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易学中的人学思想_第1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fc23953256beea82ecda45fc6d4ef1/d6fc23953256beea82ecda45fc6d4ef11.gif)
![易学中的人学思想_第2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fc23953256beea82ecda45fc6d4ef1/d6fc23953256beea82ecda45fc6d4ef12.gif)
![易学中的人学思想_第3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fc23953256beea82ecda45fc6d4ef1/d6fc23953256beea82ecda45fc6d4ef13.gif)
![易学中的人学思想_第4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fc23953256beea82ecda45fc6d4ef1/d6fc23953256beea82ecda45fc6d4ef14.gif)
![易学中的人学思想_第5页](http://file4.renrendoc.com/view/d6fc23953256beea82ecda45fc6d4ef1/d6fc23953256beea82ecda45fc6d4ef15.gif)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易学中的人学思想摘要:易学是范围天地、曲成万物,利用自然现象以求人事、关心人之学。但不无遗憾的是从来无人把易学作为人学来研究。本文认为易学即人学。人学是关心人,研究人的学问,易学从人的生命意义、生命价值的根底上探究人在自然界的形成、演化以及人性的内容等。在解释?易经?的系统中,阐述了人其所以为人的内容,从天地设位、大化流流行、三材之道、性命之理、裁成辅相、弥纶天地、情见乎辞、继之者善、自强不息、人文化成等十个方面,构建了一个古老的人学系统。关键词:易学人学生命道德构建易学即人学。易学是研究?周易?流传和演化的学问,是通过?周易?占筮体列、卦爻象的变化以及卦爻辞的解释而展开的,它有自己的概念、术
2、语、范畴等,形成了一套特定的体系,构建了易学的概念系统。这套概念系统本身就是一种人学体系,或者说包括了丰富的人学思想,本文正是从这些内容中阐述它的人学思想。易学开展到今天,?易?与各门学科相关,不知为什么反而与人学没有关系。人学,作为一个专门的学术名称,已经流行了几十年,人对自己的研究那么是古已有之。人学无论是怎样难于确立,它总是对人的把握、关心,突出人的价值,是解放人的学问。?易经?又被称之为中国古代群经之首,在逻辑上应包括了人学内容。但值到今天,无论是思想史、哲学史还是专门的易学著作、论文,都不去研究易学中的人学思想,也不从这里起始,即是人学自身也不去研究易学中的人学内容。易学是古老的人学
3、。何说易学是人学:其一?周易?本义是揲蓍求卦,利用爻象和卦爻辞去占断人的吉凶,即关心人自己。按朱熹所说,?周易?本义?qut;画卦以示,示就是人的问题;其二,易学所显示的神妙莫测的形式,高度凝结的智慧,其根底与内涵就是人这一最为复杂的内容的构建,脱离人易学不仅不可解,而且易学就没有存在的必要;其三,在?易?的经文与?易传?十篇不同的文字中?qut;人字大约出现了182次,只有人字出现的频率最高,虽说人字出现的频率之高,并不能就此断定易学是人学,但人字出现的频率之高多少透视这一神秘体系的人学信息;其四,假设说构成八卦的元件符号是-:-,这两个符号也就是人自身的存在。易学虽是究天人之际的,最终只能
4、是关心人,研究人。?周易?作为占卜之书,本来没有如此深奥复杂,深奥复杂一般人无法操作,也承受不了,我们的祖先在那个时代不可能有这样的智慧,乃至今天一般人还无法理解。?周易?的深奥复杂只在于它是人的问题,研究的内容就是人自己并且自己可以感受到,但后来的讲解脱离了人学的根本内容,使它哲学化、道德化、神秘化,假设我们再将它回复到人学上来,以人为根底,易学不仅就是人学,它的内容也就实在朴实了。1天地设位。?易经?本无天人关系命题,但在卦辞、爻辞中已拿自然现象求问人事问题,就已蕴含了自然与人融为一体的观念,即自然现象拟人化。在解?易?的作者群中,天与人的生命现象相联,?系辞上?说:天地设位,而易行乎其中
5、矣。乾坤成列,而易立乎其中矣。有了易在其中才有天地,这易是什么?易有所谓三义变易、简易、不易之说,易传的作者们认为,易最根本的本义生命意义。人所处的这个世界,没有生命的出现就是死的,有了生命意义才有乾坤,即天地。在卦象的三材之中,没有易就没有乾坤之分,这里的易显然就是指人。?系辞上?说乾坤毁,那么无以见易;易不可见,那么乾坤或几乎息矣。易不见即没有易,也就没有乾坤息矣。每卦象由于易立乎其中才有天地之分,也就是说有了人才有天地之分。易也就是指生命意义。?易传?称之为生生之谓易。天地之大德日生?系辞上?。生出什么?生出生命,简称之生生之谓?qut;。德者得也,亦或得到了生命。生命来自于天,生成于地
6、。这就是乾卦?彖传?所说:大哉乾元,万物资始,乃统天。坤卦?彖传?说:至哉坤元,万物资生,乃顺承天的内在含义。这生来自哪里,男女构精,万物化生。易学对构精作了生动的描绘。?系辞?说:夫乾,其静也专,其动也直,是非曲直以大生焉。夫坤,其静也翕,其动也辟,是以广生焉。这是构精的行状,也是人是天道所生的根底与前提。2大化流行。有了生命意义才有天地之分,天地又是生命赖以存在的根底,易学的作者们认为,人所处的一切都具有生命意义,正是有生命意义才有开展、演化、开展、演化是由生命意义所引起,只有生命才是真正活的东西。人的生命也是生命中的一种,在易学的系统中,首先将乾坤二卦视为父母卦。乾,天也,故称乎父;坤,
7、地也,故称乎母。这里的父与母,真正的本义当然不是指自然是大父母,而是在生殖的意义上才是父母,即生命意义的泛化。人间的父母生出子子孙孙,人来自于自然,现实中的人是这样,自然也亦如此。云行雨施,品物流行。自然是由于有了生命才以开展、演化,人是其中的一个种类,人类是这样,天、地也是这样。正是因为天、地、人都是这样,拿自然现象求问人事问题才有意义。我们的祖先才会相信揲蓍求卦、利用爻象、卦爻辞占断吉凶才是真实的。丰卦?彖传?说:日中那么昃,月盈那么食,天地盈虚,与时消息,而况于人乎,况于鬼神乎。况于人,况于鬼神说明人与鬼神都是一样的。易学的作者们为什么都认为,天、地、人是生命化了,或者都视为了活的存在。
8、这并不是他们别出心裁,无中生有,这是由远古思想遗承与?易经?本义决定了,解?易?者们必然如此。首先是有灵论。人类祖先认为万物都有灵、都有神的存在,即所谓的泛灵论、泛神主义。泛灵论、泛神主义实际上是把一切都视为有生命的存在,活的东西,原始人在其观念中,把灵魂和精灵最初明确地理解为一切产生的原因?qut;1灵魂和精灵本是人的存在,原始人那么认为万物都是这样,而且是生生之源,于是万物也就是活的。其次是生殖崇拜。在远古时代生殖崇拜确实是种普遍现象。?周易?的阳爻-阴爻是构成八卦的两种元件符号,八卦同阳爻-和阴爻-构成。近代有学者认为,-、-是男根女阴,-表示男性的性器官,-表示女性的性器官。这确实不是
9、无稽之谈,是近取诸身而来,正是这两种深层次原始观念的支配,既构成了?周易?的整体框架与深层次的内容,解?易?者们自己也存在这种观念并深深地悟出?易?的机密与信息,在大化流行之中,最后得出的结论是人与万物同源。3三才之道,人为天之始,地之生,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的生命来源于自然。在生命意义上,易学认为人与自然不仅有着内在地联络,而且天、地也是人化的存在。自然有了生命的意义才有了开展、演化,而人又不同于自然的存在,与天地不同。易学中的?易传?先把天、地、人并立起来,视为三材。然而在三材之中,人是非常重要的,三材之中的任何一个方面都离不开人。?系辞下?说:易之为书也,广阔悉备,有天道焉,有人道焉,有
10、地道焉,兼三材而两之,故六。六者非它也,三材之道也。这里虽是指卦象卦位,即每一卦都有六爻,每两爻组成一材,共有三材。但这每一材都离不开人,人居中央。不是天、地之材能脱离人的存在,而是离不开人这材,人之道与天、地之材是统一的。那么三材之道的内容是阴与阳、柔与刚、仁与义。?说卦传?说:昔者圣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是以立天之道日阴与阳,立地之道日柔与刚,立人之道日仁与义,兼三材而两之,故易六画而成卦。在这三材的内容中,人之道与阴与阳、柔与刚相联在六爻之中,中间两爻代表人之道,上联天,下联地。天、地、人在六爻中统一,而人那么居中心地位,这里又开始把人与物区别开来,暗示了人有突出的价值。4性命之理
11、。易学的作者们在?说卦传?中说:穷理尽性,以致于命。昔者对人之作?易?也,将以顺性命之理。这里的穷理尽性,主要是说?周易?揲蓍的步骤与人的天命人性相契合,是如何顺应了天命人性。那么性命之理的内容是什么?人之道日仁与义,只有人才有仁与义,这就是性命之理的内容。人的仁义是与阴与阳、柔与刚联络在一起,仁与义也就是人的生命意义的内容。?易传?的作者们认为,生命是一个生化系统,是开展、演化的,仁义也就是从生化系统中开展而来,这是顺性命之理的基矗这顺性命之?qut;意味着有道德目的性,向着一定的方向开展,即从物到人到仁义,最终便展示出一个进化的图式。?序卦传?说:有天地然后有万物,有万物然后有男女。有男女
12、然后有夫妇,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有所错。易学把?易?解释为宇宙生化系统,人类在这个生化系统的变化过程中得以形成,这是顺性命之理而形成性命之理的内容,所以性命之理是易学中人学思想的一个起点,它包括了三层意义:一是生命化,二是道德化,三是进化。易学中把天地自然看成是生命的存在,这是拟人化的,人的生命又来源于天地自然;人成为人还在于人有了仁义,只有人才有仁义,没有仁义就没有性命之理;有了生命便有了合道德目的性的进化,构成了人类进化的一幅自然历史画图。这三个层次既是人性的内容,也是人的存在。5裁成辅相。易学在解释?易?中,认为天地人既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13、人在顺性命之理的过程中,使自己从天地自然中进化出来,进化也是顺性命之理的实现过程。在进化之中,人必然有同于自然物的存在,在进化中人形成了特有的内在的潜能,人能进步自己的品德和智力,即?易传?所说的天地设位,圣人成能。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在顺天、应天中安排人事生活。革卦,彖传?日:天地革而四时万,汤、武革命,顺乎天而应乎人。革之时,大矣哉!这是说人的行为,既要顺天道,又要尽人事,掌握好时期就能获得成功,就能安排自己的人事生活。泰卦?象?日:天地交,泰。后以财成天地之道,辅相天地之宜,以左右民。人在遵循自然规律的根底上,可以对自然物加以改造、调整裁成,从而使其符合人的需要。在?乾文言?中有:夫
14、大人者,与天地合其德,与日月合其明,与四时合其序,与鬼神合其吉凶。先天而天弗违,后天而奉天时。这晨不仅是人与天地合其德,而且还有控制利用自然规律,即裁成辅相之意。王夫之对此作了总结,他说?qut;自然者天地,主持者人,人者天地之心1人是自然界的主人,能行裁成辅相之道,能利用自然创造物质文明,即时能安排自己的生活。在易学中,人的这种潜能是内在于人的存在,是人自己所具有的,乾卦?彖?说:乾道变化,各正性命。?文言?说:利贞者,性情也。这是指人先在地具有这种改造世界的内在潜能,即资质也。6弥纶天地。易学中认为?易?能弥纶天地,而其内在的本义那么在于说人能认识天地。人有一种认识才能,有一种理性精神。?
15、系辞上?说:?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仰以观于天文,俯以察于地理,是故知幽明之故?qut;精气为物,游魂为变,是故知鬼神之情状。人可以认识天地之道。而且在古人的心目中,鬼神是最为神秘的,人也能认识它。?系辞上?说:圣人之所以极深而研几也。人在天地自然中,可以开物成务,冒天之道。易学认为,这是因为人能从生命活动中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内存关系。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那么观象于天,俯那么观法于地,观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于是始作八卦。人按客观存在去认识对象,也按自身的存在来构造天地自然。近取诸身即人按自身的存在构造来构建自己的对象,所以天地自然之所以如此存在着,可以在?易经?的
16、构造图式中找到它存在的道理。世界其所以是这样的存在,是因为我们在这里,也就是上面的易与天地准,故能弥纶天地之道。,?易传?认为,包牺氏在认识天地自然中,是近取诸身,远取诸物,即把天地自然的实际存在构建成一个宇宙构造形式,这个符号化的构造形式是,范围天地之化而不过,曲成万物而不遗。而且这个无所不包的符号构造形式又是天地准那么,是人自己的存在诸身。所以人也就必然能认识天地自然,人有弥纶天地的认识世界的内在潜能。7情见乎辞。人非草木,熟能无情。人成为人必然有情的存在。情是人生理、心理活动的内容。在易学中,不仅认为人有情,而且情是普遍存在的,即万物都有情。?系辞下?说: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易学
17、认为情与生命意义的内在本质相一致,圣人的情怀表如今卦辞和爻辞中,即圣人之情见乎辞。所以刘勰说:情理设位,文采行乎其中。1这些内容在易学形成的时代,人情之说也已形成,这个时代对人的情欲不是要受到压抑,而是要开展人的情欲,并研究它的形成与表现等。假设说情之内容是喜、怒、哀、惧、爱、恶、欲。2在易学系统中已系统地得到了研究,而且把欢悦喜笑、悲伤哀怒、悲欢交替、男女爱情等表现得栩栩如生。如:?无妄?卦:无妄之疾,勿药有喜。人患了病不用药值得欢喜。?家人?卦:妇子嘻嘻。即快乐嘻闹。?井?卦:井渫不食,为我心恻。恻是凄恻。?艮?卦:不拯其随,我心不快。?离?卦:出滋嗟假设,戚嗟假设。泪水不止,多么痛苦。?
18、同人?卦:先号啕而后大笑,大师克相遇。这是悲欢交替。?咸?卦:憧憧往来,朋从尔思。咸其辅颊舌。亲她的脸儿,吻的嘴和舌王明语。男女青年婚后多么亲近。?屯?卦:乘马班如,泣血涟如。失恋后又是多么痛苦。易学不仅把情表现得栩栩如生,还认识到乐极生悲的辩证关系。如?豫?卦六三:盱豫,悔;迟,有悔。易学中,情是人生命意义的内容,是人的本质属性。易学欣尝真实情感,实际上是关心人,充满着对芸芸众生的感情。8继之者善。坤卦?文言?日: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余殃。善是一个道德问题。易学研究人是从阴阳关系入手,阴阳在人便表达为男女。有男女便有了人,男女为人类演化的开端。首先经过群婚阶段,古之时,未有三纲
19、六纪,民人但知其母,不知其父。能覆前而不能覆后。3覆前不覆后,是只知蔽前遮羞而不知蔽后而御寒,遮羞产生了两性意识,羞耻观念,从而萌发了男女有别之礼。?qut;男女到夫妇关系的进一步形成,使母系大家庭发生了分化/有了分化就需要有维护这一机体正常运行的东西,如男女有别之礼就是在维护着男女关系。这样就在原始两性关系的根底上开展出一套礼仪标准,典章制度等,夫妇之道就成了易学中道德的起点。?系辞上?说:一阴一阳之谓道,继之者善也,也之者性也。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鲜矣。人之道从阴阳之道开始,阴阳在易学中是一个本体论概念,它可以演化为不同的存在、符号,如在此既表达为男女的
20、实在存在,又是道的别名。阴阳表达为男女,阴阳也就是人的存在,阴阳的演化又使道德成为了人之为人的内在存在,完成了人之为人的目的,即实现为善的最终目的。道德成为人的存在,就是?易经?乾卦卦辞的元、亨、利、贞四字,?文言传?讲解为天之四德,又称仁、礼、义、事。这四德成为了人德性的内容,即实现了继的内容。?文言?日:元者,善之长也。元即首,是开始。在这里元是善的开始,善也就是人德性的起点。这说明继之善还只是人成为人的实现过程,即人继之而有了善,有了善还只是开始实现人性的目的。人还必须使病况成为人性的内在存在,即?易传?认为的,人还必须有敦厚的仁德,有泛爱万物的精神。?系辞上?说:安土敦乎仁,故能爱。人
21、要有一颗仁义之心,与天地合其德。?系辞上?说:知周乎万物,而道济天下。天地之道为阴阳刚柔,人道继善成性,故为仁义。这成性简单地说就是与天地合德,以人合天,以道德为楷模,效天而行,为成之者性也。即使善仁、义成为人之所以为人之性的内容。既继之又成之,意味着道德性、历史性统一,人就成为了人。在这里人也就是道德、历史的存在了,善是道德的存在继是历史的表现。人继之善才能成性,意味着人必然是道德、历史的存在。9自强不息在易学系统中,人的内涵是非常丰富的,如有时称民众贤人、君子、圣人等,这些都是对人的不同说法。易学中人的内涵,不是以阶级、等级为基准,而是以道德为基准,也就是以人的品格为标准。这样一种标准蕴含
22、了人要积极向上,效法天地之道才可久、才可大,才能为世人景仰,否那么就不是贤人了。所以易学中是充满了忧患意识,鼓励人积极向上和建功立业的精神。所以?系辞传?说:乾以易和,坤以科能。易到易知,简那么易从。易知那么有亲,易从那么有功。有亲那么可久,有功那么可大。可久那么贤人之德,可大那么贤人之业。人的属性是多方面的,易学认为品格最重要,这在古代人学思想史中是起了奠基作用。乾卦?象?传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坤卦?象?传说: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自强不息、厚德载物在易学中是相通的,是奋斗与道德的结合。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不仅是在鼓励人积极向上闪耀着夺目的光辉,而且是中华古代人学中怎样做人的基因。所
23、谓基因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是易学是众多作者全面系统总结人格理论的著作,乾坤两卦是?周易?的父母卦,而乾坤两卦?象?辞的内容也就奠定了这部人格理论著作的根底,易学的所有人格理论都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通。如?需?卦日:利涉大川,?彖?云:险在前也,刚健而不陷,其义不困穷矣。易学在强调阳刚时也注重阴柔,阳刚与阴柔协调,如?巽?卦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彖?云:柔皆顺乎刚,是以小亨。利有攸往,利见大人。这种相通最终是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相一致。二是易学的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构建了民族实在的人格系统,或者说实在的民族性格。中华民族从产生到今天,无论曾经有过多少苦难,而效法天地,励精图治的精神未改
24、,养成了自强不息的性格,显示出了顽强的生命力。正如大畜卦?彖?日:刚健笃实,辉光日新其德。所以自强不息、厚德载物是构建了中华民族实在的人格精神。10人文化成。人创造了社会文化,社会文化造就了人。在易学中人类的理论活动与成果,就是人文。贲卦?彖?日:刚柔交织,天文也。文明以止,人文也。观乎天文,以察时变。观乎人文,以化成天下。易学中的这种思想,长期被注释为人类在认识自然天文、地理,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中创造了文化,或说形成了人文精神,但却没有人在创造社会文化中,社会文化也创造了人自己的深层内容。人文化成是双相的,在易学中:首先刚柔与阴阳具有一样义,是生命化的存在,刚柔交织生变化即阴阳变化便有了人,人是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五年级品社下册《校园红绿灯》说课稿 上海科教版
- 2025股份转让合同
- 煤矿集中检修方案
- 襄阳防腐木屋施工方案
- 青岛垂直植物墙施工方案
- 2024-2025学年高中历史 专题八 当今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第三课 经济全球化的世界说课稿 人民版必修2
- 净化设备合同范例
- 28 枣核 说课稿-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
- Unit 3 Fit for life Welcome to the unit 说课稿-2024-2025学年高中英语译林版(2020)选择性必修第二册
- 桥面防腐木施工方案
- 化工企业静电安全检查规程
- 线性系统理论郑大钟第二版
- 宁骚公共政策学完整版笔记
- 项目负责人考试题库含答案
- GB/T 7251.5-2017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5部分:公用电网电力配电成套设备
- 2023年湖南高速铁路职业技术学院高职单招(数学)试题库含答案解析
- 中考语文非连续性文本阅读10篇专项练习及答案
- 勇者斗恶龙9(DQ9)全任务攻略
- 经颅磁刺激的基础知识及临床应用参考教学课件
- 小学语文人教四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群文阅读“神话故事之人物形象”PPT
- ISO 31000-2018 风险管理标准-中文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