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萧红 学习目标了解生活中的鲁迅,感受他的平和、幽默、亲切、热情和勤奋等性格特点,进而正确认识评价鲁迅;学习鲁迅敢于表达自己的观点,不依附于任何人、任何团体的精神;了解这篇回忆录的艺术特色。萧红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作家之一,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田娣,黑龙江呼兰县人。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绘画和文学,1930年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刊写稿。萧红1934年与萧军一起离开哈尔滨到上海,在鲁迅的关怀与扶持下,萧红成为30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书”,鲁
2、迅亲自校阅并写了序言。萧红主要作品: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传、小城三月。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 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关于回忆录 回忆录主要记录个人
3、所经历的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也有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事迹的。回忆录主要就是对回忆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感情来叙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加生动、亲切。 本文与一般人物传记不同,是一篇回忆录。萧红以细腻的感觉捕捉鲁迅先生日常生活中零碎的细节,随意点染,但感情真挚而又深厚,文笔散漫而又抒情,展现出鲁迅先生丰富的性格特征。萧红给我们的不仅仅是一个作为作家的鲁迅,而是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的鲁迅。鲁迅先生属于他所处的时代,属于中国,更属于世界。鲁迅名言选辑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鲁迅.自嘲)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
4、血荐轩辕。(鲁迅.自题小像)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鲁迅.无题)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鲁迅.无题)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鲁迅.无题)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鲁迅.答客诮)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鲁迅.题三义塔)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鲁迅.悼杨铨) 鲁迅名言9、哪里有天才,我只是把别人喝咖啡的工夫都用在了工作上了。10、事实是毫无情面的东西,它能将空言打得粉碎。11、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12、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不好的。 13、不在沉默中爆
5、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记念刘和珍君) 14、谦以待人,虚以接物。15、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16、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棵也是枣树。 (秋夜)谈谈对鲁迅的整体印象冷峻严肃刻薄深刻孤独敏感 70年来,崇拜鲁迅的人说他是位斗士、勇士、先驱、导师、革命家,说他是愤怒激烈、疾恶如仇、“没有半点媚骨的人”;厌恶鲁迅的人,则说他心胸狭窄、不知宽容、睚眦必报、有失温柔敦厚的人。总之,这些正反两面的印象与评价,都仿佛鲁迅是个很凶、很严厉、不通人情的人。那么鲁迅先生到底是怎样一个人呢? 以前大家都学过不少鲁迅的作品,对鲁迅到底有什么样的印象?是否真的理解和
6、喜欢鲁迅? 鲁迅被誉为20世纪中国伟大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大拷问 。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式的盲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和不妥协性。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
7、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6月出版。)精读课文内容并思考:注意这篇回忆录中所写的鲜活的鲁迅,并与自己印象中的鲁迅做比较。这篇回忆录中哪些精彩的描写让你印象最深刻?为什么?这篇回忆录是怎样捕捉和描写鲁迅的生活细节,表现鲁迅什么样的个性?阅读课文后,除了作家的印象,你觉得鲁迅是一个怎样的人?请结合课文具体事例加以体会。节数事件性格手法6 久雨偶晴的造访 7 和海婴嬉戏 8 冯雪峰来访 9对青年来信的态度 1011指导青年看电影 善用革命和科学精神指导青年善解人意、童心依在略写、语言及细节语言和对比描写关心、
8、宽容青年语言(直引和间引)场面描写、语言描写和蔼可亲 语言描写、对比好客、真心待友节数事件性格手法1 鲁迅的“笑” 2 鲁迅的步伐 3 品评衣着 4 夜谈和待人吃饭 5 招呼来客 明朗、爽快、不掩饰真情轻捷善解人意、知识丰富友善、慷慨大方、尊重妻子爱开玩笑略写、细节描写略写、细节描写正侧面结合、详写详写、细节描写略写、语言及细节节数事件性格手法12不游公园却勤出门 13不请男佣却热待客 14不吝校样纸及坐车 1516 喝茶和抽烟 1718昼陪客人夜加班 热爱、指导青年节俭、好客礼让别人、宁亏自己 礼让别人、宁亏自己(节俭 )惜时、勤奋对比、语言及细节描写对比、细节描写语言、动作、对比描写对比、
9、细节描写环境烘托、细节描写节数事件性格 手法19 对“时髦”的厌恶 20对鬼神的不相信 21 品尝海婴的鱼丸 22 包书也要亲自动手 23简陋的居住环境 朴素、不张扬、爱憎分明富有科学精神不轻易否定、有家庭民主思想对工作一丝不苟俭朴、勤劳、待人真诚环境、衣着、眼神描写动作、心理、细节描写动作 语言、对比对比、细节环境、细节节数事件性格手法24书房就是卧室 2526整个三层楼的寂静 27鲁迅先生病了 28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 29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 勤俭节约、爱书如命、惜时 喜静、勤奋工作坦然面对疾病 惜时、忘我工作好客、平易近人、忘我工作 环境、细节对比烘托对比、神情、语言心理、细节语言、神情节
10、数事件性格手法30 先生体质大不如前 31 妻子许先生的担当 32 病中先生的饮食 33病情不断恶化 34病中的困顿 一讲话就精神工作如山、不得休息别人重视、自己不以为然 仍不忘工作(问刊物)、坚强俭省、坚定神情、对比间接描写环境、语言、间接神情、细节、间接神情、间接、环境、细节节数事件性格手法35 海婴的药瓶“玩具” 36病稍好转就会客 37时刻伴随的小画 3839最后的时刻 语言、细节描写爱孩子、坚强坚强、关心别人、乐观、平和间接、语言、细节推崇个性解放、个性自由 勤奋不息细节、语言细节、避讳品味下列描述性语言:(1)第2节:刚抓起一扣同时伸出不顾一切(2)第4节第4段:鲁迅先生嘱咐许先生
11、一定让坐小汽车回去,并且一定嘱咐许先生付钱; (3)还有4节倒3段:笑声冲下楼梯来;(4)第12节倒2段:鲁迅先生上楼去拿香烟,抱着印花包袱,而那把伞也没有忘记,顺手也带到楼上去。(5)第19节倒3行:鲁迅先生一看她,就用眼瞪着她,很生气地看了她半天。 描述性语言准确、生动、形象、细腻,表现力强,鲜明地表现了传主的性格特点。 (4)和36节“人瘦了,这样瘦是不成的,要多吃点儿。”(鲁迅先生又在说玩笑话了)。 (1)第3节中间“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2)第4节倒2行“我再吃几个吗?” (3)第21节倒2段“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查看就抹煞是不对的。” 人物
12、语言极富个性,言简意赅,准确地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品味下列对人物语言的描写 (1)(第3节中)对先生充满无限的崇敬之情(2)(第9节中)对先生充满爱怜、心疼的情感。(3)(第14节)对先生充满喜爱之情。(4)(第18节)对先生忘我工作既崇敬、又担忧的心情。(5)(第39节)对鲁迅先生的去世充满无限的惋惜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品味教材“思考与探究”第2题中的语言 思考、讨论、探究、合作下列问题,理解本文在结构上的艺术特色。 1、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明显感到,全文总共39节,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这种手法实际上是散文化的写作方法,即“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
13、的特点。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随意写来,就象一些印象的片断回放,但这些印象组合起来,突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即本文的“神”。探讨与归纳生活中的鲁迅萧红眼中的鲁迅人之子的鲁迅人之夫的鲁迅人之友的鲁迅人之主的鲁迅生活之主的鲁迅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探讨与归纳生活中的鲁迅萧红眼中的鲁迅人之子的鲁迅一个孝敬父母的好儿子 人之夫的鲁迅一个尊重妻子的好丈夫 人之友的鲁迅一个培植晚辈作家的慈祥宽厚的长者一个追求真理坚持真理的战士一个不卑不亢的学者探讨与归纳生活中的鲁迅萧红眼中的鲁迅人之主的鲁迅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人的人生活之中的鲁迅潇洒、幽默、风趣、 2、
14、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 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因为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即本文采用了直接(或正面)和间接(或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双线结构。 以本文事例为论据,可提炼出哪些论题或论点? 伟大与平凡(论据: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惜时(论据1:本文描述鲁迅白天会客耽误了的时间要在夜里补回来的事例;还有本文描述先生病重也不忘工作的事例。论据2:鲁迅名言“哪有什么天才,我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
15、”“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说话应注意场合和分寸(论据:鲁迅先生不在容易引起别人尴尬的场合指出别人穿衣的不当。)中学生应该培养节俭的美好品质(或“人在任何时候都应保持节俭的优良品质”)论据:本文中所描写的鲁迅,已在上海乃至全国成名,稿费收入也不薄,但本文中所见的鲁迅先生却十分节俭12节中“鲁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围围巾,冬天穿着黑石蓝的棉布袍子”的简朴穿著;13节中“这菜简单到极点”;16节中“鲁迅先生随时吸的是绿听子的便宜烟”;鲁迅对摩登女子的厌恶。)“深刻、伟大”与“平和”是如何统一在鲁迅身上的? 作为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的鲁迅,他的深刻与伟大,正如前面毛主
16、席所给予的高度评价,是无与伦比的,但这是基于对他的伟大的文学、思想和革命成就而言的,是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贡献,但这和生活中的鲁迅那种对亲人、对同志、对青年的平易近人、慈祥、随和的性格并不矛盾。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人物在生活中往往是很平凡的,正是他们的平凡,才使他们和常人能很好地相融,了解人类、理解人类的真谛,使他们对人类进行深深的思考,从而做出伟大而深刻的成就。伟人毛泽东的伟大与慈祥、平和,雷锋的平凡与伟大不都说明了这样的道理? 鲁迅不是神仙。鲁迅与我们是最为贴近的。细读鲁迅,你会感到他仿佛是针对当下中国的问题在发言,而又具有历史的高度和深度。鲁迅是活在现实中国的,每一个愿意并正在思考和关注社
17、会、人生、文学问题的青年,都能够和他进行心灵的对话。 过去,人们把鲁迅复杂化了,今天我们要把复杂的鲁迅简单化,也就是还原一个可亲可爱、可敬可学的鲁迅。小 结 本篇文章与前一篇写杜甫的文章杜甫:“万方多难”中成就的“诗圣”在写法上有什么明显的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不同? 比较“杜甫篇”传记文学;来自于历史史料,是以旁观者和研究家的身份走进人物的,因而陈述性较强,在生活细节上显得粗略,视觉较大。“鲁迅”篇回忆录;作者自身融于人物的生活当中,对作者的生活经历有深入的观察和深切的感受,因而纪实性较强,描绘细腻,视觉相对较小。本文艺术特色 作为一篇回忆录,这篇课文在语言和结构等方面有什么艺术特色? 1.
18、以细腻的感觉捕捉传主的日常生活的细节,展现出一位伟人性格的丰富性。 2.文笔浪漫而又抒情。 3.“我”是事件的见证人,也是事件的评论者。近来有许多年青的朋友们要我写一点关于鲁迅的文字。为什么他们要我写呢?我揣想他们的动机大概不外几点:一、现在在台湾,鲁迅的作品是被列为禁书,一般人看不到,越看不到越好奇,于是想知道一点这个人的事情。二、一大部分青年们在大陆时总听说过鲁迅这个人的名字,或读过他的一些作品,无意中不免多多少少受到共产党及其同路人关于他的宣传,因此对于这个人多少也许怀有一点幻想。三、我从前曾和鲁迅发生过一阵笔战,于是有人愿意我以当事人的身分再出来说几句话。 其实,我是不愿意谈论他的。前
19、几天陈西滢先生自海外归来,有一次有人在席上问他:“你觉得鲁迅如何?”他笑而不答。我从旁插嘴,“关于鲁迅,最好不要问我们两个。”西滢先生和鲁迅冲突于前(不是为了文艺理论),我和鲁迅辩难于后,我们对鲁迅都是处于相反的地位。我们说的话,可能不公道,再说,鲁迅已经死了好久,我再批评他,他也不会回答我。他的作品在此已成禁书,何必再于此时此地“打落水狗”?所以从他死后,我很少谈论到他,只有一次破例,抗战时在中央周刊写过一篇“鲁迅和我”。也许现在的青年有些还没有见过那篇文字,我如今被催逼不过,再破例一次,重复一遍我在那文里说过的话。 我首先声明,我个人并不赞成把他的作品列为禁书。我生平最服膺伏尔德的一句话:
20、“我不赞成你说的话,但我拼死命拥护你说你的话的自由。”我对鲁迅亦复如是。我写过不少批评鲁迅的文字,好事者还曾经搜集双方的言论编辑为一册,我觉得那是个好办法,让大家看谁说的话有理。鲁迅一生坎坷,到处“碰壁”,所以很自然的有一股怨恨之气,横亘胸中,一吐为快。怨恨的对象是谁呢?礼教,制度,传统,政府,全成了他泄忿的对象。他是绍兴人,也许先天的有一点“刀笔吏”的素质,为文极尖酸刻薄之能事,他的国文的根底在当时一般白话文学作家里当然是出类拔萃的,所以他的作品(尤其是所谓杂感)在当时的确是难能可贵。他的文字,简练而刻毒,作为零星的讽刺来看,是有其价值的。他的主要作品,即是他的一本又一本的杂感集。但是要作为
21、一个文学家,单有一腹牢骚,一腔怨气是不够的,他必须要有一套积极的思想,对人对事都要有一套积极的看法,纵然不必即构成什么体系,至少也要有一个正面的主张。鲁迅不足以语此。他有的只是一个消极的态度,勉强归纳起来,即是一个“不满于现状”的态度。这个态度并不算错。北洋军阀执政若干年,谁又能对现状满意?问题是在,光是不满意又当如何?我们的国家民族,政治文化,真是百孔千疮,怎么办呢?慢慢的寻求一点一滴的改良,不失为一个办法。鲁迅如果不赞成这个办法,也可以,如果以为这办法是消极的妥协的没出息的,也可以,但是你总得提出一个办法,不能单是谩骂,谩骂腐败的对象,谩骂别人的改良的主张,谩骂一切,而自己不提出正面的主张
22、。而鲁迅的最严重的短处,即在于是。我曾经写过一篇文字,逼他摊牌,那篇文章的标题即是“不满于现状”。我记得我说:“你骂倒一切人,你反对一切主张,你把一切主义都褒贬的一文不值,你到底打算怎样呢?请你说出你的正面主张。”我这一逼,大概是搔着他的痒处了。他的回答很妙,首先是袭用他的老战术,先节外生枝的奚落我一番,说我的文字不通,“褒”是“褒”,“贬”是“贬”,如果不作为贬用,贬字之上就不能加褒,随后他声明,有一种主义他并没有骂过。我再追问他,那一种主义是什么主义?是不是共产主义?他不回答了。鲁迅没有文艺理论,首先是以一团怨气为内容,继而是奉行苏俄的文艺政策,终乃完全听从苏俄及共产党的操纵。 文章中的人
23、物冯雪峰 珂勒惠支及其版画 鲁迅与朱安 鲁迅、许广平、海婴 周海婴其人 周海婴,1929年9月生于上海,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一个儿子,著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习无线电专业。1960年起在国家广电总局工作。原国家广电总局副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现任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另任上海鲁迅文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中国无线电运动协会(CRSA)顾问等。 鲁迅坐在桌前,手里的香烟燃着。一瓶烈酒已经喝完,第二瓶已经打开。稀稀拉拉然
24、而又连续不断的爆竹声忽远忽近。 昏暗的灯光照射着桌上的几种饼饵。桌上放着几本残旧然而珍贵的古籍。另一边,古碑拓片旁散放着几枚古钱。 屋里很冷,鲁迅移动了一下身体,拿起酒杯从容地一饮而尽,随后又斟了一杯。这时,隐隐约约的牙疼又向他袭来。 除夕是中国人家庭团圆的日子,但鲁迅却独自守岁。 夫人朱安就在同一个院里的另一间屋。 几个月前,鲁迅和二弟因家务争吵后身体一直不太好。 鲁迅凝视着桌上的一堆书,一丝难以察觉的冷嘲从嘴角掠过,往事如一场恶梦。 1906年,远在日本留学的鲁迅在母亲的反复催促下,终于不很情愿的启程回国。母亲想让鲁迅回家完婚,鲁迅回答说,让姑娘另嫁人为好。但母亲却来电报说:母病速归。回家
25、后的第二天,婚礼便要举行。这一天是7月26日(光绪32年农历丙午六月初六)。 族人中帮忙者在这一天如临大敌,因为他们早就知道,破落户周家大公子是个桀骜不驯的家伙,也不走科举正道,却剪辫子,学洋文,穿洋服,对这样的人,你不得不提防,小心他破坏祖宗礼仪。他们做好一切防范准备,然而一切都很平静,这使族人们很有些失望。 从姑娘一下轿,一切都很正常,司仪让鲁迅干甚么,他就干甚么,就连鲁迅的母亲也都觉得很异常。 鲁迅装了一条假辫子,从头到脚一套新礼服,他站在那里迎亲。轿子来了,从轿帘的下方先是伸出一只中等大小的脚,这只脚试探着踩向地面,然而,由于轿车高,这只脚一时没有踩在地面上,却把绣花鞋掉了。这时,一只
26、真正的裹的很小的脚露出了真相。原来,这位姑娘听说她的新郎喜欢大脚,因此穿了双大鞋,里面塞了很多棉花,以便使新郎喜欢。然而,现在却败露了。 一阵忙乱之后,鞋又重新穿上了。姑娘终于从轿子里走了出来。她身材不高,人显得瘦小,一套新装穿在身上显得有些不合身。在族人的簇拥下和司仪的叫喊声中,头盖被揭去了。鲁迅静静地看了一眼新娘,在此之前鲁迅从未见过这个姑娘。姑娘的面色黄白,尖下颏,薄薄的嘴唇使嘴显得略大,宽宽的前额显得微秃。 姑娘出身普通人家,娘家姓朱,也是绍兴人,亲戚们都称她为安姑,大鲁迅三岁。 在热闹的婚礼中,谁也不会想到一个男人与一个女人的一场漫长的婚姻灾难开始了。 婚礼的当天晚上,鲁迅彻夜未眠。
27、朱安数次小心地说:“睡吧。” 鲁迅一个字也没有回答。 第二天晚上鲁迅在母亲屋中看书,后半夜睡在母亲屋中的一张床上。 第三天晚上鲁迅仍在母亲屋中。 朱安在新房中独自作着各种各样的猜测,眼泪不停地流着,无名的痛苦使她不知所措。 鲁迅的痛苦无疑是绝望性的,这种痛苦影响了他今后的思想和生活,而朱安的痛苦绝不亚于鲁迅。作为一个女人,一个没有文化的女人,在这婚姻中,她从一开始就处于最为被动的地位。 第四天鲁迅和二弟周作人及几个朋友启程东渡日本,这一走就是三年。外边的爆竹又骤然响起。鲁迅又饮了杯酒之后,从怀里摸出一枝香烟,点燃后慢慢吸了几口。他拿出日记本打开,又在另外一张纸上计算一下最近的收入和开销,他把买
28、书的钱一笔一笔工工整整地记在日记上。看着这些帐目的碎片,鲁迅想到了朱安,“这是母亲给我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不知道的。”1909年8月,鲁迅从日本回国,在杭州一所师范任教。翌年月,回到绍兴,任绍兴浙江省立第五中学教务长,后任学监,后又任绍兴师范学校校长。这段时间,鲁迅虽然人在绍兴,但很少回家,他住在学校。星期日白天,他有时回去,但主要是为了看望母亲,偶尔星期六晚上回家,也是通宵批改学生的作业或读书、抄书、整理古籍。鲁迅有意不与朱安接触。从日本回国后的这两年,鲁迅的心情十分沉郁,他“囚发蓝衫”、不修边幅的形象,使他显得苍老,而他实际上只不过刚刚30岁。 正当鲁迅在极度痛苦中寻
29、求出路时,1911年10月10日,“辛亥革命”爆发了。翌年月,已任国民政府教育总长的蔡元培邀鲁迅到教育部工作。4月,中华民国临时政府被迫迁往北平。5月初,鲁迅离开绍兴前往北平,开始了在北平长达14年之久的生活,而这14年中的前7年多,鲁迅独居,渡过了31岁到38岁之间的岁月。朱安在绍兴,伴随着周老太太,度过了三十多岁到四十出头这段生命。鲁迅到北京后,经济状况渐渐好了一些,开始在银行存一点钱。他此时完全有能力把朱安从家乡接来,但却连想也没去想这事。鲁迅孤寂地坐守青灯黄卷,沉湎于拓片残书之中。生命迫近第四十个年头,他准备“去自己死掉”。一直到狂人日记、阿正传发表后的数年中,这种孤寂以及“死”的念头依然缠绕着他。后据许广平回忆说,鲁迅那时在床褥下面藏有利刃,被许广平发现拿去了。许广平恐怕鲁迅会作出某种举动。到1919年,朱安已是40多岁的人了,她结婚也有整整13个年头了。对她来说,这13年的婚姻等于一片荒漠。全家虽然团聚了,但鲁迅的心依然孤独痛苦。朱安做的饭菜鲁迅也不想吃,但母亲就在身边,他把火压下去了。朱安缝的衣服鲁迅不想穿,他把它从屋中扔到院子里。夜晚就寝,朱安铺好被褥等着鲁迅,鲁迅大发脾气,闹到要把床拆掉,最后还是分居。虽然如此,但当朱安身有不适,鲁迅还是雇上人力车,陪同她到外国人开的医院去治疗,并且扶她上下车,这使外国医生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三层别墅租赁合同
- 2024年第3季度医用注射器运输微粒污染控制标准
- 2025设备租赁合同范本模板
- 班级特色活动的创新方案计划
- 2025年气象、水文仪器及装置项目发展计划
- 教师职业道德与责任感提升计划
- 2025年图像存储与通讯系统(PACS)项目发展计划
- 节约成本与安全保障的平衡计划
- 学校教学工作总体计划
- 社团工作计划运营
- SH/T 3046-2024 石油化工立式圆筒形钢制焊接储罐设计规范(正式版)
- 湖南省张家界市慈利县2023-2024学年八年级下学期期中考试物理试题
- 金属非金属地下矿山监测监控系统建设规范
- 2024年苏州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新概念英语第2册课文(完整版)
- 水培吊兰的养殖方法要领
- 动物的迁徙行为与地球生态系统
- 【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分析国内外文献综述4100字】
- 校园金话筒大赛(临沂赛区)策划书
- 正确使用文丘里面罩
- 破碎锤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