时,立即有电子释放给外电路。电极外表负电荷减少,而金属溶解的氧化反响进展缓慢,不能及时补充电极
18、外表电子的减少,电极外表带电状态发生变化。这种外表负电荷减少的状态促进金属中电子离开电极,金属离子M转入溶液,加速反响进展。总有一个时刻,到达新的动态平衡。但与放电前相比,电极外表所带负电荷数目减少了,与此对应的电极电势变正。也就是电化学极化电压变高,从而严重阻碍了正常的充电电流。同理,电池正极放电时,电极外表所带正电荷数目减少,电极电势变负。这3种极化现象都是随着充电电流的增大而严重。1.2 充电方法的研究常规充电制度是依据1940年前国际公认的经历法则设计的。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安培小时规则:充电电流安培数,不应超过蓄电池待充电的安时数。实际上,常规充电的速度被蓄电池在充电过程中的温升和气体
19、的产生所限制。这个现象对蓄电池充电所必须的最短时间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来说,常规充电有以下3种。恒流充电法是用调整充电装置输出电压或改变与蓄电池串联电阻的方法,保持充电电流强度不变的充电方法。控制方法简单,但由于电池的可承受电流能力是随着充电过程的进展而逐渐下降的,到充电后期,充电电流多用于电解水,产生气体,使出气过甚,因此,常选用阶段充电法。此方法包括二阶段充电法和三阶段充电法。二阶段法:采用恒电流和恒电压相结合的快速充电方法,如图3所示。首先,以恒电流充电至预定的电压值,然后,改为恒电压完成剩余的充电。一般两阶段之间的转换电压就是第二阶段的恒电压。三阶段充电法:在充电开场和完毕时采用恒电流充
20、电,中间用恒电压充电。当电流衰减到预定值时,由第二阶段转换到第三阶段。这种方法可以将出气量减到最少,但作为一种快速充电方法使用,受到一定的限制 。恒压充电法:这种方法电解水很少,防止了蓄电池过充。但在充电初期电流过大,对蓄电池寿命造成很大影响,且容易使蓄电池极板弯曲,造成电池报废。鉴于这种缺点,恒压充电很少使用,只有在充电电源电压低而电流大时采用。例如,汽车运行过程中,蓄电池就是以恒压充电法充电的。1.2.1 快速充电技术为了能够最大限度地加快蓄电池的化学反响速度,缩短蓄电池到达满充状态的时间,同时,保证蓄电池正负极板的极化现象尽量地少或轻,提高蓄电池使用效率。快速充电技术近年来得到了迅速开展
21、。下面介绍目前比较流行的几种快速充电方法。这些方法都是围绕着最正确充电曲线进展设计的,目的就是使其充电曲线尽可能地逼进最正确充电曲线。1) 脉冲式充电法这种充电法不仅遵循蓄电池固有的充电承受率,而且能够提高蓄电池充电承受率,从而打破了蓄电池指数充电承受曲线的限制,这也是蓄电池充电理论的新开展。脉冲充电方式首先是用脉冲电流对电池充电,然后让电池停充一段时间,如此循环,如图1-2所示。充电脉冲使蓄电池充满电量,而间歇期使蓄电池经化学反响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有时间重新化合而被吸收掉,使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自然而然地得到消除,从而减轻了蓄电池的压,使下一轮的恒流充电能够更加顺利地进展,使蓄电池可以吸收更多的
22、电量。间歇脉冲使蓄电池有较充分的反响时间,减少了析气量,提高了蓄电池的充电电流承受率。1-2 脉冲式充电曲线2) Refle*快速充电法这种技术是美国的一项专利技术,它主要面对的充电对象是镍镉电池。由于它采用了新型的充电方法,解决了镍镉电池的记忆效应,因此,大大降低了蓄电池的快速充电的时间。铅酸蓄电池的充电方法和对充电状态的检测方法与镍镉电池有很大的不同,但它们之间可以相互借鉴。如图1-3所示,Refle*充电法的一个工作周期包括正向充电脉冲,反向瞬间放电脉冲,停充维持3个阶段。图1-3 Refle*快速充电法3)变电流间歇充电法这种充电方法建立在恒流充电和脉冲充电的根底上,如图7所示。其特点
23、是将恒流充电段改为限压变电流间歇充电段。充电前期的各段采用变电流间歇充电的方法,保证加大充电电流,获得绝大局部充电量。充电后期采用定电压充电段,获得过充电量,将电池恢复至完全充电态。通过间歇停充,使蓄电池经化学反响产生的氧气和氢气有时间重新化合而被吸收掉,使浓差极化和欧姆极化自然而然地得到消除,从而减轻了蓄电池的压,使下一轮的恒流充电能够更加顺利地进展,使蓄电池可以吸收更多的电量。4)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间歇正负零脉冲快速充电法综合脉冲充电法、Refle*快速充电法、变电流间歇充电法及变电压间歇充电法的优点,变电压变电流波浪式正负零脉冲间歇快速充电法得到开展应用。脉冲充电法充电电路的控制一般有两
24、种:脉冲电流的幅值可变,而PWM(驱动充放电开关管)信号的频率是固定的;脉冲电流幅值固定不变,PWM信号的频率可调。采用了一种不同于这两者的控制模式,脉冲电流幅值和PWM信号的频率均固定,PWM占空比可调,在此根底上参加间歇停充阶段,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充进更多的电量,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承受能力。1.2.2 脉冲快速充电法的理论根底理论和实践证明,蓄电池的充放电是一个复杂的电化学过程。一般地说,充电电流在充电过程中随时间呈指数规律下降,不可能自动按恒流或恒压充电。充电过程中影响充电的因素很多,诸如电解液的浓度、极板活性物的浓度、环境温度等的不同,都会使充电产生很大的差异。随着放电状态、使用和保存期的
25、不同,即使是一样型号、一样容量的同类蓄电池的充电也大不一样。1972年,美国的科学家马斯在第二届世界电动汽车年会上提出了著名的马斯三定律,即(1) 对于任何给定的放电电流,蓄电池充电时的电流承受比a与电池放出的容量的平方根成反比,即式中:K1为放电电流常数,视放电电流的大小而定;C为蓄电池放出的容量。由于蓄电池的初始承受电流Io=AC,所以0=AC=K12 对于任何给定的放电量,蓄电池充电电流承受比a与放电电流Id的对数成正比,即a=K2logkId式中:K2为放电量常数,视放电量的多少而定;k为计算常数。3 蓄电池在以不同的放电率放电后,其最终的允许充电电流It承受能力是各个放电率下的允许充
26、电电流的总和,即:It=I1I2I3I4.式中:I1、I2、I3、I4.为各个放电率下的允许充电电流。综合马斯三定律,可以推出,蓄电池的总电流承受比可表示为=It/Ct式中:Ct=C1C2C3C4.为各次放电量的总和,即蓄电池放出的全部电量。马斯三定律说明,在充电过程中,当充电电流接近蓄电池固有的微量析气充电曲线时,适时地对电池进展反向大电流瞬间放电,以消除电池的极化现象,可以提高蓄电池的充电承受能力,如图1所示。也就是说通过反向大电流放电,可以使蓄电池的可承受电流曲线不断右移,同时其陡度不断增大,即值增大,从而大大提高充电速度,缩短充电时间。1.4 充电方法设计基于上述理论,并考虑到铅酸蓄电
27、池自身的一些特性,本文介绍的快速充电装置所采用的充电方法将整个充电过程分为了预充电、脉冲快速充电、补足充电、浮充电4个阶段,如图1-4所示。根据蓄电池充电前的剩余电量,进入不同的充电阶段。图1-4 分级电流脉冲快速充电1.4.1 预充电对长期不用的电池、新电池或在充电初期已处于深度放电状态的蓄电池充电时,一开场就采用快速充电会影响电池的寿命。为了防止这一问题要先对蓄电池实行稳定小电流充电,使电池电压上升,当电池电压上升到能承受大电流充电的阈值时再进展大电流快速充电。1.4.2 脉冲快速充电在快速充电过程中,采用分级定电流脉冲快速充电法,将充电电流分成三级,如图1-5所示。开场充电时采用大电流,
28、随着电池容量的增加,电压逐渐升高,电流等级开场降低,使充电电流的脉冲幅度和宽度随蓄电池端电压的升高而分级减小。采用这种方法可以消除充电接近充满时易出现的振荡现象及过充电问题。图1-5 分级电流脉冲快速充电法在脉冲快速充电过程中,电池电压上升较快,当电压上升至补足充电电压阈值时,转入补足充电阶段。1.4.3 补足充电快速充电终止后,电池并不一定充足电,为了保证电池充入100的电量,对电池还要进展补足充电。此阶段充电采用恒压充电,可使电池容量快速恢复。此时充电电流逐渐减小,当电流下降至*一阈值时,转入浮充阶段。1.4.4 浮充电此阶段主要用来补充蓄电池自放电所消耗的能量,只要电池接在充电器上并且充
29、电器接通电源,充电器就会给电池不断补充电荷,这样可使电池总处于充足电状态。此时也标志着充电过程已完毕。第二章 设计方案论证2.1 论证方案基于铅蓄电池的充电理论,充电器主电路采用半桥变换器高频开关稳压电源。而控制电路通过单片机控制。电网点先经过各种保护环节,在通过EMI滤波器除去共模信号。桥式整流后,通过两电容分压,分压后与两开关管V1、V2相联。组成半桥式功率变换器,将正弦交流电压变换成约高于充电电压的脉冲电压。在经过半桥滤波和LC滤波电路使电压到达一较稳定值。控制电路由单片机AT89S51组成,电源由电网交流电经过变压器变压、全桥整流、稳压管稳压后提供。单片机通过检测温度传感器的电压信号,
30、以软件的方式控制输出脉冲,从而控制开关管的通断。另外,通过检测充电电压和电流值,控制单片机输出脉冲宽度,以进入不同的充电阶段。2.2控制方式根据铅蓄电池脉冲魁岸素充电理论,可利用单片机的输出脉冲控制半桥式变换器的两个开关管V1、V2的通断。单片机通过各种检测电路在充电过程中对铅蓄电池进展检测并做出相应的控制处理。铅蓄电池的充电温度可以通过温度传感器测量,将测出的电压量送至单片机的输入口,充电电压有两个分压电阻检测。单片机通过检测的蓄电池的充电温度、充电电流、充电电压等,再经软件处理计算后控制主电路处于不同的充电状态:预充电、脉冲快速充电、补足充电和浮充电。总体控制方案如2-1图所示。图2-1
31、单片机总体控制方案通过对电压、温度的检测控制脉冲调制控制器SG2535的输出脉冲宽度,以实现不同阶段的充电、暂停和终止充电。本方案由脉冲调制控制器SG2535输出的脉冲控制开关管V1、V2的栅极,以到达控制充电状态的目的。第三章 硬件电路设计3.1 充电器主电路设计整流电路设计由于单相半波整流只利用了电源电压的半个周期,同时整流电压的脉动较大。为了抑制这些缺点,这里采用全波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由4个整流二极管接成电桥的形式构成,如图3-1所示。图3-1 桥式整流电路由电路图可知,无论电压U2是在正半周还是负半周,负载上都有一样方式的电流流过。因此,在负载得到的是单相脉动电
32、压和电流。忽略二极管导通时的正向压降,则单相桥式整流电路的波形图如下。图3-2 桥式整流电路的输出波形单相半波整流电压的平均值为:二极管截止时承受的最高反向电压为U的最大值,即UDRM =U2M =1.414U=1.414220V=308V因此,所选用的整流二极管的最高工作电压为1000V。电容滤波电路是在整流电路的直流输出侧与负载并联电容器,利用电容的端电压在电路状态改变时不能突变的原理,使输出电压趋于平滑。电容滤波电路如下所示。图3-3 电容滤波电路本电路的输出电压在负载变化时波动大,说明它的带负载能力差,只适合于负载较轻且变化不大的场合。电路简单,输出电压高,只是输出电压不稳定。电容滤波
33、是的输出电压平均值为:全波:U3 = (1.21.4)U1 = (1.21.4)220V = 264V (取1.2)3.1.2半桥逆变电路半桥逆变电路由两个导电臂构成,每个导电臂由一个全控器件和一个反并联二极管组成。电路图如下所示。直流侧接有两个相互串联切足够大的电容器C1和C2,满足C1=C2。图3-4 半桥逆变器电路在一个周期,开关管V1、V2的基极信号各有半周正偏、半周反偏,且互补。设在t2时刻以前V1导通,V2截止,则U4=1/2U3。t2时刻V1截止,同时给V2发出导通信号,由于感性负载中的电流i不能立即改变方向,于是D2导通续流。U4=1/2U3。t3时刻i0降至零,D2截止,V2
34、导通,i0开场反向增大。此时4时刻V2截止,同时给V1发仍然有U4=1/2U3。t出导通信号,由于感性负载中的电流i0不能立即改变方向,于是D1先导通续流。此时仍然有U4=1/2U3。t5时刻i0降至零, V1导通。U4=1/2U3。由上分析可知,输出电压U4周期为TS矩形波,其幅值为1/2U3。当V1或V2导通时,负载电流和电压同方向,直流侧向负载提供能量。而当D1或D2导通时,负载电流和电压反方向,负载中电感的能量向直流侧反响,即负载将起吸收的无功能量反响回直流侧,反响的能量暂时存储在直流侧的电容中。该电容起缓冲这种无功能量的作用。半桥逆变电路输出电压波形如以下图:图3-5 半桥逆变电路输
35、出电压波形3.1.3 开关变压器的设计计算开关变压器的磁化特性工作在第一、第三象限,它的磁通变化可以从BM到BM,属于对称式工作变压器。主变压器施加电压只有一半输入电压值1/2U4(132V)。开关管的反向耐压比较低。在两功率管交替开关作用下,变换器原边可产生幅值280V的方波电压。经变压器整流滤波输出,实现功率转变。1估算采用EE55铁氧体磁芯的功率容量EE55的中心柱截面积为Ae=3.515cm2,窗口面积为AQ=3.9cm2,它的功率容量乘积为A p=AeAQ=3.5153.9=13.76。当开关频率选50KHz时:A p= AeAQ=(PT106)/(2f BMKMKG)(600106
36、) /(20.850103150020.51)= 513.76可见,采用EE55磁芯时,其功率容量足够大原边绕组匝数:NP=(VIN-P/2)108/(4fBmAe) =(280/2) 108/45010315003.515 =13.33 故NP取整数14匝。2充电器的容量计算当充电器为36V,12A时蓄电池的充电最大容量为: 36V12A432W故变压器铁芯的容量计算可按照500W容量计算。2原边与副边绕组匝数比的计算开关变压器的原边与副边绕组的匝数比为: 其中:VIN MIN指电网最低输入直流电压值,VIN MIN220V VOP指整流滤波输出电压的脉冲幅度。VOP要考虑三个因素之和,即:
37、V0=40V+40 10%=44V,二极管压降:VD=1.2V, 滤波电感直流压降为VL=0.2V。设整流器输出占空比为0.9,则有: VOP=(44+1.2+0.2)/0.9=50V Ns=Np/3=14/3=4.6 (取5匝)经过实验证明,当开关变压器原边绕组为20匝,副边绕组匝数为8匝时,半桥变压器的开关脉冲电压波形有所改善。3.1.4 变频整流电路变频整流电路由两个整流二极管和一个LC滤波电路组成,使半桥逆变器输出的脉冲电压成为一个比较稳定的直流电压111。整流前后电压波形如以下图所示。图3-6 整流前后的波形3.2 控制电路的设计3.2.1 传感检测电路1 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所使用
38、的传感器非常多,热敏电阻是其中一种用半导体材料制成的敏感元件,起主要特点是灵敏度高、体积小、功耗低而且价格低廉。用热敏电阻构成的温度检测电路较为简单,使用电阻分压电路,将温度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转为电压信号,可以直接传送给单片机处理。下表为负温度系数的热敏电阻的分度表。表3-1 热敏电阻分度表温度/电阻/k温度/电阻/k温度/电阻/k3016.124010.65507.183115.454110.23516.913214.81429.88526.653314.20439.44536.413413.61449.07546.173513.06458.72555.943612.53468.38565.
39、723712.03478.06575.523811.54487.76585.323911.09497.47595.13温度检测电路如下所示。它是有温度传感器和单稳态触发器两局部组成,单稳态触发器有NE555时基集成电路构成。热敏电阻RT用作温度传感器。当蓄电池温度较低时,热敏电阻RT表现电阻值较大,调节电位器R p可以使时基集成块触发端2脚的电平低于1/3电源电压指集成块IC的供电电压VDD,单稳态电路触发翻转进入稳态,电路置位,输出端3脚输出高电平,使三极管触发导通向单片机输入低电平。相反,当蓄电池温度较高时,则向单片机输入高电平。本电路可以通过调节可调电阻器R p的阻值,使电路在温度为45
40、的时候发生动作,实现温度检测的目的。图3-7 温度检测电路2 电压检测电路蓄电池的充电电压由一分压电阻检测得,经过单片机的计算,可判断出充电电压值,电阻分压电路如以下图所示。图3-8 电压检测电路由电路图可知,电阻R1、R2分压出来的电压模拟量值为: 为了便于关系式的计算,可以取R1=90k,R2=10k。则根据上面的关系式可以知道分压电压值为:故,分压前后电压的相互关系可由以下函数关系式曲线表示出来:图3-9 函数关系3电压检测A/D转换电路设计这里选用TI公司生产的TLC1549串行A/D转换器芯片,它是一种开关电容构造的逐次比较型10位A/D转换器。片自动产生转换时钟脉冲,转换时间21s
41、;最大总不可调转换误差为1LSB;单电源供电(+5V),最大工作电流仅为2.5mA;转换结果以串行方式输出;工作温度为55+125。电压检测A/D转换电路如以下图所示。3-10 电压检测A/D转换电路3.2.2 单片机电路单片机电路设计如以下图所示,由于89C51单片机的P0口作为输入口时要接上上拉电阻,所以我选用P1口作为输入输出口。温度传感器所检测的电压信号通过单片机的P3.2口输入,电压信号由P3.1口输入。输出口由单片机的P1.1P1.5提供。具体分布情况见下表。表3-2地址分配 地址 P3.2 P1.1 P1.2 P1.5 P1.3 P1.4 P3.1 用途 温度检测 充电指示 充满指示 电源指示 Q1输出 Q2输出 电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流动酒席出售合同范本
- 乡下洋房售卖合同范本
- 简单租场地合同范本
- 拆活动板房合同范本
- 共同买店面合同范本
- 玉米批发合同范本
- 畜禽疫苗销售合同范本
- 建筑木工包工合同范本
- 小切口历史-中国古代历代货币考点汇编
- 老人赠送地基合同范本
- 2023年长江产业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招聘考试真题
- 古诗词赏析教学课件
- 手术室的护理常规
- 机械CAD、CAM-形考任务二-国开-参考资料
- 《快乐生活快乐工作》课件
- 施工现场机械设备管理规定
- 重大火灾隐患判定方法知识培训
- 市政道路施工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
- 山东《电动自行车集中充电设施建设规范》
- 广东省佛山市S6高质量发展联盟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4月期中考试数学
- 杭州本级公共租赁住房资格续审申请表Ⅴ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