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课内外一体化的龙舟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1页
基于课内外一体化的龙舟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2页
基于课内外一体化的龙舟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3页
基于课内外一体化的龙舟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_第4页
免费预览已结束,剩余1页可下载查看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1、 基于“课内外一体化”的龙舟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研究 摘要:高校龙舟运动在蓬勃开展的同时,也存在着学训矛盾突出、群众基础薄弱、重龙舟竞技轻龙舟文化等问题,严重影响高校龙舟运动的可持续发展。龙舟运动“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紧密结合龙舟运动训练、龙舟课程学习、龙舟文化与龙舟精神宣传教育等系列活动内容,促进了龙舟运动在高校的持续发展,为高校龙舟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关键词:龙舟课内外一体化课程建设理论实践龙舟运动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高校开展龙舟运动的历史却非常有限,纵观龙舟运动在高校发展的历程,我们发现许多早期参与龙舟运动的高校已经不见了踪影,还有一些新近加入进来的高校也存在着诸如运动成绩停

2、滞不前,缺乏群众基础等严重影响龙舟运动在高校生存和发展的问题,究其根本原因,就是没有系统的发展规划,缺少促进龙舟运动发展的良性循环机制,龙舟文化与精神的宣传与教育不足,造成群众基础薄弱,龙舟运动发展后劲乏力,龙舟运动在许多高校的开展遇到了无法逾越的瓶颈。实践证明,任何一项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展都必须依托广泛的群众基础,龙舟在高校的开展也离不开这样一种发展规律。在我校开展龙舟运动短短的几年中,我们将龙舟运动的“课内外一体化”建设始终放在首位,逐步形成了集校龙舟特色运动队、龙舟课程、龙舟精神与文化教育、校内龙舟竞赛等一系列的“课内外一体化”活动内容,各项目之间互为补充,相互促进,有力的促进了龙舟运动在

3、我校的持续发展,同时,也为高校龙舟运动的开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途径。一、龙舟运动“课内外一体化”的理论依据高校龙舟运动“课内外一体化”建设属于高校体育课程建设的范畴,龙舟“课内外一体化”建设在具备一般体育课程技术特点的同时,还与民族传统文化教育有着紧密的联系,是不可多的、极具开发价值的创新体育课程。有学者根据高校龙舟运动通过整个校园的环境、氛围、学校的风气对学生施加教育的特点,而将其归纳为隐性体育课程,使学生在学校有关体育的物质环境、社会环境和文化体系中所接受到非预期性的知识、经验、价值、观念和态度等影响,这也是校园体育文化的重要内涵。其中特色运动队可以成为凝聚广大师生的一块磁石,在建设健康文明

4、和谐校园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和功能。龙舟竞赛作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体育运动项目,具有独特的魅力,它体现了同舟共济、团结协作、顽强拼搏的中国龙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和政治思想教育的良好途径与形式,易于被当代大学生所接受。龙舟运动高强度的训练与比赛,可以锻炼大学生全面的身体素质,提高学生的体质健康水平,具有极高的锻炼价值,正逐步成为当代大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运动方式,大学生经常参加龙舟运动,对其强身健体以及终身体育理念的确立有极为重要的促进作用。龙舟运动“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的重点就是将高水平龙舟训练比赛与群众性龙舟运动开展,以及龙舟文化宣传和龙舟精神教育紧密结合,使高校龙舟运动形成一个注重基

5、础、注重过程、注重研究的科学发展观念,避免只重运动队建设,片面强调运动成绩,而忽视高校龙舟运动的内涵建设,使高校龙舟运动得以持续健康发展。把课内和课外体育纳入体育课程体系,使之不仅成为课堂体育的有机延续和有效补充,更成为体育课程不可分割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样,高校体育课的时间和空间将得到拓展,有限的体育资源将得到整合并加以有效利用,对营造生动、活泼、轻松、和谐的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氛围,弘扬校园体育文化,实现全面提高大学生健康水平的体育教育目标,将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二、龙舟运动“课内外一体化”的实践(一)龙舟特色运动队建设1、特色运动队的定位因为我校没有高水平运动队的招生资格,也没有体育专业学生,

6、龙舟队队员全部来自普通本专科学生,在运动员的选材上可以说是先天不足。但是,我们根据龙舟运动的特点,从一开始就准确定位,提出将校龙舟队定位为特色运动队,一切运做全部按照高水平运动队模式优先发展。在队伍的建制上配备了领队1人,由体育部主任亲自担任,主教练1人,助理教练1人,队伍管理1人,队员30人。在基础设施建设上,我们修建了一个固定码头,两个临时码头,添置了练习龙舟等训练器械,有效的保证了教学与训练的顺利进行。建队以来,我校龙舟队充分发挥了龙头的带动作用,龙舟训练与比赛也成为校内一条亮丽的风景线,成为最受我校师生喜爱的运动项目。2、特色运动队的管理在建队初期,我们就十分注重龙舟队的严格管理,通过

7、积极探索改进,已基本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思想教育、训练制度、教学管理、生活保障等管理体系。龙舟是一项非常艰苦的运动项目,要求参加者必须有顽强的意志和不畏艰难的思想品质,我们采取由体育部党支部与龙舟队队员结对子,定期开展座谈会等形式,积极开展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对训练刻苦认真,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及时进行表扬,号召全体队员努力向他们看齐,积极营造比、学、赶、帮、超的良好氛围,运动成绩稳步提高,起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训练和教学制度的完善与协调是进行高水平运动训练的基础,也是提高学生参与龙舟训练的积极性,提高文化知识学习成绩的保证。龙舟队训练时间多、外出比赛多、耽误专业课程多、缺考缓考多等矛盾和问题十分突

8、出,这些问题如果有一点处理不好,就会极大的影响龙舟队训练与比赛,也会影响队员专业课程与知识的学习,甚至影响队员整个学业的完成。因此,我们协调了教务、学生工作等部门,共同制定了特色运动队学训管理办法,主要采用奖励学分、增加考试成绩系数、考前辅导、缓考、增加特殊奖学金评比等措施,有效的缓解了学训矛盾,为龙舟队队员的学习和训练铺平的道路。龙舟运动体力消耗大,许多队员家庭经济能力低下,如果不在生活上关心他们,就会影响他们的训练与学习的提高,甚至造成生理上的伤害,我们主要采用发放训练补助,比赛奖金补贴等方法使许多队员保证了营养水平,为参加大强度龙舟训练提供了保障。(二)龙舟课程建设龙舟课程是广大学生学习

9、龙舟知识与技术的基本途径,也是普及龙舟运动,增加龙舟人口,扩大龙舟运动影响的主要手段。我们采用有条件选课的方法,规定每个学院在选拔院系龙舟队队的基础上进行选课,龙舟专项课的学生,同时也是各个学院龙舟队的队员,为各院系龙舟运动开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课程建设上我们首先完善了教材,在自编教材中增加了龙舟运动章节,制定了教学大纲、教学进度、考核方法,精心编写了教案。在教学内容选择上主要包括理论部分的龙舟运动起源与发展、龙舟精神与龙舟文化教育,以及实践部分的龙舟各项基本技术和基本战术学习等。几年来,龙舟课程特色鲜明、锻炼效果突出,受到越来越多学生的欢迎。(三)龙舟精神和文化宣传与教育同舟共济、团结拼搏

10、的龙舟精神对当代大学生具有极强的教育意义,是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教育的重要抓手,龙舟运动蕴涵深厚的民族传统文化精髓,是对大学生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形式。我们利用龙舟下水仪式、校内龙舟比赛、民俗文化节活动等,积极开设龙舟文化讲座、龙舟知识展版展出、龙舟队队标设计、龙舟知识竞赛等活动,积极宣传龙舟文化与知识,在校内形成了良好的龙舟运动文化氛围,有力的推动了我校龙舟运动的开展。(四)校内龙舟竞赛组织校内龙舟竞赛可以有效的宣传龙舟运动,普及龙舟运动知识,促进群众性龙舟运动开展。多年来,我校的龙舟竞赛已经成为一项深受广大师生欢迎传统赛事,每年的端午节前后,校内河道中鼓声、浆声、加油喝彩声此

11、起彼伏,每个学院的龙舟队都在为每年一度龙舟赛中而加紧练习。比赛日,更象是学校的盛大节日,绿树成荫,鲜花盛开的河道两旁,彩旗飘扬,人声鼎沸,运动员在河道中奋勇划桨,师生观众在河岸两旁呐喊助威,共同享受龙舟运动给我们带来的鼓舞与享受。校内龙舟竞赛极大的促进了群众性龙舟运动的开展,我们通过龙舟课程、龙舟赛前培训为各个学院培养了一大批龙舟爱好者,各学院都成立了龙舟运动队,我们规定各学院龙舟队的领队都必须由主管学生工作的副书记担任,并配备专门的管理人员,并在每次训练时与龙舟队的教练一起负责学生训练、管理及安全保障等工作,保证了院系群众性龙舟运动的健康有序的开展。三、综述(一)高校龙舟运动“课内外一体化”

12、建设是解决当前高校龙舟运动存在的学训矛盾突出、运动水平与普及程度难以快速提高的新思路与新途径。(二)高校龙舟运动要与学校倡导的发展理念和精神紧密结合,加强宣传与教育,用龙舟精神与龙舟文化提升校园文化不断发展与完善。(三)高校龙舟运动“课内外一体化”建设的关键是要抓好课外群众性龙舟运动的开展,搞好校内的龙舟竞赛,扩大影响,为校园龙舟运动开展创造良好的氛围。(四)高校龙舟运动“课内外一体化”要把龙舟课程作为重点,完善教材、教学大纲、教学管理、考核评价等教学常规建设,使龙舟课程成为学习与研究龙舟运动的课堂。Reference:1张华 沈勇进 浅谈龙舟运动发展及其社会化 湖北体育科技 2004.42张玲玲 龙舟比赛与龙舟文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