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1页
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2页
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3页
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4页
中学生防震减灾-知识讲座-PPT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学校防震减灾知识讲座海安县地震局海安县教育局2019年5 月同学们: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也是世界上遭受地震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我国的陆地面积占世界陆地面积的1/14, 而我国陆地7 级以上强烈地震占世界的 1/3;我国人口约占世界的1/5, 上世纪由于地震引起死亡的人数占全球因地震死亡人数的55%,超过1/2。20世纪中国是全球地震灾害最为严重的国家之一20世纪世界人口世界大陆地震次数世界地震死亡人数中国约占四分之一中国约占三分之一中国约占二分之一我国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推挤地震活动强烈 中国地处环太平洋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震带上,地震活动频繁;中国的地震主要是板内地震,具有震源

2、浅、频度高、强度大、分布广的特征;中国人口众多,建筑物抗震性能差,因而成灾率较高。地震灾害 54%气象灾害40%地质灾害4%海洋与林业灾害1%其他灾害1%1949年以来我国自然灾害造成人员死亡比例地震是造成人员死亡最多的自然灾害 近年来,全球地震活动已进入一个相对活跃期。为了认真贯彻中华人民共和国防震减灾法关于“实行预防为主,防御与救助相结合”的防震减灾工作方针,必须在广大群众特别是青少年中普及地震科学知识,进行防震减灾安全教育。例一:1970年青海共和发生了一个7.0级地震,监狱倒了,幼儿园也倒了。营救人员在清理幼儿园时废墟时发现一个阿姨抱着七、八个孩子全都死在那儿,可旁边的桌子下面全都是空

3、的。应该说这个阿姨是个好阿姨,她没有仍下孩子自己跑了。她要保护孩子,结果被掉下的天花板砸死了。如果她让孩子们钻到桌子底下,也许悲剧可以避免。 例二:1994年9月16日台湾海峡发生7.3级地震,波及福建省,在死亡的 800多人中,竟有三分之二以上是中小学生。其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防震减灾常识,在地震面前惊慌失措,竟相奔逃而导致摔倒、踩伤或跳楼致残。例三:2019年9月13日台湾海峡7.3级地震,闽南地区的漳州做得比较好,地震时是下午三点多钟,学生们正在上课,老师们说,地震了,你们赶紧躲到桌子底下不要动,等到地震停了后,再叫同学们赶紧撤出教室,结果没事。同样这个地震在广东另一个地方,地震时学校使劲

4、地敲钟,上千名学生夺门而出,伤掉将近一千人。这说明地震知识宣传不能小看。例四: 2019年5月12日四川汶川8.0级地震中,桑枣中学位于安县,靠近震中。地震中,该中学无一人伤亡,除了校舍加固原因,全校师生经常进行防震演练也是重要因素。地震发生后,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中,全部冲到操场上,以班级为组织站好,用时1分36秒,成为人们津津乐道的奇迹。事实证明,中小学生是易受灾害事故的群体,防震减灾安全教育必须从广大青少年抓起。一、什么是地震: 地震一般指岩石圈的天然震动。它同台风、暴雨、洪水、雷电等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全球每年发生地震约 500多万次,其中人

5、能感觉到的有5万多次, 能造成破坏性的5级以上地震约1000次, 而7级以上有可能造成巨大灾害的地震约十几次。能造成汶川地震那样特别严重灾害的地震,每年大约一、二次。因此,99%的地震并未对人类造成危害,并不等于一有地震就房倒人亡。 地震的发生,主要是地下深处岩层错动、破裂的结果。地下的岩层因受内力作用而发生变形。开始,这个变形很缓慢,岩层发生褶皱弯曲;但当受到的内力越来越大以至无法承受时,岩层就会发生突然的、快速的破裂和错位。岩层破裂所产生的能量传到地表,引起地表的振动,这时地震就发生了,这种成因的地震称为构造地震。按成因,地震还有火山地震、陷落地震、人工地震等类型。其中构造地震发生的次数最

6、多,约占全球地震数90%以上,破坏力也最大。 震源:地球内部发生地震的地方叫震源;震中:震源在地面上的投影点称为震中;震中距:从震中到地面上任一点的距离称为震中距;地方震:震中距在100公里以内的称为地方震; 近震:震中距在100公里-1000公里的称为近震;远震: 震中距超过1000公里的称为远震。国际地震中心规定: 震源深度h 60Km为浅源地震; 60 Km 震源深度h 300Km为中源地震; 震源深度h 300 Km为深源地震。 就一年中全球所有地震释放的能量来分析比较,计算的结果表明,85%的能量来自浅源地震,12%来自中源地震,3%来自深源地震.绝大多数地震是浅源地震, 在大陆上9

7、5%以上的地震是浅源地震,震源深度集中在5-20千米。目前世界上记录到的震源最深的地震是1934年6月29日发生于印度尼西亚苏拉威岛东的地震,震源深度720公里,震级为6.9级。二、震源、震中、震中距、震源深度: 震级:表示地震的大小,它与震源释放出来的能量多少有关系。一次地震只有一个震级。震级相差一级,其能量相差约32倍。 由于地球的物质强度是有限的,所能积蓄的地震能量也是有限的,因此地震的震级也不会无限增大。迄今为止,世界上记录到地震很少有超过8.5级的,记录到的最大震级是8.9级。 地震震级的划分各国不同,我国的划分如下:1. 小地震(微震或弱震) 32.有感地震 3 4.53.中强地震

8、 4.5 64.强烈地震(强震) 6 75.大地震 7 86.巨大地震(特大地震) 8 用来衡量地震强度大小的尺子有两把,一把叫地震震级;另一把叫地震烈度。 三、什么是地震震级: 烈度:表示地震时,地面、建筑物等所受到的影响和破坏的程度。烈度共分为12度。一次地震随震中距的远近,不同地区则烈度不相同,因而一次地震可有几种烈度区。 1920年12月16日海原8.5级特大地震,其极震区烈度高达十二度,这是有记载以来我国造成烈度最高的地震;1976年7月28日唐山7.8级地震极震区烈度十度;2019年5月12日汶川8.0级地震的极震区烈度达十一度。 地震烈度除了与震级、震中距外,还与地质构造,地面建

9、筑物抗震性能等因素有关这是震中 等震线:地面上相同烈度点的连接线. 三、什么是地震烈度:四、地震三要素地震波是由地震震源发出的在地球介质中传播向四外辐射的弹性波。地震发生时,震源区的介质发生急速的破裂和运动,这种扰动构成一个波源。由于地球介质的连续性,这种波动就向地球内部及表层各处传播开去,形成了连续介质中的弹性波。 地震波按传播方式分为三种类型:纵波、横波和面波。纵波是推进波,地壳中传播速度为557千米秒,最先到达震中,又称P 波,它使地面发生上下振动,破坏性较弱。地震时人会感到先颠后晃,而且晃总比颠来得明显横波是剪切波,在地壳中的传播速度为3.24.0 千米/秒,第二个到达震中,又称S 波

10、,它使地面发生前后、左右抖动,破坏性较强。面波又称L波,是由纵波与横波在地表相遇后激发产生的混合波。其波长大、振幅强,只能沿地表面传播,是造成建筑物强烈破坏的主要因素。五、什么是地震波 地震有多种分类,按成因可分为四种:(一)构造地震,指由于地壳运动引起地壳构造的突然变化而发生的地震,即人们平常所说的地震。世界上绝大多数(80%-90%)地震以及所有的强烈地震都属于构造地震。二火山地震, 由火山活动时岩浆的冲击或热应力作用而引起的地震,约占7%左右,一般震级小,破坏面不大。( 三 )陷落地震,由于土层和岩石顶部崩塌陷落如矿井和溶洞下塌等而引起的地震,约占3%左右,震级很小。 四 诱发地震,在特

11、定的地区因某种外界因素诱发而引起的地震。如山坡和海岸崩塌、地下核爆炸、油井灌水等,最常见的是水库地震,但并非所有水库蓄水后都会发生水库地震。六、地震有哪些种类:我国地震灾害具有六个特点:一是分布范围广;二是次数多;三是强度大;四是震源浅;五是危害大;六是潜在威胁大。 七、我国的地震灾害:一我国地震灾害的特点 地震成灾的程度既取决于地震本身的震级大小,还与震区场地地质构造、各类建设工程结构、经济社会发展程度、人口数量和密度等条件有很大关系。 发生在无人区的大地震,一般不会造成灾害;而发生在经济发达、人口稠密地区的一次中等地震却可能造成极为严重的灾害。 二影响地震灾害的因素 原生灾害系指由于地震直

12、接作用产生的地表破坏、各类建设工程结构破坏及由此而引发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如1976年7月28日,发生在我国河北省唐山市的7.8级大地震,瞬间使一个百万人口的工业城市变为废墟,死亡24.3万人,直接经济损失超百亿元人民币。 次生灾害系指由于地表及建(构)筑物的破坏引起的诸如火灾、水灾、毒气泄漏与扩散、爆炸、放射性污染及地震引发的海啸、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灾害。 1火灾。由地震破坏造成电线断路、煤气泄漏引发的火灾,有的损失比地震直接造成的灾害更严重。 2水灾。地震可引起水坝决堤造成水灾。 3海啸。这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灾难性海浪。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由于海底岩层发生断裂并出现的突然的上升或下

13、降,由此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形成“水墙”,即引发海啸。 4滑坡、泥石流、堰塞湖。地震破坏后,在雨水等作用下很容易引发的滑坡、泥石流、堰塞湖等二次灾害。 诱发灾害系指地震引起的各种社会性灾害,如瘟疫、饥荒、社会动乱、人的心理创伤等。 三地震灾害的分类 一 大量地震观察事实表明,破坏性地震发生前是有一些预兆的。岩体在地应力作用下,在应力应变逐渐积累、加强的过程中,会引起震源及附近物质发生物理、化学、生物和气象等一系列异常变化。我们称这些与地震孕育、发生有关联的异常变化现象为地震前兆。地震前兆分为宏观前兆和微观前兆。八、地震前兆: 人的感官能直接觉察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宏观前兆

14、,简称宏观前兆。比较常见的有:井水陡涨陡落、变色变昧、翻花冒泡、温度升降,泉水流量的突然变化,温泉水温的突然变化,动植物的习性异常,气象变化以及小震活动,临震前的地声和地光等。 宏观前兆在地震预报中具有重要的作用,1975年辽宁海城7.3级地震和1976年松潘平武7.2级地震前,地震工作者和广大群众曾观察到大量的宏观异常现象,为这两次地震的成功预报提供了重要资料。不过也应当注意,上面所列举的多种宏观现象可能由多种原因造成,不一定都是地震的预兆。例如:井水和泉水的涨落可能和降雨的多少有关,也可能受附近抽水、排水和施工的影响,井水的变色变味可能因污染引起,动物的异常表现可能与天气变化、疾病、发情、

15、外界刺激等有关,还要注意不要把电焊弧光、闪电等误认为地光,不要把雷声误认为地声,不要把燃放烟花爆竹和信号弹当成地下冒火球。 一旦发现异常的自然现象,不要轻易作出马上要发生地震的结论,更不要惊慌失措,而应当弄清异常现象出现的时间、地点和有关情况,保护好现场,向地震部门或政府报告,让地震部门的专业人员调查核实,弄清事情真相。 二地震宏观前兆 地震活动异常。大小地震之间有一定的关系。大地震虽然不多,中小地震却不少,研究中小地震活动的特点。有可能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形变异常。大地震发生前,震中附近地区的地壳可能发生微小的形变,某些断层两侧的岩层可能出现微小的位移,借助于精密的仪器,可以测出

16、这种十分微弱的变化,分析这些资料,可以帮助人们预测未来大震的发生。 地球物理变化异常。在地震孕育过程中,震源区及其周围岩石的物理性质可能出现一些变化,利用精密仪器测定不同地区重力、地电和地磁的变化,也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地下流体的变化异常。地下水(井水、泉水、地下岩层中所含的水)、石油和天然气、地下岩层中还可能产生和贮存一些其它气体, 这些都是地下流体。用仪器测定地下流体的化学成份和某些物理量,研究它们的变化,可以帮助人们预测地震。 人的感官无法觉察,只有用专门的仪器才能测量到的地震前兆称为地震微观前兆。 三 地震微观前兆震前动物有预兆,注意观察早知道。 牛羊骡马不进圈,老鼠搬家往外逃。鸡

17、飞上树猪乱拱,鸭不下水狗狂咬。 兔子竖耳蹦又撞,鸽子惊飞不回巢。冬眠蟒蛇早出洞,鱼儿惊慌水面跳。猫儿哀鸣撕主人,麻雀成群乱飞叫。隆冬时节花怒放,观花莫忘细思量。含羞深夜不怕羞,疑是异常有八九。龙潭井水是个宝,宏观异常来提早。水量升降变化大,冒泡变味又翻花。变浑变清还变色,龙潭井水漂油花。细查周围无干扰,宏观异常早报告。城乡人人都观察,预报减灾有实效。地震宏观异常谚语九、发现动物行为异常怎么办? 大地震发生前,有些动物行为异常,这已为古今历次地震所证实。但动物行为异常除了是地震前兆外,环境变化、动物本身生理、疾病也能引起异常,要综合分析,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 大地震前会出现多种类的宏观异常,已被

18、一些地震活动所证实。如何识别它却是一个复杂的问题。 一般来说,产生非震动物异常的干扰因素有天气因素(如鱼类上浮、蛙类迁徙)、生理因素(如动物生病、发情)、环境因素(如水质污染)、敌害侵扰等等。 产生非震地下水异常因素有自然因素,包括气象、水文、地质、生物等干扰的因素影响。人为因素包括灌溉、注水、排水等。 产生非震的植物异常因素有病虫害和气象异变。 地震前宏观异常的特点:一、不是上述非震影响因素导致;二、宏观异常有规律性,空间上受地质构造控制,时间上有同步性,各类异常有广泛性,数量上有众多性。 当然,若判断是否为地震异常,还必须综合地震活动和其它微观前兆监测手段变化来确定。十、如何识别地震宏观异

19、常利用专门的仪器对地震活动和地震微观前兆进行观测、记录和分析,叫做地震监测。目前,我国开展的地震前兆监测主要方法有地震学、地形变、地磁、地电、重力、地温、地应力、地下水观测以及卫星照片分析等现象的收集与综合分析。地震监测主要由地震科学工作者完成。十一、什么是地震监测 一 地震预报是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对未来地震(主要指强烈地震)的发震时间、地点和强度(震级)作出预报。十二、我国的地震预报10年1-2年3个月10天长期中期短期临震4030155-10时间尺度预测成功率 我国通过对孕震过程和地震前兆的深入研究,逐步发展了带有中国特色的地震预报方法,形成了“长、中、短、临”的阶段性渐进式地震预报的

20、科学思路和工作程序。现在,我们对地震孕育发生的原理和规律已经有所认识,但还很不全面;我们已经能够对某些类型的地震做出一定程度的预报,但还不能对所有的地震都作出准确的预报;我们所作出的中长期预报已经有一定的可信度,但短临预报的成功率还相当低。 二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如何?地震预报是十分复杂的世界性科学难题。我国开始正式进行地震预报的探索,仅仅是三十多年前的事。地震预报只能听政府的 我国地震预报实行国务院统一发布制度。地震预报一般由省级人民政府发布,情况紧急时,可由市、县人民政府发布48小时内的临震警报,并同时向上级报告。任何单位和个人都无权发布地震预报消息。凡未经政府认可的地震预报信息,均属地震谣传

21、,不可轻信。 三 十三、怎样识别地震谣言? 地震谣传是指那些毫无科学根据的所谓地震消息,通过不正当途径进行传播,通俗地说,就是“假地震预报”。 地震谣传一旦发生,会借助人们对地震的无知和恐惧心理,迅速扩散蔓延,造成社会动荡,带来不应有的损失。地震谣传事件在我国许多地方都有发生过。 1990年江苏灌南县发生地震谣传,有人印出了发震“时刻表”,精确说明某日某时某分在什么地点发生几点几级的地震。这张表一元钱一张,大家争着买,使造谣者发了财。 2019年渤海某地发生地震谣传,说是当天凌晨2点要发生大地震。有热心人按着喇叭、敲着锣,把居民从睡梦中轰到室外。结果大家苦苦等到天明,什么事情也没发生,才发现上

22、了当。地震谣言有以下特点: 一.把时间、地点、震级说得特别“准”,精确到某时某分,某街某区,而震级又说得特别高,动不动就是8级。这些一听就是谣言,因为按照现今的地震预报水平,还没有人能这样准确地预报地震。 二.往往带有迷信、伪科学或离奇色彩,如“闰某月要地震”,某城某地将要“沉入地下”,某仙姑“显灵”做预报,某大师用易经起卦测地震,等等。 三.打着国内外“某某预报专家”的旗号,或假借国外某报纸、某电视台已经做了报道等等。 听到以上内容的传说,要警惕地震谣言的可能性。 十四、听到地震谣传怎么办? 及时报告。当听到地震传闻时,要及时向当地政府和地震部门反映,协助地震部门平息谣传。 如果发现动物、植

23、物或地下水异常时,要及时向地震部门报告,不要随意散布,地震部门会采取措施及时进行调查核实。 不相信。尽管地震预测尚未过关,但是有地震部门在进行监测研究,有政府部门在组织和部署有关防震减灾工作,因此不要相信毫无科学依据的地震谣传。 不传播。应当相信,只要政府知道破坏性地震将要发生,是绝对不会向人民群众隐瞒的。因此如果听到地震谣传,千万不要继续传播。十五、地震前应做什么准备? 一 固定好高大家具,防止倾倒砸人;家具物品摆放做到“重在下,轻在上”。 二居住在人口密集区的,要确定和熟悉疏散线路。三易燃易爆和有毒物品要放在安全的地方。十六、何为避震空间? 由于预警时间毕竟短暂,室内避震更具有现实性。而室

24、内房屋倒塌后所形成的三角空间,往往是人们得以幸存的相对安全地点,可称其为避震空间。这主要是指大块倒塌体与支撑物构成的空间。室内易于形成避震空间的地方: 炕沿下,结实牢固的家具附近; 内墙(特别是承重墙)墙根、墙角; 厨房、厕所、储藏室等开间小、有管道支撑的地方。室内最不利避震的场所:附近没有支撑物的床上、炕上;周围无支撑物的地板上阳台、外墙边、窗户房。 震时是跑还是躲,我国多数地震专家认为:震时必须保持镇静、就近躲避,震后迅速撤离到安全地方,这是应急避震较好的办法。十七、避震要点 选择小开间、坚固家具旁就地躲藏; 伏而待定,蹲下或坐下,尽量蜷曲身体,降低身体重心; 抓住桌腿等牢固的物体; 保护

25、头颈、眼睛,掩住口鼻; 避开人流,不要乱挤乱拥,不要随便点明火,因为空气中可能有易燃易爆气体。避震要点十八、地震来了怎么办? 假如正在教室里上课,应迅速用书包护住头部,抱头、闭眼,躲在各自的课桌下,待地震过后,在老师的指挥下向教室外面转移。 在室外操场时,可原地趴下不动,双手保护头部。注意避开高大建筑物或危险物。一 在学校内怎样避震? 在平房内时,尽量保护头部,冲出房屋到空旷地带,如果来不及,就在坚硬家具下(旁)伏而待定,再伺机转移。 在楼房内时,遵循就近躲避原则。保护头部,就近躲避到床、桌等“安全三角”或厨房、卫生间、储藏室等小开间内,不要跳楼,待强震过后有序撤离。 从高楼撤离时应走安全通道

26、,千万不要乘电梯。 (二)在家中怎样避震?三 商场怎样避震?假如正在商场购物,可就近蹲、靠在柱子或墙根。注意远离货架上的物品,防止砸伤;也不要挤进人流,防止发生踩踏!首震过后,在工作人员指挥下,沿安全通道迅速、有序撤离到安全地带。四在体育场(馆)、影剧院怎样避震?震时要镇静,就地蹲或趴在排椅间,护头。注意避开屋顶悬挂物。不乱跑乱挤,防止踩踏。 就地选择开阔地蹲下或趴下,不要乱跑,不要随便返回室内。要避开人多的地方; 避开高大建筑物(如楼房、电线杆、广告牌、高大烟囱、水塔等);避开立交桥、过街桥等结构复杂的构筑物。五在街道上怎样避震? 司机应及时停车。乘客要抓牢扶手,以免摔倒或碰伤;尽量降低重心

27、,躲在座位附近;首震过后再下车到空旷地带。六在行驶的电(汽)车内怎样避震? 要尽快向远离海岸线的地方转移,以避免地震可能产生的海啸袭击。七 在海边如何避震? 野外避震要躲避山崩、滑坡、泥石流。遇到山崩、滑坡时,要沿着与岩石滚落相垂直的方向跑,切不可顺着滚石方向往山下跑;也可躲在结实的障碍物下,或蹲在地沟、坎下;特别要保护好头部。八在野外怎样避震?十九、地震时怎么避险? 1984年如东县以东的南黄海发生6.2级地震,南京、扬州一带有近百名学生跳楼逃生,结果大都摔伤了。千万不要从楼上跳下 1994年台湾海峡地震,广东沿海一些地区中小学生惊慌外逃,互相拥挤,发生踩踏事故,造成伤亡。千万不要拥挤逃生选择安全空间和正确姿势就近避震二十、地震发生后怎样自救?首震过后,有逃生条件的应迅速转移到空旷地带或附近的避难场所。 已逃生出来的人,应观察好建筑物毁坏情况和合适路径再回屋救人,或抢救财物。同时要密切注意强余震。强震后,往往还会有多次余震发生,生存环境可能继续恶化。 (1)要有坚定的生存毅力,消除恐惧心理,相信能脱离险地。(2)一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