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材解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第1页
教材解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第2页
教材解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第3页
教材解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第4页
教材解读-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统编版教材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教材解读一、学段目标第二学段(3~4年级)(一)识字与写字1.对学习汉字有浓厚的兴趣,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2.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500个左右,其中1600个左右会写。3.有初步的独立识字能力。会运用音序检字法和部首检字法查字典、词典。4.能使用硬笔熟练地书写正楷字,做到规范、端正、整洁。用毛笔临摹正楷字帖。5.写字姿势正确,有良好的书写习惯。(二)阅读1.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初步学会默读,做到不出声,不指读。学习略读,粗知文章大意。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能借助字典、词典和生活积累,理解生词的意义。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对课文中不理解的地方提出疑问。5.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的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6.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展开想象,领悟诗文大意。7.在理解语句的过程中,体会句号与逗号的不同用法,了解冒号、引号的一般用法。8.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9.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图书资料,乐于与同学交流。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三)习作1.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的自信心。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2.观察周围世界,能不拘形式地写下自己的见闻、感受和想象,注意把自己觉得新奇有趣或印象最深、最受感动的内容写清楚。3.能用简短的书信便条进行交流。4.尝试在习作中运用自己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词句。5.学习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根据表达的需要,正确使用冒号、引号等标点符号。6.课内习作每学年16次左右。(四)口语交际1.能用普通话交谈。学会认真倾听,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同的意见与人商讨。2.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3.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讲述故事力求具体生动。(五)综合性学习1.能提出学习和生活中的问题,有目的地搜集资料,共同讨论。2.结合语文学习,观察大自然,观察社会,用书面或口头方式表达自己的观察所得。3.能在老师的指导下组织有趣味的语文活动,在活动中学习语文,学会合作。4.在家庭生活、学校生活中,尝试运用语文知识和能力解决简单问题。二、教材的编排整体思路双线组织单元,加强单元整合。教科书仍然是围绕“人文主题”和“语文要素”双线组织单元。除了加强不同年段、不同册次之间的纵向联系,体现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发展梯度,教科书还着力加强单元内部的横向联系,使各板块内容形成合力,共同促进学生发展。从三年级教科书开始,每个单元设有“导语”,在单元导语中明确语文要素;单元中的某些课文落实语文要素,贯穿方法的学习与运用;在语文园地中安排“交流平台”栏目,进一步强化语文要素,梳理总结,提炼学习方法;某些单元的“词句段运用”和“习作”,还引导学生实践运用本单元学习的方法;单元各部分内容环环相扣,互相配合,使每个单元形成一个完整的系统。2.强化阅读,构建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教科书形成“精读”,“略读”,“课外阅读”三位一体的阅读体系。精读课文、略读课文和“快乐阅读书吧”,自承担着不同的功能;精读课文学习方法,略读课文运用方法,“快乐读书吧”使课外阅读课程化,引导学生进行大量阅读实践。通过这样的设计,使得课外阅读和课内阅读有机整合,共同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提升。3.重视方法指导,促进能力提升。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集中体现了学习方法和指导与运用。每个单元的“交流平台”,都聚焦学习方法,围绕本单元的语文要素,从学生的学习实践中提取可迁移运用的方法,总结出一些最基础、最重要的学习经验,使学生对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有更深入的认识。同时在练习活动中渗透方法,培养学生的方法意识。教科书中的每一个练习活动,往往不只是简单提出一个学习要求,而是引导学生运用某种方法完成学习任务,开展学习活动的过程也是方法运用的过程。这些练习活动蕴含的学习方法,都可以举一反三的迁移运用于今后的阅读和表达实践中。4,突显实践性,加强语言文字运用。教科书着力加强语言文字的运用,不论是练习活动的设计,还是语文园地的内容安排,都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在生活情境中运用语文,突显语文课程实践性的特点。比如关于词语的练习活动,关注词语表达的情感色彩,但又不只是关注相关的语文知识,而是促进学生调动生活经验,在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学习词语运用词语,提高学生对词语的把握能力。教科书还努力加强阅读和表达的联系,促进读写结合,将阅读中收获迁移运用于自我表达,使学生的语文学习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三、教课书主要内容本册教材共有课文27篇,精读课文20篇、略读课文7篇、口语交际4个、习作8个、语文园地7、其中交流平台7个、识字加油站4个、词句段运用7个、书写提示2、日积月累7个、快乐读书吧1个、习作单元1个、初试身手1个、综合性学习一个——主题为“轻叩诗歌大门”。这些标红的单元其实是,不符合教材所讲的双线组合的整体思路的,其实每一册教科书中都有这样一个例外,这个例外有的是阅读策略单元,也有习作单元,另外一种就是文体单元,比如本册教材的童话单元和现代诗单元,一会儿我们在进行阅读板块分析的时候还会提到。接下来,我们分别从识字写字,阅读,口语交际,习作,综合性学习及的版块讲解,对四年级下册教材进行解析四、本册教材教学目标(一)识字写字1.有较强的独立识字能力,累计认识常用汉字2800个左右,其中2020个会写.2.认识常用汉字250个,会写常用汉字250个。3.硬笔书写楷书,行款整齐,力求美观,有一定速度。4.能用毛笔写楷书,在书写中体会汉字的优美。(二)阅读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2.默读有一定的速度,默读一般读物每分钟不少于300字,能根据需要搜集信息。3.能联系上下文和自己的积累,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意思,辨别词语的感情色彩,体会其表达效果。4.在阅读中了解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表达方法,在交流和讨论中,敢于提出自己的看法,作出自己的判断。5,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深刻的场景、人物、细节,能说出自己的喜爱,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阅读诗歌,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受到优秀作品的感染和激励,向往和追求美好的理想。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6.在理解课文的过程中,体会顿号的用法。7.诵读优秀诗文,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体会作品的内容和情感。背诵优秀诗文。8.扩展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25万字。习作1.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2.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的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写作素材。3.能写简单的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能根据内容表达的需要分段描述。学写读书笔记,学写常见的应用文。4.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根据表达需要,正确使用常用的标点符号。(四)口语交际与人交流,能尊重和理解对方。乐于参与讨论,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3.听人说话认真耐心,能抓住要点,并能简要转述。4.表达有条理,语气语调适当。5.能根据对象和场合,稍作准备,简单的发言。6.注意语言美,抵制不文的语言。五、各版块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大家可以翻看一下。由于进到4年。识字写字已经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在这里简单谈一谈识字写字。四年级下册要求认识250个字,会写250个字,要求认识的字分散安排在精读和略读课文中,集中安排在语文园地的识字加油站,并在生字条里列出。要求会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列在课后的方格里。2.四年级下册的识字任务仍然依靠学生自学自查,教师可作适当检查,并对少数不容易读准或容易混淆的字作适当指导。3.四年级下册要求写的字,只在精读课文中安排。教学时,在课内给学生留有较充足的写字时间,对不容易写好的笔画、结构、以及容易写错的笔顺作具体指导。在把字写正确且美观的基础上注意横写和竖写的格式。4.对于精读课文中出现的油已经会写的字构成的新词,可结合教材139页的词语表,让学生找一找抄一抄,丰富词语的积累,也可采用听写词语等方式,检查学生掌握字词的情况.5.虽然识字写字已经不是语文教学的重点,但是高年级依然要重视识字写字教学。识字写识字教学应鼓励学生运用学过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继续培养学生独立识字的能力。教学时,以学生自主交流识字方法为主,教师在适当引导。一些生字较多的课文,教师要依据学生的实际状况进行分类指导,特别是难字容易出错的字,要恰当的方法加以点拨。写字教学应在指导学生写规范,端正整洁的基础上,还要求行款整齐,书写美观,并且有一定的速度,继续培养学生良好的书写习惯,并且鼓励学生其余练字,可以举办与书写有关的活动。比如:硬笔、软笔书画比赛,让学生展示自己的书画作品。在活动中感受汉字书写之美,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写作兴趣。6.本册教科书的多音字数量较大,要引导学生读准字音,并帮助学生掌握学习多音字的方法,形成分辨多音字读音的能力。在阅读时遇到多音字能够借助字义,推断字音。(二)阅读本册教材编排了8个单元,从语文要素上看,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几个类别:一是文体单元,包括第3单元的现代诗,第8单元的童话。语文要素主要指向如何阅读现代诗和童话。二是习作单元,包括第4单元的写动物,第5单元的写景物,为什么将第4单元也归纳为习作单元呢?因为这个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从体会写法角度提出的,而且与单元习作联系紧密,是典型的读写结合关系。这与统编版教材习作单元中阅读训练要素,和表达训练要素之间的联系是一致的。第5单元从选文角度也可以看到是文体单元——游记,是从学习写法角度编排组织学习内容和活动的。三是阅读方法策略学习单元,包括第1单元,抓住关键语句体会感情和第2单元运用提问策略提问,提出问题,并尝试着解决。第6单元如何抓住长课文主要内容。第7单元从人物语言、动作描写中体会人物品质。其中第2单元和第4单元,和四年级上册的这个策略单元是一脉相承的,是提问策略的进一步运用。第2单元从选文角度,也可以看作是文体单元科普说明文。从上面的大致分类出发,关于本册教材的阅读教学,主要分析第1、2、3、6、7、8单元这六个单元。现代诗的阅读。现代诗阅读,是统编教材明确的文体阅读。这册阅读之前,除了大量出现的童话单元,如3上的3、4单元;3下的5单元,还有寓言故事单元三下的2,和神话四年级上第4单元等。本册教材编写了两个文体阅读单元。第3单元聚焦现代诗从古诗词到现代诗,形式变得更加自由,一以贯之的是节奏优美,注重意象,意蕴丰富。儿童是需要诗交的,因为诗是情感和审美的产物。通过阅读诗歌,儿童能够遇见,与自己天性契合的灵性表达他们的想象力,直觉,思维和形象思维,都能得到呵护和发展。显然。现代诗从形式到内容与一般的现代文有明显的区别,带来的阅读体验也是独特的。儿童以合适的方式亲近现代诗,言语思维的创造力会得到激发。现代诗是分行的,所以有了清晰的节奏感和韵律感,现代诗里有丰富的想象和联想塑造鲜明的形象,及意欲丰富的意象,创造出独特的意境,现在是饱含着真挚丰富的思想情感。运用合适的方式了解现代诗的这些特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的阅读、亲近现代诗。在本单元之前,学生已经在教材中阅读过一些现代诗,但不是作为一种文体阅读提出具体的学习要求,学生只需要基本读懂和积累语感就行了,这个单元在阅读训练要素中明确提出,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进而体会诗歌的感情。这个要素提醒我们,了解现代诗的基本特点,对于体会诗歌的感情是有帮助的。这个单元的语文园地编排也很具特色。词句段运用的第2题,编排了冰心新的两首小诗,这两首诗都是用罗列几个意象的方法写成的,目的是引导学生,用这种简单的方法,自己试着写一写,值得注意的是,这个地方并不要求学生模仿诗行的排列形式,因为现代诗的形式本身就是比较自由的。提示学生可以试着用这种简单的罗列意向的方法来写一写。这个单元的日积月累,没有像其他日积月累那样编排传统文化方面的内容,而是编排的艾青、朱光潜、华兹华斯关于诗歌的一些言论。其实在三年级和四年级上册的教科书中已经出现了一些现代诗,要么出现在阅读链接中,要么选入略读课文,学习要求不高,而且是分散出现的。其编排的主要目的就是想让学生积累语感,初步感受现代诗的特点。到了四年级下学期,在有了一定的语料积累的基础上,可以进行集中学习,而且学习要求也提高了。那么,到底怎样通过初步了解现代诗的一些特点来体会诗歌的感情呢?第一、特点不必进行理性分析,要让学生在反复朗读品味中感受发现。课后习题中有具体的体现,如短诗三首的第1题,、:反复朗读,课文,体会诗歌的韵味;《绿》的第2题,这首诗表现的绿是大自然的景象,更是诗人的感觉,还有《白桦》的第2题;更值得关注的是语文园地交流平台中的总结,教师要充分领会和运用,明显可以发现,为了保证保护学生阅读现代诗的兴趣,这个单元进行了非常精心的编排,所选的课文都是贴近学生生活经验和心理经验,而且从短诗入手,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还有一个就是在学生集中学习现代诗的起步阶段,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诗歌进行整体感知,减少对字词句的分析,以免破坏学生的阅读兴趣。第二、要体现读者为中心。老师可以看一下这个单元的书后题,就会发现一些特点和规律,唤起了你怎样的感受,和同学交流你的感受,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这写文章的问法表达了什么?诗歌,由于语言凝炼,空白点多而具有多意性,所以对诗歌的理解主观性很强,有很大的多元理解空间,所以课后题突出读者中心地位,正是为了体现诗歌阅读的特点。我们经常说要把诗当成诗来读,教学的时候要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理解,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和体验,引导学生真实体验和充分交流。学生的感受和体验,要以诗歌文本信息为依据,并在此基础上鼓励多元理解。比如:《繁星》(一三一)这首诗,这首诗表面上看,表达的是对大海刻骨铭心的热爱,但是如果联系冰心生平经历的话,理解会非常丰富。冰心曾经跟随父亲在烟台生活了8年,在那里度过了美好的时光。而诗集《繁星》当中的诗都是写于北京之后的,这里的情感就还可以有思念,而大海更可以具有想象的意义。它既可以,既可能是想象烟台这个地方,还可能象征着自己美好的童年生活,这样理解起来就丰富了。但同时也要注意,理解,并不意味着读者可以完全抛开作者的文本去任意理解。有的专家就认为,正确理解作品的多义性应以文本内涵的客观包容性为前提,读者的解诗不能不受作者和作品客观性的制约,理解者的创造不能变为随心所欲的臆造,无限制的多元就变成了无元,也就取消了诗歌的本身的意义。而且还把这个上升到了现代解释学的一个公共原则,即便是我们往回倒,即便是多元解读了美学源头,这个接受美学那里也认为解读要尊重文本的客观性,要以文本本身为依据。第三、要让学生在多元化的实践中,阅读更多的现代诗,积累更多的现代诗,尝试写一些现代诗。这一点教材有明确的活动设计,综合性学习中,要展开综合性学习,让学生有真实真切的学习体验。(2)散文的阅读纵观整套统编教材,散文教学是最复杂难度最大的。四年级下册一共编排了两个散文单元,第1单元是写景类散文,第4单元是状物类散文,这些散文所写的人、事、景、物,似乎一读就会懂,并不难,难的是隐藏在这些人、事、景、物背后的思想情感,不下一番体会的功夫就很可能是视而不见,而不觉白白浪费了作者的良苦用心。第一、要把握散文的含蓄美,从散文写作的角度来说,越含蓄越美,思想情感藏得越深越是体现表达的功力。从散文阅读的角度来看,越含蓄越难,思想感情藏得越深,越是需要揣摩能力,那么思想感情究竟藏在哪里呢?一是藏在文本的词句里.比如辛弃疾的《清平乐村居》中,最喜小儿亡赖,一个“喜”字,浓墨重彩的表露了对孩童、对乡村的喜爱之情;《乡下人家》中青、红的瓜,碧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根大旗杆可爱多了。“别有风趣、可爱多了”,这些词语带着感情色彩是作者对瓜架之美的一种评价,直接表明了作者欣赏赞美的情感态度,一读,就能够感受得到。难的是藏起来得需要用心揣摩一下,才能品味到其中细腻的情思。比如《乡下人家》中,几场春雨过后,你常常会看见许多鲜嫩的笋,成群的从土里探出头来。这里的“探”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将春笋写成了活泼、顽皮的孩童,喜爱之情隐藏其中。二是藏在景物的形象里,比如老舍先生看到自家的猫在稿纸上踩了几个脚印,居然成了在稿纸上彩印的几朵小梅花。猫脚印是脏的、丑的,小梅花是纯的、美的,这样的变形是作者的感情催化的。因为太喜欢自家的猫了,所以连脏的脚印都觉得是美的。三是藏在篇章的构思里。老舍的《猫》,照理应该是先写小猫满月的时候,再写小猫长大的时候。作者却偏偏颠倒了猫的生长顺序写。一开始长大的猫性格古怪,似乎不讨人喜欢,既老实又贪玩,既贪玩又尽职,既温柔可爱又冷漠无情,既胆小又勇猛。然而,优点与缺点在作者眼里是同样的可爱,在作者眼里显得更可爱,因此你才明白老舍先生如此构思的用意。猫是可爱的,无论小时候还是长大后,明明是很可爱,却偏偏说不可爱,这样的写法就是正话反说,这样的反语写法更是在老舍的《母鸡》一文中运用的出神入化。丰子恺的《白鹅》中也有运用。《白鹅》一文不写白鹅美丽,专写白鹅的高傲。写叫声拿狗做对比;写步态拿鸭做对比;写吃相拿人做对比,称她是“鹅老爷”。浓墨重彩描写人伺候鹅的场面,在妙趣横生的描述中,作者那种明里暗里喜欢的神情让你一想就会发笑。第二、着眼阅读的体会之力,散文中的思想情感往往被作者故意藏起来,所以在阅读时必须要用心体会,要体会到作者的情感,就要找到一把打开情感阀门的钥匙。一是抓住关键词句,领会作者情思。散文中的情丝常常凝聚在一些特别的语句中,抓住这些文眼就能准确领会作者用意与情感。第一单元中必须把握三类语句。第一类是议论的语句,作者在描写人、事、景、物的过程中,会自己站出来说话,直接表达自己的意思和看法,甚至直接表露自己的爱恨喜怒。第2类是反复的语句,反复是诗歌常用的抒情方法,这些反复出现的语句往往是作者情思的凝聚点。第3类是比喻的语句,作者将自己的情意藏在所比的事物中,抓住所比事物的形象特征和情感色彩,就能领会作者的情思所在。二是联通多种感官,触摸作者情思。阅读散文,如果能借助语言文字激活多种感官,就可以获得立体的感受。比如朗读,就可以将文字转换成声音,文中描摹的声音,人物对话的语气,作者言语的强调,都可以通过听觉感受到。朗读还可以唤醒字里行间的情感,通过声音的抑扬顿挫传达出来,无需讲解分析,一听就会受到感染,如果配以和散文情感一致的音乐,则更能将文中藏着的情思催发出来,产生一种情感的共鸣。再进一步,如果呈现和散文所写景物一致的画面,字里行间的情思变成声情并茂的荡漾在读者心间。《乡下人家》、《三月桃花水》等都适合于朗读,配乐朗读,将画面衬托的方式,在多种感官的参与中触摸到作者或浓或淡的情感脉动。三是借助角色代入,体验作者情思。阅读时不妨将自己代入文本中,站在作者我的视角去看,去想,就能获得一种设身处地的现场感,情境感,在作者的情感世界中走一个来回。第三、遵循教学移情指导。四年级下册第1单元提出抓住关键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情感,指向体会表达什么情思,落在思想情感,侧重揣摩藏起来的情思。第4单元提出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指向体会如何表达形式落在写作方法,侧重揣摩藏情思的艺术。无论是体会表达的情思还是体会情思的表达,都要遵循散文教学的基本规律,那就是移情,体会表达的情思,就是将作者的情思,潜移到读者的内心,体会情思的表达,就是将作者的写法迁移到读者的笔下。如何迁移:一是要把握情感的线索。阅读散文不妨从篇章结构入手,将散落的人、事、景、物串起来,比如《乡下人家》井后,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这根主线将《乡下人家》房前屋后的人、事、景、物绘成五幅图画。屋前的瓜架、门前的花地和屋后的竹林,地上的鸡和河里的鸭,夏日的露天晚餐,秋夜的虫鸣,进而去经历作者的感情发展,丰富自己的阅读体验。二是品味关键词句。散文中的情思往往藏在特别的词句中,阅读教学就要锻炼学生的语言敏感力,比如丰子恺先生的《白鹅》,鹅的叫声,一连用了严肃郑重,厉声呵斥、厉声叫嚣、引吭大叫4个词语,让人不由得联想到一个形象——母老虎。写鹅的步态,一连用了步调从容、大模大样,傲然站立,毫不相让4个词语,让人不由的浮现出一个形象——大人物。写鹅的吃相,一连用了,三眼一板,一丝不苟,从容不迫,昂首大叫,架子十足等词语,俨然就是一个活生生的鹅老爷。同样一个鹅,不同的词,不同的词串,勾勒出不同的性情,细细品味,想象比较才能领会其中的风趣与情谊,三是对比生活原貌。散文中所写的人、事、景、物和客观事物中看到的不一样,其间的差异就是情感折射的结果,如果我们将还原成客观的事物并加以比照,就可以清晰的感受作者隐藏着的情感色彩。比如《猫》一文中,将猫踩印在纸上的脚印,写成小梅花,这样的还原比较,能将散文中的事物形象显现出独特的光彩,进而显露作者的情感。四是尝试创意写作。引导学生仿照课文中的写法练一练、写一写,或许对文本的理解和感受就会更加深入而细腻。比如仿照《乡下人家》,描写中加议论的写法,写一写《城市人家》;仿照《猫》中的反语写法,写一写而《吝啬而大方的奶奶》;仿照《母鸡》的对比写法,写一写《考试前后》,对比老师的态度变化;仿照《白鹅》的拟人手法尝试将一段读来索然无味的动物描写改成栩栩如生,类似这样的描写活动活动,仿写活动,都能够实现从读到写、从写到读的深度迁移。(3)童话的阅读统编教材从一年级开始就编排了很多童话文本。三年级不仅重视童话阅读,而且重视童话的创编。本单元的童话学习,除了继续感受童话中想象的奇妙,还提出了要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教材选编了三篇童话文本,《宝葫芦的秘密》,《海的女儿》都是长篇童话中节选的一部分,《巨人的花园》,是根据王尔德同名童话改编的,原文也比较长。这些童话中既有曲折的故事情节,又有鲜明的人物形象。阅读这三篇课文,感受想象的奇妙,仍然是学习的重点,但不能只停留在阅读感受上,还要激发学生的想象,创编故事,体会人物真善美的形象。要读懂童话人物的所作所为、所思所想,最好是鼓励学生阅读整本书,更加深入的体会人物。(4)关于方法策略单元的阅读。这些单元的学习要关注纵向上的联系。第1单元与第7单元,阅读训练要素中,明确提出了阅读的方法和目的。第1单元学习运用抓住关键语句的方法来初步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第7单元学习运用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描写的方法,感受人物的精神品质,体会感情,感受品质,领悟形象,都属于文章主旨的把握,都需要学习具体的可操作的方法——抓关键语句。从交流平台可以知道,关键语句是什么样的语句,怎么抓,不能靠老师来告诉学生,要让学生自己充分阅读课文,自己去发现,抓住人物语言动作,感受人物品质,语言动作,从事情中抽离出来分析,要引导学生结合人物的处境选择来体会,要重视朗读,重视设身处地的想象和体会。第2单元于四年级上册的策略单元是一脉相承的,学习这个单元,要与上册的提问策略的学习联系起来。让学生在实践中明白,提出问题,为的是更好的理解文本内容和写法,所以要主动积极的解决提出的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既是能力,也应该成为一种阅读习惯。不仅此单元要落实,学习任何一个单元都要运用和落实。是上学过的提问策略,虽然也有借助提出的问题去理解课文这样一个环节,但他主要是在老师的帮助下、引导下去解决。到了四年级下,要进一步培养学生主动解决问题的能力。对于学生提出的问题,包括课后编者提出的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自己试着去解决,然后老师再根据解决的情况给予指导,而不是一上来就由老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需要注意的是,某些问题的解决,学生需要查阅资料,需要请教他人,不是在课堂上就可以独立完成的。比如说交流平台举了这个例子,说为什么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几千万年前的故事的详细情节。这样的问题学生就没有办法在课堂上通过读课文去解决,所以这个单元的教学要注意课内外结合,对于这类问题可以先让学生课下试着解决,然后回到课堂上进行交流。老师再根据情况给予指导,学生在这个单元可能还是会提出一些对理解课文帮助不大的问题,对于这一类问题,老师可以鼓励学生课下运用学到的解决方法试着去解决。第6单元的阅读训练要素是,学习怎样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引导学生循序渐进的学习把握文章主要内容是四年级的一个学习重点,从上册到下册,有三个单元的要素都与此有关联。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是引导学生通过理清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来理解一件事的主要内容。四上册第7单元是学习把握写了几件事的文章的主要内容。下册的6单元进一步提高要求,如何把握叙事长文的主要内容。从教材的内容和学习活动的编排来看,是将学习把握长文章的主要内容作为一个难点来处理的,所以,教材从两个方面作了编排上的努力:一是故事内容浅显,贴近学生生活,人文主题就是多彩童年。二是选编的长文章都是已经被分成了几个部分。比如《小英雄雨来》原文中的每个部分都是有小标题的,编写时重新划分了部分,用序号来标识,一方面是想让学生知道这种编排方式,第二是想让学生自己概括小标题或者内容。《我们家的男子汉》直接保留了小标题,告诉学生可以直接利用小标题来概括主要内容。课后也提了换小标题的要求。《芦花鞋》又不一样,是用空行的方式来标示每个部分,课文没有序号,要求学生为每个部分列出小标题,再和同学交流印象最深的内容。这样的这样的编排很直观的引导学生,可以再概括每个部分主要意思的基础上,再把每个部分的意思串联起来,就可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了。除此之外,《小英雄雨来》还利用泡泡告诉在读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什么,尝试用较快的速度来默读课文,泡泡中的方法就是帮助学生快速阅读的方法。长文章教学要注意长文短教,不要面面俱到,抠得很细,最好的做法。一是根据阅读训练要素,细化单元阅读学习目标,紧扣目标选择教学内容。二是根据课后思考题、交流平台、语句段运用来选择教学内容。长文章的教学还要注意一个问题,就是长文短教,不要教得过细,面面俱到。文章本来就很长,面面俱到的,抠得很细,老师累学生更累。老师可以把可以在把握文章主要内容的基础上,根据课后题的要求,选择相关内容来教,其他的内容不必深究。比如说体会雨来的英雄形象,有这样一个课后题,就可以抓住他面对凶狠敌人时的动作、语言和神态,去感受他的机智、勇敢和坚强不屈。还可以抓住课文当中反复出现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来感受雨来的爱国情感。至于其他跟雨来英雄形象无关的内容,就可以一带而过。再来说一下关于人文主题的价值发挥,学习是需要进行意义的自主建构,儿童一般不会将学习阅读方法提升阅读能力本身作为学习意义的追求。人文主题,让母语学习拥有了连接生活的通道,甚至让母语学习拥有了真实真切的生活情境。教学中不要仅仅做渗透的事情,而要将人文主题转化为母语学习的境遇,让语言文字运用的学习,真正成为学生认知世界,发展思维,丰富情感的实践之地,甚至有些人的主题,可以成为将教材单元创造成开放的,多维拓展的主题学习单元,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创造自己教师课程,是让语文学习充满活力的自然选择,(5)课外阅读。一方面要倡导大量阅读。教科书如何体现读书为本的理念,有两个途径,一个是课内拓展,有的和课后习题结合。如四下《绿》这一课课后有相关阅读量链接,《白鹅》一课也有。第二个途径是纳入课外阅读,如四下第8单元《宝葫芦》的选择题,也可以通过编排快乐读书吧,带动学生课外阅读。四年级下册的快乐读书吧编排在第2单元科普单元后面,希望学生阅读一些或科普作品。导语通过对一些日常生活现象的发问,激发学生阅读科普作品的兴趣,你读过这本书吗,和相信你可以读的更多,依旧是通过展示精彩片段,简要介绍作品内容的方式来引导学生阅读相关的作品,两个小贴士提示了阅读科普科普作品的方法。第一个小贴士是运用课上学习的方法,理解不懂的科技术语。第2个小贴士引导学生对所读的内容,是利用内容进行批判性的思考。接着说一下课外阅读的课程化。课程化不仅仅是对读有什么推荐,还意味着对学生的课外阅读有一些指导和推广。小贴士就是一种指导,不能只是推荐书目提要求,对于学生的阅读不能放任自流,没有管理。语文素质的提升,仅靠教材是远远不够的。所以,统编教材才增加了很多阅读的内容。但教材远远不能满足阅读教学的需要,我们必须要进行延伸阅读,加大阅读量。温儒敏教授在国家级培训中提出了实施一加x的模式,即每课,每讲一课主要是精读课文,就附加若干篇或相关的作品,让学生自己去读,也可以在课内安排读那些附加的作品,还可以安排在课后,而且不仅仅可以读散篇作品,还可以进行整本书的阅读。近年来,于泽元教授也一直在推行群里阅读,有兴趣的老师真正关心学生课外阅读的老师,可以尝试在自己的班级里上导读课和分享课。第三,课外阅读要采取目标管理,课外放手让学生读,可以适当管理,比如组织读书会,讨论会等等。但主要应当是目标管理,而不是过程管理。阅读教学的注意事项,要阅读教学通盘考虑课文的教育价值,兼顾几方面目标的实现。一是体现本单元的重点目标,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二是体现本课特点的个性化学习目标,基于文本的特殊性,挖掘有教学价值的学习内容。三是落实学段的常规性目标,完成本学段每篇课文都要完成的基本任务。教学时,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依据每篇课文的课后题确定教学内容。本册有些课文篇幅较长,所表达的思想情感更加含蓄深刻。教学时,应留出充分的时间让学生阅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可以让学生用完整通顺的句子复述课文,以检测学生把握内容的情况。不能只让学生关注某些词句段落,避免阅读的碎片化。引导学生体会课文的主旨,要让学生结合课文内容充分的交流,鼓励学生大胆发表自己的感受和看法,再根据学生交流的情况进行总结。教学情感表达细腻,丰富的课文时,可以引导学生关注课文中描述的场景,人物细节,从中体作者蕴含的情感。要避免对课文的解读,标签化,脱离文本。步入高年级,要求学生能够初步的了解文章基本表达方法,如本册中的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主要是为了丰富学生的阅读经验,给学生习作提供一定的借鉴,教学时要避免讲得过深过细,不要加重学生的认知负担,要准确把握略读课文和文言文等不同类型课文的目标定位,避免拔高要求,阅读课文的教学主要提倡学生能根据学习提示进行自主阅读,迁移本单元中学到的方法,以学生交流为主,教师引导为辅。文言文的教学可引导学生,根据注释和相关资料来理解课文的大意,并能够正确流利的朗读,注意通过语调,韵律,节奏等来体味课文的内容和情感。阅读策略单元中的课文和习作单元中的课文各有用途,应避免定势思维,用好课文指向核心目标的达成。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的教学应重点指向写作序列,让学生体会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习作例文,可作为指导学生初试身手或习作的范例,但注意不要限制学生的习作,防止学生机械的模仿,要重视课外阅读,将课外阅读课程化落到实处。要充分利用快乐读书吧,做好关于《十万个为什么的》导读,促进学生主动进行课外阅读,并定期组织阅读交流会,解决学生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了问题,使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语文学习的快乐,也学习到一定的阅读方法,能有一定的阅读收获。(三)习作习作编排最大特点是读写分编,兼顾读写结合。完全按照读写结合的理念,和边阅读和写作容易互相牵制,两败俱伤。有相关研究认为,阅读一篇文章,不仅应学习语言文字表达技巧和写作的技巧,还应该丰富知识,开阔眼界,获得思想品德的熏陶。如果阅读时,过分的注意学习写作技巧,就会忽视阅读教学的其他任务,使阅读教学走进狭窄的死胡同。另一方面,写作能力的形成有其自身的客观规律,国外有相关的研究认为,多读比多写更有利于提高写作能力。德弗里斯做过相关的研究,把学生分为阅读组和写作组。写作组每周写两篇课文,阅读不做任何写作练习,每周两节课在课上阅读。结果,阅读组在写作上有更突出的表现。写读写结合方面,老师们首先想到的是写作方法的结合,四年级教科书有三个维度的结合:一是写作能力上的结合。当然这里的写作能力是狭义上的,是指写作所需要的基本能力,就是客观力,想象力,思考力。不管你是写哪方面的习作,你都需要这样的能力。我们可以举下面的例子来说,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的习作,《我和谁过一天》,这个习作非常有意思,他是要让学生创编自己和某个神话或童话人物一天的故事,孙悟空的故事。四年级下册第2单元,我的奇思妙想,想让学生写自己想发明的神奇的东西,《会飞的木屋》、《水上行走鞋》、《时空穿梭机》、《会大便的小书包》等等。四下第8单元故事新编,让你对故事进行重新编写。要完成这些习作,都需要学生具备创造性的想象力。读的方面,四年级上册第4单元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中神奇的想象,4下第8单元的语文要素是感受神话的奇妙,虽然让学生把语言文字转换成画面去感受,是心理上说的再造性的现象,而不是创造性的想象,但这个再造性的想象,因为教材本身想象的神奇和写景单元的再造性想象是不一样的。其实,创造性想象成分更大,这些课文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有助于完成激发写作部分创造性的想象力是写作内容上的结合。比如四年级上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课后的小练笔,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而读书?你的回答是什么?想一想,写下来。注意写清楚理由,这个课文讲的是周恩来为什么而读书?小练笔让学生写自己为什么读书?这是写作在这个内容上的一个结合。三是写作方法上的结合,三年级主要从写作兴趣,写作欲望等角度去结合。四年级是从写作方法上结合。要明确的是习作单元的构成与功能与其他单元不一样,这个维度的典型体现就是四年级教科书编排的两个习作单元。首先老师们要明确的是,习作单元的板块构成和各种功能与其他单元不一样。首先是两篇精读课文,学生要从阅读中学习写作方法,不对字、词、内容理解方面过高、过细的要求。对于这个单元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究竟应该怎么读?有研究者把阅读取向分成了常态阅读,意态阅读和变态阅读三种。常态阅读,就是读者要通过阅读去理解作者想要传达的意思,就是我们普通的阅读教学中的阅读单元,它采用的主要就是常态的阅读。意阅读是在特殊情况下的一种阅读方式,就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去提取信息,阅读的目的是要完成任务,而不是探究作者的创作意图。举两个例子来说,比如说我们读《红楼梦》的时候,不把它当作小说,而是看里面的人吃什么,穿什么,研究红楼梦的饮食文化,服饰文化,这就是意态阅读。因为曹雪芹创造这部小说的核心意图,他不是告诉你当时的人是怎么吃、怎么穿的,只是读者根据自己的需要,提取与吃有关的信息与川有关的信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采用的就是一态阅读方式。为什么,因为作者创作文章的意图,并不是要教给读者写作的方式方法。巴金创作海上日出,叶圣陶记金华的双龙洞,创作的意图不是教给我们写作的方式方法。我们要根据教学的需要,从写作的角度来看待文本,关注的侧重点是文本的写作方法以及运用这种方法的好处。举个具体的例子,四下《海上日出》的第一自然段,周围环境非常清静,而且用船上机器的响声来写。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的赞颂。如果这是一篇阅读单元中的精读课文,可能需要关注这些内容,尤其是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可能还要有感情的朗读。但是,当这个课文被编排在习作单元中时,要求学生了解课文,按顺序写景物的方法,就没有必要去细讲这些内容,学生读了知道了就可以了。所以习作单元精读课文的教学和普通阅读单元的精读课文教学是要有所区别的。习作单元各个板块的使用特点,交流平台是梳理总结从课文中学到的方法,初试身手是让学生尝试用学到的方法进行练习,还有一个作用就是进行诊断,老师可以从中发现学生存在什么问题,接下来可以知道重点朝哪个方向进行。两篇习作例文,既可以用于单元习作前的指导,也可以用于单元习作后的讲评,为什么可以这样用?因为习作例文的主要功能在于根据学生在初试身手或单元习作中表现出来的问题,借助习作例文开展有针对性的指导,帮助学生解决问题,不能把习作例文当做成课文来教,要根据学生习作存在的问题为我所用。下面我们具体看一下四年级习作单元。四年级下册的习作单元,语文要素是了解按一定顺序写景物的方法,主要包含三个要点:一是移步换景时,按浏览的顺序;2是移步的过程中,在某个位置上观察是,要按顺序写观察到的景物,里面有两个小点,一个是景物是静止的,怎么按顺序写?第2个是景物如果是变化的,怎么按顺序写?3是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写出景物的特点。我们来看一下《海上日出》的课后习题,第1题要引导学生关注课文的第二至第5自然段,第二三段写了太阳逐渐升起来的景象,关注这两段是为了让学生体会,如果景物是变化的,我可以按照变化的一个顺序写。四五段分别写了令作者印象深刻的太阳在云堆中的景象和日出时有黑云的景象,关注这两段而是为了让学生体会,要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写出特点。课后的第2题是把课文中写太阳慢慢上升的一句把拎出来,进一步让学生仔细的感受,作者是怎样按顺序写太阳的变化,并且体会这样写的好处。再来看,《记金华的双龙洞》课后练习,也是从顺序特点提出了学习要求。课后的第1题是引导学生学习移步换景时,可以按照浏览的顺序写清楚。第2题引导学生要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写出景物的特点。本单元的交流平台,结合对两篇精读课文写作方法的分析,总结梳理的学习要点。初试身手的第一道题,要引导学生,按移步换景的游览顺序介绍景物,过了小桥往西就来到了芍药园,然后往南我又来到了哪里等等。第2题是要让学生按顺序描述在某个位置上观察到的景物。习作例文编排的是《颐和园》和《七月的天山》用旁批和课后题进行了方法的提示。通过旁批和课后题的形式,指明学生可以借鉴的写作方法,这两篇写作例文相对于精读课文又有一个拓展,比如《颐和园》第1个旁批是提示学生要交代清楚游览的地点。第2个旁批让知道当地点发生变化的时候,可以使用过渡句。第3个旁批告诉学生,交代观察的视角,可以写清楚景物之间的相对位置。《七月的天山》的第一个旁批告诉学生,怎样按顺序写出观察到的几个景物。最后是单元习作,要注意三个泡泡的编排意图,第一、第2个泡泡,提示学生所写的地方不一定是著名景点,也可以是像公园果园这样的地方。第一个泡泡还提示学生要按游览的顺序写。第3个泡泡是提示学生,重点写印象深刻的景物。准确把握习作的目标要求,是高年级的习作与中年级的习作自然衔接平稳过渡习作的要求,习作的要求从写清楚到写具体。要让学生进一步懂得习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因此,习作要写出感情真实,并且学会使用恰当的语言。每次习作话题,设定适当的目标要求,引导学生将自己想表达的内容写清楚,写出真实真情实感,尽量避免定位不准,拔高要求的问题。习作教学要继续重视引导学生习作修改,并且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教科书在很多习作中都提示学生写后进行修改,并且能够参考同学提出的修改建议。教学时要安排学生习作后自我修改和与他人互相修改的环节,保持良好的修改习作习惯。要强化习作的交际功能,在使学生在与人交流的过程中提高习作能力。教科书对写后交流的提示,体现了书写表达的交际功能,重视培养学生的交际意识,对象意识,引导学生在与人分享的过程中,感受写作的乐趣,体验与人进行书面交流的成就感,彰显在习作后交流中提升写作能力的理念,避免习作前的过渡指导,束缚学生的灵性。提倡从学生的习作成品中发现问题,并有针对性的指导,将习作的具体指导放在学生习作之后,引导学生做好充分交流,在与同伴老师交流的过程中,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通过读者反馈,获知如何把自己想写的内容写得更清楚具体。另外要特别重视习作单元的教学,准确把握其做单元的编排意图,紧紧围绕培养学生的习作能力这条主线开展教学,找准习作单元中精读课文,习作例文的定位,对单元中的交流平台,初试身手等相关资源进行有效组合。(四)口语交际口语交际具有以下特点,一是话题贴近学生生活类型多样,教材编排了贴近学生生活的交际话题,口语交际的类型也是丰富多样的,既有功能类话题,比如4下第1单元的转述,又有独白的话题,四下第2单元的说新闻,第7单元自我介绍,还有互动互换,互动互交类的话题,如第6单元的朋友相处的秘诀。二是重视交际方法策略的学习,低年级的口语交际侧重培养交际意识和习惯,高年级更进一步重视交际方法策略的学习,这些方法策略主要从倾听、应对、表达三个方面。四年级下册的口语交际在这三个方面有如下一些特点:第一,倾听方面,重点在于,边听边思考,要能判断别人的发言是否与话题有关,还要能筛选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