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德与法治培训讲稿_第1页
道德与法治培训讲稿_第2页
道德与法治培训讲稿_第3页
道德与法治培训讲稿_第4页
道德与法治培训讲稿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XX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学培训讲稿课程一关于教材与教学关系的再认识(一)教材:引领教学的一条重要路径通过教材的内容组织、活动设计,以及版式呈现,不仅可以向教师传递教学观念,也能对教师的教学过程和教学方法进行引导。既让教材成为“学本”,便于促进学生的学习,也要让教材成为“教本”, 便于提升教师的教学。教材至少可以从三个方面引领教学:其一,教材可以传递教学观念:道德认知取向的品德观到综合品德观;其二,教材可以提供教学内容:故事到生活事件;其三,教材可以指引教学方法:说一说到演一演。杜威在民主主义与教育中指出:“首先我们要提出一个重要观念,那 就是教材与教法连为一体,不可分割”,“如将学科教材与教法划分

2、开来, 那将是一个大错”。(二)德育教材: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在新课改之前,德育课程中的道德是一种知识形态的道德。相应地,德性的发展就等同于道德知识的学习。基于这种道德观和德性形成观,德育教材中所预设的教学也就以道德知识学习为目的。德育教材所引领的这种转变,也是我们本教材所倡导的一种教学新理念。人们认为,经过学科结构化的加工,理论化和普遍化的道德知识是道德的惟一存在形态。我们再来看看以往的教材杜威在道德教育原理中指出,这种“关于道德知识”的教学,实质并不是德育,而是智育,它的影响,”即使充其量说,比较地在数量上是少的,在影响上是微弱的”。因为,这种道德教学往往是对道德问题进行抽象的、理

3、论的学习,而这些学习并不必然能转变学生已有的价值观念。止匕外,由于这种道德教学脱离班级中每个学生具体的生活,无法保证学生经验的进入,后果便是日常的经验无法得着它应有的丰富意义,无法在学校中得到滋润成长。正因如此,美国一项研究甚至表明,中小学开设的品德教育课对儿童的道德行为没有影响,直接的道德教学并未培养出道德品质或道德良心之类的东西。新型的教材要引领教学从知识学习到生活建构,这一转变的实质是从知识道德向生活道德的转变。因为,道德存在于生活,生活是道德存在的基本形态,或者说,道德就是 人所选择的生活方式。生活建构,也就是引导学生关注自己的生活,反思自己的生活,改变自己 的生活,建构一种新的更有意

4、义,更有价值,更道德的生活。我们再看看本套教材的设计是如何体现这一理念的:教学的根本目的主要不是道德知识的学习,而是引导儿童去选择和建构有 道德的生活及生活方式。引导学生在多种可能的生活中选择“好”的生活,即一种有价值、有意义 的生活,并通过这样的生活涵养其德性。关注自己的生活匚反思自己的生活二】超越自己的生活二 引领新型教学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我国的小学德育课程多以兼职教师为主,本课程在整个课程体系中也处于 弱势地位。如果我们的教材只是内容载体的话,那么教学就很容易变成死 记硬背。因此,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在追求“学本”的同时,力求使教材 具有“教本”的特性,从教材开始为教学打下基础。

5、(一)课文的结构:预设了引导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 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课文的结构就预设了引导儿童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具是通过关注生活、反思生活和超越生活这三个紧密相连 的板块来实现的。(二)课文的栏目:指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活动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课文的栏目多是针对学生的,需要他 们去观察、操作和探究,这也使教师在教学中无法自己唱独角戏。为什么这些栏目都要以学生为中心呢?事实上,如果没有学生积极主动的 参与,引导儿童生活建构的教学目的是无法实现的。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还努力使课文的栏目富有童心和童趣。因为, 只有当栏目的设计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具有趣味性,才能吸引学生主动 的

6、参与。(三)课文的范例:点明了源于学生生活的教学重点在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的栏目中还呈现了不少源于学生真实的生活的典型范例,并以“生活事件”的形式呈现出来。在讲学习的途径时,教材中不仅呈现了 “我从课外书籍、报纸和儿童杂志上学到了许多知识”“在与同学的交往中,我懂得了人与人之间应友好相 待”,还呈现了 “在野外玩耍时,我认识了许多植物和昆虫”这些范例不仅能为学生打开一种不同的生活,也能为教师点明相应的教 学重点,比如,玩耍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途径。那么这些范例又是如何选择的呢? 一个重要的依据就是学生生活中真实的道德需求和道德困惑。小学德育课程实效性偏低问题的核心就在于教师缺乏对学生真实道德需

7、求和道德困惑的诊断。为了引领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小学道德与法治统编教材就通过课 文的范例为教师指明了学生真实的道德需求和道德困惑。不仅加深了教师 对于学生的了解,也点明了每课相应的教学重点。(四)课文的呈现:展示了经过课堂检验的教学蓝本为了给教师提供一个有效引导学生生活建构的教学案例,在小学道 德与法治统编教材中,编写者还尝试将经过课堂检验的教学“蓝本”直 接融入课文中。虽然课文以文字和图片形式呈现,表面上看是平面和静止的,但由于 融入了教学的“蓝本”,这就使课文成了立体和动态的。课文以教学“蓝本”的形式呈现,并不是说课文就是封闭式的设计,教师只能按照这个“蓝本”进行教学。“蓝本”只是一个教学

8、的参考,它的作用在于指明教学范式的类型和教学的价值取向,教师完全可以根据本班的实际情况另行设计同类教学活动。三用好小学道德与法治教材的整体教学建议(一)关于每课的课时建议为了方便教师教学,在教材编写过程中甚至将课时分配都大致安排好。一般而言,每课 2个课时。这样的课时划分不是凭空想象,而是通过试讲检验的。一般而言,4个二级标题的课,2个框题1课时,2个二级标题的课,1个框题1课时。个别课可以根据具体内容确定课时数。二级标题三年级上册第1课学习伴我成长成长离不开学习2.处处是学习三年级上册第3课做学习的主人二大人都能学得好 工多在心申画问号 &我和时间交朋友 4-好经险共分享1.我们都爱父母三年

9、期上册 笫11课 爸爸妈妈在我心中 工我们了解父母吗?3,爱父母,在行动(二)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引导儿童生活建构的关键在于能够直接满足学生真实的道德需求,解决 他们真实的道德困惑。然而,即使教材精心地选择典型的案例,依然无法完全适应每个地区、 学校、班级和学生的具体生活。比如,老师们都很熟悉的一年级教材第四单元是讲冬天的,由于我们国 家的南北差异,冬天这个话题如果不能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可能 否无法上。如何从本班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设计教学呢?具体而言要做到 以下几点:.理解教材的设计意图教材中留白设计就是需要教师引导本班的学生填补自己的生活经验,教 材中的省略号的设计,以及

10、主持人的问题设计也都是如此。事实上,教材 已经为教师从本班的生活实际出发提供了某些指示。.做好教学目标的精确化工作.做好教材内容的转化工作.关注教学过程中的生成性教材这一文本一旦产生,就成为一种固定化的文本,但是,教学却是不断 生成的。因此,教师在教学中要积极关注学生的态度和反应,适时地做出相应的教 学调整。在“体会父母的爱”这一教学目标的指导下,面对这种教学生成,教师可 以进一步追问学生:“这种贵的鱼头与文章所讲的鱼头有什么不同呢?”全家都在吃鱼头时,妈妈又是吃的什么呢?”(三)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学生的自主发展是非常重要的“核心素养”,学会学习又是学生自主发展 的重要支柱。对于

11、小学道德与法治课程而言,要注意引导学生进行自主的道德学习以往我们过多地关注了教师的“教”,而忽视了学生的“学”。.教学从价值灌输转向价值探究此处的教学,教师应先让学生依据教材中的活动设计(统计教师一天 所做的事情)进行探究,让他们在充分探究的过程中自然而然地体会老师 的辛苦。.教师要创设学习情境,提供学习资源,并给予方法指导让学生自主的道德学习,绝不意味着将他们放任自流,而是需要教师有 计划、有目的培养。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教师要通过创设任务 情境或问题情境,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和探究的兴趣,鼓励他们大胆尝试解 决问题的方法。”因为,自主的道德学习绝不是天生的,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12、。只有教材和教 师为学生搭建了自主道德学习的“支架”,学生才能有效地展开自主学习。(四)为对话创造条件,让其成常态.教学中儿童文化的营造教材将“儿童”放进教材之中,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多是向儿童发 问的时候)的方式使儿童成为教材的“主人公”。让教材中的卡通人物和生活事件中的主角与现实生活中的儿童一起对话、 交流,用这种对话和交流建构教材的结构。儿童道德生活的建构是儿童不断获得、丰富、扩大道德生活经验的过程,“它和知识的学习不同,它不是一个单向的传授和接受过程,而是一个主 体之间、主客体之间交互作用的过程,是它们之间相互交融的过程”。因此,我们建议教师需要改变了以往教学“听故事、讲知识、讲道理

13、”的 僵化套路,增加教学中的对话和学生的主动参与。这种对话包括了教师与 学生间的对话、学生和学生间的对话、学生与教材的对话、也包括学生自 我的经验反思。.以“在场因素”作为教学的出发点所谓“在场因素”是指儿童自身的经验、体验及与儿童生活直接相关的 因素。从“在场因素”出发的教学中,由于师生处在平等的地位,师生都有话 可说,都有说话的欲望,对话的展开就有了一个起点和基础。(五)注重教学与学校整体德育活动的融合儿童生活的建构绝不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涂尔干就曾指出,“我们 不能僵硬地把道德教育范围局限于教室中的课时:它不是某时某刻的事情, 而是每时每刻的事情”。虽然教材通过课文的结构预设了引导生活建

14、构的 教学目的,又通过范例点明了每课的教学重点,但是儿童生活的建构绝不 能仅仅限于课堂教学。因此,教师要注重教学与学校整体德育活动的融合。.利用教材的开放性设计走向学校日常德育活动,深化或拓展教学重点.利用教材的框架整合学校的日常德育活动,实现课堂与日常德育的良性互 动让学校的日常德育活动为本课程的课堂教学贮备丰富的生活基础。(六)珍视自己宝贵的教学经验,学会反思对于教师而言,引导儿童生活的建构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它需要教师不断地积累经验,而教学本身又是教师经验的重要来源。教学反思的几个维度:(1)教学是否满足了儿童的道德或社会性发展需要;(2)教学中是否融入了儿童的生活经验;(3)教学过程是

15、否促进了儿童的自主学习;(4)教学活动的基本形式是否是师生共同参与;(5)我的发现(理解、创新)。四 教材内容相关的新理念与教学建议(一)学习单元的教学要立足于综合、多元的学习观.综合性的学习观念:知识学习;生活与社会技能学习;道德学习。.快乐学习观:学习本身是快乐的。.人人都能学得好(与综合性学习观的呼应)(二)情感类教学目标及其实现.教学要从学生天然的情感切入在激发学生对于校园情感的基础,学生对于校园的认识就不能仅仅停留 在表面的层面,因此,第二个框题就引导学生了解学校的历史等更为丰富 的内容。三年级教材中开始逐渐增加社会性学习、研究性学习的内容。在这类内 容的设计上,我们有意地渗透相应方

16、法的指导。从生活中一些具体场景的切入,从情感的角度切入。.教学要重视体验活动的价值.教学要关注“热爱”的双重含义:(1)热爱的第一层次:对学校的归属感和对教师的热爱与感激;(2)热爱的第二层次:对学校和教师的批评与行动。在教育学生的同时, 也提醒学校和老师。(三)教学要把握安全教育的新转向.两种不同类型的道德观:道德是外在规范的要求;道德是内在精神的追求,.从外在要求的安全教育转向内在需求的安全教育重视安全教育的前提:生命宝贵,不可重来。设计依据:三年级的儿童,除了在学校和家庭生活领域中的各种问题之外, 最为紧迫的问题是安全问题。因此,设计了这一单元。总体思路是,不局 限于各种安全技能的教育,

17、重点是帮助儿童树立安全意识。(四)中华传统文化的教学要有儿童的立场关注儿童的节日,把儿童放在节日的中心,蕴含一种教育的意义。在教育目的上,应定位于提升儿童文化素养的教育;在内容选择上,应以积极内容为主,消极内容为辅;在教材架构上,应将体系化的知识融于生活逻辑中;在教育策略上,应从儿童感兴趣的事件或经验出发。(五)关于法治教学的一点建议本课程中的法治教育是一种公民素养教育,而非法律专业教育。法律观念 与法律态度的培养就是第一位的,法律知识的学习是第二位的。青少年法治教育大纲:”侧重法治意识、尊法守法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低年段的法治教育更多体现为规则教育,为今后的法治教育打好基础。规则教育是法治教

18、育的前提,内在精神是相通的。中年段逐步开始在生活情 境中渗透法律条文,在这些情境中培养学生的法治意识。.教学要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生活需求出发进行法治教学,实现法治精神的培养。.关注道德与法治教育的融合及其限度。统编教材中关于两种教育融合的探索:其一,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在儿童生活中的融合;(浅层)其二,关注法律教育背后的道德精神的渗透;(深层)其三,重视法律教育对道德的改良作用。统编教材中关于二者融合限度的探索:其一,不能整合的主题不作机械的整合;其二,区分道德教育与法律教育的层次。比如,三年级下册第 10课“爱心传递者” 一课就属于道德领域的课文,主 要讲了 “我们都有爱心”和“善于帮助别人”两方面的内容。乐于助人和 善于助人都是属于道德上的要求,而非法律的要求,如果把这种道德要求 转变为法律要求,反而会伤害道德,阻碍人们道德选择上的自由 在小学三年级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