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3_第1页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3_第2页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3_第3页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3_第4页
第17课 “中华民族到了最…3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北师大版八年级初中历史第四单元 伟大的抗日战争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教学设计及教学反思扬州中学教育集团树人学校 吕品申 一、分析教材 本课是第四单元“伟大的抗日战争”的开篇课,课文内容主要有两点,一是九一八事变,二是西安事变。本课从内容上具有承上启下的作用。承上就是由于国民党发动对根据地的围剿,面对日本入侵提出“攘外必先安内”的错误政策,迫使国民党内部发生分裂,导致西安事变最终爆发,统一战线初步形成;启下就是“九一八”事变之后,中国陷入艰难的民族抗战深渊。所以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有利于学生认识国民党的反动性,同时又理解了日本发动侵华战争的动机和目的,为整个第四单元的学习打下基础。二、分

2、析学情初二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历史知识的储备,学习能力和情感价值观也有一定的提高,对新生事物感兴趣,尤其对社会热点比较关注。在这节课中 ,老师将利用AiSchool系统为学生提供丰富的信息资源,创设良好的情景,使其在图、文、声等信息的刺激下充分感知,在合作讨论中碰撞思维,通过老师的引导逐步清晰认识,从而逐步理解、感悟中华民族真的到了最危险的时候,进而激发学生的民族责任感和爱国主义精神。三、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掌握九一八事变的背景、经过、结果;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2、能力目标:(1)通过探讨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培养学生阅读分析历史材料的能力。(2)通过讨论中国共产党

3、为什么主张和平解决西安事变,培养学生初步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来分析问题的能力。3、情感目标:(1)通过介绍九一八事变,使学生认识到九一八事变使中华民族陷入严重危机,反抗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成为中华民族的历史责任,从而激发起学生对日本帝国主义野蛮侵略中国的仇恨和对蒋介石不抵抗政策的义愤,树立和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责任感。(2)通过对中国共产党从民族利益出发,提出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方针学习,向学生进行热爱共产党的教育,同时培养学生主动探究历史的意识。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1)重点: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解决措施:通过推送九一八事变和西安事变的相关教学资料给学生,组织学生依据资料进

4、行分组合作探究,在此过程中,不断培养学生对所收集到的资料进行归纳、整理,并作出正确的判断的能力,始终注意论从史出。(2)难点: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及意义解决措施:推送相关资料给学生阅读分析,并设置投票测评民意,通过学生相互争辩,教师适当引导,最终让学生知道西安事变发生后只能和平解决,并让其明白共产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一切出发点是民族利益高于一切,如此,突破此难点。五、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情境教学法、多媒体课件辅助教学、自由阅读法等。六、教学设计 = 1 * ROMAN I导入:展示图片:刘长春。师:他是谁?1932年,美国洛杉矶第十届奥运会上,西方记者问得最多的就是,他是谁?他叫刘长春,那届奥

5、运会上唯一参赛的中国人。在他参赛前十个月,九一八事变爆发,他的家乡被日寇占领。九一八事变是怎么回事?他不苟言笑的面庞背后掩藏了怎样的故事?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17课:中华民族到了最危险的时候。展示课标,学生自己阅读。【学生活动】学生猜测图片人物,感知人物与历史时期的关联。在老师生动的讲解下,带着悲壮的情绪开始新知识点的学习。【设计意图】人是历史的主体,在历史教学中突出人物能让学生感受到历史的生动性。借图片人物的导入,激发学生对本课的学习兴趣。【媒体技术】运用pad“屏幕广播”,教师可以随时随地走动,不拘泥于讲台,拉近与学生距离;不论学生坐在哪个角落,离黑板近还是远,阅读内容都不受影响。 =

6、2 * ROMAN II新课讲授:第一篇章 国之危难:回顾事件始末师:现在就让我们回到八十多年前,回顾那段血与火的历史!师:请大家结合书本P70页,梳理一下事情经过。展示课件:历史不能忘却 :年9月18日夜晚,驻扎在中国东北的日本关东军经过精心策划,炸毁沈阳北郊附近南满铁路的一段铁路,反诬是中国军队破坏。日军以此为借口,炮击中国东北军驻地,攻占。生:【学生活动】1、学生依据教师提供大纲,结合书本P70页,梳理九一八事变的经过。2、抢答。回答时脱离书本,口头展示答案。【设计意图】回归书本,吃透教材,基础知识点要求学生夯实。【媒体技术】此处运用了pad“屏幕广播”及“抢答”功能。初中孩子回答问题还

7、是很积极的,往往一个问题抛下去,无数小手举起来,看着台下一双双热情的眼睛一只只期盼的小手,你喊谁呢?喊谁都不好,都会有学生抱怨是他先举的手。平板抢答功能可以体现公平,或者说让学生感觉到公平。教师屏幕上点击抢答功能,学生在平板上操作,网络及时把结果反馈到教师手中,一快二公平三无异议,课堂气氛也热闹起来,且学生在抢答环节中,对历史的学习兴趣更浓厚了。第一篇章 国之危难:探索事情的真相师:这是我们教科书上的内容,就现阶段而言,同学们对历史的认识主要还是来自历史教科书,同样的,日本的青少年也是如此。但是他们所接触的历史教科书和我们的一样么?让我们来看看扶桑社的教材对九一八事变的描述。展示课件:关于“九

8、一八事变” 书中说: “随着国民党统一中国的逼近,中国人的反日运动激化,不断发生妨碍列车运行和迫害日本学童的事件。此外,对日本来说,北面有苏联的威胁,南面有国民党的力量不断逼近。”书中宣称,关东军为了保护日本国民的安全才发动了这次事变。师:如果你是日本学生,看到这样的描述,你会觉得为什么会发生九一八事变?老师总结了下日本教科书的借口: 1、日军受到中国军队的威胁2、日军为保卫日本国民安全被迫发动事变。历史的真相究竟如何?我们不能意气用事,民族情感不能解决问题,我们要找出证据,让事实说话。Pad推送资料给学生。展示课件:小组合作探究 :九一八事变爆发的原因提示:每小组根据老师推送的资料,结合书本

9、内容,找出有力证据来驳斥日本人的借口,史论结合。注意:1、每组选择某一段材料进行论证,每个组员都是研究员,敢于提出观点。2、适当记录本组统一意见,并推荐一位代表将全组意见输入到平台里。3、输入时语言要简洁(两到三句话),其他同学认真查看,做好纠错和补充的回复工作。组1:日本国土面积狭小,资源短缺,需要中国的市场和资源,发动战争不可避免。组2:1929-1933日本经济危机,为解决危机转移老百姓视线需要战争组3:田中奏折表明日本是蓄谋已久组4:当时中国忙于内战,不可能威胁日本。而内战也给日本一个机会。组5:之后的华北事变也表明,日本意图并不仅仅是保卫国民安全,而是有目的的有计划的侵略。师:什么是

10、爱国?找出事实的真相也是爱国的表现!同学们表现得很好,找的资料都是很好的证据,那你们觉得刚才找的证据中,哪个最具有史料价值?实物史料!展示图片:田中奏折如欲征服中国,必先征服满蒙;如欲征服世界,必先征服中国。师:综上,九一八事变的爆发是历史的必然!【学生活动】1、学生分小组,根据教师推送的资料,结合书本内容,相互讨论,以找出有力证据来驳斥日本人的借口,注意史论结合。2、每小组学生选择其中某一段材料,由小组组长统一在分组研讨留言框内输入全组意见,小组之间可以互评。【设计意图】俗话说:“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在学习中要积极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机会,不断促进学生思维发展的进步。【媒体技术】此

11、处运用了pad的“推送学习资料”和“分组研讨”:1、通过pad的推送功能,可以将教师平板上的资料同步传播到学生屏幕上,不论学生坐在哪个角落,离黑板近还是远,阅读速度快还是慢,阅读内容都不受影响。若学生遇到感兴趣的内容,还以截屏保存,作为自己的学习资源,课后回顾。2、学生使用pad的主题研讨功能,梳理、汇总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展示汇报。把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展示落实到实处,改变传统课堂上小组合作学习成果落实不扎实的弊端。3、总体来说,这两个功能的运用,充分体现了差异性教学在历史课堂上的应用。第一篇章 国之危难:感受国难展示图片:东三省沦陷 展示资料:溥仪在我的前半生书中写道:经我亲手升起的“满洲国国

12、旗”,像一块黄色的破补丁,贴上了祖国东北的天空。在这块天空下面,二百万平方公里的山河从此完全沦为日本帝国主义的殖民地,三千万同胞成了地狱中的奴隶。日寇有了日后发动全面侵略战争的基地,为“南进”或“北进”铺起了启程的道路。展示图片和播放歌曲松花江上师:同学们,看着这样的图片,听着这样的旋律,你的感受如何?生:师:为什么东三省会沦陷?我们来看看当时的政府的态度。展示课件:大公报刊文问良知之良心安在: 东北沦陷,热河失地,实非在于我武装之劣弱,给养之困乏,而在于国民政府之忍让,张学良之逃遁。国养将才,不以报国,家罹父仇,不以雪恨,温和至此,当获今年诺贝尔和平奖9月12日,蒋介石把正在北平协和医院养病

13、的张学良召到石家庄,向张学良郑重面谕:“我们的力量不足,不能打,凡遇日军进攻,一律不准抵抗。”师:从这些史料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政府什么态度?生:不抵抗师:正是由于政府的不抵抗,我们丢了沈阳,丢了东北!要知道,当时日本制造九一八事变时,沈阳的东北军可是日军的10倍,可日军就像进入无人之境一样!若我们拼尽全力,丢地,不可恨,可若因为我们的退缩退让不抵抗而丢地,这才是国之耻辱!让我们记住这个国耻的日子,1931年9月18日!【学生活动】1、学生观看图片,聆听经典,感知历史,说出自己的感受。2、分析探讨东三省沦陷的原因。【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和音乐,让学生更深入地感受那个时代的悲伤,激发学生民族情感

14、,也为下一学习内容做好充足的情感铺垫。【媒体技术】运用媒体的音乐播放功能和PPT的图片慢速播放展示,烘托出悲壮的情感氛围,让学生沉浸在激昂悲愤的情绪中,并因这种情感内驱力,学生产生一种强烈的学习需求,为下面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第二篇章 民之坚强:局部抗战的开始师:国难面前,政府不抵抗,我们怎么办呢?甘愿做亡国奴么?生:师:是的!在国家危难面前,我们的人民是坚强的!展示课件:第二篇章 民之坚强师:历史永远不会忘记这些为国捐躯的人民英雄们!展示图片:杨靖宇 赵一曼 吉鸿昌 马占山师:东北军民的抗日斗争是中国人民局部抗战的开始。他们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英勇抗敌,为打败日本帝国主义作出了重大贡献。师:

15、华北事变后,中日民族矛盾上升为主要矛盾,全国各界掀起抗日救亡运动高潮。我们的国歌就是诞生于这个背景下。展示图片:一首歌随着一部电影风云儿女响彻了神州大地,成为抗日救亡的进军号角。义勇军进行曲【学生活动】学生在图片文字中感知历史,明白局部抗战的表现,知道国歌诞生的背景,知道国歌的作词作曲者。【设计意图】通过图片、文字让学生感知历史,了解到正是因为中国人民的坚强抵抗,中国才没有亡国。【媒体技术】学生可自主运用pad的截屏功能,将他感兴趣的内容截屏保存,增加了学习的主动性和趣味性。第二篇章 民之坚强:西安事变师:随着民族危机的加深,国民党内部悄悄发生了分化,一件震惊中外的事件发生了。展示图片:杨虎城

16、 张学良师:大敌当前,大是大非面前,国民党内部爱国将领张、杨多次劝说蒋抗日,但遭到蒋严厉训斥,张学良讲到动情处声泪俱下,结果蒋仍是把桌子一拍,“你现在就是把我打死了,我的剿共政策也不会变”于是,张杨只能走上兵谏的道路。播放视频 西安事变师:“西安事变”的突然爆发,立即引起了国内外和国民党内部各种政治势力的强烈反应展示课件:西安事变爆发后的复杂形势日本:企图挑拨亲日派扩大内战,以便扩大侵略中国。美英:担心亲日派乘机掌权,日本扩大侵华,排挤美英的在华势力支持和平解决。南京国民政府:掌握实权的亲日派何应钦主张“讨伐”张学良,企图置蒋介石于死地,取而代之。亲美英派宋美龄等竭力主张和平解决。师:中共的态

17、度是什么?杀蒋?放蒋?生1:杀蒋的话,中国有可能爆发更大的内战。内战再起,更有利于日本的侵略。生2:放蒋的话,可以有力推动国民党向停止内战、联共抗日方向转变。师:基于以上的认识,共产党做出了和平解决西安事变的决定,这也表明,共产党始终把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展示课件:中国共产党派周恩来等到西安谈判。 经过谈判,蒋介石被迫接受停止内战,联共抗日的要求。师: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有何意义?生:自由讨论。师:(总结)十年内战基本结束;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初步形成。从此,抗战打开了新的局面,我们期待着战争的早日结束!【学生活动】1、学生根据课本描述,上台表演展示西安事变的过程,激发全班同学的学习热情,活跃课堂气

18、氛2、学生接收教师的推送材料,仔细阅读,分析形势3、学生投票,“如果你是共产党,你赞成杀蒋还是放蒋?”并说明原因。【设计意图】了解西安事变的背景、经过,分析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媒体技术】1、学生可自主运用pad的录制功能,将同学的表演录制下来,成为一段珍贵的记忆。2、“投票功能”的运用,增加了每个学生对课堂的参与度,投票结果一目了然,便利教师统计民意,以便更好的讲解。教师推送思维导图给学生,发布限时练习,查看平板数据统计,若发现学生答题存在问题,可及时讲评反馈。 = 3 * ROMAN III总结反馈:【学生活动】1、学生接收思维导图,了解本课知识结构2、学生限时完成练习并上传。【设

19、计意图】 及时巩固当堂知识点【媒体技术】1、“思维导图”的推送,便利学生对本课知识点系统的掌握2、pad中的“练习功能”,是课堂最常用的功能。首先,人手一台平板,学生做题就不会受到别人干扰,依据自己的做题速度有条不紊的进行答题。其次,各人答各人的,作弊不了,对知识点还不清楚的学生的学习状况也会很真实地反馈到教师手中。教师既省去了批改的过程和统计的过程,可以看学生的正确率,也可以看答题速度,对教学效果做到心中有数。且学生做完题后,会自动生成错题集,以便复习巩固。 = 4 * ROMAN IV情感提升:师:读史明智,通过本课学习,你有什么收获?生:师:是的,我们不能忘记日本给中国带来的灾难、伤痛,

20、不能忘记蒋介石不顾民族利益实行不抵抗政策,不能忘记中国人团结一致、誓死杀敌,不能忘记张杨二人以民族利益为重的爱国精神!更需铭记一个民族面临绝境时必须保持的勇气!七、板书设计:一、九一八事变 二、西安事变1、经过 1、概况2、爆发原因 2、意义3、结果八、教学反思:1、对教学内容的反思:之前这节课已经被很多人开过很多次,要想出新意非常困难。所以,为了上好这节课,我思索了很久。整整两天,我都在想,要给学生呈现什么样的历史课堂,怎样运用小组合作学习让课堂达到高效,怎样上出历史课的味道,最终才有了如上的教学设计,实际的上课效果也很好。再一次深切体会,备课是“由薄到厚”的过程,而上课是“由厚到薄”的过程。现客观总结反思自己本课的优点和不足,以待更好得提升自己,完善自己。优点如下:(1)“寻找历史的真相”环节,设计精巧,不落俗套。关于“中日教科书的辨析,什么是历史的真相?”这些问题的设置,既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又锻炼了学生的搜集运用材料和口头表达能力,史论结合,让学生学会多方面多角度的思索历史,思维得到了极大的拓展,很好的达到了爱国情感教育目标,水到渠成。(2)层次清晰,重点突出。本课分两个篇章:国之危难和民之坚强,层次鲜明,思维清晰。对于事件的时间地点经过等书上明确有的内容,一带而过,突出重点,节约时间。突破重点时,注重创设情景,注重对学生的启发、调动,关注情感升华,处理巧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