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的进展_第1页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的进展_第2页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的进展_第3页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的进展_第4页
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的进展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的进展作者:王丽娟,葛在吉,冯淑华(综述)吉林省松原市中心医院发布人:shaoys发布时间:2005-2-2112:03:34浏览次数:47府放入我的网络收藏夹魅蜀浏览字体设置:10pt+1蜀 10pt12pt14pt16pt心肺复苏(CPR)自创立至今,已走过了漫长而曲折的道路,其方法和机制经过众多实验及临床研究人员的共 同努力,已取得了很大的进展。现将其发展趋势综述如下。1标准CPRKouwenhoven1)于1960年报告,有节律地按压动物胸骨可产生动脉压搏动,并在长时间心室纤颤后使用 闭胸电除颤成功,首创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救治心性猝死成功。它以掌根部挤压胸骨中下段

2、,使胸骨下陷 34(5)cm,频率为6080(100)次/min,并相继与PeterSafar发表的口对口呼吸相配合。当时认为有节律 地按压胸骨可使胸骨与脊柱间的心脏被挤压,关闭房室瓣使心室内压增高,推动血流向前;按压解除时, 心室恢复舒张状态产生吸引作用,使血流充盈心脏,后称心泵机制。此时,因乳头肌失去正常的收缩力, 房室瓣难以闭合,按压时血液部分逆流,使得心排血量减少,加之压幅浅,按压搏出量仅为正常的10%33%。 故复苏成功率较低。这一时期应用开胸、开腹心脏挤压相对较多。限于条件与电除颤配合较少。20世纪70年代开展了入院前心搏骤停现场早期救护,并使CPR标准化。1988年美国心脏病协会

3、(AHA)提出 改进CPR措施为增加压幅3.85.0cm,加快按压频率为80100次/min,按压与放松时间比例为1:1,目 前已为世界医家所采用,称为标准CPR。2 CPR的机制研究发展20世纪80年代,学者们集中在CPR过程中血流机制方面进行探讨。1980年Rudikoff提出胸泵学说,认为 胸外按压增加胸内静脉、动脉以及胸腔外动脉的压力,但胸腔外静脉的压力依然是低的,从而形成周围动、 静脉压力梯度,使血流从动脉向前流动2, 3)。近年文献和教课书更是全面否定了心泵机制,提出ECC 并非心泵机制,而是胸泵机制4。当时通过实验观测到,挤压时房室各腔无压力差,超声心动图发现挤 压时房室瓣未关闭

4、,加大胸腔内压力可增加胸内泵出血流量。这一时期片面地强调升高胸内压即可推动血 流。由于受胸泵学说的影响,有人企图不去挤压胸骨中下段而是均衡地挤压胸廓或其他部位,诸如休克裤、 气功CPR背心、胸外按压推挤术等增高胸内压的新复苏法,但未能增加复苏的成功率2, 3, 5)。目前尚 无优于标准胸外按压的新CPR,这一时期提出的改进CPR措施有:同时进行通气和心脏按压,美国心脏 病协会(AHA)提出CPR过程中每次间断压胸通气1.5s,提高压频为80100次/min:捆扎腹部和间断按压 腹部可增高胸腔内压;大幅、高频CPR2, 6-9)。但研究表明,此时胸内压增高引起的心房和心室内 压增加程度与主动脉相

5、同或略大,冠状动脉灌流量和心肌血流量无改善或减少。1990年我国张天平提出不加“口对口”人工呼吸而单用心脏按压的CPR,并报道于吉林医学10), 称为胸外肺心同步按压复苏法(ECPC)。他明确强调指出胸外心脏按压必须按压胸骨中下段,借助胸骨与脊 柱直接挤压与松弛心脏,使之产生良好的心泵作用,心泵机制为心脏按压的主要机制,不可否定11)。 ECPC的慢频4060次/min,后来改为5070次/min,深幅46cm,以全手掌(指)按压胸骨中下段。 19822002年张天平应用ECPC急救心性猝死87例,其中31例心脏复跳(35.6%),19例存活(21.8%)。近5年有37例配合电除颤,18例心脏

6、复跳(48.7%),13例存活(35.1%); 1例冠心病猝死者持续压胸49min (未加用电除颤)心脏复跳而复活;1例急性心肌梗死猝死持续压胸15min而存活,本例描心电图示心室纤颤14.4m/9.6min。张天平通过实验研究测得ECPC每次压胸呼出气体(潮气量)为350ml,每分钟肺泡通 气量为(350ml 一无效腔150ml)X按压频率50次/min = 10000ml,是正常值的2倍,这一换算公式为这一 快速仰卧正压胸人工呼吸法良好的肺通气换气效果提供了理论依据。2000年新英格兰医学杂志Alfred报道单独使用胸外挤压不加“口对口 ”与加“口对口”对比,院前复 苏成功率前者为 14.

7、6%(35/240),而后者为 10.4%(29/278);院内为 40.2%(97/241 )及 34.1%(95/279), 两者存活相仿12),这一观察充分证实了胸外心脏按压本身兼有肺通气效果。2000心肺复苏指南也 初步认识到胸外心脏按压本身可能有有效的肺通气效果,并规定如复苏时不愿或不能行口对口呼吸,则应 开始单独行胸外按压8, 13)。指南废弃了原以掌根部按压的观点而改为以全手掌按压,指出标准 CPR的频率应以100次/min为佳,但尚未认识到单独胸外心脏按压频率过快肺通气效果不良。而张天平指 出单独胸外心脏按压不加“ 口对口 ”按压频率不宜大于80次/min的建议应可行。3张氏E

8、CPC胸外心脏按压早在1955年我国天津已有报道,早于Kouwenhoven5年,但由于中国人的自卑心理和崇洋思 想未引起医界重视。1974年内部资料显示国内有人对胸外按压肺通气即有观察,记载快速胸外心脏按压潮 气量125ml,小于无效腔含气量150ml。显然不能实现有效肺通气。1974年董承琅主编的实用心脏病学 记载胸外心脏按压本身不能实现有效的气体交换,故应同时配合人工呼吸,提出压幅3cm,压频7080次 /min,以掌根部按压胸骨的中下段14)。近年出现许多新兴的CPR8),包括插入性腹部加压CPR(IAC-CPR)、高频CPR、主动性加压-减压CPR (PTACD-CPR)、气背心CP

9、R、机械(活塞)CPR和有创CPR。 与标准CPR相比,CPR辅助方法通常需要更多的人员和接受额外训练并配备辅助设施,而辅助方法多限于 院内使用,目前尚未发现哪一种辅助方法在院前基本生命支持(BLS)救治中的应用效果优于标准CPR。近年 张天平提出把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复苏法划分为3个阶段:第一阶段(1960 1980年)为传统胸外心脏按压(T-CPR),加“ 口对口 ”呼吸,压幅浅为34(5)cm,频率6080(100)次/min,以掌根部按压胸骨中下段 1, 14, 15),由于压幅浅、早年急救经验不足,故复苏效果较差,此期认为胸外心脏按压机制为心泵 机制。第二阶段(19801990年)为标准

10、胸外心脏按压(S-CPR),加“ 口对口 ”呼吸,压幅较深为3.85.0cm, 频率为80100次/min,并致力于配合电除颤,此期提出胸泵机制,以后则全面否定了心泵机制,为此人 们企图不按压胸骨中下段,而均衡地挤压胸廓,认为增加胸内压,即可完美推动血流,但所试用的新CPR 疗效并没超过标准CPR,此期认识到电除颤为提高复苏成功率的首要环节。此期强调现场电除颤,普及CPR 按压技术到每个公民,对复苏技术和药物使用的规范化提高了复苏的成功率。但由于现场急救,人们不愿 采用“口对口”呼吸,尤其在广大农村基层医院,几乎无人采用“口对口”,影响了现场复苏急救的成功 率。第三阶段(1990年后)为标准胸

11、外心脏按压与ECPC相结合。1982年张天平研创的胸外肺心同步按压复 苏法急救心性猝死首例成功,1990年报道于吉林医学,1991年单独应用胸外肺心同步按压不加“口对 口 ”持续压胸49min使1例冠心病猝死者复活,开始动摇了医学界胸外心脏按压必须加做“口对口 ”呼吸 的戒律。此后国内外相继有人试用单独胸外心脏按压复苏心性猝死。1994年Chandra等16)在犬心搏骤停后4min进行心脏按压,4min后测定的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仍 大于0.9,平均每分通气量达(5.211.0) L/m2,因此认为心脏停博早期仅做心脏按压足以维持机体对 氧的基本需要,但尚未认识到深幅、慢频、全手掌按压,

12、可同时兼有良好的肺通气作用。他仍强调心脏按 压必须与人工呼吸并用,否则心脏按压无效。人每分钟通气量为2. 6 3L/m2,这一实验研究已达到正常通 气量的2倍,实际上它也从实验角度证实了张氏ECPC具有良好的肺通气的观点。1998年国外有人提出心 肺复苏顺序由ABC改为CAB的新认识,理由是心搏骤停后仍可有数口自发性气喘,此时心血管及肺内尚有 氧合血液,立即行心脏按压可使心脏得到血供,不熟练的人工呼吸反会浪费宝贵时间,且按压时胸廓回弹 有助于肺通气。1991年张天平等报道单独应用徒手胸外肺心同步按压持续49min未加“ 口对口 ”复苏心性 猝死成功。本例决非心搏骤停初几口自发性气喘、心肺少量氧

13、合血液残存的通气作用所致。它向世人揭示 了 ECPC的本身即兼有良好的肺通气作用。此时国外学者尚未认识到深幅、慢频按压可达有效的肺通气换气。 2000年Alfred虽已认识到胸外心脏按压可具有良好的肺通气作用,在对比单独应用胸外按压不加“口对 口”与加“口对口”的结果中也得出了两者存活率相仿的结论,但他尚未认识到大于100次/min的快频 S-CPR通气效果较差。而张天平指出单独胸外按压不加“口对口 ”S-CPR的压频不宜超过80次/min。不加“口对口”徒手CPRECPC是中国医生张天平首创,并获得了复苏心性猝死的成功,经人体测试ECPC的 潮气量均值为350ml,并以公式换算出ECPC具有

14、良好的肺通气换气,并换算推导出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判断 肺通气换气效果的换算公式,称为血携氧比率TOR11),为胸外按压复苏奠定了理论及实践基础。ECPC 的研创为现代徒手现场复苏开拓一条新途径。它将对未来降低心性猝死的病死率具有深远意义。1994-2001 年张天平先后在吉林医学、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等杂志上发表4篇论文探讨心脏按压机制,以令 人信服的论据说明心泵机制是胸外心脏按压的主要机制,而胸泵机制则为辅,他提出近年否定了心泵机制 是否因实验动物及人体死亡时间较长,心肌及传导系兴奋已趋完全丧失有关。而临床急救措施多在猝死后 13min内实施,心肌传导系统尚存一定兴奋性,在胸外心脏按压初期,由于

15、腔静脉闭塞及房室瓣解剖生 理特点,使其仍有一定抗反流作用,当施行有效CPR后,心肌、传导系、乳头肌供血改善,房室瓣抗反流 功能也随之改善增强。开胸心脏挤压本无胸泵作用而能较好地推动血流11,也证实了心搏骤停时房室 瓣仍有一定的抗血液逆流作用。这一心泵机制为主要机制的观点在张天平的呼吁下,近年在医学界已得到 了承认,同时张天平还提出了电兴奋机制、通气泵机制、冠状动脉灌流、气体弥散机制等辅助机制,说明 胸外按压必须按压胸骨中下段。缺乏心泵机制难以复苏成功。他建议教课书的“胸外按压”仍应改回“胸 外心脏按压”复苏法。4电击除颤在CPR中的作用近年急救复苏证实电除颤是CPR成功的首要环节,应分秒必争。

16、多数人主张加大肾上腺素剂量,但也有人 观察7mg与标准剂量每次1mg疗效相仿;阿托品、利多卡因、碳酸氢钠应酌情选用;心前叩击对心室停顿 无效,可试用于无除颤设备的室颤;专业急救人员力争气管插管;体外临时起搏可试用于无脉性室性心动 过速、心动过缓的心室停顿和电-机械分离。近年多主张不用心内注射药物,必要时可用于无法建立静脉通 道者。而开胸CPR仅限于手术中发生心搏骤停时使用。5结语心性猝死在人类死亡中列首位,约占总死亡人数的1/4,约2/3在发病1h内死于院外。虽然近年所实施的 CPR技术多采用“ 口对口 ”人工呼吸17,但至今还没有一种使用器械的有效现场呼吸复苏方法问世, 而在不发达国家院外现

17、场复苏缺乏现代化仪器设备,就是在美国这样的发达国家,由于人们不愿采用“口 对口”呼吸急救,使现场复苏的病死率仍相当高。可见,目前研究一种单独胸外按压不加做“口对口”的 新复苏法,对降低心性猝死的病死率具有现实意义。参考文献1 Ko uwenhoven W B.Closed chest cardiac massage J). JAMA, 1960, 173;1064.2傅文节译.心肺复苏的现代概念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 92, 13(2): 97-99.3卢玉萍编译.心肺复苏的新进展J).国外医学麻醉与复苏分册,19 94,15(1): 41-43.4戴自英、陈灏珠,丁训杰.实用内科

18、学M.第9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3 . 819-820, 1046-1060.5刘文贤,李连太,王爱国.胸外按压推挤术复苏心肺功能初探J).实用内科杂志,1992, 12 (10): 542.6朱志军,杨兴易,心肺复苏的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7,9 (2): 120-122.7)张久山.心肺复苏的研究进展J).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1999, 11 (7): 387-388.8)沈洪,计达,黎檀实,编译.国际心肺复苏和心血管急救指南2000系列讲座(3)呼吸与 循环的支持方法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13 (5): 3 16-封三.9) American Hea

19、rt Association.Standards and guidelines for cardiopulmonary res uscita tion (CPR) and emergency cardiac care (ECC)J). JAMA, 1980, 244: 453.ZK)10)张天平,梁延成.体外心肺按压复苏法试用于临床的初步探索J).吉林医学,1990,11 (6) : 370-371.11)张天平,葛在吉,梁延成,等.胸外肺心按压复苏法机制探讨J)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2001, 13(3):178-179.12) Alfred H, Leonard C, Elise J, et al.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by chest compression alone or with mouth-to-mouth ventilation J).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