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QC成果发布会 热 烈 祝 贺 胜利召开!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小组名称: 成立日期:2006年11月01日课题名称: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注册登记号:DHGS-07-01活动时间:2006年11月10日2007年01月20日 课题类型:攻关型序号姓 名性别年龄职 称文化程度组内职务受QC教育时间1男33工程师本科组长72小时2男46高级工程师本科副组长72小时3男26助理工程师本科副组长72小时4男48工程师本科副组长72小时5男37高级工程师本科组员72小时6男46高级工程师本科组员72小时7男46工程师本科组员72小时8男49工程师
2、大专组员72小时9男38助理工程师大专组员72小时10男52工程师大专组员72小时11男36技师本科组员72小时12男39技师中技组员72小时13女39工程师本科组员72小时14女23工程师本科组员72小时一. 小组概况二. 术语解释 是一种使机车车辆从一股道转入另一股道的线路连接设备。道岔,可以充分发挥线路的通过能力。 道岔 在道岔上空,在两组接触悬挂相交处设置的限制器或限制管叫线岔。线岔的作用是,当一组接触悬挂的接触线被受电弓抬高时,另一组接触悬挂的接触线也能同时抬高,以使接触线不致发生刮弓现象。侧线接触线正线接触线限制管 线岔 布置就是在道岔处,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悬挂无相交点。无交叉线岔
3、的优点是正线和侧线两组接触悬挂既不相交、不接触,也没有线岔设施,故既不会产生刮弓事故,也没有因线岔形成的硬点,提高了接触悬挂的弹性均匀性,从而保证在高速行车时,消除打弓、钻弓及刮弓的可能性。无交叉线岔布置F(C)定位柱三. 工程概况某线段提速250km/h电气化改造工程是我国实现铁路和谐发展的战略工程,也是我国实现第六次大提速的关键工程,创造了我国乃至世界既有电气化铁路改造商业运行250km/h的记录。该提速改造区段共计3个车站,正线道岔共26组,全部采用无交叉线岔布置方式。高质量的完成这26组无交叉线岔布置的安装调整施工,成为了我们的一个难题。四. 选题理由2007.1.10送电开通,总工期
4、40天工期要求技术现状完成250km/h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布置调整施工工艺在国内是首次,无先例选择课题攻克18号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调整施工难题 调查一: (1)国内现状: 国内99采用交叉道岔布置形式,目前仅在广深铁路有过12号道岔处采用无交叉线岔的布置试验,无250km/h线路上18号可动心道岔处无交叉接触网布置施工先例。 (2)与广深线的技术区别:五. 现状调查2006年11月,小组对现状进行了调查: 广深线 京沪线 道 岔 型 号 1/12 1/18 道岔布置形式 单道岔 双道岔关节式 定位间距(标准) 线间距600mm处 150mm和1380mm处调查二:对工程概况进行
5、了调查: (1)工期2006.11.302007.1.10,共40天;每天在0:30-3:30、9:3011:30安排两次施工天窗,每天5小时。 (2)线路改造情况:与电气化改造同步,工程范围内正线道岔由原来的12号道岔换为18号可动心道岔。 (3)工期安排,留给线岔调整的时间只有16天(80小时)。 在15个封闭点(75小时)内完成26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的布置调整施工,一次竣工验收合格率100%。目标值六.设定目标没有无交叉线岔施工经验人方法道岔柱腕位置难以确定不了解道岔尺寸弹性吊弦计算不准确无成熟的弹性吊弦计算软件等高点不能满足设计要求交叉和辅助吊弦安装不准确定位器坡度精度要求高,测量仪器
6、精度不能满足要求无测量定位器坡度的测量工具工具调整时间短施工垂直天窗少环境施工干扰大与线下单位施工交叉进行高差精度无法准确确定放线时穿线、拆装腕臂正侧线腕臂安装不当 七. 原因分析影响质量、进度的因素 各点接触线间距及人少不熟练返工多八. 要因确认没有无交叉线岔施工经验(一)24012作业人员总数懂无交叉线岔施工人数要因正侧线腕臂安装不正确(二)腕臂安装不正确 放线时会发生穿线现象,影响导线平滑度及架设速度原设计为道岔开口侧腕臂抬高道岔柱在直股侧时,正线承力索发生穿线修改为定位近股的腕臂抬高施工前已解决非要因不了解道岔尺寸(三)从站前取得客专线(06)004的道岔平面图非 要 因各点接触线间距
7、及高差精度无法准确确定(四)直接关系到是否打弓、刮弓、钻弓的技术指标 要 因无成熟的弹性吊弦计算软件(五)导致吊弦长度计算不准确 要 因无法准确预制 反复调整时间长硬点增多 影响受流交叉和辅助吊弦安装不正确(六)导高点不满足要求 要 因从侧线进入正线时可能造成钻弓事故无测量定位器坡度的工具(七)可从市场及时采购非 要 因施工垂直天窗少(八)建设单位采取了40天大停电方式,每天在0:30-3:30、9:3011:30安排两次垂直天窗非 要 因通过合理利用、优化方案、提高效率,应该可以满足施工需要与线下单位施工交叉进行(九) 建设单位组织了由各业务站段、施工单位主要领导参加的施工协调小组非 要 因
8、每天下午5:00协调施工 通过以分析确定以下4个末端因素为要因:各点接触线间距及高差无法准确无成熟吊弦计算软件交叉吊弦和辅助吊弦安装不准确没有无交叉线岔施工经验序号要 因对策目 标措 施地点时间负责人1没有无交叉线岔施工经验进行培训熟练操作、熟悉调整关键点邀请设计、施工方面的专家对技术人员、作业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教育;进行练兵,强化技能。项目部12月20日以前2各点接触线间距及高差无法准确确定利用CAD绘图精确模拟标示精确给出各点接触线间距及高差结合道岔和受电弓尺寸,精确给出各点接触线间距及高差值及允许误差值。施工现场全过程九.制定对策序号要 因对策目 标措 施地点时间负责人3无成熟的弹性吊弦
9、计算软件针对本工程弹性链形悬挂的结构特点,开发出适用于本工程的计算软件弹性吊弦满足设计要求邀请知名专家、学者进行培训交流指导,收集国内外有关弹性链形悬挂系统的技术资料。施工现场全过程4交叉吊弦及辅助吊弦安装不准确计算出合适参数,并准确在道岔图上标示位置准确,满足技术性能要求进行数理计算,找出参数;利用CAD进行模式摆放施工现场全过程对策实施一:针对我单位职工无交叉线岔施工经验的弱点,我们QC小组与项目部领导在2006年12月15日20日邀请集团公司技术专家、设计人员、德国技术专家对项目部及作业队技术人员有针对性的进行了4次施工技术知识培训。项目部技术人员结合现场实际和易出现问题的部位,通俗易懂
10、的对作业人员进行了讲解,并在施工现场组织作业人员进行模拟练习。还专门找了一组道岔进行调整练习。十.对策实施 检查 经过对职工的教育和培训,从之前的不会无交叉线岔调整,到实施中的不熟练,再到实施后期的熟悉,在现场施工时能够很顺利的完成道岔的调整工作,同时杜绝了反复调整,施工效率和质量得到了很大提高。228人培训前50人培训后实战后16人不熟练人数阶段对策实施二 无交叉布置方式主要的优点就是正线高速通过时并不受侧线接触悬挂的影响,正线到侧线、侧线到正线时只在等高区过渡,这就要求精确给各点的接触线间距和高差。针对这一要求,我们QC小组利用CAD精确制图结合受电弓尺寸、道岔尺寸精确的确定了各点处无障碍
11、通过的接触线间距及高差。10097572512451445270200正线线路中心侧线线路中心正线接触线侧线接触线CX=3.10m6850定位柱在直股侧的岔后定位柱分析 岔后定位柱距理论岔心25mQC小组成员在对各点高差进行检查 检查 根据QC小组成员绘制的各点高差、间距尺寸图和调整指导书,施工人员一次调整到位率大大提高,既提高了施工效率又保证了施工质量。对策实施三全补偿弹性链形悬挂技术在我国还不成熟,特别是吊弦计算上,吊弦计算的准确度直接影响调整的效率和悬挂质量。针对无成熟计算软件这一要因,我们专门成立了软件开发小组,收集国内外此类计算的相关资料、并向各方专家请教,开发适合本工程的计算软件。
12、站区: 检查 调整完毕后,利用激光测量仪对接触线高度进行了检测,合格率100。 技术人员在进行导高测量对策实施四 交叉吊弦和辅助吊弦的安装,关系到机车在正进侧、侧进正时能否顺利过渡。结合受电弓和道岔尺寸,经过计算并在CAD上摆放后我们规定:从岔前定位点开始,侧线接触线以自然弧垂降坡,在交叉吊弦前降至与正线导高相同;在股道间距600mm处安装交叉吊弦,交叉吊弦间距为150mm两接触线的相对位移值。 检查 作业人员作业完毕后,QC小组成员都对交叉吊弦位置进行了检查,全部符合要求。 在随后进行的铁道部检测中,侧线80km/h顺利通过。(一)在15个封闭点(75小时)内,完成了整个道岔无交叉布置方式的
13、调整,在随后的冷滑、热滑、铁道部联合检测试验中,无不良反映,一次验收合格率100。且该项目从2007年2月以250km/h运行至今,没有接到因道岔引起的事故报告。(二)通过此次QC小组活动,掌握了大号道岔无交叉布置的施工技术,积累了丰富的施工经验,为今后此类施工打下了坚实基础。(三)在经济方面,避免了因工序不合格造成的返工、材料浪费、反复调整等工作,为公司创造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十一、效果检查 通过本次活动,我们QC小组把18号可动心道岔处接触网无交叉线岔布置方式的调整工艺进行了整理、编制。联合鉴定,达到国际先进水平,计划在全电气化局集团公司推广。十二.标准化附:工艺简介施工工艺简述如下:(1
14、)道岔定位柱的布置岔前定位柱B(E)距理论岔心1015m,岔后定位柱C(F)距理论岔心2530m,BC、EF跨距不大于45m。(2)道岔定位各点拉出值见无交叉线岔平面布置示意图(3)各支柱处腕臂抬高情况: A、D支柱侧线腕臂比正线腕臂抬高300mm; B、C支柱正线腕臂比侧线腕臂抬高300mm; E、F支柱侧线腕臂比正线腕臂抬高300mm;(4)各点线间距: A(D)支柱已出道岔区,腕臂计算按一般非绝缘转换柱处理。 B(E)支柱正、侧线外轨间距相差150mm,计算远轨腕臂时,CX邻轨限界150mm。 C(F)支柱正、侧线外轨间距相差1380mm,计算远轨腕臂时,CX邻轨限界1380mm。如道岔
15、已经到位,应按支柱实际位置的线间距进行腕臂计算。 无交叉线岔平面布置示意图(5)在B、C、E、F处正线、侧线接触线高差及距离要求:在B(E)道岔定位柱处,侧线(B2或E2)接触线高出正线(B1或E1)接触线120mm。在C(F)道岔定位柱处,侧线接触线高出正线接触线50mm。在C2(F2)点侧线接触线距正线线路中心线的距离不小于1245mm。10097572512451445270200正线线路中心侧线线路中心正线接触线侧线接触线CX=3.10m6850定位柱在直股侧的岔后定位柱分析 岔后定位柱距理论岔心25m150150100120CX=3.10m正线接触线侧线接触线正线线路中心侧线线路中心
16、定位柱在直股侧的岔前定位柱分析 岔前定位柱距理论岔心15m(6)C1(F1)处正线定位器坡度按定位器最佳工作状态的最小ANG1=14调整,困难情况下不允许超过18,定位器限位间隙应满足接触线动态抬升300 mm时限位的要求(L-1250定位器限位间隙为21.6mm,定位管角度ANG20)。(7)在C2(F2)点侧线弯刀定位器的直管部分的安装角度为不大于4,定位底座底部距导线悬挂点高度不小于400mm,第一吊弦距定位点距离约9m,距C2定位点4m处在第一吊弦与定位点间增加辅助不悬挂吊弦。第一吊弦、交叉吊弦处导高与正线导高等高,误差-10mm/+20mm。(8)侧线腕臂定位(即A2,B2,C2,D
17、2,E2,F2腕臂)相对支柱的安装方向应在道岔开口侧。(9)从B2(E2)点开始,侧线接触线以自然弧垂降坡,在交叉吊弦前降至与正线导高相同;在股道间距600mm处安装交叉吊弦,交叉吊弦间距为150mm两接触线的相对位移值。 (10)吊弦安装位置应符合设计要求,施工允许偏差50 mm,吊弦应垂直安装,施工允 许偏差 为20 mm 。吊弦应顺直,不应有松股现象。(11)电连接线应顺直,连接螺栓紧固力矩应符合设计或产品说明书的要求,应预留满足温度变化的伸缩量,且不应有散股现象与线索连接面应涂电力复合脂。(12)调整结束后用包络线检查尺进行检查,保证支持装置各部位均在包络线以外。(13)模拟冷滑时,沿正侧线正反方向在岔区范围内各滑两遍,正线通过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专属2024年商品销售代表协议版
- 专业仓储及配送服务:2024协议范本版A版
- 科技驱动:公司未来发展
- 2025年度彩钢房拆除与绿色建筑认证服务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影视基地场地借用及拍摄制作合同4篇
- 2025年度科研实验场地使用权出让及研发支持服务合同4篇
- 二零二五年度抽沙船租赁及海洋环境监测协议3篇
- 2025年度新型工业园区土地使用权交易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智能工厂设备租赁居间合同示范文本4篇
- 2025年度长租公寓运营管理服务合同4篇
- 领导沟通的艺术
- 发生用药错误应急预案
- 南浔至临安公路(南浔至练市段)公路工程环境影响报告
- 绿色贷款培训课件
- 大学生预征对象登记表(样表)
- 主管部门审核意见三篇
- 初中数学校本教材(完整版)
- 父母教育方式对幼儿社会性发展影响的研究
- 新课标人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八单元《分数的初步认识》教材解读
- (人教版2019)数学必修第一册 第三章 函数的概念与性质 复习课件
- 重庆市铜梁区2024届数学八上期末检测试题含解析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