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造园史(意大利法国)南林园林史课件_第1页
外国造园史(意大利法国)南林园林史课件_第2页
外国造园史(意大利法国)南林园林史课件_第3页
外国造园史(意大利法国)南林园林史课件_第4页
外国造园史(意大利法国)南林园林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造 园 史外国造园史风景园林学院 杨向青第四章 意大利文艺复兴式造园第一节 背景概述第二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第三节 意大利式造园的特点第四节 意大利式造园对各国的影响第一节 背景概述罗马帝国的衰落,古代文化虽曾一度一落千丈,但在意大利,罗马文化的传统并没有完全消亡。佛罗伦萨堪称为文艺复兴运动的发祥地。以其为中心的托斯卡纳一带,新兴资产阶级的阵营不断发展壮大, 十五世纪,佛罗伦萨一跃而为学者、文人、美术家们的活动中心;美第奇家族(Medici)在十三世纪末期就出现在佛罗伦萨市,此后家道渐盛并进入了市政府机构,不久又以君主的姿态荣登统治地位:受到美第奇家族庇护的学者、艺术家中涌现出不少倡导

2、文艺复兴运动的人文主义者;这些人文主义者推崇古人尊重人性的风尚,渴望具有古代先贤那样的完美人格;主张把人类从神这一绝对权威的束缚中解救出来,使他们获得自由;人们发现了大自然的多姿多采和观察大自然的正确方法,即观赏大自然本身的美, 因而自然而然地开始向往田园情趣和别墅生活。第二节 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园林一、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的园林二、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期的园林三、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园林四、意大利式造园的特点一、意大利文艺复兴初期造园活动美第奇家族的造园活动的主要参与者是家族中的柯西莫.德.美第奇和他的孙子洛伦佐对艺术情有独钟,并聚集众多著名学者和艺术家一起探讨科学艺术问题;柯西莫和他的孙子还顺

3、应时代建造许多别墅, 为佛罗伦萨的园艺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美第奇家族的造园活动16世纪,美第奇家族是意大利最有权势的家族,他们不仅在城市拥有住宅,在托斯卡纳郊外有16个别墅。美第奇家族别墅的装饰画证明景观是家庭财富的基础。美第奇家族别墅的装饰画二、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期的园林文艺复兴中期:托斯卡纳、罗马附近及意大利南部、意大利北部三大区域,构成了各自独特的文化圈;造园文化也分别以它们为中心而繁荣起来。Rome意大利文艺复兴中期的园林(2)十六世纪后半叶,造园文化在托斯卡纳大放异彩,并进而影响到意大利北部的热那亚地区;接着,十七世纪,别墅建设在这三个区域齐头并进.值得注意的是, 十七世纪后半叶

4、到十八世纪,在湖滨地带也建造了许多别墅。罗马及意大利南部、意大利北部重要别墅有: 埃斯特别墅,兰特别墅;Villa dEste overlooking beautiful Lake埃斯特庄园埃斯特庄园(1)庄园位于罗马东四十里,是座消夏别墅,总面积4.5公顷,它将西北急剧倾斜斜坡推平后,筑造了六个露台,上下高差近50米,底层露台占地约90180米;16世纪埃斯特庄园鸟瞰埃斯特庄园(2)庄园因其丰富多采的喷泉著称于世,加上园中没有鲜艳的颜色,而由深浅不一的绿色植物做背景,结合精美的雕墅,造就了优美的水的乐章。水风琴埃斯特庄园(3)庄园中轴线明确,每条园路的焦点处均有重点处理;阿瑞托萨喷泉埃斯特庄

5、园(4)庄园中轴线明确,每条园路的焦点处均有重点处理;埃斯特庄园(5) 埃斯特庄园有诸多泉池:龙喷泉, 水风琴,百泉台,阿瑞托萨喷泉等。龙喷泉水风琴兰特庄园兰特庄园(1)位于罗马北96公里的小镇,早先是红衣主教猎舍的简易建筑物,后由兰特公爵所有; 庄园位于倾斜的山腰地带, 面积约1.85公顷,高差5米,由4个露台组成。地层露台花园兰特庄园(2)兰特庄园的特色:依地势形成不同形式的水景,构成全园的中轴线,加上结合多变的阶梯及坡道,既丰富多变,又有统一和谐的效果.第三台层,以溢流水盘送到半圆形水池中三、意大利文艺复兴后期的庭院十六, 十七世纪随着建筑的巴洛克风格的兴起,意大利的庭院建设亦猎奇求异:

6、出现了庭院洞府;新颖别致的水景设施;滥用造型树木构成迷园,人工修剪的植物.第三节 意大利式造园的特点一、庭园立面特征露台由倾斜部分和平坦部分组成,视坡度不同,露台宽窄,高低变化不尽相同;(城市附近别墅坡度小,露台层数少,乡村别墅正好相反)建筑常置于露台下方;二、庭园平面特征采取严格的规则对称格局. 对称轴以建筑的轴线为基准或垂直,或平行于建筑;除主轴线外还有数条副轴线(美第奇别墅除外:庭院轴线与建筑轴线相互独立,庭园中有三条轴线纵横交织)庭园细部通过轴线来对称地统一布置,以花坛、泉池、露台等等为面;园路(包括树篱和树行)、阶梯、瀑布等等为线;小水池,园亭、雕塑品等等为点的布局,都强化了这种对称

7、性;三、色彩特征意大利式庭园以常绿树木为主色调,其间又点缀了白色的各种石造的建筑物,构筑物及雕塑,而丛林部分与花坛部分的设计则充分展示明暗对比的巧妙处理;四、细部特征(1)园门园门: 庭园的围墙无论是墙壁还是树篱,都造得十分宏伟壮观,入目也相当宽敞,而且还安装了铁花门扇。门柱顶上装饰着各种形式的雕塑,装饰花坛,花瓶等,柱身上还布满了雕刻.细部特征(2)露台露台: 不一定都是铲平斜坡而成,有时是在平坦的地上将土堆成阶梯形状,用挡土墙围成。在上面或建造建筑物,或设置喷泉,池泉,或种植树林等等。当地形坡度相当大的情况下,露台就自然做成横向窄长的低矮的长条形。露台就成了先观下面的花坛后赏园外自然景色的

8、瞻望台;与花坛五彩缤纷的花木形成对照,露台上是浓荫蔽日的纳凉胜地.细部特征(3)喷泉喷泉:作为对水的一种技巧性处理,自古以来就盛行不衰.中世纪喷泉兼有实用和装饰两种功能文艺复兴时代喷泉就只为装饰目的而建造了。细部特征(4)阶梯阶梯: 各层露台用阶梯连接,有时也用坡道来取代阶梯;有直线形,半圆形,椭圆形,扇形等曲线形,材料大多用石材;细部特征(5)栏杆栏杆:栏杆的材料多用石料, 意大利庭园中的建筑物屋顶上和阳台上使用的栏杆,通常也在庭园的露台和阶梯的边缘上使用,有时还用它装饰在池泉的周围;同时, 有时栏杆既是从平台观望风景的画框,也是前景。细部特征(6)铺地铺地: 十六世纪的贝尔维德雷庭园的一部

9、分区域采用了铺地,这是有记载使用铺地的开始,这之前的意大利不太重视铺地:细部特征(7)雕塑与花瓶雕塑与花瓶:意大利雕刻种类丰富,雕塑是庭园重要的景物。雕塑造型取立、卧多种姿势;其表面饰有图案各异的浮雕,一般设置在栏杆,台阶、挡土墙上,使之更为漂亮;但有时也单独用来装饰庭园一角,盆中有的栽种植物;有的什么也不种,空盆供人欣赏细部特征(8)庭园植物庭园植物:早期庭园植物种类繁多,宛如植物园,后来庭园植物进行了选择,逐渐摆脱过去的植物学情趣, 有效利用植物个性美;落叶树种以法国梧桐,白杨为多,此外桔树,橄揽,柠檬等等果树或直接栽在地上,或盆栽作为装饰;意大利人不热衷于栽花植草,花卉种类远比树木的种类

10、少。第四节 意大利式造园对各国的影响人文主义运动从意大利北部蔓延到北方各国不久就形成了波及整个西欧的精神运动,这是意大利文艺复兴约一个世纪后的事:意大利式造园对法国的影响意大利式造园对法国的影响(1)1494年,法国文艺复兴运动始于查理八世的“那波利远征”之时,虽然军事上宣告败北,但在文化方面却硕果累累;十六至十七世纪,法国的造园家辈出,且留下了大量的著作和作品:意大利艺术家们,使当时的法国民众愈发倾慕意大利文化,后来的建筑师们频繁地前往意大利, 使得当时的法国文化有复古及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品的倾向;意大利式造园对法国的影响(2)但是法国人素以既富创新而又保守著称于世,那波利远征尽管时值 (意大

11、利文艺复兴初期的佛罗伦萨别墅建筑尚带着中世纪城堡式的外观,从十五世纪左右开始,就逐渐变成了开敞式的风格)那样一个时代,但法国本身的建筑样式却没有向开敞外观上发展,而仍是带雉蝶与濠沟的戒备森严的城堡式,因而,它的庭园在细部上虽然可以见道意大利风格的影响,但整体却还是围着厚墙,保持着规则的形状; 拆除围墙后庭园几乎与建筑毫不关连。第五章 法国勒.诺特式造园第一节 勒.诺特式造园的产生第二节 勒.诺特式造园及其特征第三节 勒.诺特式造园对各国的影响第一节 勒.诺特式造园的产生十七世纪的法国在政治及文化方面都达到了辉煌的巅峰, 成为全欧洲屈指可数的强国。勒.诺特式造园的产生意大利艺术家们,使当时的法国

12、民众愈发倾慕意大利文化, 建筑师们频繁地前往意大利, 使得当时的法国文化有复古及意大利文艺复兴作品的倾向,到十六世纪后期, 历时一个世纪的法国造园,从以下保留至今的庭院可以看到:法国造园 既接受了意大利造园的影响,又经历了不断发展的过程。勒.诺特式造园的产生十七世纪后半叶,勒.诺特尔的出现,标志着单纯模仿意大利造园样式时代的结束,独特的勒.诺特尔式造园样式时代开始。勒.诺特尔是路易十四时期的宫廷造园家,后世称他为“宫廷造园家之王” 。勒.诺特尔庭园样式不但是法国文艺复兴时代造园样式的精华,而且还取代了自始以来独占鳖头的意大利台地式.成为风靡整个欧洲造园界的一大样式,法国造园也因此获得了前所未有

13、的发展。第二节 勒.诺特式造园及其特征一、勒.诺特尔成名前就曾作过鲁尤城堡 , 盖尔龙城堡庭院;沃.勒 .维贡特庄园 使勒.诺特尔一举成名;但数凡尔塞宫苑的成就最高。二、勒.诺特式造园的特征凡尔塞宫苑凡尔塞宫苑(1)凡尔塞宫苑建造历时26年之久,其间边建边改,有些地方甚至反复多次,力求精益求精。占地面积巨大, 规划面积1600公顷,其中花园部分面积100公顷(若包括外围大林园的话,占地面积达6000多公顷, 伸向外围及城市的部分,则有14公里之长);有围墙长45公里,设有22个入口。油画:1668年的凡尔塞宫苑凡尔塞宫苑(2)宫殿座东朝西,建在人工堆起的台地上.它的中轴向东-西两边延伸,形成贯

14、穿并统领全局的主轴线.宫苑轴线长约3公里,东面三侧建筑围绕的前庭,正中有路易十四面向东方的骑马雕像.庭院东入口处有军队广场,从中放射出三条林荫大道穿越城市。园林在宫殿以西,近有花园,远有林园. 宫殿二楼正中,朝东布置了国王的起居室,由此眺望穿越城市的林荫大道。朝西的二层中央为著名的“镜廊”由此处眺望园林,视线深远,循轴线可达八公里之外的地平线.气势之恢宏,令人叹为观止。凡尔塞宫苑(3)凡尔塞宫苑(4)从水花坛西望,便是壮观的中轴线。花园中轴的艺术主题完全是歌颂“太阳王”路易十四,两侧有茂密的林园,高大的树木修剪齐整,增强了中轴的立体感和空间变化;宫殿西侧突起部分前为两个大型水镜花坛,上有爱神,

15、山林水泽女神,河神等雕像 ;起点雕像拉通娜泉池柑桔园水花坛的南北两侧各一花坛,一开一合,表现出统一中求变化的手法: 南花坛建在柑桔园温室上的屋顶花园,由两块花坛组成,中心各有一喷泉,南望是柑桔园,花坛远处是瑞士湖和林木繁茂的山岗,形成以湖光山色为主调的开放性空间;北花坛则是内向的空间.凡尔塞宫苑(5)花园的主轴线上的拉托娜泉池再向西是长330米,宽45米的国王林荫道(图),中央为25米宽的草坪带,两侧各有10米宽园路,路外侧,每隔30米立一尊白色大理石雕像或瓶饰,共24个。在高大的七叶树和绿篱的衬托下,显得典雅素净; 林荫道的尽头,便是阿波罗泉池;凡尔塞宫苑(6)凡尔赛宫苑中的花园宏伟有余而丰

16、富不足, 隐藏在国王林荫道两侧的大片林地之中的小林园,则是另一个世界 。小林园一共14个,各有不同的题材、别开生而的构思和鲜明的风格。秋池二、勒.诺特式造园的特征勒.诺特式造园总体布局的特点勒.诺特式造园的细部特征勒.诺特式造园总体布局的特点(1)园林面积庞大,有明显的轴线处理;府邸建筑通常建在地形的高处,并通过邸府确定园的构图中心和轴线的位置方向,以及园的规模尺度;从府邸到林园,花园内的人工味及装饰性逐渐减弱,并采用运河及大面积静水面的处理来加强空间的进深感。运河:是勒.诺特尔庭园样式最典型的代表特征, 它强调花园中的轴线的同时,又利于蓄水和排水,同时还是重要的水上游乐场所;另外,运河通常是

17、园林中最壮观的部分;勒.诺特式造园总体布局的特点(2)水镜面: 由于法国式园林面积巨大,地形平缓,动水景观造价过大,难以大量使用。因此,园林中以静水景观为主,水池中反射出蓝天白云或周围的景致,仿佛是巨大的镜面镶嵌在花园中,使其魅力倍增;勒.诺特式造园的细部特征(1)过去花坛中花纹是用花草来做的,既不耐久又难管理, 克罗德.莫勒率先采用黄杨做花纹,除了保留花卉外,大胆使用彩色页岩或砂子作衬底,装饰效果更加强烈.勒.诺特式造园的细部特征(2)小林园或丛林 : 通常以方块形经修剪的树丛为背景, 内有各种几何图案的园路,或简单的草坪 ;树篱 : 作为花坛,园路或树丛之间的过渡,高度不等,起界定的作用;海王池勒.诺特式造园的细部特征(3)喷泉:是法国园林中重要的造景要素之一 ,通常与雕塑结合 ,布置在轴线上或园路的焦点上, 它给几何形花园带来欢快的气氛 ;雕塑 : 在园林中装饰雕塑的手法源于意大利,通常取材干神话传说中的人物。勒.诺特式造园的细部特征(5)花格墙 : 精致的木制隔墙 ,用来分隔丛林中的园路等 ,此外花园中的凉亭,客厅,园门,廊架等小品通常亦由此构成 ;水壕沟 : 中世纪庄园出于防御的目的,城堡建筑除炮楼和雉堞墙外,周围还设有壕沟,花园处于壕沟内,人们的活动多少受到保护。法国式园林中保留了堡周围的水壕沟,但是水面提高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