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 张欣_第1页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 张欣_第2页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 张欣_第3页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 张欣_第4页
当代国外马克思主义 张欣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当代(dngdi)国外马克思主义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142030501003 张欣共二十页西方马克思主义早期(zoq)代表人物-葛兰西安东尼奥葛兰西(18911937)是意大利共产党领袖。他的文艺理论著作大多写于狱中,战后得到广泛的传播和研究。他批判资产阶级唯心主义文艺观和克罗齐的“艺术即直觉”的观点,坚持历史唯物主义和无产阶级党性原则,提出创立“民族人民的文学”的口号,对文学与社会生活,作家与时代、人民,作品(zupn)的内容与形式的关系,文艺批评的任务,作了精辟的论述;同时对许多古典作家和20世纪重要的文学现象作了分析和论述。葛兰西奠定了意大利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的基础。共二十页葛兰西伟大

2、(wid)的一生1891年1月23日,葛兰西( Antonio Gramsci )生于意大利撒丁岛。1911年,进入都灵大学。1913年,加入意大利社会党。1914年,担任都灵社会周报人民呼声报主编。一战期间,发动都灵工人举行反战武装起义,社会党都灵支部书记。1921年1月21日意大利共产党成立。葛兰西是党的创始人之一。1922年5月,葛兰西作为意共代表当选为共产国际执委会书记(sh ji)处书记(sh ji)。1922年10月,葛兰西受共产国际委派回国领导意共开展反法西斯斗争。1926年11月不幸被捕。1929年至1936年之间,他在监狱中研究革命理论,创作狱中札记。 1937年4月27日,

3、在法西斯狱中与世长辞。 1947年,他的狱中札记结集出版。共二十页葛兰西的理论活动(hu dng)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1916-1919年 政治上、思想上逐渐成熟,成为意大利社会党的积极成员,理论上揭露克罗奇的唯心主义,对传统马克思主义失败的原因进行初步研究 第二阶段;1919-1920年 创办新秩序报积极参加工人群众开展的日常斗争,理论上对意大利社会党及第二国际进行卓越(zhuyu)的批判,对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政党与工会的作用进行分析,阐述工厂委员会的社会主义性质,对革命发展战略和策略进行大胆的思考 第三阶段;1921-1926年 登上政治斗争的舞台,围绕政治战略问题同阿马迪奥波尔迪的极

4、左路线进行斗争,卷入共产国际与意大利共产党之间的紧张的矛盾中,文章的主题大多是党的战略与策略问题第四阶段;1926-1937年 被囚禁、隔离时期,狱中对理论问题和革命实践问题的思考使他在理论上有重大发展,其标志是他的狱中札记共二十页狱中札记(zhj)的核心理论1.实践哲学2.市民社会(shhu)3.领导权思想4.“阵地战”的革命发展战略共二十页实践(shjin)哲学葛兰西所说的实践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别名。最早用实践哲学概括马克思主义的是意大利哲学家拉布里奥拉,葛兰西自认为他的实践哲学是拉布里奥拉哲学思想的发展。他之所以使用这一说法(shuf),是因为他认为实践概念反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质,

5、因而他把实践观点理解为马克思主义的基础和出发点,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避免机械论。共二十页基本观点:一、实践的一元论 他对哲学“一元论”作出新的解释,指出“一元论”这个术语的含义既不是唯物主义的,也不是唯心主义的,而是具体的历史行为中对立面的同一性,亦即与某种被组织起来的(历史化了)物质以及被人们改造过的自然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具体的人的活动。这就是说,“实践的一元论”反对脱离人的活动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物质是第一性还是精神第一性的问题)这表明他的实践哲学更为关注物质与精神、人与自然的统一或同一。二、葛兰西赋予实践哲学以创造性的特征 他指出实践哲学主张一种新的,正在成熟的文化的独立性和创造性。他认为,

6、创造性不属于德国古典哲学以前的哲学,德国古典哲学虽然(surn)开始使用了一个创造性的概念,但充满了唯心的、思辨的内容。实践哲学的优点在于不仅坚持了创造性,还避免了陷入唯我论,他认为,实践哲学的创造性和实践性是同一的。共二十页三、强调理论和实践的统一 他认为理论和实践的统一的“历史性”表现为理论与实践的两个观念的关系要经历(jngl)这样一个过程,即从几乎本能的认识理论与实践指尖的“差别”、“破裂”和互不关联,到实在的和完全的掌握一套完整的和统一的世界观。在具体性上,这个过程恰如群众运动从自发到自觉的发展。实践哲学把实践理论和实践的统一和实现知识分子、政党与群众的有机结合视为同一个过程。四、实

7、践哲学还是“绝对的历史主义”。 实践哲学不承认任何抽象的、永恒的存在的原则。他认为现存的一切-人、事物、哲学等都是以往历史过程的产物,都受一定历史条件的限制,都具有暂时的价值共二十页五、正确处理哲学与常识的关系 葛兰西认为,实践哲学是一种批判常识的的哲学。尝识是一种不加批判的世界观,实践哲学之所以坚持对于常识的批判态度; 一是因为实践哲学只有从论战和批判的立场才能充分表明自己对于以前的思想方式和现存文化所具有的优越性,它才能作为一种独立(dl)的现象出现; 二是因为实践哲学的任务是把群众的思想导向更高的认识生活的形式,而不是把它们阻留在其原始的常识水平。从常识到哲学即“更新了的常识”的过渡,在

8、现实性和在组织的意义上,就是知识分子与群众的联系。 共二十页市民(shmn)社会一、来源和发展 最初的市民社会概念同早期的市民阶层身份有关,从历史发展来看,最早的市民指中世纪末期的城关市民,他们从事手工业加工或简单的商贸活动,因此市民社会的英文早期是burgher society ,后来逐渐发展为新兴的资产阶级,构成了与僧侣阶层和封建贵族不同的第三等级的主要力量,;而现在市民社会突出现代社会成员的公民身份,多采用civil society.无论是早期的城关市民还是第三等级的资产阶级,最初都不具备政治上的权利和地位,主要从事经济和贸易活动,与物质生产领域关系密切,随着商品经济的发展,市民阶层的经

9、济地位显著提高(t go),以至于执掌政治权力的僧侣阶层和封建贵族逐渐在经济上依赖市民阶层。由此,在相当长的时期内,市民社会的含义被引申为财产关系,经济关系,社会关系,尤指资本主义社会的物质关系。 共二十页二、定义 黑格尔和早期马克思经常使用市民社会概念,在它们那里,市民社会是一个经济(jngj)概念,指人与人的物质生产关系。 葛兰西将市民社会看作是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而不是经济基础。葛兰西把市民社会作为与政治社会相对立的概念来使用。他认为国家是政治社会与市民社会的统一体。他提出“国家=政治社会+市民社会,换句话说,国家是披上强制的甲胄的领导权”,这就是现代资本主义国家结构的简明公式。他解释说:

10、“目前我们所能做的是确定上层建筑的两个主要的层面:一个可以称作市民社会”即通常被称作民间的社会组织的集合体;另一个可称作政治社会或国家。 政治社会意味着对人的强制,表现为国家、政府对人的直接统治;市民社会主要指社会中涉及舆论、伦理等从内部影响人们思想观念的意识形态领域,包括各种民间团体、组织,以及新闻、出版等文化机构。 共二十页三、东西方国家的基本区别在于市民社会 市民社会是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发展的产物 东方国家缺少发达的工业文明和商品经济,没有形成成熟的市民社会,舆论和伦理的影响不大,不受民众的意愿控制的国家是全部生活的主宰。 西方国家早已形成独立、成熟的市民社会,资产阶级对人们的控制主要不

11、是靠政治,而是靠文化。 市民社会以各种渠道把人们从思想上统一起来,为资本主义制度下的社会生活建立起社会契约、议会民主、舆论监督等合理形式,使之理性化,各种制度以人们的同意为基础,人们在自觉维护(wih)社会稳定。 国家和市民社会,即强力和同意,共同维护着西方的资本主义社会,其中其主要作用的是市民社会,它是资本主义社会能够经受各种经济、政治危机的冲击而不垮的根本原因。 共二十页领导权 领导权一次最初出现在18世纪80年代普列汉诺夫和俄国其他马克思主义者的著作中,指工人阶级为了推翻沙皇专制统治(tngzh)的需要同农民结成联盟。 后来列宁把这一术语的含义做了发挥,不仅指革命中俄国工人阶级与农民阶级

12、的关系,而且指工人阶级在推翻沙皇专制制度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中应起的主导(领导权)作用。列宁还阐述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对象是农民,阐述了无产阶级要实现其领导权就必须保持严格的阶级独立性,支持农民的革命行动等,形成了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的领导权思想。 葛兰西赞同列宁关于领导权问题的观点,但也作出了自己的特殊解释。具体来说,有以下几方面;共二十页 第一、意识形态领导权。列宁在阐述无产阶级(wchn jij)领导权问题时,并没有对领导权的具体形式作出明确的区分,他指的是政治领导权。葛兰西提出“意识形态领导权”,他有时讲领导权是 政治、精神和道德的统一,有时明确讲文化和道德的指导,表明葛兰西已经有了把政治领导

13、权和文化或意识形态的领导权区分的思想。 第二、领导权是一个过程。葛兰西在这里,静态意义上,领导权是政治、精神、道德等的综合;在动态意义上,领导权有事阶级及其运动发展过程中的一定阶段。葛兰西把无产阶级运动的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经济-团体阶段、领导权阶段和统治阶段。所谓的领导权阶段是指破坏敌对阶级意识形态方面的领导权的阶段,并在社会、权力关系、生产、文化和教育等各个方面破坏旧的统治阶级的支配地位,同时是革命阶级取得相应领域的领导权的阶段。 共二十页 第三、“同意”和“意见一致”是实现领导权的基本途径。他把领导权和统治权区别开来,认为统治权是与强制和国家的作用相联系的,领导权则是与同意和各阶级的平等

14、相联系的。 第四、“领导权”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的必要条件。横向上看,葛兰西认为无产阶级革命是一个总体,不仅包括(boku)经济和政治方面的革命,而且包括(boku)思想、文化方面的革命。而思想、文化方面的革命不仅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而且是重要前提。纵向上看,西方工业发达国家的革命从发展阶段上说,不能采取从政治上夺取政权的形式,必须首先取得文化和意识形态上的领导权,然后建立经济和政治上的领导权,否则将不能赢得政治上的地位。共二十页文化(wnhu)领导权 文化领导权是西方国家无产阶级革命的关键问题 在东方国家,革命的目标是打击就得国家机器,是夺取政权,主要手段是暴力革命,

15、是因为在这里国家是一切; 在西方国家,由于有独立而成熟的市民社会,资产阶级的统治最终以人们思想上对现存资本主义制度的认同(rn tn),实际上也就是资本主义制度对人们在思想上的控制为基础,所以革命的主要任务就是与资产阶级争夺文化领域的领导权。 例如:十月革命之所以在俄国成功,因为俄国没有市民社会,革命的任务仅仅在于夺取政权。十月革命后发生在西方资本主义国家的无产阶级革命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这里有成熟的市民社会,无产阶级虽然一时夺得政权,但没有改变市民社会,而市民社会是资本主义国家和经济制度的“工事和地堡坚固的链条”,因此文化领导权仍在资产阶级手里,大多数人在思想观念上仍认同资本主义,不支持革命。

16、 共二十页阵地战的革命(gmng)发展战略 为了夺取文化(wnhu)领导权,应该采取什么样的斗争策略呢?葛兰西认为,“运动战”、“阵地战”是两种为坚持领导权而实行的策略。 政治上的”运动战”就是对国家机器的直接进攻,只能是摧毁了资本主义防御线的外线,而事实上,只是破坏了它的外表,在攻击者进攻时,会发现自己面对着一条仍然有效的防御线。此战略正面攻击目标是国家政权,适用于国家政权较集中、市民社会较薄弱的东方社会,。 而“阵地战”是在市民社会里对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进行长期的进攻。葛兰西关于革命发展战略的思考集中在“阵地战”这一构想中。 他把这一概念运用到政治学上,他认为,无产阶级革命在西方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应该选择的战略。 共二十页 原因分析: 因为在西方发达国家,资产阶级的意识形态已占据了市民社会里的坚固堡垒,公民中的大多数是被统治阶级的世界观、生活方式、愿望、道德、习惯高度内在化的,因此,必须转入“阵地战”的策略。葛兰西所指出的“阵地战”在发达国家的运用,是要在夺取国家政权以前,在市民社会里发动一场“精神革命”,也就是说,要在资产阶级意识形态所控制的市民社会的内部堡垒里,通过无产阶级(wchn jij)政党及其知识分子对无产阶级(wchn jij)道德的这种新世界观的传播,一步一步地克服市民社会机构内无产阶级(wchn jij)从属资产阶级的信仰的状态,从而逐渐瓦解与攻克资产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