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车站施工测量与监测工程方案(31页)_第1页
火车站施工测量与监测工程方案(31页)_第2页
火车站施工测量与监测工程方案(31页)_第3页
火车站施工测量与监测工程方案(31页)_第4页
火车站施工测量与监测工程方案(31页)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火车站施工测量与监测工程方案编制依据1) 上海站总体建筑定位图。2)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3) 建筑变形测量规程JGJ/T897。测量组织本工程拟定由九人组成驻现场测量组,人员配置见下表。测量组人员配置一览表岗 位数量单位职称职 责测量工程师(验线员)1人工程师质量管理 技术总结 校检审核测 量 员2人助理工程师资料编制 方案实施 仪 器 操 作测 量 工4人技工仪 器 操 作 方案实施记 录 员2人现场记录 校对主要工程测量内容1) 建筑物平面轴线控制网的建立和建筑物的定位放线。2) 高程控制网的建立和高程基准点的引测与闭合。3) 基础施工测量、结构施工测量。4) 沉降监测

2、、基坑监测、塔吊监测、数据处理与分析、信息反馈。主要测量方法根据现场的实际情况我们选取的主要测量方法和仪器见后表。1 工程测量、放线方案1 测量的准备工作施工测量准备工作是保证施工测量全过程顺利进行的重要环节,包括图纸和测量规范的熟悉,测量基准点的交接与校核,人员的组织及测量仪器的选择及检定,测量方案的讨论,工程重难点的分析和应对措施。1 测量仪器的选择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进行初步调配,并对下列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详见表3.1-1:表3.1-1 主要测量仪器性能表设备名称型号数量用途精度指标全站仪SET-5004台总平面控制网的设置、闭合,平面控制的测量放线角度测量精度2距离测量精度(

3、3mm+2ppm)水准仪DSZ38台标高测量控制1mm/km电子水准仪ZeissDini108台高程控制网测量0.3mm/km经纬仪J24台楼层轴线测量2激光扫平仪SJ24台1标高水平线测设2 测量控制基准点的建立根据业主提供的市政基准点,将总平面控制点设置在围绕工地四周的道路旁。引入的二级控制点放在基坑外,工地围墙以内的稳定处。轴线控制点以总平面控制点为基准,采用直角坐标法和极坐标法来测设。标高控制根据业主提供的由规划勘测部门设置的水准点为准,引测现场施工用水准点,均匀布置在施工现场四周,建立水准基准组。采用高精度水准仪进行数次往返闭合测量形成正式基准点资料,便于相互校核和满足分段施工的需要

4、。2 平面总控制网的建立本工程的平面测量控制网按照高级控制网控制低级网的方法,由高到低设置二级控制网,一级控制网为平面总控制网,二级控制网为各地块整体控制网。局部有针对性的设置单体或区块控制网,各单体网之间相互衔接,统一为整体系统。2.1 总控制网的设置根据业主移交的城市测量控制网基准点的坐标,平面总控制点设置在施工现场外道路一侧的稳定处,且需考虑使用方便。本工程一级网的设置形式采用围绕施工现场一周的闭合网,布点位置由测量人员经过现场踏勘后确定,外业测量结束后对数据进行闭合、平差,每月对其进行复核。在整个工程几年的时间跨度内,必须保证这个控制网的绝对不变,绝对避免整个测量系统的前后不一致。平面

5、总控制网具体设置示意图见图3.1-1:图 平面总控制网布置图2.2 高程总控制网的建立针对本工程的具体情况,本工程高程总控制网采用国家二等水准测量要求进行测设。高程水准点位采用平面总控制网所埋设控制点。高程总控制网的测量仪器采用Zeiss Dini10电子水准仪及其配套CCD测量传感器自动测量条码尺进行外业作业,内业经仪器观测数据进行自动平差后与计算机进行数据通讯取得各控制点高程数据。2.3 轴线控制网的测设轴线控制网的测设以平面总控制网为基准,根据建筑物的平面形状、轴线布置结合测量方法采用全站仪以极坐标和直角坐标定位的方法测设出建筑物主轴线的控制桩,经角度、距离校测符合点位限差要求后,作为该

6、建筑的轴线控制网,轴线控制网见下图(注:实际布设的控制轴线均按图中轴线偏移12m,以便测量的操作),二级控制网具体设置示意图见图3.1-2:图 二级控制网布置图地下施工阶段平面控制轴线网的设置采用“外控法”,由外部引入控制点。本工程为大型建筑,施工周期长等因素给测量放线带来一定难度,可考虑在基坑周边布设主要控制轴线引桩,通过外部各控制点结合引桩对基坑内各结构部位实行“外控法”进行控制点线的测放。当基础垫层浇筑完毕并达到一定强度后,即可在基础垫层上进行平面控制网的第一次测放,测放时首先根据已经测放的主轴线点结合内业计算成果,用全站仪将建筑轴线测放在地下室基础垫层上,并在基坑周围做好控制轴线引桩以

7、备测量放线用。轴线竖向投测前应对内控点进行校核,确保其位置正确,投测的误差应符合如下规定:项 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 总高(30mH60m)10内控点投测到施工层后,根据内控点弹出控制轴线,控制线形成闭合图形,放细部线前应对控制轴线进行校核,然后根据控制轴线测设墙、柱、梁、门窗洞口等边线,各部位放线的允许误差应符合如下要求:项 目允许误差(mm)外廓主轴线长度(L)L30m530m L 60m1060m L 90m15L90m20细部轴线2承重墙梁、柱边线3非承重墙边线3门窗洞口边线3内墙砌筑、内控点洞口封闭前,必须将各层的控制轴线引至室内,作为以后装修、设备安装的放线依据。轴线控制桩护桩

8、示意图3 结构施工测量3.1 标高控制标高利用水准仪、钢卷尺向下传递,定于基坑内侧壁,作为地下结构施工标高控制的依据,施工高程利用水准仪、塔尺控制。3.2 地下结构施工测量的特殊要求因直接使用布置于基坑附近的轴线控制桩进行测量,故每次测量时均必须复核控制桩平面位置和标高的准确性。3.3 测量成果验收每一施工段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表及测量成果记录报请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3.4 地上结构施工测量至地上结构施工后,按照施工区域的先后施工顺序,由总平面控制网直接引入控制点至建筑物内部稳定点,主要采用“内控法”施工测量,必要时可采用外控点进行复核。测

9、量控制网按区块不同分别布置。3.5 轴线控制点的传递主要采用经纬仪将轴线控制点整体同步传递,每层投测一次,高程用钢尺整尺向上传递。图1-7 基准控制点传递示意图3.6 轴线加密控制在每层轴线控制点传递到作业层后,用全站仪对楼层的控制轴线进行加密,考虑到建筑物建筑平面的变化,拟采用分阶段加密不同的控制轴线。3.7 作业层轴线控制轴线控制点投测到施工层后,将全站仪分别置于各点上,检查各点间的角度和距离关系,确定控制点是否投测正确。控制点校测合格后依据控制点与轴线的尺寸关系加密其他轴线。3.8 测量成果验收每一层平面或每一施工段测量工作完成后,必须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及时填写报验表及测量成果记录报请

10、监理单位验收,验收合格后,进行下一步施工。4 楼层测量4.1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见下表3.1-2。表 轴线竖向投测的允许误差项 目允许误差(mm)每 层3高度(H)H30m530mH60m104.2 施工层放线施工层放线时,先在结构平面上校核投测轴线,闭合后再细部放线。室内应把建筑物轮廓轴线的投测作为关键部位。为了有效控制各层轴线误差在允许范围内,并达到在装修阶段仍能以结构控制线为依据测定,要求在施工层放线中弹放所有细部轴线、门窗位置以及洞口边线。4.3 高程测量1 标高基准点的建立在首层建立10个标高测量基准点,采用水准仪由施工现场内高程测量控制点引测,校核合格后作

11、为起始标高。2 标高传递高程控制点的传递是在底层平面控制点预留孔正下方架设好全站仪,先精确测定仪器高,再转动全站仪进行竖向垂直测距,最后通过计算整理求得激光反射片的高程,然后按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所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的要求把激光反射片的高程传递到柱上。高程的传递不得从下层楼层丈量上来,以防此误差积累。3 标高控制线的建立施工层抄平之前,先校测首层传递上来的三个标高点,当较差小于3mm 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抄平时,尽量将水准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采用水准仪、塔尺引测高程控制点的标高。方法是:调整仪器高度使其后视线正对水平线,前视则用铅笔直接在钢筋标出视线,提高测量

12、精度。5 装饰工程测量5.1 轴线的恢复和引测1 轴线恢复前对每条轴线的相对距离、角度进行校核,方法为:用钢尺直接丈量距离,用经纬仪测量轴线、轴线控制线之间的角度;2 在施工中被砂浆覆盖和因为时间久而模糊的轴线、轴线控制线,把面层的附着物清理干净,用墨线重新弹出,用于隔墙的平面位置控制;3 柱立面的轴线由恢复后的轴线进行引测,并弹出墨线用红油漆标识;4 根据恢复后的轴线及图纸上隔墙线与轴线的关系依次放出各楼层的隔墙线,用墨线弹出。5.2 标高的抄测+0.500m线在装饰工程中因为高度太低上返易造成误差,一般把装饰线定在000m,这样可以为施工时定标高提供方便。楼层+000m抄测前先用水准仪校测

13、结构施工从首层传递在墙壁的标高控制点,当较差小于3mm时,取其平均高程引测水平线。 激光扫平仪楼层+000m线抄测,将激光扫平仪安置在测点范围的中心位置,抄测各施工区内的装饰水平线并用墨线标示。6 测量复核本工程测量复核、沉降观测和基坑监测将委托有专业资质的单位进行。每层复核一次,直至建筑物最高点为止。项目的技术管理部具体负责测量复核、沉降观测和基坑监测的组织与协调,由施工测量组负责移交控制线与现场配合。7 测量精度控制根据本工程特点制定的测量允许偏差如下:1 平面总控制网,详见表3.1-3:表 平面总控制网测量允许误差项 目允许误差测角中误差9边长相对中误差1/240002 高程总控制网,详

14、见表3.1-4:表 高程总控制网测量允许误差等 级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二等30m0m3.0m0.3m4L为往返测段水准路线长度,单位:km3 楼层轴线投测,详见表3.1-5:表 楼层轴线投测测量允许误差主轴线间距允许偏差(mm)相临轴线3L 30 m530mL 60m1060m90m202 建筑物沉降观测2.1 沉降观测的目的沉降观测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对建筑的沉降进行一个时期的跟踪观测,获得建筑物准确可靠的沉降数据,了解建筑物的实际沉降情况,为建筑施工和运营安全提供数据保证。2.2 沉降基准点布设1 基准点布点原则沉降基准点是沉降观测的依据,建筑物四

15、周埋设4个稳定可靠的基准点,并每半年检测一次,以保证沉降观测成果的正确性;沉降基准点与观测点的距离不宜太远,以保证足够的观测精度;沉降基准点须埋设在建筑物的压力传播范围以外,距离建筑物基坑边线不小于2倍基坑深度。2 基准点的埋设及测量沉降观测基准点采用测量总控制网埋设的控制点。基准点高程的校测:基准点使用前,用蔡司 Dini10 电子水准仪从业主提供的水准基点与场区内6个水准基准点联测,经平差计算后的6个基准点高程数据作为本工程沉降观测的基准点高程。沉降观测基准点布设闭合路线,其主要技术要求和测法应符合表3.1-6规定。表 沉降观测技术要求(单位mm)等级相邻基准点高差中误差每站高差中误差往返

16、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差检测已测高差较差观测方法及要求二等00.300.60.8往、返各两次注:n 为测站数2.3 沉降观测点的布设1 布点原则依据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及地基基础设计规范(DGJ08-11-1999)的要求,沉降观测点布设位置应符合下列要求:1) 布置在变形明显而又有代表性的部位;2) 稳固可靠、便于保存、不影响施工及建筑物的使用和美观;3) 避开暖气管、落水管、窗台、配电盘及临时构筑物;4) 承重墙可沿墙的长度每隔20m 左右设置一个观测点;5) 在转角处、沉降缝两侧设置观测点;6) 框架式结构的建筑物应在柱基上设置观测点。2 埋设方法为了便于观测及

17、长期保存,观测点宜采用不锈钢标志。3 沉降观测点的布置针对本工程建筑结构形式,根据设计图纸和规范要求,沉降观测埋设在首层柱侧面标高+0.5m 处。2.4 观测技术要求1 观测仪器选用德国蔡司 Dini10型数字式精密电子水准仪及与其配套铟瓦条码尺。2 观测方法沉降观测按建筑变形观测规程规定的二等水准测量要求,采用单路线往返观测。观测过程中应做到:主要观测人员固定、仪器及附属设备固定、安置的尺位固定、观测方法及程序固定。3 观测的技术要求沉降观测的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视线高度按表3.1-7的要求进行。表 沉降观测要求等 级仪器型号视线长度前后视距差前后视距累积差视线高度往返较差、附合或环线闭合

18、差二等蔡司Dini1030m0m3.0m0.3m4 3 基坑监测3.1 监测目的与技术要求在基坑开挖过程中,由于地质条件、荷载条件、材料性质、施工条件和外界其它因素的复杂影响,很难单纯从理论上预测工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而且,理论预测值还不能全面而准确地反映工程的各种变化,所以,在理论指导下有计划地进行现场工程监测十分必要。特别是对于较为复杂的大中型工程且环境要求严格的项目,就必须在施工组织设计中制定和实施监测计划。3.1 工程监测的目的将监测数据与预测值比较,可判断前一步施工工艺和施工参数是否符合预期要求,对工况发展趋势进行预测预报,以确定和优化下一步的施工参数,做好信息化施工,确保基坑与周边

19、环境的安全;将现场测量结果用于信息化反馈优化设计,使设计根据现场工况发展,进一步完善优化方案,达到优质安全,经济合理、施工快捷的目的。3.2 本工程特点:基坑开挖深度较深,最大深度达11米,属一类基坑;基坑开挖面积较大,约72200平方米;按基坑工程设计规范,本工程基坑变形保护等级为一级。监测点的布设应满足全面监控施工过程中的基坑变形情况,使施工单位能随时了解基坑本身及周边土体的变形情况,以便及时采取相关措施。3.2 监测项目内容 根据设计要求、监测目的、围护结构形式、周边环境及施工工艺等情况,本工程监测项目初步确定为:1 放坡坡顶变形监测;2 各级放坡平台的变形监测;3 水泥土重力坝顶部变形

20、监测;4 坑内土体回弹监测;5 坑内工程桩变形监测;6 临时立柱桩水平及垂直位移监测;7 坑外水位及坑底水位监测;8 先期开工的建筑物、构筑物监测。3.3 测试方法原理及监测工作布置1 监测点垂直位移测量采用独立水准系,在远离基坑100米以外南北两侧各布置一组稳固水准点,按国家等水准测量规范各限差要求进行测量,闭合差或符合差小于1毫米,n为测站数。各监测点的高程是由通过该六个水准基准点的一条等水准闭合线路,由线路中的工作点来测定各监测点高程。采用瑞士WILD NA2自动安平精密水准仪来测试。2 监测点水平位移测量采用轴线投影法。在某条测线的两端远处各选定一个稳固基准点A、B, 经纬仪架设于A点

21、,定向B点,则A、B连线为一条基准线。观测时,在该条测线上的各监测点设置觇板,由经纬仪在觇板上读取各监测点至AB基准线的垂距E,某监测点本次E值与初始E值的差值即为该点累计位移量,各变形监测点初始E值均为取两次平均的值。采用瑞士WILD T2经纬仪来测试。3 坑外地下水位监测在基坑开挖施工中,须在基坑内进行大面积深井降水以保持基坑内土体相对干燥,以便于土方开挖和土渣运输,如果围护的止水实际效果不够理想,将势必对周边环境和建筑物造成危害性影响。为了使地下水位保持一适当的水平,以使周边环境处于相对稳定状态,同时也是为了检验止水的实际防渗漏效果,应对地下水位的动态变化进行监测。见图3.1-6。 图

22、水位监测孔剖面示意图基坑内水位变化观测一般由降水单位实施,可采用降水井定时停抽后量测井内水位。基坑外侧的水位动态变化,可在基坑降水前测得各水位孔孔口标高及各孔水位深度,孔口标高减水位深度即得水位标高,初始水位为连续二次测试的平均值。每次测得水位标高与初始水位标高的差即为水位累计变化量。采用SWJ90电测水位计。见图3.1-7。图 基坑监测平面布置图3.4 监测频率3.4.1 监测初始值测定为取得基准数据,各观测点在施工前,随施工进度及时设置,并及时测得初始值,观测次数不少于2次,直至稳定后作为动态观测的初始测值测量基准点在施工前埋设,经观测确定其已稳定时方才投入使用。稳定标准为两次观测值不超过

23、2倍观测点精度。基准点不少于2个,并设在施工影响范围外。监测期间定期联测以检验其稳定性。并采用有效保护措施,保证其在整个监测期间的正常使用。3.4.2 施工监测频率根据工况合理安排监测时间间隔,做到既经济又安全。根据以往同类工程的经验,拟定监测频率如下:土方开挖开始至底板浇筑完成后3天,监测频率应为1次/天;围护桩施工过程中及地下室结构施工至0.00前,监测频率应为2次/周。3.5 报警指标监测报警指标一般以总变化量和变化速率两个量控制,累计变化量的报警指标一般不宜超过设计限值。本工程报警指标初步拟定值见表 :表 监测报警指标值项 目报 警 指 标日变化量累计变化量围护墙体位移监测5 mm40

24、 mm坑外地下水位观测300 mm1000 mm3.6 测试主要仪器设备主要采用仪器设备见表 :表 监测仪器设备表序号监测内容所用仪器设备读数精度报表精度1垂直位移测量WILD NA2 水准仪0.01mm0.1mm2水平位移测量WILD T2 经纬仪2”1mm4水位观测SWJ9050电测水位计1mm10mm5墙体测斜美国Geokon603测斜仪0.01mm/m0.1mm6数据处理系统计算机HP DJ840打印机SHARP PC-E500电手簿基坑监测数据处理系统3.7 技术保证措施3.7.1 测试方法1 指定固定测试人员进行测试,以尽可能减少人为误差;2 使用固定测试仪器进行测试,以尽可能减少

25、仪器本身的系统误差;3 每次测试时在固定时间按基本相同的路线,以减少温度、湿度造成的误差;4 在具体测试中用相同的测试方法进行测试,以减少不同方法间的系统误差。3.7.2 测试仪器测试仪器在投入使用以前,均应由法定计量单位进行校验,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方可使用;在每天的测试之前均应对所使用的仪器进行自检,并详细记录自检情况,使用完毕后记录仪器运转情况;使用过程中若发生仪器异常的情况,除立即对仪器进行维修或调换外,同时对该仪器当天测试的数据进行重新测试。3.7.3 监测元件各类监测元件均应有详细的出厂标定记录并得到法定计量单位的认可,有效期应满足工程需要;各类监测元件在埋设前均应再次进行测试,

26、经检验合格方可进行埋设,埋设完成以后立即检查元件工作是否正常,如有异常应立即进行重新埋设。3.7.4 监测点保护对测量工作中使用的基准点、工作点、监测点用醒目标志进行标识的同时,对现场作业的工人进行宣传,尽量避免人为沉降和偏移,对变化异常的测点除进行复测外,若发现已遭破坏,条件许可应立即进行重新埋设;在基坑开挖过程中,对布设有监测元件的部位用醒目标志进行标识。3.7.5 数据处理采用专业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数据处理以后汇成报告必须经过专项测试人员自检,现场测试负责校核,各项测试人员互检后,方可保送业主、设计、监理单位;测试数据发生异常时,应及时与业主、设计、监理单位联系,共同协商解决。4 构筑

27、物监测由于轨道层结构长期承受上部列车动荷载作用,需对轨道层结构进行使用阶段的长期的健康监测。实施中应由专业的监测单位制定健康监测方案,在轨道层结构的施工过程中埋设各种监测元器件并保证质量。4.1 监测机构项目经理部组建施工监测领导小组,由项目总工程师任组长,下设桥梁箱梁支模架变形监测组、桥梁工程变形监测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变形监测组等三个组。监测程序见图 :解决办法施工监测领导小组大问题施工监测办公室由监控方进行控制分析并发出施工控制指令设计单位签认施 工并提供相应测量数据监理方签认监理单位签认施工单位签收业主单位图 监测程序流程图4.2 桥梁箱梁支模变形监测方案1 测点布设置根据梁板特点,按

28、5条线,横向:中线、边线、边线和中线一半点,纵向按1m设置一个点。2 预压前测量加载预压在整桥进行,测出有关数据.3 分级加载测量将砂袋堆码在底模上,第一次加载到25%分别测支架和地基的沉降量,做好记录,静压3小时,再按50%、80%和100%的加载总重按上述步骤进行。4 计算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加载全部完成后,等到日沉降量达到施工要求后,测设支架的回弹值,计算支架的弹性变形和非弹性变。5 施工预拱度的参考值计算全部加载观测24h后卸载前进行标高测量,再逐级卸载,逐级测量并详细记录。然后通过预压前后的标高差值,给出支架的弹性和非弹性变形曲线,并作为施工预拱度的参考。6 梁底标高计算通过预压

29、,观测计算得出支架弹性变形数值,调整梁底标高。梁底标高=设计梁底标高+设计预留拱度+支架弹性变形值4.3 桥梁工程变形监测方案1 桥梁墩台沉降位移观测1) 进行墩台沉降观测前在基础顶部台座或承台施工时埋设沉降观测点。2) 每个墩、台观测点埋设稳固后必须与高程控制网中的基本水准点联测,确其高程。水准测量精度不低于二等。3) 观测以承台砼浇注完毕后开始,在承台完工后,在承台顶面上、下游端或4个转角处选择固定的点位。见图 。图 观测点埋设示意图4) 当墩身砼施工灌注完毕后,承台顶南各个高程点再观测一次,以比较墩身建筑前后的高程变化。同时及时将后一次各点的高程传递到墩身顶部附近不会被顶帽覆盖的相对稳固

30、的构件上或墩身侧面设置的标志处。当顶帽砼施工灌筑完成后,对上述高程点亦观测一次。5) 承台建成到墩身、顶帽建成,所测高程变化即认为系墩身、顶帽两修建阶段中桥墩可能发生的沉陷情况,可只将沉陷量记为观测成果。此后即以墩顶水准标为固定的观测点,其高程测量同时就与上述观测点联系,以避免沉降观测的间断。6) 沉降观测成果按观测时间和实测高程编制时间与高程关系曲线,可以清晰了解墩、台沉降全过程。2 墩台位移观测1) 桥梁墩、台位移观测通过墩、台中心点位的位移变动测量来进行,主要目的是确保墩、台中心点处于平面的正确位置。2) 墩、台顶面中心标建立之后,通过中心坐标的不同时期观测,以了解墩台纵向(桥梁中心线方

31、向)的横向(桥墩中心线主向,与桥中心线正交)变异来说明。3) 墩、台中心点位坐标不同时间的观测资料是墩、台位移观测的重要依据,建立专门的位移观测记录。4.4 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变形监测方案通过模拟分析和计算,了解结构的变形情况,通过预起拱和预偏等措施,让结构在安装完毕之后的空间位置与设计一致。在构件上选择关键点作为测量控制点,结合实测的内力与变形数据,分析各施工阶段结构在日照和温度变化的情况下的应力、变形情况,与设计预测值进行比较,并找出规律。根据掌握的规律,提出修正对策,以确保在建成后结构的内力、外形、空间尺寸与设计一致。我们对屋面超长桁架,超大面积空间结构焊接变形进行模拟,根据模拟的情况,设

32、置预留、预偏值和合理的焊接顺序,以确保在焊接完成后结构的内力、外形、空间尺寸与设计一致。5 环境监测本工程重大环境因素主要为:施工噪声、振动的环境影响,对城市生态的影响,施工产生的废水、扬尘和固定废弃物的环境影响。5.1 噪声噪声源:施工机械、施工活动、运输车辆。严格执行施工噪音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每天检测噪声情况,施工机械或活动若噪声超标造成环境污染,安排在七时至十二时和十四时至二十二时的时间段施工;噪声超标时立即采取相应的降声措施;在各施工阶段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和工法;施工场地合理布局、优化作业方案和运输方案,保证施工安排和场地布局尽量减少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减少噪声的强度和敏感

33、点受噪声干扰的时间,超标的场地安设必要的噪声控制设施。5.2 振动振动源:重型施工机械、基坑开挖。严格执行施工振动的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对临近建(构)筑物事先详查、做好记录,对可能造成的危害采取加固等预防措施;其余控制措施与噪声基本相同。5.3 城市生态破坏城市绿化:在施工范围内严格按法规执行。临时占用绿地经过报批、交费并及时恢复。影响市容、景观:严格执行上海市文明施工标准及管理规定的各项要求;施工照明灯的悬挂高度和方向以不影响居民夜间休息为原则。施工占地阻塞交通、造成不便:施工筹划选用减少施工占地的措施和方法;严格履行各类用地手续,按划定的施工场地组织施工,不乱占地、不多占地;施工结束后及时撤场,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