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_第1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_第2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_第3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_第4页
高三语文一轮总复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第01课考纲解读(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第 01 课 考纲解读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语文修订版)新增加的考点,这个新考点在 2017 年全国新课标三套语文试卷以及其他省市的高考语文试卷中均有明显体现。其实,在高考论述类文本阅读的多年考查中,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作为论述文的三要素,一直涉及其中,只是没有单独作为考点列出来而已。在 2017 年新修订的高考大纲中,明确列出了这个考点,表明对这方面的考查将会更加重视,今后在论述类文本阅读的试题设置上也会进一步强化。 2017 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 (语文修订版) 明确界定了论述类文本阅读考查的选材范围和考查目标:

2、 “阅读中外论述类文本。了解政论文、学术论文、时评、书评等论述类文体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达方式。阅读论述类文本,应注重文本的说理性和逻辑性,分析文本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 ”从中可以看出,新增加“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考点,将是今后几年阅读论述类文本阅读的主要考查目标之一。一、论点。 论点(需要证明什么)是正确、鲜明阐述作者观点的陈述句,是一篇文章的灵魂、统率。任何一篇文章只有一个中心论点,一般可以有分论点。论点应该正确、鲜明、概括,是一个完整的判断句,绝不可模棱两可:正确性:论点的说服力根植于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而这又取决于作者的立场、观点、态度、方法是否正确,如果论点本身不正确,甚

3、至是荒谬的,再怎么论证也不能说服人。因此,论点正确是议论文的最起码的要求;鲜明性:赞成什么、反对什么,要非常鲜明,千万不能模棱两可,含糊不清;新颖性:论点应该尽可能新颖、深刻,能超出他人的见解,不是重复他人的老生常谈,也不是无关痛痒、流于一般的泛泛而谈,应该尽可能独特、新颖。论点的位置有五个:文题、开头、文章段落开头,文章中间、结尾。但较多情况是在文章的开头或结尾,段落论点也是如此。当开始与结尾出现类似的语句时,开头的为论点,结尾处的是呼应论点。有的论述文的论点在文章中用明确的语句表达出来,我们只要把它们找出来即可;有的则没有用明确的语句直接表述出来,需要读者自己去提取、概括。概括出的句子不应

4、含有修辞等手法。值得注意的是,反问句与比喻句不能作为论点,必须是陈述句。二、论据。 论据(用什么来证明)是支撑论点的材料,是作者用来证明论点的理由和根据,分为事实论据和理论论据两种:( 1 )事实论据:事实在议论文中论据作用十分明显,分析事实,看出道理,检验它与文章点在逻辑上是否一致。(代表性的事例,确凿的数据,可靠的史实等)。事实论据又包括事例和数据。(2)理论论据:作为论据的理论总是读者比较熟悉的,或者是为社会普遍承认的,它们是对大量事实抽象,概括的结果。理论论据又包括名言警句、谚语格言以及作者的说理分析。使用论据的要求:确凿性。我们必须选择那些确凿的、典型的事实。引用经过实践检 验的理论

5、材料作为论据时,必须注意所引理论本身的精确涵义。典型性。引用的事例应该 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代表这一类事物的普遍特点和一般性质。论据与论点的统一。论据是 为了证明论点的,因此,两者联系应该紧密一致。三、论证。 论证(怎样来证明)是用严密论据来证明论点的过程。论证的目的在于揭示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第一,论述文的论证一般分为立论和驳论两大类型。( 1)立论是对一定的事件或问题从正面阐述作者的见解和主张的论证方法。表明自己的态度时,要注意以下三点:这些看法和主张必须是经过认真的思考或者一定的实践,确实是自己所独有的正确的认识和见解,或者是切实能解决实际问题的主张。要使读者感到有新意,增长知

6、识,提高对事物的认识。必须围绕所论述的问题和中心论点来进行论证。开篇提出怎样的问题,结篇要归结到这一问题。在论证过程中,不能离题万里,任意发挥,或者任意变换论题。如果有几个分论点,每个分论点都要与中心论点有关联,要从属于中心论点。所有论证都要围绕中心论点进行。这样读者才能清楚地了解分论点和中心论点。议论文的逻辑性很强,论证必须紧扣中心,首尾一致。“立”往往建立在“破”的基础之上。在立论的过程中,需要提到一些错误的见解和主张,加以否定和辩驳,以增强说服力,使读者不会误解自己的观点。( 2)驳论是以有力的论据反驳别人错误论点的论证方式。有三种方法:反驳论点、反驳论据、反驳论证。由于议论文是由论点、

7、论据、论证三部分有机构成的,因此驳倒了论据或论证,也就否定了论点,与直接反驳论点具有同样效果。一篇驳论文可以几种反驳方式结合起来使用,以加强反驳的力量和说服力:反驳论点,即直接反驳对方论点本身的片面、虚假或谬误,这是驳论中最 常用的方法。反驳论据,即揭示对方论据的错误,以达到推倒对方论点的目的;因为错误 的论据必定得出错误的论点。反驳论证,即揭露对方在论证过程中的逻辑错误,如大前提、 小前提与结论的矛盾,对方各论点之间的矛盾,论点与论据之间矛盾等等。立论和驳论都是一种证明,无非一个是从正面证明其正确,而另一个是从反面证明其错误。它们可以使用基本相同的论证方法。第二,论证的基本结构层次:三段论式

8、的结构。提出问题(引论)-分析问题(本论)-解决问题(结论)。常见的论证结构:a、总分式结构b、对照式结构c、层进式结构d、并列式 结构。第三,论证方法有以下几种:( 1 )举例论证(例证法):列举确凿、充分、有代表性的事例证明论点;作用:具体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 2)引用论证:用经典著作中的精辟见解和古今中外名人的名言警句以及人们公认的定理公式等来证明论点;(作用:有力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增强文章的权威性和说服力)(3 )对比论证:拿正反两方面的论点或论据作对比,在对比中证明论点;(作用:全面地突出论证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让人印象深刻

9、)。(4 )比喻论证:用人们熟知的事物作比喻来证明论点。作用:生动形象地论证了观点(中心论点或分论点),使文章浅显易懂,易于理解和接受。此外,在驳论中,往往还采用“以子之矛,攻子之盾”的批驳方法和“归谬法”。在多数议论文中往往是综合运用的。(5 )引用论证(引证法):引用论证比较复杂,这与具体的引用材料有关,有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名人佚事、笑话趣闻等各种情况。作用:(要具体分析)如引用名人名言、格言警句、权威数据,可以增强论证的说服力和权威性;引用名人佚事、奇闻趣事,可以增强论证的趣味性,吸引读者下读。 ( 6 ) 归纳论证: 也叫“事实论证”。 它是用列举具体事例来论证一般结论

10、的方法。( 7)演绎论证:也叫“理论论证”,它是根据一般原理或结论来论证个别事例的方法。即用普遍性的论据来证明特殊性的论点。(8)类比论证:是从已知的事物中推出同类事例子方法,即从特殊到特殊的论证方法。(9)因果论证:它通过分析事理,揭示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因果关系来证明论点。 因果论证可以用因证果,或以果证因,还可以因果互证。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是论述类文本阅读的重要考点之一,现行的几套高考语文试卷在论述类文本阅读上有不同的设题形式,主要为主观解答题或客观选择题。一、主观解答题(一)( 2017 年高考江苏卷第19 题)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19 题。从脸谱说起叶秀山脸谱在京剧艺术中不可或

11、缺,实在是我国艺术家对世界艺术作出的特殊贡献。不过,以前也常听批评家在贬义上使用这个词,说人物没有个性,有公式化、概念化的毛病,则斥之曰“脸谱化” 。其实,脸谱与概念、公式是完全不同的。概念、公式是抽象的,但脸谱却不能归结尾抽象。我想,批评脸谱公式化、概念化的,其中有一点未曾深察的是在那个“谱”字上。“谱”有标准、准则的意思。我们常说某人说话、行事“没谱” ,是言其做事说话不遵守一定的规则、无法沟通、交流,也无法理解。 “谱”是要大家都能遵守的,没有规矩,不成方圆。 “谱”还有谱系的意思。谱系是历史性的,是一种传统。历史不同,传统不同,谱系也就不同,于是有各种不同的家法、流派。京剧的脸谱,也有

12、不同的家法,同样是曹操的脸,勾画上也是大同中有小异。 此外, 凡称 “谱” 的, 都是有待去实现的。 “谱” 自身是实践的 “本” ,好像是个具有普遍意义的设计方案。光有个脸谱不能成为“活曹操” “活包公” ,要成“活某某” ,还看演员如何去演。现在书店里有许许多多菜谱,分属各种不同的菜系:四川的,淮扬的,上海的,广州的但菜谱不是菜,不能吃。菜谱给人一个规范,有的很详细,看起来也很死板,如加盐多少,文火炖半个小时等等。这个指标,对于普通家庭主妇而言,是帮助她做出中等水平的菜肴来,不至于不堪入口。但厨艺上乘,在于把握火候。火候,是一个综合性的分寸,不是“ 30 分钟”“ 35 分零 5 秒”那样

13、死板的,到时一定起锅。 “火”曰“候” ,乃是一种征候,是靠操作者的经验体会感觉出来的。把握火候不是理论性的,而是实践性的,因而不仅仅是实用性的,而且是艺术性的。就实用性而言,做出来的菜,有个中等水平,能吃就行;但就艺术性而言,火候是必须掌握的。舞台艺术中也有火候,是把各种“谱”一一包括曲谱、身段、脸谱都艺术地“兑现”出来,是要艺术家把这些“谱”用活了,塑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来。像厨艺一样,舞台上也有中等水平的演员,他们按部就班地把各种“谱” “做”出来,就算是完成任务, 刻苦地也会用相当的功夫, 就是缺少一点灵气。 像灵气、 气韵等并不是能 “谱”出来的,而是艺术家的一种创造。然而,就道理上

14、来说,各种“谱” ,并不是要限制人的创造,而只是要使人创造得更好。做不好菜不能怪菜谱,演不好戏不能怪各种程式,人物没有个性也不能怪脸谱。再往深里说。各种“谱”不但不企图限制艺术家的天才,而且还可以防止天才的流产。 “谱”规范着那不易规范的天才,使其不仅有天才,而且有成就。记得十几年前奚啸伯先生对我们说,舞台艺术要做到“有规律的自由” ,他的体会是很深刻的。(选自叶秀山文集 ,有删改)19 请结合文章,阐释最后一段中“有规律的自由”的内涵。答: 【答案】舞台艺术既要尊重历史传统,遵循规则,继承家法,依据曲谱、身段、脸谱来表演;还要积累经验,把握火候,挥洒灵气,创造出活生生的人物形象。- - -【

15、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阐释“有规律的自由内的内涵, 苜先要明确中心词是汽自由,明确自由”是什么,是艺术家在演艺过程中的一种状态和 追求3然后分析“自由的限制语”有规律的”口何为“有规律为何要有知律打,这 要结合文本的卬心论点和*谐小的含义来分析。(二)(2016年高考上海卷第6题)阅读下文,完成第 16题。考据、批评与欣赏 朱光潜把快感、联想当作美感,是一般人的误解。有一种误解是学者们所特有的,就考据和 批评当作欣赏。拿我在国外大学读的莎士比亚这门功课来说,英国的教授整年地讲“版本的批评”; 莎士比亚的某部剧本在那一年印第一次“四折本”,哪一年印第一次“对折本”,各

16、有几次 梵音,某一个字在第一次“四折本”怎样写,后来在“对折本”,里又改成什么样自然 他们不仅讲这一样,对来源和作者生平也很重视:莎士比亚大概度过些什么书?哈姆雷特 是根据哪些书写的?他和戏院和同行的关系如何? “哈姆雷特是不是作者现身说法?为 了解决这些问题,学者们个个埋头于灰封虫咬的故纸堆中,寻找片纸只字以为至宝。这些功夫都属于中国人说的“考据学”。这门课的教授只做这种功夫,对我们也只讲 他研究的那一套。至于学生能否欣赏剧本本身,他并不过问。从美学观点来说,我们该如何 看待这种考据工作呢?考据所得的是历史知识,可以帮助欣赏,却不是欣赏本身。欣赏之前要有了解。只就 欣赏说,版本、来源以及作者

17、生平都是题外事,因为美感经验全在欣赏形象本身。但就了解 说,这些历史的知识却非常重要,要了解洛神赋,就不能不知道曹植和甄后的关系;要 了解饮酒诗,就不能不先考定原本中到底是“悠然望南山”还是“悠然见南山”。但若只了解而不能欣赏,则没有走进文艺的领域。通常富于考据癖的学者难免犯两种 错误。第一种错误是穿凿附会。他们以为作者字字有来历,便拉史实来附会它。他们不知道 艺术是创造的,虽然可以受史实的影响,却不必完全受其支配。第二种错误是因考据之后, 便袖手旁观,不肯染指,而我是饕餐汉,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 我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略领略它的滋味。在考据学

18、者们自己看来,考据就是一种文学批评,但是一般人所谓的文学批评,意义 实不仅如此。文学批评学者向来有派别的不同,所认识的文学批评的意义也不一致。区分起 来,除开上述帮助了解的文学批评,主要还有两类。第一类是“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法官”要有“法”,也便是“纪律”,“法官” 式的学者心中预存几条纪律,用来衡量一切作品,符合它们的就是没,违背它们的就是丑。他们向作家下批语说:“亚里士多德明明说过坏人不能做悲剧主角,你何以要用一个杀皇帝 的麦可白?”但文艺是创造的,谁能拿死纪律来限制活作品?第二类就是近代法国印象主义的文学批评。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餐者”:只贪美味,尝到美味便把印象描写出来,法郎士说:

19、“依我看来,文学批评和历史一样,只是一种给深思好奇者看的小说;一切小说,精密地说起来,都是一种自传。凡是真正的文学批评家都只叙述他的灵魂在杰作中的冒险。”这是印象派文学批评家的信条。他们主张,文学批评应当时艺术的、主体的,各人应以自己的嗜好为标准。“法官”式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批评的态度”,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所持的是“欣赏的态度”,它们是相反的。批评的态度是冷静的,不杂情感;欣赏的态度则注重我的情感和物的姿态的交流。批评的态度须用反省的理解;欣赏的态度则全凭直觉,批评的态度预存美丑的标准,把我放在作品之外去评判它的美丑;欣赏的态度则忌杂有任何城建,把我放在作品里面去分享它的生命。遇到文艺作品如果

20、始终持批评的态度,则我是我而作品是作品,得不到真正的美感经验。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我小时候欢喜读花月痕 一类的东西,现在想来不禁赧颜,究竟是从前对还是现在对呢?文艺虽无普遍的纪律,而美丑的好恶却有一个道理,遇见一个作品,只说“我觉得好”还不够,还应说出觉得好的道理。? 总之,考据、批评都不是欣赏,但是欣赏却不可无考据与批评。有的人太看重考据和批评的功夫,有个人又太不肯做脚踏实地的功夫,以为有文艺的嗜好就可以谈文艺,这都是很大的错误。(有删改)【注】花月痕:清代长篇小说,情调缠绵哀怨。6分析作者与印象派

21、在文学批评观点上的异同。答: 【答案】答案示例:相同之处:文艺作品的欣赏者应通过直觉让自己的情感与作品形象产生交流,由此得到真正的美感经验。不同之处:印象派的文学批评是纯粹个人的,全凭直觉。而作者认为文学批评不是纯粹个人的,还应结合考据;也不能全凭直觉,还应说出美丑好恶的道理。-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点的置制h置劭层级为C汲试题问的是“分析作者与印象派在文学批评孤 点上的异同”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归纳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这类题目首先要速读题干,明确对象及要求, 然后浏览选项J找准范围,挑选出相关段落,即四段。然后概括即可.第段仃而我是饕鬻汉J 对于考据家的苦心孤诣虽十二分地敬佩、感激,但我

22、认为,最要紧的事还是伸箸把菜取到口里来咀嚼,领 略领略它的潺味,”第段这一派学者可说是饕髯者第段我是倾向于印象派的指的是 第段相关内容:从这里可以筛选出二者的相同点已根据第顿段.不过我也明白它的缺点,比如看一幅图, 内行有内行的印象,外行有外行的印象,它们的价值是否相同呢?”,与第段对比,不难得出不同点门 然后分条概括即可口二、客观选择题(一)(2017年高考新课标I卷第2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气候正义是环境正义在气候变化领域的具体发展和体现。2000年前后,一些非政府组织承袭环境正义运动的精神,开始对气候变化的影响进行伦理审视,气候正义便应运而生。气 候正义关注的核心主要是在气候

23、容量有限的前提下,如何界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主要表现 为一种社会正义或法律正义。从空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也涉及 一国内部不同区域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存在气候变化的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 问题。公平原则应以满足人的基本需求作为首要目标,每个人都有义务将自己的“碳足迹” 控制在合理范围之内。比如说,鉴于全球排放空间有限,而发达国家已实现工业化,在分配 排放空间时,就应首先满足发展中国家在衣食住行和公共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的基本发展需 求,同时遏制在满足基本需求之上的奢侈排放。从时间维度来看,气候正义涉及当代人与后代之间公平享有气候容量的问题,因而

24、存在 代际权利义务关系问题。这一权利义务关系,从消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人如何约束自己的 行为来保护地球气候系统,以将同等质量的气候系统交给后代;从积极方面看,体现为当代 人为自己及后代设定义务,就代际公平而言,地球上的自然资源在代际分配问题上应实现代 际共享,避免“生态赤字”。因为,地球这个行星上的自然资源包括气候资源,是人类所有 成员,包括上一代、这一代和下一代,共同享有和掌管的。我们这一代既是受益人,有权使 用并受益于地球,又是受托人,为下一代掌管地球。我们作为地球的受托管理人,对子孙后 代负有道德义务。实际上,气候变化公约或协定把长期目标设定为保护气候系统免受人为原 因引起的温室气体排放

25、导致的干扰,其目的正是为了保护地球气候系统,这是符合后代利益 的。至少从我们当代人已有的科学认识来看,气候正义的本质是为了保护后代的利益,而非 为其设定义务。总之,气候正义既有空间的维度,也有时间的维度,既涉及国际公平和国内公平,也涉 及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因此,气候正义的内涵是:所有国家、地区和个人都有平等地使用、 享受气候容量的权利,也应公平地分担稳定气候系统的义务和成本。(摘编自曹明德中国参与国际气候治理的法律立场和策略:以气候正义为视角)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从两个维度审视气候正义,并较为深入地阐述了后一维度的两个方面。B.文章以气候容量有限为立论前提

26、,并由此指向了气候方面的社会正义问题。C.文章在论证中以大量篇幅阐述代际公平,彰显了立足未来的气候正义立场。D.对于气候正义,文章先交代背景,接着逐层分析,最后梳理出了它的内涵。【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考生分析论证方法的能力。能力层级为C级。试题要求选出“对原文论证 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 校、评析。C项以偏概全,原文用大量篇幅阐述的是“代际公平和代内公平内,选项表述为 “代际公平”,二者取一。(二)(2017年高考新课标n卷第 2题)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 13题。青花瓷发展的黄金时代是明朝永乐、宣德时期,与郑和下西洋在时间上重合,这不能

27、不使我们思考:航海与瓷器同时达到鼎盛,仅仅是历史的偶然吗?从历史事实来看,郑和下西 洋为青花瓷的迅速崛起提供了历史契机。近三十年的航海历程推动了作为商品的青花瓷的大量生产与外销,不仅促进技术创新,使青花瓷达到瓷器新工艺的顶峰,而且改变了中国瓷器 发展的走向,带来了人们审美观念的更新。这也就意味着,如果没有郑和远航带来活跃的对 外贸易,青花瓷也许会像在元代一样,只是中国瓷器的诸多品种之一,而不会成为主流,更 不会成为中国瓷器的代表。由此可见,青花瓷崛起是郑和航海时代技术创新与文化交融的硕 果,中外交往的繁盛在推动文明大交融的同时,也推动了生产技术与文化艺术的创新发展。作为中外文明交融的结晶,青花瓷真正成为中国瓷器的主流,则是因为成化年间原料本土化带来了民窑青花瓷的崛起。民窑遍地开花,进入商业化模式之后,几乎形成了青花瓷一 统天下的局面。一种海外流行的时尚由此成为中国本土的时尚,中国传统的人物、花鸟、山 水,与外来的伊斯兰风格融为一体,青花瓷成为中国瓷器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