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1篇)范文精选_第1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1篇)范文精选_第2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1篇)范文精选_第3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1篇)范文精选_第4页
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1篇)范文精选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小学数学听课记录(21篇)范文温馨提示:本文是笔者精心整理编制而成,有很强的的实用性和参考性,下载完成后可以直接编辑,并根据自己的需求进行修改套用。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第一篇:小学数学能被3整除的数听课记录一、提出猜想, 引入新知师(复习能被2、5整除的数的特征后):请同学们猜一猜, 能被3整除的数会什么特征呢?生:个位是3、6、9的数。生:个位是09的数都可能被3整除, 如30、21、12生:个位是09的数都不必须能被3整除, 如11、13、14(沉默片刻后, 学生纷纷表示反对, 并举出例子进行反驳)师:那么, 能被3整除的数到底什么特征呢?(出现了片刻的冷场)你们想透过自我的操作来发现这个特

2、征吗?生:想!(跃跃欲试)二、实验操作, 初识新知各小组用自我组里的小棒摆数摆数, 并完成教师发给你们的表格。三、汇报交流, 理解新知师:透过操作, 你们发现了什么?生5:教师, 我发现303、120、450、300、960等数能被3整除。生6:教师, 我发现用3根小棒怎样摆都能摆出3的倍数。师:是吗, 只能用3根小棒吗?(很多学生举手回答:6根、9根、12根)生7: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只要是3的倍数, 摆出的数就必须能被3整除。师:你们的发现很价值!再观察一下, 你们必须会新的发现。(学生讨论一阵后开始举手)生8:我发现小棒的根数就是它所摆数的各位上的数字之和。生9:只要各位上的数字之和能被3整

3、除, 这个数就能被3整除。师:同学们真棒!自我发现了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 同桌间互相再说一说。四、巩固练习, 运用新知(略)五、回顾梳理, 内化新知(略)本节课中, 以学生的学习过程与学习情感体验为出发点, 引导学生透过动手操作、主动探究的方式亲身经历知识的发展过程。没一味地套用教材, 而是为学生创造了实验操作的活动机会, 让学生在实践操作中经历了猜想失败疑问求知解决等一系列过程, 逐步地感悟到一个数能否被3整除与所用小棒的根数关。当学生透过操作对新知所感悟后, 就必然产生说的愿望。于是, 安排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 让学生根据自我的感悟各抒己见, 大胆争议甚至激烈辩论。交流的问题并非

4、为了完成教师交给的任务, 而是来自于学生自身的需求, 是他们在感悟后急于表达而自然产生的想法。在学生交流的过程中, 教师不断创造机会让学生自我去讨论、去体验、去感受, 相互纠正和补充自我的片面认识, 最终使新知(能被3整除的数的特征)一步一步浮出水面。在自主探索、亲身实践、观察思考、合作交流的氛围中, 学生感悟和获取的不仅仅是数学知识, 他们还不断体验数学的魅力, 感受成功的喜悦, 从而进一步认识自我、建立自信, 逐步构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为他们未来的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第二篇: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 初步感知谈话:看教师手中拿的是什么?(三角板), 你能找出它多少个角吗?

5、二、组织活动, 探究新知1认识角投影显示:投影课本里的图片谈话:找一找, 图片上哪些像角?(学生回答)追问:角在我们的生活中无处不在, 一个角几个顶点?几条边?能从我们身边的一些物体的面上找到角吗?找到后指出它们的顶点和边。2折一个角谈话:我们已经认识了角, 能用自我灵巧的小手折一个角吗?看谁折得快折得好。(用准备好的白纸折角)3角的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样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样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 构成了大小不一样的角, 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观察教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

6、形), 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明白角的大小和什么关吗?三、固应用, 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 想考考小朋友, 敢理解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 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 图中各几个角, 说给同桌听。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 最终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 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教师对大家很满意, 决定带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什么变化

7、四、总结全课, 布置作业谈话:经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今日学到的本领, 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角。点评:充分利用学具, 调动学生已的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 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经过看、找, 体会角在面上, 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 在实践中探索不一样的折角方法, 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创造条件, 供给很多的感性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 获得感性知识, 构成对角的正确表象, 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成为学习的主人。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练习更加生动趣味,

8、 激发学生的兴趣。总评: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 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 理解数学知识, 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经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 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促进数学思考。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在操作中理解知识, 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 大胆放手, 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我动手,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 帮忙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 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也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本事、

9、操作本事、表达本事及分析、概括本事。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第三篇:一、教学构思长方体和正方体是学生十_大智慧。上课之前, 讲个小故事。曹冲称象的故事明白吗?本来是想明白大象的重量, 结果去称石头的重量, 这是为什么呀?干嘛不直接称大象啊?大象的重量在当时的条件下很难称得出来, 所以曹冲经过称同样重量的石头, 就能够称出大象的重量了。评:用小故事的形式, 课前渗透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 为后面学生的探究供给了思维基础。如果说圆的面积一课, 探索圆的面积相关知识是课堂的一条明线, 那么体验、反思、改善转化这一思想方法便是一条贯穿整课的暗线。教学过程:一、揭示课题, 认识圆面积。1、出示圆形纸片, 这是什

10、么?今日我们来学习圆的面积。板书课题。2、请大家想一想, 什么是圆的面积?请生上台指出来。揭示:圆所占平面的大小就是圆的面积。评:开门见山, 直奔主题, 简洁清晰。二、经历圆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一)起1、启发思考:怎样求圆的面积, 在大脑中检索一下, 咱以前要研究一种什么新的东西, 都用的是哪些方法?(把它变成已经学过的图形, 学生以三角形转化为平行四边形为例说明)2、那么圆形能不能转变成其它图形?小组合作商量商量, 试试看。小组合作(估计每一小组发到的学具:8开铅画纸一张、蓝色圆形纸片若干、剪刀一把、双面胶一个、直尺等)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方法:(1)组1: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这样,

11、 其中一个扇形的面积乘以4, 就能够求出圆的面积。师:什么问题?生1:扇形面积不会算。生2:看成三角形。师:行不行?为什么?可是还是比较接近的, 对不对?评:这种方法在以往圆的面积的教学设计中很少出现, 后面的环节中经过学生的探索, 也能推导出圆面积的计算公式, 并且比较容易理解。我们为什么没注意到这种方法?据麻教师课后讲, 设计这节课之前, 曾做过前测, 发现学生在应对解决圆的面积这个问题时, 脑子里不是一片空白的, 些孩子自然而然地就会把圆片进行对折(这是儿童生活经验作用下的原发思维), 发现和三角形类似。所以, 麻教师对这种方法了一些预设。看来, 要想克服我们教学设计中的一些盲点, 一方

12、面要提升自我的数学素养, 另一方面也要走近学生, 尊重学生的一些原发的思维。(2)组2:我们把圆平均分成4个扇形, 再剪下来, 拼成一个类似于平行四边形的图形。师:怎样样?为什么说是类似于平行四边形?还是点接近的噢!评:没注意到教师否引导学生关注面积是否发生变化。转化的前提条件是问题的本质没发生变化。如果没提到, 那么为什么不在那里点出。4、回顾小结:两种方法, 一种折一折, 折成三角形的方法;一种是剪一剪拼一拼, 把图形变成平行四边形的方法。什么共同特点啊?(都是把圆形变成了其它的图形。)(二)承1、这两种方法变化后的图形尽管目前还不能直接看作学过的图形, 可是还是很价值的。我们继续研究下去

13、看看。2、小组合作选择上头的其中一种方法继续研究下去。3、小组代表上台展示研究成果:(1)组1:我们用第一种方法继续折, 折成16份, 每份就更像三角形啦。师:为什么要折成16份?组1:折得的份数越多, 就越像三角形了。师:那么怎样样折会更像三角形呢?生:再折下去师:好折吗?那教师就用电脑帮大家折吧。课件演示16等分、32等分, 并不断问:分像三角形吗?能更像吗?再分从视觉上看, 就更像三角形了。把眼睛闭上, 想像分的份数128份、256份, 就能想像到吗?师又重复演示从四等分到32等分的过程。引导观察:这个三角形的底是这条圆弧。高是圆的半径。这个三角形的面积会求吗?(底*高2)那么这个圆的面

14、积能求吗?评:操作、演示、追问、想像、贯通, 层次分明。可是, 为什么会越来越像三角形?看着32等分的扇形, 学生能理解为什么最终能够把得到的这个扇形看作三角形吗?要明白这时候的圆弧弧度还是比较明显的。我想, 第一要引导学生注意随着等分的份数增加, 得到的扇形的圆弧, 逐渐在变直, 所谓化曲为直;第二要点出, 当等分的份数无限地多下去, 那么最终得到的扇形也就无限地接近三角形。(2)组2:我们用第二种方法, 把圆片平均分成八份, 剪下来拼在一齐就像平行四边形了。另一组展示平均分成16分, 更象了。师将学生作品一齐展示在黑板上。问:如果要比它还接近平行四边形, 怎样办?师课件演示32等分, 拼成

15、平行四边形。64份、128份。分的份数越多, 拼成的图形就越来越像。按这样等分下去, 会变成长方形。评:不知是听课时没注意, 还是麻教师没点出。按这样等分下去, 最终还是平行四边形, 只可是, 如果把其中的一份再等分成两份, 放在两头, 整个拼成的图形才会变成长方形。其次, 为什么必须要变成长方形呢?平行四边形不也挺好的吗?高与圆半径的对应也不会太难嘛。4、回顾小结。(三)合1、我们已经把圆转化成了已经学过的图形, 数学不仅仅只停留在操作上, 你们能不能在刚才的基础上, 推导出圆的面积计算公式吗?师供给给学生辅助用纸(纸上印圆一个、转化后图形各一个), 生尝试推导公式。2、反馈:生1:讲述利用

16、转化成长方形的方法, 推导圆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师在其讲完后问:(1)长和圆的什么关系(2)宽呢?(3)面积怎样计算?听明白了吗?再指生讲, 原生配合在屏幕上指。师:把圆转换成长方形, 面积是相等的。这样求长方形的面积, 也就求出了圆的面积。师再讲解圆的面积推导过程, 板书过程, 告诉学生面积的表示方法:S。生2:讲述折成三角形的方法, 提出公式:(C32r2)32。师:除以32是什么意思?生2:如果等分成32份, 那么得到的三角形的底就是圆周长的32分之一。所以用周长除以32。师:为什么除以2?生2:求的是三角形的面积。师:乘32又是怎样回事?生2:整个圆32份。师表扬鼓励之后, 问:式子点烦

17、, 能不能改善一下呢?生4:C=2r, 乘2除2抵消。师:也得到r2。那么如果是等分64份呢?128份呢?生:也是会抵消掉, 结果也是r2。3、看来, 不管是哪种方法, 不管是几等分, 圆的面积计算方法都是r2。三、巩固练习1、那么求一个圆的面积得明白什么条件?告知学生黑板上的圆片半径是10厘米, 让学生自我动手去计算。反馈校对。2、如果明白圆的直径或周长, 我们怎样计算面积呢?时间关系, 留到下节课去讨论。评:人说这节课练习量是不够的。但为什么要拘泥于练习呢?学生经过本节课在思维上的练习不是的吗?四、课堂总结1、这节课你什么收获?2、总结思想方法, 呼应课前谈话。心得:1、正如专家点评时所说

18、, 听麻教师的课, 一种震撼的感觉。之所以震撼, 是麻教师的课是我们一向想要追求的一种梦想的数学课堂。这堂课新课堂所应具备的所元素:教师组织者、引领者, 不越位代替学生的思考, 大气洒脱;学生拥充分的思维空间, 自主探究、参与, 数学之美、思维之美, 体验得淋漓尽致。异常深刻的是麻教师的教学设计, 引导学生步骤地探究, 经过讨论怎样变变得更接近怎样算的过程, 经历提出设想尝试反思再深入实践沟通建构, 对培养学生的探究思想十_大片, 也不做拔苗助长。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第六篇:小学数学圆柱的体积听课记录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第七篇:经过一天的团体听课观摩, 让我见识到了多种多样的教学模式, 来自全国各

19、地的名师, 以他们各自的团队特色, 给我们上演一场教育教学的视觉盛宴。在这7节观摩课中, 既全国知名教师团队的特征, 又区域教学的特点, 对我们来说, 他们的课堂教学代表着当前课改, 很大的学习意义。其中, 来自北京的薛铮教师教授了积的变化规律这一课。薛教师代表的是吴正宪教师团队, 这堂课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在薛教师的引导下, 使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列出算式, 从而发现问题:因数和积, 谁变了是怎样变的然后引导学生交流、讨论, 从而发现规律, 总结规律。这样的课堂, 让学生由具体的问题发现规律, 突出了教学的实效性。来自江苏的吴冬冬教师教授了长方体、正方体的认识这一课。吴教师对教材的理解程

20、度以及极具特色的教学设计给我留下了印象。对于长方体顶点、面、棱的认识, 以往的教授方式往往经过让学生摸一摸、看一看、数一数来得出, 而这节课, 吴教师经过多媒体的图形、立体的动画, 学生的实际操作, 最终得出结论。真正体现知识来源于生活。浙江的学俞教师教授的用字母表示数一课, 给我印象最深, 这整整一堂课中并没使用任何课件, 而是在课堂中就地取材, 在纸包里装粉笔, 用在课堂上的学生和教师的岁数、会场的人数, 甚至用自我秃顶的头发来引导学生对确定和不确定的认识, 学生们在俞教师诙谐幽默的教学中不间断的发现、思考, 时时会在场教师的阵阵笑声和掌声, 经典的反复问话小朋友你今年几岁啊、一共a人,

21、小朋友30人, 那么大人多少人啊, 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 虽然没使用多媒体, 但精彩程度却不亚于年轻的教师课件的课堂, 让我受益匪浅。经过这次小学数学教学年会所收获的教学经验, 反思我们平时的课堂教学, 我们欠缺的还很多, 我们离那些名师的教学还必须的距离。我们的教学素养待进一步提高, 教学本事还需进一步的加强。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第八篇:角的分类1、复习直接导入, 引出新课。让学生说学过的锐角、直角、钝角特点, 为学习新知打下良好的基础, 促进知识的迁移。2、探究新知教学环节环环相扣, 教学活动扎实效。经过引导学生实际操作, 采用量一量、折一折、拼一拼、练一练等活动, 得出平角、周角的度数,

22、在具体操作中归纳出平角、周角、直角之间的关系。在培养学生操作、思考本事的同时注重培养学生归纳、总结本事, 发展学生多种思维本事。3、学具简单、实用、可操作性强。4、教学紧扣教材, 精讲多练, 练习题设置由浅入深, 学生训练素, 教学目标完成好。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第九篇:20XX年4月2日我幸听了城关小学王丽英教师的关于问题的解决的教学, 收获颇丰。王丽英教师不仅仅关注知识和结论, 更关注过程、方法与情感。努力地经过数学学习使孩子抓住数学的本质, 品味数学的真谛, 体验数学学习的欢乐, 并带着无限的乐趣投身到更广博的数学海洋中。在数学问题与生活问题的比较与联系中, 引导学生感悟数学中的生活、生活

23、中的数学, 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数学、热爱数学创造时空, 让数学成为学生思维发展的重要动力源泉。作为一名小学六年级数学教师, 我觉得值得学习的地方还是很多的。首先, 数学教学要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 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的知识出发, 创设生动趣味的情境, 引导学生开展观察、操作、猜想、推理、交流等活动, 使学生经过数学活动, 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和技能, 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去观察事物, 思考问题, 激发对数学的兴趣, 以及学好数学的愿望。其次, 我们应清楚问题是数学的心脏, 问题是学生学习的载体, 没问题也就无从研究。在问题的解决教学中, 教师从学生生活和社会生活中选择学生感兴趣的问题, 创设情境,

24、 启迪学生的思维, 能够让学生体会到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乐趣, 激发他们对解决问题的兴趣和欲望其三、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几点:1.注重学生收集信息从解决问题的步骤来看, 收集信息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在低年级多是以图画、表格、对话等方式呈现问题, 随着年级的升高, 逐渐增加纯文字问题的量。在实际教学中, 对于中低年级学生而言, 最效的途径是指导学生学会看图, 从图中收集必要的信息。2.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提出问题的本事比解决问题更重要。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要求是不一样的, 但两者一个共同的关键, 那就是要能组合问题中供给的相关信息。仅认识到信息之间的联系, 才能提出一个合理的数学问题。但在实际教学中, 教

25、师缺乏这样的意识, 时是教师这样的意识并给学生供给了机会, 但学生却不提不出来, 要么提出的问题都一样。所以, 为学生营造大胆提出问题的氛围, 引导学生学会提出问题, 显得十_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 培养了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初步构成了对组合图形意义的理解。2、采用自主探究、合作交流、比较反思等方法, 让学生经历组合图形面积计算的探究过程, 经过教师点拨, 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本事, 学生的学习过程进取主动。3、课中加强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教学。在解决问题时, 引导学生先估算、再独立思考计算、最终交流解题方法。学生对于一道题想出了多种解题方法, 教师没直接告诉学生用哪种方法好, 而是

26、鼓励学生经过观察、比较, 寻找最简洁的求组合图形面积的方法。培养了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的本事。4、教学中, 加强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 教师放手, 给学生充分探究的机会, 精讲多练, 学以致用, 学生解决问题本事培养很到位。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第十_大的学生异常多, 在教学中, 我细心观察了学习吃力、成绩始终不能较大提高的学生, 我发现他们没真正意识到学习是一个努力、尝试、多次失败的过程。基于此, 在教学中我试着运用了失败教育法, 效的克服了这一问题。学生的意志、毅力也得到了的培养、提高。只要在教学中注重对学生心理训练, 养成健康心理不怕麻烦、不怕失败、敢于挑战, 定能使学生学所成。主要采取了下列

27、措施:(1)在班中实行帮教活动, 每一个学困生都找到一个学习优秀的好朋友来每一天对所学的知识进行辅导和考试, 教师定期进行抽查。(2)我作为数学教师每一天的工作计划中就关于学困生的辅导工作。(3)学困生自我制定出具体的学习目标, 以不断促使自我努力。可是, 教学中, 我明显存在许多不足。比如, 课堂气氛不活跃, 合作流于形式等。在今后教学中, 我必须要真正让学生在主体进取参与、操作、交流、动脑、动口的探究性学习中建立概念、理解概念和应用概念。实践证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让课堂焕发师生生命的活力, 让课堂更精彩。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第十_大限度地发挥了学生体验、探究、思

28、考的作用, 能对乘法口诀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整个课堂活泼生动、气氛活跃, 教师成为学生学习的指导者、合作者和参与者。3、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利用激励性语言、运用智慧星奖励等形式, 始终使学生处于进取思考的氛围中。另外, 从杜教师一句停笔眼不离书, 检查计算结果话中, 从细微处渗透学习方法、学习习惯教育, 这也正是我们教师每节课应追求的教育主题。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第十_大小比较(1)提问:能使你折的角变得再大一些吗?你是怎样办的?能把它变得小一些吗?又是怎样做到的?(2)钟面上的时针和分针转动时, 构成了大小不一样的角, 同学们能比较出哪个角大些吗?用什么方法比较?(3)谈话:

29、观察教师手上的这两个三角形(两个纸做的一大一小的三角形), 哪个三角形大些呢?还是一样大呢?你明白角的大小和什么关吗?三、固应用, 拓展延伸1课本练习第1题。谈话:机灵的小猴找来了一些图形, 想考考小朋友, 敢理解它的挑战吗?投影展示图形:哪些是角, 哪些不是角?是角的你能指出它的顶点和边吗?指名回答。2课本练习第2题。谈话:好学的小猫觉得小朋友学得不错, 于是来请教我们了。投影展示, 图中各几个角, 说给同桌听。3课本练习第3、第5题。谈话:聪明的小兔看到大家的本领这么棒, 最终忍不住也要来考考我们, 投影展示题目。同桌讨论后在班内交流。4课本练习第4题。谈话:山羊教师对大家很满意, 决定带

30、小朋友玩一玩。动手拉、合剪刀。说说你看到的角什么变化四、总结全课, 布置作业谈话:透过这节课的学习, 你什么收获?回家给爸爸妈妈展示一下你这天学到的本领, 找找你们家哪些物体上角。点评:充分利用学具, 调动学生已的生活经验, 激发学生探求新知的强烈欲望, 使学生获得对角的感性认识。透过看、找, 体会角在面上, 初步建立对角的概念。让学生用喜欢的方法折一个角, 在实践中探索不一样的折角方法, 给学生留出充分的思考及表现自我的时间和空间。充分利用创造条件, 带给超多的感性材料, 引导学生进行观察制作等活动, 获得感性知识, 构成对角的正确表象, 掌握角的本质特征, 从而亲身感受学习的乐趣, 成为学

31、习的主人。借助现代化教学手段, 使练习更加生动搞笑, 激发学生的兴趣。总评:1引导学生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发现教学问题, 激活生活经验。让学生充分体验数学知识, 理解数学知识, 并将数学知识应用于实践活动。透过在生活中常见的物体身上找角, 使学生觉得数学与生活密切联系, 增进了学生对数学价值和作用的认识, 激发了学生学习数学的热情。2引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 促进数学思考。注重引导学生动手实践, 在操作中理解知识, 发展思维。一改教师主宰课堂的局面, 大胆放手, 变过去的单纯看教师演示为学生自我动手, 调动学生的主动性。本节课设计找、说、做的环节, 帮忙学生在数学活动中认识角、感悟角的大小,

32、使得学习兴趣较为浓厚, 也效地培养了学生的观察潜力、操作潜力、表达潜力及分析、概括潜力。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第十_大家讲个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孙悟空西天取经回来后, 就迫不及待的来到花果山看它的孩儿们, 它给孩儿们带来礼物桃子, 分桃子时, 它想和孩儿们玩一玩, 孙悟空说:把8个桃平均分给2只猴子吧!下头的孩儿们连连摇头:太少了!太少了!孙悟空就说:那好吧, 把80个桃子平均分给20只猴子, 怎样样?。小猴们得寸进尺, 挠挠头皮, 试探地说:大王, 再多给点行不行啊?孙悟空一拍胸脯, 显示出慷慨大度的样貌:那就把800个桃子平均分给200只猴子, 你们总该满意了吧?小猴子们笑了, 孙悟空也笑了。

33、师: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 为什么?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 但每只小猴子每次分到桃子的个数没变。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 每只小猴子还是分的4个桃子。2、探索规律师:你能列出算式吗?师随机板书:82=48020=4800200=4师: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3个算式,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在小组里说一说。学生开始小组活动。生1:依次扩大10倍, 商还是4;师:你是怎样观察的?(接下来的汇报中不少学生汇报并没按照我备课的思路去回答, 整个安排全部打乱, 耽误了许多时间, 在汇报中的学生还发生了错误。)反思按照我的备课思路, 自认为这一环

34、节的教学就应很顺畅, 学生就应能够顺利完成此环节教学的, 怎样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会这样呢?在反思与本组教师的评课过程中我逐步认识到:自我的安排看似合理, 其实没认真思考到学生已的经验水平, 没站在学生的立场思考, 没做到与学生生活世界的沟通。由于自我提出的问题过大, 导致在此处的教学浪费了很多的时间。在课堂上我虽然蹲下来扶学生, 学生还是够不着。看来我的认识与学生在某些方面的差距是很大的。改善策略不要着急让学生解决这一问题, 给他们一根拐杖, 要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 抛出的问题适当并及时地引导、点拨。因为这是一堂走出校外的观摩课, 所以我根据本组教师的意见, 结合自我的反思, 在经过

35、用心和独立的思考后, 我对第一次的行动计划再次进行了改善, 进行了第二次教学。第二次行动(教学)在讲了孙悟空分桃子的故事后, 提问:师:同学们谁的笑是聪明的一笑, 为什么?生1: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桃子的总数与猴子的总只数变了, 但每只小猴子每次分到桃子的个数没变。生2:猴王的笑是聪明的一笑。因为猴王把小猴子给骗了, 每只小猴子还是分的4个桃子。师:你是从哪儿看出的?引导学生列出算式:82=48020=4800200=4引导学生进行序地观察并探索出规律:二式和一式比较,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 商不变;三式和二式比比较, 被除数和除数都扩大了10倍, 商不变;三式和一式比较, 被除数和

36、除数都扩大了100倍, 从上往下看, 被除数和除数同时扩大相同的倍数, 商不变。询问学生:还什么发现?(从下往上看, 又什么规律呢?)此环节让学生在小组交流完成。整节课的反思接下来的教学, 我与孩子们之间相处得十_大胆猜想1我们已经认识了圆柱和圆锥的各部分的名称, 下头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 动手测量一下你们手中的圆柱和圆锥, 看看能发现什么?(按四人小组动手测量)教师巡视学生测量方法是否正确, 不对的给予指导。2量后交流发现, 得出结论:每个组的圆柱和圆锥都是等底等高的。3大胆猜想:估计一下, 这个圆锥的体积与这个圆柱的体积怎样的关系?可能是这个圆柱体积的几分之几?(给学生充分猜想的时间和机

37、会)(三)、实验操作, 推导圆锥体积计算公式1谈话:下头请大家利用你们手中的圆柱体和圆锥体来做实验, 验证一下你们的猜想对不对。(你们打算怎样做实验, 先在小组内商量好办法)2学生分组做实验, 师巡回指导。3交流汇报。(1)你们小组是怎样做实验的?(2)透过做实验, 你发现了什么规律?圆锥体积与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之间怎样的关系?师相机板书:圆锥的体积是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的4提问:是不是所的圆柱和圆锥都这样的关系?教师出示不等底等高的圆锥、圆柱, 让两学生上台操作实验。提问:透过这个实验, 你得出什么结论?(仅等底等高的圆锥才是圆柱体积的)5启发引导推导出圆锥体积公式并用字母表示。提问:那么

38、我们怎样计算圆锥的体积?板书:圆锥的体积等底等高的圆柱的体积底面积高用字母表示:(先让学生试着写一写, 然后师板书, 学生进行对照)6提问:要求圆锥体积需要明白哪些条件?公式中的底面积乘高, 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乘。7.练习(口答)(1)一个圆柱体积是27立方分米, 与它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2)一个圆锥体积是150立方厘米, 与它等底等高的圆柱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四)、运用公式, 拓展训练1教学试一试。学生独立计算, 指名报答案, 共同评议。2做练一练第1题。(1)指定2人板演, 其余学生做在练习本上。群众订正。3决定(1)圆锥体积是圆柱体积的13。(2)圆柱体积必须比圆锥体积大

39、。(3)圆锥的底面积是3平方厘米, 高是2厘米, 体积是2立方厘米。4做练一练第2题。提问:谁能说一说做第2题的思路?计算圆锥体积时要个性注意什么?5完成练习八第2题。(1)学生尝试做题。交流解答方法。(2)提问:这道题为什么用123能够直接得到答案?(3)做实验加深理解。6考考你一根圆柱形木料, 底面半径是6厘米, 高12厘米。要削成一个最大的圆锥形, 削去的木料体积是多少?7此刻你能回答本课开始时那个问题了吗?(五)、课堂总结提问:这节课你学会了哪些知识?圆锥的体积怎样计算?为什么?这节课你还什么收获与心得?小学数学听课记录 第二十_大家也就采用了三种不一样的分法。两个方面都不相同是一种分法, 把符号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得到的是已经学过的一组正数和一组负数, 把符号后面的数是否相同作为分组的依据, 得到了-4与+4、+3与-3这样成对的数, 那么它们又就应叫什么数呢?这就是见天我们这节课需要你学习的资料:相反数。为什么叫相反数而不叫别的数呢?一个正数, 一个负数, 表示的好处相反, 所以叫相反数。符号不一样、符号后面的数相同的两个数叫相反数。一个数前面添上不一样的符号后得到的两个数叫相反数。师:请你举例说明。如5前面添上+-得到的+5和-5是相反数。课本上说仅符号不一样的两个数叫做互为相反数仅符号不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