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武清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征求意见稿)“十二五”时期,是武清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争取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关键时期。科学编制和实施“十二五”规划,是政府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的重要依据,是指导“十二五”时期武清经济社会发展的行动纲领,对于积极适应新形势、应对新挑战、提升发展水平,使武清成为实施科学发展观的排头兵,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一、面临的形势“十一五”以来,全区上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持以城市化为主导,以产业发展为带动,以惠及民生为着眼点,不断创新理念,拓宽思路,强化举措,有效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
2、等各种不利因素带来的冲击和影响,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取得了较大成就。经济呈现跨越式增长,综合实力显著增强。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预计达到328亿元,比“十五”末增长1.9倍,年均增长23.4%;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到852亿元;财政收入突破90亿元,实现跨越式发展,比“十五”末增长2.6倍,年均增长29.1%,进入了“强区”行列;城镇职工平均工资和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到39600元和11700元,年均增长15.6%和10.7%。图1:“十一五”计划主要指标完成情况图产业升级步伐加快,发展水平显著提升。全区产业结构调整力度加大,2010年,三次产业比例由2005年的19:47.5:3
3、3.5调整为9:50:41;工业集约发展取得新进展,“一区四园”规划不断完善,开发建设力度加大,特色产业集群初具规模;现代服务业发展加快,国际保税物流园、环渤海农产品交易中心、华北工业品原料城等一批大项目开工建设;农业结构调整取得新进展,全区设施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5万亩。图2:三次产业结构比例变化比较对外开放取得新进展,利用外资取得新突破。克服了国际金融危机带来的种种困难,开放型经济水平和质量达到更高层次,形成了全方位、多层次、宽领域的对外开放格局,一批国内外大企业相继来武清投资落户。“十一五”期间,全区吸引内外资注册资金560亿元,是“十五”时期的5倍。城镇建设快速推进,城乡面貌不断改善。以
4、搭建城市框架、优化路网结构、完善城镇功能、创优投资环境为主要内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新建道路454公里,“九横九纵”的城乡路网骨架全面建成,公路密度达到百平方公里135公里;新建和扩建变电站13座,建成了城区第三、第四污水处理厂,完成了大运河城区北段景观建设工程,文化公园建成投入使用,新城居住功能不断增强;旧城改造、103国道和新城开发“三大战役”取得实质进展,共拆迁330万平方米,还迁440万平方米;重点城镇和新农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五年累计投入15亿元以上,农村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完备,人居环境得到显著提升。2010年,城镇化水平达到55%,全区林木覆盖率提高到29%。各
5、项事业不断进步,发展基础更加巩固。“十一五”期间,社会事业投入逐年增加,资源布局渐趋合理,发展水平不断提高。教育投资43亿元,比“十五”期间增长3.2倍。校舍楼房化率达到87%,比“十五”末提高了44个百分点。实现了十二年免费教育。201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53.2%,人均预期受教育年限为14.5年;科技三项经费年均增长20%,取得部、市级科技成果46项,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13项;城区及乡镇卫生院改扩建工程取得实质性进展,整合规范社区及村街卫生服务站工作取得明显成效;文化、体育等项事业不断发展,人口出生率和城镇登记失业率得到有效控制;精神文明和民主法制建设取得成效,社会
6、秩序保持稳定;外事、侨务、人防、气象、广播电视、档案等工作取得新成绩。民计民生工作进一步推进,取得实质性效果。五年累计新增就业10.43万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8万人。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特困户生活救济范围逐步扩大。社会保障水平不断提高,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城乡居民医疗保险覆盖率等均在90%以上。“十一五”期间社会救助经费支出11451.6万元,比“十五”增长115%。城镇低保供养标准提高了185元,每人每月达到450元,农村低保供养标准提高了150元,每人每月达到250元。“十一五”时期的发展,使武清站在了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武清的经济社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上升期。但是
7、,我们还面临不少严峻挑战和突出问题:全区经济发展规模偏小,经济发展速度与城乡居民收入水平不协调;新城功能不全,服务能力弱,城镇化水平有待提高;产业发展的自主创新能力不强,高新技术产业比重较低;城乡二元结构依然明显,区域发展不平衡仍较突出,城乡统筹发展任重道远;社会事业相对滞后,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能力有待加强;政府职能转变需进一步加强。武清作为天津经济发展的重要一翼,我们必须进一步增强机遇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主动抢抓发展机遇,积极应对各种挑战,破解各种矛盾和问题,坚持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一)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为统
8、领,坚持富民强区、绿色生态宜居之路,按照“融入环京津、建设新武清、推动新发展,争当排头兵”的思路,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体制创新和技术创新为动力,以提高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根本,集聚发展优势,凝聚发展合力,提升发展品质,努力把武清打造成京津之间最具实力和竞争力的地区。(二)总体目标经过五年的努力,力争把武清建设成为京滨综合发展轴上的重要新城、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物流基地和生态宜居城区。同时按照产业发展重点,积极培育总部经济和绿色农产品基地,加速推进生态旅游业发展。(三)主要预期目标经济实现跨越增长。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元,年均增长25%;财政收入超过270亿元,年均增长25%;
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五年累计达3200亿元。把武清建成天津经济发展的“小龙”之一。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效益农业取得显著成效,工业优势继续增强,服务业比重加速提高。产业结构调整为6:50:44。城镇化水平大幅提高。建立空间布局合理、富有集聚创新功能的城镇体系,初步形成现代化的武清新城,城镇化水平达到69%。外放型经济进一步发展。外贸出口额突破32亿美元,年均增长15%以上;引进内外资注册资本五年累计达到1800亿元。科技创新能力明显增强。基本形成以企业为主、政府推动的区域技术创新体系,高新技术产业占工业增加值比重达到25%以上。人民生活更加宽裕。城镇职工人均年工资收入70800元以上,农村居民人均纯
10、收入达到20200元以上。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3%左右。社会事业全面进步。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63%;每千人拥有卫生机构床位数达到3张以上,每千人拥有医生2人以上。生态环境继续改善。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36.9%,环境污染得到有效控制。三、优化空间布局,推动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一)城镇体系布局以提升城镇化功能、提高城市服务水平为重点,以城镇点状发展作为推进城镇化的主体形态,依托主要交通、信息、能源通道等基础设施,形成“新城、新市镇、新农村”三级城镇体系,构筑开放、高效、有序、协调的空间结构。武清新城:规划拟定5个街道办事处和外围部分用地为新城
11、控制区域,是组织城镇空间发展的主体形态和产业扩展升级的主要空间载体,是加快高端服务功能、创新体系、文化服务体系和综合交通枢纽建设的重点区域。新市镇:将具有较强的区域资源环境承载力、发展潜力和现实基础或具有特色的乡镇培育成为与新城统筹发展的片区。新农村:培育一批具有示范作用的中心村。依据规划,按照一定的地缘关系,实施迁村并点。在条件成熟的情况下,将分散的农村居民点逐步集中,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二)产业布局产业重点:重点发展电子信息、生物制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高新技术,机械制造、汽车及零部件、地毯、自行车等现代制造业,以及总部经济、服务外包、物流、创意、休闲旅游等现代服务业,积极发展绿色生态农
12、业。1、工业布局重点做强做大“一区四园”工业区,形成以开发区为龙头、示范工业园区为支撑、乡镇产业功能区为补充的经济发展格局。2服务业布局。新城核心区,重点发展六个区域:一是以华北城、红星美凯龙为中心,发展原材料、设计、家居等服务业;二是以国际保税物流园、环渤海物流园为中心,发展农产品、工业企业产品等物流业;三是以奥特莱斯为中心,发展世界名品展卖、休闲娱乐等服务业;四是以创业总部基地为中心,发展楼宇经济、总部经济;五是以旧城改造为中心,发展商业零售、餐饮娱乐等服务业;六是以玉圭园主题公园为中心,发展特色旅游、娱乐服务业。改造以大运河、龙风新河、永定河等为主的环城水系工程,主要河道具备通航能力,发
13、展集旅游、餐饮、休闲等为一体的服务业。启动大运河与北京通航的规划建设。以四个市级工业示范园区为中心,发展与新城现代物流中心相配套的物流服务体系。做强做大中国艺术家文化创意产业区、武清地毯销售核心交易区、武清自行车销售核心交易区等。打造休闲农业旅游组团、现代工业旅游组团、大黄堡湿地旅游组团、生态农林旅游组团和设施、商业旅游组团等。3.农业布局做实君利园、高村园、农业创新园等生态农业示范园建设。以中部和北部地区为主体建设高标准设施农业发展的聚集区和展示区,形成展示武清现代设施农业发展水平的窗口。做实东部地区无公害水产品养殖。扩大南部林果和林木种植面积。发展西部地区园林种植面积。形成60个数字化管理
14、奶牛养殖小区。四、构建现代产业体系,推动发展方式转变以提升综合实力和产业竞争力为目标,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培育产业集群,努力做精第一产业,着力做强第二产业,大力提升服务业,促使三次产业融合发展,形成以先进制造业为支柱、现代服务业为依托、高效生态农业为基础的现代产业体系。(一)全力打造现代制造业基地围绕“转方式、增实力、优结构、上水平”,搞好与京津城市产业发展的对接与整合,构建产业集群,延伸产业链条,高标准建设高新技术产业基地、现代制造业基地和特色产业基地。“十二五”期末,工业增加值达到500亿元以上,年均递增26%。进一步扩大规模,增加经济发展实力。抓好工业大项目建设,“十二五”期间,要引进
15、培育50个以上重大工业项目,投资额1500亿元以上;做大做强经济板块,使“一区四园”和乡镇功能区形成规模、形成效益、形成影响。到2015年,“一区四园”实现工业增加值450亿元以上,占全区工业增加值总量的90%以上,“四园”50平方公里全部摆满项目;推进产业集群发展,“十二五”期末,形成5个年销售收入100亿元以上的产业集群。培育壮大一批拥有自主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力强、带动作用明显、能够参与国际竞争的大企业集团和行业巨人。“十二五”期末,力争形成年销售收入超10亿元的企业5家以上,超50亿元企业3家以上,超100亿元企业2家以上。加快产业升级步伐,优化产业结构。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
16、实施高新技术产业“三倍增”计划(年均增长32%)。重点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快运用高新技术和现代信息技术提升改造地毯、自行车、食品等传统产业,鼓励企业实现由“贴牌生产”向“品牌生产”的跨越,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优化升级步伐,提高产品科技含量和附加值,实现品牌效应和企业利益的最大化,使传统产业形成新的竞争优势;重点培育、引进一批上市企业。加快企业技术创新步伐,提高企业发展质量和水平。积极引进国内外知名科研机构和研发中心,提升工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加快产业、产品和工艺三大创新,形成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高端产品;加快孵化、转化和产业化三个进程,加速创新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实
17、施专利战略,大幅提高企业专利申请数量,增大发明专利比重;实施品牌战略,增加工业自主品牌数量,丰富品牌内涵,提高品牌占有率。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进一步提高工业运行质量和产出水平,销售利润率达到6.5%以上;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合同能源管理,进行节能改造;在重点行业、重点企业开展循环经济试点;实施绿色工程,大力推广绿色技术和低碳技术,不断营造全社会节能减排、绿色发展的良好氛围。加快科技型中小企业建设,带动经济快速发展。充分发挥区位优势,与京、津两地高等院校及科研院所建立长效合作机制,鼓励企业与大学、科研机构合作建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和企业实验室,大力推动产学研结合,为科技型中小
18、企业发展提供技术支持。不断完善相关政策,在财政投入、金融服务、组织服务、工商管理服务、信息平台服务、公共技术平台服务以及孵化器建设等方面,实施政策“聚焦”。“十二五”期间设立10亿元以上的财政专项资金,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壮大。加强服务载体建设,以武清开发区和4个市级示范工业园为重点,建成5个孵化器和5个生产力促进中心。扶持鼓励小额贷款公司、租赁公司、创业投资基金等新兴金融机构来武清发展,为中小企业提供多渠道融资支持。“十二五”末,科技中小企业力争突破4000家,其中规模以上科技型中小企业发展到240家以上,销售收入超亿元的科技“小巨人”企业110家。民营经济进一步发展壮大。加大对民营经济扶
19、持、培育力度,使民营企业规模迅速扩张,发展实力显著增强。十二五期间,着力培养规模以上民营企业,突破性地培育年销售收入超100亿元的民营企业。(二)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按照“完善功能、提升形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的要求,以新城核心区服务业为重点,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服务业,初步形成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现代服务体系,使之能够支撑现代化的中等城市水平。重点园区、乡镇的服务业也要形成相对完善的体系。“十二五”期末,服务业增加值达到440亿元,年均递增26.7%。依托大交通优势,完善现代物流服务体系。培育市场主体,建设物流基地,构建物流信息平台,培育大型物流企业,积极发展第三方、第四方物流。
20、“十二五”期间,全面完成国际保税物流园、环渤海绿色农产品交易物流中心和华北国际工业原料城建设,完成自行车王国产业园、地毯产业园、汽车零部件产业园和京滨产业园的物流配套区建设,推进物流与商贸、物流与其他产业的相互促进。加大力度促进金融业发展。争取金融保险巨头来武清设立分支机构,加大力度促进金融业向科研、生产和环保领域渗透,壮大服务功能。建立多层次的金融体系,增强金融服务业的辐射能力和集散能力,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积极发展创业投资、民营企业融资等特色金融服务业,主动对接滨海新区金融改革试验区的相关政策,拓宽金融功能,推进金融产品多样化,实现金融业的大发展。加大融资平台建设,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大力
21、发展中介服务业。积极引进和培育一批国内外知名的律师、会计、咨询、资产评估、技术检测和认证等中介机构,形成符合市场经济要求,与国际通行规则衔接、门类齐全、运作规范、功能强大的现在服务业体系,推进中介服务业集聚发展。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积极培育发展载体,重点培植一批文化创意企业。加速创意产业链和中介环节的形成,逐步形成合理的布局结构,促进文化创意产业聚集区的形成。本着“设计资源协作”理念,共享设计展示、信息汇集、产业孵化、人才培训等资源,发展设计创意产业,开辟新型创意产业园区。完成开发区蓝猫动漫产业基地建设,做大做强漫画、手机游戏、网络游戏等动漫品牌,将文化创意产业培育成为我区现代服务业的重要支柱。
22、依托艺术家聚集区,搭建京津艺术品交易平台,打造融艺术品鉴定、评估、交易、鉴赏、拍卖于一体的艺术品产业链。加快发展旅游业。充分挖掘武清独特的历史文化资源,实现旅游业的跨越式发展,将旅游业培育成为战略性支柱产业。加快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整合开发,塑造具有武清特色的旅游形象。“十二五”期间,着力打造“佛罗伦萨小镇”和“玉圭园”旅游景点;按照“民本、生态、文化、现代、持续、效益”思路,进行大运河、龙凤新河、永定河的整治、开发,有选择地恢复河道原有景观;依托高新技术产业集聚的优势,开发工业旅游项目;充分利用我区花木、林果、水产和田园风光等资源优势,大力发展农业休闲旅游;建设一批高档次、现代化的旅游服务设施
23、,全力引进具有先进管理体系的4星级以上品牌宾馆、酒楼;规划建设“抱成寺”。提升商贸流通业。充分运用网络信息技术和现代经营理念、现代流通方式,全面提升流通现代化水平,使全区流通业实现总量倍增、布局基本合理、结构明显优化、功能大幅提升,真正成为经济发展的优先产业。推进连锁经营、特许经营等现代经营方式和新型业态,发展电子商务。发展新城现代商贸业,借助城际站优势,以奥特莱斯名品折扣店为龙头,带动特色商贸开发,打造吸引京津时尚购物和现代消费的集中区,使新城尽快形成集购物、休闲、娱乐、餐饮等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商贸区。加快建设一批具有市场竞争力的商贸龙头项目。积极推进连锁超市下乡、便民商店进村,改变农村消费环
24、境。积极发展研发服务业。加强科技研发体系建设,重点建设以企业、大学和科研机构“三位一体”研发体系,进行高新技术产业核心技术研发,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形成核心技术竞争力。实现研发服务业化、产业科研化的良性互动。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改造提升传统信息服务业,培育新型信息服务业,全面提升城市的“数字化”水平。加快发展房地产业。以运河沿线开发及旧城改造为契机,不断提升商品住宅品质,形成一批高品质生态社区。“十二五”期间,根据不同层次的居住需求,建成一批各具特色的居住区;合理建设经济适用房、拆迁安置房、创业人才公寓等专项用房;稳步开发商业房地产,建设一批高品质写字楼;根据产业特色,大力发展工业房地产,满足企
25、业生产所需;不断完善房地产交易市场,规范房地产中介服务机构。(三)着力构建高效生态农业体系以农业科学技术为引领,以设施农业和农业产业园区为载体,进一步优化农业结构,加快农业产业化经营,实施农业“接二连三”战略,提升农业设施化、园区化、标准化、组织化、品牌化和功能化水平,确保优势农产品生产能力稳步提高,确保农民持续增收,确保武清都市化现代农业发展走在全国前列。“十二五”期末,农业增加值达到60亿元以上,年均增长15.6%。加速推进农业结构调整。做优做大“蔬菜、奶牛、水产、畜禽、林果”等特色农业。到2015年,全区蔬菜总面积达到30万亩,产量17万公斤以上;设施农业面积达到20万亩以上。增加园区覆
26、盖面积,园区内高标准设施所占比例提高到90%以上;奶牛养殖达到8万头以上,单头奶牛产奶8吨以上;保持水产基地面积9万亩以上、林果基地面积4.7万亩以上;大力发展创意农业,加快建设集生产、销售、展示、传播、服务于一身的高端化农业产业区。重点发展休闲农业、体验农业、会展农业,建设一批农业休闲观光园区、农业体验园区、农家乐旅游园区、农业会展和物流平台,提升农业的功能化水平。大力提升农业组织化水平。积极培育规模大、带动能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十二五”期间,总数达到90家以上,其中市级和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达到20家以上。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超亿元的龙头企业和国际竞争力强的出口企业,特别是重点培育年销售收
27、入超10亿元的龙头企业;以农业主导产品为载体,逐步形成遍布农业生产各领域、各环节的系统化、网络化、规模化的农民专业合作体系,基本实现农民的组织化、生产的合作化,全面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的组织功能和市场竞争力。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到300家以上;强化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农民的产业联结机制,拓展产业增收领域,全区95%以上的农户进入农业产业化经营体系。努力提高农业整体素质。积极发展种源农业,通过引进、嫁接改良、推陈出新,不断实现种子种苗的提纯优化,从根本上提高农产品的品质和农业产出效率;强化产地环境、投入品、操作规程、产品质量四个关键环节的控制,全面提升行政管理能力、执法监督能力、检查检测能力、
28、质量追溯能力和事故应急处置能力,从源头上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和标准化水平。“十二五”期间,新增绿色食品和有机食品30个以上,无公害种植面积和养殖面积分别达到85%以上;提升品牌化水平,鼓励农业企业开展各种产品和企业管理认证,争创各级名优、名牌产品。推进一村一品的知名品牌建设,打造名特优农产品生产基地。进一步加强农业基本建设。围绕设施农业基地、农业示范园区等农业综合开发项目,加大投入,不断改善农业生产条件。“十二五”期间,改造农田20万亩,使改造后的高产农田面积达到100万亩以上;继续加强土地资源的有效整合,确保耕地的动态平衡;加快农业机械化建设,提高农作物生产的机械化作业能力,到2015年,农机
29、总动力由现在的107.6万千瓦提高到125万千瓦,综合机收率90%以上。五、加快城乡一体化建设,促进城乡共同繁荣按照“规划引领、环境吸引、产城相融、居商相宜”的发展思路,突出“低碳、智慧、绿色、宜居”发展理念,整合原有城镇基础,完善城镇布局体系,聚集载体建设。有重点、集约化、组团式地构建武清新城、新市镇、新中心村“三级”联动以及农村居民居住社区、示范工业园区、农业产业园区“三区”联动的功能齐全、配套完善的城镇发展格局。(一)强化规划,理清建设思路高标准完成新城、新市镇、新农村的中长期规划,形成网络化城市体系空间布局结构。经过努力,把新城建设成为优势明显、产业功能突出、生态环境良好、城市特色明显
30、的现代化中等城市;把新市镇建设成为区域性经济社会协调发展的辐射带动中心、各具特色、生态宜居的现代化小城市或新型小城镇;把新农村建设成为文明、生态、宜居、优美的新农村。(二)完善功能,加强城乡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公路网络建设。新建、改造区级以上路网200公里,“九横九纵”路网更加顺畅。新增和改造乡村公路500公里以上,完成破损乡村公路改造。完善城区道路网架,加快实施城区南环、西北环建设,实现城区环线全面贯通,城区旧路全部实现拓宽改造;积极构建区域公共交通网络,为城乡居民提供出行方便。到2015年,形成中心城区公交线路8条、村镇公交线路20条以上,开通部分城区外客运线路,基本形成城区至市区、城区至
31、周边地区的客运主干网络。规划建设一批停车场和停车设施,城区综合交通体系基本建成;适应城市交通的增长需求,规划建设旅客集散中心。完善供电给水设施建设。继续加强电力电网建设,完成6座110KV输变电工程建设,重建3座35KV变电站,完善输变电网络,不断提高供电能力和可靠性;依托市区自来水管网和引黄济津工程,新建2-3座水厂,提高全区供水能力。结合水厂建设,实施供水管网配套工程,确保全区域生产生活用水的日常需求;完成城区第五污水处理厂建设。加强广电通信设施建设。继续加快全区有线电视网络的延扩改造,形成由新城到镇的光缆环路和由镇到村的光点延伸,推进数字电视的发展进程。积极追踪移动通信技术发展最新动态,
32、开展多元化服务,推进宽带网、数字电视网、下一代互联网“三网融合”。加强市政配套设施建设。拓展供气管网,提高天然气使用率。完成相应的供热设施建设。(三)坚持高标准、高起点,加快新城建设全面推进京津公路黄金走廊建设、旧城改造和新区开发三大工程,推进商贸、房地产等功能性项目建设,提高中心城区人气、商气的集聚度,推进新城扩容提质;对新城的主要街道、重要节点及周边景观进行精心设计,精心建设,凸显城市建设优美、宜人的综合效果;完成杨村街道所有村街撤村建居和招商建设;加快城际武清站周边开发,打造“城铁商圈”;启动天津市规划地铁四号线延伸至武清新城前期工作,力争建成开通。到2015年,新城建成面积达到80平方
33、公里,人口规模达到40万人以上。(四)突出特色,加快新市镇建设把四个示范园区所在镇作为重要突破口,统筹安排区域性基础设施、社会服务和生态环境建设,集中力量、加大投入,全面提升新市镇开发建设的档次和水平。全面推进组团及周边基础和功能设施建设,带动组团所在区域开发,增强区域的综合服务能力和产业聚集度,促使区域城镇空间多极化、多样化发展。积极推进“三区”联动协调发展。到2015年,以四个示范园区所在镇为重点的新市镇完成70个村、2.8万户、300万平米以上的拆迁任务,建设还迁房屋500万平米以上。经过努力,四个新市镇核心区的人口规模、服务功能要逐渐达到小城市水平。按照环境优美、生态优良、适宜创业和生
34、活居住的新市镇发展要求,加快乡镇建设。已具备一定基础的王庆坨镇、泗村店镇、河西务镇、高村乡、大黄堡乡要加快开发进度。“十二五”期间,王庆坨镇要建成南部商贸重镇和“中国自行车名镇”;完成泗村店镇龙凤新城起步区4平方公里的开发建设,入住人口达4万人以上,使之成为新城的次中心;依托中国艺术家聚集区和养老社区建设,加快河西务镇文化创意产业和养老健康产业发展,使之逐步成为功能齐全的小城市;努力把高村乡建设成京津高速通道上的集商贸、服务、教育、会议、体育休闲、现代示范农业为一体的服务型宜居小城镇;以后蒲棒新农村建设为中心,依托湿地,加快大黄堡以旅游为特色的小城镇建设。(五)坚持“双轮驱动”,稳步推进社会主
35、义新农村建设抓紧修编完善中心村(庄)建设规划,优化村庄空间布局,扎实有序地推进示范村建设。继续推进“宅基地换房”,做到条件成熟一个,推广一个;加大政府对镇村的投入力度,抓住文明和生态两个关键点,以“六化”和“六个一”为主要内容,重点做好镇村之间基础设施和公共配套设施建设,统筹道路交通、污水处理、文教卫生等项目建设,打造生态宜居高地;大力实施村庄整理和环境整治,加大河道堵塞、水体污染、垃圾散落、道路泥泞等环境建设,不断净化美化绿化农村的生产生活生态环境;加大农村科教文卫体等方面的投入,提高农村公共事业水平。(六)围绕特色,繁荣小城镇经济围绕特色,培育主导产业,发挥综合型、农业加工型、工业型、物流
36、型、交通型、旅游型、商贸型等各类优势,创建税收超亿元的小城镇。加大GDP超150亿元、税收超20亿元镇街“小老虎”经济的争创力度;加大GDP超50亿元、税收超10亿元镇村经济的争创力度。全力做好乡镇(街道)总部经济“亿元楼”创建工作。六、深化改革开放,推动区域经济社会加快发展以转变政府职能和深化农村综合配套改革为重点,形成有利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促进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体制机制。注重利用外资对结构调整的有效性,不断优化外贸出口结构,全力提高对外开放的层次和水平。(一)深化改革,激发发展活力和动力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探索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的模式创新,推进土地流转规模;按照“依法下放、能放就放、
37、能扩就扩”的原则,积极探索扩权强镇改革;积极推进做强“街镇经济”的行政管理体制改革,搞好“街镇经济”改革试点,总结经验逐步推广。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加大国有资产增值和资源整合力度,提高国有资产对财政的贡献率;实施民营经济推进工程,鼓励和引导民营资本进入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市政公用事业项目建设;积极培育小额信贷组织和资金互助组织,发展村镇银行。深化审批制度改革,推进行政审批服务全程代理制。积极探索建立有利于“三个层面”联动协调发展的利益分配和补偿机制,争取更大的发展自主权。转变政府职能,建立服务性政府。打造职能定位准确、富有效率和活力、诚信度的政府,从“无为”转向“善治”。进一步转变职能,加快推
38、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府与市场中介组织分开。优化配置公共资源,切实履行经济调节、市场管理、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减少区、乡镇(街道)职能交叉和重叠,强化基层政府的公共职能和行政执法职能,提高政府管理绩效;提升软环境,创造良好的政务环境、经济环境、城市环境和人文环境,发挥好引导、规范、服务的作用;完善产业规划和产业政策。根据产业升级转变方向,制定中长期重点企业发展规划,明确重点领域,同时明确淘汰产业产品和淘汰期限。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供给与需求结合长效机制。建立农村基础设施项目监督评价制度。建立健全农村基础设施建设与管护并重的长效机制。进一步推进现代企业制度进程。创新企业组织制度,
39、形成一批上市公司、集团公司、跨国公司、母公司总部,完善相关子公司,处理好大公司的组织结构;创新企业管理制度,加大企业的研发管理,增加投入,资助研发。积极稳妥地推进医药卫生制度改革。率先建立覆盖城乡居民的基本医疗卫生制度。稳妥推进公立医院改革,优化卫生资源配置,提高卫生服务水平,切实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二)继续扩大开放,扩大经济规模继续加大招商引资力度。以促进技术进步和提升区域竞争力为目的,着力提升利用外资对结构升级的作用,把利用外资的着力点放在扩大领域、拓展渠道、优化结构上,积极引导外资投向新兴产业部门、服务部门和基础设施建设。在继续争取外商投资与合作的同时,把注意力转到扩大
40、与世界500强为主的跨国公司和大型央企、国企、民企的合作上来;实行政府引导、企业招商与民间招商结合,倡导多种形式、多种途径的招商新格局;以优越的发展环境、优质的资源供给、优良的投资服务为条件,逐步实行由“招商引资”向“选商引资”、“招标选资”的转变。推进投资环境建设。高起点规划建设开发区和市级工业示范园区,做强招商引资平台,创建一流投资硬环境;优化服务,营造浓厚的富商、便商、安商、亲商氛围;完善区、镇、开发区招商网络,加强招商机构和招商队伍建设,提升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拓展引资领域;实行“节地招商”,开展产业链招商,鼓励现有外资企业增资扩股。努力优化外贸结构。积极培育工贸结合的贸易集团,提
41、高重点出口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积极实施“科技兴贸”、以质取胜和品牌战略,努力提高高技术产品的出口份额,增加出口产品技术含量;进一步巩固传统市场,拓展新兴市场。七、以改善民计民生为重点,加快推进社会事业发展树立民生为本的理念,以经济建设保民生,以城镇化建设利民生,以社会建设惠民生,着力解决影响民生的实际问题,改变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局面,切实提高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一)加快劳动力市场体系建设,形成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鼓励发展职业中介服务组织,加快建立集管理、服务为一体的劳动就业信息系统,提高就业服务水平;进一步完善就业和再就业政策,把农村劳动力纳入就业管理范围,享受与城镇失业人员同等的就业、失业待遇
42、;积极开辟新的就业岗位,千方百计帮助特殊困难群体再就业;在财政、贷款担保等政策上加大支持力度,鼓励自主创业,改善创业环境;进一步加大城镇职工和农村劳动力尤其是失地农民的培训力度。“十二五”期间全区实现新增就业12.5万人,其中实现城镇人员就业4万人,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8.5万人。(二)扩大社会保险覆盖范围,不断提高社会保障水平按照“五保合一”的目标,加大劳动、工商、税务等部门的联合工作力度,形成对参保企业的激励和制约机制,尽快把个体、私营、股份制等各种所有制企业中的职工全部纳入社保范围,实现基本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工伤保险和生育保险等五大险种的应保尽保。全面实施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
43、障制度,失地农民基本生活保障率达到100%。到2015年,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员达到15万人以上,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5%以上。加大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的工作力度,及时调整低保标准,确保保障金足额兑现;完善优抚保障机制,积极发展慈善事业;适应人口老龄化需求,实施“晚霞工程”,改建新建敬老院、区养老服务中心等;切实做好妇女、未成年人、残疾人等社会群体工作,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三)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改善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顺应百姓过上幸福生活的新期待,千方百计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水平,让百姓切实享受到经济发展带来的实惠。加大对城乡居民增收的扶持,特别要加大农村中低收入群体增收扶持力度,完善针对丧
44、失劳动力的低收入户的救助力度。实施农村低收入户增收工程,为更多低收入农户建立增收长效机制;提高城乡居民就业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转移。(四)加大医疗卫生资源整合力度,加快医疗卫生事业发展完善医疗服务体系。加快各级各类医院建设,明确不同层级医疗机构的功能定位,促进卫生资源优化配置。建立以区医院、中医院为主体,乡镇医疗卫生院为成员的集团化管理模式,形成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双向转诊、上下互动的一体化管理格局。区医院建成重点学科突出、技术设备精良、在周边具有一定影响的三级综合医院,使之成为全区医疗中心;中医院建成在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医疗与康复为一体的全国示范中医院;杨村二院建成二级医院;积极
45、引进一些具有区域影响力的专科医院入住武清,鼓励、引导、支持社会资本举办具有一定规模的高水平专科医院。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加快各级各类公共卫生机构建设,实现公共卫生服务覆盖城乡居民。建成以区防病中心、妇女儿童保健中心等职能部门为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为骨干、社区卫生服务站和村卫生室为基础的三级卫生服务网络;加强中医保健推广工作,结合大运河文化产业带和中华老年社区建设,发展中医保健产业;加强重大传染性疾病监测、防控,提升妇幼保健服务能力;进一步完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提高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处置能力;进一步提升院前急救能力,强化区120急救中心规范管理,理顺急救体制,建立120、119等联
46、动机制。稳步推进国家基本药物制度。保障群众安全用药、合理用药,使基本药物制度惠及广大群众;健全完善长效监管机制,实现药品监管抽验覆盖面达到100%,提高药品安全监管水平。(五)改善办学条件,加快教育强区建设步伐以建设现代化教育强区为目标,适应我区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构建充满生机活力的现代教育体系。“十二五”期间,实现幼儿教育规范化、义务教育现代化、高中教育优质化、职业教育特色化、成人教育终身化。高质量普及基础教育。加强幼儿园建设,在城区和中心乡镇建设一批现代化标准幼儿园,从根本上解决“入园难”问题。继续推进学校布局调整,均衡全区教育资源,缩小城乡、区域和校际间办学条件和水平差距。加强优质高中
47、建设,放大中心城区教育优势,新建1-2所示范高中校,将目前分布在全区的11所高中,逐步进行整合,实现高中校优质教育资源相对集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职业培训。依托武清职专校区,规划建设武清区职业教育培训基地。搞好与大专院校的对接,推进全区职业教育上规模、上水平,满足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增加城乡居民的收入水平。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杨村一中新校区建设;完成新建住宅小区规划的中小学校和幼儿园建设;完成特殊教育中心建设;对现有平房学校规划改造成楼房学校,基本撤销完小和教学点。(六)加快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建人才高地完善科技激励机制。建立键全有利于吸纳各类科研机构入驻武清创业发展、有利于企业自主
48、创新和联合创新、有利于区域产业结构与技术层次全面提升的激励机制。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构成生产力促进中心、专利事务、创业服务、科技信息、无形资产评估、技术产权交易、技术经纪、科技人才中介、农村技术推广服务等覆盖全区的科技中介服务体系。创建武清现代企业孵化基地。争创“全国科技进步先进示范区”。加强科技人才建设。培养一批具有创新意识、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企业家队伍和技术创新带头人,培育一批敢于创新、善于实践的专业技术人才。引进一批为企业创新创业所需的适用人才。进一步营造有利于吸引人才的良好用人环境,大力引进高层次、复合型和紧缺急需人才,吸引高素质人才带着科研成果、带着项目前来落户创业。建立武清
49、籍科技人员在区外、国外的联系网络,鼓励他们参与家乡的科技进步活动和引荐科技人才。重视农村实用人才的培养,加强技术能手、经营能人和农业科技队伍的建设。八、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前进方向,遵循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特点和规律,促进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协调发展,满足人民群众不断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充分发挥文化引导社会、教育人民、推动发展的功能,努力建设富有独特魅力和创造活力的文化强区。贯彻落实文化产业振兴规划。自觉将文化产业发展融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全局,坚持社会效益优先、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深化文化体制改革,转变发展方式,优化产业结构
50、,培育市场主体,推进产业创新,扩大文化消费,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实现文化产业又好又快发展。文化产品和服务更加丰富多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得到进一步弘扬,人民群众精神文化需求得到进一步满足。文化产业发展在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逐步提高。文化市场主体活力显著增强,文化创新能力显著提升,形成具有较强实力的文化企业和企业集团。文化产业结构更加优化、布局更加合理。文化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更加健全,文化市场秩序更加规范,文化产业发展保障体系更加完备。加强对文化产业的政策引导和扶持力度。充分发挥政策导向作用,实施文化产业项目带动战略,依托优势,凸显特色,培育品牌,加快重点项目和特色项目建设。进一步放宽市场准
51、入,降低准入门槛,简化准入程序。支持鼓励文化企业依法以股权融资、项目融资、租赁融资等方式,筹集产业发展资金。鼓励金融机构加大对文化企业的信贷支持力度。鼓励支持运用高新技术创新文化生产方式,培育新的文化业态。加强文化人才队伍建设。鼓励支持民营文化企业加快发展。民营文化企业是文化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民营文化企业家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建设者、践行者。高度重视民营文化企业在繁荣文化事业、促进文化产业发展中的生力军作用。不断创造文化产业发展的良好环境。积极发展为文化单位、机构和企业服务的中介组织和行业协会。积极搭建文化产业发展信息平台。培育完善文化产业市场体系。加强资本、产权、人才、信息、技术等要素市场
52、建设。以文化企业为重点,塑造文化市场主体。建立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文化市场。推进文化事业建设。规划建设图书馆、博物馆、大剧院、体育中心、大运河书画院和一批与城市功能定位相匹配的大型文体设施,完善乡镇村街文体场所,提高硬件设施水平;不断拓展“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书画)之乡”的艺术范畴,争创全国书法之乡,创建“特色文艺之乡”。力争“十二五”末,创建12个以上市级、3个以上国家级“特色艺术之乡”。积极开展各类文化艺术活动。积极开展以社区文化、村镇文化、校园文化、广场文化为载体的各类群众性文化艺术活动,丰富和活跃城乡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推进文化特色村和社区文化示范点的创评工作。大力发展新
53、闻事业。充分发挥报纸、广播电视在舆论引导中的主导作用。支持武清资讯、大运河期刊发展,努力提高办报办刊质量,不断满足人民群众多层次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支持广播电视事业发展。广泛开展群众性体育活动。实施全民健身计划,增强市民体质,力争“十二五”期末经常性参加体育活动的人数占全区人口总数的45%以上,中小学生体育达标率稳定在96%以上。九、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发展,推进两型社会建设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坚持可持续发展战略,扎实做好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努力构建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好型社会。(一)做好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提高人口素质,优化人口结构。完善基层计划生育网络建设,提高计划生育技术
54、服务水平,加快建立流动人口计划生育工作机制。进一步完善计划生育利益导向机制,实施农村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制度,出生人口性别比控制在正常范围内。把外来人口纳入全区人口发展规划,加强外来人口管理。“十二五”期间,全区计划生育率保持在98%以上,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二)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加快建设“绿色武清”,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十二五”期间,推进以津西北防风阻沙林带、三北防护林、通道绿化、河道绿化、城镇绿化、村庄绿化、园区绿化等工程为框架的林业生态建设,规划造林面积17.53万亩,植树981.66万株;分别建成津西北防风阻沙林带、港北森林公园生态区、大黄堡湿地生态区和一些观光森林公园;加强
55、道路林网、农田林网、水系林网建设,围绕北运河、龙凤河等11条河道和112、104国道、武香路、崔大路等15条道路实施高标准绿化建设,形成由区域内主要河道和主干道路两侧绿化带与“三北防护林”融为一体的绿轴、绿带、绿网构架,打造生态景观、人文景观、城市景观浑然融合的区域生态、城市生态格局。打造“四纵、五湖、六河、七横”水系景观工程,“十二五”期间实现新城水系贯通。强化生态环境综合治理。积极开展农村环境综合整治,实现农村生产生活污染减排,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大力发展清洁生产,把防治土壤污染和工业固体废物污染提上重要议程,建立健全危险废物和医疗废物的收集、运输、处置的全过程环境管理监督体系;实施对水环境
56、污染的源头治理,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完成第二污水处理厂的扩建工程,完成开发区三期污水处理厂和四个工业示范园污水处理厂建设,全区新增污水处理能力6万吨/日以上。力争到2015年,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达到85%以上。加大污水收集管网建设,城区排水系统全部实现雨污分流;加大河道清淤整治力度,做好河道的长效管护和保洁;结合城市净化、绿化、美化工程,有效控制地面扬尘和烟尘排放;大力发展公共交通、绿色交通,减少机动车尾气污染,着力提高大气环境质量。(三)开展循环经济创建活动实行高能耗、高物耗生产设备和产品强制淘汰制度,鼓励企业开发和应用节能降耗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建立完备的节能管理体制;优化土地利用规划,完善土地利用政策,强化土地集约利用,提高土地承载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积极发展节水型产业,建立和完善水资源统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小学教师教学工作计划集合
- 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信息技术教学计划
- 九月新学期幼儿教师个人工作计划
- 酒店管理年终个人工作总结与计划
- 七年级班主任年度工作计划
- 《机械制图与CAD含习题集》课件-第4章1
- 2020版 沪教版 高中音乐 必修5音乐与舞蹈 下篇《第三单元 足尖之舞》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2020课标
- 合同包划分的步骤
- 工会合同制人员工资标准
- 体检合同纠纷处理
- 感染性休克指南解读
- 老年大学教学工作计划
- 2025届河北省石家庄市普通高中学校毕业年级教学质量摸底检测英语试卷
- 国家开放大学22379丨网络技术基础(统设课)期末终考题库
- 统编版(2024新版)七年级上册道德与法治第四单元综合测试卷(含答案)
- 十四五养老规划政策解读
- 北京市海淀区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试卷
- 【MOOC】电工电子学-浙江大学 中国大学慕课MOOC答案
- 低空经济产业的市场化运营路径
- 2022-2023学年上海市徐汇区七年级(下)期末语文试卷
- 五年级上册语文各课中心思想总结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